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5篇

时间:2022-08-31 10: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大专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5篇大专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04000字((精品合集)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11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取得比较大的发展,所以也促使了我国企业的可持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专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大专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5篇

篇一:大专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

企业管理论文 0 4000 字( ( 精品合集)

 工商企业管理 毕业论文 1 1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取得比较大的发展,所以也促使了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其管理水平也上升到了另外一个档次。基于此,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建设等是提高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加强;提高水平;企业管理

  我国的经济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国内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1]。基于此,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也逐渐转变了管理方面的思想,从经济方面逐渐逐项内部管理方面。企业把培养人才和提高管理水平等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好培训目标之后,再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除此之外,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总而言之,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地位,需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2]。

  一、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

 自从我国加入 WTO 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能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管理水平,还需要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则是影响企业管理的主要载体,只有不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作用,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发展[3]。在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想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基于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管理水平和能力,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2.使得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具有高效性

  企业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对企业的整体进行规划和管理。不管是企业的经营方式,还是企业的整体发展,都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来进行策划和管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够在决策过程中不会出现很大的错误。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企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4]。

  3.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呈现国际化发展水平,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也就不难看出,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显著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企业在培训工商管理人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

  1.结构单一、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加强工商管理人才培训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培训方式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企业安排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其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参加培训的人员往往没有认清楚这一点,而是以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参加培训。因此,使得培训师与被培训的工作人员之间无法进项良好的沟通,最终无法提高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5]。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考核过程中,采取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如进行简单的笔试,培训人员互相抄写答案,因此使得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过关。

  2.师资力量不足

  在现阶段的企业培训过程中,企业虽然知道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价值,委派一些重要的领导去参加培训和学习,但是没有认识清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内涵所在,所以在师资力量方面较为薄弱[6]。企业也并没有成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部分企业看起来好像是在进

 行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事实上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已,为了节省开支,企业往往聘请一些能力比较差的培训师。

  3.不够重视

  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才来支撑,从现阶段工商管理培训的角度来看,一些中小型的企业没有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培训[7]。小型企业过于重视技术方面的学习,盲目培训销售技术,而轻视工商管理意识。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认为工商管理培训是一项多余的课程,没有必要花时间、花金钱来对其进行培训。中小企业宁愿通过督促的方式来加强员工的相关工作,都不愿意多花一点点时间来对管理能力进行培训。基于此,不难看出,工商管理培训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

  三、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1.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力度

  工商管理培训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要加强企业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力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企业员工要端正好自身态度,树立起正确的培训认识,保证员工能够从内心深处自愿参与相关培训,从源头上杜绝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不清楚问题;(2)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必须让领导干部端正好态度,才能够让手底下的员工能够以其为榜样,从而更好地进行培训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领导和员工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需要转变观

 念,将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强化培训意识,从而加强培训的责任感。基于此,挖掘出企业领导的潜力,提高管理水平。

  2.加强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改革

  现代企业的管理培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任务比较艰巨,培训的难度也比较大。基于此,加强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要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必须要学会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体验法和案例法等。企业通过高效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能够使得企业领导的基础知识理论更为丰富。将学习到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大实践当中去,能够保证灵活的培训方式之外,还能够选择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3.加强对培训工商管理人才的考核

  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和壮大,企业通常都会提供员工或者领导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而被外派出学习的员工和领导没有高效的完成好学习任务。很多人在培训过程中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所以加强对培训工商管理人才的考核非常有必要。在考核的具体内容中,不仅仅要加入实践考核,还需要加入理论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需要从员工不同的心态和不同的角度,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在考核的形式中,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得员工能够积极备考,不断端正好学习态度,加强其对企业服务的心态,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所服务。

 4.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

  企业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对于企业员工的相关培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企业必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才能够在很高程度上提高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审核制度,加强其工商管理培训的思想意识和理论基础知识等。在专业素质审核方面,通过工商管理人员,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培训过程中,以资金的形式来鼓励其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不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引进更多的管理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才能够提高其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刘良伟.探讨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国商论,2016,11(29):161,163.

  [2]崔亚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财经界,2015,15(17):101.

  [3]郑威煌.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收藏与投资,2016,12(6):105-105.

 [4]任瑞全,张合振.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企业导报,2013,15(1):180-181.

  [5]陈刚.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商场现代化,2015,19(13):95-95.

 浅谈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2

 [ [ 内容提要] ]企业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并揭示了战略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

  [ [ 关键字] ]核心竞争力 构建战略定位

  进入新时代,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的强弱。所谓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

 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

  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

  19xx-20xx 年的 6 年间,世界 500 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 5.4%,而同期世界 GDP 年均增长速度为 4.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 1 个百分点。根据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xx 年度,营业总额增加到 140650 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 6672 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 458076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 10.8%、20.4%和 4.1%。19xx 年

 度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 4.36%,(利润/资产)为 1.26%。20xx 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为 4.74%和 1.46%,比上年均有明显增长。由于营业额的大幅度增加,使进入 500 强的门槛提高,20xx 年度 500强最后一名的营业额为 97.23 亿美元,而 20xx 年度则提高到 103.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近 6 亿美元。

  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与相差甚远。仅从中国加入 500 强的 11 家企业与世界 500 强企业的比较来看,差距十分明显。中国 11家公司人均营业额和利润额分别为 4.41 万美元、0.21 万美元;而世界 500 强公司人均分别是 29.8 万美元、1.41 万美元。

  中国人世意味着企业直接进入竞争,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资料显示,19xx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不到 1%。20xx 年,我国 516 家重点企业的销售额约为 4120 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 500 强前两名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的销售额;516 家重点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 强平均值的 1%和 2%左右。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规模增长虽然很快,但差距仍很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

 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包含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 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3.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

 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5.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具体来说,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

篇二:大专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

企业管理专科论文-管理论文-范文下载

 论文题目基于理论假设的“圆融管理”探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又不能完全做到不求他人而自足,这就是政府由来的最终原因。在人类漫长的、不断代代相传的成长过程中,可以说人类所取得的种种成就都与政府有关。

 同样,诸多的坏处和缺陷也与政府有关。毫无疑问,人类组成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社会,因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好政府的探求。但到目前为止,人类仍然无法破解良治政府的秘密。

 研究政府管理模式已成了理论发展的急需。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覆盖范围的日益扩大,政府效能直接关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关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关乎当代和后代人的福祉。尤其在加入 WTO 以后所面临的全球性治道变革挑战的背景下,研究政府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行政体制改革这一共时性压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以三大假设即和谐人人性假设、有限资源假设、特色环境假设为切入点,主要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注重前提假设,公理化推导,从而得出可行性理论。其次注重案例研究,从案例中得出合理性要素,并借此以检验理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最后在理论与实践的推演下,提炼出适合于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的一般模式:圆融管理。

 它以中和哲学为其思想渊源,以生命美学为

 其价值追求,以和谐人人性假设、有限资源假设、特色环境假设为研究前提,以强制、教化、创新为研究线索,以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创新管理为研究基础,以 OLG 模型为运作指南,以和谐向量为评价体系,以服务人民为目标取向,使政府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前沿管理理论。全文涵盖导论、六章和尾论。导论以人类的欲望钟摆为引子,阐述圆融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实践基础。继而阐明圆融管理的理论魅力:在人与物、人自身、人与人和谐的状态下,和谐人即臻于至高的境界。

 在和谐状态中,人达到了超越一切对待的非意志的忘我境界。在这种忘我之境中,我们自然地顿悟了人生真谛;在服务人民中实现生命的永恒。最后阐释本文研究的内在机理、主要方法和重要价值。第一章提出并阐发了本文的三大假设:和谐人人性假设、有限资源假设、特色环境假设。人性是人对世界和自身追问中的一个始源性和本然性问题。

 对人性认识的深化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轨迹和方向。和谐人假设包括三重和谐:天人和谐、心灵和谐、人际和谐。和谐人假设是指以人生幸福为目的、人的需要和谐发展为条件,人与自然、人自身、人与人具有自然有机体的生生和谐、心灵尺度的臻善和谐和相互适应性的协变和谐为内涵的人性假设。在新世纪,我们政府肩负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要顺利实现执政的各项目标,就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执政资源。但政府资源并非无限,因而产生了高效管理的需要。

 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是行政系统存在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有效的行政管理,必须保证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畅通。正因

 为此,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环境必然要求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管理模式。第二章首先剖析了政府管理模式变迁的三种场力:强制、教化、创新。强制主要靠采取严厉的手段,靠权与势、刑与力,利用外在的力的震慑,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使天下臣服,达到立国定邦、 图强兴业的目的。

 教化,强调为政以德为本,以仁义治天下,以教化施万民,借重人类内在的精神力量,治国安民平天下。注重从正面对人积极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用仁义去感化人、善化人际关系,对道义高度弘扬、执著追求。创新是人类以其智慧和活动环境为基础,以实现更高的价值为目标,在观念、科技、制度等方面的现实超越。创新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源泉。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通过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中政府发展模式演变的考察,政府发展主要是由强制、教化、创新这三种场力交互作用从而推动行政系统适应环境变迁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的社会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同时又面临信息社会挑战。为了与复杂形态相适应,我国在建构行政道路时既不能照搬西方曾经建立的理性科层制,也不能完全效法当前正由工业社会步入知识社会的西方在批判理性科层制基础上倡导建立的后理性科层制,而应在借鉴的基础上,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发展之路。第三章论述了圆融管理的理论内核。刚性管理是政府管理的基础,是政府正常运行的条件。它是一种依照职能和职位对权威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科层制为组织形式,以世俗化、 专业化的职业官僚为管理主体,以严密的管理系统掌握员工的活动,以活动目标来确定人员的分工、 职权的授予,

 以理性设置的制度规范为运作规则的管理方式;柔性管理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为目标,是实现刚性管理和创新管理的。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创新管理则为政府管理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创新管理是以培育和增强核心能力,提高适应水平为中心,以各创新要素(如理念、技术、流程等)的协同创新为手段,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创新管理是一种以创新为中心的管理,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不确定性管理。

 三者相辅相成构成有机整体。第四章勾勒了圆融管理的运作指南。圆融管理在理念层次追求卓越质量。

 在规则层次引进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刚性管理规范政府运行,引进学习型组织形成柔性管理提高组织的内聚力,实施创新管理保障组织持续快速发展。刚性管理是政府管理的基础,是政府正常运行的条件。柔性管理满足员工多层次需要,适应了人性需求复杂多变的特性。

 创新管理则为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环境提供了契机。在操作层次首先实行 OEC 管理。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其次建立 Learning organization,推进学习的经常化、普遍化和制度化,使各级政府机关成为组织成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家园和团结前进的战斗堡垒;最后建立Government Total Innovation,让公务员在每一时刻、每一地方、每一件事、每一环节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与服务方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质量,直至实现服务零缺陷。

 第五章构建了圆融管理的评价体系。首先系统介绍了国外通用的 3E 评价法、标杆管理法、平衡记分卡法

 三种政府绩效的评估方法,深入分析了这三种方法的政府绩效评估准则、指标设计特征、评估程序与实施方法、运用背景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阐述了和谐向量指标体系。和谐向量以组织的远景、战略为出发点,从刚性、柔性、创新三个维度来评估组织的绩效。它超越了传统的方法,以促进组织发展为宗旨、以确立组织战略为核心反映组织的整体状况,建立“战略——维度——基本指标”多维度、多层次评估体系。最后提出实施绩效评估的步骤:确定评估主体和评估客体;收集并分析绩效资料;绩效信息及时反馈;评估信息的监控;评估结果的分析及改进。第六章描述了圆融管理的目标取向。在价值层面追求服务人民。服务人民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服务人民是自觉自愿的付出,是爱心的流露,善意的升华,美德的弘扬。服务人民是人类自身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

 服务人民是发挥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能自觉追求人生真、善、美;能自觉提升自我主体素质;能融入集体的社会,是真诚互助的桥梁,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在逻辑层次实现全面和谐。幸福就是和谐,包括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及天人和谐。换言之,就是身与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身体健康、心灵安宁,方可身心和谐;博爱友仁、与人为善,才会人际和谐;生态平衡、环境友好,才能天人和谐。在行为层次做到追求卓越。追求卓越,生命之树才会开满智慧的花朵;追求卓越,一身锐不可当的勇气才会所向披靡;追求卓越,心中的真挚热爱才会充满整个公务事业。尾论首先简要回眸了中国历史。在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内,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上下五

 千年,悠悠华夏史,中华民族创立的灿烂辉煌的文明,永远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翻开中国近代史,却是一部中华民族饱受辛酸、备受欺凌的历史。昔日的屈辱岁月虽离我们渐渐远去,但历史的警钟之声却永远回响在我们的耳边。重温历史不是为了宣泄仇恨,为的是牢记历史的创伤,吸取历史的教训。其次展望了未来蓝图。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前 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使十几亿中国人都得到实惠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个奋斗目标,连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最后探讨了此在之美。中华民族在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在这个充满希望的世纪,在这个让人百感交集的庄严时刻,13 亿勤劳勇敢的人民,正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描绘着中国历史上最壮丽的蓝图。

 让我们携手并肩,在自身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苦干实干,创造业绩,多作贡献,共同点缀中华星空璀灿的银河。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1)研究假设的新颖性。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理论研究在学界并不多见。已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应然层面研究,没有科学的理论假设,也没有严格的逻辑化推导。本论文以理论假设为基点,尝试性地构建了合乎逻辑的行政学理论。(2)研究框架的新颖性。本文从理论假设出发,按照理论演绎、理论内核、运作指南、评价体系、目标取向的结构构建一种新的行政学研究框架,突破了以往的研究套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3)研究境界的新颖性。通常政府管理模式研究仅停留在管理阶段,

 忽视了人这个终极性命题。如果我们就管理而论管理,无形中就把人沦为物。本文指出,管理的最优境界不仅是优质高效满意地实现组织目标,更重要的是让人体悟到生命的欢欣,在一种幸福的状态中服务人民。

 让个体有限的生命在服务人民中实现生命的永恒!(4)研究结论的新颖性。

 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模式在国内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更多的是模式的介绍,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而且个案色彩较浓,缺乏普遍的适用性。圆融管理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总结了被政府机构广泛运用的实际经验,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以建设性的态度给学界和政界开出了一剂值得采纳的良方。

篇三:大专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

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整版毕业论文( ( 设计) )主题: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生产运作提升策略系( ( 部) ) XXXX专 专 业 业 工商管理师 指导教师 XXX姓 姓 名 名 XXX学 学 号 号 XXXXX班 班 级 级 XXXX目 目 录言 前言 3 3义 一、生产运作策略的概念内涵及意义 4 4( ( 一) )涵 生产运作战略的概念及内涵 4 4( ( 二) )义 生产运作提升的意义 4 4势 二、国内外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5 5( ( 一) )状 国外发展现状 5 5( ( 二) )状 国内发展现状 6 6( ( 三) )势 发展趋势 7 7状 三、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生产运作现状 8 8( ( 一) )况 公司概况 8 8( ( 二) )状 公司生产运作现状 9 9( ( 三) )题 公司生产运作存在的问题 12

 究 四、公司生产运作提升策略研究 12( ( 一) )划 重视并科学地编制生产计划 12( ( 二) )度 完善生产调度制度 13( ( 三) )念 革新设备的管理理念 14( ( 四) )才 培养或招聘专业管理人才 14( ( 五) )度 加强生产运作过程的监控力度 15语 结束语 16参 参 考 考 文 文 献 献 17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生产运作提升策略中文摘要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 , 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重大问题所做的长远的和全局性的规划。

 。

 企业生产管理的战略是企业的职能战略, ,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为此 , 笔者通过文献综合分析法及访谈法, , 对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展开生产运作现状及提升策略的研究, , 主要从生产计划及生产控制两方面进行分析, , 另外也从设备管理角度作补充分析, , 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促进公司的发展。[ [ 关键词] ] 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 ; 生产运作管理; ; 生产计划; ; 设备管理s Strategies o to e improve e the n production d and n operation ofa China l chemical n Guilin r Rubber . Co. Ltd.

 Abstractc Strategic n operation t management s is e the e enterprise toe survive d and , develop, e the t development n direction f of then production d and s business s activities d and r major s issues ofm long-term d and l overall . planning. e Enterprise n production andt management y strategy s is e the n function f of e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s has a a g far-reaching e influence n on e the developmentf of , enterprises, s is f of t great e significance o to e enhance thes competitiveness f of . enterprises. , Therefore, e the authorh through e comprehensive e literature s analysis d and interview, method, p develop n production n operation s status d and promotiony strategy h research n on a China l chemical n Guilin r Rubber . Co. Ltd.,y mainly s carries n on e the s analysis m from o two s aspects f of then production n plan d and n production , control, t but o also m from thet equipment t management e angle , analysis, d and t put d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n in r order o to e promote e the t development f of thecompany.Keywords :a China l chemical n Guilin r Rubber . Co. Ltd.;n production ; management; n production ; planning; equipmentmanagement前言0 100 年前 , 泰勒等人开创了科学管理原理时代 , 而这个科学

 管理原理则来源于企业的生产活动。

 。

 多少年来, , 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靠生产创造利润, , 工业化时代的企业管理是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

 。

 生产运作管理一直是管理学科和企业管理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 , 企业界则一直致力于通过生产运作管理水平的提高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生产运作管理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

 近年来, , 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供应链管理、 、 物流管理的热情不断高涨, , 这也给生产运作管理带来了新一波发展机会 。

 可以肯定地说 , 不管是过去 、 现在还是将来, , 生产运作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 企业必须对生产运作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 , 在生产运作上 , 我国的一些 “ 老企业 ” 与国外公司的管理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 技术支持并不能完全保证生产过程的有效性 , 在生产运作过程中 , 科学的管理 , 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成本, , 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 更能为企业打造优良的行业信誉和良好的企业理念 ,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

 因此 , 针对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生产运作的现状, , 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 加大生运作管理的力度, , 展开生产运作提升策略的研究, , 不仅有益于公司的发展, , 也有利于我国橡胶工业征战国际市场,进而间接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一、生产运作管理的内涵及提升管理水平的意义( ( 一) ) 生产运作的内涵

 生产运作的实质是一种生产活动。

 。

 人们习惯把提供有形产品的活动称为制造型生产, , 而将提供无形产品即服务的活动称为服务型生产。过去,西方国家的学者把有形产品的生产称作“ Production ”( ( 生产) ), ,作 而将提供服务的生产称作 “ Operations ”( ( 运作) )。

 。

 而近几年来更为明显的趋势是把提供有形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生产统称为 “ Operations ” , 都看成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

 。

 因此, , 生产运作战略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生产运作活动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 生产运作活动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 必须将其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 , 并且保证有一个合理、 、 高效的运作系统来进行一系列的变换过程, , 以便在投入一定或者说资源一定的条件下, , 使产出能达到最大或尽量大。

 。

 在制定生产运作战略时, , 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

 这些因素分为两大类:企业内部因素和企业外部因素。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生产运作管理人员首先需要考虑选择哪些产品 ,为了生产这样的产品需要如何组织资源, , 竞争重点应该放在何处等,在思考这样基本的问题时,必须根据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经营战略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 , 比如说, , 企业的经营战略侧重与提高收益, , 那么生产运作战略的指导思想就应该是尽量增加生产收益, , 从而在进行产品选择决策时, , 应该注重选择高附加值产品, , 如果企业是想把经营战略放在扩大市场的占有量上的话, , 那么生产运作战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保持生产系统的高效性和灵

 活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 ( 二) ) 提升生产运作管理水平的意义1 1 、市场竞争的需要当前世界范围内化工生产能力过剩情况比较严重, , 将对我国化工工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

 世界各大化工公司都把目标对准中国市场, , 我国化工工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 要求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及推广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

 我国公司必须面对动荡的市场 、 低薄的利润 、 苛刻的产品和环保问题做出及时反应 。

 此时开发和应用生产运营系统优化模型被看作是企业获取利润, , 求得生存的一把金钥匙。2 2 、优化生产方案,不断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的需要需要管理决策者快速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规则, , 以快速优化产品结构来消化企业减利因素, , 以此来挖潜增效。

 。

 为了快速变革生产方案需要建立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

 。

 利用生产数据库, , 使领导和生产管理职能部门提高水平和分析、 、 评价、 、 指导生产的能力 ,利用应用软件来优化装置操作、 、 调整产品结构, , 发挥装置深度加工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模型模拟访问炼油及商务信息来评估和决定最优运作目标并将目标转移到实时环境中进行实施。

 。

 对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生产实际运行和与原计划相比较, , 随时来评估和调整企业生产实际运行情况。

 3 3 、强化对各项费用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的需要切实抓好管理费用的控制, , 强化对维修费用的控制, , 加强对财务费用的管理, , 努力降低采购费用, , 抓好制造费用的控制是降低企业成本的一大任务, , 建立这个系统可以加强对费用的管理和控制,克服事后管理缺陷。二、国内外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一) ) 国外发展现状1 1 、美国企业生产管理从重实务向重决策研究的转变自从 0 20 纪初,美国推行泰罗的科学管理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高于欧洲各工业发达国家。

 。

 美国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服务业的发展, , 也使得美国很多企业逐渐把生产管理放到次要地位, , 使从事生产管理的人员成了 “ 灰姑娘 ” 。日本经济的振兴, , 主要靠的是制造业的高效率、 、 低成本与高质量。

 。

 面对日本企业咄咄逼人的挑战, , 美国一些企业又重新把注意力放到生产上, , 提出了各种夺回制造业优势的对策。

 。

 在生产管理方面, , 认识到着眼点不能放在个别要素效率的提高上, , 就事而论 , 必须统览全局 , 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和分析问题 , 重视整个生产系统效率的提高,即从强调管理实务转向对生产决策的研究 ,在产品质量 、 成本 、 交货与适应性上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

 美国企业生产管理上的这一重大转变始于 0 80 年代初。以后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 总结, , 逐步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生产战略的理论和方

 法 。

 此外 , 美国国防部还根据国会的要求 , 委托里海大学的亚科卡 (Iacocca) 研究所对美国制造技术规划进行研究,亚科卡研究所提出了 “1 21 世纪制造企业战略 ” 报告。该报告对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半导体工业和电子产品工业进行了分析,提出要 在6 2006 年以前通过采用敏捷制造,夺回美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2 2 、日本企业的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 国内的买方市场逐步形成。特别是进入 0 70 年代以来,由于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 对商品日益挑剔, , 市场细分格局已明朗化 , 与此同时 ,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 , 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国际市场的矛盾已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

 。

 在这种情况下, , 企业要面向市场组织生产, ,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策略, , 由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向多品种少批量生产转化, ,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群的需求。

 。

 例如, , 精工表在国内外市场工推出 了0 2300 多个品种,其中在美国市场就推出了 0 400 多个品种,从档次看,高、中、低档俱全; ; 从品种看,各种款式应有尽有。以精工为首的日本手表行业, , 正是凭着产品的高质量和多品种, , 向瑞士手表在世界手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 , 最终打破了瑞士的世袭领地,成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3 3 、其他国家模式其他生产运作管理模式是指除上述日本、 、 美国企业模式以外

 的其他在 P MRP 和 和 T JIT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和技术,主要包括最优生产技术 (OptimizedProductionTechnology ,OPT) 、约束理论 (TheoryofConstraints , TOC) 和世界级制造(WorldClassManufacturing, , WCM) 等。

 。

 最优生产技术是以色列科学家古德特 (EliGoldratt) 博士在 0 20 世纪 0 70 年代发展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

 它吸收 P MRP 和 和 T JIT 的长处, , 以相应的管理原理和软件系统为支柱, , 以增加产销率、 、 减少库存和运行为目标的优化生产管理技术。

 。

 约束理论是在最优生产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理论。

 。

 世界级制造是对现有优秀跨国企业生产管理经验的总结, , 这些经验被概括为一系列交互作用的原则, , 这些原则被认为将是下一个 0 10 年制造业的活动安排程序( ( 二) ) 国内发展现状1 1 、我国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模式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还没有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代管理模式。

 。

 虽然我国多数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 , 不断引进大量先进的生产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如全面质量管理、工业工程 IE 、计算机辅助制造和管理 (CAD 、 CAM) , 有些企业也引入了 MRPII 、 JIT 、 ERP P等 , 管理水平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 但从总体上看 , 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 各种现代管理、 、 技术和方法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产生应有的效益 。

 从企业内部看 , 存在的问题包括:

 :

 “ 以产品为中心 ” 的组织生产方式无法适应多品种

 要求,生产管理工作的非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机构臃肿 、管理效率低 , 企业内信息沟通迟缓 、 决策速度慢 、 不适应市场变化 , 以高库存保证连续生产 、 难以降低成本 , 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 等等 。

 从企业外部看 , 存在没有规范的业务往来关系 、 企业间缺乏明确和真正密切的协作关系 、 市场不成熟 、 供货及时性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2 2 、国内生产运作管理与西方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生产运作管理过程包括对生产运作系统的所有要素和投入 、生产运作过程、 、 产出和反馈等所有环节的全方位综合管理。

 。

 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比较短, , 中国企业在发展时间和能力积累上都要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的企业。

 。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 中国企业同时也得益于西方和日本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 从而避免了走过多的弯...

篇四:大专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

企业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摘 要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 否定、 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

 具体地说, 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 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 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制度创新

 机制变革

 技术创新

 目录

 一、 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4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 家族企业为主 ......................................................... 4

 (二)产权制度缺失 ................................................................................................. 4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 4

 (四)管理制度缺失 ................................................................................................. 4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 5

 二、 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6

 (一)企业家创新 ..................................................................................................... 6

 (二)产权制度创新 ................................................................................................. 6

 (三)管理制度创新 ................................................................................................. 6

 (四)治理结构创新 ................................................................................................. 7

 (五)分配制度创新 ................................................................................................. 7

 三、 坚持分配制度创新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8

 (一)

 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8

 (二)

 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 8

 (三)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9

 (四)

 健立专项激励制度, 留住核心人才........................................................ 9

 四、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11

 (一)

 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 11

 (二)

 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 11

 (三)

 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

 ...................................................... 11

 (四)

 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

 .............................................. 11

 (五)

 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 12

 (六)

 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 12

 五、 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13

 1、 服务创新........................................................................................................ 13

 2、 知识创新........................................................................................................ 13

 3、 心态创新........................................................................................................ 13

  一、 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 家族企业为主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独资。参照钱德勒的研究思路, 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 我国 86%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 而实际控制权几乎 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庭手中。

 我国家庭企业的家庭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 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 企业的实际控制、 决策权由家庭牢牢控制, 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

 民营企业创业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 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 更谈不上技术和制度创新, 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够重视。

 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 产品战略、 投资战略时, 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二)产权制度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 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是混合在一起的,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 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 其次, 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 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是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的; 第三, 人力资本不能享受产权收益。

 民营中小企业的高薪只是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 并不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 所以, 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 尽管其所有 权归属是清晰的。

 民营企业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体业主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 而且投资主体较少, 企业很难上档次、 上规模。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企业治理机制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 它是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

 一。

 不难看出, 治理机制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企业的财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 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 不存在任何代理问题。

 虽然有很多方面的优势, 但是, 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 民营中小企业 在人才、 外部融资、 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 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 规范化的程序, 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 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四)管理制度缺失

 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起点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 这也是其发展进程中最危险的时期。

 管理则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 缺乏全面的制度化、 规范化和程序化。

 受经济转轨时期的体制、 法律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影响, 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选择了家庭式管理方式。

 这一方式在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初创时期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

 但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 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的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 这一方面往往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 诱发企业内部各种矛盾, 造成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难以执行。

 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 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 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 使有才能的员 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 不能实现自我。

 所以, 民营中小企业很缺人才, 但又留不住人才。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一是观念歧视仍然存在。

 主要是在一些政府部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疑私”、 “怕私”和“防私”观念。

 二是市场准人限制多, 政策不平等。

 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人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 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

 三是融资渠道窄、 贷款困难。2003 年全国乡 镇企业、 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占银行全部贷款的 14.4%;全国 300 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 10%。

 四是企业实际税费较重。

 2003 年全国重点税源监管企业的平均营业税税负为 3.85%, 所得税税负为 11.89%, 其中私营企业的同一税负为 4.31%和 13.11%。

 五是企业权益不时遭受侵犯。

 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案例日益增多, 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对个体户、 小企业滥施罚扣的现象时常发生。

 六是

 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

 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 企业诊断、 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 或是基本没有, 或是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处于无助地位。

 七是政府管理体制不顺。

 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 各自为政。

  二、 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目前,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 只有坚持制度创新, 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 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 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 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 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家创新

 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 企业家精神将极大地影响到它的经营哲学、 企业宗旨、 思想观念、文化氛围、 价值理念等创新发生的“基础设施”和动力机制的形成。

 企业战略基础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机制, 从而支撑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持续不断的创新:

 所以, 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 将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

  (二)产权制度创新

 有人认为,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两权分离, 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所谓的“职业经理企业家”, 本人只做所有者享受资本收 益, 如此形成的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就可以摆脱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 可以使“货币资本得以选择合适的经营者”。

 我们认为, 家庭式的民营中小企业不应被轻易否 定。

 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从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中总结出来的, 而民营中小企业则与大型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管理特征, 如果把这些看似完美的理论硬往民 营中小企业身上套, 其结构无异于刻舟求剑。

 但有一个原则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民营中小企业不应只是为摆脱“家庭帽子”而改制, 为现代企业制度而改制, 而是 应该仔细地研究家庭企业的优势和管理的效率, 然后再分析它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造, 这样的态度才是客观、 公正、 合理的。

  (三)管理制度创新

 现在的民营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仍处于原始管理阶段, 真正好的科学管理必须要有监督管理。

 因此, 民营中小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 人事管理、 营销管理、 财务管 理、 薪酬管理、组织管理、 战略管理、 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时, 还得建立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

 而这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 才能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 使原来的利益共同体导向向命运共同体导向转变。

 更为重要的是在 WTO 环境下, 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使得中小企业更需加强由生产质量、 劳工工作环境、 环保等方面所构成的生态管理制度的建设。

  (四)治理结构创新

 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规模的公司治理结构, 不能照搬国外固有的模式, 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 而应该因地因时制宜, 着力塑造与民 营企业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治理结构。

 要由家庭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过渡, 实现“企业家庭化”向“家庭企业化”转变; 优化自身的融资结构。

 提高负债意识, 走自身 积累、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 重视组织文化建设; 创新经营理念, 建立合理科学的企业传承模式。

  (五)分配制度创新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分配模式, 建立将企业职工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 有效地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 产参与分配。

 具

 体地说

  三、 坚持分配制度创新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

 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岗位效益工资由岗位工资、 效益工资、 积累贡献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

 岗位工资主要反映岗位的价值度和贡献度, 在工资中占主导地位。

 为了合理区分不同岗位的价值度, 按照劳动要素的构成, 将公司各类岗位按照管理岗位、工程技术岗位和生产操作岗位进行界定和分类,分别设置工资标准。

 管理岗位是指从事计划、 指挥、 组织、 协调、 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岗位。工程技术岗位是指从事生产运行、 地质勘探、 采矿选矿、 冶炼化工、 能源动力、 检测维修、微机技术、 安全环保、 工程设计等专项技术工作的岗位。

 生产操作岗位是指从事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岗位。

 在管理、 工程技术和生产操作岗位中, 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分别设置岗序, 通过岗序体现岗位之间价值度和贡献度的差异。

 岗位工资采用基数系数法,岗位工资等于岗位工资基数乘以岗位工资系数。

 在各个岗序中, 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分别设置不同的级别, 以客观反映员工在岗位上的劳动贡献, 岗位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 50%以上。

 效益工资主要反映公司经济效益、 员工绩效与工资的关系, 是活工资单元。

 公司经济效益好、 员工业绩优秀就获得更高的效益工资, 员工收入就多, 反之相应降低。

 效益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 30%。

  积累贡献工资主要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 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长, 对企业的贡献大...

篇五:大专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精品三篇)

 企业发展效应 (一)

 [内容摘要]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制度创新机制变革 一、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 (二)产权制度缺失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四)管理制度缺失 二、坚持分配制度创新促进企业和谐发 (一)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二)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

 (三)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三、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四、结束语 五、参考文献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一、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独资。参照钱德勒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 86%的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 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庭手中。我国家庭企业的家庭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

 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庭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民营企业创业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更谈不上技术和制度创新,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二)产权制度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民营企业的产权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是混合在一起的,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其次,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是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的;第三,人力资本不能享受产权收益。民营企业的高薪只是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并不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所以,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尽管其所有权归属是清晰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体业主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投资主体较少,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企业治理机制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它是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一。不难看出,治理机制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企业的财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不存在任何代理问题。虽然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四)管理制度缺失 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起点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也是其发展进程中最危险的时期。管理则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受经济转轨时期的体制、法律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大多数民营企业

 选择了家庭式管理方式。这一方式在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初创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的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这一方面往往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诱发企业内部各种矛盾,造成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使有才能的员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所以,民营企业很缺人才,但又留不住人才。

 二、坚持分配制度创新促进企业和谐发

 (一)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岗位效益工资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和积累贡献工资组成。

 岗位工资主要反映岗位的价值度和贡献度,在工资中占主导地位。为了合理区分不同岗位的价值度,按照劳动要素的构成,将公司各类岗位按照管理岗位、工程技术岗位和生产操作岗位进行界定和分类,分别设置工资标准。管理岗位是指从事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岗位。工程技术岗位是指从事生产运行、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化工、能源动力、检测维修、微机技术、安全环保、工程设计等专项技术工作的岗位。生产操作岗位是指从事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岗位。在管理、工程技术和生产操作岗位中,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分别设置岗序,通过岗序体现岗位之间价值度和贡献度的差异。岗位工资采用基数系数法,岗位工资等于岗位工资基数乘以岗位工资系数。在各个岗序中,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分别设置不同的级别,以客观反映员工在岗位上的劳动贡献,岗位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 50%以上。

 效益工资主要反映公司经济效益、员工绩效与工资的关系,是活工资单元。公司经济效益好、员工业绩优秀就获得更高的效益工资,员工收入就多,反之相应降低。效益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 30%。

 岗位效益工资的建立形成了工资结构清晰、分配功能明确的分配制度,突出了以岗位工资为主、效益工资为辅、其它工资单元为补充的分配体系,实现了企业发展、员工成长进步与工资分配的密切关系,工资的激励作用突出,激励的手段多样,工资的价值导向更加趋向清晰。岗位效益工资体现了以下原则:工资分配与岗位的重要度和贡献度密切结合,工资分配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效率密切结合,工资分配及员工的劳动要素密切结合。新型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内公平性、激励性和对外竞争性的特点。

 (二)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理论上重新确定了分配依据,通过岗位测评要素将岗位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技能水平、劳动责任等综合考虑,相对准确地反映了岗位劳动差别,将劳动要素纳入了员工分配体系,使不同员工在分配体系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岗位价值和贡献价值。工资分配体系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了价值导向,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得到具体体现,分配标准参考了外部工资价位,体现了对外竞争性原则。分配制度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的自身价值有机结合,促进员工与企业不断发展。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倡导解放劳动、保护劳动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非常需要坚持和发展这种理论,并不断创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实践价值,把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充分应用到工资分配中去,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岗位效益工资制度正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原则的体现,在分配理论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三)分配制度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建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充分应用分配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是关系到分配制度成败的关键。公司在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同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在充分

 研究公司现行经济责任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建立了以综合考评表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采用财务收益与工作业绩、产出质量与对外关系、内部调控与流程管理及学习创新与成长四类指标,分别对内部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员工效益工资挂钩,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针对不同岗位(职位)的员工,根据工作性质分别设立考核指标,建立工作业绩评价体系,按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到效益工资的分配,对业绩突出员工进行奖励,对业绩较差员工进行扣、罚,并且将员工的职位晋升、技能晋级和调升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公司在确保员工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了技能工资制度向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过渡,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主要做法有:

 (一)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完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发展战略的需要,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分配制度调研,广泛征求员工对分配制度的改进意见。对员工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归纳,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对符合公司实际、对公司长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建议积极采纳。

 (二)结合调升工资完善分配制度。公司实施岗位效益工资后,在调升工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了重要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劳动价值,使分配向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倾斜,通过调升工资,解决了岗位工资系数差偏小、岗位工资相对平均、重要岗位工资偏低、岗位工资系数差不合理等问题。

 (三)职位晋升与分配制度相统一。公司在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后,建立了员工职位晋升体系,设计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在分配制度上提供员工职业发展的途径,做到随着职位的提升,工资待遇相应提高,对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结构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管理和工程技术类岗序和职位技能级别,使员工在不同职位上向上晋升发展,在同一职位上又能反映经验积累、能力水平的差异,真正做到不同职位、不同技能水平工资待遇不同。同时

 公司将职位晋升与调升工资密切相结合,在工资调升的同时进行职位评价和晋升,进一步突出优秀员工的价值。

 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在谈到企业的定义的时候,往往都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将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经营主体。由此可见,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

 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四、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有人讲,企业就是出资人之间的合约,也就是出资人以契约方式规定出企业制度,然后按照所规定的企业制度来组建企业。因此,没有企业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因为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所以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反企业制度的任何一

 种安排。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说,企业制度实际上是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有活力的。反之,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

推荐访问:大专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 毕业论文 大专 工商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