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学生5篇

时间:2022-08-25 11: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学生5篇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学生 5月24号,我有幸参加了校党总支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一大会址”,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学生5篇,供大家参考。

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学生5篇

篇一: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学生

月 24 号,我有幸参加了校党总支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一大会址”,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在革命史教科书中的印象,这次参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

 18 平方米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 76 号,一处普通的石库门两层老楼,底层的房间就是“中共一大会址”。

 栽满梧桐的马路一度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 13 位代表在此初创伟业 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 暮 表大会有来自各地的共产主 暮 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 暮 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 暮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 暮 、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 暮 、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 暮 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 5 暮 3 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 暮 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 暮 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 暮 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 暮 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 暮 、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 暮 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 暮 的成立。它代表了当时中国 暮 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 暮 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 暮 利益的政党。

 进入馆内,我 暮 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

 暮 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 暮 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 暮 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 暮 心地崇敬和激动。我们翻阅 暮 了 80 多年的历史画卷,感 暮 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暮 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 暮 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 暮 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 暮 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 暮 辉煌。屏幕上是一大会址中 暮 展出的一部分实物,从泛黄 暮 的抱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 暮 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 暮 让我们感慨万千。空气因为 暮 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 暮 ,我那年轻的心随着参观的 暮 脚步越加凝重平添了一份责 暮任。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 暮 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 暮 又让我回到了 1921 年。

 暮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 暮 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 暮 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 暮 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 暮 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 暮 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 暮 ,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 暮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 暮 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 暮 由。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 暮 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 暮 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 暮 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 暮 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 暮 深刻认识。

 在那里我感受到 暮 今天的幸福道路是党指引的 暮 结果,更加体会到“没有共 暮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涵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涵 暮 义!正是这样一股暖流从人 暮 们心中流过,温暖着每一个 暮 人的心,更化为一种精神上 暮 的鼓励,鼓舞我们把每一份 暮 热情,每一份向往都转化到 暮 平凡的工作和学习细节中去 暮 ,这也许就是党的精神的恒 暮 久魅力所在吧!

 新中国成立 暮 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 暮 ,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 暮 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暮 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 暮 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 暮 史迹和文物。几百件珍贵的 暮 历史文物映入眼帘:土炮、 暮 手枪、匕首、警棍……还有 暮 那“一大”会议的场景、南 暮 湖的游船,仿佛穿越了时空 暮 隧道,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 暮 静。我一边观看展出的实物 暮 ,一边细读一旁的文字介绍 暮 。对中共“一大”会议的重 暮 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暮

 1921 年 7 月 21 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暮 ”这是句家喻户晓的话,而 暮 共产党便是在这个地方诞生 暮 的。,当时还只是个几十个 暮 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 暮 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共 暮 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 暮 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星星 暮 之火可以燎原,这诞生的意 暮义是让当时黑暗中国、处于 暮 苦痛之中的人民看到了新的 暮 希望。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 暮 革命相继失败,中国进入了 暮 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 暮 聊生;幸而五四运动等一系 暮 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 暮 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共产 暮 党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暮 成立了。

 中共“一大”会 暮 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 暮 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 暮 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 暮 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代表 暮 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 暮 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 暮 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而 暮 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 暮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 暮开放的几十年里,综合国力 暮 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 暮 善。党在不断成熟壮大,已 暮 经由初

 期几十人发展到了今 暮 天的几千万人。看过党第一 暮 次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再 暮 想想今天的党,不禁感叹, 暮 这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暮 新中国”的背后是多少鲜血 暮 、汗水,有多少艰辛困苦, 暮 我们今天能后进者身份的骄 暮 傲和自豪有多少背负和责任 暮 !通过参观,我更加坚定了 暮 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

 我 暮 作为新时代的晚辈,作为一 暮 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努力学 暮 习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 暮 要切实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 暮 与条件来规范自己,忠实实 暮 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暮 ;一定要立足本职岗位,不 暮 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 暮 取早日加入中共组织,成为 暮 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革命 暮 先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暮 、追求真理,革命精神处处 暮 闪烁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暮 再一次深深地激励着我们每 暮 一个参观者。正是由于先辈 暮 们先赴后继的卓越斗争,才 暮 确保中国能在中国共产党的 暮 领导下,推翻压在人民头上 暮 的三座大山,由人民当家作 暮 主。

 我们踏访了 暮 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中共 暮 “一大”会址。我们翻阅了 暮 80 多年的历史画卷,感悟 暮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在 暮 这里,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 暮 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 暮 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 暮 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 暮 体会、去品位一件件展品中 暮 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在这里 暮 ,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历史的 暮 信念和激情,人民的脸上充 暮 满着喜悦“书本上的历史就 暮在眼前,具象的展览更让我 暮 体会到党的伟大。”我在心 暮 里呐喊“只有共产党,才能 暮 救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 暮 政党,您在新时期里正不断 暮 的发展壮大。您像初升朝阳 暮 ,前程是那么的光明;您又 暮 像和风雨露,让 56 个民族 暮 的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沐 暮 浴着您的温柔与慷慨。我们 暮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暮 中国”那颠扑不破的真理, 暮 我们崇拜您,我们爱戴您!

 暮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 暮 用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表达自 暮 己激昂的心情?用青春的歌 暮 喉咏唱;舞动健美的身躯… 暮 …那都远远不够!我们要用 暮 自己的行动来表达我们深厚 暮 的感情,用行为与您亲近, 暮 中国共产党!融汇到您激起 暮 的历史洪流中!

 参观“一大 暮 ”会址使我感触很深,共产 暮 党的精神激励了我,历史造 暮 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 暮 产党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 暮 创造了和平的时代,现在的 暮 我们不需要付出自己的生命 暮 ,而是珍惜今天的同时要努 暮 力发展科技,摈弃落后,勇 暮 于创新,国家的富强需要我 暮 们去奉献。

 毛主席说过,“ 暮 青年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 暮 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 暮 们要具备老一辈革命先辈的 暮 精神,虽然战争时代已经作 暮 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 暮 刻在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 暮淀的革命精神却像古酒一样 暮 在我们心中酿出了感情,成 暮 为我们多彩人生的精神支拄 暮 。

 虽然我还不是一名党员, 暮 但是我会时刻以党员的要求 暮 来要求自己,帮助别人使自 暮 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暮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 暮 深的了解了历史,在思想上 暮 对党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 暮 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热爱中 暮 国共产党,大家都表示在以 暮 后的日子里,将更加严格要 暮 求自己,努力实践一个优秀 暮 共产党员的标准,团结一心 暮 ,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暮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暮 而努力奋斗。

 外 暮 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 暮 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 暮 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 暮 色石条围成。就是在这里, 暮 80 年前却发生了中国历史 暮 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3 人 暮 代表 53 位党员在这里召开 暮 了中共“一大”,中国共产 暮 党在这里诞生了。看似是很 暮 小的一件历史故事,但这

 也 暮 体现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 暮 易,作为教师,作为一名党 暮 员我一定要继承先辈的足迹 暮 ,为中国的教育奉献出自己 暮 的一份力量。

 整 暮 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人难忘 暮 的,但我只想用我们后辈寻 暮 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 暮 我们青年,不要忘记历史!

 暮

  历史文物陈列参观馆,是中 暮 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四十余年 暮 的历史文物展览,是中国从 暮 屈辱到觉醒奋起的见证。列 暮 强侵略中国时分赃的《时局 暮 图》,复旦老校长陈望道翻 暮 译的《共产党宣言》的中文 暮 全译本,中共“一大”的蜡 暮 像模拟场景,记录了中国共 暮 产党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暮 。“一大”会址的实地参观 暮 ,厨房、走廊、天井,原汁 暮 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 暮 风貌。整个会议厅并不大, 暮 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 暮 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参 暮 观的最后一站是新民主主义 暮 革命时期上海优秀党员图片 暮 史料展。熟悉的名字,原始 暮 的图片,宝贵的史料,为我 暮 们完整地再现了斗争年月的 暮 艰苦卓绝。顾正红、何秉彝 暮 、陈延年、罗亦农.... 暮 ..革命先驱们坚守理想和 讶 信念,为之努力和奋斗,不 讶 到三十岁就献出了自己的生 讶 命。英雄虽逝,精神长存。

 讶 他们如一盏盏黑夜中的明灯 讶 ,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 讶 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照亮 讶了整个漆黑的天空!

  参 讶 观过程并不很长,我的心中 讶 久久无法平静。时光不再, 讶 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 讶 ,我们踌躇满志。作为一名 讶 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 讶 继承发扬前辈们坚忍持重、 讶 奋勇向前的作风,坚定信念 讶 ,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 讶 国家,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壮 讶 大中履行党员义务, 我觉得 讶 这次的活动很有意义,也让 讶 我感触良多。不仅仅是让我 讶 再一次接受了党的教育,更 讶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 讶 成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讶 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 讶 的信念。

  漫步走在中共“一 讶 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看 讶 着陈列的革命文物、文献和 讶 历史照片当我驻足在会议场 讶 景: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 讶 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 讶 ,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伟大 讶 一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 讶 1921 年,在这个中国近 讶 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有 讶 这么十三位青年,在上海法 讶 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 讶 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起 讶 了秘密的会议。面对强大的 讶 中国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列强 讶 ,居然宣布他们要合起伙来 讶 结党,要改天换地,获得中 讶 国的万里江山……在这次会 讶 议上,这批伟人制定了中国 讶 共产党的章程、制定了救国 讶 救民的方针。正是由这十几 讶 个不起眼的人物发起的中国 讶 共产党,克服了千难万险, 讶 写下了人间的一个神话,推 讶 翻了国民党反动派。这是多 讶 么不容易有伟大的一件事呀 讶 !

  我们党从无到有,历经艰 讶 难曲折,几代领导人带领我 讶 们共同奋斗,我们的生活越 讶 来越好。反观我们自身,我 讶 觉得加入了这个先进的党组 讶 织,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 讶 不断鞭策自己,以饱满的热 讶 情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中去, 讶 在平时的言行中时时刻刻牢 讶 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主 讶 动履行党员的义务,始终与 讶 党同心同德,服务人民群众 讶 ,积极投身于工作学习生活 讶 等各方面。

 我们党从无到有 讶 ,历经艰难曲折,几代领导 讶 人带领我们共同奋斗,我们 讶 的生活越来越好。

 反观我们 讶 自身,我觉得加入了这个先 讶 进的党组织,就是要严格要 讶 求自己,不断鞭策自己,以 讶 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现在的工 讶 作中去,在平时的言行中时 讶 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 讶 党员,主动履行党员的义务 讶 ,始终与党同心同德,服务 讶 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工作 讶 学习生活等各方面。

 中国人 讶 民自 1848 年受到帝国主 讶 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讶 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的中国 讶 劳动人民一直在抗争在做反 讶 压迫的抗争。但由于没有正 讶 确的理论引导,太平天国失 讶 败了,维新变法失败了,辛 讶 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 讶 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但由 讶 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被 讶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 讶 国历经风雨又进入了黑暗当 讶 中。

 1999 年 5 月 27 日 讶 讶 讶 讶 讶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共 讶 "一大"会址这一具有重要 讶 历史意义的革命旧址。19 讶96 年 6 月,中共上海市委 讶 决定实施中共"一大"会址 讶 纪念馆扩建工程。新建筑的 讶 外貌与中共"一大"会址建 讶 筑相仿,占地面积 715 平 讶 方米。地上一层为观众服务 讶 设施,设有门厅、多功能学 讶 术报告厅和贵宾厅。二层为 讶 《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 讶 陈列》展览厅。,中共“一 讶 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在 讶 庆祝上海解放 50 周年纪念 讶 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中 讶 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专 讶 门为扩建工程竣工开放题词 讶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讶 ”。

 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 讶 ,不怕牺牲、追求真理,革...

篇二: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学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心得 体会

 6 月 3 日,位于上海市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开馆。纪念馆由中共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建展馆等部分组成。新馆设有基本陈列“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让我们一起走进新馆,共同聆听“伟大的开端”里的“历史回响”。

  “伟大的开端”中响彻着“开天辟地、梦想起航”的“历史回响”。1921 年 7 月 23 日,一百年前的那个炎炎夏日,10 多位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的热血志士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怀揣着一份共同的信仰,汇集于此,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梦想起航”的全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前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靠着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栉风沐雨、历经坎坷,在前行路上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最终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目标,托举起了民族的未来与梦想。今天,我们在“伟大的开端”聆听“历史回响”,就是要时刻不忘“梦想起航”的艰难与不易,时刻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承诺与誓言,将梦想与承诺熔铸于和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阔步前行!

 “伟大的开端”中响彻着“百折不挠、奋斗进发”的“历史回响”。新展馆中,全新陈列亮点纷呈,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中共一大,以及中共

 二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建党前后的珍贵文献、照片、实物等悉数亮相。置身其中,仿佛踏入了“时光隧道”,这些文物如同历史的讲述者,向我们展示出一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始终百折不挠、奋斗进发的历史画卷。从这个“伟大的开端”开启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00 年风雨征程,100 年沧桑巨变,在这个纪念馆中,记录着共产党人经历的百年风雨洗礼,走过的百年风雨征程。新时代,新征程,“百折不挠、奋斗进发”的“历史回响”响彻云霄,指引我们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赓续好峥嵘奋斗的辉煌篇章!

  “伟大的开端”中响彻着“初心如磐、再创辉煌”的“历史回响”。新展馆的展览共 7 个板块,用“历史选择 伟大起点”—-“前仆后继 救亡图存”—“民众觉醒 主义抉择”—“早期组织 星火初燃”—“开天辟地 日出东方”—“砥砺前行 光辉历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串联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回望来时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岁月披荆斩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嘉兴红船到世界巨轮,中国共产党 100 年扎根红色革命沃土,带领中华民族不畏困苦、不惧艰难,奋勇前行,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下世界瞩目的壮丽诗篇,开创了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和恢宏的盛世胜景。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初心如磐,再创辉煌”的“历史回响”如同未来前行道路上的“灯塔之光”,让我们以坚如磐石的信念、不负韶华的实干、破浪前行的的勇毅,一往无前绘就壮阔诗篇,共同开启美

 好未来的全新辉煌!

 

篇三: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学生

一大会址观后心得 复旦大学技术科学实验一班 闫铭

 2014 年 11 月 30 日,在指导老师顾宁的带领下,复旦大学 2014 级技科一班党章学习小组一行 12 人来到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体验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的风雨历程。

 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看到那青红砖交错的外墙,看到那配铜环的黑漆大门,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要知道,就是在这个貌不惊人的小楼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当时,全国只有 53 名共产党员,与会代表只有 15 人;随着历史的发展,据统计,当今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已将近九千万。我很好奇:是什么,赋予了这个政党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展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层是观众服务设施,设有门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贵宾厅。小组一行人在一楼党旗前合影留念。二层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基本陈列即由“中共‘一大’会议室旧址陈列”和“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两部分组成。“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中国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全过程。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位于展馆二楼陈列室内的蜡像馆。

 蜡像馆形象地刻画出当年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 15 位出席者围桌而坐、热烈讨论的场景。可以说,这是中共一大会议的最直观最形象的精彩再现。蜡像人物中,毛泽东身着长衫,肃立中央,面容肃穆,双眼炯炯直视前方,显露出夺人的英气。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或思或望,神情严肃。

 除了蜡像馆, 纪念馆二楼还存放了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些历史资料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壮大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出民族危难、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历程。党章学习小组成员在一幅名为“晚清时局全图”的图片前停了下来。该图片形象记录了 19 世纪末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景象。

 指导老师顾宁为同学们简介了画面上各种动物的代表意。看到这幅图片,我扼腕叹息,深以为耻。随着参观的进行,看到侵华日军的罪行实录,我不禁义愤填膺。当看到大饥荒期间中国饥民皮包骨头的悲惨情景时,我连连摇头,自觉难以直视这惨状。想到当时中国面临的种种苦难,再想到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做出的不懈努力,再想到现如今中国国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盛况,我终于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不是一声空洞的口号,这句话的背后,不知蕴藏了多少共产党人的付出与奉献,汗水与鲜血。我也终于明白,是历史,是时代,是千千万万中国的人民群众,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长久而强大的生命力。

 我十分感谢这次党章学习小组活动,本次活动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让我对于这个政党更加有信心,也更加希望加入这个组织。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确实缔造了一段属于中国的佳话, 她带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从落后挨打走向自立自强。诚然,在党的发展道路上,有光辉历程,亦有失误之处,我想这无可厚非,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依然走在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只要她的初衷不改,只要她的性质不变,只要她的宗旨不换,我想,她必然能继续带领中国人民昂首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希望,不,应该说我热望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像许许多多前辈所做的一样, 为党的良性发展付诸努力, 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 为百姓更有尊严地生活而倾注心血,使党更纯粹,国更富强,民更幸福——这便是我辈有志青年之不懈追求。

篇四: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学生

观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2011 年 5 月 7 号�我有幸参加了上海电力学院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活动�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观念上受到了一定的触动�受到了一定的启示收获很大�感触颇深。同事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

  来到一大会址�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就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只能各国历史性的一步�虽不是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

  来到门前�门楣上有半圆形的矾红色堆塑�乌黑的木门上配有一对沉甸甸的铜环�门框四周有米黄色的花岗岩石条围成�使人一眼望去有一种朴实典雅之感。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面积 450 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 148 件。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展厅按中共“一大”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 1921 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从这些简陋的会场立坐而论道到身体力行�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何等傲人的气魄啊�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建于 1920 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 53 民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 7 月 21 日�当时还只是几十个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孙中山的几次革命相继失败后�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段祺瑞政府只顾了和别的军阀开仗�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统统放弃�终于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中国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

  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在军阀混战时期孙中山曾经对军阀产生过幻想�打算“以阀制阀”�但事实证明“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根本无从利用�而共产党的成立给处在困境中的孙中

 山以胜利的希望�一大开得十分简单�前后不过几天�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把党的任务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研究了个遍�并相应得制动了党章�党的领导人以及党今后的奋斗目标。这在当时黑暗统治下的中国无疑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临去了�我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抚摸那些灰色的墙壁�我希望能将它那不卑不亢的存在烙印在我的手心�将那八十年前的一段记忆铭刻于心。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但我只想用我们后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忘记历史。

  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 87 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立足本职�率先垂范�增强主人翁意识�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努力学习�为党旗添彩。

篇五: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学生

一大会址心得体会

  这次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再一次接受了党的教育,更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的历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心得体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 1

 我是一名共青团员,同时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这学期刘学礼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有幸和其他同学一起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这次参观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再一次接受了党的教育,更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的历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

 在上海众多的石库门建筑中,坐落于兴业路上的那幢挂着七十六号门牌的房子是最具价值的。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上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站在那里,心中便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因为我知道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就从这幢朴实典雅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了,13 人代表 53 位党员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而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展厅内的蜡像群了——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让我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

 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但我只想用我们后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更不能忘记历史。其间感触颇多的便是在参观展示周恩来同志在上海生活工作情景的展厅,看着那一张长泛黄的历史照片,不仅记录着他的点点滴滴,也同时见证着新中国的蓬勃发展。当看到周总理向人名群众问寒暄暖时的合影留念,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温家宝总理,想到他慰问灾区人民时的情景。两位总理是何其的相似,同时他们又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历史业绩,但不变的是他们对马克思

 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八十多年前,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以“普罗米修斯”般的勇气和胆魄,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种播散在中国的土地上,星火燎原,使我们民族得以独立,国家得以昌盛!正是他们的思想,付出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才铸就了中国共产党,才缔造了新中国!又一代领袖人物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大胆探索,取得了不朽的功勋!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当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牵动了全世界华人的心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作出了决策,我们敬爱的温总理在第一时间乘上飞往成都的专机前往受灾第一线,亲临指挥救灾。当看到随后报道中,记者在采访温总理时,这位老人哭了,后来竟哭得泣不成声,我又一次被深深触动了,我明白了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理解了站在老一辈党员的立场上看待自己国家,看待自己的人民那种深切的情怀。

 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领袖人物,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复旦大学这类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新的历史环境下同样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恩格斯说:“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崭新的时代里,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要珍惜青春,珍惜历史赋予我们的好大机遇;面对历史同样赋予我们的挑战,我们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

 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实践,善于创造,乐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要在奋斗中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青年。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而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思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来。我们还应认识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才能实现,而作为一种追求理想的实际的运动,则它早已熔铸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学习革命理论,努力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实践,共产主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无数共产党人长期的艰苦努力;此外我们还要学会自我反省,互相帮助,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主要靠自觉!

 步入一个新的世纪,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将在新的百年中由我们接班。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观“一大”会址使我感触很深,共产党的精神激励了

 我,历史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产党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时代,现在的我们不需要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是珍惜今天的同时要努力发展科技,摈弃落后,勇于创新,国家的富强需要我们去奉献。这次参观将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次活动时刻提醒我,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和进取。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则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2

 11 月号,我有幸参加了上海电力学院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活动, 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 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观念 上受到了一定的触动, 受到了一定的启示收获很大, 感触颇深. 同事让我对于我党建立, 发展到成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十七号的下午颇有凉意, 当我走在去一大会址的路上, 沁凉的空气使我的心情变得 格外严肃.虽然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但每次来信中总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就从 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 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只能各国历史性的一步, 虽不是 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

 称开天辟地. 来到门前,门楣上有半圆形的矾红色堆塑,乌黑的木门上配有一对沉甸甸的铜环,门 框四周有米黄色的花岗岩石条围成,使人一眼望去有一种朴实典雅之感.一路走进去, 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面积50 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 照片 14 件. 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展厅按中共 “一大” 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 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仿 佛又让我回到 1921 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 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

 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 进的步伐, 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 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 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从这些简陋的 会场立坐而论道到身体力行,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 何等傲人的气魄啊!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 经历艰难曲折无数, 时至今日, 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 “艰 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

 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 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 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 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 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这是一幢建于 1920 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 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 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 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 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民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 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 大会通过了党纲和 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 月1 日, 当时还只是几十个人的组织, 但是由于吸收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 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 孙中 山的几次革命相继失败后,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段祺 瑞政府只顾了和别的军阀开仗,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统统放弃, 终于五四运动等一系 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中国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

 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首先, 这是中国第一个 \x0c 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 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 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 益的政党;在军阀混战时期孙中山曾经对军阀产生过幻想,打算“以阀制阀” ,但事实 证明“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 ,根本无从利用,而共产党的成立给处在困境中的孙中山 以胜利的希望;一大开得十分简单,前后不过几天,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把党的任务 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研究了个遍, 并相应得制动了党章, 党的领导人 以及党今后的奋斗目标.这在当时黑暗统治下的中国无疑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临去了,我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 满志.抚摸那些灰色的墙壁,我希望能将它那不卑不亢的存在烙印在我的手心,将那八 十年前的一段记忆铭刻于心. 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我刻骨铭心的, 但我只想用我们后 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忘记历史.

 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 开放的几十年里,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 翻

 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 立足本职, 率先垂范, 增强主人翁意识, 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努力学习, 为党旗添彩.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今年是我们那伟大的祖国岁生日,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这个生活在蜜糖中的女儿了 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决定带我参观中共一大会址,一起追溯红色之旅. 经过一个小时的奔波,一扇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 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的石库门建筑呈现在我眼前,这就是我期待已久的“中共一 大会址”.

 一进入馆内,鲜红的党旗像一团火焰映入我的眼帘,它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 内心的崇敬和激动. 屏幕上展现的是泛黄的报纸、 保存完美的旧照、 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 让我感到好像已经穿越到那个时代,身临其境地体会着、品味着一件件展品背后的辉煌故 事…… 跟随着大家的步伐,沿着灰色墙壁,我来到了楼梯口,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二楼入口 处,这里所展示的数百件珍贵历史资料及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辛亥战争,直至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 纪念馆内还有三个陈列室, 展出的是中国共产 党在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一大会议的场景、湖南的游船,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的

 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抚摸着那些灰色的墙壁,不知不觉地已经来到了出口.

 我心潮澎湃,内心感到爸爸、妈 妈带我的用意,我深深地看了看妈妈,妈妈好像会读心术一样,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了一句:

 “有信心固然好,但是要持之以恒,知道吗?”我说我会努力的!朋友们,如果你们发现我 做错了事情的话,一定要告诉我,谢谢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 3

 我是一名共青团员,同时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这学期刘学礼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有幸和其他同学一起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这次参观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再一次接受了党的教育,更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的历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

 在上海众多的石库门建筑中,坐落于兴业路上的那幢挂着七十六号门牌的房子是最具价值的。外墙...

推荐访问: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学生 会址 一大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