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感动*度人物》观后感3篇

时间:2023-01-08 08:25:10 来源:网友投稿

CCTV《感动*2023年度人物》观后感1  今晚,《感动*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台播出。盛典以“*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人所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CCTV《感动*度人物》观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CCTV《感动*度人物》观后感3篇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1

  今晚,《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台播出。盛典以“*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21年。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当选2021感动*年度人物。

  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院士是著名的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歼击机的历史,顾诵芬院士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曾任歼8副总设计师、歼8Ⅱ总设计师。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院士被誉为“歼8之父”。1991年,他当选为*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顾诵芬父亲顾廷龙和母亲潘承圭都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旧居在望星桥。顾廷龙逝世后,顾诵芬按照父亲临终前“将藏书一部分捐赠母校”的嘱托,分两次从北京专程到苏州,把父亲生前收藏的4000册(套)珍本、孤本、善本藏书捐赠给苏州一中。为此,苏州一中专设“顾廷龙赠书珍藏室”。2019年8月,“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展出了顾廷龙、顾诵芬两代名人的手迹、图纸手稿、工具仪器等90件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珍贵照片等66件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顾诵芬院士从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国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砺行程。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2

  3日晚,2021感动*年度人物揭晓,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苏炳添、*航天人……致敬向上的力量!学生翟荟说,百岁老人杨振宁至今仍常和学生谈物理。他提到,“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杨老一生最喜欢的格言,这句话前四字讲的是科学精神,后四字说的是人格特征,一直是杨振宁为学、为人所遵从的规范。

  记住他们的`名字——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一起见证温暖,致敬向上的力量!

  谈到自律,苏炳添说睡得好训练状态也好,“我基本从2014年、2015年开始,就保持着10点睡觉的作息”;教练说下午3点训练,苏炳添2点50分之前就会到。成功绝不是偶然!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

  *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1年是*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航天人。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记录真实,在20年的岁月中传承发扬*精神力量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凝视。”《感动*》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就聚焦于推动当代*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正催生出更多的感人故事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伟大时代正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篇扩展阅读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篇(扩展1)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每年的春节过后,感动*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都会牵绕着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让我感动好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那思绪牵绕着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颁奖台上……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手拿着笔认真记下他们的名字,有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勤俭节约、分毫积攒,千万捐赠家乡的八旬老人马旭……。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河南人——担起乡村未来的八零后教师张玉滚。张玉滚师范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钱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学校地处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处处布满泥泞荆棘,他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挑进了学校。看着电视上张玉滚挑着重重的课本,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我的眼睛湿润了,他挑的不仅仅是课本,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啊!由于常年操劳,八零后的他脸上布满皱纹,比同龄人老了好几岁。最后听着白岩松为他念颁奖词,它是这样写的: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是啊,多好的颁奖词,张玉滚,我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你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你虽普通但最伟大,你展现人性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会一直鼓舞着我们每一个国人,激励着我,努力,追梦!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一年一度的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凡之人的不*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感动*》,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感动*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万其珍一家,他们的故事使我感动。

  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农民党员万其珍一家,四代坚持在河边为村民义务摆渡,方便了附近两个县市、四个乡数以万计村民的农耕和出行。现年69岁的万其珍是第三代义渡传人,每天在大沙河上来回摆渡数十趟,已经坚持了16年,并带动儿子、孙子义渡。

  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

  今天,我在电脑前静静地看完了《2011感动*》。里面有许多令上千万人感动的人物,观看时,我的情绪也在不停的变化,时不时的落泪。《感动*》一共介绍了十位令人感动的人,其中有坚守藏区十二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吴孟超;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无比钢琴师——刘伟。

  刘伟十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但这并没有将他打垮——他在残奥会上获得了两枚金牌。充满希望的他似乎就快离梦想不远了。可是,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一场重病让他不能在剧烈运动。希望又一次破灭,刘伟似乎快绝望了。但令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刘伟又重新站起来,开始学习钢琴,20岁就能达到专业七级的水*!刘伟的事迹震惊了世界,他向世人证明:*人永远志不残!

  看到他能够重新站起来,我很高兴,同时又想到了自己。我虽然不残疾,但我也不能做到这样。想起我因为自己一点小小的食物就放弃,想起我因为一句话就失望,就觉得这真不应该。既然我的身体无残缺,又有什么理由就可以这么轻易放弃呢?

  当我感慨万千时,耳边响起了刘伟的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的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篇(扩展2)

——《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篇

《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1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凝视。”《感动*》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就聚焦于推动当代*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2

  2021年是*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航天人。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

  今晚,《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台播出。盛典以“*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21年。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当选2021感动*年度人物。

  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院士是著名的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歼击机的历史,顾诵芬院士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曾任歼8副总设计师、歼8Ⅱ总设计师。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院士被誉为“歼8之父”。1991年,他当选为*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顾诵芬父亲顾廷龙和母亲潘承圭都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旧居在望星桥。顾廷龙逝世后,顾诵芬按照父亲临终前“将藏书一部分捐赠母校”的嘱托,分两次从北京专程到苏州,把父亲生前收藏的4000册(套)珍本、孤本、善本藏书捐赠给苏州一中。为此,苏州一中专设“顾廷龙赠书珍藏室”。2019年8月,“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展出了顾廷龙、顾诵芬两代名人的手迹、图纸手稿、工具仪器等90件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珍贵照片等66件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顾诵芬院士从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国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砺行程。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篇(扩展3)

——CCTV《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 (菁选3篇)

CCTV《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1

  今晚,《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台播出。盛典以“*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21年。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当选2021感动*年度人物。

  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院士是著名的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歼击机的历史,顾诵芬院士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曾任歼8副总设计师、歼8Ⅱ总设计师。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院士被誉为“歼8之父”。1991年,他当选为*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顾诵芬父亲顾廷龙和母亲潘承圭都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旧居在望星桥。顾廷龙逝世后,顾诵芬按照父亲临终前“将藏书一部分捐赠母校”的嘱托,分两次从北京专程到苏州,把父亲生前收藏的4000册(套)珍本、孤本、善本藏书捐赠给苏州一中。为此,苏州一中专设“顾廷龙赠书珍藏室”。2019年8月,“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展出了顾廷龙、顾诵芬两代名人的手迹、图纸手稿、工具仪器等90件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珍贵照片等66件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顾诵芬院士从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国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砺行程。 

CCTV《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2

  3日晚,2021感动*年度人物揭晓,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苏炳添、*航天人……致敬向上的力量!学生翟荟说,百岁老人杨振宁至今仍常和学生谈物理。他提到,“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杨老一生最喜欢的格言,这句话前四字讲的是科学精神,后四字说的是人格特征,一直是杨振宁为学、为人所遵从的规范。

  记住他们的`名字——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一起见证温暖,致敬向上的力量!

  谈到自律,苏炳添说睡得好训练状态也好,“我基本从2014年、2015年开始,就保持着10点睡觉的作息”;教练说下午3点训练,苏炳添2点50分之前就会到。成功绝不是偶然!

CCTV《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

  *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1年是*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航天人。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记录真实,在20年的岁月中传承发扬*精神力量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凝视。”《感动*》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就聚焦于推动当代*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正催生出更多的感人故事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伟大时代正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篇(扩展4)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直播观后感3篇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直播观后感1

  满含热泪看完了《感动*十大人物事迹》,那一个个使人热泪盈眶的画面,让我掩面深思,他们那种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我。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是一群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动*节目中,有隐姓埋名30年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他开始了助学之路。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过《感动*》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了很多,我们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动的时光里,我们应该让自己*淡无奇的生活多一抹亮丽的色彩。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帮助弱者、专心工作等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是一些微薄的行为,但是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还是可以感动世界的。

  能感动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动的人,是幸福的。学习他人的无私,传递爱的宣言,践行爱的承诺,奉献自己的力量,让爱充满人间,让感动长存人间!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篇(扩展5)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菁选2篇)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1

  1948年春,叶嘉莹离开北*南下结婚,之后便再没机会见到顾随。叶嘉莹在怀念顾随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离开北*)三十年来我的一个最大的愿望,便是想有一日得重谒先生于故都。”然而直到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回国探亲,她才得知顾随早于1960年在天津病逝。

  关于婚姻,对于很多女人来说可能是人生的全部或者说绝大部分,但是对于叶嘉莹来说,只是不愿提起的一小段往事,尽管她不愿提起,然而这段婚姻还是给她带来了太多的不幸,1948年,叶嘉莹在上海和赵钟孙结婚,对于这段婚姻没有爱情的基础,婚后也没有产生任何的爱情,两人的结合不过是叶嘉莹一时错误的选择,这一错,便错了一生。

  婚后两人没有住所,借住在大姑姐家,生下大女儿后,初为人母的快乐还未来得及享受,丈夫就因思想问题入了狱,刚刚安下的家也被抄了个干净,叶嘉莹后来也连母带子的被抓入狱,后来她找到警察局长写了自白书出来,带着四个月大的孩子居无定所,借住在朋友家的过道上,晚上不敢早睡,白天不敢晚起,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为了生活她到处去找工作,同时去很多所学校任教,夜以继日的像个机器一样工作,勉强能够养活女儿和自己,丈夫出狱后,叶嘉莹还未来得及欢喜,另一个阴影立马笼罩上来,丈夫性情大变样,心理扭曲,对叶嘉莹多次实施家暴,在千难万险中都坚强的走过来的叶嘉莹,看见自己遍体鳞伤的那一刻陷入了绝望,她多次产生了自杀的想法,却为了孩子不得不活下去。

  随着在教育界的成就越来越大,对诗词的研究愈加深刻,叶嘉莹的教学事业也逐步上升,由中学转到台湾大学任教,后来作为交换教师去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任教,受到了很多外国诗词爱好者的喜欢。

  1966年,叶嘉莹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哈佛做交流者,她打算回国把父亲接到美国,在美国定居,不料遭到阻击,无法返回美国,只得去加拿大,再把女儿丈夫都接到加拿大,在加拿大那段时间,叶嘉莹一个人承受了很多压力,几乎要把她压垮。首先是语言关,加拿大的UBC大学要求叶嘉莹用英文给学生们讲授*古典诗词,虽然之前在美国的时候已经接触了英语,但是要用它来授课谈何容易,但是为了生计,她只得答应下来;

  第二个是生计,改居家拿大是突然之举,两个女儿要从美国接来加拿大,父亲也要接来加拿大,丈夫也要来加拿大,于是叶嘉莹独自一人到处找合适的房子,添家具和生活用品,这些繁杂的工作在对于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弱女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三是家庭关系,错的人永远不能指望他会改变,尽管叶嘉莹无数次的容忍,宽容,沉默,丈夫既无用又大男子主义的恶劣性情丝毫都不知收敛,家内家外什么都做不好,那大男子主义的虚荣心和存在感怎么捍卫?那就家暴好了,通过对妻子发威来显示做丈夫权威的作风。这让叶嘉莹身心俱疲,她把所有的苦闷都写进了诗里:

  异国霜红又满枝,飘零今更甚年时。初心已负原难白,独木危倾强自支。忍吏为家甘*,寄人非故剩堪悲。行前一卜言真验,留向天涯哭水湄。独木危倾强自支,多么无助,多么无力又多么无可奈何呀!因为在授课方式和学术成就得到了UBC大学的肯定,不到半年时间,叶嘉莹就被授予了终生聘约,本以为一生的苦难已经结束,不料人生最大的痛苦还在后面,

  1971年,父亲因病去世,叶嘉莹悲痛万分,从此叶嘉莹的人生就没有了来处,写下一首挽诗《父殁》后,开启了自己的欧洲之行。老父天涯殁,余生海外悬。更无根可托,空有泪如泉。昆弟今虽在,乡书远莫传。植碑芳草碧,何日是归年。好不容易走出了痛失慈父的痛苦,好景不长,1976年春天,她的大女儿又出事了。在送母亲去机场参加亚洲学会回来的路上,夫妇俩开车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出了车祸,双双身亡。女儿的骤然离去,让叶嘉莹的人生猝不及防,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见任何人,她知道:

  人与人的理解谈何容易,哪里有什么感同身受。那切肤之痛旁人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所有劝慰的话都是那么的乏力。既然如此,就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她宁愿自己忍!她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哭女诗,在她人生最痛苦之际,又是诗歌给了她光明和安慰,或许是一个人一生要经历的灾难也是有限的,叶嘉莹之后的人生倒是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再有什么也只是一阵小风罢了。

  1990年,叶嘉莹从UBC大学光荣地退休了。得知叶嘉莹退休后,国内不少大学,包括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都先后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叶嘉莹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留在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决定建立一个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由叶嘉莹担任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开始雷厉风行的去海外筹款,还把自己在美国领到的九十多万人民币退休金捐赠出来,设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她由衷地希望领到奖学金的同学,所看到的不仅是这一点微薄的金钱,而是透过“驼庵”的名称,了解到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和责任。

  南开大学也对这个一生漂泊,半世艰辛的老先生做出了回报,为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校园里修建了一座以她的号为名的四合院式的书院——迦陵学舍,以此作为叶嘉莹的归宿,庭院种满了莲花,莲心不死,先生永在!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2

  多少年过去了?在风雨中吟啸、在花雨中徐行、在诗词里观照人生,叶嘉莹先生走过来的是一路坎坷,似乎应验了王国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一句话。先生历尽生活的百难,一生有多少说不出的苦,幸好诗词给了她活下去的力量。

  最近先生看完我发表在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一篇写她的长文《欲将修短争天地》后,她便告诉我一个小小的秘密:其实“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体会,过乐观的生活”,是在她的大女儿与女婿刚因车祸去世后,她在悲哀痛苦中挣扎起来时,曾经写下的两句自我勉励的话,只不过因为当时,她觉得不好意思说这样洞观人生的话是她自己的体悟,所以曾经托名说是她老师顾随先生说的,但现在她年事已高,所以她承认了这是她自己的话。如今想来,这两句话不正是先生在*诗词道路上一路坚毅走来的写照!

  “剩得书卷解沉哀,弱德持身往不回”,先生以为“词人是处在弱势的地位,不能够表白,也不能够言说,但是他有一种持守的品德。我处着一个弱者的地位,。在我保持一个弱者的姿态之中,我有我的持守。就是你的品格跟理想,不应该为外界的环境所左右而改变”。所以先生首倡这“弱德之美”,即使自己处在艰难苦痛之中仍旧终身持守。

  今年先生的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是未上映先轰动,在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线售票时,5秒钟全部售罄,后来还得了电影金鸡奖。而每个看过电影的人,在山河唯美空灵的镜头上,在佐藤聪明《秋兴八首》的配乐中,在先生吟唱诗词柔美的嗓音里,一同经历先生传奇的一生,无不感动不已。

  导演陈传兴先生说:“叶先生与诗词的关系,已经深到生命里面,她就像一个水月观音一样,让人渡过诗词的大河,到河的.彼岸。”先生曾有两句诗“要见天孙织锦成”和“柔蚕老去丝难尽”,先生把自己比作一条吐丝的蚕,因她从小热爱*古典诗词,70余年从没有停止过教书,她希望她的学生和所有像她一样热爱古典诗词的年轻人,能够把她所吐的丝织成美丽的云锦,就像顾随先生早年对她的勉励和郑重的托付一样。

  在今年庚子初夏,扬州广陵书社印了一部《驼庵迦陵师生酬唱集》,顾名思义,内容就是顾随先生和叶先生的诗词唱和。书是传统的木板手工雕版,用上等贡纸手工印刷,并作经折装,并配以宋锦函套,限量印成红、蓝、黑三色,可谓尽善尽美。这折子先生曾握在手中摩挲良久而不能释,那是文字因缘骨亲,更是他们师生传承永继的见证。

  2016年,我想从台北飞天津探望先生,先生在电话里头说:“我实在太忙,一般很少跟人聚首见面,我已经太老了,自己有很多事情要收拾和整理都来不及。”先生这么一说,听来是拒绝我的探访。然我不死心,过了一段时日,又致电先生,不意先生竟答应11月19日早上与我相见,我便在前一天清晨直飞北京,转车天津,航空陆路,抵达先生家已是傍晚五点半了,我这突然提前到达,一下子似乎打乱了先生的生活节奏。然先生还是和我聊了许久,说起了上回在台北与周梦蝶先生的晤面,谈及痖弦先生曾在电影院外面看到她的往事。在先生为我带来的书一一签名后,我打算离开之际,照顾先生的阿姨突然问先生说炸酱有多煮,要不要留我下来吃炸酱面?

  因阿姨这么一问,先生就没有让我这万里而来的客人离开,说:“我实在太忙,我要去准备明天下午的讲稿,今期《*文化》中有我《要见天孙织锦成》的演讲整理稿,你自己坐着看。待会一起吃饭,没准备,只有简单蔬菜,炸酱面不知道你是否吃得习惯?我吃得简单。”而阿姨一边煮面,一边对我说:“先生只要有演讲,都一直做准备,常常到晩上两三点都不睡觉。”

  不久,阿姨端出了两碗面、一大碗炸酱、豆芽、毛豆和菠菜,先生便每样分出半碟给我,然后我们各自舀了炸酱拌面,食不言,我就厚着脸皮静静地陪着先生吃了一顿晚饭。我猜先生*日是不留客人在她家用饭的,这次应算是特例。我现在偶然想起这一件事时,还是觉得非常得意,因为能和先生一起吃饭,此生难得。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篇(扩展6)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小学生观后感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小学生观后感1

  恭喜,恭喜!TVB知名主持人陈贝儿凭借去年播出的优质节目《无穷之路》荣获感动*2021年度人物!

  组委会给陈贝儿的颁奖词为: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以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相信,看了TVB《无穷之路》的朋友,都不得不向陈贝儿竖上大拇指!这部节目目前在豆瓣网上的评分高达9.5分,可以说算得上是一部满分作品。

  在年初的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上,陈贝儿就已经凭借该节目收获了最佳女主持这个奖项。而此次感动*2021年度人物,也是对她更大的肯定。

  说《无穷之路》是一部节目,还不如说它是一部纪录片!据了解,整档节目的主创团队就只有4个人,两名摄影师,陈贝儿则担当主持人。

  他们去到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10个贫困地区,去了解、去探寻,我国的扶贫政策以及扶贫结果,整档节目可以说相当具有深义。

  外界都在说,最近这几年TVB的剧集、节目越来越难看,演员老了,看来看去就那几个人,拍摄手法也停滞不前,整体的发展已经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但相信一直在关注TVB的朋友就会发现,这几年TVB也一直在默默努力做着改变,努力创新,而此次的口碑节目《无穷之路》似乎也就是TVB这些年不断努力的一个缩影。

  又说回这档节目的关键人物,陈贝儿。陈贝儿从2003年就开始在香港有线电视做主播,从事媒体行业已经近20年,身上的经验自然也相当丰富。

  而她大概在10年前,才跟随“伯乐”余咏珊Sandy,以主持人、主播的身份,正式从香港有线电视过档到无线电视,加入TVB大家庭。

  在余咏珊的力捧下,陈贝儿很快在各大直播节目中做主持人,同时还在各类资讯和综艺节目中担当主持人。

  早前由她主持的《嫁到这世界边端》系列,也相当之精彩。节目从2017年播到2019年,一共播出了三季,共计40集,综合评分高达9分。而陈贝儿在节目中,也用她难得的主持经验以及情绪把控,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许多小伙伴,应该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陈贝儿可能第一眼看上去算不上是那种标准意义上的大美女,但是看了她的节目,就会慢慢发现她身上很多的气质和特质都特别吸引人。

  去年上半年,随着曾志伟的走马上任,余咏珊的“倒台”。不少网友都在猜测曾经由余咏珊一手捧起来的“有线帮“艺人,在TVB的地位会大打折扣。

  毕竟他们的.“靠山”已经离开,自然分不到好的资源。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陈贝儿在TVB的地位不降反升,当然这也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所换来的。

  最近一段时间,陈贝儿一直留在内地发展。不仅受邀参观了中央电视台,同时还登上了央视的综艺节目,代表*香港地区演唱了歌曲。可以说是事业再度迎来了春天。

  最后,我也要再一次恭喜陈贝儿荣获感动*2021年度人物!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陈贝儿这次能够拿奖,绝对是实至名归,没有任何争议。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篇(扩展7)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个人观后感想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个人观后感想1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推荐访问:观后感 感动 人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