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过冬至心得体会(精选文档)

时间:2023-05-07 13:40:07 来源:网友投稿

过冬至心得体会过冬至心得体会篇1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为了使孩子们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20xx年12月22日渭滨区广元路幼儿园开展了“迎冬至,包饺子”实践活动。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冬至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过冬至心得体会

成熟的心得体会是可以给读者带去无限的遐思的,我们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及时分析出以前存在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过冬至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过冬至心得体会篇1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为了使孩子们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20xx年12月22日渭滨区广元路幼儿园开展了“迎冬至,包饺子”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前,老师通过短片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与传说,向小朋友们讲述了有关冬至的传统习俗。随后就到了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包饺子。教师先向孩子们讲解了一些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和包饺子过程中的细节和要领。不等老师说开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挽起袖子,开始动手操作了。同时老师还邀请了一些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感受节日的气氛。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揉面、分面团、擀面皮、包饺子,分工协作,繁忙而有序。在欢乐、温馨的气氛中,小朋友们个个大显伸手,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手艺,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认真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将包好的饺子送到了厨房师傅们的手里,午餐时间就可以品尝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通过此次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氛围,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家园间情感交流,更是让幼儿学会了谦让与分享,培养了幼儿间互助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孩子在真实的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过冬至心得体会篇2

时光,在我们的忙忙碌碌、酸甜苦辣中一天天逝去,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匆匆飘散。不知不觉又到了年终岁尾,除了准备迎接新年,圣诞的气氛也浓厚起来了。

不过,12月22日的冬至不仅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我国古代,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但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一些隆重温馨、丰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习俗正在被人们淡忘和简化。比如冬至,就是很多中国小孩所不知道的。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冬至节,弘扬民族文化,将富有中国特色的节日传承下去,xx幼儿园小二班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快乐冬至我传承”的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开始啦,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先组织孩子们用观看动画片的形式,简单了解了冬至的由来,知道了它是24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通过观看动画片,孩子们还了解了一些冬至节的有趣的风俗,例如包饺子、搓汤圆、吃馄饨等等。其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饺子的传说。因为饺子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种食品,但是对于它的来历却没有知道的。

现在,孩子们明白了原来它是“医圣”张仲景的杰作,知道了它的`原名叫“娇耳“,是张仲景为了救治遭受冻耳之苦的乡亲们而做的。后来,张仲景在冬至这天去世了,人们为了纪念他,从此都要在冬至这天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就不会冻耳朵啦!

接下来,老师们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进行了包饺子活动。老师把五颜六色的太空泥发给孩子们,然后一步一步进行包饺子的示范活动。孩子们认真的看着老师把太空泥揪成一个个小团子,把它擀成薄薄的圆形,再在里面放上彩色的“馅儿”最后把两面对起来,捏紧,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平时,只吃过饺子却没自己动手包过饺子的孩子们有了实践的机会,都禁不住跃跃欲试,所以当老师示范完成后,都自己动手包了起来。一边包,老师一边交给孩子们一首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在绵绵柔长的儿歌声里,在冬至那温暖的阳光里,看着自己包的五颜六色的可爱的“饺子”,孩子们觉得自己度过了一个温暖难忘又别具一格的冬至节,体会到了冬天的美好。而这些,也充分体现了我园生活化园本课程的特点。

过冬至心得体会篇3

二十四个节气中哪个节气最温馨?这当然数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了。在我们南方,冬至象征着团团圆圆。这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与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风习习,冻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里却温暖如春,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幸福温暖的笑容。这时,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我们每个冬至都会吃汤圆,可是北方人却不同,他们冬至吃的是饺子。虽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汤圆和饺子同样象征团团圆圆。“我有些惊讶了——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片土地,节日习俗竟有差异!老师打断了我们的讨论:“在冬至这天,太阳正好到了南回归线上,所以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这使我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搓板汤圆活动了。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各路“人马”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着马上能搓汤圆,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干净,“嗖”的一声又冲回教室。只见我们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组,每组都铺好了桌布,准备好了面团,有白、红两个颜色。先到达“战场”的同学已经开始搓了。我连忙抓起一把面团搓了起来。家长们都把面团搓成条状,再把它分成许多小段,后沾点面粉,便开始搓了。我也按着他们的方法搓。两个颜色的面团混在一起就能搓出“双色汤圆”。我只听“叮叮咚咚”的几声,汤圆们顽皮地跳入了铁盘。接着,几个家长抬着一个大锅上来了,哇,原来是食堂阿姨们煮的汤圆——有包着芝麻、花生馅的大汤圆;有和我们搓的一样白、红小汤圆;有胡萝卜做橙色汤圆;还有玉米做的金汤圆;菠菜做的绿汤圆……当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芋圆,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来那是很有劲道的。

家长们见我们搓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煮汤圆了。他们先把汤圆倒入沸水中过一遍,再把汤圆盛回带有面粉的铁盘中,不断重复这一系列动作,这样煮出来的汤圆才有嚼劲,而且不会粘锅。几分钟后,汤圆终于正式入锅了,家长们在锅中加入桔皮、生姜。据大人们说,吃了这样的汤圆,冬天才不会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汤圆出锅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心里暖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发现餐桌上摆着一盘饺子。我顿时感到奇怪了,我们不应该是吃汤圆吗?怎么回事?妈妈说,现在北方的习俗与南方融会贯通了,我们也学北方人吃饺子吧!是啊,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当然要互相学习!吃了汤圆和饺子,冬至原来如此温馨!

这样平凡的一天,竟然这样不平凡。冬至——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让所有人收获了爱和亲情!

过冬至心得体会篇4

还在儿时就知道冬至这天必吃饺子,当时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只记得妈妈的那句话: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那个年月饺子是很好吃的食品。

一般情况下是吃不上的,所以很期盼冬至的到来可以有饺子吃了,这是我家的传统习惯一直沿续到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程,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不断的被国民所认同和传承。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民间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辞官回家乡时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搭起医棚;支起的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分给来求药的每个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妖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妖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医圣张仲景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现今人们讲究进补养生保健,在严冬季节里进补是多数人的选择。从中医养生方面讲,冬令进补也是在冬至前后;三九天开始。民间早就有“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九九歌》就是从冬至这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过冬至心得体会篇5

为了让幼儿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白蒲镇白蒲幼儿园在12月19日开展了“暖暖亲子情,甜甜汤圆心”主题亲子活动。

活动中,老师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冬至的传统习俗,幼儿朗诵了有关冬至的"儿歌;然后孩子们在欢快的“卖汤圆”歌声中开始了快乐的包汤圆活动:只见幼儿园里笑语连连,热闹非凡,孩子们和老师、家长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功夫,孩子们已经搓出大小不一的汤圆了,看着自己搓的汤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到处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最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搓好的汤圆送到食堂。下午,孩子们吃上了自己动手搓的汤圆,心理甭提多高兴了。

过这次亲子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也增进了家园互动,加深了亲子交流,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推荐访问:过冬至心得体会 冬至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