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7篇

时间:2022-09-02 12:50:06 来源:网友投稿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7篇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3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2012 NO.26ChinaEd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7篇,供大家参考。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7篇

篇一: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2012

 NO.26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师生思想建设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 “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这充分说明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及广大学生的充分肯定,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些年来,许多工作者,把研究重点投向了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方面,得出的普遍结论是: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校园生活多样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增强和提高师生运用思想、知识、能力的重要实践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促进对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还能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促进作用。所以本文的研究内容在实践方面具有重大意义。1 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1)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相对单调。常搞的文体活动年年没有新颖性和突 破 性 ,学 生 经 常 是 被 动 性 甚 至 是 强 迫性的参与,而且,目前校园文化活动中娱乐 文 化 的 比 重 过 高 ,与 专 业 知 识 有 关 联的 活 动 比 较 少 ,就 算 是 开 展 学 生 科 技 活动 ,主 要 也 是 专 业 教 师 和 学 生 工 作 老 师负责策划,布置学生被动去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广大学生 对 此 早 已 失 去 了 新 鲜 感 ,学 生 尤 其 是高 年 级 学 生 不 愿 意 参 与 校 园 文 化 活 动 ,不能借此机会切实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2)学校和专业教师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由于对校园文化活动内涵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准确,对基于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到位,有些老师认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专业教师与其他行政人员很少参与。还有的老师甚至还认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对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是浪费时间,是搞花架子等等,因而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3)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够完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常常被看作是“第二课程”。现代大学思想政治 教 育 实 践 表 明 ,单 纯 依 靠“ 第 一 课 堂 ”和辅导员老师的常规说教途径是远远不够的,必 须 充 分 发 挥“ 隐 性 课 堂 ”的 思 想政治教育功能。目前校园文化活动往往流于具体形式,而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排斥在外,忽 略 了 其 教 育 功 能 ,导 致 了 校 园 文 化 活动的乏味和肤浅。大学生面临着中西文化的冲突、学生们承受着价值观、生活就业和家庭压力等重重冲击。不同时代的理论思 维 都 具 有 不 同 的 形 式 ,现 如 今 大 学 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为此,必须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 功 能 ,深 入 研 究 校 园 文 化 活 动 与 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2 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虽属不同领域,但从高校育人的角度来说,它们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即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校园文化活动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但它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励志功能和辐射功能等方面却有着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共同承担着高等院校人文素质的培养。一个校园有着丰富的文化活动,可以使一个大学生在非常和谐的校园氛围中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更为容易接受;同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越好,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同社会的主流文化活动,这样就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以校园内多种多样的课余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特殊社会文化活动,它时刻影响着和制约着校园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其必需和有益补充及延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的日益多元,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同程度的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①作者简介:赵楠(1980,9-),男,辽宁锦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刘岩松(1963,11-),男,辽宁沈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课题来源:本文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校级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与实现机制研

 究》(JY110501)阶段性成果之一。关于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①赵楠 1

  刘岩松 2(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民航与安全工程学院; 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

 辽宁沈阳

 110136)摘 要:校园活动被称为“隐形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在的、无形的和不可抗拒的影响。本文以校园文化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分析目前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辩证关系。因此,文章提出了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措施及其后续研究的建议。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236-02Abstract:The campus activity which is called “latent course” has always been playing a potential, invisible, and irresistible role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aper makes the campus activity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 Problems which exist inconducting campus activities currently are analyzed here through elaborat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campus activities. Because of theimportant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pus activitie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me measures and subsequencesuggestions of this research about how to make the education works in the activitie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end of the paper.Key words:Campus Activ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237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NO.26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师生思想建设在教育中体会快乐,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为有效。同时,高校文化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内容不断丰富,机制不断完善,学生可以依其个性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和落脚点,通过参加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展现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校园文化活动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能够构建出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和影响。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全过程。树立长期作战的观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它就是要使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指导大学生的一切行为。3 发挥校园文化活动中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活动中去。如何能够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措施。第一,精心组织多样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相对单一,形成特色和品牌。品牌文化活动代表一所高校的“品位”和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如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展、辩论赛、演讲赛、运动会比赛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其中,能使学生在文艺、体育、娱乐活动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引导他们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加强自我创新,尤其是科技活动,形成学生自发组织和自主管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发展和心理感受的实际特点,科学设计与安排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品位高尚、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感悟荣与辱。总之,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一种“纽带”作用,很好地将社会主导思想和价值观念与学生联接起来。形式多样、新颖有突破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评判是非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树立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和信心。第二,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参与努力创新。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参与面广、影响力大的校园活动。号召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年年有新主题,次次有新形式。高校师生精心策划与部署,投入相应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营造适合本校办学特征的全校性的大型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存在于学校全部教育与管理行为之中。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从各个方面丰富师生员工的文化生活。运用各类节日、重要纪念日、重大事件等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具有时尚性和时效性的特征,容易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要在照顾大多数人的群众性大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注重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升文化活动的档次,教师也愿意参与其中。利用学术讲座、文学沙龙、专题讨论会、征文、音乐美术鉴赏、礼仪大赛等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群体氛围。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不仅使其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而且促进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总之,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充实了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调动了广大专业教师和高年级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利用他们反过来影响、改造和创新着校园文化活动。第三,注重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思想理论教育功能。首先,利用人文社会科学贴近社会现实的特点,在组织讲座、研讨会、学术竞赛等活动中,认真把握和设计选题,力求使这些活动能给学生以学问上和思想上的双重收获。其次,在文体娱乐活动中,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弘扬主旋律,做到格调高雅健康、积极向上,这些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满足大学生成才、交往、放松调整、归属,尊重等心理需求,且能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渗透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观念教育。总之,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催化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要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努力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通过对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后续的深入研究来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4]16号.[2] 余暖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和谐 校 园 建 设 [J].湖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2008(1):88-90.[3] 刘洁,吴光荣.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 意 义 和 作 用 [J].现 代 企 业 ,2008(12):49-50.[4] 朱雯云.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8(4):110-113.[5] 郑练练,赵阵.试论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2):77-78.[6] 黄士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8-11.[7] 刘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企业家天地,2009(5):123-124.[8] 王建武.基于项目管理的学生活动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54-56.[9] 吕立志.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 合 初 探[J].江 苏 高 教,2009(5):124-126.[10]陈步云.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校园文化[J].高校理论战线,2009(6):57-59.[11]吴继锋.以文化校园理念为先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6):92-97.[12]张科,佘万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82-83.

篇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姓名:孙媛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教师:陈桂香2009090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校园文化是校园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在教学、管理、科研、服务、学习、生活、娱乐等一系列校园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校园的建筑设计、校园景观、校园绿化等物质形态的内容,还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新的载体,是高校提高品质、促进发展、确保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显现,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一种特定氛围,是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一种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受到地域文化的制约和熏陶,在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积极功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分析校园文化的内涵、构成、特征,总结校园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载体功用。文章重在校园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整体框架的研究。这一整体性研究主要从二个方面入手: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包括其内涵、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目前的发展情况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主要研究正面作用和影响;并致力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其次对校园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纵深层次的研究,通过此类问题的解决推进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不断走向深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的应用价值从表面上看可以更好的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从更深层看它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手段,是学校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采取的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价值,促进校园文化更有效地发挥其示范、导向、凝聚、选择和辐射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创造性和社会性价值,更好的促进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更好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I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Cam puscul ture i s uni queto thespi ri t of thecam pusenvi ronm ent and cul turalatm osphere,i tteachi ng,m anagem ent,research,servi ce,l earni ng,l i vi ng,andentertainm entpracti ce.Iti s thespi ri tualw eal th createdbyal l the schoolstaff and studentsi ni ncl udes the archi tecturaldesi gnof thecam pus,cam pus l andscape,cam pus greeni ng,such contentof the m ateri al form s,i tal so i ncl udes the tradi ti on of theuni versi ty,uni versi tyspi ri t,study styl e,i nterpersonalrel ati onshi ps and col l ecti veopi ni on,thepsychol ogi cal atm osphere,asw el l as avari etyof school rul es andregul ati ons,codesofconduct,etc.Col l ege cam pus cul ture i s ani m portant w ayand the newcarti er to thei deol ogi cal and m oraleducati on,i ti s the i m portant force toi m provethequal i tyofcol l egesanduni versi ti es,to prom ote devel opm entand to ensure that forharm onyandstabi l i tyof theuni versi ty, i t appearsthespi ri tof theschool ,i ti s aspeci fi cenvi ronm entdevel oped bythej oi ntefforts of al l teachers andstudents,i ti s al so thei m portantandi ndi spensabl e com ponentthat col l egesand uni versi ti es to strengthen the newera ofi deol ogi caland m oraleducati on ofuni versi ty students.H ow ever, as acul ture,cam puscul ture w i l l be i nfl uencedbythe i nevi tabl e soci al andeconom i cdevel opm ent,subj ecttogeographi calconstrai nts,i t w i l lpl ayan acti ve rol ei n the i deol ogi caland m oraleducati on forcol l ege students,atthe sam eti m e,i nevi tabl y, i tw i l l cause som enegati vei m pact.Thi sthesi s i s i ntended to sum m ari ze theposi ti ve i m pact ofcam puscul ture onthei deol ogi cal andpol i ti caleducati on through the anal ysi s of cul ture,i denti ty,ani ntegralpart ofcam pus cul ture,andon thi sbasi s,bri ngforw ard the next stepi n thefeasi bi l i tyofbui l di ngacam puscul ture i nresponseto furtherstrengthenthecol l egestudentsas acam pus cul turem anagem entand thew aythei deol ogi cal and pol i ti caleducati on.The thesi s focused on the researchsystemofcol l ege cam puscul ture andm oraleducati on theoryof thei deol ogi cal .Iti sm ai nl y fromtw oaspectstostudythi scom prehensi veresearch:an overvi ew ofcam pus cul ture,i ncl udi ngthei r content,thedi al ecti calrel ati onshi pbetw eenthem ,the devel opm entofcam pus cul ture;theresearchII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of theposi ti veeffect andi m pactofcam puscul ture to thei deol ogi calfuncti on of m oraleducati on;andi t i s com m i ttedto i nnovati ve research m ethods.Second,thi sthesi s w i l lfocus on the hot and di ffi cul t i ssues researchappearedi n thecam puscul ture to thei deol ogi caland m oraleducati on,i ti s to resol ve such i ssuesthroughthecam puscul turesystemtoprom otethi s research to a exacerbati on.Strengtheni ngthebui l di ngofcam pus cul ture,cam puscul ture for students to rai sethei deol ogi caland m oral educati on of the val ue functi on of the surface Cangi vethestudents of the ri ch cul turall i fe of theam ateur,ital so can m eet thespi ri tualneeds ofstudents,fromadeepervi ew ,i ti s thei ntegral partof the overal li deol ogi caland m oraleducati on i nuni versi ty,i ti s the m easure toi m provethe m oral standards and cul turalqual i ti esof the students,i t i s al so ani m portant partof m easures takenbytheuni versi tyto trai n al l —rounddevel opm ent students.Furtheri m provi ngthecam puscul ture of thetheoreti calval ue of thebui l di ng,prom oti ngm oreeffecti vel yval ue toperformthei rdem onstrati ons,ori entati on,cohesi on,sel ecti onand radi ati on and otherfuncti ons,m axi m i zeexcavati ng cam puscul turei deol ogi cal ,i ntel l ectual ,sci enti fi c,creati veandsoci alval ues,betteron thecol l ege cam puscul ture to prom otethe functi onofi deol ogi cal and m oraleducati on Canexpandthe w ork ofpropagandaandi deol ogi calandpol i ti cal posi ti onsi n favor of theexpansi onof soci al i aspi ri tual ci vi l i zati on andi nfl uence of radi ati on,andi tcal l conduci ve to the students of Chi nesecol l eges anduni versi ti es to enhance the i nternati onalcom peti ti veness,i t al so Canconduci ve to thebettertrai ni ngofqual i fi ed successors for thesoci al i st constructi on and i tw i l lbebenefi ci al toprom otethe overal lqual i tyof thew hol enati on.Keyw ords:uni versi ty, cam pus cul ture,i deol ogi calandpol i ti caleducati onW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楹El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槛导师签名:星:丕垄绉期:型:丝./石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校园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改革和课程实施的深层决定因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外因。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从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心理影响的作用开始的,当时,党中央提出了“ 科教兴国’ ’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逐渐得到深入贯彻的时候,高校校园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提出了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一) 研究对象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这势必决定了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校园文化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日益规范化,大学生们可以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做到自我表现、自我发展,增强主体意识,锻炼道德情操、提升思想素质,做到全面发展,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它们是相对独立而又完整的体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校风、学风的重要手段,它主导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而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的最佳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启示。《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德育大纲(试行)》曾把校园文化建设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五条途径之一,并且强调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功用的角度,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发点,逐层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功用,包括功用的构成、内容、特征,以及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提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用的对策。( 二) 研究意义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有效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反过来,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指导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它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不断进步,意义重大。校园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极为重要,它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有力保障,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和课堂教学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更能满足一所学校的发展要求。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发挥着社会规范和风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功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提高学生们参与教育、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可以有效地把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文化新模式。这将对于进一步扩大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更好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从而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践意义。( 三) 研究现状1、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初步成就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早在80年代末,我国高校就已经开始了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涉及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用的研究。虽然到现在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已经涌现出很多宝贵的研究...

篇三: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X 大学

 毕业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流行文化关系探析

 姓

 名:

 __________

 2014 年 6 月 25 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流行文化关系探析

 摘要:

 进入新世纪, 高校校园流行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势头。

 正确认识和对待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特点, 深入研究分析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同时,必须充分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平台来引导校园流行文化发展的先进性方向。

 关键词:

 校园流行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大学校园是流行文化产生和聚集的场所, 大学生群体以其感受的敏锐、 思想的先锋、 接受的迅捷、 行为的前卫而成为流行文化的主要受众之一。

 校园流行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不仅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校园流行文化健康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特点

  关于流行文化的概念, 学术界一直有不同意见。

 现实的流行文化是极其复杂、 灵活、 充满生命力、 具有相当大自律性和自我参照性质, 并不断发生变化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本文所研究的校园流行文化主要是指发生在大学校园里, 对大学生所产生影响的流行文化。

 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化。

 新时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但这一主导的意识形态已不再具有唯一性, 而是与涌入国门的各种西方的思潮、 话语、 主义共同构成了多元的话语空间, 并且产生彼此对话的可能和竞争的局面。

 ”[1]“调查发现, QQ、 校内网、 网游热、 美剧、 恶搞、 动漫、‘韩流’、 博客潮、 拇指文化、 “御宅”文化是目前大学校园的十大流行文化现象。

 ”[2]校园流行文化多元化的取向和多种标准造成了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迷茫。

 2.世俗化。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 大学生追求更多的是物质的需要, 而非个人修养和人生观、 价值观的培养。

 在高校校园流行文化中高尚性及精神价值已不再重要, 更多的是其娱乐性和对现实社会的调侃。

 网络是大学生接触流行文化的重要媒介, 网络运营商为了获得高点击率从而摄取商业利益, 其传播的所谓流行

 文化“生产和被接受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它对大众的迎合度, 而这种迎合往往是以大众的感官愉悦程度为检验标准的。

 ”[3]这样势必导致世俗、 庸俗文化产品的产生与流行。

 3.虚幻化。

 在目前快节奏、 就业难、 压力大的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往往会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从而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明星身上或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里, 在自我之外寻求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某种价值。

 “偶像崇拜”文化、 “时尚消费”文化、 “网络语言”的盛行正是这一心态的直接后果。大学生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 常常会沉溺其中, 不能自拔, 并且极易产生浮躁的心态。

 对流行文化的过分沉溺, 容易导致大学生逃避现实生活, 去追求一种虚幻的、 不切实际的精神需要。

 4.娱乐化。

 流行文化的娱乐化特征极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比如, 最近网络出现的“拜金女”、 ”凤姐”、 “犀利哥”等网络名人成为大学生群体调侃的对象。当学生认为通过这种丑恶的姿态就可以迅速成名时, 就会漠视高等教育的作用。再比如, 网络语言“我爸叫李刚”、 “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哥只是个传说”等在大学生中的风靡。对于这些非理性的文化现象, 大学生不是用自己的理性去反思,而是当做一种娱乐和调侃来追捧。

 而这样的非理性的文化现象对艰苦朴素、 勤奋好学、 求真务实等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 高层次人才的优良传统也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二、 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

  1.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

 校园流行文化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也使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文化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流行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部分流行文化同样具有先进元素, 其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 让学生接触、 了解、 合理吸收某些流行文化十分必要。

 但不可否认的是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最根本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构成了冲击, 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比如校园流行文化时尚使得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在消费行为上一改传统的实惠、耐用、节俭等取向, 而转向注重审美、 新潮、 变异以及个性化, 这就助长了大学生追求名牌效应和高档化的攀比心理, 错误把世俗的观念当做追求人生价值的目标。

  2.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冲击。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 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那些凡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因素, 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

 从学校环境方面来说, 校园流行文化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使大学生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之中, 以逃避人的社会责任和逃避单调乏味的学习, 这就不利于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从而影响了高校校园的校风学风建设。

 校园流行语的出现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带来了挑战。

 由于校园流行语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与追捧,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打破传统的死板、 严肃的教学语言, 能够适当的运用校园流行语以便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沟通, 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3.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影响。

 校园流行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一。

 大学生可以从流行文化中及时得到各种知识、信息, 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发展能力。

 校园流行文化抢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大众传媒是文化的传播载体, 电视、 报纸等大众传媒一直是流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广告、 电影中所传递的流行语言、 流行服饰时常成为青年们追求时尚的样板。

 近些年, 网络的兴起促进了流行文化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在更广领域的传播。

 网络游戏、 热门影视、 流行音乐、 明星偶像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 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普及率和关注度却不是很高。

 校园和教室里的名人名言和励志词语渐渐暗淡, 商业广告、 明星照片却光鲜进入。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活动简单模仿流行文化的运行方式, 追求活动的轰动效应。

 以调侃、搞笑等娱乐活动为中心, 远离主流文化, 忽视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意义。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 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的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直面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同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引导校园流行文化, 也必须要主导校园流行文化发展的方向。

 因为高校就是要用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教育人, 影响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航功能对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

 校园流行文化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所以要求我们不能简单的加以抵制或笼统接受。

 “如果以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即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去进行教育, 就会使思想道德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使科学文化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 这时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就具有无产阶级的性质。

 因此, 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能确保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沿着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航向前进。

 ”[4]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于具有明确的政治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它一定会对不同的文化进行选择和引导。

 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调动校园流行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 也能批判和拒斥校园流行文化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确保校园流行文化向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对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实践, 它通过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思维观念、 意识形态来发挥其育人功能, 引领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

 人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 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依照唯物辩证法原理, 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只要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就能有效地抵制校园文化的消极影响, 使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选择和发展。

 可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完全可引导校园流行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袁潇, 风笑天.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 (1).

  [2]李江静, 彭思雅.大学校园十大流行文化现象排行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5).

  [3]顾洪英.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 2008, (11).

  [4]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篇四: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学校这个阵地上展开的,因而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起到实效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的做好此项工作。

 一、 问题与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弱化。主要表现:

 第一, 分析教育对象内在需要的针对性不够。

 第二, 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够。

 第三,施教手段的针对性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 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第二, 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第三,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层次不明确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自身特色 现状 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参与意识强,抗挫能力弱,渴望心理强,自律能力弱,务实心理强,辨别能力弱,个体特征强,协作能力弱 大学生现状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当前大学生思想现状决定的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成长的需要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迫切需要 二、学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1、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2、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强化。

 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塑造人格、凝聚人心;能够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着意志品质教育和审美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是校园文化选择导向的有力手段;是创造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第二, 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篇五: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数据

 不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校单纯硬件方面的建设, 只要把学校环境搞好, 把校舍修得高档、 漂亮一点, 学校办学条件好了, 校园文化建设就成功。

 这是一种纯物质的理解, 导致认识上的局限性, 使我们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陷入片面肤浅的怪圈。

 一所学校的软文化才是决定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方向的指针, 而学校的硬文化建设则是软文化通过物化得以表达的结果。

 两者的关系应当是前者决定后者, 后者反映前者。

 校园文化是学校理念文化、 管理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等的有机结合体。2.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显示学校各自的特色校园文化有共性的一面, 但因各所学校的历史背景、 学校结构、 培养目标的不同, 使其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就使得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号召力、 感染力。

 就当前中学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现状来看, 绝大多数学校在推进实体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 尤其是促进观念文化的核心即学校精神的形成过程中, 尚未注重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校园文化建设趋于一般化, 千篇一律, 个性不明显。3. 校园文化建设追求标新立异、 做面子工程有关专家指出:

 “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固态的沉淀, 是师生稳如磐石的精神根基。

 学校文化不是茶, 越新越香; 学校文化应该是一杯酒, 越陈越能显示出它恒久的甘醇和无尽的魅力。

 ” 因此, 一所学校文化建设, 需要学校的决策者不间断地去实践、 去探究, 不因校长的更换而改变; 它的形式不在乎花哨, 只在乎实效:

 不在新潮, 只在乎实在。

 令人遗憾的是, 一些学校的办学宗旨、 制度、 工作目标, 都明显地缺少连续性和实效性, 只是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 和“常改常新” , 而不是脚踏实地地“继承创新” 。

 一些新建的学校有着宽敞明亮的教室、 一流设备, 却没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长此以往, 学校文化只能走向浅薄和浮躁, 大概只能留下“文” , 却丝毫起不到“化” 的作用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已成为很多学校管理者的共识。

 那么通过哪些途径能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三、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完善途径1. 加强校园文化中的软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中的软文化建设就是要重视良好校风的培育, 营造民主、 平等、 和谐的校园氛围, 积极倡导团结互助精神。在师生之间形成教学上互相补充, 生活上互相关心, 工作上互相配合的良好风气。

 引导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道德习惯, 及时发现、 总结、 推介和树立各类先进典型, 大力表扬、 宣传好人好事, 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使广大师生见贤思齐,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观念、 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的洗礼, 充分发挥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首先, 要重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 包括学校的传统和规章制度等,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 规范了师生的行为, 让师生有章可循, 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 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言行的关键环节。

 校园组织机构的健全、 队伍的勤奋与能干, 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 要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是一个学校本质、 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校园精神文化具体体现在校风、 教风、 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好的校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起到激发的作用、心理发展起到保护作用. 可以有效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 1)学校要建立自己的文化传统, 确定重大集会时间, 进行主题教育; 确立音乐节、 科技节、 运动会等, 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发挥他们的特长, 使他们能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充实的精神生活。

 ( 2)重视教风建设。

 只有树立起认真负责、 开拓进取、治学严谨、 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 才能促进良好的学风的形成。2. 创新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 营造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核心文化精神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办学特点, 并形成其校园文化的独特风格。

 各学校都要善于在总结自身办学特点、 发挥自身优势中培植与众不同、 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 并紧跟时代步伐和潮流, 赋予其鲜活而深刻的内涵, 使之既富有现代气息, 又彰显自身特色。创新校园文化需要有形的载体, 而这个有形的载体就是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马连卡柯曾经说过:

 “只有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 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活动的时候, 性格才能培养起来。

 ” 学校要把丰富的文体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通过活动来展现文化、 发扬文化。

 当今中学生具有朝气蓬勃、 充满活力、 表现欲和创造欲强的特点, 因此学校要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群体性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活动, 努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 展示特长, 实现自我发展。

 如:

 ( 1)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和各类社团、 协会, 给学生一片沃土, 让学生去耕耘, 在实践中体验, 在锤炼中成长:

 ( 2)利用各种重大节日活动、 文艺汇演、 主题班、 团会等开展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增强其收集信息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拓宽学生自我展示才华的空间, 努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发挥特长, 展现自我, 树立信心, 推动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3.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网络是当代中学生所喜好的、 传播迅速的载体。

 学校要充分抓住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 迅速抢占了这一阵地, 做足主流文化的宣传, 引导学生良性上网。

 建立校园网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之一, 丰富网上教育活动. 扩大宣传阵地。

 通过经常性的诚信教育、 法制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虚拟世界的本质。

 学校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减少网络垃圾的侵害, 积极开展网络文化养成教育, 把学生引向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潮流中去。一是建立校园文化专栏, 将校园文化精髓生动活泼地“搬”上网络。

 开设学生天地、 校园风采、 德育研究等多种栏目, 引导师生就校园文化的传承、 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规律、 办法进行讨论, 使之在互动中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二是建立班级师生Q O群。

 通过Q Q 群了解学生和思想动态,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三是开设校园网心理咨询台。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万方数据

 010. 10略论新课程下政治学科的教学相长◎漳州市常山开发区常山中学廖艺文托课程背景下, 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控制过程, 更拶I是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创生与开发的开放、 生动的生长过程。

 如何正确地处理师生关系, 确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实现教学相长, 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一、 教学相长, 秉承新课程理念, 顺应时代发展1. 新课程, 师生携手开创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 , 更是“体验课程” ; 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 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 完成自己教案中设定的内容, 更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构建与发展的过程, 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

 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 课程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作为全人格和全心灵的交往者, 教师不能视学生为承纳课程知识的容器, 也不被学生视作获取课程知识的对象和手段。

 这样教师与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课程创造者与主体。

 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有激活知识、 引导创新的态度、 情感、 意义和价值生成。2. 与时俱进, 师生共同成长叶澜教授指出: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 而且, 只有当教育者自我完善时,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 教师只有与时俱进, 不断吸收新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能力, 充实自己、 完善自己,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所以强调师生同步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变迁, 在新的历史时期, 只有师生共同学习, 才能共同发展。由于知识增长的速度急剧加快,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可以看作是“并喻文化” 向“后喻文化” 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文化反哺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 所谓的“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正是这个意思。

 In tem et的风靡使得学生许多方面有可能“闻道”在先, 教师的学识正面临着新挑战。

 这给我们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上, 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启示:

 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还沿袭“单向度” 的文化传承模式, 陈陈相因, 那么, 我们培养的学生就缺乏疑问和缺乏自我意识, 社会就不能进步。

 因此, 我们要打破“师道尊严” 的樊篱, 鼓励学生弘扬“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的质疑探索精神。

 而作为教师若不想落伍于时代, 也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步伐, 就只能努力向年轻人学习, 因为正是他们代表着未来。

 教育的取向也由“复制” 变为“适应” 直至“创新”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相互建构、 相互发展、 相互交流的双向合作过程, 从而产生“合力” 效应。

 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更要发扬民主, 实施教学民主, 教师可以经常问计于学生, 和他们交流, 听听他们对教学的看法, 吸收学生好的思路和可行性的建议, 共同谋划教学策略。

 以便在今后教学中及时改正和吸纳。

 这¨ I●¨ ¨ ●㈨●Ⅲ●…●Ⅲ●Ⅲ◆¨ ¨ ●…●…●…●Ⅲ●m ●…◆㈨●…●Ⅲ●…●…●lll●l¨ ●¨ ¨ ●…●¨ ¨ ●…●Ⅲ●m ●Ⅲ●Ⅲ●Ⅲ◆Ⅲ●l}『+ ¨ _ ●Ⅲ●…●m ●…◆m ◆m ●m ●Ⅲ●…●…●…●…●些心理上的难言之隐, 通过校园网心理咨询台, 由学校专职的心健教师为学生解惑, 既能帮助学生解决部分的心理困惑, 又能保证学生不用与老师面对面交谈, 保护学生的隐私。4 . 抓好学校舆论建设和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正确健康的舆论导向, 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能保证学校工作得以顺利发展, 可以为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奠定基础。

 我们可以采取对舆论的强化诱导, 培养学生向上的品格, 也可以时时总结, 通过集会、 宣传栏、 广播站总结优缺点,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生活的努力方向, 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

 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教学生学会关心, 让他们心中有他人、 有集体,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什么是集体, 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m ●m ●…●Ⅲ ●…●I和义务, 从而自觉地关心集体、 爱护集体, 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 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 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 发挥团结友爱精神, 从小事做起, 反对个人主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需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和坚持不懈地奋斗。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促使学校健康、 稳定的发展。

 当教育面对经济、 社会、 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面对新课程的实施, 校园文化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

 让我们的教育理念渗透我们的校园, 让校园文化环境成为我们教育学生的又一个有效途径。

 我们必须彰显校园文化, 保持校园文化的永恒魅力, 唤起青少年心灵, 唤起青少年高尚的、 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

 纛( 责任编辑:

 黄丽萍)万方数据

篇六: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摘要]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本文分析了校园文化的特征,校园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其二者和谐相长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

 [关键词]: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

 校园文化的作用

 [引言]:

 [引言]:中学阶段是人生基础十分重要的成长阶段,中学生肩负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幸福校园,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1.稳定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中学校园文化要具有抗干扰的能力。中学教育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基础教育。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随着时代前进也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中学教育的方针、任务、培养目标、学制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师资规格、办学物质条件要求等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2.教育性。

 学生的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中学教育极为切实有效的途径,中学校园文化对学生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学校校舍、场地的完

 好整洁,布局合理;校园的绿化、美化;恰当的名人名言和肖像的张挂;各项设备、器物井然有序;教职工尽职尽责,良好的工作态度,为人师表等等,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着重大影响。中学生正是在他们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学校园文化的教育性,还表现在学校利用特定的文化来实现其功能,特定的价值文化,对校园人进行价值观念的教育。例如升国旗,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或毕业典礼,授奖仪式等。

 3.导向性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在校园文化管理中应突出教师的重要作用。尽管中学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个体性,但是,中学各任务的完成需要依靠教师集体的创造。中学每位教师、每个学科、每个年级的工作都和其他学科、上下年级教师的工作密切相关。中学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育集体的共同教育信念、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共同的传统作风,以至共同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教育和合力。【2】

 4.传承性。

 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二、校园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实质是对主体的精神塑造与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文明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同时使学生的适应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的这素质得到提高。

 (一)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从诞生那天起,便担负着教育校园主体的职能,它以巨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渗透性,全方位地影响、教育着学生。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信仰,甚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无不渗透着校园文化的影响。开展先进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启迪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学生进取、敢于竞争、战胜困难、陶冶师生情操有着巨大的作用。【3】

 (二)凝聚塑造功能。

 校园文化的软性规范,即群体的价值观念、校园精神、行为方式等能够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及作为学校一员的自豪感、归属感、使命感,从而形成群体的凝聚力,使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校园文化同时也是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浸染其中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各自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个性与潜能。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相互沟通,这自然也同时拓宽了知识面,调整了知识结构,更重要的还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包括控制情感的理智态度,承受失败的责任能力等。

 (三)社会化功能。

 社会化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促成受教育者的社会化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不仅有赖于学校的知识传授,还有赖于校园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从而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对学生而言,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自己的智力积极活动,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学到的。

 (四)“扬善弃粗”功能。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讲应是对社会消极文化的剔除,对积极文化的摄取,简单来说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今的学生对多元文化信息的来源、判断和选择上,存在着对采用现代手段的各种游戏的迷恋倾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优质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充实、吸引他们,这必将使他们对文化的心理渴求得到合理满足,青春活力得到合理耗散,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得到逐步成熟,从而抵制和排斥各种消极逆向的文化的侵蚀。

 (五)规范约束功能。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建设学校德育长廊、共青团学生会活动阵地、广播站、橱窗、板报、班级文化宣传栏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对学生个体跨时空地、潜移默化地实施影响和教育,使他们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与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一种自我完善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进而使之自觉形成一种学校“规范”和“软约束”的效果。

 三.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

 对独立的体系,不能相互替代。但从学校育人的角度来说,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包涵。

 (一)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环 境以及师生员工课余文化的总和。它是影响和制约着校园成员发展的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群体意识,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传统作风转化为环境中人们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育人的目标。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需与有益补充、延伸,而且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中,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会快乐,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较传统的方式要好。同时,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内容不断丰富,学生可以依其个性选择不同的活动,在活动中挖掘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参加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校园文化活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同理念 学校要始终坚定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一切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学校的一切工作要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教育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构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我国教育应对教育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因为这样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育人观的转变,实现我国中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拓展。同时,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明礼诚信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融合于校园文化

 建设之中,可以形成人人重视德育、处处渗透德育的良好育人环境,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三)校园文化也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启示

 校园文化以其开放性、适应性的特点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上最新的思潮与时尚都会被敏感校园文化所吸纳。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自我封闭,必须密切关注社会文化的“热点”和学生思想的“兴奋点”,更新观念,改进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及时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校园文化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遵循党的教育方针,这样,校园文化建设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内容,接受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智能,同时,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提高人的觉悟;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用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影响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四、建设健康向上、高扬主旋律的校园文化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教学活动。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会建立人际关系,学会沟通和学习的前沿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阵地,也是为大学阶段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只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使校园文化沿着正确、健康、积极的轨道发展。

 (一)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 1.政教处、学校团委等部门应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及本校特点,对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作统一规划,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的导向机制。校园文化活动不在“多”,而“精”,旨在育人成才。一方面,要形成对社会信息的积极反馈、筛选机制,主动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为校园文化注入时代气息,同时有效地减少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要形成校园约束机制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内部导向机制,充分发挥党团

 组织、学生会的作用,减少活动的自发性、盲目性、不稳定性。对那些思想性不强、档次偏低的活动,应及时加以引导。

 2.加强两个课堂在内容上的联系,使第二课堂服从、服务于第一课堂,使思想性与知识性、专业性与娱乐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应通过学风建设、知识竞赛、科技宣传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使他们以后能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形成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常常以某种特有的、潜在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深层要素,它集中地反映一所学校的本质、个性和特色。

 校园精神是学校精神风貌、个性特征、社会魅力的高度表现,它浸透和附着在校园内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上,使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透射出来的那种特有的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因此,毋庸置疑,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许多艰苦的努力。

 1.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使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同步协调发展。党中央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们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校园精神的影响作用,必须辅之与该种精神文化相适应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才能更有效更持久。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很难想象一个环境脏乱的学校,能营造出精神高洁、催人上进的校园氛围来。因此,学校应当有意识地通过改善物质文化设施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来烘托和强化学校的精神文化氛围。同时,要支持和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协调一致,共同担负起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的重任。

 2.伴随着创造,孕育着先进,但不经组织扶持,就有易逝性,可能自生自灭。有的还连带着破坏,酝酿着撤退,若不加强管理和引导,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对自发的东西,要积极扶持其积极面,匡正气消极面,并强化对其管理和引导,才能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陶冶、制约等作用。

 3.注意突出本校特色。各...

篇七: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创新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第 11 期校园文化是学生每日学习生活所处的环境, 关系到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作息, 受到学生的重视和相互的营造文化氛围, 所以产生了很多富有特色的鲜明的学院气息和教育色彩, 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受教育影响的处所。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就是通过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政治思想观念。

 那么怎样可以更充分发展校园文化,提高资源管理效应,将具有指导意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大学生的思维中呢? 根据校园文化是所有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大课堂和实践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指导意义和策略可以从它的多方面构成和几个重要特质进行分析解读。1 校园文化的特征解析校园文化的主要构成有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组织和制度文化以及多种活动能够形式的动态符号内容。

 物质文化就是指校园内园区,建筑物,教学设施设备及道路等一切有形可见的校园物体;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名,校歌,校徽,校风和校训还有特色文化风貌等;校园组织制度反应学校组织管理模式,角色模范及规章制度等; 而活动内容就是最直观最具感染效应的学术性、娱乐性的组织交流活动。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和影响也体现在校园的各个宣传栏和标语上,以及各个活动主题都是围绕当代的热门话题展开,对学生和社会问题都产生交互的影响效应; 校园文化还有持久的渗透性, 能够把中央领导思想直接传达到地方学校,指导学生行为规范和思想参考标准,在一个多方面的正面教育下, 可以毫无违和感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意识中,成为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校园文化还有最主要的独特创作表达方式, 可以将多样化的活动元素融入到校园活动中,即体现来学生的创意文化水平,也展现了学校的主体文化理念和学术价值体系, 是学生和校园共同参与和互动的重要交流学习形式。

 校园文化更是一种制度文化, 可以在约束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工作上,以各类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形成学生的思想标准制度和良好行为习惯。2 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意义校园文化可以即时有效的传递最新的思想政治指导方针和报告内容, 并且将这些理论生硬的抽象概念通过各类活动,灵活地传到到学生的意识当中。

 利用各种教学平台,使学生在轻松的娱乐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从而引导学生价值取向。

 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所以在培养下一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工作上,校园文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的建设, 是学生获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平台和实践参与场所。

 因为环境的影响作用是对个人最大的成长学习是不可忽视的助力因素,在服务,文化,管理,制度等每一个环节上都会展现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指导方针来, 也是学生与时俱进,参与社会建设的最佳实验场所。3 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校园自身的文化引导功能, 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进行有利的引导, 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要树立核心指导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文化理念, 要以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主要目的, 以多元化文化形式为背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其次,要坚持人文教育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以高标准,高规范的指导价值观要求学生在日常道德行为和道德观念都有较高的制约力。

 但是同时要在构建校园文化的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展现校园文化的人文关怀作用。第三,要有针对性的对思想政治标杆文化作为一种制度, 形成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的模范文化现象。

 这样有利于学校持续引领和带动校园活动气氛,从而发展和维护更好的学生规范制度。

 第四,是开展高品质的思想教育性文化活动, 不仅是在形式的多样性上创新,更要把握核心领导价值观,将最先进的思想带给学生,通过高品质的活动,体现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内容。

 让正确鲜明的思想受到学生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张路(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100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课堂外的重要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力,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遵纪守法观念,所以说学生奠定正确的思想政治基础有力保障。

 校园文化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稳固根基地和树立国家政治指导方向的一个标杆。

 因此,校园文化教育不可忽视,需要高校及教育部门不断的挖掘其作用理念,创新营造教育环境,发挥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作用。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高校;教育;作用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 ( 2018 )

 04 ( b )

 -0010-02[ 作者简介 ] 张路( 1964- ),女,重庆人,本科,副研究馆员,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两课”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下转第 12 页)10万方数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第 11 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建设中来。4 结语习总书记说:“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所以,通过校园文化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场所, 对学校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做新、做好、做实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的第二重要课堂。

 校园文化丰富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学术理念,能够体现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以及正确的社交礼仪规范,是学生进行自我表达,价值塑造的平台。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规划过程中,就要努力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把当代的思想政治指导,通过有品质的多样化校园文化活动,传递给学生。参考文献[1] 张艺,曹海娟 , 英燕云 . 浅谈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 湘潮月刊 ,2010(3):17-18.[2] 金瑛 . 论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3):28-29.[3] 韩丽萍 . 中国梦视域下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 时代教育 ,2014 ( 16 ):

 15-17.[4] 张心慧 . 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 ,2012(2):126.[5] 孙飞 , 赵攀 . 互联网 + 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S2):111-112.[6] 张彩虹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 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视角 [J]. 科教导刊,2016 ( 9 ):

 56-59.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2.4 以文化育人为导向, 努力在校园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形成一批以“知识大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经典诵读大赛等品牌活动为主导,扶持国学薪传社等国学类学生社团为辅助, 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帮助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以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通过“青年杯”辩论赛、主题演讲大赛、主题书法摄影展、校园歌手大赛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此外,修订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服务和联系,促进学生社团规范有序发展。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2.5 以网络育人为阵地,大力创新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网络宣传引导工作, 着力打造 “两微一声”团属新媒体阵地平台。要将做好共青团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作为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任务,着力构建以网络文明志愿者为外围、网络宣传员为主体、网络文明促进会为核心的覆盖广、动员快、战斗力强的网络工作队伍。

 注重抓住重要契机策划设置网络话题、进行网上主题宣传,带动广大青年师生在网络空间传播青春正能量。3 凝心聚力,补足短板,积极作为,努力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3.1 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制定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科学设计党性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岗位锻炼、对外交流、朋辈教育等培养路径和方式。

 进一步把握好大学生骨干培养的选拔、纪律管理、考核评价、过程跟踪和发展使用等关键环节。扩大工作覆盖,将共青团干部和青年教师骨干列为培养对象, 切实提高其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3.2 着力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推动全体学生团员实名注册成为志愿者, 深化志愿服务实践。继续深化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加大校地对接, 加强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项目供需对接管理,与社会组织合作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为团支部建立志愿服务对接基地, 将志愿服务作为班级团支部的基本职能,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制度化、日常化、便利化,使学生真正接触社会、奉献社会、成长成才。3.3 深化“网络 + 新媒体”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内容产品建设进一步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扩大网络育人阵地的参与率和覆盖面,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更新更活。进一步加强网络内容产品建设,在学习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大学生成长、传播主流价值等方面,运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开发贴近大学生特点、传播力强的优质内容产品。3.4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工作队伍建设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引导共青团干部不断强化四个意识, 努力成为党的青年学生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切实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干部队伍。

 丰富完善高校共青团工作制度体系,综合运用党政评价、师生评议、互学互评、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考核制度。(上接第 10 页)12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文化与 思想政治教育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