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12篇

时间:2022-11-19 10:40:06 来源:网友投稿

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12篇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开展团队合作式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  展  〖内容摘要〗本课题通过对开展团队式教研建设的实践研究,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点的团队合作式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12篇,供大家参考。

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12篇

篇一: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开展团队合作式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

  展

  〖内容摘要〗本课题通过对开展团队式教研建设的实践研究,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点的团队合作式教研形成机制,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团队式型教研实践思路和具体行为,并运用这一套形成机制和操作模式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成长,确保教育教研发展的各种战略落实,通过团队课题引领增强团队式教研凝聚力,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健词〗团队式教研团队教研文化团队管理机制专业发展

  团队合作式教研,是指教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其中教研组更是学校各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合作式教研让教师在专业上互相深度探讨、研究和共享,突破学校教研的单一性、封闭性、而走向对话性、开放性,从而提高教研主动适应教学的可能。如何创建一个好的团队教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建团队合作式教研组的优化组建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基础。

  学科同伴团队教研齐受益。“伴”是集体的智慧、助是集体的精神,我校把语文、数学教师以年级为单位,分为一个学科团队,我们还成立了师徒结对教研团队,每个团队有属于自己的团队口号、标志和奋斗目标。我们深知,没有严格的纪律就无从开展活动,教研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老师们才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青年教师才能快速成长起来,教研组才具备有向心力以及凝聚力,才会随时有蓬勃向上的朝气。对此,我们从夯实常规教研着手,努力做到下面几点:制定团队教研组工作制度,明确教研组长职责和教研组活动制度,组织教师学习并落

  实个人。定期开展有关教研组活动。教研组实行考勤制度,并纳入奖励范畴。每个团队均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从无间断。

  二、创建任务驱动式学习型团队,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的教研氛围。

  组织任务驱动式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学习和研究,要求成员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实现的是组织内每个成员都得到自主发展。我们创建的学习型团队不只是一个在家都参与研习活动的团队,它是指全体团队所有成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并能不断的学习研究自己的组织,通过学习能改变自我,拓展和建立有能量的团队,教师通过学习改变教育教学行为,工作与学习双抓,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我校学习型团队构建如下:以学段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组组成学习团队,学校每学期以学习团队为单位开展二、三次小专题教学互动活动。以“以研究学、改进教”为导向,坚持站在解决问题、促进教育教学的立场。活动主要流程如下:提出问题-寻找方法-实践检验-展示交流。提出问题:以学段教研组、学科组为团队推出在教学一线上遇到的教学问题和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及教育问题作为团队研究任务来研究。寻找方法:通过团队学习构想、团队交流研讨、团队分工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构建“四级”管理体系是团队合作式教研顺利进行的保证。

  我校专门设立专门科研机构,由科研主任主管科研课题和教研组工作,副校长亲自抓科研工作和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到机构落实、管理人员落实。在管理上,我们构建了“四级”管理体系,即: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科研处—学科教研团队。校长统筹规划,保证学校全局性发展宏观决策,确保教育教研发展的各种战略落实。主管教学副校长制定每学期教研团队发展目标,制定教研团队工作计划,指导科研处落实各种措施。科研处、教导处负责常规团队教研活动实施,如团队活动指导、团队文化策划、团队活动评价、团队教师调配、团队活动总结等。学科团队组长、课题小组长负责具体教学实践活动,探索教学规律。学校行政领导承担课题研究,全校人人参与,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四、抓主题“大教研”,促进团队教师共同发展。

  学科团队与团队间“对话”,通过团队同伴互助,达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实现备课、评课一体化,达到交流和共享。每个学期,我们以学科教研团队为基础,开辟了“一期一主题、一月一教研”的学科大教研活动。如语文团队的主题是“如何上好阅读课文”,数学团队的主题是“常态课如何与新课标相结合”,英语团队的主题是“如何在新课文中上好词汇教学”等。活动内容有上展示课、主题研讨,研讨过程有教学反思、互动评课、主评人磨课收获和体会、分管领导作总结。团队教研活动效果明显,教师中团结协作,人人都有事做,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签,相互切磋,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施团队教研模式以来,教师们形成了互助、共进的团队精神,学科互助备课、工作共勉,教师们感觉教研轻松了,在突破重难点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时,体验到精诚合作的快乐,教师备课效率得到提高。

  通过团队教研,一大批年青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青年教师通过承担执教任务,在研究团队的帮助下,能够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重难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选择最佳教学策略,由此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提升了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团队教研加强了老师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满足了教师间渴望交流研究的愿望,达到了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目的。

  

  

篇二: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主题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现将我们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思考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主题教研的背景与内涵

  关于主题教研,早年时我们曾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一年一个教研主题,年年有所变化,以突出我们工作的创新和进步。几年下来,有的老师认为“教研活动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批两本作业来的实际”,“多研少研一个样,研和不研一个样"等认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时的主题教研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虽然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缺少研究主题的体系架构,导致教研随意、盲目,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资料,对付检查,尤其是频繁的此类听课评课,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教研活动存在较重的形式主义。概括起来就是:主题教研多形式、少主动;活动内容多常规、少研究;教师个体表现上多实践、少反思。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主题教研大讨论,撰写了研究报告。

  基于对主题教研存在问题的反思和讨论,我们逐渐明确了:主题教研是将教研和科研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教研模式,是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主题来自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主题教研的框架与结构

  经反复思考、论证,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三小”式主题研修,即引领教师们从教学中的“小现象”入手,探询存在的“小问题",开发解决问题的“小策略”,进而全面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一)“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研究始于问题,主题教研是为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搞的真研究。为了让主题研究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学校、班级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教研的实效,我们构建了“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如下图)

  小问题现象中发现,反思中积累

  小案例

  构建

  1

  和美幸福生态

  的教育教学生活

  小策略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以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小现象,发现存在的小问题确立研究小主题,在教研活动中开发小策略解决小问题,汇集小案例积累小经验为导向,按照步子小,起点低、节奏快、实效高的原则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其基本步骤如下图:

  发现

  诊断

  确立小主题研发小策略

  反思小现象发现小问题

  多维对话

  运用解决

  思维碰撞

  主题教研

  实践创新

  查策略风险建策略库网

  研讨

  印证

  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多中维遇循到的环习的以“为三常小,”见式怪主不题怪教的研小现象进行反思,筛选、查找问题,聚

  焦一点,确定为小专题进行研讨开发小策略,把这些小策略拿到教学实践中印证,查看是否有效;教师在研究策略、印证实施中的成功案例撰写出来,汇集成册,建立策略库;通过教研对策略可能存在的问题——即风险进行客观地分析,并提出新的应对策略!可以说,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于是,策略——风险—-策略——风险……我们的策略库就成了一张策略网!例如:“小红花”是老师们常用的激励手段,使用一段时间激励作用会衰减,很多老师经常会在上面加注释或表扬的言语,肯定学生的行为!这个办法改变了

  2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许多孩子,效果非常好!老师们在交流自己的新策略时,研讨梳理为:“表扬花"策略,这种说法易学好记,方便传播;老师们在使用“表扬花”的过程中,发现“表扬花”都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对全体学生不起激励作用,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开发了新的小策略——“七色花”,对学生的各种表现都进行评价,如自学、合作、倾听、表达、质疑、展示、反思等七个方面,每方面一种颜色。当有的学生集得花儿数量越来越多,又提出“星级豆"策略,即铜星、银星、金星、钻星,星级按进制升级。集齐七种颜色,换一朵表扬花;五朵表扬花换一颗铜星,四颗铜星换一颗银星,三颗银星可以换一颗金星,两颗金星可以换一颗钻星。操作中,老师规定七色花可以借贷,由班里五位星级最高的同学负责七色花的借贷,利率由老师决定:优生的利率要高些,待优生的利率很低--常常是负利率。这张策略网的产生得益于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的时候,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研讨产生相应策略,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这便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问题到策略的循环,也是没有终点的思考,没有止境的研究!主题教研引领教师投入地“编织”策略网,织就一张张策略网的老师就会感受研究的乐趣,成长的幸福.

  (二)主题教研的树形网状结构“三小”是我校主题教研的模式架构,有实践性和惯习性的作用;树形网状结构是我校主题教研的实践框架,有网络化和系列化的特点,具有统领性和激励性。我们确立学校主题教研的总主题是“基于教研共同体和学本课堂建设,进行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四课联动团队活动。

  实施有效活动打造学本课堂

  师生和谐互动实施有效教学

  突出主体探究实施有效教学

  实施有效指导促进有效教学

  校本课程乐学善学主题教研

  中年级:实施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低年级:实施有

  在学科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

  口哨在体育教学

  技能学科培中妙用

  智育能主题

  教研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研究

  学生随文练笔能力的方法的研究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读写联动主题教研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中年级读写结合途径的研究丰富语言积累培力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3

  备课说课观课议课

  智动课堂的教学目标

  智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研究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总主题便是大树的根部主干;而学科组、教研组或年级组的二级主题如同在根部主干上分出几个比较粗大枝干,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结束后,当主题教研活动需要总结了,也就是这棵大树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总结时先从“枝杈”上总结,教师把每一次探索得来的收获甚至每一课时得来的积累撰写出成果总结文章.而接下来“枝干”的总结是在每个“枝杈”的总结中梳理概括出的典型经验材料。最后“根部主干"的总结,再从每个“枝干”的典型经验材料中概括并归纳出学校的主题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综述.

  三、活动的开展与推进

  主题教研的框架和树形网状结构,是基于学校实际引领教师进行主题教研的顶层设计,是教师从平淡乏味的被动教研,到自觉、轻松愉快地主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和保障.

  (一)确立主题,扎实推进主题教研活动首要的任务是发现问题,遴选主题,确立研究的主题或专题.我们基于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和学校多年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结合学本课堂建设工作重点,确立“基于学本课堂建设,进行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的总主题,然后,分层级确立学科、学段、年级、个人的教研主题。我们和教师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教研主题:在学习《课程标准》中找主题;在观课、议课中找主题;从教育教学方法中找主题;从学生的发展中找主题;从学科内涵、学科教学特点中找主题;从教师自身素质中找主题……语文教师在潜下心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发现:修订版课程标准较实验版,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鲜明的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共13处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语

  4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用情况”的研究。所以,语文学科提出了“读写联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主题,四年级语文教师提出了“通过什么途径寻找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研究主题,刘红华老师确立“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主题”,并经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实践,教研打磨,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古诗教学方式:创情境,入新课;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识字词;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写诗情;拓天地,促提升。刘老师在学期盘点中由衷地说:如果把主题教研比作一段路途,可能它没有终点,但它却可以记录下你行进中的的串串足迹,因为过程永远会比结果更加美丽,我期盼通过主题教研使自己的素质达到一个高度,但我会更加珍惜在我达到目的之前的这段经历,它让我成长,让我成熟。"

  (二)打造课例,凸显主题主题研讨课是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也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是主题教研有效性的保证。精心打造主题教研课例,让课例传达主题教研的思想,让课例印证问题解决的预设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给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以引领.下面以蒋岚老师的《棉花姑娘》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对于以上课程目标中的关键词,我们进行了分解、扩展和剖析。确定《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目标:1。课前自学生字词,学生正确认读并能用多种方法记住“姑、娘”等6个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星、雪、姑、请、盼、就、帮”7个字。(匹配课标1、2、3、4)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医生的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心情的变化.(匹配课标5、7、8)3。借助图片认识燕子、青蛙、啄木鸟和七星瓢虫.知道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青蛙能捉田地里的害虫,啄木鸟能捉树干里的害虫,七星瓢虫能捉棉花姑娘叶子上的蚜虫,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匹配课标6、7、8)最后,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及教与学的活动.在日常的课堂观察中我们主要采用如下的观察工具来校正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设计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执教人观课者班级学生数观察日期(此行下表中省略)

  原有学习目标

  分析内容参考

  处理后的目标

  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

  目标1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

  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

  目标2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节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

  性能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

  学习是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

  因为目标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

  5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此表是对教学

  问题?

  主要设计

  的文本分析。可由观察者依据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文稿填写,也可由执教者填好后,让观察者对

  照目标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这张表,确定每个目标对应的教学活动,看重要的目标是否得到重要

  支撑,是否有活动设计没有对应目标。对上课过程中目标和活动一致性分析可使用下表。

  目标——课堂活动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人生感悟”主题拓展阅读

  执教人聂娱燕班级

  五四

  观课者

  学生数48人观察日期

  原有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孩

  学习

  子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丰富想象,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目标2.注重调动孩子们的情感领域,激发对美好世界的热爱,激发孩

  子们更浓的阅读兴趣。

  处理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语文课本人文性拓展延伸,从中领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后的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悟道理,并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目标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言的积淀,并且感悟名家名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作奠定基础。

  目标1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

  带领学生赏析朗诵背诵《跌倒》

  主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向着明亮那方》,让学生获得人生启

  课本人文性拓展延伸,领示,领悟人生哲理。

  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

  示.

  目标2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重点赏析

  词句段,感悟道理,并积指导第九段,运用了那些修辞,表现

  累语言,增强语感。

  了百合花怎样的品质?并齐读这一段.

  6

  目标3

  对应活动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想法与建议

  3.通过阅读,学生能

  《跌倒》讨论描写了什么事物跌

  够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倒了又收获了什么,让学生思考还能

  括语言的积淀,并且感悟想到哪些美丽的跌倒呢?这样做到了

  名家名篇、经典美文的语以读引说;《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赏析

  言文字运用的巧妙,为学第九段后,让学生学习写作手法描写

  生交际和写作奠定基础.一种熟悉的植物,做到了以读引篇。想法和建议围绕一致性分析: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节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性能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是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因为目标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三)追求卓越,绽放精彩

  本学期,我们借助教研室和教科所搭建的平台,承办了2次较大的课堂展示活动,让老师

  们在更高的层面上展示课堂,在超越中,绽放精彩,成就自己。

  4月22日,全市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本”课堂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展示

  我校多年来的主题教研成果。我校辛娟老师执讲了《圆明园的毁灭》;修洁老师执讲了《公因数

  和最大公因数》。省教科所张斌博士亲临课堂观摩,并作现场点评。对我们的学本课堂研究方向、

  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现场观课议课活动等都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教师

  们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呈现出的教研意识和研究氛围。

  我校作为学校联盟的发起学校,十分清楚教研共同体这种接地气的教研方式,对教师专业成

  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和志同道合的兄弟学校结成教研共同体,携手协同发展。5月25日、6

  月3日和6月5日分别在育才小学、发城二小、盘石小学进行了语文、英语和数学的三校“学

  本”课堂成果展示活动。目的是通过赛课活动,交流各校“学本”课堂研究成果,激发教师对

  “学本”课堂的深度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在课堂上“动”起来,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会思考、能说、会说、学得深刻的目标。

  尽管是小范围的展示,但每个学校都对参赛教师的课堂组织磨课活动,实践证明,教研室的

  专家见证,也都奉献了一节精品课。正如骆老师说的,每一节课都能达到烟台市级优质课的水平。

  会后,授课教师,都根据本学校老师的观课议课撰写了教学反思;参会教师都写了活动体会。主

  题教研活动是阶段性的,但对教师的影响以及老师们的收获与激励是长久的,老师们在教研活动

  中的磨练是终生受益的.

  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我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我们将凝心聚力,

  强化管理,为推动主题教研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

  7

  

  

篇三: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团队磨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例谈小

  学《道德与法治》团队磨课的作用

  摘要:“磨课”是指教师以一定的教材为载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对如何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展开认真较为深入的研讨和不断实践的过程。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团队磨课为例,论述团队磨课有助于养成教师积极思考的习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形成教研团队智慧,促进名优群体共同成长,倡导教师要积极参与团队磨课。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团队磨课;专业成长

  肥西县王孝发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以“聚焦道法名师,促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专业引领、示范辐射、区域联动、共同成长”为宗旨,开展了3次县域内的“送培送教”活动,成效显著。参与送教的名师课例,内秀外美,都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来源于对课标的审视,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思辨,对学生道德需求的判断,注重德法共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其实,达到如此效果,团队磨课显得至关重要。

  以M老师的课例《我是班级值日生》(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为例。第一次展示,让人匪夷所思,教师把教材当作唯一不可动的内容。在整节课中,教材里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材里怎么说,教师就怎么教。教师严格遵守教材,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目中无“人”,只有教材,把课讲完,教学内容就算完成。至于学生的基础怎么样,哪种学习方式最佳,学生最终学会了什么,很少关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这种不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这就是明显的“用教材教教材”倾向。

  经过磨课团队基于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出发,对《我是班级值日生》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进行研究、分析与设计,集全员智慧,收集本课的课程目标、教学纲要、教学参考、课前调查、课程资源等,进行二次整合,

  达成共识。从二次上课来看,效果迥然不同。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但不拘泥于教材,又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放眼学生鲜活的生活实际,将教材知识巧妙地融入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学中,教师不是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不是根据教材的结构来选择教学结构,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需求来设计教学结构。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从生活中获取道德判断,帮助学生参与社会,从显性引导走向意识唤醒,从注重是非判断走向强化问题解决,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团队磨课有助于养成教师积极思考的习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磨课”是指教师以一定的教材为载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对如何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展开认真较为深入的研讨和不断实践的过程。磨者,用心思考,深入探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将教师个人的教研行为变成团队成员的集体研讨,将一次性的听课、评课变成持续跟进的教学研究。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在反复研磨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磨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长期以往,便会使教师对课标的把握更精准,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对教学的设计更精当。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素养。

  团队磨课有助于形成教研团队智慧,促进名优群体共同成长。上课是教师一个人的事,但上“好”课则是一个团队的事。郑立平大师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写到:“要想走得快,就独自前行;要想走得远,就要结伴而行”。磨课非常注重教研团队智慧的发挥,大家都真实参与教研,在参与中释放团队每位成员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不断贮存每位团队成员的教育智慧。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团队成员在磨课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将每个人独特的潜能发挥出来,在“真刀实剑”中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团队磨课,是让大家在互补中成熟,在互动中成长。它不仅让教师的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更能促进名优群体共同成长。

  近些年,团队磨课或成为学校教学研讨的常规工作。经历了一次次磨课,团队中每一位教师细啄课堂设计之美,细啄教学细节之美,细啄师生互动之美,磨出真实的教学问题,磨出灵动的教学过程,磨出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育回归本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1]郑立平.从优秀到卓越[J].开明出版社,2016(4):148.[2]吴忠豪.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教师,2018(6):1.[3]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49.

  

  

篇四: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规模条件教师的教学特点个性从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性格特征等方面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校内通过开展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同课异构研讨课公开课等形式的活动交流研究信息和动态分享研究体验与困惑共同探讨问题寻找对策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和模式校间开展交流合作互相学习资源共享构建起学科教研网络

  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随着课程与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研工作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其发展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亟待提高有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构建教研共同体,校内互动、同伴互助、跨科联动等措施,推进教学研究,实施有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构建教研共同体任务驱动专业发展

  1.问题的提出

  从近期的教研活动来看,有些教师同伴互助的意识不强,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较少,不同层次教师之间互助合作的能力不够,合作水平不高。在校本教研中自觉参与度和互动程度不高,合作研究共同体没有形成。其原因是:教研组的教研功能淡化,而管理功能加强,和年级组一样变成了行政机构;教研组的教学功能体现得较为充分,但科研功能,特别是教师培训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体现不足;教研活动的主要工作是从事一些日常教学事务,如组织听课评课、安排考试命题和试卷批改、进行质量分析等,真正“研”的成份很少;教研组活动中,多关注现成的技术、经验的传授与获得,缺少对实践问题的关注及研究,使得实践较多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无法真正实现通过研究问题改进与完善实践的目的。由于课程改革过程中,各校出现了许多用传统教研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而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教师难以把握,只靠几节公开课、示范课,几次简单的研讨活动无法解决。课程背景下,教师是教材的补充延伸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研究者,只靠个人的力量不能有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能从长远目标出发,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不能推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为此,笔者呼唤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1行政推动,保障机制。教研共同体,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联合教研模式,是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建立的。是根据各自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教研,从而形成一种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它基于学校而不限于学校,它摒弃脱离各种专业力量的各自为战,集集体智慧,集校内外各方的合作与支持,相互协作,联合开展教学研究,共享经验与成功,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但是,传统的校本培训和教研体制从形式到内容,已形成一种惯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助行政力量来推动,以便建立机制整合资源,全面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2.2专业引领,促进发展。一线教师多实践经验而少理论积淀,专家、学者多理论积淀而少实践经验。教研员以其双重身份,成为两者间的桥梁和中介。转变教研机构与基层学校之间的领导和约束关系,改重管理为服务,以引起、维持、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促进有效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室首先要对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专

  业指导(专业引领);运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质量检测、进行数据分析的报告与建议(质量检测);根据调研的报告,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参与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研室就是地区课程发展的首席责任人。基于此,教研部门工作的重心从原来的统一教学进度、组织考试、教学评比、学科竞赛、安排课题项目等转移到服务于自下而上的校本教学研究工作,由过去的自上而下的指令走向教师专业发展引领,从分派任务组织活动走向教师教育理想追求的重望。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专业课程的领导者,做好政策的执行、课程的设计、发展服务、专业指导和质量促进的工作,研究好课程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强化学校本位的意识,以校为本,使区域性教研活动能扎根于学校的实际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课程标准、评价、教材与教学设计的一致性问题,认真研讨“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承担研究与实施科学的教学质量检测时,及时细致地做好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供最大限度的、科学的决策依据,最快、最大限度地促进区域性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这也要求我们建立这样的理念:要把教学置于课程标准、教材和评价这个完整体系的视野下去理解、研究、实践,为基层学校最大限度的提供服务和支持,使教研员成为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领军人物,促进有效教研。

  2.3校内互动,任务驱动。在学校层面上,我们可以构建教育研究自愿者共同体、年级备课组共同体、优秀教师共同体、帮扶教师共同体、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和学科教学研究共同体。它们之间既是相对的独立,又是相互交叉和联系的。学科教研共同体,是教师最日常、最具操作性的、最具研讨性的学习共同体,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教研的业务组织,是把先进教学理论和理念转化为教师行动策略的智慧型集体,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基地。重视学科教研共同体制度化,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尤其在校本教研为主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加强学校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建设,重视对学科教研共同体活动的功能开发与实效性的研究,就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步骤。

  2.4同伴互助,共同成长。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需要一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业务过硬、能吃苦的教师共同体。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是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素质的高低、专业的成熟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规模、条件,教师的教学特点、个性,从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性格特征等方面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校内通过开展“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同课异构”、研讨课、公开课等形式的活动,交流研究信息和动态,分享研究体验与困惑,共同探讨问题、寻找对策,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和模式,校间开展交流合作,互相学习,资源共享,构建起学科教研网络。通过师徒结对、放手让青年教师勇挑重担,对其跟进式指导、重点扶植等有效措施使青年教师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网络互动团体,通过资源交流共享,实现即时研讨,使各个分散个体、团队通过网络,组合成一个研究共同体。校园网可开设学科教研网、校园博客网、学科基地网、资源中心、学科论坛等多种平台。使网络教研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平台和特色,

  使校园博客成为教师教学反思、交流以及提升生命质量的精神家园。实现教师个性、能力上的优势互补,最大化地发挥每一教师和教师共同体的潜质和功能,形成学科教研共同体的教研凝聚力,建设一个真正“教研共同体”!这样一个由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组成的具有共同愿景的教研共同体,会把我们的新课程的理念有效地落实到课堂和学生中去。

  2.5跨科联动,全面发展。随着文理科综合、基本能力等科目进入新高考,跨科联动、有机整合已成当今教研一大课题。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教研共同体,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课程所倡导的学科综合化联系的基本理念要求各学科教师加强联系,增进了解,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建立跨学科的协作教研共同体,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机整合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利用、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凝聚了教研力,实现了教师专业全面发展和提高。

  教师读书学习需要一种氛围,联合教研也需氛围,各方要努力营造共同教研的氛围。从制度走向文化,是教研共同体的共同愿景,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教研共同体应该成为学校文化、教师文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随着教研共同体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教研教研共同体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会极大地弥补和改进传统教研组制度的不足,会有效地推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五: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结合学校实际指导团队研究学习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坚持教什么研究什么需要什么研究什么怀疑什么研究什么的团队研究原则把令人最烦恼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使团队科研永葆生命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团队引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张敏于志花来源:《教师教育科学》2013年第06期

  【摘要】学校的强大,不仅在于教师个人能力的卓越,更重要的是体现团队合力的强大。在团队中建立共同愿望或追求目标,使所有成员取得价值观的认同,必能给学校发展带来新跨越。【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团队;引领;种子培养;导师团队;青蓝团队一只鸟儿奋力飞行,难免孤独困乏;群鸟编队飞行,在空气动力的作用下,要比具有同样能量而单独飞行的鸟多飞百分之七十的路程,也就是说,编队飞行的鸟能飞得更远。鸟儿结伴飞行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团队力量远大于一群人的简单相加。蒋峪初中地处偏远山区,存在诸多制约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首先表现为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教师结构不合理,优秀师资力量薄弱,后备力量的成熟周期又相对漫长,从而导致教师“青黄不接”的现象长期存在,教师的研究水平、教研能力呈高耸式“金字塔”状,顶尖底大,整体失衡。其次表现为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整体轻个体,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和教师个体全面的发展。其三是针对农村教育而言,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家长观念落后,对教育认识不到位,学生知识面较窄,创新学习意识不够;有的教师安于现状,易于满足,甚至懒散堕落,消磨时光,职业倦怠现象日益突出。面对教育实际,怎样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为什么教师教学任务完成了,成绩却不很理想?为什么学校内部出现推诿责任的现状?能否找到一条解决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的路子?近几年,学校高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名师打造工作,可否以此为切入点来开展工作呢?就这样,以名师带动一个团队发展的思路基本确立了。一、确立目标以“团队引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发挥骨干教师的领头雁作用,激发教师潜能,着力打造具有高度责任感、甘于付出的巅峰教师团队,使课堂教学由有效走向高效,以谋求“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愿景。二、分段实施第一阶段:种子培养破茧成蝶一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地沉睡了,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这个细小的生命就是蚕。连那个小生命都能经历生命的蜕变,我们教师、我们学校凭什么就不能破茧成蝶呢?石金彦,是我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她抓住潍坊市主题学习研讨会的契机,作了一次典型发言,从此更是乐此不疲,专注于集结式语文教学。语文主题集结教学是按某类语文“主题”集结教学内容而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她迅速成长为临朐县百名特色教师之一,十名首批特色教师之一,首批四名特色名师之一,临朐县两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之一。第二阶段:导师团队振翅高飞石金彦的成功,唤醒了老师们沉睡的心灵。学校领导多次会商、研讨,最终达成共识,以这种相对成熟的集结式教学法为突破口,成立了语文教师成长团队,以“求实创新高效”为团队宗旨。1、动员组建阶段由校长主持召开全体语文教师会,动员部署语文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发起语文教师自觉自愿参与团队的倡议,组建起四人团队,由石金彦任导师。她们好学肯干、上进心强,自发听课,自主研讨,自觉学习,先从实质上抓住集结式教学的核心,立足自身实际和教育教学的实质掌握这种教学方法的精髓,快乐地行进在教科研的阳光大道上。2、形成完善阶段初步形成框架,每位教师明确职责,为如何构建和谐高效团队出谋献策,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力。鉴于学情、教师特点和教学风格的差异性,组织语文教师进行团队论坛,论证该教学模式和自己个性教学的异同,做到求同存异,张扬个性,凸显特色。3、践行提高阶段学校将开展系列团队活动,为教师提供平台,通过活动或教学实践来使教师超越自我,激发潜能,让教师拥有敬业、共赢、爱心、感恩、担当的心态,增强教师归属感,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对生命的激情热爱。从而不再找借口,不再推卸责任,凡事主动积极,感恩付出,为学校管理者分忧解难。第三阶段:青蓝团队雏鹰试翼在语文教师成长团队振翅高飞的带动下,学校又一支活力四射、激情飞扬的英语教师成长团队于2011年9月应运而生。该团队由08年大学毕业生王倩倩任队长,以年富力强、经验丰足的教研组长为导师,以“成长成才发展共赢”为团队宗旨,努力打造特色学生、特色班级、特色课堂,将团队创设的“互助—畅谈—竞优我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灵活熟练地应用到课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真正将教室变为学室,使SunshineTeam各成员的课堂真正得到提高,努力追求高效课堂,追求幸福课堂。目前,王倩倩老师已迅速成长为县教学能手,是我县被选拔参加暑期北京英语教师集训营的两名教师之一,并与刘素娟老师参加了刚刚结束的全县研说教材巡展。在相对成熟的语文、英语教师成长团队的带领下,我校积极调动、充分发挥亮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所有学科中建设打造自己的团队。三、具体措施1、营造环境,走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团队之路。结合学校实际,指导团队研究学习,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坚持“教什么研究什么”“需要什么研究什么”“怀疑什么研究什么”的团队研究原则,把令人最烦恼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使团队科研永葆生命力。2、转变团队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在团队建设工作中形成“四少四多”的观念。即少一点指责,多一份交流;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共识;少一点疑虑,多一份理解;少一点限制,多一份包容。让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团队。3、实行分层推进。各团队将教师按照已有基础,通过教师自己的申报,将教师分成探究、实践、学习三个层次,并分层确立目标,分层落实管理,分层开展活动。做到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研究点,从而实现由个体成长到分层推进,再到整体提高的目的。4、开展微格研究。利用录音录像手段,将团队教师的课堂、讲座实录放入学校资源库,让教师自己通过回视,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找准自己问题的所在,进而调动教师的学习动力,尽快让自己的课堂由有效走向高效。5、利用强势诱导。要打造教师团队,就必须引导教师围绕团队精神正向发展。因而针对部分观念落后、技术薄弱和不思进取的教师,要通过制度引领,考核兑现,帮扶结对等措施,强势引导,让其保持全体同步发展。6、抓好亮点辐射。通过教师个人典型成长案例的分析,提炼其精髓,加以推广示范,并将其亮点尽量发挥辐射作用,以坚定教师成长的信心,为成长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青年教师搭建展现舞台,提供学习机会,加强培养指导,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四、主要成效及推广价值在团队引领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校被评为主题学习实验优秀学校,被授予潍坊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县级课题“激发兴趣,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市级课题“历史主题资源网站建设”“语文主题集结教学法”、省级课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顺利结题。团队成员中有5人被评为潍坊市教学能手,36人为县级教学能手,2人被评为教坛新秀,获7项县政府教学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果奖,1项市级教育教学方法燎原奖,提供过18节县、市、省级公开课,多次在市、省、国家级会议上作过经验介绍。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有生存、发展、自主、尊重和贡献五个层次。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人们的需要就向高层次发展。这种满足是相对的,而且往往是一种需要有了部分满足之后,新的需要就出现了。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固然有物质生活上的需要,但更有精神生活上的需要,有事业上的需要。当他们在生活上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希望得到重视、理解和认可,得到公正的评价。实践证明,团队力量远大于一群人的简单相加。学校的强大,不仅在于教师个人能力的卓越,更重要的是体现团队合力的强大,这是高效团队的精髓。团队引领,必能给学校发展带来新跨越。参考文献[1]丁振刚《论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2]林建新《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时代发展同步》[3]陈国红李洪根2008《让“专业引领”成为教师成长的强力引擎》上海教育科研。[4]马强2006《让教师伴随“磨课”成长》人民教育。[5]潘国青2005《学校教育科研中的专业引领.教育发展研究》。[6]余文森2003《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黑龙江教育。[7]郑慧琦胡兴宏2004《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

  

  

篇六: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教研组对教师成长的助推作用

  作者:师心枝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7期

  摘要: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其自身的学科素养直接关乎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教学的质量,因此,对教师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少数民族教师国语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更应该被重视起来,本身民族教师国语基础就存在不足,在缺乏必要的外部资源和条件的情况下仅靠国语教师自身的努力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研组的介入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教研组对教师成长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教研组;教师成长;国语教学

  1利用教研组实施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研究主要讨论的是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部分国语教师本身国语基础并不好,这也就意味着其对于国语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最新的课程建设要求并不了解,这些内容教师若是不能够准确把握,教师在教学时很可能会出现教学重点偏离的可能性,合格的教学课堂也就难以保证。教研组是指学校内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其主要成员是就是教师,选择一些教学能力强,国语素养高的国学教師组成专门的调研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能够保证校本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国语教师根据本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国家要求的国语教学目标以及其他学科课时安排情况,共同商讨国语课程计划与课程目标,这样能够保证课程计划符合学生的需求,保证课程计划与内容的科学性,而且在整个调研的过程当中教师对于自己应该实现的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的思想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有助于教师成长。

  2利用教研组反思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成长

  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者,其本身就具备多变性,并且每名学生都有其独特性,这也就意味着课堂教学存在多变性。国语教师多数都是少数民族教师,其本身的知识素养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时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问题都会显得很明显,有的是一些教学细节问题,若是不进行充分的反思,教师自己可能都很难发现,像是教师教学的语言、行为举止等,但是学生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强的,这些小问题不注意以后很有可能成为大问题,最终不利于提高国语教学质量。通过教研组来引导全体教师一起进行教学反思,还原教学过程,其他教师能够帮助授课教师了解其本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再通过集体调研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然后进行反复的改正,就能够保证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还能够避免一些不好的教学行为出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3利用教研组引领教学项目,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内容,采用项目教学进行国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过于知识,国语这一学科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实践性,项目教学法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要想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就需要确保教学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依靠单个国学教师很难保证教学项目能够具备实践要求,利用教研组来进行教学项目的研讨,确定教学项目的具体细节,明确教学项目的标准,这样就能够保证教学项目能够符合学生时间联系的需求。除此之外,教研组还可以帮助国语教师了解如何更好的引领教学项目,让教学项目真正提高学生的国语水平。在整个教研组商讨教学项目的过程当中,其实对国语教师也是一个历练,尤其是对初入学校教学的国语教师,在参与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新国语教师会了解最新的实践教学理念,这样对教师整体能力的提升是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的。

  4利用教研组进行课堂诊断,促进教师成长

  课堂诊断是指教师为了强化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水平,主动请求学校内较高水平的教师深入自己的教学生活,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提高的一种自主发展方法。课堂诊断的发起者是国语教师本人,但是需要其他国语教师参与,此时利用教研组来进行课堂诊断对强化教师自身的素养要更有帮助。教研组本身就对国语教学内容了解的十分清楚,而且教研组内部的教师较多,每名教师认真听课,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更为全面,教师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问题,而且教研组还能够根据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最适合教师的解决方法,这样教师的自身素养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5利用教研组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技能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新国语教师通常教学经验不足,若是未经培训直接上岗,很难能够解决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全部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教师的权威性会受到质疑,教学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对国语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十分重要,培训内容也要全面,除了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还需要对一些新兴的符合当前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而最了解新型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技能的还是调研组。教学技能也是调研组需要调研的内容之一,利用调研组对教学技能的了解对国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其中包括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国语学习的兴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际语言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等,教研组的培养作用落实到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6结论

  综上所述,教研组对少数民族国语教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发挥教研小组的积极作用,首先需要教研小组实施教学研究,以教研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国语教学目标以及具体实施的要求,以此转变教师思想,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其次就是利用调研组进行反思教学实践帮助教师回顾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还可以进行课堂诊,提高教师教学技能,通过这些方面的落实,不仅能够让汉语教师的教学素养得到提高,还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樊海燕.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学教研组建设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7.

  [2]陈远芝.强化教研组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J].职业,2008(35):46-48.

  [3]王先健.搭建平台互动共进让教研组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A].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发现杂志社.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发现杂志社:发现杂志社,2007:3.

  

  

篇七: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小问题现象中发现反思中积累小案例研究中积累创新中积累现象中诊断现象中反思现象中提炼小策略学习中探寻研讨中开发行动中印证研究中实验行动中建库构建和美幸福生态的教育教学生活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图实践创新思维碰撞多维对话反思小现象发现小问题确立小主题研发小策略查策略风险建策略库网多维循环的三小式主题教研发现诊断运用解决研讨印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小现象进行反思筛选查找问题聚焦一点确定为小专题进行研讨开发小策略把这些小策略拿到教学实践中印证查看是否有效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主题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现将我们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思考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主题教研的背景与内涵

  关于主题教研,早年时我们曾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一年一个教研主题,年年有所变化,以突出我们工作的创新和进步。几年下来,有的老师认为“教研活动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批两本作业来的实际”,“多研少研一个样,研和不研一个样”等认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时的主题教研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虽然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缺少研究主题的体系架构,导致教研随意、盲目,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资料,对付检查,尤其是频繁的此类听课评课,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教研活动存在较重的形式主义。概括起来就是:主题教研多形式、少主动;活动内容多常规、少研究;教师个体表现上多实践、少反思。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主题教研大讨论,撰写了研究报告。

  基于对主题教研存在问题的反思和讨论,我们逐渐明确了:主题教研是将教研和科研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教研模式,是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主题来自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主题教研的框架与结构

  经反复思考、论证,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三小”式主题研修,即引领教师们从教学中的“小现象”入手,探询存在的“小问题”,开发解决问题的“小策略”,进而全面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一)“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研究始于问题,主题教研是为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搞的真研

  1

  究。为了让主题研究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学校、班级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教研的实效,我们构建了“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如下图)

  小问题现象中发现,反思中积累

  小案例研究中积累,创新中积累,现象中诊断,现象中反思,现象中提炼

  构建和美幸福生态的教育教学生活

  小策略学习中探寻,研讨中开发,行动中印证,研究中实验,行动中建库

  “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图

  我们以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小现象,发现存在的小问题确立研究小主题,在教研活动中开发小策略解决小问题,汇集小案例积累小经验为导向,按照步子小,起点低、节奏快、实效高的原则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其基本步骤如下图:

  发现

  诊断

  确立小主题研发小策略

  反思小现象发现小问题

  多维对话

  运用解决

  思维碰撞

  主题教研

  实践创新

  查策略风险建策略库网

  研讨

  印证

  多维循环的“三小”式主题教研

  2

  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小现象进行反思,筛选、查找问题,聚焦一点,确定为小专题进行研讨开发小策略,把这些小策略拿到教学实践中印证,查看是否有效;教师在研究策略、印证实施中的成功案例撰写出来,汇集成册,建立策略库;通过教研对策略可能存在的问题——即风险进行客观地分析,并提出新的应对策略!可以说,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于是,策略——风险——策略——风险……我们的策略库就成了一张策略网!例如:“小红花”是老师们常用的激励手段,使用一段时间激励作用会衰减,很多老师经常会在上面加注释或表扬的言语,肯定学生的行为!这个办法改变了许多孩子,效果非常好!老师们在交流自己的新策略时,研讨梳理为:“表扬花”策略,这种说法易学好记,方便传播;老师们在使用“表扬花”的过程中,发现“表扬花”都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对全体学生不起激励作用,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开发了新的小策略——“七色花”,对学生的各种表现都进行评价,如自学、合作、倾听、表达、质疑、展示、反思等七个方面,每方面一种颜色。当有的学生集得花儿数量越来越多,又提出“星级豆”策略,即铜星、银星、金星、钻星,星级按进制升级。集齐七种颜色,换一朵表扬花;五朵表扬花换一颗铜星,四颗铜星换一颗银星,三颗银星可以换一颗金星,两颗金星可以换一颗钻星。操作中,老师规定七色花可以借贷,由班里五位星级最高的同学负责七色花的借贷,利率由老师决定:优生的利率要高些,待优生的利率很低——常常是负利率。这张策略网的产生得益于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的时候,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研讨产生相应策略,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这便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问题到策略的循环,也是没有终点的思考,没有止境的研究!主题教研引领教师投入地“编织”策略网,织就一张张策略网的老师就会感受研究的乐趣,成长的幸福。

  (二)主题教研的树形网状结构“三小”是我校主题教研的模式架构,有实践性和惯习性的作用;树形网状结构是我校主题教研的实践框架,有网络化和系列化的特点,具有统领性和激励性。

  3

  我们确立学校主题教研的总主题是“基于教研共同体和学本课堂建设,进行

  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四课联

  动团队活动。

  实施有效活动打造学本课堂

  师生和谐互动实施有效教学

  突出主体探究实施有效教学

  实施有效指导促进有效教学

  校本课程乐学善学主题教研

  中年级:实施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低年级:实施有效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数学思维搭桥主题教研

  高年级:实施有效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在学科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

  口哨在体育教学

  技能学科培中妙用

  智育能主题

  教研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研究

  学生随文练笔能力的方法的研究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读写联动主题教研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中年级读写结合途径的研究丰富语言积累培力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四课联动团队活动

  智动课堂的教学目标的研究

  智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研究

  英语灵动智慧课堂主题

  教研

  数字技术与教学设计融合的研究

  对学生听、说、阅读技能的即时评价和反馈

  基于学本课堂建设的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

  主题教研树形网状结构

  4

  总主题便是大树的根部主干;而学科组、教研组或年级组的二级主题如同在根部主干上分出几个比较粗大枝干,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结束后,当主题教研活动需要总结了,也就是这棵大树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总结时先从“枝杈”上总结,教师把每一次探索得来的收获甚至每一课时得来的积累撰写出成果总结文章。而接下来“枝干”的总结是在每个“枝杈”的总结中梳理概括出的典型经验材料。最后“根部主干”的总结,再从每个“枝干”的典型经验材料中概括并归纳出学校的主题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综述。

  三、活动的开展与推进

  主题教研的框架和树形网状结构,是基于学校实际引领教师进行主题教研的顶层设计,是教师从平淡乏味的被动教研,到自觉、轻松愉快地主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和保障。

  (一)确立主题,扎实推进主题教研活动首要的任务是发现问题,遴选主题,确立研究的主题或专题。我们基于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和学校多年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结合学本课堂建设工作重点,确立“基于学本课堂建设,进行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的总主题,然后,分层级确立学科、学段、年级、个人的教研主题。我们和教师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教研主题:在学习《课程标准》中找主题;在观课、议课中找主题;从教育教学方法中找主题;从学生的发展中找主题;从学科内涵、学科教学特点中找主题;从教师自身素质中找主题……语文教师在潜下心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发现:修订版课程标准较实验版,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鲜明的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共13处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语用情况”的研究。所以,语文学科提出了“读写联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主题,四年级语文教师提出了“通过什么途径寻找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研究主题,刘红华老师确立“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主题”,并经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实践,教研打磨,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古诗教学方式:创情境,入新课;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识字词;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写诗情;拓天地,促提升。刘老师在学期盘点中由衷地说:如果把主题教研比作一段路途,可能它没有终点,但它却可以记录下你行进中的的串串足迹,因为过程永远会比结果更加美丽,我期盼通过主题教研使自己的素质达到一个高度,但我会更加珍惜在我达到目的之前的这段经历,它让我成长,让我成熟。”

  5

  (二)打造课例,凸显主题主题研讨课是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也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是主题教研有效性的保证。精心打造主题教研课例,让课例传达主题教研的思想,让课例印证问题解决的预设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给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以引领。下面以蒋岚老师的《棉花姑娘》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对于以上课程目标中的关键词,我们进行了分解、扩展和剖析。确定《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目标:1.课前自学生字词,学生正确认读并能用多种方法记住“姑、娘”等6个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星、雪、姑、请、盼、就、帮”7个字。(匹配课标1、2、3、4)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医生的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心情的变化。(匹配课标5、7、8)3.借助图片认识燕子、青蛙、啄木鸟和七星瓢虫。知道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青蛙能捉田地里的害虫,啄木鸟能捉树干里的害虫,七星瓢虫能捉棉花姑娘叶子上的蚜虫,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匹配课标6、7、8)最后,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及教与学的活动。在日常的课堂观察中我们主要采用如下的观察工具来校正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设计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执教人观课者班级学生数观察日期(此行下表中省略)

  原有学习目标

  分析内容参考

  处理后的目标

  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

  目标1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

  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

  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节

  目标2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

  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性能

  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是

  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因为目标

  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此表主要是对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可由观察者依据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文稿填写,也可由执教者填好后,让观察者对照目标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这张表,确定每个目标对应的教学活动,看重要的目标是否得到重要支撑,是否有活动设计

  6

  没有对应目标。对上课过程中目标和活动一致性分析可使用下表。

  目标——课堂活动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人生感悟”主题拓展阅读

  执教人聂娱燕

  班级五四

  观课者

  学生数48人观察日期

  原有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孩

  学习子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丰富想象,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目标2.注重调动孩子们的情感领域,激发对美好世界的热爱,激发孩子们更浓的阅读兴趣。

  处理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语文课本人文性拓展延

  后的伸,从中领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目标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悟道理,并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言的积淀,并且感悟

  名家名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作奠定基

  础。目标1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

  带领学生赏析朗诵背诵《跌倒》《向

  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课本着明亮那方》,让学生获得人生启示,领

  人文性拓展延伸,领悟人生悟人生哲理。

  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目标2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重点赏析指导

  句段,感悟道理,并积累语第九段,运用了那些修辞,表现了百合花

  言,增强语感。

  怎样的品质?并齐读这一段。

  目标3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

  《跌倒》讨论描写了什么事物跌倒了

  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又收获了什么,让学生思考还能想到哪些

  言的积淀,并且感悟名家名美丽的跌倒呢?这样做到了以读引说;

  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赏析第九段后,让

  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学生学习写作手法描写一种熟悉的植物,

  7

  作奠定基础。

  做到了以读引篇。

  想法和建议围绕一致性分析: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节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性能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是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因为目标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三)追求卓越,绽放精彩本学期,我们借助教研室和教科所搭建的平台,承办了2次较大的课堂展示活动,让老师们在更高的层面上展示课堂,在超越中,绽放精彩,成就自己。4月22日,全市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本”课堂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展示我校多年来的主题教研成果。我校辛娟老师执讲了《圆明园的毁灭》;修洁老师执讲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省教科所张斌博士亲临课堂观摩,并作现场点评。对我们的学本课堂研究方向、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现场观课议课活动等都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教师们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呈现出的教研意识和研究氛围。我校作为学校联盟的发起学校,十分清楚教研共同体这种接地气的教研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和志同道合的兄弟学校结成教研共同体,携手协同发展。5月25日、6月3日和6月5日分别在育才小学、发城二小、盘石小学进行了语文、英语和数学的三校“学本”课堂成果展示活动。目的是通过赛课活动,交流各校“学本”课堂研究成果,激发教师对“学本”课堂的深度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在课堂上“动”起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会思考、能说、会说、学得深刻的目标。尽管是小范围的展示,但每个学校都对参赛教师的课堂组织磨课活动,实践证明,教研室的专家见证,也都奉献了一节精品课。正如骆老师说的,每一节课都能达到烟台市级优质课的水平。会后,授课教师,都根据本学校老师的观课议课撰写了教学反思;参会教师都写了活动体会。主题教研活动是阶段性的,但对教师的影响以及老师们的收获与激励是长久的,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磨练是终生受益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我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我们将凝心聚力,强化管理,为推动主题教研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

  8

  

  

篇八: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依赖于教育科研和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教研科研能力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下是第一范文我整理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层次性、差异性评价与分析,课题研究结束,研究人提出结题申请,由课题领导小组进行结题验收,评出等级。对于好的课题,在校级推广并推荐申报上一级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的飞速发展,给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完善教育实践,不断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师既不能依赖习惯和经验工作,又不能等待研究者提供新成果。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队伍中的成员。教师要成为批判的、系统的考察自己实践的研究者,从而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教学和改善自己的实践。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转变,深刻认识到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2、教科研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认识教科研培训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一种工作制度,深受许多教师的喜爱,教科研培训主要是由学校科研、教学骨干和部分成长较快的年青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新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在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主题向老师们作了汇报,这样能引起其他教师的共鸣,产生比较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对汇报教师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通过课题培训,所有的老师都觉得自己成长较快,虽然很苦,但苦中有乐,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具备了广泛的专业知识,知道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能主动地改革教育,对同事也产生专业取向的影响力,都感觉到通过教科研培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知识。

  3、立足校级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校级课题的研究是我校积极开展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课题研究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也可以说它是用现代教育理论来科学地规范教学行为的一种研究,即理性地对待教育、教学,克服随意性,从而不断完善、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教科研结合,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依赖于教育科研和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教研科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以此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一个工作十年的教师也许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无法从经验中通过反思、对比理论指导实践,因为没有反思这样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的经验,所以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更应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不受限制。1、通过学写教育教学案例助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实践贴近教师工作,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育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过程,是重新认识教育教学事实的过程,也是反思、研究、总结、提高的过程。正如胡教授所说的: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要写好教育教学案例,需要把教育教学案例涉及到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因此,撰写教育教学

  案例在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2、坚持写教育教学小故事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多挖掘身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闪光点和困惑点加以研究,积累经验,写成小论文或者教育教学日记,学校开展我的教学故事、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鼓励大家去写,从中体验到一种充满了趣味、满足、惊喜和骄傲的感觉。

  3、尝试撰写教科研论文助力我们提高。教师在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后,有了第一手研究资料,要把它编成科研成果,需要经过思维加工和文字加工过程,是个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有实践成果的累积,有教研反思的积累,还有理论知识的支撑。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但长期的思考总结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绝对是有好处的。

  总之,教师专业成长是个坚持不懈的锻炼过程,只有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去,那就不要怀疑自己是否能成长进步,因为,有耕耘必然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措施针对我校教师实际情况,能够起专业引领作用的教师少而不足,切实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成为我校所有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立足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坚持以校为本的培训理念,强化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一、贯彻理念,形成自我成长的意识

  1.提出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骨干,专业成长设想。2.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为每位教师建立档案袋。将教师的课例、反思、教学设计、听课报告以及参加培训情况等能够记录自己专业成长的资料,全部归案。以此来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便于以后更好的发展。3.制定三年自我发展规划和学期发展规划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要求教师就自身专业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具可操作性的措施,以此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每学年教学处就教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二、创设文化氛围,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养1、倡导教师多读书,勤学习。读书学习是教师学高的直接途径。可以读一些教育理论,也可以是和本学科相关的专业书籍,还可以是文化典籍,更可以和学生同读一本书。2、有意识地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三、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1.专家引领。请各学科权威(外请或校内)就教师学习的教学问题进行指导。2.以教研组、为常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提升业务水平。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互帮互带;教学研讨,求同存异,促进交流;上研究课,同课异构,激发潜能;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加强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研究,这学期以课堂教学设计为主,掀起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高

  潮。4、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四、分层培训1.青年教师培训为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

  发展,在各个方面提供舞台,助力青年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促使青年教师更好地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进行的继续教育。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青年教师培训分为三个环节:师徒帮带;实践锻炼;考核验收。以师徒帮带为常态的培训形式,以课堂教学为培训内容,加上一些专题性讲座,提高教学的规范性和教师的理论水平,组织开展评优课、展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答辩,师德演讲等活动,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2.骨干教师培训我校共有市级骨干2人,校骨干5人,他们是我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跑人。所以,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专家引领:以讲座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专家示范:以公开研究课的形式,展示他们在教学上的优势,激励其他教师效仿学习。师徒帮带:帮带青年教师是骨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帮带之前有协议,帮带过程有记录,帮带结束有总结。

  外出学习: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精神上的福利。对骨干教师而言,更需要外出学习,及时充电。但学习后,必须要有对同组教师的反馈汇报。

  五、形成发展性评价在教师学习、培训过程中及时评价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为了打造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搭设舞台、提供机会、营造氛围,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以保障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提升。一、师德1、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对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内涵作深层次的理解,并努力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2、学校组织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评选、宣讲、展示等形式弘扬师德风范良好的教师,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的师德素养。3、创建学习型班组、教研组,在创建过程中求得教师个人、团队的双重发展,每一年评比一次。二、学识1、鼓励教师参加本科或硕士课程班进修。2、为教师订阅《读者》《人民教育》杂志。每学期进行读书沙龙活动。

  三、能力1、形成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后备骨干教师的梯队,每两年进行申报、评选、考核。骨干教师(含后备)能在本学科或本教研组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团队中老师共同成长。2、有机会尽可能多的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教学观摩活动。3、不放弃市、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对于参赛老师,不管是否获奖,设立参与奖。学校或者所在团队积极助力该教师出谋划策,体现团队智慧。4、学校每学年组织校级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在比赛中提高教学能力。5、积极争取机会,多与教研员沟通,请区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让老师在区一级层面能够进行公开教学。6、聘请资深退休教师带教骨干教师,来校听课,指导学校中青年教师。7、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案例或论文的评选,学校编写案例或论文集,并鼓励教师参与区评奖及向杂志投稿。8、为个别岗位的教师提供到齐一小学轮岗学习的机会。9、积极参与学校的项目管理,成为管理者或参与者,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管理、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学校定期对各项目进行考核。10、督促教师认真按计划完成师资培训工作,评选校本培训积极分子。11、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中期及末期的考核,

  对于完成规划较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四、个性品质1、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与家

  长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等。2、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讲座,进行心理辅导游戏,以减轻教师

  的心理压力,缓减教师职业倦怠感。在教师中增设单项奖的评比,以弘扬教师中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九: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在评课中也可以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探讨通过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目前我县各学校的公开课教学教研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教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

  教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新的形式、新的任务要求下,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新知,交流经验的机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的组织,不仅让教师领略了新知识,观摩了新课程,而且拓展了新视野,获得了新感受,起到了引领、示范、传承的作用,对于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教研,为新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刚刚毕业的新教师,年轻富有朝气,他们有着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拼劲。然而在教学工作中,他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渴望通过校本教研在实践中探讨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新教师走进课堂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备课,可是备课层次浅,要求低,思路窄,他们往往只备如何教教材,没备如何培养人。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形式之一,教研中的集体备课可以针对性地解决新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我校新教师李晓燕在备《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只备教材没备学生,只备章节没备体系,而且还出现很多细节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李晓燕老师的备课做指导,对教学目标提出建议,对教学内容做出补充,对教学环节做出调整。通过集体备课,李晓燕老师在一遍又一遍的教案修改中,很快就能发现自己备课中出现的问题,能自觉地改变教学构思,从单纯的写教案转变到教学思路的设计上来,以备实施策略性教学。新教师在课堂上同样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驾驭课堂能力差、情感因素不够、教学术语不准确、学生能力培养不到位等。为了让新教师在短时间内尽快胜任课堂教学,学校可以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新教师的课堂进行随堂听课,并及时做指导。记得刚上岗那一年,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一头雾水,上完一节课后,既不知道自己课上得好不好,也不知道学生学会没有。当时,我们中心校林汉清教导经常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我的课堂做指导,课后总是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他们不仅点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而且每一句话的表达是否准确,表情是否严肃认真都做点评。当时我们学校的吴梅兰等很多老师就是在这样的教研中快速成长起来的。教研在新教师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新教师提供了学习备课、学习课堂教学的机会,有利于新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课堂教学,使新教师对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二、教研,为一般教师提供交流的机会公开课教学是教研活动的又一种形式,在公开课教学活动中,一般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进行思想交流和经验交流。每位教师的课堂都各具特色,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比如我校的黄文中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十分严紧,学生的学习态度严肃认真,课堂教学效率很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很好。我校的陈喜梅老师的课堂教学却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爱学乐学。像这样的两位教师在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也可以把自己的优点反射给其他听课教师。听课教师可以吸取开课教师课堂行为中的一些优点,以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可以通过比较,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评课不仅是对开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而且是通过思想交流、思维碰撞,摩擦出新的火花,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评课活动,让教师不但亲身经历了教学的全过程,增强了对教学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还对很多细节性问题进行了反复分析与斟酌,对于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评课中也可以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探讨,通过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目前,我县各学校的公开课教学教研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教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教研活动为一般教师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教师不仅在公开课教学中交流经验,而且在观摩教学录像,学习教育杂志等活动中交流理论知识,学习课改动向,学习新课标精神。各位教师在交流与融合,在相互启示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研究素材,而且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快速增长,使课例式教研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卓有成效。三、教研,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成功的经验只有通过展示、交流,然后传承给其他人,才能发挥它的价值。骨干教师是业务精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教育手段。教研活动,为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为骨干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经验传承给一般教师提供了机会。骨干教师优质课的开设,对一般老师来说,既是欣赏和接受,又是学习和借鉴。在国家教育部提出课程改革时,在广大教师茫然于新的课堂教学如何上时,我县骨干教师沙冬辉老师一节优质课《圆》的教学,为教师们提供了课改下新课堂教学范例。沙老师不仅教学设计新颖,而且在课堂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都是值得教师们学习的。很多教师听了这节课后都纷纷效仿教学教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随后逐渐出现了很多课改下新课堂课型。广大教师常常把骨干教师当向导,当楷模,当航标,他们容易把优质课与自己上的课进行对比,寻找差距。在此过程中,也许是愧疚,也许是遗憾,也许是欣喜,也许是愉悦,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思想的激励,对于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延伸,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骨干教师通过教研活动,与一般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和教学行为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及引带作用,使一般教师从骨干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书育人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业务水平。骨干教师的示范,能加快一般教师对新理念的消化、吸收、运用,能加速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总之,教研活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我们教师应该在教研过程中自觉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积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为投身于教育教学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篇十: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以研促教,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以

  《感受生命的意义》团队教研为例

  【摘要】近年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各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利用教研团队打磨示范课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对研究青年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对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以所在的教研团队打磨《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为例,分析青年教师教材把握不准、思路琢磨不顺、课堂把控不强三大问题及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为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团队教研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城区各中学新进了很多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已经在中学教育舞台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怎样利用教研团队打磨示范课来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尽快适应教学岗位,对研究青年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对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笔者以所在的教研团队通过打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着重关注和解决青年教师在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以期让组内的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改进不足,提升专业能力。

  一、教材把握不准——研读教材正确把握

  青年老师在备课环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材内容把握不准。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思政教师的教材把控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笔者在一线授课时发现,有个别老师没有准确研读教材,热热闹闹一堂课下来,学生接收到的是表达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知识点,这是我们思政课堂的大忌。因此,教研团队要求全体青年教师静下心来,回归课本、课标、教参,认真研读教材,明确这节课行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和重难点,正确把握教材想要传递的内容。

  二、思路琢磨不顺——厚积资源厘清思路

  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后,全组的老师利用周末的时间在“一师一优课”、“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学习强国”等教育资源网站上观摩优秀课例,看看人家是运用了怎样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源来上这节课的。

  在教研团队第二次集体备课的时候,主备人就先讲上课思路,她想选用疫情、抗灾、救人某个案例作为大背景来营造情境。在讨论中我们发现,这些案例能很好地解决“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这个问题,但突破不了本课的重难点“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探索”。不能从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寻求生命意义的努力是人的最原始的推动力量,及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不同,一个人对自我、对生命的认识越深入,他体会到的生命意义越深刻。

  这时候笔者想到可以结合建党一百周年的事迹材料来做背景情境。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其实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而这些模范人物的精神投射在我们普通人的身上,又有很多生动具体的表现。所以我们就决定选取党员模范代表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用她在教育事业上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社会三个层面的付出来说明“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自编两个党员教师的案例,一个用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坚守,说明“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另一个用年轻教师热心公益事业,说明“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最后再由情境引申到学生自己身上,让学生完成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探索。

  三、课堂把控不强——转变思维贴近学生

  主备老师先后按照团队讨论的思路进行第一次试课以后,我们就发现了两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自编案例的文字材料没有可研究性。七年级的学生我们其实可以有意识地训练他们通过观看和阅读视频材料或文字材料来画关键词句,来提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自编的文字材料容易受限于教师的文字功底,导致呈现的材料很“假”,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情境,最后就变成师生互动流于形式的尴尬局面。所以我们就取消了自编案例,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展现南宁本土精神风貌的南宁市新时代好少年的材料,通过同龄人事迹的对比将生命意义具体化,再顺利延伸到学生自己如何探索生命意义。

  教学环节的问题好解决,但是第二大问题——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及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强,这个问题就很考验青年教师。而课堂把控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后面的第二、第三次试课的时候凸显得特别明显。青年教师在跟学生的互动中要么被学生带跑到与课堂无关的问题;要么一堂课就提问两三个学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生成性的东西太少,照本宣科地念教材,把这堂课推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灌。

  要解决课堂把控能力不强导致满堂灌的问题,青年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维,必须要明确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定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做到“一心多用”。

  第一是“用脑”,就是将上课思路和各环节的衔接烂熟于心。我们的课堂可以是发散的,但是关键的核心要点必须要抓在自己手里,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上课的思路不能跑偏。这样,你的课堂始终有一根线抓在自己手里,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是“用心”,就是在备课时尽量去想:“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们希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们的很多个环节教师都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生成,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在试课中发现这些环节我们对学生回答的预设不足,只会生搬硬扯到原来限定的几个词上,课堂氛围十分沉闷。随后我们做了反思,要求上课的青年教师做无生试讲,其他青年教师扮演各类学生,全组成员开拓思维,尽可能多做预设,让上课教师做到有备无患。

  第三是“用眼”和“用耳”,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动作甚至小声嘟囔的话。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问题导向,他们可能就会出现疑惑的表情、不自信的小声嘟囔。我们要善于抓住和引导学生在生成中所提到的关键词、句,用正向引导的方式将这些关键词句落实到备课环节的预设里,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

  青年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打磨《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的过程中暴露出青年教师在自身专业素养存在着许多不足。引领青

  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探索,用团队教研的力量助力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银玲.中学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及提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篇十一: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打造优秀教研团队焕发教师成长活力

  作者:叶美飞来源:嵊州市教体局教研室发布时间:

  20XX年05月05日

  打造优秀教研团队焕发教师成长活力嵊州市教体局教研室叶美飞

  由海豚现象想到的:茫茫大海里,几只零星的海豚在觅食。忽然,它们看到在海洋深处流动着一大群鱼,它们如果因为饥饿冲向鱼群,急于求成,鱼群就会被冲散。它们尾随在鱼群后面,用特有的声音向大海的远方召唤。一只、二只、三只越来越多的伙伴游了过来,不断加入到队伍中一起高声呼唤着。十只、二十只,已经五十只了,它们还在不停地呼唤,当海豚的数量聚到一百多只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所有的海豚游动着环绕着鱼群周围,形成一个球状,把鱼群全都围拢在中间,它们分成小组有秩序地冲进球形中央,慌乱的鱼群无路可逃,当中间的海豚吃饱以后,它们就会游出去,替换外面的一队伙伴,让它们进去美餐,就这样不断循环往复,直到最后一只海豚都得到了饱餐。从海豚现象我们可以得出四点启示:一: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二:团队的力量无坚不摧;三:没有规则不能成功;四:一个成功的团队造就无数成功的个人。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较之其他课程,综合性更强,教学难度更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品德课程实施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处于边缘化状态,主要表现在:“无学科地位”,“无专职教师”,“无教育实效”。

  面对如此现状,品德学科要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必须依靠一个专业团队,即一个富有活力的学习型教研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彼此信任,形成合力,互补长短,养成学习与反思习惯。团队成员之间有学术探讨的氛围,能为共同的大目标——新课程的实施全力以赴。我市的品德学科组就是一个积极的、团结向上的寓学习、研究于一体的学习型团队。它为全市教师搭建起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是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它保证教师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组建一个实力强劲的“学习型“教研团队

  一个学科要发展,必须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根据我市各校的实际情况,以市品德教研组为绿色平台,推选出20多位学校的骨干教师,创建品德课程成长者团队,并且聘请全市的品德名优教师组成指导小组,担任指导师。与此同时,我们的成长者团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两名指导老师担任组长,实施名优教师带徒制度,对我们团队成员实施“一对一”帮扶引领。

  在这个品德课“学习型”教师团队里,组长直接受教研员领导,教研员负责组织团队教师的培训及教研工作,各组长负责定期集中该组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研讨交流。团队成员中既有科研型教师,也有展示型教师,做到了个性差异互补,有人去搞理论研究,也有人去进行成果展示,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上的保证。

  设定“学习型”教研团队的建设目标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效率,通过建立目标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改变他们的行为组织。”我们对“学习型”教师团队的目标定位是:我们立足两个“新突破”培养骨干教师,即自身成长新突破和辐射引领新突破。使我市的品德教学工作整体水平提高一个层次,为今后组建其他学习团队提供经验。

  同时,要求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学习型”教师团队的设定目标,自我完善,努力达到以下十个方面的素质标准: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乐于奉献的学习品质,相互合作的学习愿望,立志改革的学习决心,乐观向上的学习情绪,推陈出新的学习观念,批判创造的学习能力,多层吸纳的学习意识,不骄不躁的学习态度,开发潜能的学习水平。这些标准的倡导,旨在让教师在一种精神的感召下,自我激励、自我创新、自我反省、自觉学习,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学习型”教师。

  探索“学习型”教研团队建设的多元化策略

  时代不同了,学生家长的要求也不同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顺应需求的不同发生对应的变化。我们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致力于儿童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研团队,具体做法是:

  1、理论学习作引领。

  教育理论能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品德与生活/社会更要求教师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我们在团队中采取了集中培训、教师交流互助学习、个人自主分散学习三结合的方式,并对教师的理论学习做出了具体规定,确保了教师学习的实效:

  定内容:每学期初,学习团队中都有针对性地确定一两个学习主题,绝不盲目进行。从去年开始,先后进行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学习与研究;深入分析教材、构建"体验——创造——生成"的教学模式;品德课程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规定内容的学习。此外,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阅读一本关于《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前沿杂志、报刊,避免了自我学习中的随意性和应付现象。

  定时间:有集中的业务学习时间,一学期两三次每个小组自主学习时间,主要是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进行同伴互助;另外每位教师还要保证每周不少于1小时的自我学习时间,促使教师能主动学习。

  定要求:要求每位团队成员都要有学习笔记,既要有学习内容,还要有学习体会,并撰写随笔杂谈、案例分析、经验总结。教研员定期检查教师的学习笔记,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方面。

  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团队中学习气氛浓厚,老师们潜心钻研,理论水平逐步提高,专业知识日益丰富,部分教师脱颖而出。一年来,斯海霞老师撰写的论文获省三等奖,绍兴市一等奖。马微婵老师的论文获绍兴市三等奖。李小渊老师撰写的案例获绍兴市二等奖,张晓英老师和马飞老师的案例获绍兴市三等奖。有多人在嵊州市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

  2、课堂探究为突破。

  理论学习终究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实战"中,我们树立了"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这一思想,将教研重心指向课堂,以优质课探究为突破口,促进团队成员在品德课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引路课。今年上半年,我们召开了市“品德学科成长者团队成立暨研讨会”上,有三位老师作课,分别是史小玲老师的《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张聪老师的《我们分享我们快乐》。郭伶俐老师的《节日的大观》。课后三位老师做了教学反思,与会教师进行了互动研讨,省教研员邬冬星老师进行了评课并做了专题讲座,效果很好。一年

  来,我市多名教师上了各级示范引路课,其中李伟芳老师参加了上海宝山区教育活动月展示活动,执教《我和动物交朋友》,深受听课领导和老师的好评;斯海霞老师在省“民族教育”现场活动中作课堂展示,李伟芳执教并摄制的《维吾尔族》一课,受到了国家教育司领导的好评。

  汇报课。在团队教研引路之后,我们还要求教师听课以后学以致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组推荐两位老师上汇报课,团队教师全部参与设计,听课,评课,从中选拔一节优秀课,接受全市老师的验收检查,目的在于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真正领会引路课的精神,内化成个人的教学实践,促进全市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评优课。通过组织参加各类优质课评比,为教师创设锻炼机会和展示才能的舞台。近一年来,我们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参与了各级优秀课评选活动。史小玲、吴小君等多名教师所执教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被评为市优质课一等奖,其中吴小君老师执教的品德与社会课《诚信真可贵》获绍兴市二等奖。

  3、课题牵动促发展。

  团队教研的一个亮点是"课题带动",我们认识到,带领教师开展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有关课题研究,一定会推动这门课程向更深层次发展。在组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积极参与省级课题“小学品德课程“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感受合作多赢;通过专题研讨,以达经验互鉴;通过课例研究,为青年教师的“教”带来更丰富的思考与联想,年轻人一起备课、一起观摩有经验教师的教学,一起为了一个话题辩论着、探究着,开放、互助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大家的智慧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学相长,组成了合作共荣的团队。

  4、教研网平台是桥梁

  (http://.szsjyw./)分享教育教学经验、畅谈教学设计,让每一位学科老师既是原创者,也是栏目的忠实阅读者。传递教育信息的桥梁,创设了真情交流的空间。

  利用品德教研网这一平台,开展网上论坛式教研活动,老师们在论坛中能畅所欲言,能使教师站在高一层次观察、反思教学,有效地集体发现、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教研活动能螺旋形地向高水平发展。如“关于品德与社会(生活)综合性特点的探讨”论坛式教研;“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论坛式教研;“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论坛式的教研;“品德课程生活化研究”论坛式教研。这些教研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师在学科研究方面不断提高水平。

  老师们普遍认为“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自己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的确,品德学科教研团队已成为我市品德学科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教师在这一绿色平台焕发出了成长的活力。

  设立团队教师成长档案袋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的职能成长,提高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改革了以往的评价制度,我们品德学科组设立了团队教师成长档案袋。档案袋由教师自主管理,自己选择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满意的资料装档,每学期末交给教研员,作为整个团队对教师的评价参考。

  教师档案袋由“自己的教育环境”、“自己的教学能力”、“自己的教学情况”、“自己的发展计划”、“自己的教学实绩”、“自己的爱好特长”、“自己的评价资料”、“自己的学习资料”等九个块面组成,明确了教师的职责,激发了教师致力品德教研的豪气。

  目前,本教研团队凝聚力日渐增强,有活动大家一起上,有任务大家一起担,有研究课大家一起备课,出主

  意,想点子,理思路,听试讲,反反复复,每一个40分钟背后投入的是无法记数的时间、精力,凭着这种无私的奉献,这种向上的凝聚力量,让我们迈上新的台阶。

  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试验的先锋,能在教书育人、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根据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加快我市小学“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活动的发展,立足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对中青年教师中的优秀专业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以促进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现特制定海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二、培养机制:(一)设立学科教研员直接抓骨干教师团队发展的运行机制。

  1、团队的组成。每一名学科教研员都要选取10—20名有强烈进取意识、愿意学习、有一定基本素质和学科知识水平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学科骨干教师团队。

  2、团队建设规划(1)工作目标

  ❖通过系统的研修活动,建立一支比较稳定且逐步扩大,具有较高专业品格,较高专业技能,较高合作精神并得到学生认可、家长认可、同伴认可、领导认可的海阳优秀教师团队。从而示范、引领全市小学教师的成长。

  ❖探索全新的教师团队成长与辐射教研于一体的教研活动方式,逐步形成“团队成长我成长”的成长研修文化,从而不断提高全市小学学科教研活动质量,为全市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专业服务,促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持续均衡发展。

  (2)团队成员的职责。❖教育理论的学习。要制定学年学习计划,每位团队成员,每学年至少读一本教学专著,坚持订、读定一种专业杂志,定时阅读网站上的学习资源。每位团队成员能娴熟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和博客,能通过网络带领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共享教育资源。每位团队成员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在本区域内带3-5

  名年轻教师为徒,设定教学技能和理论水平的培养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相应的高度。所带徒弟也要在师傅的指导下执行该职责。

  ❖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根据备、说、讲、评的要求,每每位团队成员不断地进行小学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的学习。结合自己教学体会和本单位的教学实际,带领全体教师深入研究教材,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学期至少举行二节以上研究公开课。能对本区域内教学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一学期至少留下五个有价值的教学反思。

  ❖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加强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科研手段。每一位骨干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选准课题进行研究,引领自己的教学活动(特别要围绕“两效课堂建设”和“作业改革”两个实验课题做文章)。每人都要承担实验课题,对课题目标进行分解,每学期研究一个问题,期末写出有价值的实验报告(或总结)。要带领广大教师注重小课题的研究,帮助他们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有效服务教学的研究,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

  ❖注意总结提升。每学期每位团队成员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每位团队成员要自觉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档案中要收集自己的学习体会、心得、研究成果,每一学期和学年都要进行总结,形成材料,随时补充和更新档案资料。

  ❖规划好自己的成长计划。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全国名师中寻找榜样并拜师,模仿学习、创造提高,加快自己的成长速度。要为自己的榜样建立追踪档案,可以以目录的形式对名师的研究课、文章、讲稿等进行整理。

  (3)运行过程❖建立档案,完成团队成员登记表(见附件二);❖做出学习计划;❖按“五步思考法”(见附件三)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每月一次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时交流自己的工作、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每周留写至少一次的学习体会、一次活动反思,一次与团队成员及团长的网上交流。❖在‘两效’课堂研究中追求自己的发展,一学期设计出自己满意的2—3个课时的教学案例,并能在不同的班级、学校出示。❖在自己的影响下使自己学校的课堂教学在某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一学期中完成对不少于20个课时听评课。❖一学年完成一个领域的研究。3、团队成员的使用及奖励。(1)使用❖骨干教师团队成员可参入学科教研员的教研课题研究、教学资料的编写、先进教学经验的推广等活动;

  ❖骨干教师团队成员每学期要出示一节面向全市的公开课或学科知识讲座;

  ❖帮助学科教研员培训学科带头人。(2)奖励

  ❖每年组织一次骨干教师团队成员出市参入观摩研讨活动;

  ❖推荐参加各种荣誉的评选;❖对表显突出的授予优秀学科带头人的称号。(二)学科带头人协助学科教研员进行学科教师培养的运行机制。

  1、学科带头人的产生。由乡镇学校按学科每年级推选1—2名学科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年级学科带头人(团队骨干成员自然的确认)。

  2、学科带头人的工作职责。❖不断关注自身成长。要加强理论学习和本学科业务研

  究(各学段的系统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业

  务水平,真正成为本学科的带头人。工作中及时总结,不

  断反思,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不断在

  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做好计划与总结工作。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及年级学科

  特点,于学期开学两周内,在广泛听取本组成员意见基础

  上,制定出有较高针对性和带有一定主题性的教研组活动

  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期末作出工作总结,总结出本组

  研究工作的经验与特色。

  ❖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研究。以单元集体备课为平台组织教师疏通教材,明确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特别要在学科系统下着力剖析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并进一步共同探讨出具有较高操作性的实施策略。

  ❖开展“两效”课堂教学研究和校本教研“五个一”活动。根据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特殊情况下可作适当调整),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主题性教研活动,组织好常规性的研究、精品课的推介、专题性的研究。课堂教学研究要注重实效、实现互动,活动时邀请校长和主任参加听评课。要适当组织推广课堂教学经验(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或教学案例等)活动。

  3、相应的待遇❖对表现突出者授予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优先参入外出观摩学习活动;❖对上进学科带头人及时吸纳为学科骨干教师团队成员。三、管理措施:1、实行动态管理。骨干教师团队成员及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对培养对象建立科学评估、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建

  立培养人员的业绩档案,对培养人选的履行职责情况和成长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采用“庸者下能者上”管理模式。

  2、骨干教师团队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研室将取消其相关资格。

  ❖离开相应岗位,不再具有隶属关系的。❖不履行岗位职责,表现不合格的。❖违反其他有关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构建幸福成长平台时间:20XX-10-2611:19来源:作者:转载点击:28次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构建幸福成长平台

  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小学品德教研组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有一个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自有两种思想。”其实,教师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教师特有的价值观、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又成了提升学校教研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机构。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的学术氛围,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能动性,调动教研组的群体智慧,着眼于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我们品德教研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组长领衔,让理念意识在“行动”中落实。

  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建设、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教研组,肯定有一个优秀的教研组组长,由他带出或培育了优秀的教师,由他

  “教”出优秀的学科教学质量。因此,选聘好、使用好和培养好德才兼备的教研组长说得严重些是同教研组“生死攸关”的。我校不搞论资排辈,更不任人唯亲,不拘一格选用教研组长。我们现任的教研组长基本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是业务精湛的专家。她是组内业务的“权威”,在本学科领域内是我校乃至全区的“领衔人物”,现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活泼而不失大气、扎实又充满激情,深受学生的喜欢、同行的肯定。曾在区级、镇级、校级上公开课数节,并多次被邀请前往金华、桐庐、进化、宁围、党湾、新湾、新围等兄弟学校上品德教学研究课,受到教研员及与会老师的一致肯定。一次次的磨练,一回回的亮相,让她在品德这块沃土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XX年省小学品德活动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的研究课在会上展示交流,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在杭州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录象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还多次在萧山区评优活动中,获得高奖。

  其次,是痴心课改的先锋,她用行动感召同组的教师在研究状态下教书育人。

  第三,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她把学习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永不停息地学习,并用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激励周围的教师远离浮躁,走向大师,与经典为伍,与时代同步。所撰写的论文曾获区一等奖,并多次在《萧山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第四,是共享合作的赢家。她能很好地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合作,善于尊重和接纳不同意见,能“求大同,存小异”,在合作中多赢共进。

  总之,我们品德教研组长正通过努力使青年教师迅速走向成熟,使中老年教师不断地消除“职业倦怠”,焕发青春,迈向专家的行列。

  二、导师引路,让新手名手在温情“联动”中成长。“导师引路·共同成长”是我们高桥小学延续了多年的一种培养新教师的模式。几年来,在实践中不断地变换形式,更新内容,在带教中共同研究,共同反思,促使师徒专业的共同成长。

  每学年开学初,根据我们品德学科教研组的实际情况,为每个青年教师在本组内选择学校各级名师和骨干教师作导师,并召开结对大会,规定师徒双方的义务和权利,鼓励双方携手共进。每学期末,在组内及时开展沙龙活动,在交流中分享成长的喜悦,改进活动的方式,同时对师徒们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

  几年来,师徒们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导师的无私相授,徒弟们的虚心求教,成了教学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办公室、教室,甚至是走道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彼此探讨交流的身影。轮到徒弟披挂上阵了,导师悉心指导;轮到导师一展风采了,徒弟帮忙制作课件,相提相携,和谐共进。

  每个学期,导师们和徒弟们都写下了自己在互相的提携帮助下的点点滴滴。其中,有师徒间的一次促膝相谈,有师徒教学的案例对比,有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更有自己成长的欢欣。“做一支会思考的红烛”,这是徒弟们发自内心的目标定位。“化压力为动力,”这是导师们由衷的内心表白。我们看到,一位位新教师正充满热情地在我们

  高小迅速成长,一位位校骨干教师也在与徒弟的共同奋斗中专业得到了持续提升!

  三、网上沟通,让智慧才情在高速“互动”中增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供了网上交流沟通、网上协作共享、网上事务管理的空间。我们学校每位教师都拥有一台电脑,这为教研组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平台。备课是教师解读教材,用自己的文化视野处理教材,制定教学预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一些无效的劳动,发挥群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本学期推广网上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在区教研室统一下发的备课资料的基础上,对自己负责单元的教案进行复备,制作简单的课件,上传在学校ftp上,并及时通知组内教师。组内教师必须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至少要50字),上传至品德组文件夹,主备教师要回应组内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此项工作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要及时关注组内教师的评论。组内公开课可以是集体备课公开发表的内容也可以另外的内容,上课的教案必须提前一周在ftp上发表,并通知组内教师。组内教师要积极点评教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在实践与探索中,我们

  发现:教师的集体研课、资源共享的意识在不断地增强,走出了“闭门造车”、“形式备课”的倾向,带动了整个教研组的发展。

  四、搭建平台,让个体群体在柔性“碰撞”中提升。在一个教研组当中,需要有教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这种教师内部的专业争论,可以让教研组、学校成为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领域,有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互动,思想碰撞,聚集观点,提高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教师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领导者也不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对教师提出的不同教学观点和进行的教改尝试力求给予理解和尊重,少苛求多包容,少求同多存异,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创新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论坛,使创新精神成为教研组文化的原色与底蕴。我们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品德教研组活动,努力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组织的形式有:

  1、进行有主题的“聊天”。教师利用课间、课余时间,三五成群自由组合,围绕一天的教学实际来“聊”。在“聊天”中澄清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的观点,激发很多意想不到的点子。教师在“聊天”中学会自我反思和开放自己,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新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共同成长。

  2、开展教育沙龙活动。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进行热点讨论。每次活动前,由教研组长收集整理并提出一个或若干个议题,议题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疑难问题。全组教师围绕议题,搜集资料,寻找支撑,提炼观点。活动时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教育一得、或观点阐述、或成功案例、或迷惘困惑),畅所欲言。有争论的地方,将成为后续小课题研究的主题。这样有力促进了教师对问题的关注、提炼和思考,并能以小见大,对教育的思考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发展。

  3、开展自荐式开课与邀请式听课。为了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我们还变以往公开课的指派式为自荐式,将开课的任务要求告知教师,让教师自愿报名参加,调动了自荐

  教师的开课积极性,避免了因指派式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教师把这些机会当作挑战自己,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逐渐树立“我要锻炼,我要发展”的自觉意识。

  我们还加强了课后的交流研讨,对听课教师提出如下要求:你觉得本节课体现了哪些新的理念?(有利于听、授双方新理念的跟进)你觉得本节课最成功、最精彩或值得借鉴、推广之处在哪里?(有利于听者吸收他人经验)你对本节课有何改进意见,何处有更佳方案?(变权威评课为资源共享)对上课教师提出的要求:你是如何设计这节课的?这样设计的优势在哪里?(有利于评者尊重并了解教者的设计意图和理念;也使教者在阐述、比较中自主成长)你觉得这节课是否取得了你预期的效果?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者教后的反思有利于他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你认为同伴的建议,有哪些可以吸收到你的个性化教学中?(有利于教者的自主吸收)引导和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话”,“上出自己的课”,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释放教师的

  创造精神,尊重和保护一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搭建良好的教研平台,尊重和保护教师的教学研究积极性和创造性,张扬他们个性与特长,使教研组形成了鲜明的教研个性,赢得了自己的一片教研天地。几年来,教研组硕果累累。

  教研组已培养省思品学科名师培养人选一名,市教坛新秀三名,区教坛新秀两名,区优秀教师一名。其中,杭州市首届优秀思想品德课教师、区思想品德专业委员会会长倪柏根校长,始终坚持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多年来所撰写的思想品德研究论文有四篇发表在区级以上杂志上,1篇在省小学思品首届年会上交流,1篇获杭州市小学德育优秀论文奖,4篇获区课题论文及学会论文评比一二等奖,2篇分获区少先队论文二等奖、德育论文二等奖。省思品学科名师培养人选华钢执教的一节录像课《待人要宽容》获杭州市优质课堂实况录像评比一等奖,浙江省三等奖,并在全省公开发行;编写的教案获萧山市、杭州市一等奖;《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课的教案发表于《小学德育》杂志;曾参与《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

  指导》一书的编写,并由杭州市电教馆出版发行;撰写了《21世纪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一书的部分章节;曾在全省《品德与社会》备课活动中作单元主讲;2000年,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课展示会上,执教的《四张全家福》获二等奖,制作的课件获萧山区一等奖。有十余篇管理、普教和学科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获奖或在杂志发表。曾应邀先后赴四川成都、杭州、临安、建德及萧山区的许多乡镇借班上课,获得广泛好评。其他教师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五、绩效管理,让教研组群体在恰当“规范”中发展。在任何一个单位,只有以制度进行管理,才能更规范合理地推进各项工作,使员工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以实际的绩效来公正地衡量自己的工作,衡量组织对自我的评价。因而,形成合理的可以量化的教研组考核标准,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研组的实际功效。去年,教导处对此进行探索,初步制定教研组绩效考核标准。考核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谋求“团体发展”,鼓励良性竞争。整个考核内容包括了:教研队伍、教研档案、校本教研、承担任务、教学水平5个维度,17个项目。自考核标准公布来,

  我们明显地发现教研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增强了。每一位组员都尽力地为本组的发展提供智力上的支持,行动上的保障。因而,办事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试行两学期来,我们每次均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学校给予了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奖励。我们更以优秀的团队文化推进教研组的持续健康地发展,为促进学校的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让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引领下拥有浓厚的学科幸福感,一天天地走向美好欣慰的明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和谐的团体就是互相的奉献。分享智慧,共享力量,努力在彼此的相提相携中收获一颗宏大的心。在执着与淡然中坚守,即便辛苦,即便挫折,即便目标未达,心便可静,可悦。这是我们每一个高小品德教研组人的共同信念。

  打造教研团队激活校本教研

  ——绍兴原市属小学数学教研团队考核情况反馈

  当下,教育界对以校为本的学校、教师的发展策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模式的期待与内动力日益高涨。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是确保教育目标实现,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与学生素质,实施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绍兴市教研院在这样背景下,着力倡导“优秀教研团队激活学校教研”的理念,在打造具有活力的学校学科教研团队方面出台了许多举措,教研团队达标考核、优秀评比便是其中的一举。

  期初组织了20XX学年小学数学教研团队工作交流考评活动,各校教研团队在推进校本教研、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许多教研团队能创新教研方式和内容,收到了实效。现将各教研团队的特色、亮点工作做个反馈,供大家分享与借鉴。

  昌安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协作、爱学习、肯钻研、朝气蓬勃的集体。他们在小学数学这块园地里,努力创新、求实、求精,辛勤耕耘。教研组活动制度健全,通过开展“以老带新”的活动,发挥传、帮、带的力量,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通过同教材、同级组的教师集体解读教材,集众人之长,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扎实有效,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提高。通过进行有主题的“聊天”,开展教育沙龙活动,开展自荐式开课与邀请式听课等活动,借助各种方式搭建良好的教研平台,尊重和保护教师的教学研究积极性和创造性,张扬教师个性与特长,教研组形成了鲜明的教研个性,赢得了自己的一片教研天地。同时让每个教师都有兴趣、都有机会登台亮相,激发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研究积极性,造就了一支团结协作、业务精良、教有特色的教师团队。多次获得市属优质课一等奖,多次获得市级、市属论文、案例评比

  一、二等奖,多人在市属级以上作观点报告、学术主题、观摩课等。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研究、学科教改与课题研究、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鹤池苑小学教研团队的成员较为年轻富有朝气,团结协作意识很强,年段的教研活动能力特别强,磨课时的研讨氛围特别和谐热烈。教研组以多种数学技能提升工程为手段引导老师注重课堂细节。在学生层面搞的活动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研团队围绕“作业讲评”的教改项目开展教学过程有效性实践。特别从上学期开始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借助学校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开辟数学阅读,使全组的数学老师更爱阅读,更爱钻研,更爱研讨。

  稽山小学数学教研组成员能团结协作,克服人手紧张的困难,教学效果正逐步提升。教研组对“磨课”为形式的主题教研常抓不放,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指导思想,把磨课选拔出来的“校级精品课”与其他学校名优教师同台展示,促进了年青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此为抓手,教研组成员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绍兴市属优质课一等奖;市属论文、案例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市属基本功比武二、三等奖;市属课题成果获奖……在主题教研、小课题研究等方面有待加强,

  斗门镇数学教研团队成员活泼好学,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发挥集体备课组的职能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研究内容涉及学科教学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数学问题。以教学为中心,力求常规和创新有机结合,坚持不懈地抓学生的专项竞赛和课外辅导。团队中教师达成了“以教学全过程的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共识,认真抓好教学备课、上课、作业设置评改和辅导等过程。还积极为年轻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整体素质不断提高,11人次在市属各类评比中获奖,两学期中有2个市级教改课题已结题并参与评奖,一个省级课题结题并参与评奖。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成果显著,但过程管理有待加强。

  东浦镇数学教研大组是一支年轻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主力部队,一个团结、合作、快乐的集体,一个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团体。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钻研新的教学热点、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多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生在多样的实践兴趣活动中学习着,成长着,真正做到了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但在学科教学和小课题研究相结合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马山镇小学数学教研团队是一个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团队。倡导主题教研,整学年以“关注差错提升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不断寻求教研新路,根据乡镇学校有下属多所完小的特点,实行“跨校搞教研”的形式,实施有效互动,拓宽教研视野渠道。为教研组成员建立个人教研手册,及时记录活动中自己的感悟或见解,汇成了每位老师的教研足迹。教研组正努力地尝试着问题式教研,个案交流教研,课例剖析教研和小组研讨教研。

  镜湖小学数学教研团队整体教科研氛围浓厚,成员合作意识强,名优、骨干教师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依托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工程、镇级研修班等平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较快。近年来,在优质课、论文等教科研评比中取得较好成绩。团队注重学习,强调专家及周边县市优秀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多次请他们来校讲学。主题教研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研究的问题深入细致,由此生发出的集体诊课活动已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研讨行为,有效地加强了课堂教学效率。利用推门听课等形式,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注重常态教学的研讨。团队能结合地域实际,积极开展联校教研活动,包括城乡校际交流和镇属学校间的校际交流,加强了学科教学、学校教学间的联系。但在课题研究、学科教改项目研究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在近几年的教研团队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校际活动成了区域性推进教研的亮点,教改项目研究扎实有效,个人成长、团队集体档案做得细致规范,但也发现了各学校共同存在的问题:

  1、教研常规工作规范、细致,但创新工作不多。2、从教研内容上看,对教师教的研究较多,对学生学的研究较少。3、从教研方式上看,听、评课多(单一),课程教材培训较少。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创建研究型团队走科研兴校之路20XX-12-28作者(来源):潘荣珍

  创建研究型团队走科研兴校之路

  ——徐汇区第六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龙苑中学申报材料

  龙苑中学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地处龙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外地民工子女比较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问题学生有所出现。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这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摆在“龙苑人”面前的课题。在杨永发校长“创建研究型团队、走科研兴校之路”的理念引导下,经过学校领导班子和教代会的研究讨论,全员达成了共识:科研促质量、科研出人才。从20XX年到至今,学校走上了依靠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以课题

  研究引领二期课改的实践,努力探索校本培训新模式,提高师资综合竞争实力,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教科研工作的核心---建立教科研制度、建设一支教育科研队伍

  1、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清晰工作思路,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XX年2月龙苑中学教科研领导小组成立:杨永发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党支部委员、校务会和青年教师团支部等7人组成。还相继成立龙苑中学教科研论文评审小组,制订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三年规划,加强对全校教科研工作领导和课题的指导。

  2、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及教科室定期召开研究会,每学年制定教科研工作计划,学期围绕具体的教科研课题,通过校本培训和教师论坛,落实教科研课题开展过程的管理,做到每学期召开教科研课题中途推进会,布置教师每月写教育随笔,全体教师都参与了子课题或个案的研究,夯实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目前我们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科研工作规范”,主要内容有:教科室工作规范;教科室主任工作职责;教科研成果评审组工作规范;教科研课题立项、实施

  和奖励暂行办法等、学校每年对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和公开发表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已经有2次龙苑科研论文的评选,有20篇论文获得优秀奖,学校将教科研成果作为必备指标列入教研组和教师考核方案。

  4、围绕推进二期课改的教育教学实践,学校领导积极带头参加教育科研,主持多项教科研课题。杨永发校长主持《注重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为课题列入徐汇区教育研究课题、有潘荣珍和周丽芳分别担任学生的分流层次和教学个案的子课题负责人;

  杨永发校长主持《中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特点研究》国家级研究课题的独立子课题,潘荣珍和曾鸿分别担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调查和学生的科技特长个案的子课题负责人;

  党支部副书记卢善来主持的《爱国主义渗透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课题列入上海市德育研究课题、赵愉炳和曾鸿分别担任对学生爱国主义渗透科技教育的实践的和少先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科技教育的实践的子课题负责人;

  杨永发校长和卢善来副书记共同主持的《进一步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列入徐汇区党建研究课题

  课题组将18位党员联系群众的个案和事迹的,归纳其中,经过提炼思考,该课题已经完成并且结题;

  杨永发校长和朱振敏副校长、卢善来党支部副书记、曾鸿和沈黎军5位教师4篇获得《徐汇区第六届教科研成果推广》三等奖;

  朱振敏副校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徐汇区第八届科研论文三等奖;

  党支部副书记卢善来、曾鸿等十位教师的论文分别在市级、区级杂志刊物上发表。二、科研运转的重心—《校本培训》和教师论坛是学校教育科研、论文交流和信息网互动的平台

  1、教科研的任务是通过《校本培训》,培养一支科研型教师团队:

  学校的领导认真做好《校本培训》的策划工作:近两年来,学校安排数次校内外的专家和校级领导的讲课或讲座。

  邀请徐汇区教育督导张俊杰和行家殷以杰来校讲课和作课题研究报告会,其主题分别《二期课改正在改变课堂教学是思考》和《课题的选择和课题研究的过程》等、杨永

  发校长的《我的教育发展观》、《争做科研型教师》以及《个案写作指导》等内容都对教育起了很好的启迪作用。

  教师对校本培训的内容认真记录、对阅读《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个记者教育视野》等书籍,全体教师结合子课题写读后感,每月的《教育随笔》记录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和思考痕迹,教师的科研意识在得到不断的增强,一支科研型教师团队在逐步成长。据初步统计,全员教师结合子课题,书写读后感有80多篇,每学年的《教育随笔》每人有10篇,通过校级领导审阅和交换意见,论文或文章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师更新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2、科研型教师把《教师论坛》、《论文集》当作记录成长过程和培育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展示渠道

  教师们不仅在《校本培训》中聆听课题研究报告会,而且大量地阅读教育类的书籍,还书写来自教育第一线的《自我反思》,在不停的小和实践中,教师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视野。

  教科研室组织了3次《教师论坛》和2次课题中途推进会。3次《教师论坛》中有44位教师参与了演讲,内容包

  括《我的教育发展观》、《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教育的反思》等等。通过举办学校《教师论坛》演讲,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用批判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多重角度出发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清晰而透彻的分析,并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恰当的解决方案;教师的多反思,多读书,多品味,多求索,多重组思维,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总结成经验,使教育思想和创新的教育观点提升到新的教育理论的高度。驱动更多的教师走到了教育研究的前台,教师的实际证明:课题研究加快了从传统走出创新的步伐,我们可以比昨天的教学于得更巧、更好,教育效率可以提高。

  近年来,龙苑科研室共编制5本《论文集》评出了20篇有质量的优秀论文。教师们说:《教师论坛》、《论文集》记录我新教师的成长过程、《教师论坛》、《论文集》能表达我的思想和才华,好像我有了做一位教育家的成就感。

  3信息网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窗口学校领导为教科室配置了电脑,建立了《龙苑网

  站》、编辑《龙苑科研通讯》、《龙苑教工》等(校刊)

  报刊,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及时反映学校教科研动态及成果,并在极短时间内将与校外几十所学校进行校园网站的交流。

  我们可以肯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的展示平台、学校教育科研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三、龙苑中学教科研工作的“亮点”

  龙苑中学教科研工作目标:创建研究型团队、走科研兴校之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真做好课题,让教科研伴随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育教师职业成就感。

  1、教育科研校本培训,打开了青年教师成长的绿色通道: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方面的校本培训,在学校中积营造了智慧教育的氛围,事实上教科研的校本培训要通过师生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要树立一种观念即是教师必须经常保持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的反思,提升对学校形势、校园文化和各种行动方案等的深刻理解力和洞察力,能从学校实情出发,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和潜力,激活学校发展原动力——全体师生的创造力和学校组织整体的生命活力,在教师集

  体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帮助每一位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促进自身专发展。

  2实践出教育智慧:科研型教师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课题从教育和教学的实践中来,并将“教科研的校本培训”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练一套真功夫,即在做中思考,在做中试验,在做中成长。教师们在学习了理论后要付诸于行动,如在研究了《新课程教学中课堂设计与案例》、《学生的多元发展的跟踪调查》、《怎样写教学论文》等后,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指导性和借鉴性功能,经过试验、对比、内化,最终贯彻到自己教学的具体过程,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由经验走向科学、走向理性。众多课题代表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流和方向,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重视二期课改的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重改革、重实用”的特点,正确处理点、线、面关系,从一点突破,带动一个层面问题的解决,使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提高,20XX—20XX两年中,陆良同学获得上海市首届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和上海市第二届明日之星称

  号,学校在家长的心中和社区口碑很好,吸引了一批教师和学生的向往。

  3构建教师“自我反思”的有效载体――提倡教师写《教育随笔》:教师每月撰写的《教育随笔》作为今后科研的第一手宝贵资料。课后反思主要围绕着以下要点展开以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甚至斑点,教材的创造性变通或建设性建议;教学过程的缺憾或失误;得意的精彩片段;学生中闪现的独到见解或者偶发的事件以及自己瞬间的即兴灵感等。“学”“思”结合,“教”“思”结合,理论与实践贯穿,从理论上对照自己的实践工作,以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如曾鸿教师从已经驾轻就熟的传统教育教学行为,转变到符合二期课改的新课程教育要求的行为上来。他在《物理学科中反思教学理念指导反思性学习的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师需要教育反思并且给予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教师在能够在教学中有创造性、表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

  4、教育案例探究,科研之花遍地开:杨永发校长在《校本培训---如何书写教育个案》的报告会上说:“案例探究最好的科研方法应该是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案例,实证研究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搞,而且持之以恒必定会有收获”。目前,全校有78%的教师参与教育案例的撰写,他们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并形成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方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新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再记录新发现,形成新思路,经过实践——认识的多次反复,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处于不断的重新建构之中。金海华教师对自己音乐教学整个学年执教过程记录下来的课堂随笔进行整理,将充满教育实践新思想的内容精选出来,根据新课程理念上了一堂充满教育智慧和创造力的课,其实录并被作为了得意之作,也就是经过精选、设计、探讨和评判的阶段。所以,教育教学案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

  总之,研究型团队的过程中,龙苑中学的教师通过教育科研素养的演练,实现学校、学生和教师良性的和谐发展。让教育理念变成教育实践。不仅重建设,更要重行动,让教育实践变成教育科研,使学校获得荣誉。解决了

  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两张皮的问题。教育科研的载体是实践,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作为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认识自己,调整自己,超越自己,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的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教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注重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组织有关教师各组成课题组进行认真研究与探索,建立了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课题研究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化。科研型团队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是学校教师人才高地的孵化器。我们相信:在龙苑中学的员工不懈的努力,创建研究型团队、走科研兴校之路必须取得更大的进步上海市龙苑中学校长室

  上海市龙苑中学教科研室

  20XX年5月26日

  创建研究型团队走科研兴校之路20XX-12-28作者(来源):潘荣珍

  创建研究型团队走科研兴校之路

  ——徐汇区第六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龙苑中学申报材料

  龙苑中学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地处龙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外地民工子女比较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问题学生有所出现。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这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摆在“龙苑人”面前的课题。在杨永发校长“创建研究型团队、走科研兴校之路”的理念引导下,经过学校领导班子和教代会的研究讨论,全员达成了共识:科研促质量、科研出人才。从20XX年到至今,学校走上了依靠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以课题研究引领二期课改的实践,努力探索校本培训新模式,提高师资综合竞争实力,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教科研工作的核心---建立教科研制度、建设一支教育科研队伍

  1、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清晰工作思路,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XX年2月龙

  苑中学教科研领导小组成立:杨永发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党支部委员、校务会和青年教师团支部等7人组成。还相继成立龙苑中学教科研论文评审小组,制订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三年规划,加强对全校教科研工作领导和课题的指导。

  2、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及教科室定期召开研究会,每学年制定教科研工作计划,学期围绕具体的教科研课题,通过校本培训和教师论坛,落实教科研课题开展过程的管理,做到每学期召开教科研课题中途推进会,布置教师每月写教育随笔,全体教师都参与了子课题或个案的研究,夯实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目前我们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科研工作规范”,主要内容有:教科室工作规范;教科室主任工作职责;教科研成果评审组工作规范;教科研课题立项、实施和奖励暂行办法等、学校每年对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和公开发表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已经有2次龙苑科研论文的评选,有20篇论文获得优秀奖,学校将教科研成果作为必备指标列入教研组和教师考核方案。

  4、围绕推进二期课改的教育教学实践,学校领导积极带头参加教育科研,主持多项教科研课题。杨永发校长主持

  《注重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为课题列入徐汇区教育研究课题、有潘荣珍和周丽芳分别担任学生的分流层次和教学个案的子课题负责人;

  杨永发校长主持《中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特点研究》国家级研究课题的独立子课题,潘荣珍和曾鸿分别担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调查和学生的科技特长个案的子课题负责人;

  党支部副书记卢善来主持的《爱国主义渗透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课题列入上海市德育研究课题、赵愉炳和曾鸿分别担任对学生爱国主义渗透科技教育的实践的和少先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科技教育的实践的子课题负责人;

  杨永发校长和卢善来副书记共同主持的《进一步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列入徐汇区党建研究课题课题组将18位党员联系群众的个案和事迹的,归纳其中,经过提炼思考,该课题已经完成并且结题;

  杨永发校长和朱振敏副校长、卢善来党支部副书记、曾鸿和沈黎军5位教师4篇获得《徐汇区第六届教科研成果推广》三等奖;

  朱振敏副校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徐汇区第八届科研论文三等奖;

  党支部副书记卢善来、曾鸿等十位教师的论文分别在市级、区级杂志刊物上发表。二、科研运转的重心—《校本培训》和教师论坛是学校教育科研、论文交流和信息网互动的平台

  1、教科研的任务是通过《校本培训》,培养一支科研型教师团队:

  学校的领导认真做好《校本培训》的策划工作:近两年来,学校安排数次校内外的专家和校级领导的讲课或讲座。

  邀请徐汇区教育督导张俊杰和行家殷以杰来校讲课和作课题研究报告会,其主题分别《二期课改正在改变课堂教学是思考》和《课题的选择和课题研究的过程》等、杨永发校长的《我的教育发展观》、《争做科研型教师》以及《个案写作指导》等内容都对教育起了很好的启迪作用。

  教师对校本培训的内容认真记录、对阅读《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个记者教育视野》等书籍,全体教师结合子课题写读后感,每月的《教育随笔》记录教

  师在课题研究过程和思考痕迹,教师的科研意识在得到不断的增强,一支科研型教师团队在逐步成长。据初步统计,全员教师结合子课题,书写读后感有80多篇,每学年的《教育随笔》每人有10篇,通过校级领导审阅和交换意见,论文或文章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师更新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2、科研型教师把《教师论坛》、《论文集》当作记录成长过程和培育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展示渠道

  教师们不仅在《校本培训》中聆听课题研究报告会,而且大量地阅读教育类的书籍,还书写来自教育第一线的《自我反思》,在不停的小和实践中,教师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视野。

  教科研室组织了3次《教师论坛》和2次课题中途推进会。3次《教师论坛》中有44位教师参与了演讲,内容包括《我的教育发展观》、《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教育的反思》等等。通过举办学校《教师论坛》演讲,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用批判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多重角度出发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清晰而透彻的分析,并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恰当的解决方

  案;教师的多反思,多读书,多品味,多求索,多重组思维,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总结成经验,使教育思想和创新的教育观点提升到新的教育理论的高度。驱动更多的教师走到了教育研究的前台,教师的实际证明:课题研究加快了从传统走出创新的步伐,我们可以比昨天的教学于得更巧、更好,教育效率可以提高。

  近年来,龙苑科研室共编制5本《论文集》评出了20篇有质量的优秀论文。教师们说:《教师论坛》、《论文集》记录我新教师的成长过程、《教师论坛》、《论文集》能表达我的思想和才华,好像我有了做一位教育家的成就感。

  3信息网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窗口学校领导为教科室配置了电脑,建立了《龙苑网

  站》、编辑《龙苑科研通讯》、《龙苑教工》等(校刊)报刊,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及时反映学校教科研动态及成果,并在极短时间内将与校外几十所学校进行校园网站的交流。

  我们可以肯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的展示平台、学校教育科研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三、龙苑中学教科研工作的“亮点”

  龙苑中学教科研工作目标:创建研究型团队、走科研兴校之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真做好课题,让教科研伴随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育教师职业成就感。

  1、教育科研校本培训,打开了青年教师成长的绿色通道: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方面的校本培训,在学校中积营造了智慧教育的氛围,事实上教科研的校本培训要通过师生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要树立一种观念即是教师必须经常保持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的反思,提升对学校形势、校园文化和各种行动方案等的深刻理解力和洞察力,能从学校实情出发,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和潜力,激活学校发展原动力——全体师生的创造力和学校组织整体的生命活力,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帮助每一位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促进自身专发展。

  2实践出教育智慧:科研型教师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课题从教育和教学的实践中来,并将“教科研的校本培训”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练一套真功夫,即在做中思考,在做中试验,在做中成长。教师们在学习了理论后要付诸于行动,如在研究了《新课程教学中课堂设计与案例》、《学生的多元发展的跟踪调查》、《怎样写教学论文》等后,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指导性和借鉴性功能,经过试验、对比、内化,最终贯彻到自己教学的具体过程,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由经验走向科学、走向理性。众多课题代表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流和方向,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重视二期课改的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重改革、重实用”的特点,正确处理点、线、面关系,从一点突破,带动一个层面问题的解决,使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提高,20XX—20XX两年中,陆良同学获得上海市首届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和上海市第二届明日之星称号,学校在家长的心中和社区口碑很好,吸引了一批教师和学生的向往。

  3构建教师“自我反思”的有效载体――提倡教师写《教育随笔》:教师每月撰写的《教育随笔》作为今后科研的第一手宝贵资料。课后反思主要围绕着以下要点展开以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甚至斑点,教材的创造性变通或建设性建议;教学过程的缺憾或失误;得意的精彩片段;学生中闪现的独到见解或者偶发的事件以及自己瞬间的即兴灵感等。“学”“思”结合,“教”“思”结合,理论与实践贯穿,从理论上对照自己的实践工作,以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如曾鸿教师从已经驾轻就熟的传统教育教学行为,转变到符合二期课改的新课程教育要求的行为上来。他在《物理学科中反思教学理念指导反思性学习的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师需要教育反思并且给予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教师在能够在教学中有创造性、表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

  4、教育案例探究,科研之花遍地开:杨永发校长在《校本培训---如何书写教育个案》的报告会上说:“案例探究最好的科研方法应该是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案例,实

  证研究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搞,而且持之以恒必定会有收获”。目前,全校有78%的教师参与教育案例的撰写,他们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并形成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方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新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再记录新发现,形成新思路,经过实践——认识的多次反复,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处于不断的重新建构之中。金海华教师对自己音乐教学整个学年执教过程记录下来的课堂随笔进行整理,将充满教育实践新思想的内容精选出来,根据新课程理念上了一堂充满教育智慧和创造力的课,其实录并被作为了得意之作,也就是经过精选、设计、探讨和评判的阶段。所以,教育教学案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

  总之,研究型团队的过程中,龙苑中学的教师通过教育科研素养的演练,实现学校、学生和教师良性的和谐发展。让教育理念变成教育实践。不仅重建设,更要重行动,让教育实践变成教育科研,使学校获得荣誉。解决了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两张皮的问题。教育科研的载体是实践,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作为

  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认识自己,调整自己,超越自己,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的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教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注重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组织有关教师各组成课题组进行认真研究与探索,建立了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课题研究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化。科研型团队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是学校教师人才高地的孵化器。我们相信:在龙苑中学的员工不懈的努力,创建研究型团队、走科研兴校之路必须取得更大的进步上海市龙苑中学校长室

  上海市龙苑中学教科研室

  20XX年5月26日

  精诚协作打造教研团队作者:z520XX71/用户名:u5217

  我们的特色是:精诚协作下,集思广益中,我们一起成长。我们的信念是:敬业是本分,奉献是天职,我们无怨无悔。我们始终认为:教研是生命,创新是灵魂,我们持之以恒。我们沅陵荷花池小学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集体,共由6个教研小组文教学工作的教师组成。全组成员均为大专或本科学历,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9名,怀6名,市区教学能手2名,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7名。老师们教改意识浓,责任意神足。体语文教师精诚协作,真抓实干,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成行一支铁杆铮铮的教研团建立教研制度,落实常规要求

  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坚持教学五认真检查,并强调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采用了教师独立备课、年级组交流学习、再次修改教案、课后再修改

  、全校展示优秀教案的方式,加强教师对教材、对教法学法、对学生实际的深度思考,备课的能力。上课: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能在学校的要求下积极主动、超标准务,并积极评价反思。形成了良好的教研风气,积极推动着我校语文教研组的常规教学、螺旋上升的方向不断发展。作业布置与批改:本着“提质减负”的宗旨,注重培养学和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享受到学习语文获学习语文的喜悦。有的年级组摒弃了摘抄、日记等学生已经厌烦的作业,变革为设计,记录日扎、情景剧表演等为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丰富高语文能力的目的。辅导学生:针对班上的学困生,教师们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困生逐步融入班级的正常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

  由于常规管理的落实、扎实,在上级督导检查中,我校的教研工作一直都得到了好评。苦寒来”,没有平时一贯的认真踏实,长期坚持的常规管理,是难以赢得别人的赞扬的

  聚焦新课堂,回归本色语文教学,打造朴实、扎实、真实的高效课堂

  围绕着“感悟语文本色,追求课堂实效”,我校多次派出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向王永正、窦桂梅等专家取经,回校后再展开阅读教学研讨,明白了本色的语文课堂要求有识、基础意识、训练意识,要努力挖掘语言的训练点,设计上要吸引学生,有新意,要主学习,读中感悟,读写结合,注重指导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亢奋逐渐过渡到向语文本体回归。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随时反省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理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武,在活动中展示我校语文教研的风采。20XX年,我校语文教的《自己去吧》在全县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课堂上,张老师设计了与一年级小学生联系的几个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课堂异常活跃,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深深听课老师。

  根据我校实际和教研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同伴互助活动。一对一导师制听我们组的优良传统,小组的每位成员坚持每周听评课,并加强课后交流。在每期的课堂示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堂堂成功的课例,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背后的努力和奋斗密老师的识字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注重识字方法的引导,找准写结合,真正落实双基,让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孙青青、王玉香老师的阅读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重语言训练,注重阅读能力的渗透、阅读方法的引导,对,新颖设计,以学生为本,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目的。

  以大赛为契机,推出一批青年教学能手;以送教为依托,推进小学语文均衡发展。近几年语文教师全爱梅、舒娟、张小英等先后当选为沅陵县教学能手。其中,全爱梅、舒娟还教学能手。这几位教学能手,曾多次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如舒娟老师于20XX年4月送往九校的《在金色的沙滩上》一课,其独特的“长课短教法”给这里的老师如何进行阅读启示;全爱梅老师于20XX年10月送往我县沅陵镇九校的《成长》一课,整堂课以“成依托,师生共同完成了板书,并以“你认为约翰的哪些表现可以得到成长金苹果?”这整堂课,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思维活跃,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起了沅陵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

  学校课题研究与年级小课题研究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XX年参加了国家“十一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研

  规划”课题“发展与创新”的子课题“创设口语交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从申报到结题历时4年,语文教研组的成员人人参与,全校两千多。20XX年11月,我校老师全爱梅的说课《有趣的动物世界》在南宁举行的全国大赛中

  特等奖,她执教的同名口语交际课也在本次大赛中荣获录像课二等奖;张秀花老师执教了》获课堂教学二等奖;20XX年10月,我校教师舒娟的微型讲座《家,孩子自由言说遵议举行的全国大赛中荣获一等到奖;20XX年11月,我校教师的说课《说家乡》在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年,我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学校,校长叶艳被评为全国优秀实小英、张福秀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工作者。最后,我县5所参与此次课题研究的学校的校举行。在结题活动现场,我校展出的课题研究资料和成果展示,让全县和邻县来参会口。师生合作的现场展示活动--“美诗文诵读”博得了与会教师和专家的热烈掌声,:“这一现场展示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你们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师生共同努力的成绩,更了课题研究对于师生的成长所起到的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成功开展了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着重于年级组的阅读小课题研究,各年级实际的阅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年级组的小课题研究,将课外阅读深入到每一个个学生能广读诗书,从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通过一系列的“制定计划——阅流反思——实践整改——深入反思总结”的活动步骤,各年级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课标要求,通过诵读古典诗文,现代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行了读书积累、摘抄欣赏,让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思。四年级组抓好以读促写,强化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把读书的收获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五、六年级组根据学生不能题,把课外阅读与“用心观察,细致描写”的作文训练相结合,要求学生记录日札,积目的的收集好词佳句,进行细节描写的专项训练。此外,六年级组还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成评改的习惯。在年级小课题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受益颇多。在各项年级竞赛中,仙过海,各显神通”,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荷小大舞台人人展风采”的“劲歌热舞”,我校六年级语文组举办的“荷小大舞台人人展风采”大型实践活动就被湖南日报以道,沅陵县电视台则把学生吟诗作对、现场制作、现场介绍、现场表演的实况进行了详到我县的教研工作者的广泛好评。年级课题研究整合学校的活动安排。上学期的六一儿童节,我校语文教研组与学校少先大了“庆六一”美诗文诵读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享受节日的快乐,品味经典的韵味,节色。年级小课题的开展,学生在习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获得了好的成绩。在每年“红读,我校也屡屡取得喜人的成绩。如去年我校李思晨同学在全县的“红读活动”中一举夺一等奖;今年,我校的王淑文、张晓等同学又在“红读活动”的文明礼仪抢答赛中夺得的好成绩;在全县“歌颂家乡变化”的征文大赛中,我校的刘智敏、粟缤影、张琳婧等

  获一等奖,作品被选登在优秀习作集《成长的记忆》中。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几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一方面勤练内功抓素质,一方面开展活动促成长。加强教评比先进教研组,构建学习型、创新型、有时代精神和人文理念的教研组织。多形式开课、评课活动(如组内公开课、优质课展示等多层次培训、教研),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引导教师发现与思考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时总结,撰写教学随笔、反思或日记专业水平和研究意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以中心备课组为阵地,研究新教材、新教法决新问题,丰富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使之真正成为教学思想、教育智慧交流为释疑解惑、突破难点的平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从而建立起一支有激情、有,富有教学智慧的教师队伍,从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和职业观念。年一次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激情飞扬:从备课到上课,参赛的青年教师精心准备,自己的课堂上出现亮点,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让人耳目一新。如宋霞老师的拼音

  yu就以独特的课堂设计、课堂激励机制以及新颖的作业设计赢得了评委们的好评,更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陈素萍老师的阅读教学《麻雀》以声情并茂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宋满菊老师的阅读教学《山村的早晨》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所有的老师共同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也为我们的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我们的青年教师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不断成长,我们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则在我们所努力下一步又一步地向前迈进,我校的语文教研工作也在这一回又一回的拼搏中不断地色。交流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们娓娓道来,交流经验,提出困惑、大胆建议,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为高效、务实、扎实的课堂教学献计献策。期结合组内公开课开展的评课沙龙,老师们各抒己见,在疑惑中讨论,在讨论中明白,续。努力的方向是教育的关键,我们将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为打造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语文教师团队不懈努力。步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语文无穷。

  总之,我们语文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我们相信,只要全

  一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总结,我们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20XX/10/2219:31|访问[5创新校本教研形式丰富校本教研内容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校现有57个教学班,学生3400余人,一线教师221人。在市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我们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教育科研深入人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在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项目组指导下,我完善了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实现了校本教研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到了策划和实施科学的校本教研活动方面,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已经取得成效。、开辟校长论坛,引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校每月一次的全体教职工例会,开辟有“校长论坛”,由1-2名学校党委成员作有关学和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告。内容涉及先进的教育理念、课改动向、外地教改经验、教育法校内部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等等。学校五位党委成员轮流主讲,在准备中搜集资研究、写作交流,使学校决策层自觉充电,保持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学校党委们的“校报告,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不做空洞的说教,还以身边正反两方面鲜活的事例,让老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使每个人感到,只有教育科研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德讲堂”由2-3名优秀教职工或推介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或畅谈打造高效课堂的体验本职管理经验,用身边的典型引领教职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道德讲堂经常让全校教职工感动、震惊、震憾,思想建设力量巨大。、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校根据发展需要,以解决学校、各学科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为突破口,合理规划教育科研在上级教育科研机构立项,专家适时引领,校课题核心成员带领全体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践,改善心智模式和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题科研的成果,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

  通高中学生培养模式多元化研究”,使学校加强了对体音美教育投入,艺术教育成果丰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村普通高中规范—责任’德育模式研究”,形成了鲜明的“主题教育”“三校一班”“德育导师制育捆绑制”等德育方法,使学校校风焕然一新。省教育科研“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教学途径与方法――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究”,颠覆了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受师生喜爱,取得的丰富成果,使学一步提高。省教育厅重大课题“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完善了学化,促进了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教育学会立项的“发明创造教育与普通高中合研究”课题,把握时代脉搏,落实素质教育精髓,加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校近几年向宜昌市级以上教科研机构申报立项了24项课题,每位教师都有研究方向和途径。全体教师根据课题方向和目标,通过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拜访名师,同伴互助,,总结反思等环节,在认识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构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教学模式。特色的“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政治课开放式教学”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语文通透式教学”“生物问题—探究教学”“发明创造与普通相融合”等等,都得到了有关学者专家的肯定,在不同范围内交流推广。其中,“农村‘理想—规范—责任’德育模式研究”“发明创造教育与普通高中课程相融合研究”“教学途径与方法――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究”三个课题因研究成果丰硕,大大促进展,先后荣获宜昌市教育科研、当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多元化研究”“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研究”“体验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放式教学研究”“历史教学与地方史的联系与运用研究”等课题获宜昌市教育科研一当阳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中化学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获当阳市人民技术三等奖。、实施“五个一”工程,夯实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功校规定所有在岗教师每学期必须至少完成下列研训任务中的任意“五个一”教育教学工上一节优质课,观议组内每位教师一节课,编写一份优质导学案,撰写一篇优质论文、,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撰写一万字以上读书心得,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指导学生创作创新作品,命一份年级学科统考试卷,进行一次年级或班级大型考评质量分析,组织一全体教师参加的主题教研活动,为不同范围的教师或学生作一次主题报告,等等。重视,观课议课由小学科教研组长和语文、数学、英语备课组长主持。学期开始就安排、公

  师上优质课的时间和班级,教科室按时到班考勤。其它任务由教师自觉完成,学期结束。“五个一”工程是教师学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老师们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提高上总结反思水平、课件制作水平、个别辅导水平等专业素质。对老师们完成的优质课、论、创新作品进行评奖,通报表彰,并推荐参加上级各项竞赛活动。学期末教科室严格验五个一”工程任务完成情况,计发常规教育科研奖金。、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前,学校主题教研活动立足“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展开,力求完善和优化高效课堂.选定主题。学校制定了《关于推进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来规范“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行为。在“三段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确立了系列主题教研活动:编写使用和管理研究、课堂教学流程研究、高效学习小组建设及优化研究、预习课指导教学情景引入研究、学生激励评价研究、观课议课创新研究、“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课型中的应用研究等等。.制定方案。主题选定后,召开教学线上的领导、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教师代讨论并制定主题教研活动方案,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阶段任务、实施策略、考评机制、评比细则、组织机构等等。.健全机构。成立主题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党政工团集体领导或支持下的活动机制方面的力量,尽可能提供人财物保障。并制定集体备课制度、导学案验收制度、学生激度、教学反思制度、课堂巡查制度等系列制度来保证“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主题教序高效运行。每次主题教研活动,学校领导、各学科教研组长都能率先垂范,指导并积题教研活动;全体教师也积极响应、全身心投入到主题教研活动之中,真正体现了“全、“全过程研究”和“全员受益提高”的“三全”精神。.宣传动员。主题教研动员分学校、年级和教研组三个层次进行,每个层次的内容和形重点。学校还悬挂巨幅标语,校广播室、校刊校报、校园网和黑板报都会围绕主题进行让主题教研活动深入人心。同时,培养骨干,点燃主题教研活动的篝火。聘请教育教学讲学,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新课程改革。学校组织力量编写了《当阳二高高效课实践》。然后,组织学习高效课堂22条、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和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及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等系列文件,吹响了打造“三段自主学习学主题教研活动的号角。.开展活动。围绕“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开展了“晒”导学案、电子白板应用比赛课创新研究、青年教师五项全能大赛、班主任技能比赛、叙事研究评比、“三段自主学

  教学应用达标课验收等等丰富多彩主题教研活动。.反思总结。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学校聘请省教科所姜瑛俐研究员为全体教师作了《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叙事的撰写》报了教学专家曹青凤撰写的《一课三问探索校本教研新境界》等优秀叙事文章。教学专家来校为全体教师作了《根据考试成绩如何搞好教学质量分析来指导教育教学》的报告。的反思总结途径、方法和技巧来指导教学实践。现在,学校出台了“反思总结制度”,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自觉行动和习惯。.推广应用。学校推出了“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示范课,要求全体教师观摩,曹炼老师上了示范课。推广了王东亮老师的高效学习小组建设和优化方案、阳冬云老师的新革下学生自信心培养方法、常立梅老师课堂学生激励评价方法、朱红兵老师的草根课题等等。、以“赛”促研,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我校,各学科每学期都安排丰富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在竞赛活动中,教师们热情十足地T,暗自比拼,看谁的课件精美、针对性和实效性强。余瑞华等老教师也不让同事包办硬是请教青年教师,废寝忘食地自己完成PPT。以前,学校对男55岁、女50岁以上教研组内说课制度。但是,赵明文、许庭春、黄先政、杨翠柏等一批老教师主动“亮剑”教学比赛,在学校传为佳话。有老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优质课竞赛时,各个教研组都是集中全教研组集体智慧,从备课、试讲等环节开始,对教学目标、情景引入、问题设置、交流展示、对抗质疑、习题处结构、归纳小结等内容进行集体诊断,提出修改意见,真正做到优化整合。常云、赵红、孔祥玲、刘文群、许华昌等老师参加省级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学校教师参加市县武更是捷报频传。同时,各教研组凭借比武东风,掀起了主题教研活动高潮。如语文组叙文写作研究,地理组学生对抗质疑研究,政治组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研究,化学组教学研究等等。研究过程详实,形式多样,方法创新,成果丰硕。校还定期开展班主任素质大赛、青年教师五项全能比赛。工作性质相同的老师一起竞赛语言多,针对性强,取长补短,新思维新方法层出不穷,以竞赛带动培训的效果显著。、加强集体备课,强化教师群体同伴互助周一是教研组集体活动时间,教研组长和课题组长联合主持会议。严格执行学期教研计题研究规划,分阶段布置教学和研究任务,集中力量突破,促使目标达成。教研组长和汇报前期工作,叙述工作及研究历程,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工作及研究计划;传达教科室、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及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教育科研各阶段工作;坚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校由教导处调课,保证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每周有两课时的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长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和记录人、定下周教学内容;“四: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五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资料统一。每个教师汇报上周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决问题的办法。、举办经验交流会,体验优秀教师的职业幸福校在寒暑假期间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大兴学习风气,打造学习研究型教师团暑假,18位优秀教师分别从“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流程、导学案编写、学小组优化整合、预习和展示指导、对抗质疑、学生激励评价、教研组如何组织观课议课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综合实践课程解读等方面,进行深度的经验交流,频频赢得全校教的称赞和掌声。学期第二周,学校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培训会,教研组长史卫华、官昌新、李海燕和备项春梅、国丰玲、汶利娟等老师,从如何当好教研组长、依托课题促进教学、策划草根构建优秀备课组等方面介绍了经验。六周,全体教师培训会,校长作《用行动打造高效课堂》的报告,教科室主任王晓风作进一步实施“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几点改进意见》重要发言,高一年级副主任阳了用好班务日志,加强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高二班主任齐艳、陈柏萍畅谈了实施有效服务高效课堂和班级评价管理的经验。让所有老师在分享他们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提高力。

  、成立六校联合体,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昌二高、东湖高中、小溪塔高中、宜都二中、枝江二中、当阳二高等六所学校在新课程势下,力求共同探索、合力研究、资源共享、实现共赢,成立了宜昌六校联合体。周密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教师分层开展的教研活动。目前,每学期统考两次,在较上共同分析教学质量,为学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教师之间开展新课标、新教材、新教,举行观课议课活动,切磋教书育人技艺,受到参与教师的欢迎。开展学校联合体教研活动外,我们还组织了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部分优秀教师到中、应城二中等校参观访问,学习兄弟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实施网络研修,让老师与教育大家对话

  校开通了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网、北京大学附中继续教育网、高考学习网、湖北省课程改革网、人力资源网等教育服务网站,适时引导老师倾听全国各地的教育行家教书、观摩教育名家上课实录、并与教育专家视频对话、关注导学案编写、试题命制、学科等,使教师不做井底之蛙,拥有获取更多教育信息的天空。

  、开展考评会诊教研,使教育合力直接惠及学生次月考评、期中和期末考评后,年级组召开年级教师研讨会、班主任主持召开班级科任讨会、备课组长召开备课组成员研讨会,针对学生成绩升降,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科任教师分工合作,对全班学生进行个别谈心,褒奖学生要发扬的优点和成信心,鼓励士气;指出学生需要克服的缺点和失误,直指问题所在,进行挫折教育。上述校本教研之外,学校每学期还组织部分老师外出考察名校,邀请教育教学专家来校使广大教师感受与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和丰硕成果。年来,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我们学校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5宜昌市学科带头人9人,当阳市骨干教师23人;国家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5人,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5人,二等奖获得者11人;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0余篇,国家课件一等奖12件,省一等奖23件。形成了一支学科配套、业务精良的学习型、研究型队。

  打造智慧团队创建教研文化通过几年努力,暨阳小学的校本教研制度已基本完善,校本研修活动也开展地颇有成效。但校本教研持续开展的关键是要激发教师持续不断发展内驱力。我们认为只有形成了教研组文化,才能让让校本培训充满生命力。我们期待一群永保教育激情的教师聚集在起,相互学习、相互评论,分享经验,最终获得各自不断地提高与发展。我们期待老师们在自我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中形成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价值观念体系,形成相同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式,创建出充满活力的教研文化。校本教研能提升教师教育实践的智慧,我们相信有了“智慧教学”,才有“智慧课堂”;有了“智慧教师”,

  才有智慧学生;有了“智慧追求”,才有职业幸福。“做一名充满教育幸福感的智慧教师”这应该是我们教研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因此,今后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支智慧型教师队伍,创建教研组文化,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校本培训充满生命力。

  智慧读书提升内涵我们信奉:读书可以成为一种习惯。

  “读书不可以增长人生的长度,却能增长人生的宽度;读书不可以改变人生的起点,却能改变人生的终点。”要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学校将以“重温经典”为主题,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倡导读名著,读历史,读教育专著,让自己在知识中散步,在欣赏中吸收。

  ◆在“温馨书吧”中畅读学校阅览室将成为教师阅读的“温馨书吧”。教师可以一边选取自己喜欢的书细细品味,一边品尝咖啡、啜饮香茶,还可以与身边的同伴交流沟通,尽情享受读书给予我们的快乐与幸福。建议与要求:

  (1)学校开放阅览室(包括中午在内的所有工作时间),保证教师在空余时间有书可看。

  (2)教师每周须保证1至2课时时间到书吧读书、学习,并及时作好业务摘记。

  (3)每位教师去“温馨书吧”学习时在管理人员处签到,以督促大家认真读书。

  ◆在办公室营造“漂流文化”办公室里,以教研组为单位,推荐学习资料(可以是

  专著、经典短文、网络上下载的精品文章,杂志中的精彩篇章等等),组内每位教师传阅、学习,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漂流文化”。

  建议与要求:(1)学习资料教师要认真阅读,并做好阅后签名、摘记和感言。

  (2)每学期每人至少阅读一本经典文学著作或历史书籍,如《三国演义》、《红楼梦》、《上下五千年》等,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树立博学多才的教师形象。

  (3)阅读要有时间紧迫感,书籍阅读个人要在二周以内完成,以保证下一站漂流活动的正常进行。

  (4)每学期须保证二本书(及以上)完整漂流并有记载。

  ◆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碰撞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好书目录、下载好的文章来阅

  读;更可以利用校园网,在bbs的交流平台上,畅谈读书感想,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也可以在教师博客中书写心得,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感受休闲的文化气息。

  智慧课堂展现魅力我们追求:课堂中尽情展现个人魅力、享受教育幸福。课堂教学是一门无穷无尽的艺术,精致的教学设计、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高超的课堂的驾驭能力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我们仍然以每学期一次的优课展示为载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智慧课堂”分青年组,资深组两个类别开展。资深组课堂展示则由教师自行择定内容、时间灵活安排。青年组的课堂展示由学校统一组织,选择一定的主题开展,使其在上课者与听课者之间更好地起到双向促进作用。学校初步设想如下主题:精雕细琢(细节成就课堂)关注教学细节,从细节入手开展教学研究。各教研组首先确定研究方向,可关注教学语言、态势、行走路线、课堂提问等。起承转合(教学设计与课堂)关注教学设计,针对各个教学环节,如引入环节,练习环节,或是针对某个片断分析进行专项研究。

  回归淳朴(课堂的有效性)以“真实有效的课堂”为主题,关注每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有效性,开展有效教学研究。

  精彩纷呈(欣赏我的课堂)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节课,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位教师。抓住课堂教学每一个成功之处,加以放大,让其成为经典,成为全体教师学习的范例。

  一节成功的课由设想到展示直至反思,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一个考验教师个人能力,凝结集体智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我们需要挖掘,需要彰显的。

  ◆集体备课(1)上课教师撰写好教学设计后,及时将教学设计上传至校园网/专业发展平台/协作备课中。由所在教研组负责,利用网络开展集体备课,共同交流修改教学设计。(2)确定教学设计后,教研组内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活动可邀请其他教研组成员参与,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同时,上课教师需及时在专业发展平台中修改教设计,以便参与研讨、听课的教师及时反馈意见,发表评论。◆课堂展示集体备课的成效如何课堂展示是最好的检验手段。因此,所有上课教师要全力以赴,充分展示自我,为全体教师献上最丰盛的“大餐”,呈现出自己最精彩课堂。

  各上课教师按学校排定的日程上课。参与听课活动的所有教师,须针对整堂课或课的某一环节及时在听课笔记中记下自己的评价、思考。

  ◆反思提升上课教师所在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在教研活动时

  间认真开展评课活动。教研组成员要积极发表见解,在交流中促进思维碰撞,为撰写高质量的案例论文做好素材的准备。听课反馈及时到上传校园网,与上课教师共同研讨。

  ◆总结评优

  (1)课堂评优:由校评委库成员担任评委。可设立如教学研究奖、教学设计奖、教学机智奖、语言魅力奖、潜质奖等。

  (2)论文评优:教研组长负责初评,再由教导处组织最终评审,宣布结果。

  智慧教研协作发展我们相信:教研活动可以趣味横生、效率倍增。教研活动是教师提升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学校仍要求由教导处、教科室联动组织,让教研组活动形式更丰富、内容更丰富。1、教研沙龙教研沙龙是保障教师专业成长的专块时间,必须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为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我们要求教研组自主申报教研活动内容,由教研组成员轮流组织主持。活动形式: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独立开展,可以教研组之间联合开展,可以张贴海报的形式邀请有兴趣的老师一起参加,还可以骋请其他教研组成员为本组教研组作观点报告等。活动内容:单周主题为专业发展,重点放在提高教师自身理论与实践能力上,可开展如“教材研读”“教学基本功训练”、“经典文章赏析”“做中学”、“教学点子交流”、“教学问题探讨”等活动;双周主题为观点交流,即全校青年教师观点报告会。2、教研论坛为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质量,拓宽教研思路,创新教研形式,使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上层次,出特色,学校将开展“金点子碰碰碰”教研论坛这一特色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全体教师将自己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发现的好方法,可在组内交流后上传校园网共享。活动形式:

  (1)发表主题:每个月末全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反思总结提出观点或问题,选择其中有典型性、有价值的观点或问题确定为主题,在“教研论坛”上发表。

  (2)组织讨论:所有教师需及时关注教研论坛,积极参与网上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3)实践应用:对真正有价值的“金点子”,由教导处及时推荐给全体教师学习,让成果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智慧引领拓宽思路我们期盼: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走进智慧殿堂。智慧的教师,需要智慧引领,观名家课堂,听名家报告、与名家对话可以助我们推开智慧之窗。学校将以“教师智慧成长园”为载体,经考核确定部分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坊”,由点及面带动全校教师专业成长。1、专家引领◆专题研修

  活动形式:(1)采用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实践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2)实行导师制,自主研修与专家辅导相结合,以自主研修为主。(3)实行目标管理制,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以分散研修为主。(4)实行地域互动,利用网络开展学校之间的论坛式交流,以期充分利用资源,达到互赢。活动内容:(1)每学年按主题,聘请专家作为学校的指导教师,定期为全校教师做辅导讲座,上示范课,与全校教师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教师们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如数学研修班已定了以下的几个主题:教学目标拟定(包括教材研读、教学目标拟定的培训),学习材料选取(包括主题情境选择、变式练习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

  策略(包括预设与生成的学问、课堂有效提问、教师评价)品课、评课等

  (2)除课堂教学外,我们的培训可辐射到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结合校内活动,邀请专家给予指导。如针对教师批改作业不规范的情况,可开展全校性的改作妙招征集,总结经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规范改作方法,做出范例……

  ◆名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坊成员既是全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又是全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名师工作坊的所有成员均由外聘专家做重点指导。名师工作坊成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由外聘专家作重点指导,必须按时完成外聘专家所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每学期对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名师工作坊成员在开展好自我研讨的同时,需承担校内新分配教师及三年以内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工作。具体如针对新分配教师的“一课多磨”活动,每学期选定1课内容,由名师工作坊成员负责指导反复磨课,拍摄录像以帮助新教师快速提升课堂教学能力。2、同伴互助学校与20XX年与浙师大合作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平台,该平台以“学习促发展、工作促发展、科研促发展”为理念,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跨领域的使用到学校情境中,借助信息技术为有力工具,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同年我们申报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动力研究》。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发展平台,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校本培训、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将重点关注教师群体发展及其对教师个体发展的影响。希望通过该平台来带动教师的群体专业发展,以群体发展促进个体发展,以群体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全校教师根据“保底争先”的发展思路,利用校园网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平台,提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素质特长的教师多种可发展途径,使每一位教师能个性化地选

  择发展方向。我们利用网络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通过具体的量化标准,以“积分排行榜”的形式出现在校园网首页,显示各个栏目积分前二十名以及总积分前二十名教师的进行排行,并即时更新,时时催生教师的争先意识,获得成功的喜悦。学校将教师的专业积分作为重要依据,每年评出专业发展最优秀的教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做一名职业幸福感的智慧教师,这是我们暨小人的追求。我们期待在打造智慧团队的过程中,形成我们暨小的教研文化,并成为我们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给教研文化带来变化,每个人都会在这种变化中改造自己。

  

  

篇十二: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凝聚团队智慧促进教师成长

  团队智慧就是团队协作精神和力量,团队精神是集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协同合作,集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是教师集体智慧结晶。我校在中青年教师培养中,倡导团队协作,探究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就今年我校团队参加市青年教师教学展示观摩评比——课例“轴对称图形”的研磨历程,我们回顾与反思,加强研究和探讨,不断改进工作。

  一、精心策划,未雨稠缪

  首先,知人善用,确定人选。我们学校成立了教学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教师为备课磨课小组,分析研究并确定执教老师。

  其次,统一思想,确定课题。我们先考虑到知识点的连贯性,计划空间与图形或者数学广角;再加上课老师是一名热情活泼,课堂操控能力强的老师,意向中低年级的课;还对学生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方面进行思考。经过三番四次的讨论,最后课题是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

  研讨课“轴对称图形”,如何智慧地学和智慧地教?我们再度召集磨课小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从研读“三书”入手,认真阅读和研究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定好研究方向,弄懂编写意图,读懂例题和习题的意向,通过整合各老师的意见,很快我们的教学设计雏形基本形成了。

  二、千锤百炼,精雕细琢

  加强团队意识,思想上增强上进心,在团队中赢得称赞和尊敬,心理上在竞争中与先进学校看齐,争取缩短差距。发挥团队作用,集思广益,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共同發展。

  初次试教,我们感觉到整节课层次感不强,平淡无奇,老师的引导不到位,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如何使课堂注重操作体验,培养空间观念,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设计了环节与环节之间,用卡通喜洋洋贯穿整节课,增加童趣。同时,明确整节课的结构分为:认识、操作、欣赏。

  第二次试教:由于作出了调整,思路清晰了。磨课小组提出了应要用上主题图,再试教之后,发现主题图是整个单元,包括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的主题图,干扰太大,最后还是决定不用主题图。

  第三次试教:有幸请到镇教育办教研室辅导员张老师前来指导,提出导入部分可以尝试让学生折纸,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再考虑课堂的可控性,决定以播放折飞机视频为导入。同时,提出了练习题要有层次性,增加数字练习题。

  第四次试教:经过了张老师的指导,课堂充实了内容,课堂活跃了起来,但时间不够,磨课小组决定删减猜字练习题。另外,导入以播放折飞机视频的形式,的确为课堂增亮了

  不少,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决定再次做出调整,先让学生猜想哪架飞机飞得更远,再来播放视频揭开谜底,为课堂做好铺垫。

  第五次试教:磨课小组成员的重点放在课堂环节的过渡是否自然流畅;操作活动的“收”与“放”是否得当;语言表达是否简洁等细节方面。

  三、思行合一,砥砺前行研磨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正如上课老师说的感受:这次的课题研究,学校搭建平台,我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设计和过程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会一直默默耕耘,勇往直前。我们磨课小组认为空间与图形这类型课要注重学生的操作体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经过不断的磨课,发挥团队智慧,才能形成今天展示的成效。但磨课的目的不仅是打磨一节课,更根本的是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团队的研究能力,磨课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团队研究的过程、成长的过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推荐访问: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教研 团队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