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4篇

时间:2022-08-27 15:1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4篇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 在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中,在青海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时刻,根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1949年12月12日,青海民族大学在高原古城诞生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4篇,供大家参考。

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4篇

篇一: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

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中,在青海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时刻,根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1949年12月12日,青海民族大学在高原古城诞生了,从此拉开了青藏高原现代高等教育的序幕。70年光辉岁月,70年风雨征程,青海民族大学始终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回眸青海民族大学70年来受到的特殊关怀、走过的特殊历程、肩负的特殊使命、做出的特殊贡献,我们感到无比光荣和豪迈。青藏高原谱华章历史告诉我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历史不会忘记,曾经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的青海,在解放前马步芳反动统治时期,人民既无丝毫政治权利,也无学文化受教育的机会,造成了青海地区政治黑暗、经济衰败、文化落后的局面。历史永远铭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就为青海没有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画上了句号。70年来,我们走过了划时代的青干班时期。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十万雄师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节节挺进大西北之际,党中央和毛主席就极为关注西北地区的民族和民族教育问题。毛主席指出:“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请你们注意这一点: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遵照毛主席这一指砥砺奋进 70 年— —青海民族大学建校70年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文 文• •阿进录 阿进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23

 2019·7示,青海省委克服困难,迅速筹办,于1949年12月12日正式创办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第一任校长是老革命周仁山。开学典礼上,省党政军主要领导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阐明办学的重大意义,提出政治建校的明确要求。从这一刻起,灾难深重的青海各族人民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高等学府,开启了改变命运、奋发图强的新篇章。70年来,我们走过了筚路蓝缕的六年公学时期。为适应青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需要大量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形势,1950年4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青年干部训练班改为青海省人民公学,为突出学校民族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同年8月又改名为青海省民族公学。公学时期培养了1200多名少数民族各类专业人才和党政干部,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了积极贡献。70年来,我们走过了欣欣向荣的民院初创期。1956年6月,在时任青海省副省长兼民族公学校长扎喜旺徐等的竭力倡导下,国务院批准青海省民族公学更名为青海民族学院,9月20日举行成立大会。1962年,青海“八大院校”全部并入青海民族学院,1964年又纷纷独立建校。当时整个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学校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这一时期仍取得了可观的办学成就,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拓展,图书资料不断丰富,逐步摸索青海高等教育的出路,奠定了学校藏学、中文、民族学、政治、数学等学科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1958年至1960年是图书资料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的时期,学校争取到10万元购书经费,购买了 《南辉西献图》 等大量国家珍贵古籍和图书资料,奠定了图书馆的现有家底。其间,培养了6390多名各民族合格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70年来,我们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十年文革时期。文革十年,学校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甚至未经国务院同意,1970年7月至1971年4月,学校被省革委会擅自撤销半年之久。艰难困苦中,民大人以报国忧民的胸怀、顽强坚韧的精神,在马万里等领导的努力下,在教学和科研上孜孜不倦,为青海的建设发展贡献着力量。1971年恢复政教、中文 (分设汉文、藏文专业)、数学3个系和中师班,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70年来,我们迎来了焕发活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科教事业迎来了春天,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首批招收236人,之后规模逐年扩大,在1999年扩招前始终保持在3000人总规模。拥有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理学、法学 6个学士学位授予权。1979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青海省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拥有中国少数语言文学、民族史硕士点,同时招收中国古代文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研究生。1980年,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民族研究所,专门从事民族宗教问题研究工作,1989年《青海民族研究》公开出版。1983年成立法律系,成为青海法律人才的摇篮。1985年起设立玉树大专班,长期为玉树培养专门人才。1984年首次接受留学生来校学习,199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外国留学生教育单位,成为青海最早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单位。1995年,在青海省首批获批的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我校占3名,显示了学校师资队伍的雄厚实力;在前五届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成为获奖大户。1999年,学校开始扩招,当年招生860人,比上年增加一倍,之后规模迅速扩大,招生区域也由省内拓展到全国所有省市区。70年来,我们迎来了快速发展的世纪跨越时期。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学校实现快速发展。2001年和2005年,青海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西宁铁路司机学校先后并入我校,办学空间得到拓展,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得到加强。加大教学科研工作力度,在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全省高校和民族院校前列。在第一、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选中,我校共有9项成果获奖,成为除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之外获奖最多的单位;在第六、七、八届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再获 4 个一等奖和 70 项奖励。70年来,我们进入了扬帆远航的新时代。2009年3月26日,教育部批准青海民族学院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2010年4月制定并实施《青海民族大学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11年省政府与国家民委签署共建青海民族大学协议,有力推动了学校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学校发展一路高歌,突飞猛进,先后完成新校区350亩和南山校区450亩土地征地任务,学校面积达到1400多亩,为学校永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加快校园建设步伐,建成文实楼、藏学楼、工科校区、学生食堂、教师公寓、白杨公寓、红柳公寓、运动场、进德楼、修业楼和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等工程,24

 总投资超过10亿元;科学研究不断实现新突破,全省高校仅有的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2项冷门绝学项目全部落户我校,在第九、十、十一届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等次和数量再度遥遥领先于全省各单位;2014年以来,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知名大学对口支援我校;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博士点;2018年,圆满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进一步夯实本科教育。70年后的今天,我们规划了更加美好的锦绣前程。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青海民族大学也迎来了70周年校庆。面向未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学校制定了清晰美好的发展蓝图。到 2025年,学校将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培养体系完备、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学科特色优势明显、教学质量较高、育人能力较强、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到2035年,建成整体水平达到青藏高原区域一流,在藏区最具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到2050年,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西部地区一流大学。成就支撑自信,展望学校的未来,前景无限美好。回顾历史,青海民族大学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白手起家,披荆斩棘,在艰苦中创业,在曲折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从不足百人的学校发展成为文理工学科综合、本硕博体系完备,办学特色鲜明、校园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开放性、综合型大学,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炼形成了爱国爱党、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民大精神,成为推动学校新时代加快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青海民族大学走过的7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发展历程,正是青海教育快速发展的缩影,见证了青海教育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落后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变,更是青海乃至祖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缩影,见证了青海和新中国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转变。实践证明,青海民族大学各族师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用自己的赤胆忠心和辛勤汗水,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答卷。服务国家铸辉煌70年来,青海民族大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积极践行“进德修业自强不息”校训精神,以民大人特有的朴实稳重、低调内敛的风格,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中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着骄人的业绩,不断填补青海高等教育的空白,并在五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始终有效服务国家战略扎根青海大地。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就深深扎根于青海这片高天厚土,在青海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服务青海的深深印记,做出了特殊贡献。从1949年建校开始,工作的重点始终围绕青海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主题,坚持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方向,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遵循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把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靠得住、有后劲”的本土化高层次民族人才,有效服务藏区政治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把提高育人能力、推进特色研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全方位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二是成为青海民族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建校以来,青海民族大学自觉承担为青海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特殊使命,一直坚持面向藏区、生态保护地区、贫困地区的招生政策,为青海以及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青海藏区有近三分之一的高中毕业生考到青海民族大学学习,青海民族大学培养的9万余名学生中,有5万余名在青海藏区工作,有8000多人在西藏、新疆工作,涌现出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等一批优秀代表和45位省部级领导干部、1300 多名厅级干部、90多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00多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中坚力量和栋梁之材,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青海的民主改革、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各项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其他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25

 2019·7高校无法替代的特殊贡献。特别需要铭记的是,在1958年青海的平叛斗争、1959年平息西藏叛乱的斗争、1962年中印边界反击战、1985年老山前线的对越反击战中,都有一大批青海民族大学的学生随军冲锋陷阵、英勇战斗,不少人流血牺牲,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实践证明,在70年的风雨历程中,哪个地方最危险,斗争最激烈,哪个地方就有青海民族大学的学生在英勇战斗、流血牺牲;哪个地方条件最艰苦,工作难度最大,哪个地方就有青海民族大学的学生在扎根奋斗、默默奉献,政治强、吃得苦、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靠得住是社会对民大学子的普遍评价。三是汇聚了一批学术造诣高、师德风范好的名师大家。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青海民族大学这块文化沃土上,始终人才荟萃、名师辈出,成就了青海高等教育的辉煌。在这里,曾有被誉为甘青地区早期藏学开拓者之一的藏学家吴均、被十世班禅大师评价为在藏学方面有极高学术造诣的佛学大师才旦夏茸、被十世班禅大师誉为青康藏地区出类拔萃无与伦比的佛学大师夏日东、国学大师邵祖平、文史大家李文实、佛学家多加格罗、藏学专家黎宗华、地方史专家芈一之、语言学家胡安良、军旅作家贺捷生、藏传因明学专家祁顺来、藏医药翻译专家毛继祖、蒙古语言学专家贾晞儒、民族学专家魏英邦、民族学专家欧潮泉、佛学专家李建本、国家级教学名师旦正、藏学专家何峰、人类学专家索端智、“青海学者”马成俊、藏药学专家林鹏程等一批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以及唐卡艺术大师夏吾才让、格萨尔说唱艺人才让旺堆等著名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执教。现在,又有200多名拥有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的青年才俊汇聚一堂,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且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优势,特别是藏学、民族学、藏药学等学科在国内外处于领先位置。四是不断为青海和国家做出重要的学科贡献。从省内最早开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到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从最早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到现在唯一获得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名师,青海民族大学以一项项扎实的教学科研成果,始终走在青海高等教育的前列,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教学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多年来,青海民族大学顺应现代大学建设的潮流,重点打造了藏学、民族学、藏药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品牌学科,唐卡艺术设计、民族传统体育、蒙古语言文学等特色学科,信息科学、土建、交通运输、生物工程等新兴学科,形成了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理、工综合发展的学科体系,成为全省学科最为综合的高校。五是成为研究青藏高原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的智库。积极建设国家民委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中亚学院、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藏传佛教与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中心等机构,形成了由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32 个省级、校级研究机构组...

篇二: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

年前, 在我国 4 大灌区之一的新疆叶尔羌河上游南岸, 阿斯兰巴格乡阿日 买里村穷得出 了 名 。

 10 年后, 阿日 买里村成为地区响当当的 “奔小康示范村”。

 说起 10 年巨变, 村民们竖起拇指说:

 多亏了好书记买买提· 恰瓦。1990 年, 阿日 买里村人均收入只有400 元, 村集体欠债 10 万多元。

 因为穷,邻里关系紧张; 因为穷, 社会治安混乱。这一年, 不满 28 岁的买买提 ·恰瓦出任村党支部书记, 经过 10 年矢志不渝的努力,去年阿日 买里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1784元。上任伊始, 买买提· 恰瓦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过去, 村里一些干部不仅多占地、 占好地、 少交费, 还向农民吃、 拿、 卡、 要, 致使群众对党员干部十分不信任。

 上任后, 他先从原村干部存在的多占地、 占好地这一问题开刀 ,将全村近 2000 亩耕地重新调整分配牞把靠近路旁、 渠边的好地分给贫困户。

 他们还建立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 并根据村里的财力情况制定了帮困措施, 把村里的集体积累田 优先承包给贫困户, 给贫困 户 适当 增加自 留 地。

 群众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由 于封闭落后, 科学技术对于村里的农民来说显得很陌生。

 1992 年, 买买提· 恰瓦自 费购买了优质小麦品种, 在自家耕地上试种成功后, 抓住机遇在党员中 开展 学科学、用科学竞赛活动。

 身边的群众被带动起来, 开始主动问和主动学了, 买买提· 恰瓦又趁热打铁, 请来乡 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进行专题授课, 并再次从自 己的 25 亩耕地中划出 15 亩作为示范田 , 结合实际给农民讲科学种田 。

 现在村里办起了农技培训夜校, 定期请来技术人员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全村党员都掌握了一到两门实用科学技术, 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农民中蔚然成风。治穷先治愚。

 为了增强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 买买提· 恰瓦针对一部分家庭不愿多花钱让孩子深造的实际, 同村干部研究对策, 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对考上县高中 的学生家庭免去部分义 务工, 并承担部分学杂费;对考上大学的学生, 村里报销每年的来回路费;对上农广校的农民, 由 村里报销学费、资料费。

 在买买提· 恰瓦的引导下, 阿日 买里村还制定了回乡 青年学技术、学手艺、搞庭院经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目 前, 全村 7 个村民小组长都上了农广校,72 名回乡 青年掌握了一门以上手艺, 为全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日 买里村农民的收入在一年年增加。

 但一部分没有脱贫的家庭紧紧揪着买买提· 恰瓦的心。

 苏来曼·努尔买买提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下转第 2 版)8版日本的﹃三道﹄·本期导读·5版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2版一分田饱肚九分山致富7版今夏旱魔袭中原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CHINA国内外公开发行ETHNIChttp牶 / /www.seac.gov.cnNEWSE-mail牶 webmaster@mail.seac.gov.cn各地邮局均可订阅2001 年 6 月 19 日星期二本期 8 版每周二、五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11-0192邮发代号 1-236第 46 期6版宋朝皇家御用汝瓷探秘3版谁为﹃农资假劣﹄提供了温床4版兴边富民行动结硕果责任编辑 蒲电话:(010)白62003176—203传真:(010)62003176-203本报讯(记者 武文)春华秋实 50 载, 桃李芬芳遍神州。

 6 月 16 日 上午, 中央民族大学 56 个民族的近万名 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欢聚一堂,喜庆建校 50 周年。在庆祝大会上, 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全国民族院校的题词:“努力发展民族教育,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中 共中 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致信中央民族大学, 向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 希望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不断发展。

 他在信中说,50 年来, 中央民族大学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 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 形成了自 己的优势和特点, 造就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指出, 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希望中央民族大学认真总结 50 年的办学经验,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思路, 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 达瓦买提在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

 在回顾中央民族大学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辉煌的历史后, 他说:希望各族师生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指示, 把学校建设成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推动科技成果向民族地区实现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基地,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 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中央民族大学名誉校长费孝通等出席了庆祝大会。国 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牟本理、图道多吉, 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大会。在庆祝大会上,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荣仕星教授总结了学校 50 年来的办学成就和办学经验, 提出了学校在 21 世纪的奋斗目 标。国家民委副主任图道多吉、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宣读了贺信。中国人民大学、 美国休斯顿大学的代表在大会上致词。

 中央民族大学教职工代表王建民、学生代表张沪宁、校友代表李成全也在会上发言。中 央民族大学:值此中 央民族大学建校 50 周 年之际,国 家民委向中 央民族大学的 各族师生员 工表示热烈的 祝贺!

 对出席大会的 有关领导同 志以及来自 海内 外的 朋友们表示真诚的 欢迎和衷心的 感谢!50 年来, 中 央民族大学顺应时代发展的 要求, 服务于党的民族工作和国 家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 需要, 为 党的 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 各项事业的 发展做出 了 重要贡献。

 建校以来已为 少数民族地区 输送了6 万多 名 各类毕业生, 他们 当 中 的 绝大多 数人已成为民族地区 各条战线的 的 骨干, 在民族地区 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 在维护祖国 统一、 加强 民族团 结、 反对民族分裂的 斗争中 发挥了 重要作用 。

 学校各民族的 专家学者还承担和完成了 党和国 家交给的 一系 列 任务,为 我国 民族工作的 决策提供了 有参考价值的 依据, 在社会上产 生了 广 泛的 影响。

 江泽民总书 记去年 10 月16 日 给包 括中 央民族大学在内 的 全国 民族院校作了“努力 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 繁荣”的 题词。校庆前夕 , 朱基总理又亲临学校视察, 并做了 重要讲话,李岚清副 总理专门 致信祝贺,这充分说明 了 中 央第三代领导人对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 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体现了 对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 殷切期望。

 新的 世纪,我国 的 民族教育事业将翻开崭新的 一页,中 央民族大学将会迎来更大的 发展。

 在此,希望学校:

 要以江总书记的 题词为 指针, 把党和国 家领导人的 关怀化为 全校师生建设学校的 巨大精神动力 ,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办好民族大学; 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要始终坚持为 党的 民族工作服务,为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服务的 办学宗旨 , 发挥优势, 扬长避短,办出 特色,办出 水平;要深化教育改革,不断适应教育形势的 发展, 进一步调整现在的 办学思路、 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师资结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等,使其具有更强的 适应性和竞争力 ;要加强管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提高办学层次,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 人才;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 力 度, 造就一支具有复合型、 创 新型、 国 际型的 素质较高、 结构合理的 师 资队伍; 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具有正确 的 民族观、宗教观的 政治上过硬的 合格人才。回顾半个世纪的 历 史, 我们为 中 央民族大学取得的 辉煌业绩而感到 骄傲。展望新世纪,我们对中 央民族大学的 发展充满了 希望。

 让我们紧密团 结在以 江泽民同 志为 核心 的 党中 央周 围 , 全面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 重要思想和党的 十五届 五中 全会精神, 坚持党的 教育方针,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把中 央民族大学建成国内 一流、 国 际知名 的 重点大学, 为 党的 民族工作, 为 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 的 发展发挥更大的 作用 。最后, 祝中 央民族大学的 各族师生员 工更加团 结进步,祝中 央民族大学在今后的 发展道路上开拓进取、不断创 新,创 造更加灿烂辉煌的 业绩,为 祖国 的 民族高等教育事业作出 新的 更大的 贡献!20001 年 6 月 16 日中 央民 族大学:值你校建校 50 周 年之际,谨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体师生员 工致以 崇高的 敬意和亲切的 问 候。50 年以 来, 你 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 方向 , 全面 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 弘扬民族教育的 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向我国 民族地区 输送了 大批人才, 为 民族地区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 了 重要贡献。希望你校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以 江泽民同 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 认真学习 贯彻第三次全国 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办学特色,大力 推进素质教育, 为 我国 民族教育事业的 改革和发展作出 新的 更大的 贡献。2001 年 6 月 16 日在迎接建党 80 周 年的 喜庆日子里,民族教育工作喜讯频传。西南民族学院和中 央民族大学迎来了 建校 50 周 年华诞。

 继去年 10 月 江泽民 总 书 记为 全国 民 族院 校题词 之后,朱基、李岚清等党和国 家领导人,又莅临中 央民族大学视察工作、写信致贺和发表重要讲话, 给广 大师生员 工带来了 亲切的 关怀和巨大的 鼓舞。

 在党的 阳光、雨露滋润 下,我国 民族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生机勃勃,青春永驻。党 和国 家历 来重视民族教育。早在抗日 战争时期, 就在延安成立了 民族学院。新中 国 成立后,为 了 培养大批少 数民族人才 和民族干 部 ,在百废俱兴的 情况下, 先后成立了多 所民族院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 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 实施,发展民族教育、造就民族人才 的 工 作摆到 了 更加 重 要的 位置,提出 了 更高的 奋斗目 标。发展民族教育,是推进民族地区 经 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 的 迫切 需要,也是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提升我国 综合国 力 的 根本要求。

 民族教育事业抓好了 , 才有利 于各民族的 共同 繁荣, 有利 于保持社会安定和维护祖国 统一, 也才能更快地实现中 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民族教育是造福各族人民的 千秋伟业, 必须锲而不舍, 常抓不懈。民族教育的 发展,既要高度重视高等院校的 建设,同 时也要充分重视基础教育的 建设。基础夯得牢,整体教育水平的 提高才有可靠的 保障。

 各级民族院校要在巩固 已有成绩的 基础 上, 认真总结经验, 挖掘潜力 , 并按照新时代的要求, 开拓进取, 努力 创 新, 扎扎实实地将民族教育工作推向前进。

 要全面贯彻党的 民族教育方针和党的 民族政策,坚持为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服务的 办学方向,为 培养千千万万合格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做出 更大贡献。大会宣读江泽民为全国民族院校的题词铁木尔 ·达瓦买提发表讲话李岚清致信祝贺布赫赵南起费孝通等出席本 报讯(记者 刘 德伟 )

 由 中 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庆祝建党 80 周年中 央国 家机关离退休干部歌会,6 月 15 日 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观看, 并与老同志们一起引吭高歌。来自 中央国家机关各个单位的3000 多位老同志满怀激情, 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太行山 上》、《长征》、《解放区的天》、《夕阳 红 》、 《走进新时代》、 《我爱你中国》等歌曲, 激昂的歌声展示出他们老当益壮的情怀。由 70 多人组成的国家民委离退休干部合唱团格外引人注目 , 他们由 蒙古、藏、回、朝鲜、彝、羌、锡伯、布依等 20 多个民族的老同志组成, 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演唱 了 深受各族人民 喜爱的 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和《56 个民族 56 朵花》, 赢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演出结束时, 朱基、李岚清和老同志们一起高唱 《歌唱祖国》, 把歌会气氛推向高潮。中央国家机关举办老干部歌会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朱基李岚清出席观看国家民委给中央民族大学的贺信教育部给中央民族大学的贺信民族教育的春天本报评论员重任在肩--记新疆莎车县阿日买里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恰瓦□ 刘 心惠郭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中央民族大学建校 50 周 年庆祝大会会场本报记者 付斌 /摄江泽民总书记为全国 民族院校的题词

篇三: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

套人民币票样 满族

 高山族 朝鲜族

 布依族 壮族

 苗族 侗族

 瑶族 维吾尔族

 彝族 藏族

 回族 汉族

 蒙古族

 以上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 苗族苗族

 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乐器?

 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在欢度什么节日?

  我国古代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 的统一的政权, 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 建立的什么王朝?

 ① 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 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 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1984年5月31日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制度。

 国家统一领导下 前提 行使自治权 核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1949 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将实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被载入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 依据: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我国的一项_________ 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基本政治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1947 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 ________ 自治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 5 个民族自治区, 30 个民族自治州, 100 多个民族自治县( ( 旗) ) 。

 70% 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内蒙古

 1947 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6 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58 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58 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1965 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自 自 治 治 制 制 度 度 具 具 体 体 情 情 况 况

 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怎样正确处理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报请批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 1 、民族关系三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2 2 、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新型民族关系特点 (1 1 )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2 2 )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

 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3 3 )

 民族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平等

 和民族团结和谐的重要体现。

 新型民族关系体现 1. 文化上: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2. 习俗上: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

 风俗习惯、保护宗教信仰;

 3. 经济上:安排建设项目,扶植民族经济。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机场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机场 西藏自治区拉萨机场

 吐鲁番 — 乌鲁木齐 — 大黄山高等级公路

 新疆阿勒泰牧场

 西藏布达拉宫 新 新 疆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青海塔尔寺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新疆克孜尔千佛洞

 措施

 第四单元 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作用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坚赞诺布 乾隆确立金瓶掣签制 金奔巴瓶

 西藏自治区拉萨机场 新疆阿勒泰牧场 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50周年校庆 中央民族大学 各族学生在欢腾的母校合影留念

 西藏大学电教室 西藏大学

  西藏大学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现设有7个系、15个专业,在校生1400多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0%以上,教职工700余人,每年向社会输送300~400名毕业生。

 藏族农民群培次仁成了亿万富翁

  2003年,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95元人民币,是1980年的23.8倍。西藏婴儿死亡率由1958年的40﹪下降到1998年的3.7﹪,宁夏人均寿命由1949年前的30岁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69岁。

 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 西藏民族学院 又一批西藏农奴后代走进校门

 课堂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 2.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概况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历史意义 1.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2.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2.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改善

 随堂训练 1.将以下自治区名与相应的民族名连线。

 内蒙古 广西 新疆 宁夏 西藏 维吾尔 藏 蒙古 壮 回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机制

  B.为真正实现境内各民族平等 C.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D.发展少数民族地方经济 B

 3.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这一局面采取(

  )

 A.五年计划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废除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 D.各民族共同发展 C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是(

 )

 A.设立民族自治机关 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C.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D.接受国家统一领导 D

篇四: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

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九十五周年校庆文集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史述略

  田琳

 于布仁巴雅尔

 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史述略

  主编

 田

 琳

  于· 布仁巴雅尔 副主编

 孙立清

  柯雅斌

  王良明

  杨进铨 编写组

 孙立清

  柯雅斌

  王良明

  杨进铨 吾西洪· 山山巴依

  张

 宁

  周玉华

  序

  杨

 晶

 校庆是师生间久别重逢的欢聚, 是校史影片的回放, 是学校亮点和特点的追思。

 校庆是一首歌, 真情地讴歌教师杏坛岁月、 学生读书时代的美好记忆; 校庆是一本书, 沉甸甸记录着师生共同走过的生命足迹, 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思想交流, 那些有欢笑也有眼泪的生动故事; 校庆是一面旗, 召唤着激励着新老师生共同把学校推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是蒙藏学校, 这里是中国少数民族革命的摇篮之一。

 旧政府办的学校里, 诞生了一批旧制度的掘墓人, 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初踏征程的摇篮。

 建国后, 蒙藏学校与中央民族学院合并, 改称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 成为唯一面向全国招生的民族中学。

 既招普通班, 也办特招班。

 根据民族工作的需要, 先后办过云南班、 医预班、 新疆班、 西藏班。

 这里既有按部就班上学考进来的城市学生, 也有从边远农村和牧区来的孩子; 既有北国爽朗的男孩,也有南方腼腆的姑娘。

 五方杂处, 各族同在,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一位在这里求学过的著名诗人曾这样歌咏附中的生活:“四合院里, 绿树窗明, /畅饮知识甘泉的——/是那北方游牧者的剽悍子孙!

 /槐枣花下, 风香室静, /细觅科学之鸟仙踪的——/是那南国骄子的亮眸莹莹!

 /忘不了, 高山族兄弟海样的深情, /听不够,哈萨克姐妹奔放的笑声……/我思念的鸟儿啄着往事的蜜糖盘旋, /是因为不同语言的伙伴到此就结成终生的友谊至亲!” 这种感情只有身临其境, 才能心领神会。一位来校时勉强上过小学二年级的少数民族姑娘, 附中毕业时考上了南京航空学院。

 如今年过古稀, 却还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航天动力专家。

 1987 年 11 月, 附中从石虎胡同迁出。

 1990 年 9 月, 在现今的永久校址——北京市海淀区法华寺甲 5 号立足。

 这里东邻中央民族大学、 解放军艺术学院, 南有北京舞蹈学院、 国家图书馆, 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近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著名学府云集, 信息传递及时, 人文氛围优越,学习风气浓厚。

 有道是:“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在这样的环境办学, 应是理想的选择。

 石虎胡同那个大院, 曾让众多学子魂牵梦绕, 那是民族雏鹰朝乾夕惕、 蓄势待飞之地, 是各族青年和谐相处、 齐头并进的美好家园。

 这几年来, 中央民族大学加强了对附中的领导, 加强了附中的领导班子建设。

 附中从北京市和外省引进了部分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 组建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 普遍具有大学以上学历、 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在教育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支持下, 实行自主招生, 提高生源质量; 实行毕业生在北京市参加高考和录取的优惠政策, 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薪火相传, 弦歌不断。

 今天, 各民族师生“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形成“为人为学、 至诚至和” 的校风;“进德敬业、 精益求精” 的教风,“好学好问、 善思善行” 的学风, 附中到了又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秉承 95 年的文化积淀, 审视自我, 完善自我, 超越自我, 是附中 95 周年校庆的真谛!

 是为序。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史述略

 凡例

  一、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坚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历史。

 二、 本书名为“校史述略”, 不是学校全面的历史。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 着重反映学校的发展脉络, 特别是乌兰夫等一代民族英豪的革命历程。建国后的校史, 着重理清学校发展的脉络, 反映学校领导、 教师群体的教育成果,彰扬人才的成长。

 三、 重史实, 资料采自学校档案, 有关档案馆档案, 有关撰著, 访问笔录,校友提供的个人简历和回忆文章。

 一件事实多种说法的, 经反复查证, 择善而从。

 四、 用公元纪年, 引文中的民国年号, 括弧中注以公元年号。

 五、 引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某些情况, 作必要的注解。

 六、 简称从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分别简称“建国前”“建国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有时简称“附中” 或“我校”、“学校”。

 蒙藏专门学校有时简称“蒙专”。

 20 世纪××年代简称××年代。

 七、 收录校友业绩简历的标准是——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并有资料的可以收录:

 ⑴司局级以上干部, ⑵教授以上科教人员, ⑶副高职称而有著述和研究成果者, ⑷在基层工作而有突出贡献者。

 排列顺序为:

 按省区、 界别(社会活动、教育、 企业经济科技、 医学、 社会科学、 文学艺术)

 排列, 同一界别按届别(毕业先后)

 排列, 同一届别按姓氏第一个字汉语拼音字母为序排列。

 业绩简历只择其要, 不作全面记述和评价。

 没有资料的歉难收录。

 八、 采用记述体, 以记述客观事实为主, 也作必要的评论。

 目录 前言 一、 悠久历史(1913——1948)

 1. 办校背景 2. 蒙藏学校章程 3. 四所官学合并组成 4. 创办人贡桑诺尔布 5. 首任校长达寿 6. 孙家花园艰难草创 7. 石虎胡同立足

 王府大院办新学 8. 第一所民族高校 9. “五四” 运动中蒙藏学校青年意气风发 10. 乌兰夫等一代英豪的摇篮

 内蒙古革命的摇篮 11. 收购东院松坡图书馆扩充校园

 两院合二而一 12. 建南操场, 拓展校园 13. 蒙藏学校始终在经费拮据中艰难前行 14. 三四十年代革命火种相传 15.

 中国现代革命史册

 蒙藏学校有过辉煌一页 16. 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校歌 17. 热蒙师范学校合并到蒙藏学校 18. 蒙藏学校精英荟萃 19.

 回首蒙藏学校 20.

 1913 年 3 月至 1949 年 1 月历任校长任期表 附:

 蒙藏学校部分文档选登 二、 峥嵘岁月(1949—

  )

  (一) 岁月回眸(1949—1999)

 1.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批示派干部接管蒙藏学校 2. 北平解放春来早 蒙藏学校庆新生 3.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欢呼蒙藏青年们万岁 4. 参军考干爱国热 教学秩序渐井然 5. 购买堂子胡同 18 号

 扩充校园 6. 改为中央民族学院附中 学校历史开新篇 7. 广招各族学子, 培养民族人才 8. 朝气蓬勃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9. 为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的稳定、 繁荣培养人才

 贡献卓著 10. 公费、 住校——国家优惠

 激励各族学子 11. 在京高考和录取——各族学子顺利深造 12. 薪火相传——烈士后代、 干部子弟、 民族民主人士子女、 在边疆工作的汉族干部子女在附中 13. “文革” 期间改为北京市第一六零中学 教育之旗永远高举 14. “被耽误的一代” 奋发自强, 走出了坚实的人生之路 15. 改革开放附中恢复

 民族教育锦上添花 16. 搬迁蓝靛厂 附中奋斗精神不灭 17. 立足新址法华寺 开拓进取得发展 18. 艰苦创业求生存

 改革创新求发展

 19. 忠诚于民族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

 良师光华永驻 20. 党的领导——事业的保证 坚强的班子——力保成功 21. 教坛育桃李 平凡泽春秋 22. 学子遍布海内外 真是桃李满天下 23. 附中教育

 特殊作用

 不可替代

 有待发展 (二) 亲切关怀 1. 毛泽东、 周恩来亲切关怀 2. 乌兰夫对附中情有独钟 3. 领导同志多次亲临附中视察 4. 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坚赞大师曾接见在附中学习的藏族学生, 问长问短。

 5. 领导同志和知名人士先后题词, 鼓励有加 6.

 中央有关领导部门和中央民族大学的支持 7. 北京市、 海淀区的支持 8. 民族地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 再创辉煌(2000—

 )

 1. 加强领导 2. 师资队伍建设 3. 教育理念 4. 学校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5. 在课改中前进 6.

 新的目标 纪实报告文学:

 慧手雄心· 中国民族基础教育旗舰的旗舰的集束之光

 艾前进 主要参考书目 附:

 校友录

 前言

 星移斗转, 春华秋实。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走过了不平凡的95 年。

 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民族学校,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民族高校, 是民主革命时期涌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最多的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改编成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

 她是国家唯一面向全国招生的民族中等学校, 是一所对民族地区的稳定、 发展、 繁荣, 对边疆地区反分裂、 反颠覆、 反渗透斗争发挥重要作用的学校。

 现将学校历史简述如下。

  一. 悠久历史(1913—1 948)

  1 . 办校背景

 1911 年 10 月 10 日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结束了。

 12 月 19 日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1 月 1 日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 民国纪年从此使用。

 但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 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职位, 在北京建立了北洋军阀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也是不稳定的, 各地军阀割据, 摩擦、 战事屡屡不止。

 1911 年 12 月 16 日哲布尊丹巴宣布成立“大蒙古国” 后, 内蒙向何处去?成为必须立即回答的问题。

 某些外国势力或明或暗, 煽动内蒙独立。

 内蒙蒙古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意愿自不待言, 东部蒙古王公、 洮南蒙古王公、 西部蒙古王公也先后开会, 宣布响附民国, 赞成共和。

 加强边疆工作, 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 成为社会的共识。

 在西南边疆, 我国西藏的安全也面临着威胁。

 外国先后于 1888 和 1903 年先后两次发动了对西藏的侵略战争, 均因遭到西藏人民的英勇抵抗而未能得逞。

 辛亥革命前后, 外国从直接入侵转为采取收买西藏上层势力进行分裂活动的手法,煽动西藏“独立”。

 1912 年 6 月, 中央政府下令部分川滇军队进驻西藏, 外国也横加指责。

 辛亥革命五族共和、 民族平等、 民族统一是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基础, 境内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成员之一, 不是“藩族”, 在设置官署时, 不设“理藩部”, 边疆民族事务由内务部新设的蒙藏事务处管理。

 鉴于当时形势, 1912 年 9 月蒙藏事务处从内务部划出设为独立机关, 称蒙藏事务局, 隶属于国务总理。

 内蒙古卓索图盟盟长贡桑诺尔布亲王被调到北京,担任总裁。

 贡桑诺尔布到北京后, 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力促几位蒙古族议员提议政府在北京创办“蒙藏学堂”。

 很快得到政府同意, 交由蒙藏事务局筹办。

 教育部在核准时, 依据 1912 年《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中“从前各项学堂, 均改称学校” 的规定, 定名为蒙藏学校。

 1913 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蒙藏学校章程》。

 1913 年 2 月, 学校正式开学。

  2. 蒙藏学校章程 1913 年教育部公布了蒙藏学校章程。

 第一条

 本学校以开发蒙藏青海人民学识、 增进蒙藏青海人民文化为宗旨。

 第二条

 本学校以旧有之咸安宫学、 唐古忒学、 托忒学及前理藩部所办之蒙古学为基础, 力图扩充改良。

 第三条

 本学校收学生本不分种族(这里指民族——引者注), 唯因西北闭塞, 而办此学, 故重在多收蒙藏青海学生。

 第四条

 本学校收初入学之学生, 其学额划作二十分计算:

 内外各蒙古占二十分之十, 西藏占二十分之三, 青海及其左近各回部占二十分之二; 其余二十分之五, 专收汉满学生。

 第五条

 本学校先设预备科, 俟毕业后另行开办专门科; 其附设之补习专科,毕业后不再设置。

 第六条

 本学校经费由蒙藏局列入预算, 函请财政部按期发给。

 第七条

 本学校直隶于蒙藏事务局, 由教育部考核。

 (见《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下册)

 3. 四所官学合并组成 蒙藏学校是由咸安宫学、 唐古忒学、 托忒学、 蒙古学等四所官学的基础上合并而成。

 1938 年至 1939 年成书的《北京市志稿》 引用有关记载说, 咸安宫学在器皿库之西, 东向, 房二十七间。

 雍正六年(1728)特设, 以教育内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之后秀者。

 派翰林等官督课。

 乾隆十六年(1751), 改建寿安宫, 官学移置西华门旧尚衣监。

 道光二十三年(1843), 核减月费、 膏火(经费)。

 同治年间, 编纂《方略》, 借该官学学舍开馆编

 修志书, 于是学生到学更加稀少。

 光绪八年, 管理尚书志和、 总裁少詹事宝昌,酌立章程, 进行了一些整顿, 官学稳定了些。

 唐古忒学, 就是藏学, 是清王朝为培养藏语研究和翻译人才的官学, 其创始年代不详。

 托忒学, 是蒙古学的一个分支, 是培养新疆托忒蒙古语研究和翻译人才的官学, 其创始年代亦不详。

 蒙古学, 《北京市志稿》 引用有关记载说, 蒙古官学, 乾隆十二年(1747)设立。

 于八旗蒙古官学内, 每旗拣选三名, 共二十四名, 令在学读蒙古经书及阿里嘎里子韵, 并书写乌木克蒙古翻译等学业。

 官学中有满族教习(教师)二人, 学生二十四人。

 辛亥革命后, 这四所官学年龄大的学生到社会就业, 年龄小的学生仍滞留学校。

 但学校已不能正常开课, 他们的出路要由蒙藏事务局帮助解决。

 鉴于内蒙古、 西藏、 青海、 新疆等地当时学校教育仍很滞后, 蒙藏学校招生困难诸多。

 于是将上述四所官学合并组成蒙藏学校。

  4. 创办人贡桑诺尔布 贡桑诺尔布(1871—1930), 字乐亭, 号夔庵, 蒙古族, 系成吉思汗勋臣乌梁海济拉玛的后裔。

 1871 年生于内蒙喀喇沁右旗, 是喀喇沁扎萨克(“扎萨克” 是蒙语, 意为“支配者”,“尊长者”, 清代蒙古地区旗长的称呼)多罗都稜郡王兼卓索图盟盟长, 旺都特那穆济勒(世称旺王)的长子。

 贡桑诺尔布从小就受到及...

推荐访问: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 校庆 周年 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