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教育心得:谁来拯救我们孩子

时间:2022-07-03 10: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社会教育心得:谁来拯救我们孩子,供大家参考。

家庭社会教育心得:谁来拯救我们孩子

  :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的靠成绩作为最终的指标,对于孩子来说还有许多更加重要的东西,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谁来拯救我们的孩子》。

  五月,刮了多日的狂风,在今晚稍作歇息。

  伫立窗前,月光如流水般穿过窗户泻在房间,恐慌不安瞬间堆积成墙,悲怆如藤蔓攀附墙上,开始肆意疯长。

  家长会上,大家侃侃而谈的情景如月光的影子交错、重叠。对于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等等,大家是畅所欲言。这些问题,包括这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于我而言,其实更像家长和老师完美的表演,几十号人,包括我自己,似乎没有一个人想着来谈谈在狠抓孩子成绩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其实我是多么想站起来,告诉大家我的忧虑。然,最终我选择了沉默,我担心被别人视为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又恐惧刻入骨子里的那份传统教育,早以被与时俱进的思想所代替。

  我只是一个家庭主妇,没有惊座四起的美貌,更无阿谀奉承的嘴脸,我生怕自己荒缪的论调,和才疏学浅的发言,给孩子带去不必要的麻烦……可我又是如此渴望,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大家能和我达到共识。

  看到20xx年5月13日,某报刊刊登的《吓坏家长,10岁孩子入QQ群看黄片》的新闻,再浏览到20xx“染艾”的最新数据统计,我国15~24岁的孩子已成为“染艾”人群中的大军。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岂能忽视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问题?

  社会在进步,孩子的道德修养却在退步。我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魄和信仰,就在我们这代人依旧倡导以“仁,孝,礼,信”伦理思想为核心时,西方文化“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个人荣誉,以自我为心”就像鸦片侵蚀着孩子的身体和心灵。

  孩子对于网络世界的沉迷,对低俗艺术的追捧,胜过一个个虔诚的信徒。父母和孩子之间,似乎早已建起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他们嘴里谈论的不是学习,而是这个“欧巴”,那个“欧尼”。学生打扮的像老师,老师打扮的像学生,父母就差喊孩子为祖宗……这是何其悲哀的教育!是父母的失职,还是孩子的堕落?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我们一味地谈孩子的成绩,真的有意义吗?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该更亲近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现在的孩子,最缺乏的亦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广贤文》中写道,“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只靠喝点心灵鸡汤来慰籍自己,偶尔吃点苦苦菜,忆苦思甜是不是会更好?

  “饭饱思欲,饥寒求生”,过去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年代,我们每个人为了生存,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活。能在露天的麦场,看场《铁道游击队》会兴奋几天;逢年过节的时候吃个白面馒头,那味道全是幸福的回忆;即使再臭美的女孩,脸上搽的不是棒棒油,就是蜂蜜。不管男孩还是女孩,脚上穿的,永远是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衣服是父母用布票换来的,最好的就是“的确良”布料。看看现在的孩子,十几岁女孩浓妆艳抹的装扮,实在是与年龄那么不甚匹配,让人不由得心生惋惜。男孩身上,不是大红就是大绿,头上再顶一个嬉皮士的发型。华灯初上,冷饮店,麦当劳,上演着一部部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大剧……如果你不幸撞见这样的场面,作为父母你还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我们终究会老去,真正陪伴孩子一生的,不应该只是糟粕的身体,更应该让他们有个体面的灵魂。

  我欣赏这样一句话“知识决定你飞多高,而教养取决于你走多远”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和发展,请不要再自诩于己无关。社会在日益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要靠我们的孩子。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我们父母和社会团体是不是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

  公众号:甘宁界

推荐访问:社会教育 谁来 拯救 家庭社会教育心得:谁来拯救我们孩子 家庭社会教育心得:谁来拯救我们的孩子 反思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