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8篇

时间:2022-08-29 20: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8篇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筑牢基础——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谈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2016年8月26日来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8篇,供大家参考。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8篇

篇一: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立现代财政制度筑牢基础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谈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2016 年 8 月 26 日 来源:新华社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第一次比较系统提出从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即政府公共权力纵向配置角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合理、规范划分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综合性、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如何看待这一文件出台的背景?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如何划分?未来如何推进落实?针对有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财政部有关负责人25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央地财政关系存五大问题倒逼深化改革

  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当前之所以要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改革,主要因为在新的形势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与推进财税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相比,越来越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职能定位不清,一些本可由市场调节或社会提供的事务,财政包揽过多,同时一些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承担不够;二是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一些本应由中央直接负责的事务交给地方承担,一些宜由地方负责的事务,中央承担过多;三是不少中央和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交叉重叠,共同承担的事项较多;四是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规范;五是有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缺乏法律依据,法治化、规范化程度不高。

  这位负责人表示,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财税改革的重要举措,并列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意见》的出台将有力推动此项工作开展。

 从合理划分财政事权入手推进改革

  政府间事权划分不仅涉及行政权划分,还涉及立法、司法等广义公共服务部门,是“大事权”的概念。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法治化还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全面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这次改革选择从财政事权入手。

  这位负责人表示,财政事权是政府事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合理划分财政事权入手破冰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改革,先局部后整体,既抓住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这一政府核心职责,又能够为全面推进事权划分改革积累经验、趟出路子。

  这位负责人指出,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意见》出台有利于加快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步伐,也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了重要支撑,标志着财税体制改革进入了深化阶段并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七大看点折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向

  各国的事权划分都必须遵循普遍的规律和内在的逻辑,具有一定的共性,又各有不同。我国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意见》传递出七大改革方向。

  一是要适度加强中央的财政事权。强化中央的财政事权履行责任,中央的财政事权原则上由中央直接行使。

  二是要保障和督促地方履行财政事权。要将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与当地居民密切相关、由地方提供更方便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地方的财政事权。

  三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减少并规范中央与地方共同的财政事权。

  四是要建立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

  五是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事权要分别确定由中央和地方承担支出责任。

  六是对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要区分情况划分支出责任。

  七是要加快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今年国防、外交等领域率先启动改革

 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涉及众多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设计,稳步推进。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意见》提出了分领域推进的工作安排。

  ——2016年选取国防、外交等领域率先启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2017-2018年争取在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9-2020年基本完成主要领域改革,梳理需要上升为法律法规的内容,适时制定修订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研究起草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推动形成保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

  这位负责人表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涉及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基础工程,应协同推进相关改革,妥善处理利益关系,并要与相关财税体制改革形成合力。

  新华社记者 韩洁、申铖

篇二: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onomic

 Vision

 1912014. 3经济视野一、我国财政制度现状(一)“营改增”全面推开(一)“营改增”全面推开2012年1月,“营改增”从上海开始试点,到今年8月1日“双扩围”至全国,新老税制平稳过渡,改革初见成效。数据显示,8月至10月这3个月共减税432.17亿元。今年前10个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共减税939.65亿元,预计全年减税超1200亿元。而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也将从2014年1月1日起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二)支出重点倾向民生(二)支出重点倾向民生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得到优化,其重点是加强民生事业的投入,以此增强政府在社会事业中的“托底”功能。据统计,今年前3个季度,我国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较上年增长20.7%、14.6%和12.1%。前11个月,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146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02亿元,增长9.3% 。(三)预算管理更加透明(三)预算管理更加透明2013年9月,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新修订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正式发布,管理对象包括所有中央国家机关,同时对会议分类和标准、流程设置等逐级细化,力求有效压缩费用。(四)收支规模不断增加(四)收支规模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财政收入绝对规模小于主要发达国家,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财力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二、我国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职责不清晰(一)政府职责不清晰任何财政体制,只有建立在一个合理的政府职能基础上,才能够得以正常运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我国政府职责不清晰最集中的体现是政府经济职能的“越位”与“缺失”并存。主要表现在:政府包揽了许多应由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事物,使政府财政的支出供给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这既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于发展,也给各级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比如义务教育、基础科研等社会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得到根本治理,企业预算软约束和财政预算软约束状况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二)政府职能划分和支出范围不明确(二)政府职能划分和支出范围不明确一是事权划分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在政府职能履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某些政府职责履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某些政府职责和支出责任相互推卸的现象。二是两级或多级政府间的共同事物,在费用确认、调整和分担标准方面缺乏具体细则,随意性大,变动频繁。三是对地方具有“效益外溢”的服务项目,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定认定程序和费用分担机制。四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职权调整的随意性和多变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三)地方税务体系不健全(三)地方税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地方税体系的改革建设严重滞后,税种划分不统一。二是地方税制结构不合理,缺乏主体税种和具体稳定增长潜力的税种。三是地方税税收征管办法严重滞后,不适合现代税收征管,同时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三、我国现代财政制度问题对策(一)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 度制 度现代政府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及其三者的有机衔接、相互制衡是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当前要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制度建设。一是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将审核预算的重点有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二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另一方面是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二)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制度体系税收是政府收入的基本形式,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现阶段,深化税制改革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调节社会财富分配、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坚持税费联动,有增有减,保持宏观税负相对稳定。既要考虑保障国家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正常需要,适当集中财力,也要充分考虑有关方面特别是企业和居民的承受能力。三是有利于培育地方主体税种,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四五是加快税收立法步伐,推进依法治税。(三)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三)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事权划分是现代财政制度有效运转的基础。只有在明晰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础上,才能界定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明确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再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上下级政府的财力余缺,补足地方政府履行事权存在的财力缺口,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一)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二)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结语财政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深化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将不可避免的需要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后盾。要制定一套上下级政府都认可的规则,以更开明的气魄,加强上下级的沟通,使下级政府在财政体制管理中也有发言权。要扩大民主理财,“还权于民”,从法律上保证广大纳税人对政府行为和权利运用的监督。加强公共权利之间的制衡,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以此促进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财政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参考文献[1]张恒龙,陈宪.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与财政均等的影响[J].经济科学,2007.[2]陈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学(第七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张通.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作者简介王才伟(1991-),男,湖北荆州人,汉族,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商管理。论述现代财政制度王才伟1

 刘云龙21.中央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12.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院

 北京

 100081【摘

 要】我国的财政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从“统收统支”到“分灶吃饭"的包干制,再到“分税制”的沿革历程。其中,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制度建设的里程碑,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及其后的调整、完善和稳健运行,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充分调动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政府财力增强与经济高速增长的双赢目标,增强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对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对外开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现行的财政制度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论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并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关键词】财政制度

 现状

 对策

 论述现代财政制度论述现代财政制度作者:王才伟, 刘云龙作者单位:王才伟(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1), 刘云龙(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北京 100081)刊名:经济视野英文刊名:Economic Vision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王才伟.刘云龙 论述现代财政制度[期刊论文]-经济视野 2014(5)2014(5)

篇三: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甘肃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刘 金 玲

 讲授提纲:一、 “三中全会” 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亮点我二、 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不足三、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重点税体制存在的

 一、 “三中全会” 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亮于财税体制改革的亮点

 亮点一:

 大大提升了 财政的定位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财政相对接,赋予了 财政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的战略定位。财税体制改革要定位于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亮点二:

 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现代财政制度是指通过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为财政收入的筹集和财政支出提供预算约束;通过合理的税种选择和税率设计建立科学合通过合理的税种选择和税率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税制, 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税制结构; 通过明确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合理划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 从而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亮点二:

 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现代财政制度与公共财政制度公共财政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 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公共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发生的理财活动, 属于社会再生产分配环节上的公共分配。是与市——张馨——贾康

 亮点二:

 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公共性连接资料\财政资金应该花在哪里.ppt非盈利性法制性透明高效

 亮点三:

 预算审批以支出和政策为重点税收不再是任务, 而是预期。年度预算执行不平衡可能成为常态年度预算执行不平衡可能成为常态。

 亮点四:税负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部分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原则“稳定税负” 是新提法, 区别于过去所说的“结构性减税” 。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税收法定与稳定

 亮点五: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连接资料\财力与事权.ppt基于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的问题提出在合理界定事权的基础上划分支出在合理界定事权的基础上划分支出责任是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础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是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重要前提

 二、 我国现行财税、 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不足

 (一)

 我国财税制度的法制化程度低立法级别明显偏低某些财税法律欠缺某些财税法律欠缺有些法规亟需修订 连接资料\3ppt.ppt

 (二)

 预算管理制度存在弊端1.政府预算体系不完整2.政府预算的透明度不够 连接资料\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考量和提升.doc

 (二)

 预算管理制度存在弊端3.政府预算控制方式不合理• 提问:以平衡状态、 赤字规模作为预算审核以平衡状态、 赤字规模作为预算审核的重点会带来哪些负面效应?4.政府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5.政府预算约束软化

 (三)

 税收制度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1. 税制结构模式不合理。

 间接税比例偏高, 直接税比重偏低• 提问:• 提问:我国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带来哪些负面效应?

 (三)

 税收制度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2. 公平分配、 优化结构的税种体系不健全•公平分配收入•公平分配:

 收入、 财富、 消费3. 缺乏支撑地方政府运转的主体税种财富消费

 (三)

 税收制度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4. 某些税种的制度设计不合理• 个人所得税• 房产税• 房产税• 资源税• 消费税5. 税收优惠管理混乱

 (四)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亟待完善1.政府间事权划分以及相应的支出责任范围缺乏合理界定 连接资料\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doc对政府职能未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对政府职能未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重新界定, 政府和市场的职责不清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界定过于粗略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应连接资料\2.ppt

 (四)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亟待完善2.财权和财力划分不够科学、 合理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政策制定权过于集中集中某些税种的划分不合理地方政府税收体系不健全

 (四)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亟待完善3.省以下的财政体制尚未理顺分税制只是在中央和省级两个层次上实行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还没有上实行, 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还没有纳入分税制体系。省以下的财政体制实际上是五花八门、 复杂易变、 讨价还价色彩浓厚的分成制与包干制。

 (四)

 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弊端1. 转移支付的缺乏可靠依据2.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 , 有些转移支付方式与转移支付目标背道而驰 连接资料\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方式.ppt 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3.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较大4.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 资金分散、 使用效益低下 连接资料\央地财权新调整 下放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doc

 三、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重点革的内容与重点

 (一)

 建立完整、 透明、 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1.实行全口径预算。

 政府的全部收入、支出和资产、 负债纳入预算, 接受民众监督。众监督。一般预算(也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

 (一)

 建立完整、 透明、 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2.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 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预算编制和审查的重点由现在的收支平衡状态更多向支出预算和政策转变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 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一)

 建立完整、 透明、 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3.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债务风险指标预警体系建立债务风险指标预警体系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 实施动态管理严格控制融资规模, 建立健全项目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建设项目的监管制度,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

 建立完整、 透明、 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4. 切实推进预算公开推进预算公开的法制化进程拓宽预算公开的范围拓宽预算公开的范围完善预算公开形式广州预算公开连接资料\用透明预算告诉纳税人钱去哪儿了. doc

 (二)

 深化税制改革, 完善税收制度体系1.推进税制改革的方向 根据“五位一体” 总布局、 总要求, 在保持宏观税负总体稳定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持宏观税负总体稳定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 调节分配、 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职能作用, 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 社会公平、 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更大程度、 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

 深化税制改革, 完善税收制度体系2.推进税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提高依法治税的水平优化税制结构优化税制结构强化税收调节功能稳定宏观税负• 提问:如何衡量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

 (二)

 深化税制改革, 完善税收制度体系3.推进税制改革的重点(1)

 全面推进增值税改革• 扩围改革• 扩围改革• 税率(2)

 推进消费税的改革• 征税范围• 税率

 (二)

 深化税制改革, 完善税收制度体系3.推进税制改革的重点(3)

 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完善• 征管模式——由分项课征模式到综合征管模式——由分项课征模式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课征模式• 费用扣除——考虑赡养人口、 医疗费等因素• 调整税率

 (二)

 深化税制改革, 完善税收制度体系3.推进税制改革的重点(4)

 推进房产税改革• 征税范围• 征税环节• 计税依据

 (二)

 深化税制改革, 完善税收制度体系3.推进税制改革的重点(5)

 加快资源税改革(6)

 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6)

 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7)

 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不出台新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

 (三)

 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1.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 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2 以事权划分为基础2.以事权划分为基础, 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范围• 适度加强中央事权• 明确中央和地方的共同事权• 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 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明确划分中央和

 (三)

 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3.调整完善中央和地方支付间的收入划分4 减少财政管理层级4.减少财政管理层级, 建立三级财政建立三级财政

 (三)

 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5.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 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转移支付的比例• 整合、 减少、 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降低其比重• 提高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益

 请批评指正!祝大家学习愉快!祝大家学习愉快!

篇四: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十四五”发展关键词——“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三新”主线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新”主线贯穿全文。

 “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第一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阐明了“三新”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关系。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如何聚焦“三新”主线读懂“十四五”规划纲要,“三新”如何体现并落实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我们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进行解读。

 新发展阶段 在危机中育先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突破 100 万亿元;5575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 10 亿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这是“十三五”期间的“成绩单”。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一篇第一章的开篇之语,提纲挈领地阐明未来 5 年我国的发展环境。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另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压力测试”下,中国展现出自身的强大力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必为世界经济发展起到正向的、积极的拉动作用,从而推动世界经济于变局中开新局,向着和平发展的方向演变。”张立群说。

 可以看到,“十四五”规划纲要列出的主要指标中新增“安全保障”版块,提出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2025 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5 亿吨以上、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46 亿吨标准煤以上。

 “这是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针对性安排。当今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张立群说,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有着不可切割的紧密联系,在此情况下需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变数做出必要的准备,使我们的基本盘更加坚实,更具有弹性和韧性。

 新发展格局 保持战略定力

 办好自己的事 日前,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场“消费品的盛会”即将到来——5月 7 日至 10 日,由商务部和海南省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将在海口市举行。

 据介绍,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此次消博会将聚焦“高、新、优、特”消费精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消费供给,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单独成篇,提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勾勒出未来 5 年的路线图。

 “在世界风云变幻中,我们需要以我为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谋好中国的发展。”张立群说,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经济体,具有长期的高成长性,是世界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动力源泉。中国经济具有典型的大国经济特征,即经济体系的完整性强,自我循环的能力强。

 张立群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主要是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经济大循环全面畅通的局面。依靠我国的生产能力与国内市场的对接,全面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带动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稳中向好,这对我国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立足于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解决需求不足的矛盾。” “从短期来看,当前,我们通过扩大消费、增加有效投资,推动企业订单显著增加,销售形势显著好转,带动充分就业,进一步鼓励居民消费,从而实现社会资金的周转、循环全面畅通。”张立群表示,对此需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张立群认为,最重要的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牢牢抓好,推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包括产权制度建设、要素市场发育等,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推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总的来说,经济大循环周而复始、层层递进,每一次循环就是向着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迈进一步。”张立群说,“十四五”规划纲要通篇贯穿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导向,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将当前的工作重点与中长期的工作目标紧密结合。

 新发展理念 坚持系统观念

 引领高质量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供了行动指南。纵观“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新发展理念有了新的内涵和举措。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变化是将创新提升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对此,张立群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过去,我国技术进步路径主要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要求我们把技术创新的源头调向国内,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在更多领域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此外,规划纲要对经济协调发展也确定了新的优先选项:优先发展农村农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要求我国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过程中,让高质量发展成果越来越普遍地覆盖各个方面。”张立群说。

 2020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100 万亿元。“规模如此庞大的经济活动,要求我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减到最小。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满足人民更高水平的生活需要,必须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张立群

 认为,实现绿色发展,需要经过非常艰难的探索,既不能一味地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也不能停止发展脚步谋求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在前进中探索转向绿色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外开放质量的提升被置于更突出的地位。张立群说:“可以预见,中国的产业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位置会不断提升,中国的市场在世界市场中的位置会不断提升。因此,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在更高水平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础上推进。” 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民生领域建设需要在经济持续高水平发展的基础上锲而不舍推进。”张立群说,具体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就业质量、分配结构、公共服务、教育、社保医疗、乡村振兴等方面多措并举,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的水平。

 云南网 2021 年 04 月 01 日

篇五: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dash; 1 —中共南京市委文件宁委发〔2018〕5 号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各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央与地方财税收入划分和省政府对市财政体制调整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优化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目标和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两聚一高”“两高两强”要求和“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奋斗目标,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形成权责清晰、财力协

 — 2 —调、区域均衡的市区财政关系,积极发挥财政在科技产业创新、民生改善和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引导、调节和激励作用,加快形成推进“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的财政体制,不断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经济财政的良性互动,可持续地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均衡性,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和促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助力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企业竞争力,促进全市更高质量的发展。(二)坚持市区协同,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功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实现更加公平的发展。(三)坚持政策联动,健全财政与产业、区域规划政策协调机制,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主导产业发展,激励高新园区,在创新发展中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促进更有效率的发展。(四)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市区统筹发展能力,实施三

 — 3 —大转移支付制度,有效增强区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推进全市财力协调、区域均衡,促进更可持续的发展。二、完善收入划分和属地管理根据中央、省收入划分调整后的地方收入格局,结合税种特点,完善市区收入划分、深化属地管理。(一)调整收入划分将主城六区(鼓楼、玄武、秦淮、建邺、雨花台、栖霞区)城镇土地使用税属地下放,缴入所在区库。(二)完善属地管理将省下放我市的金融保险业改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下放各区属地管理(按金融机构符合核算条件的末级分支部门下放)。对于市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公司以及跨区域经营公司中少数不适合下放区级的企业和收入,仍保留在市本级。今后企业清单调整由市财政局和税务部门核定后报市政府确定。三、优化市区财力分配机制(一)共享税财力分成1.实行统一的共享税增量分成政策,以 2016 年为基期年确保市区既有利益,共享税增量部分市分成 20%。金融保险业改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主城六区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纳入共享税统一管理。

 — 4 —其中,主城六区共享税为:增值税(含营改增)50%部分、企业所得税 40%部分、个人所得税 40%部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新五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和高淳区)、江北新区直管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共享税为:增值税(含营改增)50%部分、企业所得税 40%部分、个人所得税 40%部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2.执行省调整原增值税和所得税增量集中政策,即:将原地方级国内增值税增量省集中 50%,调整为以 2016 年为基期年,国内增值税、改征增值税和原营业税合并计算增量省集中 20%;个人所得税由原不集中调整为以 2016 年为基期年,省对增量集中 20%。3.市将省降低耕地占用税总量分成比例(从 50%下调至 20%)部分全部让渡区级。市对耕地占用税不再分成,相关区以 2016 年上解数固定上解市。(二)维持市下放重点企业收入增量分成政策以 2016 年为基期年,重新核定基数,增量财力仍保持市区 8:2 分成。四、规范市区土地收入政策(一)完善市对新五区土地出让收入统筹政策市对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高淳区和溧水区,经营性土地按出让总价分成 8%。同时以差别化转移支付补助,支持区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 5 —(二)对主城六区、市属和市属区管的功能板块、市委市政府明确政策的重点开发区域,其土地出让收入分配仍延续现行政策不变。包括河西新城、软件谷、南部新城、麒麟科创园、仙林大学城等功能板块;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玄武区“铁北”、雨花台区“两桥”、迈皋桥综合整治、江南小化工集中整治等重点片区;棚户区改造、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南京经济开发区东扩区域等。原则上不再新出台土地扶持政策,对于确需新增的,需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五、健全“三类”转移支付制度(一)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以保障民生支出为重点,健全两层保障,提升区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继续完善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专项政策,根据均等化保障水平的要求,按标准进行转移支付补助,专项用于各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2.建立财力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在执行上述专项政策的基础上,对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保障能力不足的区,再实施均衡性补助。按照区财政支出规模、人口规模、区域面积等因素,将各区财力保障能力分类分档,对实际支出低于标准的区按差额给予补助,实行“一年一测”动态调整机制。区级财力保障能力分类及差额补助标准:I 档:区级平均水平 130%以上的区,保证原补助基数,

 — 6 —不再额外奖励。II 档:区级平均水平 100%—130%的区,奖励 5%。III 档:区级平均水平 80%—100%的区,补助 10%。Ⅳ档:区级平均水平 80%以下的区,补助 20%。兼顾继续执行溧水区、高淳区“县改区”后扶持政策,及浦口、六合区涉及区划调整因素,市级对上述四区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确保不低于市分成其共享税收入的增量部分。对特别困难的区,按“一事一议”实行定向困难补助。(二)健全补偿性转移支付制度1.健全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对主体功能区中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进行补偿。整合生态补偿保护资金,以各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湿地公园、洪水调蓄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渔业水域、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生态绿地 13 类生态红线区域面积占比、重要程度、管控措施等作为补偿因素,结合区级财力水平,综合核定各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规模,由区统筹用于生态红线区域保护。2.建立新五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偿转移支付积极支持新五区区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市将分成新五区土地出让收入 8%部分,按差别比例进行转移支付,其中:高淳和溧水两区继续享受“县改区”过渡政策,市将分成的

 — 7 —8%部分全额返还;对江宁、浦口和六合三区,将现有各类专项补助政策进行整合,统一对分成的 8%部分返还 62.5%(即 5%部分)。规范各类土地出让收入返还政策,对新五区各项土地出让收入返还政策累计金额以上述返还比例为上限实行总额控制。3.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移支付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根据中央、省对我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情况,市按照省、市 1:0.5 比例进行配套,建立我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各区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财政保障能力。4.完善区级横向为主、市级纵向为辅的补偿性转移支付(1)生态环保类横向补偿性转移支付。按照“谁污染、谁付费”或“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区级横向为主、市级纵向为辅,合理制定补助标准,如:生活垃圾处理横向转移支付、水环境区域横向转移支付、渣土弃置环境补偿等。(2)保障房片区横向补偿性转移支付。四大保障房片区(丁家庄、花岗、岱山、上坊)以及今后经市政府决定由市级统筹建设管理并统一跨区分配的保障房片区,因人口迁移导致输入区相关民生支出方面增加的负担,结合区级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困难群体保障、社区管理等方面实际负

 — 8 —担的平均水平,继续执行并完善已有转移支付补助政策。(三)改进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为鼓励各区聚焦主导产业,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强化全市科技园区整合发展,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结合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情况,改进原按税种增幅奖励的办法,按照产业地方税收增长进行奖励。1.对于主城六区,根据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业、信息软件业等)税收增长情况,市按照分成该区的主体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两税)增量的一定比例,采用超率累进方式,进行分类分档奖励,其中:现代服务业税收增幅在 10%、15%、20%以上的区,返还比例分别为 10%、20%、30%。2.对于新五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先进制造业税收增长情况,市按照分成该区的主体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两税)增量的一定比例,采用超率累进方式,进行分类分档奖励,其中:制造业税收增幅在 10%、15%、20%以上的区,返还比例分别为 10%、20%、30%。3.对于全市整合设立的十五个高新园区,按照市统一考核体系,前五名所在区按上述返还金额加计返还 5%;后五名所在区按上述返还金额加计扣减 5%。为鼓励制造业有效投入,对于各区市级以上工业园内工业设备投资增幅超过区域平均水平的,加计返还 5%。

 — 9 —继续执行市委、市政府既有的支持麒麟科创园、“一谷两园”、市级建设特色小镇等功能板块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六、构建高效的江北新区直管区财政管理机制市对江北地区以“江北新区直管区、浦口区、六合区”三个主体进行独立的财政管理,高新区、化工园区财政管理权限由“市管”调整为“新区管理”;直管区实行封闭运作,财政收支实行统一预决算管理,并入市级预决算,同步报市人大及常委会审查批准。(一)调整江北新区直管区收支划分1.新区直管区范围内收入实行统一管理新区直管区空间范围(包括原高新区、化工园区以及顶山街道、葛塘街道、原浦口新城等 386.25 平方公里区域)为新区直管区财政收入范围,除市已确定土地平衡方案锁定地块的土地出让收入外,相关收入(包括税收和非税收入)缴入新区金库。2.明确江北新区直管区事权和支出责任(1)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直管区赋权架构,直管区范围内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各项事权(除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事权外)由新区管委会负责,并承担相应支出责任。直管区内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工作及事权由行政区负责,新区管委会承担相应支出责任。(2)以 2016 年为基数,保证新区直管区民生保障类支

 — 10 —出责任市级补助规模,新增部分市不再负担。市已确定的涉及新区重大项目的共担政策继续执行,其中:过江通道建设(含还本付息)和管理所需资金,在扣除国家和省对我市的专项补助资金后,由市本级和江北新区按 2:8 比例分担。(3)直管区、浦口区和六合区相关托管街道(区域)财力基数及政府性债务划转, 根据“融合、共享、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按照“支出跟着事权走”“资产跟着管辖空间走”“负债跟着资产走”的原则协商确定,并报市财政局备案。(二)实行财力分配特别政策1.加大财力下倾力度,积极支持新区建设发展。江北新区直管区内税收收入,除中央、省集中,以及市企业下放等既有利益划转外(以 2016 年为基期年),市对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和契税共享税增量分成的 20%部分全额返还新区管委会;对直管区内市下放重点企业的新增财力,市全额补助新区管委会。2016 年市返还新区的分成高新区和化工园区的财力,固定补助新区管委会。2.直管区范围内土地出让收入,由新区管委会按照相关规定统筹管理使用。对于中央、省分成以及市明确项目应承担的资金,由新区管委会按规定上解。七、推进市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合理划分按照中央、省总体部署,逐步建立市区事权清单,稳步

 — 11 —推进市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分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工作,建立健全共同事权支出责任分担机制。(一)市区主要事权划分原则坚持财政事权由市决定,兼顾政府职能和行政效率,保证统筹全市发展能力。市级主要承担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统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受益范围覆盖全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财政事权。区级主要承担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等直接面向基层、由区级提供更方便有效的财政事权。(二)健全市区支出责任分担机制全面梳理现阶段市区共同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分担标准,实行分类管理:1.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区分担比例。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进行“一事一议”,依据投资规模、收益程度等客观因素合理确定分担比例,其中:地铁建设筹资,主城六区的线路由市本级承担,新五区和江北新区直管区的线路,由沿线各相关出资主体按照途经站点、里程比例分担建设资金。2.民生保障类市区分担比例。以 2016 年为基期年,对于新发生共同事权的市区支出责任,原则按照市分成区共享税比例 1:3 左右进行负担(原则上不超过 1:2)。市区原有共同事权新增部分,市级支出责任高于上述比例的,今后应

 — 12 —逐步降低。对于市给予适当补助的区级事权,按照“兜底线、保基本”的原则,结合市级当年财力水平统筹确定。八、其他政策(一)严肃收入属地管理,完善企业搬迁财政政策。企业财政收入严格执行属地管理,企业搬迁按照实际生产经营地实行属地管理,完善财力划转政策,合理保障区级利益。各区不得以企业享受扶持政策、影响收入考核等为由阻碍企业正常搬迁,扰乱经济秩序。1.完善市内一般企业跨区域搬迁财政政策。加强市区财税部门沟通协调,国地税部门按照企...

篇六: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名称:

 加快财政制度现代化步伐 考试人员:

 张 XX 提交日期:

 201 4-09-09 考试用时:8 分钟 46 秒 考试得分:

 1 00.0 未评分试题:0 答对试题数:

 20 正确率:1 00% 单选题:

 共 20 题, 正确 20 题 多选题:共 0 题, 正确 0 题 判断题:

 共 0 题, 正确 0 题 问答题:共 0 题, 正确 0 题 1 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合理的提法应该是( )

 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分值:5.0/得分:5.0)

 分税、 分租与分利相结合

  分税与分租相结合

  分税与分利相结合

  分租与分利相结合 2 201 2 年前我国的增值税主要针对( )

 设计的。

 (分值:5.0/得分:5.0)

  交通运输业

  制造业

  农业

  房地产业 3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 )

 已经被视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分值:5.0/得分:5.0)

  财政

  社会管理

  国企改革

  金融 4 财政改革是一个( )

 改革。

 (分值:5.0/得分:5.0)

  局部

 综合

  单位

  部门 5 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一个原则保证事权划分的( )

 。

 (分值:5.0/得分:5.0)

  稳定性和动态性

  确定性和动态性

  确定性和连续性

  确定性和稳定性 6 ( )

 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义之一。

 (分值:5.0/得分:5.0)

 财政收入制度

  财政支出制度

  财政制度

  预算制度 7 目前我国( )

 以上的税收收入缺乏立法依据。

 (分值:5.0/得分:5.0)

  50%

  70%

  60%

  80% 8 我国 1 8 个税种中, 具有法律依据的只有 3 个税种, 它们是 ( )

 。

 (分值:5.0/得分:5.0)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关税

  消费税、 企业所得税、 车船税

  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车船税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

 作用。

 (分值:5.0/得分:5.0)

  支柱性

  决定性

  基础性

  重要性 10 稳定税负有利于( )

 。

 (分值:5.0/得分:5.0)

  增加财政收入

  减税

  减税、 消除社会各界对征税的疑虑

  消除社会各界对征税的疑虑 11 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 )

 财政应有的功能。

 (分值:5.0/得分:5.0)

  明确

  突显

  突出

  强调 12 ( )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财政制度改革。

 (分值:5.0/得分:5.0)

  机会公平

  结果公平

  社会公平

  过程公平 13 税制改革也包括优化税制结构, 即()

 。

 (分值:5.0/得分:5.0)

 逐步减少间接税和直接税比重

  逐步减少间接税比重, 提高直接税比重

  逐步减少直接税比重, 提高间接税比重

  逐步提高间接税和直接税比重 14 所有的财税活动均应在( )

 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分值:5.0/得分:5.0)

  暂行条例

  通知

  行政法规

  法律 15 财税体制的科学与否和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

 。

 (分值:5.0/得分:5.0)

  有点相关

  非常相关

  密切相关

  无关 16 优化资源配置需要财政制度的( )

 。

 (分值:5.0/得分:5.0)

  完善

  调整

  配合

  改革 17 ( )

 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短板。

 (分值:5.0/得分:5.0)

  城乡 间差距大

  地区间差距大

 社会保障制度

  部门间差距大 18 ( )

 关系的规范化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值:5.0/得分:5.0)

  市场与政府

  事权与财权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

  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 19 为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效率, ( )

 权限应该集中于财政部门。

 (分值:5.0/得分:5.0)

 财政收支

  财政活动

  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 20 ( )

 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分值:5.0/得分:5.0)

  债务收入

  罚没收入

  规费收入

  税收

篇七: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既是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也是路径和方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财税体制改革作为重头戏来抓,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改革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统筹协调,切实提升财税改革的站位和高度。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财政部的安排部署,自治区财政开拓创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不断开创宁夏财税体制改革的崭新局面。以强化部门主体责任为突破全力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按照“放管服”的改革要求和“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原则,积极理顺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权责关系,强化部门的主体责任,全力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一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创新工作思路,从制度、程序、活动三个方面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建立健全“部门主导,财政组织,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的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机制,推行部门预算编制精准度、结转结余、绩效结果、支出进度与预算安排挂钩“四个挂钩”机制.突出权责下沉,强化部门主体责任。预算优化编审程序,实行预算控制数编制方式,力促主管部门突出重点、自主择优安排年度预算,提升预算编制的精准度。开展了预算编制“3E”行动计划主题活动,以“3E”理论指导预算编制T作,通过发布科学规范编制预算倡议书、签名承诺、创立“宁夏财政预算管理”公众关注平台、制作预算编制宣传手册等具体活动,有效激发了部门编制预算的主观能动性,在预算编制中体现出经济、效率与效益。启动实施了财政项目库管理,所有申请财政资金的项目全部纳入项目库,实行清单管理和滚动管理,通过统一管理,全盘调度,进一步提升了资金安排与项目筹划的有效衔接。二是规范预算执行管理。构建了涵盖收支预算执行、执行分析报告、结余结转、资金调度等方面的预算执行闭环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预算执行管理的规范性。强化激励约束,建立了督导、挂钩、约谈、问责和回收机制,将预算支出执行作为“一把手”_丁.程来抓,对预算执行实行动态监控预警,加快支出进度,增强了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硬化支出预算约束,原则上不追加预算,自治区领导不作任何资金追加的批示,对确需追加预算的事项一律按照规定程序上报自治区政府研究。2016年追加预算事项比2015年减少53%、追加资金额度减少了19%。2017年以来,自治区本级只追加了1.4亿元资金。加大财政存量资金动态清理收回力度,全区财政结转资金规模压减比例保持在10%以上.将收回的资金全部用于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领域。三是打造“阳光”财政。全力推进预决算公开,促使各部门、各市县主动作为,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区预决算公开工作的意见》,自治区财政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办法,基本建立了完善的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制度框架。创新公开形式,以“三个统一设计”为核心,即统一设计公开专栏、统一设计公开页面、统一设计公开模板,全面规范公开的载体和内容。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各部门、各市县预决算公开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进行通报,督促各部门、各市县主万方数据

 动积极公开预决算信息。2016年区本级部门和各市县预决算公开率均达到100%,上海财经大学《2016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显示,宁夏财政透明度位居全国31个省份之首。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为导向全面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一是全力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出台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建立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预算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模式。2014年以来,重点选择了基本建设、环保、科技、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100多个项目,组织了92场次评审。2016年实现了自治区本级部门整体支出评价全覆盖。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财政厅全程跟踪参与评审过程。加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与预算编制紧密挂钩,“倒逼”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不断拓展财政投融资方式。建立政府投资基金,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聚集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全区重点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推广PPP模式,把规范操作视为PPP项目的生命线,建好项目库、把好质量关、提高落地率、严格防风险,做到既积极又稳妥,有效利用社会资本满足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又防止变相举债或违规担保。自治区财政对38个自治区示范项目给予以奖代补,目前全区已开工建设或建成PPP项目52个,投资总额985亿元,其中政府补贴156亿元,社会资本829亿元,8个项目被评为国家PPP示范项目。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自治区政府印发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在社会养老、学前教育、法律援助、送戏下乡、党政机关物业服务等多个领域,广泛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三是积极开展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试点。试点先行,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公开竞争方式,建立“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项目优选机制。精心制定了竞争性评审工作方案,率先在“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一体化”项目筛选和资金分配中开展了竞争性评审,确保项目优劣一目了然、项目筛选理性科学、评审结果令人信服,得到了各方充分肯定和好评,有力促进了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以促进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财税管理体制一是合理调整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方式。2016年,立足全区发展大局,将地方级增值税统一调整为自治区和市县按照40:60的比例分享,打破了按照行业、企业划分收入的办法。至此,全区税收划分基本实现按税种、按比例分享.收入划分体制更加规范、科学,财政体制对市县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的激励效应显著增强。二是稳步推开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自治区政府印发了《自治区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全区改革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改革内容,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科学、合理、规范划分自治区和市县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奠定了基础制度框架。三是持续优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不断扩大转移支付规模,自治区财政补助市县资金由2012年的442.1亿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609亿C珊姐S1蛳删CE2018.05半月刊I总第754期l元,年均增长8.3%,有力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在大力归并整合专项转移支付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补助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逐步提高,2016年达到48.5%,比2012年提高近7.5个百分点,转移支付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动态调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范围和标准,不断完善转移支付系数、支出成本差异系数等测算方式,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扎实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面推开了营改增试点改革,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进一步优化了税制,激发了创新创业能力,在稳增长、促改革、降成本、惠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营改增为全区纳税人累计减税46.76亿元。实施了煤炭、非金属矿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合理确定资源税税率标准,取消相关收费、基金,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强化了资源税制度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结合地方排污费监测及征收实际,研究拟订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税改革实施方案》,为下一步研究制定环保税税额标准,确保环保税法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以防范管控财政风险为底线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一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组织领导。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自治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全区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并由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统筹安排部署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按照“谁举债、谁偿还”原则,对政府性债务实行分级负责,市县政府主要负65万方数据

 责同志负第一责任,进一步明确了市县的主体责任。各负其责。协调推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先后出台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了债务报告和公开、债务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初步形成了“借、用、还”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实行置换债券资金集中管理和分账核算,构筑了坚实的资金管理防火墙,从根本上杜绝了挪用置换债务现象发生。三是依法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限额管理,严格限定债券资金用途,把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分门别类纳入预算管理,划定了限额内政府债务“天花板”。被财政部列入风险预警地区的市县,一律不予安排新增政府债券。通过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监测资金运行、督导市县防控风险等措施,不断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执行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政府债务举借和使用情况,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四是切实用好政府债券资金。2014年以来,自治区已连续4年发行政府债券922亿元。其中,374亿元新增债券全部用于扶贫攻坚、环境整治、危窑危房改造、交通运输体系、全域旅游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弥补了项目建设资金缺口,有力保障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落实;548亿元置换债券优先保证了到期政府债务本金的置换偿还,降低了利息支出,缓解了市县偿债压力。回责任编辑雷艳内蒙兴安盟●●支持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尹继杰I郑蕴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可以使贫困村摘掉“穷帽子”,为扶贫攻坚工程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村级基层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村级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农村经济发展势在必行的改革要求。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扎赉特旗、突泉县被列人自治区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旗县,共投入财政资金450万元,选择8个行政村,试点8个不同项目,初见成效。2017年,全盟共有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等五个旗县市列为自治区扶持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旗县,共筹集各类型资金8577.5万元,包括各级财政资金及嘎查村自筹资金等,拟扶持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19个。总体来看,嘎查村集体经济“多元扶持”机制正在逐步常态化和长效化,经营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嘎查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持续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服务农牧民群众和助力脱贫攻坚初显成效。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一)村集体经济规模较小。与近年来财政资金在农村项目上的投入相比,所形成的村级集体经济规模相对偏小,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只有极少数嘎查村的集体经济在发展后能够达到10万元以上,更多嘎查村的集体经济也只是在几万元左右徘徊。(二)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都会根据自然条件和两委班子管理能力的不同来选择不同发展项目、不同的项目管理方式,不同项目财政资金投入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嘎查村集体经济起步就有差异,发展也必然有差异,造成村与村之间不均衡。不仅会影响嘎查村的发展,更会使村民的心理产生不平衡,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三)嘎查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绝大多数的村对本属于村集体的荒山、林地、机动地等没有确认所有权,没有登记造册,从而使本属于村集体收益的承包费流失,导致收益分配混乱。(四)缺少有能力的带头人。嘎查村人员流动很小,这就造成嘎查村集体在新思想、新理念引入方面的缺乏,尤其是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年龄偏大,本身所掌握的知识老化或者缺乏当下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缺乏经营意识和创新能力,造成集体经济发展决策缺能人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嘎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促进村万方数据

篇八: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新 发展格局下 现代财税体制心得 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必然要求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建议》科学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提出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也是重要保障。必须服从服务于党中央确定的战略目标,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改革,更好发挥现代财税体制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形成新

 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为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议》提出今后 5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更加彰显统一完整、权责对等、高效公平、公开透明等特征,为科学规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进一步夯实制度基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成果的巩固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健全,税收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既巩固已取得的制度建设成果,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建立现代财税

 体制,提升预算配置财政资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更好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工协作、有序运转、有效履职,增强税制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和市场统一的作用。

 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更好贯彻国家战略和体现政策导向 政府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要在挖掘潜力、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释放活力上下更大功夫。

 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预算编制的全过程,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宏观调控总体要求,指导地方和部门在预算编制中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各类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衔接。加强公共资源综合管理,将依托行政权力和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以及特许经营权拍卖收入等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加强部门和单位对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依规将取得的各类收入纳入部门或单位预算。

 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更好发挥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

 务保障标准,建立国家基础标准和地方标准相结合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探索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化管理,根据经济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扩大清单范围。加快建设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应用,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不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和程序编制预算和安排重点支出。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严格规范预算调剂行为。进一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提高财政透明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推进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层层传导压实绩效责任。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加强事前绩效评估,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的财力保障研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改革和重要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增强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编制的指导性和约束性。聚焦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加强政府债务和中长期支出责任管理。

 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政府间权责划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十四五”时期,要着力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推动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适当上移并强化中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重点将涉及生产要素全国流动和市场统一的事务,以及跨区域外部性强的事务明确为中央财政事权,减少委托事务,加强中央直接履行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按照地方优先的原则,将涉及区域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务明确为地方财政事权。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和地方按照规范的办法共同承担支出责任,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职责范围。

 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稳定地方预期。指导各地按照分税制原则科学确定地方各级政府收入划分。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度加强省级在维护本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等方面的责任。督促省级政府切实担负起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主体责任,加快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财力向困难地区和基层倾斜,逐步建立基层“三保”长效保障机制。

 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根据财政事权属性,厘清各类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机制。结合落实政策需要与财力可能,合理安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加强对基本民生、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的资金保障,支持地方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体系,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相衔接,加大常住人口因素的权重,增强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切实发挥税收功能作用 税收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十四五”时期,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优化税制结构,同时提高税收征管效能。

 健全地方税体系,培育地方税源。完善地方税税制,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合理配置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按照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方案,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结合消费税立法统筹研究推进改革。在中央统一立法和税种开征权的前提下,通过立法授权,适当扩大省级税收管理权限。统筹推进非税收入改革。

 健全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其占税收收入比重。进一步完善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修法,合理扩大纳入综合征税的所得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完善吸引境外高端人才政策体系。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

 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坚持依法治税理念,提高政府税收和非税收入规范化、协调化、法治化水平。建立权责清晰、规范统一的征管制度。分步推进建成全国统一的新一代智能化电子税务局,建设标准统一、数据集中的全国税收征管信息库,持续推进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促进各部门信息共享。

 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完善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是现代财税体制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既有效发挥政府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又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根据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以及财政可持续的要求,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定机制,一般债务限额与税收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匹配,专项债务限额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项目收益相

 匹配。完善以债务率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健全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评估机制。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决不允许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加强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预算评审,涉及财政支出的全部依法纳入预算管理。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监管,依法健全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事业单位拨款机制,严禁地方政府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必须审慎合规经营,严禁向地方政府违规提供融资或配合地方政府变相举债。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加强督查审计问责,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完善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机制。优化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持续推动国债市场健康发展和对外开放,健全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好发挥国债利率的市场定价基准作用。健全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机制,促进形成市场化、法治化融资自律约束机制。

推荐访问: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加快 财政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