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

时间:2023-01-10 10:50:08 来源:网友投稿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1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此词写早春。风柔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供大家参考。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1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此词写早春。风柔日薄,熙和天气。人们从严冬中走过,脱去厚重的冬衣,春衫乍试,怎不感到轻松、解脱,产生喜悦的心情?词人用赋的手法,直写出此时心情之好。

  下两句忽作转折。早春又是乍暖还寒时节,小睡起来,微寒侵肤,刚才插到鬓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词人不说心情的转变,只用天气的轻寒和梅花的凋残,暗示其意识流程。一定是乡心又被春天拨动,故园那些美好春天的回忆又从记忆中泛起。值此小楼又东风之时,更觉风景不殊而有山河之异!

  下片于是发出故乡何处之悲呼。故乡虽在而河山易主,欲归不能。范仲淹《苏幕遮》下片:“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只有在醉里梦中,才能片刻摆脱沉重的乡愁。词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酲未解。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于言外可见。(侯孝琼)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扩展阅读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扩展1)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3篇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1

  1、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2、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3、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4、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乐》

  5、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6、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8、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9、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10、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11、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12、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13、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14、寒城一以眺,*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楚:*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1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6、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17、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18、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19、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0、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2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2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23、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24、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25、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6、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27、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28、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29、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3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2

  一.天地山水

  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 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12.*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日月风雨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三.花草虫鸟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3

  【七夕歌】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云衣香薄妆态新,

  彩輧悠悠度天津。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人间不见因谁知,

  万家闺艳求此时。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迢迢牵牛星(梁)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传说是唐朝的一个六岁的小孩,林杰写的`,

  在一些地方广为传诵,七夕望月之时往往吟哦。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扩展2)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原文及赏析3篇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原文及赏析1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扩展3)

——菩萨蛮古诗赏析

菩萨蛮古诗赏析1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舒亶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惜别词。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这首词从送别写起。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留,见送行人之殷勤留恋。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为情?这一问见别离之极度苦人。西江潮欲*的好处于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由前面击鼓催客、高楼把酒的场面推出一个江潮涨*的辽阔场景。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个时间推进过程,说明话别时间颇长,而江潮已渐渐涨满,到了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了。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扩展4)

——《菩萨蛮》唐诗3篇

《菩萨蛮》唐诗1

  原文: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古诗简介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唐朝词人韦庄的一首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反映了词人在思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情况下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给了欣赏者回味无穷的审美愉悦。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这一首是其中第二首。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人美景美生活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结拍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注释

  ①选自李一氓《花间集校》。

  ②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③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④“炉”,从南宋绍兴刻本《花间集》,各本亦有作“垆”者,意同,谓酒店用土砌台安放的大酒缸。《史记·司马相如传》:“而令文君当炉”,韦昭曰:“炉,酒肆也,以土为堕,边高似炉。”《后汉书·孔融传》注:“炉,累土为之,以居酒瓮,四边隆起,一面高,如锻炉,故名炉。”这里用《相如传》卓文君事来比喻西蜀的女子,切本地风光。《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皓腕凝霜雪”,句意亦相近。

  ⑤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⑦须:必定,肯定。

  鉴赏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菩萨蛮》唐诗2

  原文: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古诗简介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唐朝词人韦庄的一首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反映了词人在思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情况下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给了欣赏者回味无穷的审美愉悦。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这一首是其中第二首。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人美景美生活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结拍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注释

  ①选自李一氓《花间集校》。

  ②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③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④“炉”,从南宋绍兴刻本《花间集》,各本亦有作“垆”者,意同,谓酒店用土砌台安放的大酒缸。《史记·司马相如传》:“而令文君当炉”,韦昭曰:“炉,酒肆也,以土为堕,边高似炉。”《后汉书·孔融传》注:“炉,累土为之,以居酒瓮,四边隆起,一面高,如锻炉,故名炉。”这里用《相如传》卓文君事来比喻西蜀的女子,切本地风光。《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皓腕凝霜雪”,句意亦相近。

  ⑤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⑦须:必定,肯定。

  鉴赏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菩萨蛮》唐诗3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

  绿窗人似花。

  「作者」: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乾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蜀,为王建掌*。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有《浣花集》。

  「赏析」:

  此首追忆当年离别之词。起言别夜之情景,次言天明之分别。换头承上,写美人琵琶之妙。末两句,记美人别时言语。前事历历,思之惨痛,而欲归之心,亦愈迫切。韦词清秀绝伦,与温词之浓艳者不同,然各极其妙。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扩展5)

——《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原文及翻译赏析1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翻译

  几间茅草屋悠闲地面临着水面,我穿着窄小的衣衫戴着短小的帽子徜徉在那垂杨的树丛里边。要说花朵还是去年开得最鲜红,那可是一夜之间春风把它吹开了,它怎能不红艳艳。

  可是今夜的新月在那树梢上仰卧着,我中午喝酒一喝也就醉倒了,直到醒来便是这夜晚。什么东西最关系到人的感情,想去想来还是那深藏在那树丛里面的黄鹂鸟叫唤的两三声。

  注释

  闲:悠闲,闲适。

  窄袖短帽:指便装衣帽。

  梢梢:树梢。

  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偃:息卧。

  关情:使人动情;关,牵动,动心。

  赏析

  《菩萨蛮》是一首集句词,即全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王安石一生写了不少集句诗,当时人们竟相仿效,成为一种风气。他不仅集句为诗,也集句为词,这也可以说是他的首创,同时的苏轼、黄庭坚,后来的辛弃疾等,皆相效法。集句为词,除了要谙熟前人作品外,还要考虑句式长短,对偶声韵,但最主要的是在词意上须安排妥帖,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只有如此,集句词才算是一种艺术创作,否则只是一领破衲衣而已。

  王安石卜居半山是他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时,此时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遭到废除,自己也落职出京,政治局面以至自己的身份地位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开首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采取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两句是写景:“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参照唐人的原句“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殷益《看牡丹》),不难觉得作者也包含着与前人相同的感慨。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励志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末酬的忧愁。

  这种忧愁和叹息并不仅仅是关乎自已个人宠辱得失,更包含着对政局国事的关切忧虑。因此在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如果将“新月偃”这一富于象征的景象联系当时新法废除,新派落职,宋哲宗年幼不能理事,太皇人后高氏听政起用旧党的政治局而,认为作者用比兴的手法寓示对国家政局的关怀,恐怕也不是郢书燕说。

  但是,自己下野的身份,茅舍卜居的环境毕竟是远离了政治中心,他此时的所志所适,也惟有闲逸而已,因此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戴颐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涛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要表现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在安逸澹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在闲雅流丽的风调里显示着改革家的才性骨力。素洁*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虽是集句,也体现了王安石词“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慨》)的创作个性。

  但是,这首词最值得称道的是集诗句为词这一艺术形式。这是王安石的发明。唐人丰富的诗歌遗产,成了王安石现成的词句,除了第三句取自唐人殷益的《看牡丹》外,其余亦多出自唐诗,第一句用的是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第五句的出处是韩愈的《南溪始泛》:“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第六句来自方械的诗(失题):“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如此信手拈来,随意驱策,使之协律人乐,变诗为词,确实体现了作者学富才高的创作功力。这首集句词的成功更重要的还是作者用前人的诗句创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并通过自己的精心组合安排,使之浑然无迹,如同己作。

  创作背景

  关于《菩萨蛮》创作时间,宋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小序记曰:“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按黄庭坚与王安石同时而年辈稍晚,所记当有据,可信。由此可知该词作于词人晚年罢相后隐居江宁(今南京)钟山半山园时。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扩展6)

——李白菩萨蛮古诗鉴赏

李白菩萨蛮古诗鉴赏1

  菩萨蛮

  作者:李白

  *林[1]漠漠[2]烟如织,寒山[3]一带伤心碧[4]。暝色[5]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6],宿鸟[7]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8]。

  【注释】

  [1]*林:*原上的树林。

  [2]漠漠:广阔遥远看不清楚的样子。

  [3]寒山:荒凉的山。

  [4]伤心碧:形容颜色极为青碧,惹人感慨伤怀。

  [5]瞑色:暮色。

  [6]伫立:久久地站立。

  [7]宿鸟:回巢的鸟。

  [8]长亭接短亭:古代设在大道旁工人休息停留或送别践行的亭舍,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

  【李白】

  (本词相传为李白所作,但具体作者已不可考)

  李白(701-762),字太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五岁随父亲入蜀,在蜀地读书漫游,二十五岁出蜀。天宝初年在朝中任供奉翰林,两三年后赐金放还离京。安史之乱中,入永王李璘幕府,后来李璘起兵失败,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获得赦免,最终死在当涂(今安徽省)。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意奔放,想象大胆。李白写的词也风骨清峻,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望远怀人的忧愁。词从远景起笔,*原上的树林因为烟雾笼罩而看不清楚,荒凉的山上只是一片令人伤心的"碧色,景色非常凄凉忧伤。而下一句点出了这种投射在景物上的伤心的来源在黄昏高楼上独自远眺,满腹愁思的主人公。他在楼上徒劳地久久站立,看着鸟儿疾飞归巢,而怀念的远行人却不能回到家乡,因而问出了悲伤地问题:何处是规程?可是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他怀念的人依然没有归来,而他面对的只有漫漫长路上为行人准备的长亭短亭,于是他的忧愁也就愈发悠长蔓延了。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扩展7)

——菩萨蛮回文

菩萨蛮回文1

菩萨蛮

夜临冰雪轻伤夜,

夜伤轻雪冰临夜。

梅傲现寒泥,

泥寒现傲梅。

冻结心忍痛,

痛忍心结冻。

春暖送冬沦,

沦冬送暖春。

此回文诗雪与夜的对抗,夜覆盖了雪的洁白,给以黑,雪奋起反抗,给予夜的寒。 梅与冷的对抗,逆境傲然绽放。自己与社会不公对抗,在当今社会守住本心,坚持自我,我相信春天终会终结冬天。望人人如傲梅一般,坚持,坚信,昂首绽放。

推荐访问:赏析 菩萨 风柔日薄春犹早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3篇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