应急预案编制单位8篇

时间:2022-08-29 20: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8篇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案应急预案doc生产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一、范畴本导则以危险化学品企业为例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急预案编制单位8篇,供大家参考。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8篇

篇一: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应急预案 doc 生产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一、 范畴 本导则以危险化学品企业为例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差不多要求。各生产经营单位一样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求参照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大兴区行政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 参考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83 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52 号)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危化字[2004]43 号)

 三、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员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

 责人员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四、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和必要性 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应急事件的应急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利于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以充分表达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达到尽快操纵事态进展,降低紧急事件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缺失。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具有以下必要性:

 ①制定预案是贯彻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的要求; ②制定预案是减少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缺失的需要; ③制定预案是事故预防和救援的需要; ④制定预案是实现本质安全型治理的需要。

 五、 名词说明 1、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排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缺失的措施。

 2、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 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危险目标 指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物品所在的场所或设施。

 4、预案 指依照推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 而制定的事故停机救援预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5、分类

 指对因危险物品种类的不同或同一种危险物品引起事故的方式 不同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来划分的类别。

 六、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差不多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所需的应急预备和应急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其核心内容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差不多情形、应急救援机构及其职责、所面临的危险事故类型、应急。

 响应程序及预案的演练和更新爱护等。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必须遵循国家和地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救援预案,幸免应急救援预案的重复和交叉,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救援预案的和谐一致。以下所排列的项目,各生产经营单位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形分析、把握后,再编制对本单位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

 ⑴

 总则

 简单的写出预案的要求、目的、依据、差不多原则和适用范畴等。

 ⑵

 生产经营单位差不多情形及周围环境(各单位按实际情形填写)

 1.企业差不多概况

 企业名称:

 地址:

 经济类型:

 从业人数:

 成立日期:

 隶属关系:

 生产经营范畴:

 要紧安全设施及其分布:

 产量、产值相关信息、数据:

 生产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划分:

 2. 厂区气候及周边环境 厂区占地面积:

 所属区域气候特点:

 厂区周边建筑(包括工矿、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区等):

  东:

 距离:

  西:

 距离:

  南:

 距离:

  北:

 距离:

  周围要紧的交通道路的分布:

 ⑶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害辨识及风险评判

 ⒈依照各自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特性和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缺失、环境破坏的各种危险因素,写出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即本单位容易发生什么样的事故,什么地点容易发生事故),还应说明本单位一旦发生危险事故,哪些地点或部位容易受到破坏和阻碍。

 ⒉划分出事故的严峻程度(依照预想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人

 员伤亡、财产缺失和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阻碍程度等划分出事故响应级别(具体的响应级别可参考《国家生产安全事故灾难预案》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制定)。

 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应当写清本企业有哪些危险部位,可能显现什么事故等内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存在,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

 ⑷

 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应急救援相关职能部门的组成和职责

 明确写出本单位参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职能部门名称,以及他们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即详细写出本单位中所有参加应急工作的部门的名称和每个部门负责什么、做什么工作)。

 2、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成员构成

 列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情形(即由什么人员、什么部门组成),同时详细说明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由谁担任,他们的职责差不多上什么,以及指挥机构其他人员的组成情形和职责。另外也要说明指挥机构是否下设相关应急救援部门,假如设立,还应说明应急救援部门的具体构成情形和职责。

 3、现场指挥机构及职责

 列显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情形(即由什么人员、什么部门组成),明确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总指挥、副总指挥差不多上谁和他们的具体职责差不多上什么(也确实是每人都负责什么,做什么工作)。救援小组中要有应急救援的专家参与(能够在本单位中指定应

 急专家),所有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应当包括所有现场应急救援活动的应急功能。

 注 :各项职责应当明确,相互衔接,幸免疏漏或重叠;建议分类、分条进行表述。

 3、要紧职责(各单位能够在以下的职责中参考,并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各人员、各部门的职责)

 ○1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2 和谐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3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4 制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5 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 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7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 同意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9 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10 负责爱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11 负责组织人员疏散 ○12 负责对外联系、求救 ○13 负责事故现场的戒备 ○14 负责小型事故的前期扑救 ⑸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设备与设施

 写出本单位关于以下所列出的设备数量有多少,存放在什么地点

 和由什么人负责保管:

 ① 急救设备;

 ② 个体防护设备; ③ 通讯设备;

 ④ 检测设备; ⑤ 消防设备;

 ⑥ 修理设备; ⑦ 本单位现有的其他应急物质等。

 ⑹

 报警和通讯联络

 ⒈写出 24 小时有效的内部联系方式(确实是一但发生事故时如何通知各部门人员,比如

  、广播、警报器等;如使用

  通知,应列出各部门、人员的联系

  等); ⒉确定 24 小时有效的外部联络方式(如

  、警报等,确实是发生事故时如何通知有关的政府和救援部门,向他们发出求救信息); ⒊详细列出政府及各有关救援部门的联系方式(如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消防部门、急救部门、环保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等)。

 ⑺

 响应措施程序

 发觉灾情后,应赶忙向生产总调度值班室(即本单位负责生产安全的部门或是要紧负责人)、

  总机或消防队报警,要求提供准确、简明的事故现场信息,并提供报警人的联系方式。企业发生化学事故专门重要的是前期扑救工作,企业应积极展开自救工作,采取停工、启动安全爱护、操纵危险源、组织人员疏散等措施。

 ⒈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依照单位实际的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及现场实际情形的要求,确定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紧急处理措施。

 第一要确定事故的类型,如:火灾、爆炸、危险品泄漏、中毒等,然后对事故进行分析,分析事故的引发因素、事故源的部位等。然后确定事故处理的程序和具体应急计策,即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都有明确的规定 。

  依照模拟事故的状态,制定出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措施方案,具体救援的措施方案能够参照行业的要求。

  例:某化工厂发生“储罐泄漏事故”的紧急处置措施方案 ①发生泄漏时,开启备用储罐,尽可能将发生泄漏的储罐内的物料向备用储罐转移,以降低液位和压力; ②划出防火防爆戒备线; ③对储罐周围的其他储罐开启消防用水喷淋,做防火爱护; ④命令有关人员预备好堵漏工具,做好堵漏预备; ⑤通知消防队; ⑥由储罐的操作人员操纵进水阀门,注意液位和压力,严禁超压,配合消防队顶水作业; ⑦做好个人防护的堵漏人员携带相应工具进入现场堵漏。

 ⒉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分析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形,确定以下内容: ①规定公布疏散居民命令的负责人(即在发生危化事故时,企业应在最短的时刻内组织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所有人员进行撤离,包括本单位以外但事故可能阻碍到的人员,尽量幸免人员伤亡。因此,企

 业在编写危化应急预案时,应明确写出在必要的情形下,由谁公布命令组织周围有关人员进行疏散); ②确定出避灾路线、临时避难场所及负责执行避灾疏散的机构和负责人等(依照气象情形、不同的事故,确定撤离疏散的方向和集中地点,总原则是疏散到当时的上风安全地点,并对事故现场人员进行清点。在发生危化事故时,要依照事故的实际情形进行疏散,因此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明确写出由什么部门组织人员疏散,由谁负责)。

 ⒊ 危险区的隔离 依据可能发生的危化事故类别(如泄漏、火灾、爆炸等)、危害程度的大小及事故的实际情形,划定出戒备范畴,戒备危化事故所能涉及的区域、场所,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如遇到泄漏事故,在戒备区内实行火源管制,禁止一切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的作业,要操纵泄漏物料的流向,专门是不要使泄漏出来的物料流散到明火、高温的地点或要害部位,要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物料连续泄漏。

 ⑻

 终止程序

 ⒈在确定危化事故排除后,终止应急救援工作; ⒉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⑼

 培训与演练

 ⒈组织人员制定每年培训、演练打算; ⒉培训演练目的:测试预案的有效性、检验应急设备、确保应急人员熟悉他们的职责和任务;

 ⒊培训内容:报警、疏散、防护、应急抢险等; ⒋培训要求:针对性、定期性、真实性、全员性; ⒌通过对应急人员培训,确保合格者上岗。

 ⑽

 应急预案的爱护及更新

 ⒈规定出应急救援预案更新、爱护的负责人(或部门); ⒉依照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打算。预案修订的依据是:

 ①预案演练中发觉的问题; ②危险设施和危险物质发生变化的情形; ③组织机构或人员发生的变化; ④救援技术的改进。

 ⑾

 记录与报告

 ⒈应急培训记录; ⒉应急演练记录; ⒊应急预案修订记录。

 ⑿

 附件

 ⒈组织机构名单 ⒉值班联系

 ⒊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

 ⒋危险物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

 ⒌外部救援单位联系

 ⒍政府有关部门联系

 ⒎本单位平面布置图

 ⒏消防设施配置图 ⒐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图 ⒑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供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要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保持预案的连续改进并及时更新。各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逐步提高应急治理、救援水平,使企业安全、健康进展。

  七、应急预案范例 ⑴

 关于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救援预案范例

 ××公司危化应急预案 ―― 范例

 目

 录

 一、总则…………………………………………………………………2 1、编制依据…………………………………………………………2 2、编制目的及工作原则……………………………………………2 3、适用范畴…………………………………………………………2 二、差不多情形……………………………………………………………3 三、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阻碍……………………………5 四、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及分工………………10 1、组织机构及职责……………………………………………………10 2、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及职责……………………11 五、报警与通讯联络……………………………………………………13 六、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程序……………………………………14 七、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15 八、戒备与人员紧急疏散………………………………………………18 九、应急救援保证………………………………………………………19 十、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21 十一、预案的演练与培训………………………………………………22 十二、制度与物质装备保证……………………………………………23 1、有关规定与制度…………………………………………………2...

篇二: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事业单位版)

  1 适用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企业(或事业)

 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编制的基本要求, 使企业(或事业)

 单位能够根据法律、 法规和其他要求, 在切实加强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和防范措施, 有效降低事件发生概率的前提下, 规定响应措施, 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组织有效救援, 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 减小伴随的环境影响。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内涉及环境风险源的企业(或事业)

 单位, 包括:

 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 生产、 贮存、 经营、 使用、 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以及产生、 收集、 贮存、 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对环境(或健康)

 影响的单位。

 本导则不适用于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的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 第 1 号);

 《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 8 部门公告 2003 第 2 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GB 5085. 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 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 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GB 5085. 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GB 5085. 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 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5085. 7)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

 《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

 其他相关的法律、 法规、 规章和标准。

 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 1 危险物质 指《危险化学品名录》 和《剧毒化学品名录》 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

 3. 2 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

 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 3 环境风险源 指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源, 以及生产、 贮存、 经营、 使用、 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 收集、 利用、 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 设备和装置。

 3. 4 环境敏感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规定, 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 文化保护地, 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3. 5 环境保护目标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中, 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3. 6 环境事件 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 社会活动与行为, 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 生态系统受到干扰, 人体健康受到危害, 社会财富受到损失, 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3. 7 次生衍生事件 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环境事件。

 3. 8 突发环境事件 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 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3. 9 应急救援 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 采取的消除、 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 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的措施。

 3. 10 应急监测 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 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 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3. 11 恢复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 为使生产、 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3. 12 应急预案 指根据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类别、 危害程度的预测, 而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方案。

 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 人员及环境风险源的具体条件, 能及时、 有效地统筹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行动。

 3. 13 分类 指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 性质和机理, 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类别。

 3. 14 分级 分级指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 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 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级别。

 3. 15 应急演练 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应急准备的完善性、 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 可分为单项演练、 综合演练和指挥中心、 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练。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 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类别,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 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明确预案编制任务、 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

 预案编制人员应由具备应急指挥、 环境评估、 环境生态恢复、 生产过程控制、 安全、 组织管理、 医疗急救、 监测、消防、 工程抢险、 防化、 环境风险评估等各方面专业的人员及专家组成。

 4. 2 基本情况调查 对企业(或事业)

 单位基本情况、 环境风险源、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

 4. 2. 1 单位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企业(或事业)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法人代码、 详细地址、 邮政编码、 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 从业人数、 地理位置(经纬度)、 地形地貌、 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 凹地、 河流的岸边等)、 交通图、 疏散路线图及其他情况说明。

 4. 2. 2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调查 (1)

 企业(或事业)

 单位主、 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名称及日产量, 主要生产原辅材料、 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 最大容量、 贮存量和加工量, 以及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

 (2)

 企业(或事业)

 单位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主要生产装置说明, 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 罐、 池、 坑、 堆放等), 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平面布置图, 雨、 清、 污水收集、 排放管网图, 应急设施(备)

 平面布置图等。

 (3)

 企业(或事业)

 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名称、 日排放量, 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量, 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 构筑物说明, 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及堆放地, 如城镇污水处理厂, 垃圾处理设施, 医疗垃圾焚烧装置及危险废物处理场所等, 还须明确纳污或收集范围及污染物主要来源。

 (4)

 企业(或事业)

 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量, 储存、 转移、 处置情况, 危险废物的委托处理手续情况(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名称、 地址、 联系方式、 资质、 处理场所的位置、 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等)。

 (5)

 企业(或事业)

 单位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

 单位、 运输方式、 日运量、 运地、 运输路线, “跑、 冒、 滴、 漏” 的防护措施、 处置方式。

 (6)

 企业(或事业)

 单位尾矿库、 贮灰库、 渣场的储存量, 服役期限, 库坝的建筑结构, 坝堤及防渗安全情况。

 4. 2. 3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情况 (1)

 企业(或事业)

 单位周边 5 公里范围内人口集中居住区(居民点、 社区、 自然村等)

 和社会关注区(学校、 医院、 机关等)

 的名称、 联系方式、 人数; 周边企业、 重要基础设施、 道路等基本情况; 给出上述环境敏感点与企业的距离和方位图。

 (2)

 企业(或事业)

 单位产生污水排放去向, 接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

 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 区域地下水(或海水)

 执行的环境标准。

 (3)

 企业(或事业)

 单位下游水体河流、 湖泊、 水库、 海洋名称、 所属水系、 功能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情况, 下风向空气质量功能区说明, 区域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

 (4)

 企业(或事业)

 单位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 联系方式, 取水口名称、 地点及距离、 地理位置(经纬度)

 等; 地下水取水情况、 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 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5)

 企业(或事业)

 单位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距离, 交通干线流量等。

 (6)

 企业(或事业)

 单位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

 路线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

 (7)

 企业(或事业)

 单位周边其他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

 (8)

 如调查范围小于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波及的范围, 应扩大范围, 重新调查。

 4. 3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 企业(或事业)

 单位根据风险源、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的状况, 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

 的要求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阐述企业(或事业)

 单位存在的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 应明确以下内容:

 (1)

 环境风险源识别。

 对生产区域内所有已建、 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并以附件形式给出环境风险源分析评价过程, 列表明确给出企业生产、 加工、 运输(厂内)、使用、 贮存、 处置等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过程, 以及其它公辅和环保工程所存在的环境风险源。

 (2)

 最大可信事件预测结果。

 明确环境风险源发生事件的概率, 并说明事件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

 (3)

 火灾、 爆炸、 泄漏等事件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 最大数量、 浓度及环境影响类别(大气、 水环境或其他)。

 (4)

 自然条件可能造成的污染事件的说明(汛期、 地震、 台风等)。

 (5)

 突发环境事件产生污染物造成跨界(省、 市、 县等)

 环境影响的说明。

 (6)

 尾矿库、 贮灰库、 渣场等如发生垮坝、 溢坝、 坝体缺口、 渗漏时, 对主要河流、湖泊、 水库、 地下水或海洋及饮用水源取水口的环境安全分析。

 (7)

 可能产生的各类污染对人、 动植物等危害性说明。

 (8)

 结合企业(或事业)

 单位环境风险源工艺控制、 自动监测、 报警、 紧急切断、 紧急停车等系统, 以及防火、 防爆、 防中毒等处理系统水平, 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持续时间、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含次生衍生)

 的排放速率和数量。

 (9)

 根据污染物可能波及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 预测不同环境保护目标可能出现污染物的浓度值, 并确定保护目标级别。

 (10)

 结合环境风险评估和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通过模式计算, 对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影响周边的环境(或健康)

 的危害性进行分析, 并以附件形式给出本单位各环境事件的危害性说明。

 4. 4 环境应急能力评估 在总体调查、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 对企业(或事业)

 单位现有的突发环境事件预防措施、 应急装备、 应急队伍、 应急物资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明确进一步需求。

 企业(或事业)

 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评估其现有的应急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企业(或事业)

 单位依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包括通讯联络队、 抢险抢修队、 侦检抢修队、 医疗救护队、 应急消防队、 治安队、物资供应队和环境应急监测队等专业救援队伍。

 (2)

 应急救援设施(备)

 包括医疗救护仪器、 药品、 个人防护装备器材、 消防设施、堵漏器材、 储罐围堰、 环境应急池、 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等, 尤其应明确企业(或事业)

 单位主体装置区和危险物质或危险废物储存区(含罐区)

 围堰设置情况, 明确初期雨水收集池、 环境应急池、 消防水收集系统、 备用调节水池、 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的紧急切断设施及清、 污、 雨水管网的布设等配置情况。

 (3)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设置情况, 应急通信系统、 电源、 照明等。

 (4)

 用于应急救援的物资, 特别是处理泄漏物、 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 如活性炭、 木屑和石灰等, 有条件的企业应备足、 备齐, 定置明确, 保证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启用; 物资储备能力不足的企业要明确调用单位的联系方式, 且调用方便、 迅速。

 (5)

 各种保障制度(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 日常环境监测制度、 设备仪器检查

 与日常维护制度、 培训制度、 演练制度等)。

 (6)

 企业(或事业)

 单位还应明确外部资源及能力, 包括:

 地方政府预案对企业(或事业)

 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的要求等; 该地区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的状况; 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及能力; 专家咨询系统; 周边企业(或事业)

 单位互助的方式; 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及设备(清单); 应急救援信息咨询等。

 根据有关规定,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 可以调用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应急救援人员或征用应急救援物资, 并于事后给予相应补偿。

 各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应积极予以配合。

 4. 5 应急预案编制 在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类型和影响范围, 编制应急预案。

 对应急机构职责、 人员、 技术、 装备、 设施(备)、 物资、 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方面预先做出具体安排。

 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 与地方政府预案、 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4. 6 应急预案的评审、 发布与更新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 应进行评审。

 评审由企业(或事业)

 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是由上级主管部门、 相关企业(或事业)

 单位、 环保部门、 周边公众代表、 专家等对预案进行评审。

 预案经评审完善后, 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同时, 明确实施的时间、 抄送的部门、 园区、 企业等。

 企业(或事业)

 单位应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如企业改...

篇三: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和编制要求 1

 综合预案内容和编制要求 1.1

 总则 1.1.1

 编制目的 简述企事业单位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目的、作用等。

 1.1.2

 编制依据 说明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等。

 1.1.3

 适用范围 说明环境应急预案的工作范围、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突发环境事件级别。

 1.1.4

 预案体系 简述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可包括环境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一般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可简化。

 说明环境应急预案的体系与内、外部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

 1.1.5

 工作原则 说明企事业单位开展环境应急处置工作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1.2

 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环境应急组织机构体系、人员及应急工作职责,辅以图、表形式表示。

 应急组织机构体系由应急指挥部及其办事机构、应急处置组、环境应急监测组、应急保障组以及其他必要的行动组构成,企事业单位可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应与其他应急组织机构相协调。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应覆盖各相关部门,能力不足时可聘请外部专家或第三方机构。

 1.3

 监控预警 1.3.1

 监控 明确对环境风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1.3.2

 预警 结合事件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说明预警信息的获得途径、分析研判的方式方法,明确预警级别、预警发布与解除、预警措施等。

 1.4

 信息报告 1.4.1

 信息报告程序 信息报告程序包括内部报告、信息上报、信息通报,明确联络方式、责任人、时限、程序和内容等。

 1.4.2

 信息报告内容及方式 应明确不同阶段信息报告的内容与方式,可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宜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

 1.5

 环境应急监测 制定不同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下的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具体技术规范可参见 HJ 589 中相关规定。

 若企事业单位自身监测能力不足,应依托外部有资质的监测(检测)单位并签订环境应急监测协议。

 1.6

 环境应急响应 1.6.1

 响应程序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应急组织机构应当采取的具体行动措施,包括响应分级、应急启动、应急处置等程序。

 1.6.2

 响应分级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行动分为不同的级别。

 1.6.3

 应急启动 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应急响应。

 1.6.4

 应急处置 按照内部污染源控制、污染范围研判、污染扩散控制、污染处置应对的流程,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应急处置流程、步骤、责任人和所需应急资源等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或已经对企业外部环境产生影响时,说明在外部可以采取的原则性措施、对当地人民政府的建议性措施。

 1.7

 应急终止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程序和责任人,说明应急状态终止后,开展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的方案。

 1.8

 事后恢复 1.8.1

 善后处置 应明确现场污染物的后续处置措施以及环境应急相关设施、设备、场所的维护措施,开展事件调查和总结。

 1.8.2

 保险理赔 明确办理的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对企事业单位环境应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及时做好理赔工作。

 1.9

 保障措施

 根据环境应急工作需求确定相关保障措施,包括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应急队伍保障、通信与信息保障等。

 1.10

 预案管理

 明确环境应急预案培训、演练、评估修订等要求。

 2

 专项预案内容与要求 2.1

 总体要求 结合企事业单位生产情况,针对某一种或多种类型突发环境事件制定专项预案,应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特征、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2.2

 突发环境事件特征 说明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特征,包括事件可能引发原因、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事件的危险性和可能影响范围等。

 2.3

 应急组织机构 明确事件发生时,应负责现场处置的工作组、成员和工作职责。

 2.4

 应急处置程序 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宜采用流程图、路线图、表单等简明形式,可辅以文字说明。

 2.5

 应急处置措施 说明应急处置措施,应包括污染源切断、污染物控制、污染物消除、应急监测及应急物资调用等。

 3

 现场处置预案内容与要求 3.1

 总体要求 结合已识别出的重点环境风险单元,制定现场处置预案。现场处置预案应包括环境风险单元特征、应急处置要点等,重点工作岗位应制作应急处置卡。

 3.2

 环境风险单元特征 说明环境风险单元所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生产工艺、环境风险类型及危害等特征。

 3.3

 应急处置要点 针对环境风险单元的特征,明确污染源切断、污染物控制、应急物资调用、信息报告、应急防护等要点。

 3.4

 应急处置卡 针对环境风险单元中重点工作岗位编制应急处置卡,明确环境风险物质及类型、污染源切断方式、信息报告方式、责任人等内容。应急处置卡应置于岗位现场明显位置。

篇四: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 重特大事故、 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 指挥、 救援计划等。

 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

 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

 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 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 综合协调、 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 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 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资料收集、 风险评估、 应急能力评估、 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

 一、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应急预案的成功编制需要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协助, 并达成一致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 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 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制定工作计划, 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二、 资料收集 为了准确策划应急预案的编制目 标和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技术标准、 应急预案、 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 同时收集本单

 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 周边环境影响、 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三、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和关键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四、 应急能力评估

  应急能力包括应急资源( 应急人员、 应急设施、 装备和物资)

 、 应急人员的技术、 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 装备、 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 并依据评估结果, 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五、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 组织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 应注重编制人员的参与和培训, 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 还应注重应急预案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

 六、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 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

 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 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

 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 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或分管负责人)

 签发实施, 并进行备案管理。

篇五: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修订履历

 修订(REV)

 发行日 修订内容 编制 审核 批准 起案部门 A/0 2015.112019.7.8 初始文件

 生产部

  1. 目的

 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及灾害,高效、有效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秩序,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公司事故及灾害应急处理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2.1 应急对象主要包括:

 ⑴火灾; ⑵食物中毒; ⑶机械伤害事故; ⑷触电 ⑸化学品泄漏。

 3. 应急求援指挥机构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重大应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及抢险救灾的指挥工作。组织结构图如下:

 4. 应急救援成员职责

 4.1 工厂厂长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必须的资源,统一布署应急救援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4.2 生产部经理负责组织事故灾害救援工作,有权限对生产情况做出处置及调配一切应急力量和物资;负责事故灾害警报、情况通报、事故处置及现场维护、人员管制、紧急疏散、撤离工作,配合人事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及善后处理工作;定期组织预案的演练,并及时对预案进行评估修订。

 4.3 设备部负责日常动力、能源及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消防栓、消防水泵完好有效。当发生事故灾害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切断灾害部位动力能源,并提供救援所需的动力和可能的设备。

 4.4 发生事故灾害时,人事部负责提供可能的救灾车辆和外部支持。

 4.5 各部门及员工要积极配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工作,任何职工皆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和服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安排。

 4.6 生产部组织每年应进行一次消防演习,人事部组织每年一次食物中毒演习,设备部组织每年一次的触电、机械伤害、化学品泄漏演习。

 5. 应急物资、设备及资料

 5.1 应急物资及设备 5.1.1 安全主管负责管理公司的灭火器材,并在公司范围内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保证其工厂厂长 现场付总指挥 生产部经理 现场指挥 各部门经理、安全主管 动力供应 设备经理、电 工 人员调配应急 物资

  现场治安保障

 现场总指挥

 完好有效。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扑救人员可随时调用其它场所灭火器材; 5.1.2 设备部要确保提供必要的应急照明、动力、消防水泵及其它可能的设备,保证消防栓和消防水池完好有效,明确动力管网和电源等的安全隔离阀、控制开关和切断阀; 5.1.3 人事部要备足应急使用的防护用品、急救药箱等保护用品及其它后勤保障物品,保证电话等通讯设备有效配备,必要时可正常使用,并保证应急车辆安全有效; 5.1.4 各部门及班组负责维护、灭火器材、消防设施等应急物资,保证其安全有效; 5.2 应急资料 5.2.1 事故及灾害发生后,如果必要,相关部门能够迅速提供水、电的管网布局和设备、建筑、给排水、安全通道等技术资料。

 5.2.2 应急电话号码 机构或部门名称 联 系 电 话 消防火警电话 119 报警电话 110 市急救中心、疾控中心 120、89856906 电力维修电话 95598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122 安全主管 ( 8058 )

 80 59 、 ####

 警卫值班室 (8058)8001、8004 生产部 (8058)8059、8039 工厂厂长 (8058)8015 6. 事故及灾害应急救援基本原则

 6.1 应急指挥中心人员在接到有关报警后,要立即赶赴现场,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事故及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6.2 发生重大事故及灾害或一般事故无法控制、蔓延扩散,事故及灾害可能或潜在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救援;一般应急事件由主管、班组长在管辖范围内按规定及时处理; 6.3 事故及灾害发生后,各部门要迅速组织员工履行有关应急职责,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迅速采取现场保护、抢救伤员、处置险情、维持秩序、疏散人员等措施,尽可能将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7. 事故及灾害应急救援

 1 7.1 作业场所发生的火灾 应急救援

 一旦发生火灾,现场职工或发现人员按以下程序进行:

 7.1.1 火灾现场停止生产,人员撤出,就近取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火势; 7.1.2 火势不能被立即扑灭,拨打电话通知安全主管、生产部、值班警卫(夜间);如果火势发展猛烈,可直接拨打 119 报警电话; 7.1.3 各部门接到火灾报警信息后,要立即赶到火灾现场,相互配合扑救火灾; ●现场人员要立即组织员工进行火灾扑救和物资转移,电话通知生产部经理和安全主管,并根据火灾情况拨打 119 报警电话,同时安排人在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辆; ●维修人员应立即安排打开消防水池供水阀,按要求开启消防水泵,保持水压不低于

 4Kg/cm2 ,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切断火灾现场电源及其它动力,并提供照明电力; ●生产部经理或安全主管到达现场后,应再次确认是否已报警,根据情况通知工厂厂长,并立即调配人员及资源,组织员工利用灭火器、消防栓等进行火灾自救; 7.1.4 火灾扑救过程中,现场人员必须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安排,进行火灾扑救。火灾现场如果存在油漆涂料、气瓶等易燃品时,要及时将易燃品搬运至安全地方,必要时要打湿搬运; 7.1.5 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存在严重爆炸的可能,现场指挥人员或消防人员做出的撤离疏散命令后,警卫人员负责现场管制,组织员工疏散、撤离到安全地方; 7.1.6 火灾扑救过程中,如果人员受伤或中毒,要立即转移至安全地方,进行伤员救护,必要时安排车辆送往医院治疗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 7.1.7 灭火后,警卫人员负责保护好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7.1.8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火灾隐患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是否恢复生产。

 2 7.2 电气设备火灾应急救援

 发生电气火灾后,现场人员或发现者按以下程序进行:

 7.2.1 立即拨打电话维修电工,并通告周围人员停止作业,采取可靠措施切断着火设施电源; 7.2.2 就近取干粉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及喷嘴应离电气设施至少 0.5 米,严禁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7.2.3 电工到达现场后,要确认现场电源切断情况,并组织指导电气设施灭火; 7.2.4 高压电气设施切断电源时,必须由电工进行; 7.2.5 如果火势蔓延,无法控制时,启动应急指挥中心,参考 7.1 执行。

 7.2.6 灭火后,电工必须查找起火原因,并排除设施故障,确保维修完好,电工确认无隐患后方可通知人员操作; 7.2.7 事故结束后,现场电工要将事故情况及原因通报生产部安全主管和人事部。

 3 7.3 办公楼场所火灾应急救援

 发生火灾后,现场职工或发现人员按以下程序进行:

 7.3.1 火灾现场停止作业,立即大声通报周围人员,就近取灭火器材或室内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如关闭空调、电源等; 7.3.2 火势不能被立即控制,拨打电话通知生产部经理、安全主管、值班人员,如果火势发展猛烈,可直接拨打 119 报警电话; 7.3.3 现场人员不可乱跑、拥挤,在扑救火灾的同时,要向安全通道方向撤离,扑救火灾时应靠近安全通道方向或容易逃生方向,防止被火封闭,无法逃生; 7.3.4 各部门接到火灾报警信息后,要立即赶到现场,相互配合扑救火灾; ●现场人员要立即组织员工进行火灾扑救和物资转移,电话通知生产部经理和安全主管,并根据火灾情况拨打 119 报警电话,同时安排人在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辆; ●维修应立即安排打开消防水池供水阀,按要求开启消防水泵,保持水压不低于 4Kg/cm2 ,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切断火灾现场电源及其它动力,并提供照明电力; ●生产部经理或安全主管到达现场后,应再次确认是否已报警,根据情况通知工厂厂长,并立即调配人员及资源,组织员工利用灭火器、消防栓等进行火灾自救; 7.3.5 火灾扑救过程中,现场人员必须听从紧急指挥人员的安排,进行火灾扑救; 7.3.6 火情发现后或火灾扑救过程中,应首先采取安全措施救助被火封闭人员,在火势无法控制的情况下,现场指挥者、安全主管或警卫要组织人员有序撤离火灾现场,警卫负责现场

 管制和人疏散,组织人员打开所有的安全通道(必要时可采取破坏措施),并指示安全通道方向,保障人员有序安全逃生。

 7.3.7 如果火势猛烈,被烟火包围的人不可盲目乱跑,人员应按以下方法进行火灾自救:

 ⑴在火灾中,被困人员要想逃离火场,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可惊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逃生; ⑵当出口被烟、火封闭时,可用浸湿的衣服、毛巾等物品捂住口、鼻子,可能的情况下,用浸湿的衣物盖在身上,快速直接钻进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或弯腰沿安全通道逃生; ⑶可利用水管、房屋内外的突出部位、各种门窗、避雷网线、自制绳索等进行逃生或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寻找机会逃生。逃生过程中,要避免、防止伤亡; ⑷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场所,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当房间外烟火猛烈,靠近火的门已烫手,此时不可开门外闯;在房间内要关好门窗,堵塞门隙,房间内如有水,要立刻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特浇湿,被困者应大声呼救、敲击物品,不断发出各种信号引起救援人员注意,帮助自己脱离困境; 7.3.8 火灾过程中,如果人员受伤或中毒,要立即转移至安全地方,进行伤员救护,必要时立即安排车辆送往医院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 7.3.9 灭火后,警卫负责保护好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7.3.10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火灾隐患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是否进行维修或恢复正常工作。

 7.4 4 员工集体中毒应急救援

 7.4.1 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后,中毒轻的员工或其它员工要立即电话通知生产部经理和安全主管; 7.4.2 人事部立即组织人员救援,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根据情况,逐级上报领导,同时可疑食品留样,尽快通知卫生防疫站。

 7.4.3 要迅速将潜在中毒员工集中在一起,以便及时救护; 7.4.4 警卫负责现场管制、人员秩序维护及治安管理。

 7.4.5 人事部负责应急车辆的调拨和使用。

 7.5 5 机械伤害 事故应急救援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时,现场人员或发现者按以下程序进行:

 7.5.1 立即停止设备电源和动作,降低伤害程度; 7.5.2 尽可能抢救伤员,同时电话通知生产部经理、安全主管;

 7.5.3 生产部经理或安全主管根据情况上报工厂厂长,同时安排车辆将伤员送往医院治疗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 7.5.4 发生事故的部门负责现场保护工作,无关人员禁止进入事故现场,禁止现场被人为破坏; 7.5.5 应急指挥中心组织有关人员调查事故原因,并决定是否恢复生产。

 7.6 6 触电事故应急救援

 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当人员发生触电事故后,现场人员按以下程序进行:

 7.6.1 迅速将触电者脱离电源,并采取措施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摔伤,同时电话通知值班电工、安全主管; ⑴低压触电事故,使用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打开触电人员相关的配电箱,关闭电源开关; ●用有绝缘柄的电工用具或干燥的木头、木棍、塑料材料等绝缘体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电线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救护人员严禁接触触电者的皮肤和鞋; ●以上操作,救护人员应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触电。

 ⑵对于高压触电事故,要立即通知维修电工停电或采取措施。

 7.6.2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主要的救护方法是人工呼吸或胸外挤压法。

 ⑴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或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及时观察或送往医院治疗; ⑵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存在,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地平卧,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周围应空气流通,并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途中要随时观察,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⑶如果触电者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者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法,并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等医生到来或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将触电者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裤带等解开,身体仰卧,鼻孔朝上,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人员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鼻),向内吹气,为时约 2 秒钟;吹气完后,应立即松开触电者的鼻孔,让其自由呼吸,为时约 3 秒钟;反复进行。

 ■胸外心脏挤压法:触电者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仰卧;救护人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触电者心窝上方、胸骨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掌根用力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的血液,成年人应压陷 3-4 厘米深度后,手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反复进行,每秒钟各挤压一次。

 ■触电者呼吸和心脏都已停止时,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应交替进行,每吹气 2-3 次,再挤压心脏一次,人工急救不可轻率中止,直至触电者能够自己呼吸或身体僵冷为止。

 7.6.3 电工到达现场后,要立即确认是否切断电源,其他人员组救护织伤员。

 7.6.4 安全主管组织电工查找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决定是否恢复生产。

 7.7 7

 化学品泄漏

 7.7.1 发生化学品泄漏事件后,现场人员要立即对地面上的泄漏物进行围堵,并电话通知生产部经理和安全主管; 7.7.2 生产部经理或安全主管立即组织人员救援,并根据情况,逐级上报公司领导; 7.7.3 用吸布对泄漏物质组成一个小的围堰,用撮子等物品将泄漏的液体装入危险品废弃物容器,放到处置区域; 7.7.4 人事部负责应急车辆的调拨和使用。

 7.7.5 化学品安全防护措施参见<化学品清单> 8. 相关文件

 8.1《应急准备与相应管理程序》 9. 相关记录

 无 10. 分发部门

 分发部门 生产 人事 物流 设备 工程 工艺 财务 IT 采购 项目 质量

篇六: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二〇 二二年六月

 前言为进一步规范我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促进应急预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9 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 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34 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 号)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推进实际情况,特制定《成都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本指南)。本指南正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为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编制依据;第四章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工作程序;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容的概述与要求。

 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术语和定义.................................................................................................................................................... 22.1 突发环境事件.........................................................................................................................................22.2 环境风险..................................................................................................................................................22.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2.4 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22.5 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22.6 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预案................................................................................................... 22.7 环境应急预案评审................................................................................................................................3三、编制依据.........................................................................................................................................................4四、环境应急预案工作程序.............................................................................................................................64.1 工作程序..................................................................................................................................................64.2 成立编制小组.........................................................................................................................................74.2.1 责任主体.....................................................................................................................................74.2.2 组织形式.....................................................................................................................................74.3 收集资料..................................................................................................................................................74.4 现场踏勘..................................................................................................................................................84.5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94.6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 94.7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104.8 环境应急预案评审.............................................................................................................................104.8.1评审人员...................................................................................................................................114.8.2 评审方式...................................................................................................................................114.8.3 评审内容...................................................................................................................................124.8.4 评审意见...................................................................................................................................124.9 环境应急预案发布.............................................................................................................................134.10 环境应急预案备案...........................................................................................................................134.10.1 备案受理部门和备案时间要求.......................................................................................134.10.2 备案材料.................................................................................................................................144.10.3 变更备案.................................................................................................................................144.11 环境应急预案的落实......................................................................................................................154.12 备案的监督.........................................................................................................................................154.13 信息公开.............................................................................................................................................164.14 预案修订.............................................................................................................................................16五、环境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185.1 环境风险识别......................................................................................................................................185.2 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195.3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195.4 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195.5 确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205.6 附图与附件...........................................................................................................................................20六、环境应急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22七、环境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23

 7.1 综合应急预案......................................................................................................................................237.1.1总则............................................................................................................................................237.1.2企业概况...................................................................................................................................257.1.3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257.1.4环境风险分析..........................................................................................................................267.1.5企业内部预警机制................................................................................................................267.1.6应急处置...................................................................................................................................277.1.7 后期处置...................................................................................................................................307.1.8 应急保障...................................................................................................................................307.1.9 监督管理...................................................................................................................................307.1.10 附则(预案实施和修订)................................................................................................317.2 专项应急预案......................................................................................................................................317.2.1 主要风险物质..........................................................................................................................317.2.2 可能发生的事件及危险性分析.........................................................................................327.2.3 监控预警及预防措施............................................................................................................327.2.4 应急职责分工..........................................................................................................................327.2.5 应急处置程序..........................................................................................................................327.2.6 应急保障...................................................................................................................................337.3 现场处置预案......................................................................................................................................337.3.1 基本情况...................................................................................................................................337.3.2 主要环境风险..........................................................................................................................337...

篇七: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圳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深圳辖区内列入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行业名录(指导性意见)》行业类型的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其他类型企业可参照执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34 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 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应急〔2018〕8 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 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环办应急〔2019〕17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6 年第 74 号)

 《广东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粤环办〔2020〕51 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行业名录(指导性意见)》(粤环〔2018〕44 号)

 《深圳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深人环〔2015〕202 号)

 《深圳市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指引》(深环〔2020〕75 号)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突发环境事件 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行动,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

 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保护公众安全健康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简称“环境应急预案”。

 (三)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指从企业层面总体阐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方案,是企业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综合性文件,简称“综合预案”。

 (四)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指针对企业具体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或环境风险单元而制定的应急方案,明确具体的环境应急救援程序和应急措施,简称“专项预案”。

 (五)应急处置卡 指针对企业具体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关键岗位或重要应急设施,制定具体、直观、明晰的应急操作卡,用于具体指导现场环境应急处置措施,避免或减缓污染物扩散至外环境。

 (六)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人才准备。

 (七)应急响应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危害,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信息报送、应急指挥、应急监测和污染处置等。

 (八)应急演练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九)环境风险受体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

 (十)环境风险单元

  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者储存环境风险物质的一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企业且边缘距离小于 500m 的几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

 (十一)污染防治设施 指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开展环境监测所需的装置、设备和工程设施等。

 (十二)事故废水 指事故状态下排出的含有污染物的生产废水、清净下水、雨水或消防废水等。

 四、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评审、应急预案备案及应急演练共 8 个步骤。

 (一)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企业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如果企业委托服务机构编制预案,则服务

 机构的编制人员应参加工作组。

 (二)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相关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污染防治设施相关技术资料,以及环境风险物质、环境风险受体、环境应急资源等相关资料。

 编制工作组应详细踏勘企业的废水和废气处理设施、环境应急设施、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以及相关生产车间。

 (三)环境风险评估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依据两个指南编制:

 1.企业环境风险现状调查、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其后果分析、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等按照《深圳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的相关规定编制。

 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按照HJ941的相关规定执行。其中,环境风险物质及其临界量在 HJ941 附录 A 中选取,HJ941附录 A 中没有列出的环境风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按本指南附件 2选取。确定环境风险物质时,应充分考虑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而不是仅仅考虑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

 (四)环境应急资源调查 企业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依据《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

 (试行)》编制,报告应给出企业环境应急资源储备与应急需求是否匹配的分析结论。

 (五)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依据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结果,组织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应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急预案和本单位其他应急预案良好衔接。

 较大或重大环境风险等级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通常由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应急处置卡构成预案体系。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通常由综合预案与应急处置卡组成。

 (六)环境应急预案评审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企业应组织评审。

 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企业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内部评审可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外部评审由企业组织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认定的环境应急预案评审专家、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周边企业代表和生态环境部门代表等。预案经评审并修改完善后,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七)环境应急预案备案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签署发布后 20 个工作日内登录《广东省环境应急综合管理系统》申请备案。企业应按系统提示要求填报并上传所有盖章版备案材料,文字材料采用 pdf 格式。主要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表、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环境应急

 预案评审意见与评分表、厂区平面布置图、厂区风险单元分布图、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雨水污水和各类事故废水流向图等。

 (八)环境应急演练

  预案发布生效后,企业应在三个月内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的环境应急响应能力。演练结束后,企业应及时开展总结评估,必要时重新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每年度组织开展专项环境应急演练。

 五、综合预案编制要点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简述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3.适用范围 说明环境应急预案适用的地理或工作范围。

 4.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进行事件分级。

 通常可将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划分 C 级(车间级)、B 级(公司级)和 A 级(社会级):

 C 级:指事件出现在厂内车间或单元且企业部门能独立处理。

 B 级:指污染范围在厂界内且企业能独立处理。

 A 级:指污染范围超出厂界或污染范围在厂界内但超出企业的独立处理能力,为了防止事件扩大,需要调动外部力量应对。

 5.环境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企业环境应急工作的原则,要求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明确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应急处置卡等预案的名称、数量,以及采用专章或专篇的形式。

 说明企业应急预案与企业内部其他预案(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的关系。

 说明企业应急预案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关系。

 辅以预案关系图,表述预案之间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二)环境风险概述 简述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种类、可能性、严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可列表描述。

 (三)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企业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和应急工作需要设置,通常设置为企业环境应急领导小组,确定日常办事机构,下设综合协调组、污染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应急保障组和专家咨询组等应急功能组。

 企业环境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及各应急功能组应明确负责人和具体工作职责。综合协调组的主要职责是信息报

 送、协调企业内部应急资源实施应急处置、对接社会应急力量及新闻媒体;污染处置组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收集、导流、拦截和降污等措施有效防止泄漏物和事故废水等扩散至外环境;应急监测组的主要职责是实施环境应急监测,提供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的监测数据,进而确定污染范围;应急保障组的主要职责是为应急处置提供后勤保障;专家咨询组的主要职责是为现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应急预案应列出企业所有承担环境应急职责人员的姓名、所在部门、日常职务、应急职务和联系电话等。

 (四)预防与预警 1.预防 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等标准规范,明确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机制,实现隐患闭环管理。

 企业环境安全标准化建设情况、污染防治设施及危险废物储存场所安全风险评估开展情况等同步纳入分析。

 2.预警 预警机制是指企业根据事故或事件信息、外部机构发布的相关预警信息等,指示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应对准备的响应工作机制。

 预案应依据潜在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明确预警分级标准,如由高到低分为红色、黄色、蓝色预警等级。

 预案应明确监控信息的获得途径,明确对预警信息分析研判的主体、程序、时限和内容,明确预警信息发布主体与发布内容,明确预警信息接收、调整和解除程序。

 (五)应急响应 1.信息报告

  (1)信息接收与内部处理 明确 24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和企业内部信息报告程序的规定。

  (2)信息上报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向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属地街道办、属地生态环境部门等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信息报告时限应与属地生态环境部门的预案规定相衔接。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内容至少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与数量、人员受害情况、已污染的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应急处置情况及相关措施建议等。如果可能,要报告监测数据。

  (3)信息传递 明确环境事件发生后,向可能受到影响的企业周边单位、环境敏感区责任单位通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2.分级响应 针对 C 级(车间级)、B 级(公司级)和 A 级(社会级)事

 件,确定不同级别事件的现场应急机构和负责人,分别明确应急指挥协调、应急资源调配、应急处置等响应程序与内容。

 预案应根据事件发展态势,明确事件升级的应急响应程序。

 3.污染处置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污染物特性、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结合地理环境条件,明确有效防止泄漏物、消防废水、超标废水废气扩散至厂区外环境的各项应急处置程序与措施。

 涉及到人员安全救护时,应明确人员撤离路径、救援职责、救援措施与注意事项。

 此环节通常应给出查询专项预案或应急处置卡的路径。

 4.应急监测 环境应急监测环节,预案应明确:

 (1)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包括可能受影响区域的应急监测布点、监测频次,以及特征污染物等。若企业自身没有监测能力,可与协议单位共同制定监测方案。

 (2)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立即开展应急监测。若企业自身没有监测能力,应迅速与政府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或其他协议监测机构联系,确保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环境监测支持。

 5.应急结束 预案要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通常,同时满足以下几方面时可终止应急响应: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致因已消除;

 (2)污染源泄漏或释放已得到完全控制; (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经征询专家意见,事件现场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

 确认满足上述条件后,现场指挥宣布结束应急响应。

 (六)善后处置 明确现场污染物的后续处置措施、洗消措施以及环境应急相关设施、设备、场所的维护。必要时,企业应明确突发环境事件责任追究的规定。

 (七)保障措施 环境应急预案应明确:

 1.应急通讯保障。明确与环境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联络方式方法,安排 A/B 角,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通讯系统(如应急微信群)。

 2.应急人力资源保障。企业环境应急人力资源包括专兼职应急队伍和应急专家,应针对性制定提高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方案。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企业必备的环境应急物资与装备的类型、性能、数量、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

 4.其他保障。...

篇八: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预案编制导则 (GBT- - 29639- -) )

 资料仅供参考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 )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 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生产规模、事故风险等情况,能够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文件。

 GB/T

 0.4 —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 第 4 4 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

 资料仅供参考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救援活动。

 4 4

 预案编制程序

 4.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分工和职能,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 ( 或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 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预案编制工作。

 4.2

 资料收集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企业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3

 风险评估

 资料仅供参考 主要内容包括:

 a) 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

 b)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

 c) 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4

 应急能力评估

 从应急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与装备等方面,对本单 位的应急能力进行客观评估。

 4.5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预案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预案相衔接。

 4.6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或论证。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或论证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本单位组织有关专家或技术人员进行,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派员参加。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能够经过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应 急预案评审或论证合格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备案,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实施。

 5 5

 应急预案体系

 5.1

 基本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经营规模、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组

 资料仅供参考 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预案管理等内容。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 针对可能发生的具体事故类型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危险性分析、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等内容。风险种类少的生产经营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需要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5.4

 现场处理方案

 现场处理方案是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理措施,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理程序、应急处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现场处理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编制,做到现场作业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 经常进行演练。

 6 6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6.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参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

 资料仅供参考 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6.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风险描述

 描述本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 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

 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本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

 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

 预警

 根据企业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

 信息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重大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 信息接收与 通报

 资料仅供参考 确 明确 4 24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 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 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5

 应急响应

 6.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本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和发展态势,描述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 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 处理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明确处理原则和具体要求。

 6.5.4 应急解除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并符合相关安全要求,经应急组织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解除。

 6.6

 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

 后期处理

 资料仅供参考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及应急预案修订等内容。

 6.8

 保障措施

 6.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 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6.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

 6.8.3

 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6.8.4

 其它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它相关保障措施( ( 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 。

 6.9

 应急预案管理

 6.9.1

 应急预 案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理方案。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6.9.2

 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本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

 资料仅供参考 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6.9.3

 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6.9.4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本单位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6.9.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 释的部门。

 6.10

 附件

 6.10.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6.10.2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6.10.3

 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6.10.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

 b)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

 c) 应急 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

 d) 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

 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资料仅供参考 6.10.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7 7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7.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和事故危害程度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防范措施。

 7.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能够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 要负责人职责。

 7.3

 处理程序

 明确事故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4

 处理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 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 ,明确处理原则和具体要求。

 8 8

 现场处理方案主要内容

 8.1

 事故危险分析

 主要包括:

 a) 经过危险性分析,列出可能发生的事 故类型; ;

 资料仅供参考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

 c)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

 d)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8.2

 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8.3

 应急处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应急处理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 现场应急处理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 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理措施。

 c) 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8.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

 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

 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

 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

 e) 现场应急处理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

 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

 资料仅供参考 g) 其它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附

 录

 A A

 ( ( 资料性附录) )

 应急预案编制 格式和要求

 A.1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A.2

 批准页

 应急预案必须经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A.3

 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

 ——

 批准页; ;

 ——

 章的编号、标题; ;

 ——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 ( 需要时列出 );

 ——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A.4

 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推荐采用 4 A4 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推荐访问: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应急预案 编制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