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7篇

时间:2022-09-12 10: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7篇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感想44篇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感想一了解到孙xx的“不普通”之后,他身边的人曾经怎么想也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7篇

篇一: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

援朝英雄事迹材料感想 4 4 篇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感想一了解到孙 xx 的“不普通”之后,他身边的人曾经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疑问,似乎都有了答案——孙 xx 的大女儿孙美丽身患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到了上学年龄,家里连 4 元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她仅上了半年学就退学回家务农,“俺爸是生产队长,只要写个介绍信,学费就能免,可他就是没给开”。山城村地处丹东市近郊,那些年经常有单位来招工,孙 xx 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有一年,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手工活麻利的孙美丽,“俺爸一看名单上有我,就硬给拿下去了,我瞪眼没捞着去”。孙 xx7 个儿女,5 个是农民。眼看招工的路走不通,大儿子孙富贵报名参了军,这一次孙 xx 没拦着,还难得地送给儿子一件礼物,一块写有“祖国人民慰问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字样的毛巾。和孙富贵同龄的张德胜那时也想去当兵,却没走成。“我父亲那时在县城粮食局上班,我虽然在村里生活,可户籍上不符合农村征兵

 的政策。我家和二大爷家走得挺近,本以为他能松松口,可他愣是没同意。”参军的心愿未了,张德胜和家人对孙 xx 却怨不起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生产队男女老少都要去食堂就餐,农民自留地全部收归生产队。时任红旗公社古城作业区主任的孙 xx 考虑到一些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能因此吃不上饭,坚持提出不同看法,结果被撤职,3 年后才得以平反恢复职务。孙 xx 的为人,村民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这个“人”,一撇一捺,堂堂正正。这颗“心”,至真至诚,为民所系。生活碰到困难,工作遭遇不公,孙 xx 都没有亮出军功章向组织张过口、提过任何要求。旁人不解,孙 xx 也不辩。他有想倾诉的人。丹东是座英雄之城,市内有多座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许多曾和孙 xx 一起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的战友。蹲在烈士墓前,孙 xx 仔细擦拭着墓碑。“你们为国家把命都搭上了,和你们相比,我现在生活得很好,有啥放不下的……”走下战场,孙 xx 最喜欢穿的,还是军装。

 前不久,为了更好地照料他,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安排他住进市光荣院。孙 xx 唯一的要求,就是把那身志愿军老军装挂在床前。这辈子,孙 xx 永远是个兵!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感想二“孙 xx 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在已通体泛黄的“报功书”上,几句铿锵有力的褒扬之词,开启了那一段尘封的历史——1948 年,孙 xx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1950 年,他赴朝作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先后荣立一、三等功,回国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5 年他复员回乡,深藏功名服务百姓,甘于清贫、坚守初心。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的老复员军人孙 xx,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 96 岁的老英雄孙 xx 的军功章。孙 xx 的故事,得从 72 年前的 1948 年说起。

 那年 1 月,24 岁的孙 xx 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 军 119 师 357 团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屡立战功。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 xx 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袭来,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伤疤。由于表现出色,1948 年,孙 xx 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 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 xx,立即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10 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 xx 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2 年 10 月 27 日中午时分,孙 xx 所在部队坚守上甘岭 161 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 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xx 带领 9 名战士,带着 8 箱手榴弹、两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 xx 击毙数十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 3 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赶来支援的战友找到了昏迷的孙xx。1953 年,孙 xx 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 xx 受到了亲切接见。“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

 硝烟散去,孙 xx 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1955年,孙 xx 复员,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将各种功绩证明悄悄收藏起来,决定回乡务农。再次成为农民的孙 xx 感慨地说:“当过兵的我与之前不同了,从火线入党那天起,我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去。”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孙 xx 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干就是几十年。回乡后的第 3 天,孙 xx 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踏实肯干的孙 xx 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 xx 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他带领乡亲走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乡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改变了家乡的面貌。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洪水泛滥、侵蚀土地。从战场上走来的孙xx 没有一丝退缩,他带领乡亲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 100 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后来,村里有人问他:“老孙,你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 xx 却说:“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从我参

 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1971 年,他还把 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感想三1953 年,孙 xx 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受到金日成将军的接见。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 xx 受到了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样一位英雄,本可以留在城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享受优渥的待遇,过安逸的生活,但想到家中父母年迈,当兵 7 年只与父母和妻子见过寥寥几面,1955 年复员后,孙 xx 选择回到家乡山城村务农。村民们当时并不知道眼前的孙 xx 是战功赫赫的英雄,但他们觉得,他上过战场,又是党员,一定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在这样的期许下,孙 xx 当了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在这个岗位上,孙 xx 要为全村谋划,据他的大儿子孙福贵回忆,小时候他们很少能够见到父亲,他总是早出晚归,奔波忙碌,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子女们幼时觉得有些陌生的父亲,却是村民们的“老熟人”,每一户贫困户的冷暖他都牵挂在心。那些年,他带领村民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还种下了数万棵松树和板栗树;洪水侵蚀农田,他就带领村民建起简易大坝,挡水造田。那时,机械化还远远没有普及,这些工作,都是用着极其简陋的设备,靠着孙 xx 和村民们的双手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如果说,村民们一开始相信他是因为他政治过硬,那么后

 来村民们爱他敬他,是因为他真的给大家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好日子!1983 年不再担任村干部后,他仍然是村里最受敬重的老人之一。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感想四1948 年 1 月,新婚仅 5 天的孙 xx 参军入伍,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临走前,他留给妻子一句话:“只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斥硝烟与战火的年代,一个人要凭借怎样的信念,依靠多大的勇气,才能选择离开家人,保家卫国,奔赴战场,那一个随时可能灰飞烟灭的地方。1950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40 军 119 师 357 团 3 营 7 连战士孙 xx 随部队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安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营长劝他回家看看,他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 3 年仗,咋能不想家?都有家,都想家,我不能回。”转眼间,竟也过去 3 年了,3 年间孙 xx 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战役……我们自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孙 xx 也是如此。也许,3 年里,他也会在无数个漆黑夜晚,偷偷揣着兜里的照片,抬头望月,想念远方的家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孙 xx 参加多少次战役已经记不清了,但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是,1952 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守卫上甘岭 161高地的战斗。

 10 月 27 日,担任副排长的孙 xx 接到营长命令,带领 9 名战士增援 161 高地。此时在 161 高地上的战友,已死死驻守了超过 12 个小时。161 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火力密度前所未见,天上飞机轰炸,地上众炮齐发,增援部队想要登上高地补给弹药和兵力,必须冲破敌人 10 几条道封锁线,简直难如上青天。当时的孙 xx 就想,8 批人上去都没上去,全牺牲了,今天中午我能上去吗?“那不管怎么样,当战士的哪能讨价还价?让上咱就必须得上!”破釜沉舟的孙 xx 一行人就这样出发了。孙 xx 利用敌人的火力盲区,扛起 90 斤重的弹药箱,以敌军飞机轰炸升腾起的烟雾做掩护,瞅准机会就带领战士们冲上 161 高地。当时,高地上只剩几名战士活着了。副连长支全胜在两寸粗的长长的爆破筒里装满炸药,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看到孙 xx 一行人到来,他精神为之一振:“老孙,你来啦!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孙 xx 带领战士们立即投入战斗,敌人疯狂反扑,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孙 xx 奋力反击,将一颗颗手榴弹不断掷向敌人,“二百五六十发(颗)吧,离我一米多远的地方,崩死敌人 20 多个”。

篇二: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五篇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故事事迹 1

  伍先华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12 军第 34 师第 100 团第 2 连班长伍先华,在抗美援朝战争战术性反击战中,紧急时刻,肩扛炸药包,冲进敌坑道、拉响导火索,为队伍前进开辟了路。1953 年 6 月 25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伍先华,1927 年生,四川省遂宁县人,1949 年 12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 年 8 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 年 3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性反击战。

  1952 年秋,志愿军发起了战术性反击战。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击战中,伍先华所在的第 3 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伍先华领受任务后,带领全班战士连夜出发,察看敌军各个火力点的位置,记熟了进攻的道路和目标,根据敌军地堡的大小,捆了许多个不同型号的炸药包,等待出击的命令。

  9 月 29 日 17 时,激烈的战斗打响了。随着炮火的延伸,伍先华率领战士迅速占领了敌军 720 高地,控制了制高点,尔后直击凹地。他们刚冲到半途,半截坑道喷出的火舌,向凹地和 74 号阵地飞来。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锁住了,急雨似的子弹、手榴弹从坑道附近的 4 个地堡里射出来。伍先华命令战士罗亚全把敌军地堡炸掉。罗亚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敌军从坑道钻出来,向 720 高地反击。伍先华率战士用自动步枪、手榴弹打退一股又一股冲上来的敌军,守住了阵地。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时,3 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了。可敌军从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弹,死死封住志愿军突击队伍冲锋的道路。伍先华立即命令罗亚全:你去爆破地堡,我掩护。罗亚全抱起炸药包,向敌军地堡的右侧爬去。敌军的两道火舌,立即对准了罗亚全。此时,伍先华猛烈地向敌军地堡开火,把两道火舌吸引过来。伏在地上的罗亚全借机爬到敌军地堡群前,随着两声巨响,地堡升起了浓烟烈火。

  伴随着敌军地堡的爆破声,志愿军突击队伍发起冲锋,满山遍野响起了喊杀声。此时,半截坑道敌军的重机枪又扫射过来,成了突击队伍前进路上的大障碍。伍先华抱起一捆 10 公斤重的大炸药包,跃身冲进火网,向半截坑道口冲去。突然一串曳光弹扫来,伍先华负了重伤,但他亳不犹豫地拖着负伤的身子,忍着剧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几米时,一跃而起,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扛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进敌坑道,在敌军群里拉响了导火索。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半截坑道崩溃了,炸死敌军 40 多人。突击队伍乘机发起冲锋,攻占阵地,全歼守敌 1 个加强连。伍先华壮烈牺牲了。

  1952 年 11 月 2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伍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伍先华所在队伍党委追授他为“模范共产党员”。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故事事迹 2

  杨育才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68 军第 203 师第 607 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侦察班,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中,化装奇袭“白虎团”,斩断虎头于金城,荣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这面由志愿军第 68 军第607 团制发的奖旗作为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杨育才光辉战斗勋业的历史见证。

 杨育才,1926 年生,陕西省沔县人,1949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 年 6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阵地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夏季反击战役。

  1953 年 7 月 13 日晚,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打响了,杨育才奉命率侦察班 12名战士,以化装奇袭手段,歼灭南朝鲜军“精锐师团”——首都师第 1 团(白虎团)团部。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侦察路线,直插敌军 308 高地,进入“虎口”415 高地。杨育才决定先抓个“舌头”,弄清敌军的口令。这时,杨育才发现队伍尾部多了一个人,巧妙地将其抓住,经审讯确认是误入的敌军士兵,从他嘴里得知敌军的口令是“古伦姆——欧巴”,然后把他捆起来,嘴里塞上毛巾,放在草丛中隐蔽起来。刚处理完俘虏,杨育才听到草丛中有沙沙的响声,他断定有敌军走来,遂命侦察员抓住机会对口令。侦察员高喊一声:“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敌军怯生生地回答:“我们是游动哨。”“口令”敌军马上回答:“古伦姆”,侦察员接着补上“欧巴”。这样在口令的掩护下,与敌军擦肩而过。之后,杨育才率侦察班如 12 支利箭,飞快地向二清洞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射去。

  杨育才率侦察班一路冒雨涉险,巧妙地通过敌军几道岗卡,十分机智地进到“白虎团”团部驻地,发现该团部是由铁丝网围起来的,里面有两排整齐而讲究的木板房,院外的小山沟里,停放着大卡车和吉普车,敌军正慌忙地往车上搬东西,企图逃跑。借着灯光,杨育才发现敌军首都师副师长、机甲团团长等正在开会。杨育才率侦察班突然勇猛地闯进会议室、警卫室,立即开枪射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当场击毙敌机甲团团长,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此时,乱作一团的敌军,四处逃窜,拼命挣扎,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好纷纷举手投降。此战,侦察班共歼敌 70 余人,只有副师长、“白虎团”团长等几个人落荒而逃,缴获李承晚亲自送给“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一面,打乱了该团的指挥体系。侦察班

 轻伤一人。战斗结束,他们押着俘虏,登上凯旋的征程。

  为表彰杨育才率领侦察班歼灭南朝鲜王牌军“白虎团”的功绩,1953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1954 年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育才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故事事迹 3

  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15 军第 29 师第 87 团第 9 连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 15 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邱少云,1931 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 年 12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 年 3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 年 10 月 11 日,志愿军第 15 军在铁原东北 391 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 10 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 1 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 15 军的

 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 391 高地,中间有 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队伍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 29 师第 87团组织 500 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 60 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 日中午 12 时,突然飞来 4 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 2 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队伍的行动意图,也为了 500 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 30 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 17 时,已经潜伏了 19 个小时的第 3 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40 多分钟战斗,攻占了 391 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 9 师第 51 团 1 加强连。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 1952 年 11 月 6 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 年 6 月 1 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 6 月 25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 391 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故事事迹 4

  胡修道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12 军第 31 师第 91 团第 5 连战士胡修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奉命坚守阵地,连续打退敌军进攻。在班长调往其他阵地、战友负伤的情况下,孤胆奋战,激战一天,击退敌军数十次冲击,毙敌 200 多人。胡修道的英雄事迹传到国内后,赞颂信象雪片一样,从祖国四面八方飞向朝鲜前线,一致赞扬胡修道的英雄行为。

  胡修道,1931 年 10 月生,四川省金堂县人。1951 年 6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夏秋季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上甘岭战役。1935 年 1 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 年 11 月 5 日,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等 3 人坚守在 597.9 高地的一个阵地上,敌军 200 多人蜂拥般向他们冲来。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沉着迎战。当敌军离阵地前沿还有三四十米时,胡修道奋力掷出几根爆破筒,班长也投出几枚手雷,炸倒七八十个敌人,其余敌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不久,班长奉命调往别处阵地。胡修道等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又打退小股敌军的多次冲击。这时,成群的敌军快要爬上左侧不远的 10 号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胡修道果断地与战友滕士生带着手榴弹前去支援,打退了敌军。在滕士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上扑来时,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不停地在敌群中爆破,最终将敌军打退,守住了阵地。在此次战斗中,胡修道连续打退敌军 41 次冲击,歼敌 280 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为表彰胡修道孤胆歼敌的英雄事迹,弘扬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 1953 年 1 月 15 日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 6 月 25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出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故事事迹 5

  杨春增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12 军第 35 师第 104 团第 4 连第 3 排副排长杨春增,在抗美援朝战争巩固阵地作战中,紧急关头,奋勇冲入敌群,拉响手雷,与 30 多名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1953 年 6 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春增,1929 年生,河北省沙河县人。1945 年 10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机要科通信员,参加了淮海战役和向西南大进军战役。194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 年 3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和巩固阵地作战。

  1952 年 8 月 5 日晚,志愿军第 35 师第 104 团第 4 连,向守卫在江原道金城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的南朝鲜军首都师第 26 团第 11 连发起进攻,在强大炮火支援下,第 4 连第 1 排和第 8 班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攻占 514 高地,全歼守军 1 个排,此后,敌军不断进行反扑。次日拂晓,第 1 排撤出战斗,杨春增奉命率第 9 班及卫生员、电话员等 8 人,坚守 541 高地。为巩固阵地,他指挥战士们冒着敌军炮火枪修工事,准备打击南朝鲜军的反扑。他对大家说:同志们,这个阵地是咱们夺下来的,决不能丢掉,不让一个活着的敌人爬上来。天刚亮,南朝鲜军开始打炮了,炮弹越来越密,阵地上土石乱飞。炮火稍停后,南朝鲜军三五成群地往上爬。杨春增对大家说:敌人少了,用手榴弹打,来的多了再打爆破筒和手雷。南朝鲜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扑,都被打退了,但还是不甘心,又发起了集团冲锋。杨春增目堵南朝鲜军爬上狭窄的山梁,立即让卫生员发信号给炮兵,让其开炮,杨春增率队从早激战到下午 3 时,打退数倍于已的南朝鲜军的 14 次反扑,毙伤其 200 多人。

 激战到 6 日黄昏,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两个人了,手雷也只剩下一颗了。这时百余名南朝鲜军又蜂拥而至。在这紧急关头,杨春增对卫生员说:你快到那边去找点弹药来。卫生员走后,他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手雷,奋勇冲入敌群,拉开雷管。当卫生员找到两颗手榴弹转来,喊着排副,我支援你来了的时候,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卷起浓厚的烟柱,杨春增与 30 多名南朝鲜军同归于尽了。阵地保住了,杨春增壮烈牺牲了。在杨春增英勇献身精神的激励下,第 4 连与敌反复争夺 4 天,打退敌军近 30 次反扑,毙伤俘敌 600 余人,荣立集体一功。

  1952 年 11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

篇三: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

援朝一等功有多少人 有哪些英雄人物

 抗美援朝一等功有黄继光,杨根思,伍先华等。下面是详细信息,来看一下吧!

 抗美援朝一等功有多少人

 1 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模范功臣名录 20 世纪 50 年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 30 多万位英雄、模范和功臣。其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2 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2 名;一级英雄 51 名;一级模范 4 名;二级英雄、二级模范和特等功臣以上者 362 名。

 1、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伍先华、许家朋、孙占元、邱少云、李家发、杨连第、杨春增、杨育才、胡修道

 2、志愿军特级英雄、特等功臣:

 杨根思、黄继光

 3、一级英雄、特等功臣:

 于喜田、于泮功、王兆才、王海、王德明、王学风、毛国臣、孔庆三、任宝山、伍先华、李延年、李凤林、李家发、邱少云、沈树根、吴志洲、余新发、周厚刚、赵宝桐、胡修道、柴云振、高成山、高景灏、秦建彬、徐长富、陈德中、倪祥明、郭忠田、郭恩志、孙占元、孙生禄、黄家富、曹庆功、崔建国、张永富、张积慧、杨育才、杨保山、杨连第、杨春增、雷保森、鲁珉、刘庆亮、刘维汉、刘玉堤、阎成恩、谭炳云

 4、一级模范、特等功臣:

 王兴记、孙凤钜、张益仁、罗盛教

 5、一级英雄、一等功臣:

 (两次一等功)

 卜广德、毛张苗、孙振禄、魏玉德

 6、二级英雄、特等功臣:

 王天保、王保江、王合良、王彦林、田立明、平太信、冉隆华、牧保才、朱金池、朱溶堂、吕暮祥、安炳勋、李文彦、李祥、李忠先、李元兴、李经盛、余贵、宋兰君、易才学、林炳远、周德高、房志忠、房光超、胡连、范万章、郝兴文、郝志新、高云和、高良伦、马新年、陈治国、陈吉、徐连才、徐恒禄、梁振龙、许天良、孙子明、康治平、曹光景、黄丑和、焦景文、董明德、张像山、张建明、张兰亭、程云庆、粟振林、杨振玉、杨国良、葛洪臣、葛英东、万子扬、农廷秋、郑起、郑金钵、蔡兴海、赖永泽、赖发均、邓章德、蒋道平、蒋永德、刘钦、刘继和、刘凤勇、刘俊卿、欧文辉、龙世昌、薛志高、戴荣华、庞殿臣、关崇贵

 7、二级模范、特等功臣:

 吕玉久、胡金华、陈振安、张明禄

 8、二级英雄、一等功臣:

 于水林、王锁昌、王云阁、王克得、王万夏、王兴义、王元义、王庆琳、王志、牛锡浩、孔范玉、任西和、李国玉、李秀德、李树森、李家芝、李太林、李吉武、李玉才、李汉、杜树君、邢连富、车臣才、冷树国、周信仁、周平、周腊生、林贵远、吴少贵、吴胜凯、邵凤阳、金克智、姚显儒、徐邦礼、徐文斌、徐申、徐生、马天明、马一钧、

 马如华、袁孝文、梁封、孙明芝、孙克荣、高润田、高守余、高胜德、高月明、梅怀青、许长友、崔长海、崔贵江、陆廷高、陈少青、陈忠贤、陈启瑶、黄万丰、曹殿生、乔永生、曾平章、曾南生、曾少才、毕武斌、郭隆楷、张希瑞、张振华、张豪、张宝富、张渭良、张来元、张文兰、张良广、张万荣、傅庆祥、傅绍斌、杨伯钊、杨锡生、杨树华、褚庆然、叶君、邹炎、赵恒志、赵柏生、董恒志、裴景善、刘保成、刘四、刘久恒、刘福海、刘光子、阎洪全、樊金明、蔡金同、蔡朝兴、郑定富、郑长华、萧桂强、蒋元伦、骆家奎、韩勤忠、韩德彩、简海金、谭朝志、苏文俊、欧阳代炎

 9、二级模范、一等功臣:

 于凤泉、于溪源、于宪桂、王紫龙、王明学、王顺义、王永维、任廷昌、朱重元、李文臣、李华云、杜福先、杜占山、岳吉齐、林波、施玉南、姚小遂、席忠、陈汉文、陈达志、陆善清、许景春、程山堂、靳国华、黄明德、张培芝、张灿、张振智、曾荣廷、喻忠奎、赵尔云、赵宪法、赵金贵、杨殿超、杨在先、熊克恒、刘树德、刘保英、刘秀珍、钱良生、薛文德、薛其德、罗德顺、苏志明、耀先

 10、特等功臣:

 于德江、王万成、王安全、王兴邦、王荣、王凤江、文汉春、牛喜生、

 牛瑞山、方国发、尹继发、史朝珍、史仁和、甘士亮、朱有光、宋新文、何家胜、邱宪章、吕学敏、李炳舟、李洪序、李春长、李光禄、李德贵、李满、李玉、李占广、李飞、李德学、李海清、牟士清、金耳世、吴儒林、胡志先、胡照春、侯柏锁、陈述中、陈德清、陈其昌、陈宝喜、陈开茂、陈任华、陈亮、陈佑甫、郭正喜、郭金升、徐忠、梁庆友、孙敬珍、孙忠国、唐章洪、许洪斌、黄德明、隋春暖、华龙毅、张怀英、张光生、张炳恒、张瑞臣、张桃芳、张续计、张守义、张书明、张昭义、张才树、崔含弼、彭福礼、逯松亭、杨育才、杨保明、赵毛臣、赵玉忠、赵连山、赵先有、郑恩喜、齐子英、潘正光、萧子云、刘万寿、刘金生、刘桃顺、刘东武、卢耀文、鲁清芳、罗子周、罗沧海、谭芳云、苏世英、顾洪臣。

 2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 1、黄继光

 黄继光(1931 年 2 月 24 日~1952 年 10 月 20 日),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通讯员。1952 年 10 月 20 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 597.9 高地牺牲,年仅 21 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2、杨根思

 杨根思(1922 年 11 月 6 日~1950 年 11 月 29 日),原名羊庚玺,江苏省泰兴县杨货郎店(现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人,革命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事迹 有哪些英雄人物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有很多,英雄事迹也有很多,下面整理了相关内容,来看一下详细信息吧!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事迹

 1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事迹有哪些 1、杨根思

 1950 年 11 月 25 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二次战役,11 月 28 日杨根思坚守在 1071 高地-东南小高岭,为了切断美军逃退路,杨根思在敌军第9次进攻时抱起最后的炸弹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最终完成了任务。

 在军旅生涯中,历任新四军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解放军副连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擅长爆

 破,多次荣立战功。

 2、邱少云

 邱少云 9 岁丧父、11 岁丧母、13 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 年12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 15 军第 29 师第 87 团第 9 连战士。

 1951 年 3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 年 10 月 12 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 26 岁。

 3、黄继光

 1952 年 10 月 20 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 597.9 高地牺牲,年仅 21 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2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素材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 16 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 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 1949 年 12 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 年 3 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 年 4 月至 6 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 30 公分提高到 50 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

 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 70 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 年 9 月 29 日下午 5 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 10 公斤的 0 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 40 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 26 岁。

  1952 年 11 月 2 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 年 6 月 25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篇四: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

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三篇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 16 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 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 1949 年 12 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 3 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 年 4 月至 6 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 30 公分提高到 50 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

 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 70 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 年 9 月 29 日下午 5 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 公斤的 0 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

 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 40 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 26岁。

  1952 年 11 月 2 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 年 6 月 25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 年 9 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 年 11 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 1 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 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 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 1 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 30 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 8 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 7 班和第 9 班正面抗击,指挥第 8 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 8 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 8 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

 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 28 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 年 7 月出生,1949年 12 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 年 10 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 60 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 年10 月中旬,在金化以西 391 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 60 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 26 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 5时 30 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 500 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 391 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 x 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篇五: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有关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的内容,具体内容: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抗美援...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抗美援朝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篇 1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 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 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 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 47 军第 141 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8 月的一天,罗盛教与炊事班的同志到阵地送饭回来,美军发射的炮弹越过头顶,落在南映里和平村庄的土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声过后,罗盛教听到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翻越一座山循哭声而去,在一个防空洞旁边,发现一个小孩子,正扑在一名妇女的胸脯上,边哭边叫着"阿妈妮"。那个孩子的身上、脸上、手上沾满了

 鲜红的血。母亲手里紧紧握住小锄把,背上的婴儿已经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罗盛教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惨的景象,他脸色铁青,紧握拳头。此时,美军扔下的炮弹还在爆炸。他不顾一切,把孩子抱起来,交给附近的一位朝鲜老大爷。尔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鲜母亲和她的孩子。晚上,罗盛教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夜已经很深了,他打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体面前停留,应当继续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 年 1 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 2 摄氏度以下。2 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 2.7 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 20 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 年 2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 4 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 年 6 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篇 2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15 军第 29 师第 87 团第 9 连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 15 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邱少云,1931 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 年 12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 年 3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 年 10 月 11 日,志愿军第 15 军在铁原东北 391 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 高地位于铁原东北 10 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 1 个加强连驻守,是

 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 15 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 391 高地,中间有 3000 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部队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 29 师第 87 团组织 500 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 60 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 日中午 12 时,突然飞来 4 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 2 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 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 30 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 17 时,已经潜伏了 19 个小时的第 3 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 4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 391 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 9 师第 51 团 1 加强连。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 年 11 月 6 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 年 6 月 1 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 6 月 25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

 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 391 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1.朝鲜半岛的分裂

 1945 年 2 月,根据 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共同托管;8 月 15 日, 日本投降,朝鲜半岛获得解放, 美国和苏联随即改变计划,商定以北纬 38 为在朝鲜半岛接受 日军投降的分界线( 三八线)同时,苏联、美国两国军队以北纬 38 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南半部,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于 1948 年 8 月成立了以 李承晚为总统的 大韩民国(南朝鲜),朝鲜半岛北部于 1948 年 9 月成立了以金日成为元首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

 1948 年 10 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 月 25 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1949 年,美国也全部撤军。

 2.金日成欲武力统一朝鲜

 新中国成立后, 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 蒋介石,同时扶持韩国、 南越等政权,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1950 年 1 月,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 领导人密切协商,1 月底,斯大林同意金日成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在 4 月 10 日至 25 日苏朝领导人三次会谈中,斯大林强调,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美国不进行干预和获得中国领导人的支持。金日成很自信,他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军队统一朝鲜,美国不会冒险发动

 一场大的战争。

 5 月 13 日,金日成秘访 北京,通报了准备进攻南方的计划。毛泽东感到很意外,但还是建议朝鲜人民军要速战速决,对大城市要迂回而不要恋战,要集中力量歼灭 敌人的有生力量。他说,他曾设想等中国攻占了 台湾后,朝鲜再进攻南方,那时 中国就可以给予 朝鲜充分的支援。毛泽东的建议,金日成没有接受。在他看来,既然 莫斯科已经首肯给予援助,他此番到中国,只是奉斯大林之命而行。因此会谈刚一结束,金日成即当着毛泽东的面向苏联大使 罗申宣称,所有问题都达成了一致意见。在踌躇满志的金日成面前,毛泽东的尴尬是可以想象的。朝鲜对中国封锁军事情报,战争在没有事先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爆发了,毛泽东甚至是从外国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的。尽管中国领导人对此颇有不满,但在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情况下,还是表示要支持朝鲜。

 3.朝鲜人民军的南进与美国的干涉

 1950 年 6 月 25 日, 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 朝鲜战争爆发。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韩国政府向美国等盟国求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 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 月 26 日,美国总统 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 月 27 日再度命令 美国第七舰队驶入 基隆、 高雄两个港口,在 台湾海峡巡逻,阻止 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 台湾。美国驻 联合国代表向 安理会提交了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进攻。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 1950 年 1 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 13 对 1( 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

 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联合国军"以 美军为主导,其他 15 个 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

 英国、 土耳其、 加拿大、 泰国、 新西兰、澳大利亚、 荷兰、 法国、 菲律宾、 希腊、 比利时、 哥伦比亚、 埃塞俄比亚、 卢森堡、 南非与 韩国国军均归驻日的美军远东军指挥, 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7 月 5 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这时的朝鲜人民军正处于节节胜利,先后发动了汉城战役、铁原战役、 大田战役和 洛东江战役,占领了韩国 90%的地区和 92%的人口,把韩、美军压缩到 洛东江以东的狭小地区。8 月 31 日,又发动了 釜山战役,先遣部队打到了北纬 35 度线上,但是此后战局处于胶着状态。

 4.美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

 6 月 28 日, 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 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 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7 月 6 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 联合国安理会 6 月 27 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7 月 10 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 14 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波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 7 月 13 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 13 兵团及其

 他部队共 25.5 万余人,组成 东北边防军。后又调第 9、第 19 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 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9 月 15 日,美军第 10 军于 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 仁川登陆, 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9 月 30 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 月 1 日美军越过北纬 38 线,19 日占领 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 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 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 鸭绿江边。

 10 月 8 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 月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 月 25 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篇六: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

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三篇

  致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 1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 16 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 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 年 3 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 年 4 月至 6 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 70 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 年 9 月 29 日下午 5 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 10 公斤的 0 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 40 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 26 岁。

  1952 年 11 月 2 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 年 6 月 25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致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 2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在光辉的上甘岭地区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

 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其中首先传遍全军、鼓舞着全军更加奋勇斗争的就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他已经成为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面新的旗帜。

  英雄黄继光生在四川省通江县第九区第四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今年二十一岁。他在三岁时就死去父亲,全靠他母亲帮人缝缝洗洗,一把汗一把泪地把他养大。他从七岁起就受地主的残酷剥削,他给地主做了十一年长工,放牛、砍柴,挨打受骂,受尽了苦难和折磨。一九四九年,毛泽东主席的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四川,给这个苦孩子带来了温暖和幸福,他和他的母亲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房屋和土地。从此他结束了牛马般的奴隶生活。他当了儿童团团长,后来参加了民兵,与残余的封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积极,热情,青春的火焰在他身上燃烧。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大门。黄继光为了保卫给他带来幸福的祖国,就在一九五一年七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村欢送大会上,黄继光的母亲把一朵大红花挂在她爱子的胸上,对他说:光儿,为了我们的好日子,为了救命恩人毛主席,去吧,到朝鲜前线多杀死几个美国鬼子!

  到了朝鲜,黄继光参加的那个志愿军部队正在开庆功大会。战斗英雄崔建国、苗族英雄刘兴文以及许许多多功臣模范们的英雄事迹,都给了他很大的教育。他深深地感到:战斗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前线上的英雄是万分光荣的。在前线阵地上的坑道里,他看了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苏联军队的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英勇地以自己的肉体堵塞敌人枪眼的英雄形象,始终活在他的心头。在战壕里,在阵地上,在战斗中,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几本描写战斗英雄的连环画册,他一有空就和战友一块儿热心地读着,他拿郭忠田、杨根思……做为自己的榜样。他决心要做一个人民英雄。

 他被分配在一个步兵营营部当通讯员。他知道:要做一个人民英雄必须首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经常穿过敌人层层的炮火封锁线到前线阵地去传命令、送弹药,并且在战场上主动地参加各种工作。电线断了,他就成了接线的电话员;战友负伤了,他就成为救护他们的担架员和卫生员;他还常常帮助前线上的狙击手们洗衣服。他飞快地进步着,不久便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九日--范佛里特用两个多师兵力向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发动攻势的第六天的晚上,黄继光所在的营在激烈地战斗了四天四夜之后又奉命反击上甘岭右翼的五九七点九高地。我军炮火进行猛烈轰击之后,勇士们很快地攻下了高地的一半。在继续战斗中,突然在山顶附近出现了一个敌人的中心火力点,那里有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在凶猛地扫射着,我军攻击部队暂时被阻止了。要打上去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指挥战斗的营参谋长接连几次派爆破手去爆破,但是爆破手都在途中伤亡了。离天亮只有四十分钟了,上级的命令是要在天亮前把高地攻占。营参谋长焦急地考虑着,他在想:谁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呢?

  这时站在旁边的黄继光伸手向营参谋长递过一份参战决心书和一封他母亲寄来的信。母亲的信上说:光儿:人民政府对我们人民志愿军家属照顾得太好了。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就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保卫祖国的意志、母亲的期望、青年团员的荣誉感……在黄继光的身上汇成了一股不可抑止的力量,他向营参谋长表示了自己的决心。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令他当组长,带领战士吴三羊、萧德良去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

  在战斗开始以来,黄继光就随着营参谋长不分昼夜地跑前跑后,眼睛熬红了,腿也跑酸了,但他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之后,全身又来了一股新的劲头,他提起两个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勇敢地跨出了坑道口。临走时,他对营参谋长和坑道里的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

 敌人火力点里的七挺机关枪撒开一个稠密的扇形的火网,越打越疯狂,子弹象大雨一样地打在被炮弹炸起的山坡上的虚土里。在照明弹的光亮下,黄继光提着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跳跃地前进。当冲到离敌人的火力点三、四十公尺的时候,忽然吴三羊仆倒了,接着萧德良也倒了下去,紧接着黄继光也跌倒在地上了。

  倒下的黄继光并没有牺牲。他的左臂和左肩被射穿了两个洞。他回过头来望了望,看见他的两个战友都一声不响地躺在那里,爆破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他的身上了。于是他忍着痛,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机枪子弹成群地落在他的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不顾这些,他继续慢慢地向火力点爬去,直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公尺的地方,他就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准备把手雷仍向敌人。正在这时,一梭子机枪子弹又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的握着手雷的右手,向前伸着平放在地上,他胸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鲜血汨汨地流着,他昏迷过去了……。

  一阵阵的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颈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着,他从极度的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他四肢无力地瘫痪在地上。他挣扎着用负伤的左臂半支起身体,然后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右臂,把手雷向火力点扔过去。轰然一声,手雷在距离火力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火光夹着黑烟冲天而起,敌人的机枪不响了,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得昏迷过去。

  在一刹那的寂静之后,忽然火力点里的机枪又叫了起来。那里的地堡是被打塌了,但没有被炸坏的两挺机枪还在一个枪眼里发射着,虽然火力没有以前那么猛,但刚刚发起冲锋的反击部队又被它压在山坡上。在这时候,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黄继光向火力点望了一眼,捏了捏右手的拳头。他带来的两个手雷,有一个已经扔掉了,另一个也在左臂负伤时失掉了。现在他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只剩下一个

 对敌人充满了仇恨的有了七个枪洞的身体。这时天快亮了,四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

  我军的反击部队像海涛一样地卷上山头,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在激烈的近战中,守在上面的敌人的两个营--一千二百多人被全部歼灭了。

  战斗结束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认黄继光烈士为特等功臣,并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致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 3

  铁腿通信员李家发

  李家发,1934 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 年 6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 年 10 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一次敌机空袭中,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朝鲜群众抢救衣物和粮食。在战地练兵和修筑工事中,成绩突出,荣立2 次三等功。1952 年冬任通信员,英勇机智地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1953 年 7 月 13 日夜,在金城战役反击南朝鲜军的轿岩山战斗中,所在排担负攻击 116 高地任务。在部队受敌地堡火力阻滞时,他主动请战,接受爆破任务,机智地炸毁主地堡外围 3 个火力点。身负重伤后,忍着剧痛,继续艰难地向前爬进,用最后一颗手雷摧毁敌主地堡,随之陷入昏迷。反击部队遂发起冲锋,复遭敌另一暗堡火力封锁,再次受阻。部队连续组织爆破,均因敌火力猛烈未获成功。

 这时,他从昏迷中醒来,以惊人的力量顽强地爬向敌暗堡,靠近地堡时,毅然挺身而起,以胸膛堵住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夺取轿岩山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 岁。

  根据李家发生前申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 年 9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12 月 15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首当年曾唱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歌曲,一下子又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 50 年前那场难忘的战争。

  50 多年前,当朝鲜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祖国的安全受到战火威胁之际,***万中华儿女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开赴抗美援朝战场。黄继光、罗盛教……一个个人们熟知的名字,成为中国亿万人民心目中的“最可爱的人”,也是朝鲜几千万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广东省广饶县广饶镇十五村巩德修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参加了著名的反金城战役,并且目睹了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李家发舍身堵枪眼的壮举。

  巩德修老人回忆说,当年他和村里的王新勇、贾瑞芝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来王新勇和贾瑞芝都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而李家发也是他们一个连队的。李家发牺牲时只有 19 岁,是一位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李家发是安徽省南陵县岩村人。巩德修和李家发相处有两年的时间。1951 年夏季阻击战以后,部队撤下来休整,那时巩德修被提升为班长,并且入了党。两人都编在 67 军 199 师 595 团 1 营1 连。李家发进步很快,1952 年 10 月光荣入了团。他平时最爱看《钢铁战士》、《大渡河》等连环画,黄继光等人的英雄事迹更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决心向英雄们学习,为人民多立功。

 1953 年春天,部队整编,巩德修和李家发都调到了 1 连 2 排 6 班,李是排长的通信员,巩则是排里的信号员。他们不仅是战友,而且也都爱好文艺,两人一起编排了《马道舞》、《团结舞》等节目,且常常在与朝鲜军民联欢时同台演出。

  部队没有战事,生活搞得非常活跃,连与连、排与排之间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李家发事事跑在前头,二排在各项工作中从未落后过。打坑道、修防空洞,战士们还经常帮助朝鲜老百姓种田。

  1953 年 6 月,李承晚集团公然破坏停战协议,从 17 日起,以“就地释放”的名义扣留大批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并且继续叫嚣“北进”、“单独干”,企图破坏和平。为保证停战协议签字后的和平局面,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彭德怀司令员于6月22日22时,...

篇七: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

援朝英雄邱少云事迹简介 5 5 篇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事迹 1

 陈韬先生为邱少云烈士创作了一副嵌名对联:“硝烟散尽白云在;烈火扬飞少杰传”!1952 年 10 月 11 日,严守纪律、意志坚强的邱少云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64 年后的今天,邱少云的名字依然每天被其生前所在部队叫响。“纪律重于生命”成为这支部队始终坚持的信仰。英雄已逝,精神永驻。

 抗美援朝志愿军邱少云是意志的化身,是铁的纪律的化身,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为缅怀邱少云的业绩,1959 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郭沫若深情写下《咏邱少云烈士》的诗篇:“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戮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河山”。就这首诗文学水平不咋地,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有其特定的意义。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邱少云烈士英雄事迹的赞赏和人民志愿军不畏强虏勇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的歌颂。

 诗曰:“顶天立地邱少云,烈火熔成大写人。反抗压迫打恶霸,抗美援朝伏敌军。燃烧炸弹灼躯体,忍受剧痛抓泥深。无耻谰言诬烈士,雷劈臭嘴祭英魂”。邱少云烈士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上甘岭战役中,为完成潜伏任务,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而光荣牺牲。他荣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英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等称号,并获得了“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2009 年 9 月 14 日,他被评为 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近日,“邱少云事迹违背生理学常识”等质疑烈士的声音在网络上持续发酵。《___》去年发表署名文章,文中透露,在七月初召开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引领团员青年就网上侮辱邱少云烈士的现象进行抨击提出表扬,称赞团员青年的行动压住了歪风邪气,弘扬了正能量,做得好。要求通过网络空间在青少年中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无疑问,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邱少云是战斗英雄。他是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他的牺牲,重如泰山。至于牺牲的细节,没有必要做过多的探讨。英雄已经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牺牲了,他的牺牲是伟大的!不要做叮在英雄伤口的苍蝇。

 向战斗英雄邱少云致敬!面对这些质疑声音,与其说“违背生理学”,倒不如说是“战胜生理学”,邱少云就是这样一位用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生物本能的伟大战士,一位英雄。在临床医学上,疼痛分为十级,烧伤痛一般可以达到第九级,而网传疼痛极限的分娩痛,实际上只能达到第七级。一个人的全身被烈火覆盖着,燃烧着,他感觉到的疼痛会是多少级?要有多么强大的意志和坚强的精神,才能支撑他至死不吭一声、纹丝未动?是的,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邱少云。

 黄凯辉的博客有《七律?咏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的战士》“年少已知邱少云,金钢铁臂火中焚。烽烟缠化身不动,烈焰煎躯志不泯。

 忍痛牺牲保潜伏,舍身守纪史罕闻。凤凰忠烈英姿飒,金化英雄永敬尊”。1952 年 10 月 12 日,在执行潜伏突击任务时,美军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他严守战场纪律,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 26 岁。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志愿军英雄礼赞:邱少云,烈火中永生浩气贯长空。陷熊熊烈火,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强大意志,承受着肉体被焚烧的剧痛,岿然不动。“何惧昼夜潜伏树蓬草丛,盯准敌人目标岂能放松。燃烧弹朝身边呼啸掠冲,任凭硝烟漫卷烈火雄雄。钢铁意志坚如磐石巨峰,勇牺牲视死如归胜强龙。只为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惊天地泣鬼神顶天英雄”。没有人能够体会邱少云烈焰焚身时持续的剧痛。一般人被开水溅到手上,也会惊叫,会条件反射地抖手。有人以己度人,认为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违背生理学”,质疑其真实性。

 邱少云承受的痛苦超过了人类能够忍受的极限,超过了很多人想象的极限。超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为常人所不能为,是为英雄。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在战场上,邱少云是个特殊的英雄。他牺牲得壮烈,但是没有发射一枪一弹,没有消灭一个敌人,没有炸毁一座碉堡,有人认为授予三等功就可以。志愿军司令部最终授予邱少云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理由是“邱少云同志严守纪律,为了整体胜利而自我牺牲”。

 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事迹 2

 徐时会没有想到,新兵下连时自己会被分到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某摩步旅九连。

 这个 19 岁的浙江兵皮肤黝黑,额头上横着一道伤疤,是入伍前在酒吧打架留下的。高二辍学后,他跟着朋友“混过两年社会”,去年 9 月,在父母的坚决要求下参军入伍。

 到新兵连第一天,他就觉得很不适应。被 6:50 的起床号吵醒,他说“只想睡懒觉,觉得很反感”。从早到晚,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准”:不准撒谎、不准落后、不准违纪、不准抽烟……

 “这里的规章制度像框框一样,把我困在里面。”他懊恼地说。但 3 个月后,痛恨纪律的徐时会却被分到把“纪律重于生命”作为连魂的九连。也是在这里,这个自称很“皮”的新兵踏上寻找英雄之旅。

 “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在徐时会的世界里,“邱少云”只是 3 个模糊的字眼儿。除了在小学课本上学过邱少云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再无交集。

 刚下连时,他也试图寻找邱少云的痕迹。在一支传承邱少云精神64 年的连队,这似乎再容易不过了。

 在连队荣誉室,徐时会看到邱少云在 391 高地牺牲时的照片和事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 30 分钟一动不动?”

 但一瞬间,这个疑问就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因为“没有很深的欲望去了解”。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三班,连队仍然为英雄保留着铺位。每晚熄灯前,副班长会把邱少云的被子拉开,起床时再叠成“豆腐块儿”。平时,战士会对着床头的邱少云像默念心事,老兵退伍前也会再来为前辈捋一捋被角。

 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觉得“英雄就在身边”。可徐时会却不以为然,他对这事儿的态度,用 90 后的话说,“无感”。

 下连后第一次晚点名让很多新兵印象深刻。“邱少云!”指导员第一个呼点的不是现役官兵,而是英雄的名字。“到!”全连集体应答,声威震天。一名站在队伍里的新兵回忆,这一声“到”喊得震耳欲聋,“是一次洗礼”。

 徐时会并没有得到洗礼,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跟大家一起喊。“不喊大家会觉得我不合群。”他说。

 在战友眼中,徐时会刚到连队时确实有些不合群。内务差、训练差、脾气差,刚到没几天就和副班长吵了一架,用指导员王天利的话说,“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徐时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本来想得过且过,混两年就回家,没想到连队要求这么严。”周末手机发下来,他先打给朋友,“哭一遍”,然后再打给爸妈。

 尽管连队到处能找到邱少云的影子,但徐时会总觉得自己和这位英雄远得“隔着一座山”。更糟糕的是,他压根儿“不想翻过去”。

 “懒得动。”这个顶着刀疤的新兵说。

 “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

 转变发生在 2016 年 1 月。

 1 月初,徐时会的妈妈陈建菲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连队。之前,这位母亲几次接到儿子不想当兵的电话,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陈建菲到连队时正赶上徐时会担任连值日员。在接待室里,他顺手为妈妈倒了杯水,陈建菲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儿子终于懂事了。”她说。

 当在宿舍里看到儿子叠得整齐的床铺时,陈建菲还是忍不住掉了泪。她简直不敢相信,短短 3 个月,以前那个从来不叠被子、经常惹是生非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一样”。

 听了妈妈的评价,徐时会忽然想起当兵前的自己。“除了开口要钱,几乎没跟她说过什么话,感觉自己挺无知的。”看到妈妈落泪,他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母亲的泪水让这个总想着卷铺盖回家的新兵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条条框框”,审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正是那些让他深恶痛绝的纪律,把他变成了母亲眼中的乖儿子。”指导员王天利说。

 陈建菲走后,王天利交给徐时会一项任务——打扫荣誉室和图书室。原本,这是邱少云班的任务,但王天利想让这个不服管的刺头兵“在荣誉的激发下产生责任”,因此托付给他。

 这两个地方成为徐时会认识邱少云、了解连队的窗口。在荣誉室,他再次思考那个曾经一闪而过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 分钟一动不动?”

 “少云前辈为了不让 500 多名潜伏的战友暴露,放弃了自救。”这是徐时会给出的答案,“他本来可以滚到旁边的小水沟里,但任凭烈火烧焦棉衣、头发和皮肉,手插到泥土里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如今,徐时会对邱少云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他感慨道。

 在九连,邱少云精神最先被概括为“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此后 60 多年,邱少云精神的内涵一直与时俱进。“但不管怎么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就是‘纪律重于生命’。”王天利说。

 打扫图书室时,徐时会经常翻看里面的藏书。一次,他翻开几本《连史大事记》和《强军故事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休息时间都泡在图书室里阅读。

 这是几本记录九连战士事迹的册子,由连队干部发起编写。透过一行行手写的黑字,徐时会知道了身边的战友是如何传承邱少云精神的。

 “上等兵乔志强,隐蔽卧倒时正好趴在一个马蜂窝旁,被蛰得面目浮肿,但他坚持到冲锋命令下达才一跃而起。”徐时会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马蜂窝上的邱少云”。

 此外,还有“冰上的邱少云”“骆驼刺上的邱少云”,主人公都是在潜伏时承受巨大痛苦却咬牙坚持的普通战士。

 “事迹不一样,但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样的。”这名列兵觉得,自己和邱少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邱少云就在身边”

 慢慢地,身边的战友发现徐时会变了。

 副班长郭成注意到,这个以前总喜欢睡懒觉的“落后分子”每天比大家早起半个小时,先去跑步锻炼,再跟连队一起出操。

 以前训练成绩落后,他总会安慰自己:“本来就比不过别人,也没什么兴趣,只要跑下来就行。”

 但现在,他已经跟上了连队的整体水平。上次营里组织考核,他“没掉在后面,反而跑到了前面”,总体训练成绩从 70 多名跃升至42 名。

 以前,他觉得这支荣誉连队管理太严格,但现在,他却庆幸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

 “整个营区,九连的兵队列走得最整齐,口号喊得最响亮,皮肤晒得最黑。”连长王瑞说,“九连的兵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次考核,各连的队伍还没带过来,只听口号声,台上一位首长就说:“九连来了。”

 实际上,九连的兵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一名老兵到教导队集训,集合后队长先问:“谁是九连的兵?”训练时,队长也让九连的战士第一个上,“先树个标杆,卡个标准”。

 在这样一支备受瞩目的连队里,徐时会“不自觉地提高了自我要求”。即使一个人走在路上,他也会“打直臂、走直线、拐直角”,喊口号喊得脸红脖子粗。

 更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的刺头兵对纪律有了一种敬畏。他曾听说,

 一名正在理发的士官听见集合的哨音,不顾头发理了一半儿就往楼下跑。他还知道,一次深夜执勤,因为不能违反枪弹必须分离的纪律,拉肚子的哨兵宁愿下哨回去换洗衣裤也不离开执勤哨位一步。

 这些守纪如铁的战友让徐时会觉得,“邱少云就在身边”。

 他也曾经想过,连队平时为什么要对大家要求这么严格。“因为纪律里出战斗力。”指导员王天利说,“平时做不到的,关键时刻绝对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九连总能啃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1997 年,旅里奉命负责兰西拉光缆施工,修到最难挖动的地段时,旅领导直接说:“让九连上!”此外再没有多余的话。

 2010 年,连队执行玉树救灾和舟曲抗洪抢险任务,每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足 3 小时。在救灾一线视察的国家领导称赞他们“打赢了两个战役,打好了两场硬仗,不愧是邱少云所在的英雄部队”。

 连长王瑞说,现在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旅里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九连。一些在连队服役的老兵回来,一听到震天的口号声,立即欣慰地说:“九连没变!”

 身处这样的连队,徐时会觉得“自己当兵来对了”。现在,晚点名喊到邱少云的名字时,他答“到”的声音比叫到自己名字时还要响亮。

 在图书室里翻《连史大事记》的日子,看到老班长们的优秀事迹,相比之下他总觉得“自己不像邱少云传人”。

 但在 4 月,他因为表现优异连续两周被班里评为“邱少云式的好

 战士”,下一个目标是希望拿到每月一评的“学少云标兵”。

 当再次被问及像不像邱少云传人时,这名 19 岁的列兵一挺胸,干脆地答道:“像!”

 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事迹 3

 邱少云及其战斗精神,影响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

 68 年前的 1952 年 10 月 12 日,在朝鲜五圣山 391 高地前的阵前潜伏中,敌人的弹药点燃了一名志愿军战士身上的伪装草,为掩护潜伏战友、保证战斗胜利,这名战士硬是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烈火焚身而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从那一天起,邱少云这个名字和他的战斗精神一起,永远镌刻在人民军队的军史上,影响并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

 信念坚于磐石。革命英雄并非生来勇敢,而是在革命的洪流中成...

推荐访问:抗美援朝人物英雄事迹 抗美援朝 人物 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