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9篇

时间:2022-08-24 09: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9篇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 教师观看《长津湖》观后感篇10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的实力是非常强悍的。且不说战斗力对比,就单从后勤补给以及运输能力上来说,美军要远超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9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9篇

篇一: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

观看《长津湖》观后感 篇 10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的实力是非常强悍的。且不说战斗力对比,就单从后勤补给以及运输能力上来说,美军要远超出当时的志愿军。战场补给对一场战争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这个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

  战场上光靠勇气是不行的,也需要实力,刀再锋利也快不过子弹。在长津湖之战中,美军将后勤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志愿军只能用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生死的精神去弥补装备上的巨大差距。

  当时我军奋力抵抗,面对美军猛烈的攻势,即使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我军也没有丝毫的退却。到了长津湖战役后期,当地的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天气异常恶劣,冷得出奇。当地气温到达了零下四十多度。

  很多战士冻得连手都拿不出来,一些枪也被冻得连扳机都没法扣。到了最后,双方都不想打了,美军也忙着撤退保命,就连途中遇到志愿军阻击他们都懒得还手,实在是不想打了,天气太冷了。

  从很多历史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美军在撤退的时候,靴子和脚都粘在一起了,连路都没法走,手和脚全都冻坏了。有些士兵因为受伤失去知觉,等被抬回基地的时候已经冻得僵硬了。很多士兵的皮肤都被冻得开裂。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被冻成冰雕的壮烈事迹。相比美军而言,志愿军的惊人忍耐力还是值得称赞的。

篇二: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

湖观后感小学生 10 篇 长津湖观后感小学生 1

  《长津湖》,让观众对此有了更深的感触:这些回家的烈士,可能是个脾气倔强、从不服输的愣头青,可能是个希望早日和家人团聚的老兵,可能是个重情重义、时刻想着别人的好兄长……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和今天身边可爱的年轻人一模一样,就好像是我们的朋友、兄弟。

  他们很“普通”,可在国家和民族面对挑战的关键时刻,他们又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护佑着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最伟大的英雄也是最可爱的“人”,这正是广大观众看完后红了眼眶的原因。

  从“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到对复杂人性的刻画和塑造,这不光是电影叙事语言的转换,也是国产电影审美风格的不断更新。可感的电影艺术才能真正动人,宏大的叙事、伟大的时代应该投射在具体的人物和生活之中。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伍千里及时阻止了弟弟杀害已经没有抵抗能力的美军指挥官。他说得很清楚:有些枪可以打,但也有些枪可以不打。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中国以前不会,现在不会,将来更不会主动挑起战端。这个道理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就隐藏在电影的镜头语言之中。

  《长津湖》正和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产主旋律电影一起,把“中国故事”“中国精神”讲得越来越精彩、生动。

  长津湖观后感小学生 2

  最冷的夜,最热的血。最可爱的人们,最坚毅的军魂。时间回拨 70 余年,那场冰天雪地里的血泪之战,依旧让人不忍回忆。这是永远的伤痛,也是永恒的荣耀。

 历史不容忘却,英雄必须铭记。即将上映的《长津湖》,复刻了这惊心动魄的一战。但,再高明的电影叙事,终究也说不尽这段史诗的波澜壮阔与沉雄悲壮。

  在很长一段岁月里,“长津湖战役”,已成战争的传奇,已是信仰的图腾。纵使冰身冻骨,也不退让一分。就算凝成“塑像”,也不动摇分毫。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惊人意念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此一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

  一边是志愿军的寸土不让,另一边是敌军“路程最长的退却”,战争的天平就此逆转。而在这卓绝战功的背后,代价沉重。1081 高地上的志愿军官兵们,冒着零下 40 度的极寒温度,顽强地坚守阵地。最后全连以俯卧战壕的战斗姿势壮烈牺牲,成为一个个永不倾倒、巍然屹立的冰雕。钢铁一般的意识,铸成钢铁一般的防线。这是血肉之躯在苦寒之地立起的伟岸“长城”,御敌于外、退敌千里,守住家国安宁,守来长久和平。

  凛冬已至,激情燃烧的青春舍生赴死。血战之后,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终于抢回一线生机。冰雪冻住了战士们的躯体,却封不住他们不朽的军魂。这军魂,是对国家和民族最澄澈的爱;这军魂,是军纪如山,是铁流浩荡。“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长津湖,也曾绵延冰封,也曾静水流深。岁月可证,流水有声。那是伟大斗士的号角,那是铁血军魂的咆哮。

  长津湖一役,雄浑苍凉、动人心魄。纵使七十一年过去了,这场惨烈的、英勇的血战化作丰碑,愈发迸发出着澎湃的力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永记长津湖的冰雪,永记冰雪里那最可爱的人和他们的不朽军魂。

  长津湖观后感小学生 3

 一部叫《长津湖》的电影,让数亿观众为之“入戏”,让这个国庆节多了份“英雄气”。

  多年来,以《英雄儿女》《上甘岭》为代表,抗美援朝主题的电影佳作迭出,成为一代代人的历史记忆和精神食粮,鼓舞全国人民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

  今天,《长津湖》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以一个志愿军连队为人物群像,真实地再现了那场战争的细节,重新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军人的勇敢和精神的伟大,在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这部作品显示了特有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一部电影,也不能缺少精神。《长津湖》所带来的观影热潮,并不是单纯依靠广告宣传力量,而是影片本身传递的情感力量,彰显了艺术作品的巨大精神感召力,并转化为票房数据、上座数量和好评度。

  有位女观众说,昨晚看完了长津湖,出来之后,老公问她怎么样,她红着眼圈说,深受震撼、深受教育。电影场里,她的背后一直有抽泣声……不少观众特意选择国庆观看,他们把观影当作一次向祖国的“精神献礼”,电影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此。

  精神是电影的“内核”,但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有人评价,这部电影战斗戏,无论是场面调度还是战术指导,都堪称国产战争片的新标杆,堪称国产电影史诗级的战争片。电影艺术的境界,正是精神与技术的水乳交融,让精神在艺术中得到倍增和升华。

  《长津湖》火了,精神的力量“无价”。对于电影人来说,拍出一部爆款“大片”,获得更多的市场效益,是他们的梦想和追求。时下,有不少的所谓大片,并不缺少高技术、高投入,更不缺少大场面、大明星,但缺少了最关键的“精神”,一部没有精神的影片,即使金玉其外也是败絮其中,难以获得观众的青睐和市场的

 认可。

  长津湖观后感小学生 4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记忆当中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还是上世纪 50 年代拍的《上甘岭》和 60 年代初的《英雄儿女》。几十年过去了,这两部黑白电影历久弥新,至今影响力都非常巨大。

  我们这一代人,要有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抗美援朝电影。一直以来,长津湖战役这段历史鲜为人知,这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冰天雪地穿着单薄的衣服与美军激战,付出了非常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今天再看这段历史,更觉可歌可泣。这场战争的战略意义是巨大的,它直接影响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能够把长津湖战役搬上银幕,是我们这一代电影人的荣幸。我们要用现代电影的制作手法跟创作理念完成一部经典战争片,告诉观众新中国为什么要打这个仗、靠什么战胜了强大的美军。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部史诗。

  长津湖观后感小学生 5

  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上世纪 50 年代中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几十年来的和平起到了关键作用。形象地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就犹如一颗照明弹或者一颗信号弹,升上了时代的夜空,照亮了国家的前途。

  在朝鲜东线有一个巨大的山脉叫狼林山脉,这个山脉基本上是没有人烟的,长津湖战役就是在这个基本上没有人烟的地方,志愿军与美军展开了惨烈的生死战斗。长津湖战役改变了整个朝鲜战争的态势,让我们的部队在东线站稳了脚跟。

  《长津湖》就是要把革命先烈的精神传递出来。一部战争电影,说到底是讲关于“人”的故事。一部好的战争电影,一定要从人物开始,倘若对一个人物没有足够的感情,观众就很难跟着他上战场,去经历这种生死的考验,对他有莫大的关心。

 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个电影才可能成功;否则的话,就变成了只有战斗的场面,如果只能看到战斗场面的话,非常容易让人疲劳。

  长津湖观后感小学生 6

  长津湖战役充分地体现了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安全,中华儿女的那种决死作战的精神。这种决死作战的精神,至今还令众人敬仰,所以应该有这样一部艺术作品来反映它,特别是用银幕的方式来反映它。

  先烈们是这个时代最应该追的“星”,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

  长津湖观后感小学生 7

  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创造了世界战争以弱胜强的奇迹,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鼓舞中国人民直面任何困难。电影可以让牺牲的先烈被更多人记住,明白今天的日子得来不易,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这个时代最应该追的“星”。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如果这一仗我们不打,就是留给我们下一代打!”这正展示了一代代先烈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我们要通过电影,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呈现出牺牲背后的意义。只有这样,年轻人才会知道,新中国的胜利来之不易。

  长津湖观后感小学生 8

  战争肯定是残酷的。但是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我们看到的是志愿军英勇奋战、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

  我曾经也是军人,在部队这些年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一支军队,是被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这支军队知道为何而战,而且他们有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只要还剩下一个人,就会继续战斗,信念是一脉相承的。精神渗透在每一名战士的言行举止里,这是我们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人

 民军队”,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长津湖观后感小学生 9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之下,审美的渠道很多。《长津湖》对当代观众有两点启发:

  一个民族如果想强盛起来,必须具备精神的硬度,这个精神硬度是保证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精神要求。在那个历史阶段和那场战争当中,有这样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支撑起来了我们民族尊严的脊梁。有了他们,我们民族才有希望。尽管他们倒在冰雪当中,很多甚至都没有留下姓名,但是他们依旧在我们心里,是我们民族的丰碑。这是第一点,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同时,民族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生活、国家的安全,甚至具体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轻易得来的,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英烈们以生命写就的精神史诗,正如明灯般照亮后人前行的路。

  长津湖观后感小学生 10

  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每一次看都非常激动,对我有很重大的影响。这些作品给了我一个最重要的启示: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代价,也获得了很大胜利的一场战争。我们不管看《英雄儿女》还是《上甘岭》,都强烈地感觉到志愿军在英勇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实的力量。

  为了让我们这些后人生活在和平的时代,先辈们选择把生命献给自己的国家,献给自己的人民,献给自己无比热爱的这片土地。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孕育了一种精神,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篇三: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

电影《抗美援朝-长津湖》观后感作文五篇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电影《长津湖》观后感《跨过鸭绿江》

  翻开党史教科书共忆峥嵘岁月汲取前行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广大党员干部要翻开“党史”这本书,感悟真理的光芒,回首光辉的历程,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淬炼思想、凝聚力量。

  翻开“无愧人民”初心史,回首百年路,汲取信仰力量,找初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初心是“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军民鱼水情;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我情怀,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坚定誓言。“初心”历经百年仍闪耀着思想光芒,穿越时空,照亮我们前进的步步征程。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赢得民心。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全体党员干部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终身的价值追求和不变的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翻开“艰苦卓绝”难忘史,牢记革命路,弘扬抗战精神,挺脊梁。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浴血奋战、万众一心的历史。“青春换得山河壮,碧血染将天地红”,抗日战争中无数英雄烈士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赴后继赴国难。无数革命者舍弃家业、追求理想,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国家和民族。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肩负人民重托、民族期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学党史,深入感悟以鲜血和生命铸就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将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铭于心、践于行,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团结一心,奋勇前行。

  翻开“筚路蓝缕”奋斗史,总结奋斗路,激发进取意识,洒汗水。我们党的百

 年历史,是一部拼搏奋斗、奠基立业的历史。因长期战乱的破坏,国内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在三年内超额完成,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技创新不断涌现,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学党史,悟思想,深入感悟奋斗征程中我们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始终保持奋斗路上所展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戒骄戒躁、顽强拼搏、锐意进取,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翻开“熠熠发光”辉煌史,眺望未来路,满怀坚定信心,起好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十九大报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蓝图已绘就,再次站在新的历史关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信心、趁势而上,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电影《长津湖》观后感《跨过鸭绿江》

  追忆激情燃烧岁月·探访 93 岁抗美援朝老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当歌声响起,你是否为之热血澎湃、激情豪迈?在“全国文明村镇”四川省隆昌市胡家镇,有这样一名爱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抗美援朝老党员——曾章远。

  老人今年 93 岁,曾是抗美援朝志愿军 60 军 540 团 2 营 6 连的一名战士。1953年跨过鸭绿江,随军入朝鲜,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沉稳应对,勇猛杀敌。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阳春三月,幢幢小楼在阳光与鲜花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我们随着村党总支郑书记的脚步来到位于胡家镇黄桷村 14 组曾章远的家。远远看见一个老人坐在路边的石凳上,“这是曾老吗?”郑书记笑着说:“不是,你看前面那幢白色小楼房,提着水桶往家走的那位才是!”当说明来意,“快来坐,堂屋头坐!”精神矍铄的曾

 老一边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一边忙着端板凳、倒茶水!

  “我啥子都不怕,只想上前线打敌人!”

  说起 68 年前那场刻骨铭心的战役,曾老的眼神变得坚定有神,身子自然挺立,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我们这批志愿军是最后一批抗美援朝部队,我们打的可是追击战!”老人满脸骄傲,挥舞着手说,“美国还在犹豫,你犹豫我们就打!使劲打!追着你打!打到你服软为止!”

  1953 年正月,“全国上下都被前线战士不怕牺牲、不畏强敌的精神鼓舞!年轻的小伙子争着上战场,不能上前线的人都想尽办法捐款、捐粮!”25 岁,有小学文化的曾章远,怀揣着满腔保家卫国热血,积极报名参军。“我啥子都不怕,只想上前线打敌人!”说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曾老眉飞色舞,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经过体检、集训,有射击天赋的曾章远被选为炮兵。

  部队从隆昌出发到重庆、万县、巫山峡到宜昌,再从武汉到辽宁,辽宁到朝鲜,一路汽车、轮船、火车轮番颠簸,最终来到朝鲜的一个“火车站”。飞机的轰鸣声传来,指导员大喊:“快下火车!”一米多高的跳台,连日来的颠簸,有的战友跳下去膝盖一软扑倒在地,一个个紧着往下跳就像叠罗汉一般,火车头钻进洞里,战友们迅速四散寻找掩体,美军投下的炮弹将车厢直接炸飞!

  “往前走,绝不让他们白白牺牲!”

  紧张集合,快速出发!当夜色降临,朝鲜连绵起伏的山脉只隐约看出一个大致的轮廓,远处传来接连的枪炮声。走!不停地往前走!“美军的飞机太嚣张,见人就炸!白天只有钻洞子,路上非常平静。晚上才热闹,人潮汹涌,车辆拥挤!”曾老清晰记得翻大山时的经历。

  夜晚行军,天下着大雨,全身上下都湿透了。曾老边说边指着自己的衣服,“个个淋得像落汤鸡,我揣在衬衣口袋里的部队津贴都被打湿了!”说起朝鲜的山,曾

 老感慨,“太高了,直接用手扒着才能上!鞋子烂得穿不住,连摸带爬,浑身上下都是伤!”

  越往前走,越危险。头顶盘旋的飞机、战场上隆隆的硝烟弥漫过来,枪炮声不绝于耳。当穿过封锁线时,队伍必须跑起来!“我们行军最怕的就是掉队,掉队就有生命危险!特务太多了!”年轻的曾章远背着四把洋镐、两发炮弹、四个手榴弹……负重最多的他心里憋着一股劲,“上战场使劲打,打到敌人投降为止!”

  当部队又一次翻过山头,来到一处开阔地,眼前密密麻麻的尸体横在眼前。“头皮一阵发麻,第一次看见这么惨烈的场面!绝大多数都是我军烈士!来不及难过,我们必须往前走啊,小心翼翼从间隙里穿过!”曾老红着眼睛说,“当时一点都不害怕,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往前走,绝不让他们白白牺牲!”

  “中国志愿军拼的不是武器而是命!”

  “最让我忘不了的是白岩山战役,那是 1953 年 6 月……”曾老望着远方。雨中,刚攻下来的金城川北阵地,冒着黑烟,一波又一波的炮声还在响着,指导员接到了新的命令,“插入敌人的心脏,夺取白岩山,配合主力部队痛击美军。”

  “有决心完成任务吗?”“有!”战士们毫不犹豫。一呼百应,大家一听打仗牙齿咬的咕咕响!不管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我们都要打过去!曾章远属于火箭筒炮排,***个人一个排,任务是看死盯牢打掉敌方坦克!

  “炮弹像雨点般打来,子弹‘咻咻’地响,浓烟滚滚,大地都在颤抖!”曾老眼睛闪光,“没有飞机坦克,我们照样打了胜仗!”

  “部队越过三八线后,就更苦了。”曾章远眼底湿润了,“没有补给,没有支援。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嚼草根!“头顶是美军铺天盖地的飞机,地面上是敌人打下的炮弹。”没有交通沟、没有战壕、没有掩体,曾老哽咽着说,“步兵伤亡太大,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心里太难受了……”

 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1953 年 7 月 27 日,一度逼近鸭绿江畔的美军被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最终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不可想象,难以想象,但我们中国就是赢了!”曾老打着哈哈大声说,“美国的武器装备好先进哦。但他们不晓得,中国志愿军拼的不是武器而是命!”

  “我要毫不保留地带好新兵!”

  回到部队,在战场上表现优异的曾章远被组织发展成为党员。“我们火箭筒炮排有***个人,只发展了我一个人。”曾老骄傲地说。

  1956 年,春季练兵时,身为部队一等优秀射手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班长。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曾章远对战士们格外严格。“战场上子弹不长眼!我要毫不保留地带好新兵,让每名战士懂得保护自己,让每一颗子弹发挥最大的作用!”对待不讲纪律的战士,曾章远尤其严格。“听党指挥!遵守纪律!这是不可动摇的。”曾章远自身过硬的本领与“言必行,行必果”的作风,让战士们心服口服,班里的射击成绩受到团里通报嘉奖。

  “我能活到现在,是托共产党的福。”

  1957 年,听从国家“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的召唤,曾章远回到家乡。当队长、分土地、修沱灌……曾章远每件事都认真干、用心干!在曾老的带领下队员们团结互助,队里的粮食连年丰收。

  曾老的大女儿告诉我们,“老爷子是热心肠,最爱帮助人,奋不顾身救过三条人命!年轻时一心扑在工作上,脏活累活重活抢着干,家里无暇顾及。我们三姊妹几乎全是母亲一个人张罗。年龄大了对村里、队里的事情一样热心,修桥、修机耕道、修公路,他总是慷慨解囊,忙前忙后搞后勤。小的时候我们不懂还埋怨父亲,长大后才理解他,父亲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和自律。”

  “我能活到现在,是托共产党的福。共产党好,一直关心着我,我现在每月有

 工资,孩子们也孝顺我!日子过得很悠闲!”爱笑的曾老打着哈哈说。

  “今年是建党 100 周年,我祝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面对我们的镜头,曾老认真说着对党、对祖国祝福的话语。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电影《长津湖》观后感《跨过鸭绿江》

  从“骑毛驴”到“坐飞机”感悟时代的变与不变 60 多年前,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留下了一段佳话;60 多年后,他的重孙女第一次从家乡坐飞机进京,为这个故事演绎出新的传奇。库尔班一家几代人的进京之路,是我们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写照。

  从“骑毛驴”到“坐飞机”,改变的是时光轨迹,不变的是爱党情怀。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再到如今党的百年华诞,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坚强,这正是因为每次在大是大非面前,党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爱党爱国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最隽永最绵长的情怀。回首伟大祖国的历史足迹,我发现其中闪烁着一面旗帜,那是无数共产党员用鲜血、青春、理想树起的旗帜,这面旗帜凝结着一代代人为民族复兴、祖国强盛付出的艰辛和苦涩,这面旗帜就是中国共产党。

  从“骑毛驴”到“坐飞机”,改变的是民生质量,不变的是为民初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幸福感溢于言表。无论是党的宗旨,还是党员干部应尽的义务,都聚焦在两个字上,那就是“为民”,人民群众才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奋斗源泉。从一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从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到现在的“祖国接你回家”,百年的接力也不曾磨灭那颗汲汲为民的初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了新时代,面对新征程,更需要我们勇挑重担、苦干实干,

 在为人民奋斗的路上砥砺前行。

  从“骑毛驴”到“坐飞机”,改变的是发展速度,不变的是砥志研思。1840 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封建的大门,中华民族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不断探寻着属于自己的道路。在这一路上,无数先进知识分子始终胸怀大局,用行动和生命诠释“躬身为桥,挺身为梯”的奉献精神。陈景润先生逆境中潜心学习,忘我钻研,成为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顾方舟院士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用一颗小糖丸消灭了小儿麻痹症;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勇敢逆行,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正是这些专家学者们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以燃灯精神奉献自身,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扫除一个又一个障碍。

  在库尔班大叔几代人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国家迅猛稳定的发展,看到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未来,面对新征程,更需要我们接过这根艰苦奋斗的接力棒,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每个中华儿女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电影《长津湖》观后感《跨过鸭绿江》

  “少年”中国的未来拜托了“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近日,建党百年主题 MV 少年火遍全网,一段 4 分钟的视频,展示了百年大党从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到建设时期的激情澎湃、再到改革发展的日新月异。这位“少年”一路上“披荆斩棘”,在黑暗中化作一道光明,照亮中华神州大地、照亮人民前行之路。当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征程只不过是考验,“少年”,中国的未来拜托了!

  百年征程,“少年”初心如磐向未来。从 1921 年到 2021 年,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辛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卫祖国,保和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黄继光同志以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枪眼,为战友开辟出一条

 前进的道路;和平年代时期民族英雄张富清六十载深藏功与名,主动到最艰苦地区为党为人民奉献一生。有句歌词写到:“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百年征程路上,无数英雄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不畏牺牲的精神,诠释着我们党永葆为民服务、为民奉献、为民奋斗的初心。

  百年征程,“少年”青春激昂正当时。从一双草鞋一杆步枪翻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到驾驶 99A 主战坦克戍边卫国和操控 J-20 战机保卫祖国领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从一沓白纸一个算盘的“两弹一星”元勋到给祖国和人民交上满分答卷的北斗卫星年轻团队,再次肯定了钱学森先生的那句话,外国人能搞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搞!中华儿女多壮志,持续奋斗最青春。一百年征程,对于我们党来说,还只是“少年”时期,新时代下的中国,越来越多国人以更加有为的姿态去迎接挑战,我们党也以更加激昂的姿态去...

篇四: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

湖的观后感八篇

  长津湖的观后感范文八篇【一】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 1951 年 11 月 27 日,当时,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里连绵的山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十万大军的包围中。影片中一张战场形势图,显示了双方战场态势。蓝色为陆战一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湖东侧是陆战一师的 1 团和 5 团共 8000 人,湖的南头是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 3000人。湖东侧是陆军第 7 师 31 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 4000 人。合计总兵力有 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战斗中陆战一师还得到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红色为另一方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圏,为 9 兵团的 20j,27j 和 26j 共三个军,最终投入兵力计15 万人。中间浅蓝色是长津湖,它是截流长津江的水库,长津江流入鸭绿江。《长津湖战役》

 这部影片,以老兵的视角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斗,无涉胜败。零下 40 度的严寒,使战斗变得更加悲壮。健在的老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方军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人,都垂垂老矣,但他们依然可爱。

  陆战一师师长,作为主角,在影片中一带面过。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而且非常谨慎的指挥员。陆战一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陆战一师最终突出重围,一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同时带走了 9 万多北朝难民。此役美军伤亡 5000 人,其中第 7 师 31 团占到 3000 多人。战役双方共伤亡数万人。

 陆战一师 1941 年 2 月 1 日成立,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瓜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日作战屡建奇功。二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里进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这部影片中除了几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老兵们的语言,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面。他们心里没有仇恨,会拥抱昔日的对手。老兵们有自己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斗。此生无悔,一点也不!

  长津湖的观后感范文八篇【二】

  长时间不间断的宣发推广,好评如潮的观后影评,电影《长津湖》可谓吊足了我的胃口,让我迫不及待地提前一天预定好一张 9 月 30 日 21:30 分的电影票,只为致敬英雄。

  说实话以前我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知之甚少,甚至于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了解也更多地源于电影《上甘岭》、《奇袭白虎团》、《英雄儿女》等等。对于电影《长津湖》到底有没有宣发推广说的那么好、那么燃亦心存疑虑,但想到鬼才徐克能够把老电影《智取威虎山》拍的那么惊世骇俗,对电影《长津湖》的精彩我还是有信心。

  电影从“若有战,召必回”开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所属某七连连长伍千里和连指导员梅生为代表的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义无反顾地辞别爹娘、抛妻弃子,慷慨赴死的担当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随后解放军(志愿军)七连奉命万里赴戎机,奔赴朝鲜战场。而连长伍千里的弟弟伍万里为了让二哥看得起他,偷偷地尾随哥哥到了部队,通过拦住师长的车请求参军而成为了七连的第 667 名战士,满员共 157 名战士的七连,经过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算上已经伤亡的战士,伍万里已经是第 667 名战士了,当看到战士花名册上一个个画红色边框的战士姓名,战争的残酷跃然纸上。

 入朝之后,作为著名的穿插连,七连即奉命护送无线报话机去大榆洞志愿军总指挥部,七连在穿越敌机封锁区的轰炸、扫射后,又遭遇敌地面部队的攻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完成任务,将无线报话机护送到大榆洞志愿军总指挥部。然人未歇、鞍未卸,七连又奉命立即奔赴下一个战场,长津湖战场 1100 高地,由此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

  战争的艰苦难以用语言描述,志愿军不但要面对武器装备的巨大劣势,毫无还手之力的敌空中优势,还要面对零下 40 度低温的严峻考验,仅有的军粮土豆硬的像铁疙瘩崩牙,需要在怀里捂热后才能下咽。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顽强阻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整建制全歼王牌“北极熊”团,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伟大胜利。当然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而战后被誉为冰雕连的全连129 名战士全部冻死,无一生还!

  电影《长津湖》片长约 180 分钟,说全程无尿点并不为过,恢弘的战争场面足够震撼,战争的艰难和残酷也得到了较好的诠释。然而或许是此前给我的期望值太高,观影完毕之后,我总觉得影片缺少点什么:长津湖战争的艰苦卓绝和残酷性诠释的还不够,电影中七连的几位主角除雷公牺牲以外都活了下来,其它战士的伤亡交代的也不够清晰;联合国军在拥有绝对的武器装备优势和空中优势的前提下,依然太菜了、不堪一击,战争的反复拉锯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雷公以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拖走烟雾信号弹,吸引敌轰炸机的片段细想似乎不合逻辑,须知轰炸机轰炸不会是定点清除,而是成片下饺子似地投弹,所以雷公驱车引开敌机投弹实效存疑;冰雕连全连冻死极为震撼,也应该是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的至极精神,那是一种怎样的毅力和煎熬,而且这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群人的,影片中对这次牺牲的必要性以及每一名战士的坚定信念没有展现,只是在片尾几个镜头带过,颇感遗憾;勋二代的戏份略显牵强,毫无疑问作为唯一上朝鲜战场的勋二代,我们无论

 怎么赞扬都不为过,但电影《长津湖》中勋二代的镜头却让我感觉太过刻意为之;伍万里的角色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在战争中成长的新兵蛋子,但如果让伍万里在七连第二次、甚至于是第三次补充兵源中出现,是不是更能体现朝鲜战争的艰难与残酷?

  总的来说,《长津湖》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战争史诗巨著,值得观众走进影院,但从我自己的观后感来说,电影《长津湖》带给我的震撼不比《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战狼 2》多。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72 周年国庆日,如今的山河无恙,皆仰仗无数烈士的无畏牺牲,让我们向英雄的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长津湖的观后感范文八篇【三】

  昨晚与学生共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

  1950 年 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人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六十三年转瞬即逝,人们对朝鲜战争的了解也与日俱增。松骨峰战斗、上甘岭战役等等都因各种文学或影视作品而为人所熟知,但论艰苦残酷,论敌人之强大丝毫不在它们之下的长津湖之战却鲜为人知。如今这个遗憾终于被《最寒冷的冬天Ⅲ:

 血战长津湖》所弥补,它将六十三年前那场超越人类想象的残酷战役展现在了所有读者的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这里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是当时中国预备解放 x 的王牌部队之一。这样一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却在战役准备阶段就遭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后勤混乱。从战役准备阶段,到入朝作战都可以说极不充分。对此书中是这样形容的,“在 1950 年这个朝鲜 50 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9 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 30 摄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 800 人。”以至于在这个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天气中,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这样的极限严寒对于他们的对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 师来说同样印象深刻,书中引用的美军士兵回忆录形容道:“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零下 20 多华氏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但美军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这样后勤上的巨大差距换了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来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 10 天、平均日行军 30 公里的伟大奇迹。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中让世界震惊!

  相对于志愿军,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往往被误认为是现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带来

 的,他们的自身的战斗力似乎不值一提,不过是一些少爷兵,怕死且胆小罢了。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书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支与以往宣传中截然不同的美国军队,在战斗中,美军与志愿军一样,都有着不顾一切的决心,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他们陷入重围却并不慌乱,虽然在撤退却井井有条。他们的殿后部队尽职尽责的挡住了志愿军的追兵,摧毁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他们的开路部队按照命令,对每一个阵地发起凶猛的冲锋。在一条桥边,志愿军舍生忘死两次炸掉了这座桥,但都被美军修好。但没成想,神一般的志愿军敌后侦察兵第三次炸毁了这座桥,这次连桥基都没给美国人留下。可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 8 套每套重达 1.1 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 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记录展示了这两支军队的可敬可畏之处,一支部队把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支部队则展现了赤裸裸的工业暴力之美。这两支军队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这酷寒的冬天,迸发了一场足以闪耀整个世界战争史的战斗。

  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 1 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方军队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长津湖的观后感范文八篇【四】

  看完国庆档《长津湖》电影后,心里有许多的感想。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 1951 年 11 月 27 日,当时,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里连绵的山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十万大军的包围中。影片中一张战场形势图,显示了双方战场态势。蓝色为陆战一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湖东侧是陆战一师的 1 团和 5 团共 8000 人,湖的南头是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 3000

 人。湖东侧是陆军第 7 师 31 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 4000 人。合计总兵力有 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战斗中陆战一师还得到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红色为另一方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圏,为 9 兵团的 20j,27j 和 26j 共三个军,最终投入兵力计15 万人。中间浅蓝色是长津湖,它是截流长津江的水库,长津江流入鸭绿江。

  《长津湖》这部影片,以老兵的视角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斗,无涉胜败。零下 40度的严寒,使战斗变得更加悲壮。健在的老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方军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人,都垂垂老矣,但他们依然可爱。

  陆战一师师长,作为主角,在影片中一带面过。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而且非常谨慎的指挥员。陆战一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陆战一师最终突出重围,一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同时带走了 9 万多北朝难民。此役美军伤亡 5000 人,其中第 7 师 31 团占到 3000 多人。战役双方共伤亡数万人。

  陆战一师 1941 年 2 月 1 日成立,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瓜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日作战屡建奇功。二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里进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这部影片中除了几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老兵们的语言,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面。他们心里没有仇恨,会拥抱昔日的对手。老兵们有自己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斗。此生无悔,一点也不!

  长津湖的观后感范文八篇【五】

  1950 年 6 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 x 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

 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 10 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到1951 年 6 月,历时 7 个多月,先后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 23 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许许多多的英雄,长眠在了...

篇五: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

津湖 》学生观后感八篇 (一)

 而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也从这部电影中有了对“爱国”更深刻的感受。我只想说:今日我们是青年,明日我们将担负起时代的使命。我们应努力汲取知识,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杨根思所在的那一个排坚守阵地,多次击退敌人。到最后整个排只剩下他一个人时,他在倒下的战友身上拿下炸药包,毅然决然的冲向敌人的方向。虽然他在此次战役中不幸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在此次战役中得到永生。

 为何志愿军战士在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勇往直前的向前冲?

  不仅仅是因为抗美援朝,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也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更是因为他们深知战乱所带来的苦,所以他们心中便萌发了一个心愿——希望下一代,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让下一代生长在没有硝烟的年代,他们为之努力奋斗,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希望下一代,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我的眼眶湿润。我想说:我们如今能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奋斗而来的。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二)

 时光流逝,人潮翻涌,我们来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时代。政治昌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欣欣向荣。但这美好生活是如何来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铭记历史,薪火相传。

 很喜欢电影里的一句话“伤亡不是一切,挺住就是胜利。”这一句话让我想到了邱少云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的精神 、杨根思的坚守奋战、 黄继光的负伤后跃起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地堡机枪眼的壮举。他们是拿命来爱国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向他们致敬。

 而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也从这部电影中有了对“爱国”更深刻的感受。我只想说:今日我们是青年,明日我们将担负起时代的使命。我们应努力汲取知识,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三)

 今天我们有幸去观看了电影《长津湖》,我认为该电影拍出了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最真实的样子,战争画面穿插交替,当伍万里要跳下车厢时打开车厢门那一刹那,长城跃然出现,众人都被震慑,震慑的是长城波澜壮阔的气势,也是我们那个年代用血肉铸成的长城,暗喻着中国人的钢铁意志,不朽功勋。画面来到感恩节,美国军队正吃着烤肉欢庆感恩节,而我军战士只能躲在冰

 冷雪山沟里啃硬梆梆的土豆时,画面和音乐穿插交替进行,对比异常强烈,是啊,这就是长津湖战役,我们先辈与当时的美军士兵各方面的强烈悬殊差距。

 《长津湖》最让人动容的一点:所有认为不合逻辑的内容,全是史料记载的事实,我们先辈就是如此过来的,就是一声命令下,数千万老百姓的儿子就上了战场,用他们的青春生命换取现在的我们的和平生活,历史剧的魅力就在于此,真正的历史更残忍,真正的先辈更英勇,真正的战争更残酷,印象最深的就是看见雷爸抱着那滚烫的标识弹搬上车,自己开车一路狂飙时,内心止不住的在揪着,恐慌和紧张。

 梅生的女儿问道:“你们为什么要去打这场仗?”答到:“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希望下一代能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是的,如今我们正处在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时代。我们永远无法感同身受的去体会战争年代的硝烟弥漫,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铭记这些历史,更顽强的去拼搏努力,将我们的祖国构筑的越来越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三个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我们战斗英雄杨根思的人生格言,他率领着一个连的队员阻挡了美军一天一夜,最后只剩他一人,他毅然决然决定,怀揣着炸药奔向敌人,和他们同归于尽。如今,我们生在春风里,我们不用上战场,但我们可以把这些精神用在平日的生活和学习中,它是一股信念,一股必胜

 的信念,激励着我们勇敢向前进,不畏艰难险阻。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觉得我们生活中或是学习上遇到的所有难题都远远不及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艰辛,那才是真的生与死的较量。所以,以后遇到难题我会正面和它刚,我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四)

 《长津湖》这部爱国主义电影其震撼出乎了我的预料,令我感触颇深。电影里的人物形象和动作画面充分体现出中国军人的坚定毅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军饰演的雷公。他在美军与我军对战时,奋不顾身的将标记弹装上运输车,面对无数台战斗机的轰炸,将标记弹迅速转移到美军部队!在最后一刻,一颗炸弹击中了他……当队友将他抱在怀里时,一向坚强的他像个孩子一样请求队友不要把他一个人留在这里……伍佰里忍痛将他的名字在花名册上划去了……他是参加七连的第十七名战士,是花名册上第一页最后一个在世的人,他的牺牲成就了七连许多兄弟们最初的愿望——活着回家。很喜欢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战场上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作为军人的荣耀!”所谓英雄,既有英勇不屈的品质又有雄心壮志!尽管他们壮烈牺牲了,山知道他们,江河知道他们,祖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也会将他们铭记于心!古往今来我华夏儿女英雄辈出,我中国少年意气风发!

 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披

 荆斩棘,奋力开拓未来!愿山河无恙,祖国繁荣昌盛!

 (五)

 1950 年 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人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先辈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打下了现在和平的年代,真的很伟大,令人钦佩!希望大家勿忘历史,缅怀先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愿来世还做中国人!愿山河无恙,祖国繁荣昌盛!

 (六)

 观长津湖后有感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句话一直在我心中回荡,在美国强

 势的压迫下我们中国英雄奋起反击,整部影片令我心中无比的震撼,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为祖国而感到骄傲。

 一个个鲜活的战士,最小的才 19 岁,刚当兵就奔赴战场一线。在战场上,他们守望相助,彼此交托生命,拥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军人的荣耀。一身黄色军装,从来不是件装饰品,那是自浴血杀敌、保家卫国的保证。

 在战场前线,他们是伟大的英雄,而在家中他们却是妈妈的儿子,儿子的父亲,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为人民,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死去人有无数,但为了祖国而捐躯的人永存!!

 这部影片激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对生命的敬畏为了今日我辈之人的和平盛世,他们留在了异国他乡。这份恩情,我们不能忘记,要永留心中。

  (七)

 今天观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百感交集。最为触动的应该是 “ 这一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 这段台词;雷公为送回标识弹而牺牲;还有那些在冰天雪地中被冻死的战士们,他们依然挺立在那里,看到这一幕,眼泪不由自主的往下流,在军备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他们不是不怕,但是为了和平他们就必须抱着必胜的决心,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英勇无畏、刚正不屈的中国品格,先辈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打下了现在和平的年代,真的很伟大,令人钦佩!希

 望大家勿忘历史,缅怀先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愿来世还做中国人!愿山河无恙,祖国繁荣昌盛!

 (八)

 这部电影深刻的讲述了我国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围绕着七连连长伍千里徐徐展开 ,家国情怀 在他的身上展现的淋淋尽致,面对比自己多六倍的敌人,七连的战士们奋勇冲锋 ,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大部队的安全,有的人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到最前线 、有的人举着炸弹,跑到了距离时敌人 10m 的地方,引爆炸弹,葬身火海,有些人为了大部队的胜利只身入敌,我们不能以杀了多少敌人为标准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一个英雄,每一个奋不顾身冲上战场的将士都是心中有国,背后有家的英雄,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战,他们是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自己的后代们,他们用平安喜乐的美好愿望, 祝福着祖国下一代,当美国将领 在撤退时看到中国将士趴在雪堆中一动不动的尸体时他退下了手套向这些英勇无畏的人敬礼,那一刻他知道无论他们有多强大的装备 ,多完善的后备 ,他们永远无法战胜这样一个意志坚定的军队。这一战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 的强大,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如今我们新一代的中国少年生活在那些将士,烈士们为我们带来的和平年代,我们又有何理由,不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篇六: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

长津湖观后感小学生 晚上,我和爸爸去电影院里看《长津湖》的电影,这部电影怕你我很感动,我觉得它真是太好看了,这是我今年看的电影中最好看的一部。

 《长津湖》讲述了的是朝鲜战争中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具有决定性的《长津湖》战役。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所谓的联合国军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为遏制其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三个军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东北部,在零下30 到 40 度的极其严寒条件下,狼林山脉里有七连和九连,七连里的五千里吃土豆把牙给给咯掉了,可是九连整个中队却全部被冻死还保留着进攻姿势,一个美国人说:“这是我们打不倒的英雄!” 我觉得我们的朝鲜志愿军就是我们祖国的天使,我们必须好好学习,珍惜来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要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做好笔记,把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认真背好,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长津湖》这部电影让我改变了原来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有志向的好学生!

 长津湖观后感 我看完《长津湖》这部电影后,热泪盈眶,眼泪一直在眼睛里打转,可是一直没有落下来。《长津湖》这部电影里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里面的战士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而且就连毛泽东的儿子也参加了这次战争。

 这场战争困难重重,那些年轻的志愿者要爬过高高的雪山,那里

 的温度最低达到零下三四十度,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每天都要走几十公里。他们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但是他们要和美军的飞机、大炮、坦克打仗。他们每天只能吃一个土豆,还要剩几个给伤员吃,美国军人却在自己那舒适又温暖的阵地里过着圣诞节,吃着烤鸡肉。

 电影里有三个画面令我印象深刻:

 有几架美国飞机在轰炸两间小屋,其中一间小屋里有一张十分宝贵的大地图,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冲进那间小屋里去抢那张地图,最后不幸被炸弹炸死了。毛主席的儿子和老百姓的儿子一样,也在战场上牺牲了。

 当美军以几十辆坦克与十几架飞机进行冲锋时,一个中国军人杨根思抱起一个正在燃烧的炸药包,冲向我们的敌人,与一些敌人同归于尽。他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给我们留下了“三个不相信”的伟大精神。

 当美军逃离战场时,埋伏在那儿的一个连没有开一枪,原来那个连的人,除了一个 16 岁的少年,全都冻死了。他们六天六夜趴着不动,随时准备冲锋陷阵,死时还保持着战斗的状态。就这样,他们成了一个悲壮的“冰雕连”,敌人也对他们肃然起敬。

 最后,我们的志愿军战胜了美军,但是我军也牺牲了 19 万人之多。我要向他们学习这种热爱祖国、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还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这是用他们的牺牲换来的。

篇七: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

津湖》读后感 5 5 篇

 《长津湖》读后感( ( 一) ) :朝鲜 战争 ,不能不谈及《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比上甘岭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悲壮可见一般。这本书的细节描写很感人,有股军人的热血情怀!看了三分之一的读书,不忍一下子读完。

  借给旁边的军人朋友读,他们也能看下去,他们觉得这书真实。

  美中曾有一战,无论胜负,都让彼此看到了对方的实力。但愿这两个大国,以后再不用开战!

 《长津湖》读后感( ( 二) ) :冰血长津湖

  《长津湖》,王筠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年 12 月第 1 版。这一战的结局就如同发生在半岛上的三年战争一般,双方都胜了,也都败了。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当年的死敌今日仍可把酒言欢。留在冰天雪地、崇山峻岭中的只有僵硬的尸体,有黄种人,也有白人和黑人。若干年后,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穿着单衣胶鞋如潮水般涌来的士兵。作为一部小说一般,有些象报告文学,但题材本身加了很多分。

 《长津湖》读后感( ( 三) ) :冰血 0 10 天

  《长津湖》深深吸引我,抗美援朝的战斗事迹看了不少,而这本书也通过主人公营长吴铁锤和指导员欧阳云逸的前卫营的战斗故事,把整个长津湖的主要几个战场串了起来,惨攻下碣隅里机场、智夺死

 鹰岭、屈敌乾磁开、覆没黄草岭,而书中的几位关键人物也随着战斗的深入而不断消失在读者的脑海里,让我们每读一处,不禁潸然泪下。

  小说以指导员欧阳云逸带着最后 125 名疲惫不堪、饥寒交迫的战士死守黄草岭 1081 高地,阻止联军南逃,结果未废一枪一弹,志愿军指战员们活活冻死在阵地上为结局,这样的结局如一颗钢钉深深刺痛读者,让我们痛哭流涕!

  惨烈的战斗,无数的无名英雄倒下了,然而更多的是牺牲于恶劣的天气和志愿军毫无保障的后勤供应。这群大都来自暖和的华东子弟兵,穿着薄棉袄和胶鞋匆匆入朝参战,而面对的敌人则是美国最精锐的陆战一师,人家有强大的后勤供应系统,从天到地,从湖到海,都是最现代化的装备。冷了,可以生火煮咖啡,不用担心空袭;饿了,有高热量的罐头和巧克力,不用去啃只有牲畜吃的冰冷坚硬的熟土豆;困了,钻到鸭绒睡套里,不用大家围成一团靠相互体温取暖!为了防止枪被冻住,可以肆无忌惮的放枪,不用靠手不断的拉枪栓;收伤了,可以迅速被抬到直升机,迅速送往后方,乃至日本,而不用靠意志自己爬着去寻找后方的部队。“志愿军打到最后,军找不着师,师找不着团,团找不营,营以下基本打光了。”

  这样的悬殊较量,换了清军或者国军,也许早就不击而溃,但同样的人,换了共产党的领导,结局却不一样。这是信念的力量,是保家卫国的信念支持着这些中华儿女面对死亡却置之度外,忍受饥寒也要战斗到底绝不屈服!

 

 志愿军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友情、有亲情还有爱情。但他们的爱情不是当代人火烈的,而是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优先,把自己的爱情藏起来,含沙射影,朦朦胧胧的爱。

  营长吴铁锤和指导员的妹妹欧阳如雪都是大大咧咧的人,注定天生一对,然而两人之间没有什么恩恩爱爱的言语,能把两人牵起来的是在旅途救下来的孤儿乔静子,一个成了临时阿爸吉,一个成了临时阿妈尼,但爱情之果却如此短暂,吴铁锤最终不知所终,乔静子也在战后交给当地老乡抚养。

  指导员欧阳云逸和文工队员蓝晓萍之间的爱情符合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心境,彼此爱慕对方,但因为战争,两人只有在偶尔相遇时相诉衷情,可有情人终未成眷属,极寒的天气把两人残忍的撕开,指导员欧阳云逸冻死在 1081 高地上,而蓝晓萍冒着严寒为他织的手套和毛衣也未能帮他驱散寒魔。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机枪班长孙友壮和护士李桂兰的结合,两人都是山东沂蒙山区土生土长的农民,憨厚而朴实,李桂兰没有结过婚,但举手投足都体现了母性,当孙友壮因冻伤被截肢,留下大半个腿时,李桂兰充满深情地望着孙友壮说:“俺不嫌你,一辈子做牛做马,俺不嫌你。”就这么朴实的话,让人热泪盈眶,真心祝福他们最后活下来并一起到老。

  书中还提到了动物,人尚且在这种严酷的天气无法生存,更何况动物,李桂兰为救一只迷路的黑狗被敌机当成了活靶子,幸好孙友壮

 挺身相救,才得以生还,而黑狗则被敌机打成了蚂蜂窝;吴铁锤因为了给战士们战前打牙祭,杀掉了无人认领的朝鲜耕牛,被降级处分;而最为可怜的是骡子“大清花”,从抗战起就跟着老红军老王头,一直到冰天雪地的长津湖,这些年来,老王头把“大清花”当成亲人一样看待,可战打到最后,百十号人坚守 1081 高地,无粮可吃,老王头狠心杀了自己的“亲人”,可当老王头把煮熟的骡肉带到阵地上,眼前却是一个个保持战斗姿势的“冰雕”。

  前卫营只是参加长津湖的战役的第九兵团的一个代表,战役从1950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6 日共进行了 10 天,第九兵团以伤亡 5.6万人的代价,将联军从鸭绿江赶到三八线,并有力的配合东线完胜联军,粉碎了麦克阿色的钳型攻势,无论现在网络有多少人对志愿军的战绩表示不屑,但当年这些战士的气质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长津湖》读后感( ( 四) ) :记住 历史 ,因为那是我们的 辉煌

  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一部纪录片出人意料的在中国大地风靡一时,击败包括《亡命天涯》在内多部进口大片的黑马,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这就是由中国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军事纪录片《较量》。这部将抗美援朝战争自始至终客观反映的影片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仅是因为简单记录历史片段,而在于通过血与火的博杀体现出民族精神之所在。

  遗憾的是,限于时长、资料等各方面原因,影片只能提供通览式的描述,而无法提供更多的细节。更令人好奇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

 因,做为朝鲜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美国与中国尽管对 50 年代那场局部战争时有回顾,但惟独对于长津湖这场战役很少提及。这一坚冰在2012 年终于被打破,先是传出美国投资上亿美元拍摄的《严寒十七日》即将上映,随后在 2012 北京图书订货会媒体最期待 10 本好书的名单里出现了《长津湖》的身影,鲜为人知的长津湖战役此番以小说的形式再现,无疑是于尘封的历史中寻求民族精神构成的一种尝试。

  《长津湖》一书由解放军作家王筠创作,据说作者花费十年时间收集资料,寻访多位长津湖战役幸存者,历时三年才写成此书。小说以1950年11月志愿军9 兵团麾下某前卫营入朝参战的全过程为叙述主导,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国王牌陆战一师,通过上至兵团首长下至吴铁锤、欧阳云逸、孙友壮等基层战士在战争进程中的种种经历揭开长津湖战役神秘的面纱,全景式的解读与刻画将那场几乎被遗忘的殊死较量带至读者眼前,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冰与火之歌。

  血肉筑就的故事必定悲壮感人,《长津湖》毕竟是一部既定背景下的军事题材小说,战斗场景与战事进程无疑必不可少,而且必须与历史事实相近。因此作者王筠借前卫营入朝作战的日日夜夜,借敌对双方人物于长津湖的遭遇,采取虚实两条线索平行推进,在文字书写上完成细节与情感贴近真实,演绎出动人心魄的传奇.据历史资料所示,志愿军 9 兵团原本驻扎华东地区为解放台湾而组建,随着战争规模日益扩大被临时调赴朝鲜,而此时正临寒冬,后勤补给的缺陷致使9 兵团十多万部队穿着单衣迈入冰天雪地的战场,食物短缺、物资匮乏以及对战场态势缺乏了解等诸多不利因素始终伴随着他们。这一切

 因素是历史事实,同时也为小说的延伸撒下一片阴霾。小说中的前卫营多为南方人,他们有些人甚至连雪都没见过,却不得不在零下30-40度的极度冻馁中厮杀,以血肉之躯迎战装备先进的美国军队,甚至以人力去追击美军的机械化部队。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给予美军陆战一师沉重的打击,一次战斗就消灭美军一个建制团-北极熊团,彻底改变朝鲜战场的态势,更改变了全世界对于中国以及中国军队的印象。但无法否认的是,志愿军三个军十多万人攻击美军一个师,自身损失惨重的事实。小说结尾的悲剧性刻画,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历史中真实的存在,小说中前卫营的原形无疑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 长津湖一役中 27 军某部在总攻击之前潜伏,结果所有的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的事迹早已流传甚广,以至1952年9兵团回国时,兵团司令宋时轮思及战况惨烈,主动停车向长津湖方向脱帽鞠躬,并泪流满面。

  因此无论从小说的角度或是历史的角度,都不能将长津湖之战视为普通的战役,或许作者本身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书写时更着重于人性的勾勒,试图在不同种群的军人世界寻找答案。骄横的麦克阿瑟、厌战的麦卡锡、果敢的史密斯、滑头的吴一六、投机者凌子林、敢爱敢恨的欧阳云梅;志愿军也好,美军也罢,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彼此面貌各异,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使战争不再那么机械,军人之间的友谊与尊重随情节延伸的同时无声渗透,彼此各有立场的行为举止也证明作者并没有区别对待或是抱有成见,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战争亲历者所寄予的敬重、赞赏和同情,同时也吸引读者跟随传奇的

 文字延伸去近距离体会历史的感动。如果说真实残酷的战场历史描写体现出两个对立世界的较量,那么,作者演绎下的前卫营所遭遇种种则足以印证如拿坡伦曾说,中国睡狮已醒所展示出的强大精神力量。

  营长吴铁锤是小说当仁不让的主角,这个家世传奇出身皖南的打铁汉子自加入新四军后身经百战,进入朝鲜时已是前卫营的营长。

 “屌”字不离口,性格冲动却又心思敏捷,战斗勇猛果敢,战场上职务数起数落,这样的人物事实上在近几年的影视与文学作品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往往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亮剑》中李云龙之类的军人形象上。所不同的是,特殊的历史背景与经历却促使他化身悲剧人物,独自担当无法承受之痛。这个看似简单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王筠笔下被塑造的有血有肉,他时刻想念家乡的老母亲,却不得不履行军人的天职远离家乡;骁勇善战,却对现代化战争一无所知;一方面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不惜拼完全部人马试图完成任务,一方面却又在行军做战中收留朝鲜族孤儿,好勇斗狠却不乏铁汉柔情的一面。然而这一切都不足以使之丰满,因此我们会看到,在急转直下的残酷搏杀后,在前卫营全军覆灭后,家传之宝云龙纹铜锣在两通”急急风“与”慢三锤“之后裂为碎片四溅,隐含玉碎之意的悲怆壮烈传递出令人动容的人性魅力。这一刻的吴铁锤抛弃了平常人最为原始的认知与渴求,甚至已经超越了自我,意外的幸存与战友毁灭所形成的双重打击并没有将之击倒,反到将斗志燃烧到极至。我想这样舍生忘死的坚强力量并非偶然,追求尊严、坚定的意志以及对信仰的坚贞是其源泉,从而锻造成中华恒

 古不灭的军魂。与之相对应的,欧阳云逸与蓝晓萍的知性爱情、孙友壮与李桂兰淳朴的情感等等线索加强了这种人性的感染力。

  战争的结局已然是无法改变,而战争带来的影响却至今存在,尤其是对于中国的统一大业已经从军事可能演变为遥遥无期的政治口号,至今分裂的朝鲜半岛依就动荡频频,《长津湖》一书的出版或许无法影响如今的世界,却足以唤醒国人对于那段历史的回忆,并驱使国人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宋时轮将军去世前曾说过:记住历史,因为那是我们的辉煌。诚如斯言。

 《长津湖》读后感( ( 五) ) :超越 极限 的 血色 军魂

  最近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战役长津湖战役的一部小说《长津湖》引起的广泛热议,我也抽空拜读了这部极具震撼力的心血之作,心灵受到极大震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对于书中所描绘的长津湖战役一直以来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中美两国军事史上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一直是军事研究领域的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长久以来,长津湖战役被称之为中美两国精锐部队在朝鲜战场上改变历史格局的一次强强对决,这场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因其背后所引发的我军在战役准备和展开阶段的仓促和局限,使得这段饱含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血战史一直鲜为人知。对于长津湖战役,网上各种媒体都有许多热议,但是当这部由军旅作家王筠倾其

 全部心血创作的小说,以艺术的写实手法再现了当年这段原本应该流传颂扬的战争往事,立即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一直以来,我们都普遍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打出了国威、军威,展示了中国人勇敢顽强的不屈精神。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抗美援朝战争背后的种种深层次的故事,显然是一个禁区,我们一直在采取回避的办法对待这些有瑕疵的血泪之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部小说的火爆发售和热销,应该是一个正本清源的好事,值得一书。

  翻开此书,从字里行间跳跃出的是在那个朝鲜半岛叫长津湖的酷寒地带,毫无准备、几乎是仓促应战的我志愿军将士在冰天雪地的数九寒冬里,依然穿着春季的单衣单裤,吃着干硬的炒面,抓一团雪塞在嘴里,手里拿的仍然是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凭借着打败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万丈豪情,以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一次次向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发起冲锋,杀出了中国军人令敌闻风丧胆的威风。

  心在颤抖,人在震撼。

  这样的战士,这样的军队,所拥有的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所有军人的荣耀,不愧是一部感天动地的英雄传奇,这种不朽的民族精神应当大书特书,让先辈们的这种精神,去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树起我们民族的精神丰碑。

 本书所展示的是 1950 年冬天,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 20 军、第27 军和第 26 军与美国海军陆战 1 师在长津湖狭路相逢,展开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决战,“长津湖战役”在美国战史被称为“最艰苦的战役”,而我们用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形容它绝不为过。

  历史上称这场战役是整个朝鲜战场局势被彻底改变的重要拐点,志愿军官兵一举打破了美国人试图在 1950 的圣诞节前夕发起“结束...

篇八: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

1 -

  《长津湖》观后感

  晚饭后特意去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的战士们又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炸毁水门桥,切断美军撤退的唯一道路。

  我想所有看完这部影片的人,心灵都会受到一种敬畏和震撼,这是何等崇敬的爱国情怀啊。志愿军战士在面对武器装备强大的美军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冲向敌人阵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开了一条条血路,战斗的场面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志愿军战士在雪地里遥望着祖国的方向,他们想家了,但想的是国家。他们的脸上、手上全是冻伤的痕迹,触目惊心,那一罐从美军那里缴获的罐头大家还互相推让。

  当看到平河在战友第一次炸桥失败后,他钻到了桥面上的坦克下方,却被坦克压住了身体,无法点燃近在咫尺的炸药包。他眼含泪水,要伍千里向他身边的炸药包开枪时,我的眼泪怎么也无法控制,真的是泪流满面,戴着的口罩一下全湿了。

  为了引开敌机的火力,余从戎站在山顶朝着战士们隐蔽的相反方向奔跑,几架敌机追随着他的身影,扔下了几十发

  - 2 - 炮弹,他的身子顿时炸的如纸片在火光中飞舞,此情此景我只觉得心在战栗,这是何等的一种情怀啊。

  还有噙着女儿照片、开着冒火的履带车冲向敌阵的梅生,那翻滚着的车子被不断炸响的一刻,半截照片在炮火中轻轻飘落,梅生再也看不到可爱的女儿了。

  被密集的子弹击中但在坠桥前打中炮弹并炸桥成功的伍千里,更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战斗结束时伍万里在报到时说的那句“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我想这个数据再一次撕裂了观众的心。

  整部影片每一个场景都感人至深,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如今的和平就是无数这样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让我们在享受岁月静好的同时铭记历史。

 《长津湖》观后感

  在大年初一这天,我去电影院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其实于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是很喜欢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看完这部电影,我却被它深深的感动了。

  影片的背景是在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军敌我不过,准备撤退,而撤退的必经之路,就是水门桥。为了不让他们逃跑,中国的志愿军军队要炸毁水门桥,在这场战争中,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百多人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活着回到了祖

  - 3 - 国,无数的战士用身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其中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就是中国军队的物资、环境与美军的对比了。在严寒中,美军能喝咖啡、还能听音乐,而中国的志愿军却到了要吃雪的地步,且因为当时中国的落后,大部分武器都是通过抢夺美军的得来,且在前进时一会儿就会有美军飞机轰炸,可见二者的差距与战争的残忍。

  其次在剧中有明显体现的,便是伍万里和伍千里的兄弟情谊了。两人在同一个连队中,但是伍千里并没有因为伍万里是自己的弟弟而手软,更是严格要求。最后为了炸毁水门桥伍千里英勇牺牲了,伍万里与哥哥的尸体一起靠在一块石头后面,第二天美军发现了两人依偎着的身躯,便用火烧了伍千里的尸体,火融化了冰雪,两人一起滑下了雪坡,火的温暖又让伍万里苏醒过来,后来志愿军军队发现了他,他便侥幸活了下来。这一段当时真的令我大受震撼,也被两人的兄弟情谊深深的打动,也同时被保家卫国而牺牲的一个个战士们打动。

  这部电影记录了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长津湖》观后感

  - 4 -

  在国庆假期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电影《长津湖》,这部电影让人热血沸腾,却也令人不禁潸然落泪。《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 XX 赴朝作战抗美援朝的故事,剧中以伍千里率领的穿插七连为例,讲述一群战士为了保家卫国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的故事。

  一群南方士兵勇敢的挑战北方的严寒。当时正是冬天,一位位战士趴在零下 20 度的冰面上伏击敌人,尽管寒冷刺骨却一动不动。战士们的身上仅穿着厚不足 3 厘米的衣服,寒风和大雪把他们变成了一座座冰雕。志愿军战士们吃的是一个个冻的发黑的土豆,硬的硌掉了小战士的牙。当时的我们用的是两条腿和八路军时代使用的毛瑟 98K,射程不超过300 米的迫击炮。而美军一个个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和皮夹克,吃着热乎乎的烧鸡,开的是飞机和坦克,用的是 M60 式发射器配置,带着雷达追踪装置的火箭弹及每分钟发射过百发的马克沁、加特林。从武器配置和后勤保障对比来看,美军必胜。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凭着那一杆拉一下的三八大盖硬生生的把美军打过了三八线!

  记得小时候,觉得锅里的熟土豆特难吃,但现在,我会仔细的品尝每一个土豆。我觉得这一定比那一个个黑土豆美味很多,况且,我们现在能吃熟的土豆,是因为生的已经被吃完了。就如梅生所言:“仗被我们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打仗了”!

 

  - 5 -

  中国人民为什么能打赢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只因心中有二字:爱国!我们,也应心中有这二字,因为一个忘记战争的国家终将败亡。72 年前有一场战争,72 年后不知是否会有新的战事,所以,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将来为国家献上我们的力量。加油吧,少年!

 

篇九: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

津湖》观后感 如果要问今年最火的一部电影,可能非《长津湖》莫属吧!影片取材于抗美援朝的一次战役。该片讲述了在极严寒的情形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故事。观后,许多感人的场景还难以忘怀。

 首先,悲情中看到的是昂扬的斗志。开篇,吴京饰演的伍千里带着哥哥的骨灰回家。战争,就有生离死别。爹娘见到骨灰盒,没有太多的悲伤,却让人深深感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创伤和灾难,当伍万里说要去前线时,伍千里不让他去,这是人之常情,可伍万里偏偏悄悄的跟着到了部队,这就是为了胜利前仆后继的力量。这让我想到了当时像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情形,应该很多很多吧!伟大领袖毛主席,明知战场的危险,也没有阻拦儿子毛岸英上战场,直到第二年,他才知道毛岸英牺牲了。志愿军就是当年最可爱的人,他们是英雄,源于他们有一颗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

 其次,战争的硝烟弥漫的惨烈场面让人动容。那隆隆的炮声,那机枪扫射的声音似乎还不绝于耳,那血肉横飞的场面,看得人心惊胆寒。每每到美军侦察机飞过之后,都能看到这种最不想看到的场景,无数鲜活的生命,将一腔报国的热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一仗如果我们不打,下一代也得打!”他们的英勇和付出,正是为了后人能生活在和平安宁的国土上!

 最后,冰雕连折服了美军军官,也折服了所有观众。这是该片最后一个经典场面,在美国官兵撤退的途中,经过长津湖,在零下 40 摄氏度的雪地里,一排排志愿军持枪保持着战斗姿势,有的手里还握着手榴弹,可是他们已经被冻

 成了冰雕。指挥官看到这里,不由得心生寒意,向冰雕连敬了个礼,面对这样钢铁意志的战士,他们不得不彻底认输。这不由得让我深思,得有多么坚定的意志力,才能致死保持这战斗的雄姿? 电影虽然看完了,但 71 年前那场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役,我们不能忘记。两百多万中国人们志愿军响应号召,跨国鸭绿江,奔赴朝鲜,凭借顽强的意志,打退了武器装备先进的美国军人,挫伤了美帝国主义的锐气,让世界各国对新生的中国刮目相待。也是因为他们血染疆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战争中的英雄,已成为天上闪耀的星,而我们应该牢记他们的功绩,缅怀先烈,铭记历史,肩负使命,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会有安宁的小家!

 《长津湖》观后感 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似乎还停留在我的小学课本里。《长津湖》却严重地将她再一次翻开。这是多么意义深远的战役啊!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

 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 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可以告慰志愿军英烈的是,新中国成立 72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改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命运,走上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作为成长在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展望未来,肩负使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长津湖》的观后感 电影里,从伍万里看到他哥哥被部队召唤离开家乡时候的眼神,就看出来他对军人的崇拜和对部队的向往,所以他报名参军。初到部队时,他由于对子弹的不熟悉所表现出来的无知,被战友们调侃。行军中,伍万里没有听从连长对战斗任务的分工。没有和雷排长一块走,而是偷偷跟随他哥哥伍千里所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斗。

 在战斗中,伍万里利用他精准的瞄准技术扔手榴弹英雄杀敌。确因为违反纪律没有服从命令被他的连长批评要求写检查。当伍万里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张小山牺牲在面前,一个眼神就表达出了伍万里从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孩子,到成长为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转变过程。那眼神原本是单纯的,可是经历过生死之后,慢慢变得复杂而悲怆,且充满狼性。在最后长津湖战役前和他哥哥的谈话中,伍万里表现出来视死如归的战斗情怀,让人感动,他在战斗中学习到了军人的人道。

 一个青春少年追随他的哥哥到部队参加志愿军。伍万里经历了从稚嫩到成熟,从渔村青年到优秀的志愿军战士,伍万里是当年无数年轻志愿军战士的缩影,他的成长给予每一个青年人以激励和鼓舞。

 伍万里有梦想,敢于挑战。他没有因为战争的可怕而放弃,而是在炮火连天中,英勇无畏,坚强的坚持了下来。而发自内心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一个人在迷雾里或许只能看见眼前的五米,但一步一步走下来,雾就会慢慢散了。

 伍万里有追求,有信仰,脚踏实地。他能在战斗中去领悟军人的家国情怀,认真去听战友们之间交流,去体会,去学习。伍万里从最初的怯弱不敢开枪,到战胜内心的恐惧,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志愿军战士,他的英雄历练史同样也是我们青年民警所要学习的,学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胸怀家与国,树立崇高理想,脚踏实勇用作,用奋斗铺就青春的绚烂底色。

 观电影《长津湖》有感 《长津湖》这部电影再现了 71 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9 兵团慷慨赴朝,与武装到牙齿的敌方王牌之师血战到底的英雄史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而所奉献出的自己的力量。

 作为我们最可爱的人,哪怕在艰苦的环境下,哪怕在还算不上精良的装备下,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祖国与人民也能够坚定的战斗下去。当时面对装备精良、有制空权的美军,我们的战士打出了让敌人不可思议的胜利,让当时的世界人民都为之震撼。

 《长津湖》中的连长伍千里是战友们最可靠的主心骨,弟弟伍万里是从孩子蜕变而来的战士,火力排排长余从戎是大家的“开心果”,三营营长谈子为是“打不死的英雄”,炮排排长“雷公”是七连志愿军战士的“爹”……而贯穿全片的战士们的信念,则是狂蹬了十几个小时自行车“压线”归队的指导员梅生所说的,“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

 勿忘国耻,缅怀先烈。

 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衷心的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让我感触颇深。

 1950 年 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这一次的出境作战是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人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 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伟大奇迹。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中让世界震惊!

 如今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那些先辈们用甘于奉献、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就像影片中毛主席所说:“这仗真不想打,但为了未来百年的发展,这仗不得不打。

 打的一拳来,免的百拳来。”所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未来拼死战斗的战士,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国家繁荣昌盛,在祖国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用我们的决心和努力献出自己力量,维护祖国美好的未来。

 《长津湖》观后感 前段时间,电影《长津湖》上映,我们学校党委组织了观看,我在观看电影后有许多感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电影中的战争场面相当的恢宏阔大,残酷逼真,枪林弹雨中仿佛一架架飞机就正从我头顶掠过,一颗颗手榴弹向我穿透过来,身临其境般不由得跟着揪心紧张起来。我同时由衷地感受到现在生活得来不易。

 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用血肉为我们拼下来的,我们觉得新时代离战争很遥远,是因为在边境,有一群可爱的人在守护我们,守卫国家,所以要更加珍惜当下。那时的他们为了下一代不再经受战争生活,不顾安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现在的新一辈,同样用生命保护人民安全,保护国土不容侵犯,向最可爱,最英勇的人致敬,谢谢你们。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里,看着美国空中武装对朝鲜的降维打击、看着美国吃着肉蔬菜、喝着咖啡,而我们最可爱的人吃着冻得硌牙的土豆、看着美国陆军的重型装备,我理解了这场战争又是难打的战争、是代价巨大牺牲巨大的战争,是建立在无数先辈的血肉之上的战争!

 《长津湖》里,看着美国的飞机射杀我们最可爱的人,我哭了。看着我们最可爱的人在轰炸信号塔那场战斗里奇袭美军,我也哭了。看到最后的总攻我还是哭了。

 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每一名战士都是有爸妈有家有血肉的个人。本来,我们的战士该回老家或建房孝养父母或看娃辅导功课,回归普通的茶米油盐。本来,美国的战士该在老家准备圣诞准备团聚。

 然而,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把美国战士送到朝鲜战场,而我们不得不卷入这场战争,保家卫国、粉碎美国的野心、粉碎美国接下来长驱直入的幻想。

 人命是战争的燃料!

 美国决策者的野心是建立在众多普通士兵的生命之上的,无论是美国士兵还是中国士兵,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是有罪的。

 《长津湖》里的战争场景格外真实,但我知道,创作者们其实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他们隐去了血腥场面,只以讲述的方式呈现。

 《长津湖》里,我们最可爱的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不但已经全然不顾自

 我的饥寒,竟然还付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敌人发起了反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坚韧!正如火车上那场路过长城的场景。

 绵延的万里长城,宏伟壮丽且庄严,而我们的战士过了长城过了国界,他们便要化身血肉长城,阻击敌人于国境外。以生命为我们后辈筑起长久的和平!

 我边看电影边想,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

 《长津湖》观后感 电影《长津湖》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场景,讲述的是战士雪地行军昼伏夜出地去完成包围任务的,当中有一个特写镜头,说到主角伍千里和伍万里两兄弟在风雪中互相送食冻土豆,在零下几十度的风雪中,一直坚持埋伏,聊天话语也是希望打胜了回家给父母盖房子,相比之下此时的美军却在温暖的帐篷中吃着烧鸡喝着咖啡聊着乍么回家玩,对比如此鲜明。,这一幕凸显出了当时志愿军战士们的艰难,但更为可贵的是他们没有抱怨,反而更加努力的想要取得胜利。这一幕体现出来了我们志愿军战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也令我们这些后辈所动容。

 作为我们最可爱的人,哪怕在艰苦的环境下,哪怕在还算不上精良的装备下,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祖国与人民也能够坚定的战斗下去。当时面对装备精良、有制空权的美军,我们的战士打出了让敌人不可思议的胜利,让当时的世界人民都为之震撼。

 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

 

推荐访问:小学二年级观看长津湖后观后感 观后感 小学二年级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