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完整文档)

时间:2023-03-09 15:50:13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研究以兰州市一悟小学四年级学生以及两名语文老师为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研究以兰州市一悟小学四年级学生以及两名语文老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实例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存在德育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实际、时机不当等问题。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学生实际、强化自身技能、把握渗透时机、运用多种方法等途径,提升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德育渗透;小学语文

  I

  Abstract

  TheactivepenetrationofmoraleducationinprimaryschoolChineseteachingcannotonlyimprovestudents"Chinesequality,butalsoenrichtheiremotionalworldandenhancetheirmoralquality.TakingthefourthgradestudentsandtwoChineseteachersofYiwuprimaryschoolinLanzhoucityastheresearchobject,thispaperconductsaresearchonthecurrentsituationofmoraleducationpenetrationintheprimaryschoolChineseclassroomthroughclassroomexampleobservation,interviewandliteratureresearch.TheresearchshowsthatthemoraleducationintheprimaryschoolChineseclassroomhassomeproblems,suchasthesingleformofmoraleducation,thecontentofmoraleducationisdivorcedfromreality,andthetimingisimproper.Inordertoimprovethissituation,primaryschoolChineseteacherscanimprovetheeffectofmoraleducationinfiltrationinChineseclassroombycontactingstudents"reality,strengtheningtheirownskills,usingvariousmethodsandgraspingtheopportunityofinfiltration.

  Keywords:Moraleducation;Moraleducationinfiltration;PrimaryschoolChinese

  II

  目

  录

  一、引

  言........................................................................................................-1-

  二、德育渗透的内涵及意义................................................................................-1-

  (一)德育...............................................................................................................-1-

  (二)德育渗透.......................................................................................................-1-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2-

  (一)德育渗透效果不佳.......................................................................................-2-

  (二)德育渗透形式单一生硬...............................................................................-3-

  (三)德育渗透内容脱离实际...............................................................................-3-

  (四)德育渗透时机不恰当...................................................................................-4-

  四、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问题的原因........................................-4-

  (一)教师德育渗透意识淡薄...............................................................................-4-

  (二)混淆语文课与品德课的界限.......................................................................-5-

  (三)教材内容钻研不够.......................................................................................-5-

  (四)缺乏相关德育渗透的教学技能...................................................................-6-

  五、改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的策略................................................-7-

  (一)育德为先,重视德育渗透...........................................................................-7-

  (二)钻研教材,联系学生实际...........................................................................-8-

  (三)强化技能,运用多种途径...........................................................................-9-

  1.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渗透........................................................................................-9-

  2.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9-

  3.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9-

  4.习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9-

  (四)把握时机,提升渗透效果.........................................................................-10-

  六

  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附录A

  .....................................................................................................................-13-

  附录B

  .....................................................................................................................-14-

  III

  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一、引

  言

  道德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加强小学生的政治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和道德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命运。根据赫尔巴特的说法:道德是人的终极目标,因此是道德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小学教育和道德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维素质。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未成年人的意识形态和道德建设在面临新挑战的同时也在经受严峻的考验。为了中国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其品德的完善发展,只有当道德的培养渗透在每一学科,才能实现道德的全面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提升综合实力。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在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同时使得学生的道德判断由他律阶段转向自律阶段,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德育渗透的内涵及意义

  (一)德育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1]

  (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让德育与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德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并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德育目标。德育渗透具有其自身特点:间接性、隐形性、潜移默化性。这些特性将保证教学中德育的顺利有效实施。德-1-

  育渗透与德育具有明显的区别,德育渗透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而德育是德育渗透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2]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小学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经历的关键时期,也是小学生培养道德情感的核心阶段,小学生思想变化多样,对周围的生活以及学习环境充满了好奇心,但是由于心理不够成熟、社会阅历少使得这一阶段的学生无法准确判断好与坏,他们的道德形成容易受教师以及家长等权威人士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任落在了教师的肩上,德育渗透尤其考验语文教师的素养。目前新课改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仍存在的部分问题,主要表现为德育渗透效果不佳、德育渗透形式单一生硬、德育渗透内容脱离实际、德育渗透时机不当等。

  (一)德育渗透效果不佳

  授业解惑,以德为本,德育渗透效果不佳会不仅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学生的成绩。通过访谈一悟小学两名语文教师和参考近五年语文教师对德育渗透效果的评价,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效果不佳。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渗透德育时,容易忽略本学科优势,减少生动性。小学语文课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很少有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德育渗透。

  如今,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的问题普遍存在,因为当语文教师兼顾知识教育的质量时,很容易忽视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例如,在阅读和写作中,大部分教师不能将教育材料结合爱国主义情感、红色革命精神、日常行为规范等。即便有教师注重德育的渗透,也常常无法实现预期的德育目标。[3]

  在访谈一悟小学四年级的敬萍老师时,她说,自己在课前撰写教案的过程中会挖掘本课的德育目标,寻找课本中的德育因素。她也曾经归纳过部编版教材德育因素包含的层次以及各层次中的具体内容,就选文主题看包括个人、群体和国家三个层面,具体的德育因素有遵守纪律、遵守法规、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团结民族等。但问题是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将所获品德落实在生活中,比如还是会有-2-

  自私自利、破坏公物等现象,德育渗透效果不佳是她目前遇到的重要难题。

  (二)德育渗透形式单一生硬

  选择合适的渗透德育方法可谓是有效渗透的德育的“敲门砖”,语文教师必须在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核心要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既会防止将语文课直接讲授成德育课,也会使得德育渗透效果最佳。

  现如今语文课无法有效渗透德育的又一原因是德育渗透的形式单一生硬。29.4%的语文教师所采用的的德育渗透方法仍旧是讲授法,35.7%的语文教师所采用的的方法是语言说服法,25.6%的语文教师所采用的的方法是激励法,仅有8%的教师会用到情感转换法。这使得学生不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在生活中落实自己所学的德育精神,况且单一、生硬的灌输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更严重者甚至会让学生有厌倦的心理。于是,语文教师设置的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德育渗透流于形式。[4]

  (三)德育渗透内容脱离实际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内容的选择存在随意性。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文以载道,精选的教材文本本身就是合适的德育素材,这些内容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培育学生的品德。但是教师在渗透德育时会出现德育内容脱离实际的现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年龄和接受水平而设置的德育目标会有脱离学生生活,无法在生活中落实的情况,虽然教案中设置了德育目标,名义上在“加强”德育渗透,然而德育目标无法实现实际是对德育渗透的“淡化”。目标层次的不完整会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主次不分的情况,从而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事倍功半。[5]

  德育内容正在脱离生活,德育目标宽泛不能实现,德育教育正在失去生活的根基,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的道德问题和现象并没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并未完全实现自律,只有德育紧密联系生活,小学生的品德才能实现更好地发展,语文课中的德育渗透才会有效果。[6]

  -3-

  (四)德育渗透时机不恰当

  德育的特点是“润物细无声”,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德育目标更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和感染最能实现最佳效果,然而,渗透时机不当会极大降低德育渗透的效果。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精美、体裁多样、形式丰富多彩,因此德育渗透点会变得复杂,在哪个时机选择德育渗透绝对不能随心所欲。[7]

  例如,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识字教学有篇课文是“口、耳、目”,参考其教参可以发现本文并未涉及德育目标,而是单纯的知识教育,但是如果详细研究文本就会发现,本课的小插图中有两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以及一些花丛,他们正指着花朵交流,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涉及小朋友们不能破坏花草树木的德育目标可谓是锦上添花,实现了在语文课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目标。

  四、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法,笔者发现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存在如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德育渗透意识淡薄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个案研究》表明24.2%的语文教师觉得学生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思想品德的好与坏并不是小学生道德培养的基本要素;17.4%的语文教师不同意小学阶段德育渗透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语文课堂;15.3%的语文教师在利用语文课进行德育渗透时,并没有非常熟练地运用语文课教材本身的丰富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19.5%的语文教师由于管理事物多等多种原因导致备课过程中未能深入地理解教材,因此无法全面挖掘语文课本中隐含的德育因素,从而导致自己无法充分地调动主观能动性,无法将教材中鲜明的道理观点、优良的思想品德以及隐含的德育内容传授给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从小在学生心中播种爱家、爱国、爱民族的美好种子。[8]

  在对刘红霞老师进行访谈时,她认为新课改还未取得最大的成功,应试性是目前中小学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现如今语文教师依旧重视学生的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校也未组织语文教师探讨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智-4-

  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师德育意识的淡薄是目前语文课没有充分发挥德育渗透功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有加强德育渗透的意识,才能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德育因素,进而强化教师重视学生品德培养的意识。教师的德育意识如果淡薄,即便德育目标极其明确,同时课本中也隐含很好的德育目的,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尤其是语文教师更不能对学科渗透德育不重视。[9]

  (二)混淆语文课与品德课的界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多方面的因素直接、系统地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则指出,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丰富的思想内容蕴含在优美的文章中,深入探究文中的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优良品德。[10]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标(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言教学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加强民族认同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代社会需要发展民族主义精神、创新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既是民族主义的内部要求,也是语言教育强调的优势。通过渗透语言学习的纹理,培育学生的优秀品质,这种渗透可能意味着如果教育得不透彻,教育效果就无法实现,如果教育过度,则改变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变成思想品德课。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不足之处是大多数地方的思想品德课由其它学科的任课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兼任,这种现象在农村教学中更为常见。不少语文教师只看到两科之间的相似之处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区别,没有把握好语文课的个性,因此强化了语文课中的德育痕迹,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也导致德育渗透效果不佳。因此,比较两科之间的异同,寻找合适的德育渗透方法,有利于改进语文课渗透德育的效果。[11]

  (三)教材内容钻研不够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个案研究》提到只有9.7%的语文教师会在日常教学中挖掘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等。有13.4%的语文教师没有设置德育目标的习惯,因此不能自觉地钻研学习材料中蕴含的德育因素。[8]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提出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将教材内容作为很好的“例子”和“凭借”,为-5-

  此,语文教师必须特别重视对教材的钻研,充分钻研经过精选且反复论证的精美课本,进而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知识、收获品德。然而,多数文献提到,以往以及当今的小学语文阶段,语文教学中最易忽视的地方就是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解读教材时,更多地依赖教学参考书,并没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因此语文课本中隐含的德育内容也容易被忽视,即便是在教案中设置了显而易见的德育目标,其德育渗透方法也过于单一,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的教学参考书中写到这篇文章的中心主题是赞美道路军队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他们的勇气和奉献,赞颂他们勇于吃苦奉献的精神。然而很多语文教师所传授的德育内容仅仅涉及了他们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呼吁同学们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要有勤勤恳恳的奋斗精神。但是如果语文教师深入探究就会发现,本课还有一个隐含的德育内容是我国的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同学们要勇于奉献自己的爱心,为生活在西部地区的人民捐赠所需物品,只有大家都无私奉献,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安定。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基础上鼓励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长大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为祖国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缺乏相关德育渗透的教学技能

  德育渗透效果的好坏、渗透德育关键点的把握以及渗透方法都与教师熟练的教学技能密切相关。小学语文课可以在拼音拼读识记、识字写字指导、语言文字训练、美文诗篇朗读以及唐诗宋词赏析五个板块进行德育渗透,其具体渗透方法有紧扣文本题眼,引起与学生的情感共鸣。[12]例如教授《镇定的女主人》一课时,可以紧紧围绕题眼“镇定”一词,通过字面理解词义到结合文本以及字典深入了解“镇定”一词在文中的含义,从而感受女主人的冷静、沉着与机智,进而使学生产生对女主人的敬佩之情。除了紧扣题眼了解文章中心思想此方法外,还可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分析人物形象、课本剧编排表演、写作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文章隐含的德育内容,抓住时机渗透德育。然而通过访谈记录发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单一,偏向于使用讲授法和品德评价法,少数教师会意识到以身示范的重要性,很少有教师选择学生喜爱的课本剧改编方法,其原因是备课过程耗时长,授课过程突发情况多见,-6-

  对教师按期完成教学任务影响较大,于是教师几乎不采用。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处于新课改由初级试验阶段向高质量学习阶段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也倾向于采用灌输的德育模式,德育渗透技能的缺失会导致教师情感的注入。[13]由于小学道德教育当前的目标,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因此,语文课对道德教育效果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学生的爱心、同情心、责任感、自豪感等未能得到充分的反馈和关注。

  五、改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渠道,只有将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自豪感等优良品质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学生的才能从道德思想转化为道德实践,从而实现质的飞跃。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础,承载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有着丰富内涵的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德育的过程中更应该积累经验,探索新方法,在理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以及原因基础上现提出如下改进方法。

  (一)育德为先,重视德育渗透

  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如今教育界的热门词汇,其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间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军事、教育水平、人口素质、科技等方面的实力强弱都影响着综合国力的强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改革。

  有道是,“有德无才,做不来大事,有才无德,做不了好事”,说到底,综合国力的起点是教育,教育的起点是德育,那么国际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国民的德育水平,因此抓住学生德育的关键阶段,在小学培养学生德育显得尤为重要。[14]

  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道德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15]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学生的德育问题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课程-7-

  既包含了人文性也体现着工具性,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学生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育人德为先,将德育教育融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将德育教育融入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社会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讲,小学阶段除了开设专门的思想品德课,还应该将德育培养渗透到各门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中,这是时代所趋。

  对敬萍老师的访谈记录可得,她是一个非常注重学生德育培养的教师,她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德育内容。例如,《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蕴含的德育素材是民族精神教育。教学时,敬萍老师紧紧抓住与开国大典有关的时间、地点、任务等要素展开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凝练文章内容,锻炼口语水平,让学生说话这看似简单的语言文字练习,变成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同时给学生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感情基调。这样既满足了对学生进行基本语言文字的教学,也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潜移默化的给学生正确的三观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

  (二)钻研教材,联系学生实际

  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村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不够,没有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由于学校公开课较少,教师不会在每篇课文都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于是各任课教师都偏向参照教学参考书备课、授课,所以各科教师的授课方式千篇一律,没有创新点,也就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马丽芬在《小学德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也曾说由于小学德育的目标过高、德育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生活以及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德育实效欠佳。[5]

  就目前语文课中德育渗透出现的问题而言,语文任课教师应当尝试如下方法。首先,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充分钻研教材,新课标倡导“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口号,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其落实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抛开教辅材料,潜心会文,这是语文工作的基础,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研究形成自己对教材独到的见解。教师还需要通过自己丰富的经历和广阔的阅读拓展教材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其次,德育渗透目标逐步生活化,改变以往“宽”、“大”、“远”的德育目标,使德育目标贴合学生生活。[16]例如,部编版教材四年级的课文《观潮》是一篇描绘钱塘江壮美江潮的写景文章,本课的德育目标是通过描绘美景激-8-

  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为了实现本课德育目标,敬萍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时间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除此之外还邀请同学们做小记者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美丽景色。德育内容以及德育方式生活化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德育目标必须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社会生活等密切联系在一起。教师要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德育渗透方式,例如,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体验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等。

  (三)强化技能,运用多种途径

  1.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且他们的学习情感不稳定,为了培养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需要将教材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图画等。例如,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时可以巧用故事法,大w是个乐于帮助他人的字母,其他字母遇到困难他一定会冲到前面。你看看,小u在家发愁,他不能单独出门,大w马上来找小u,他们一起组成wu后,就愉快的出门玩耍了。咱们小朋友也要向大w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好不好?

  2.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单纯地学习生字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如果能

  够赋予字体德育的意义,生字词的学习将充满趣味。例如,学习“贪”字时,学生一般都会组词贪心、贪玩、贪婪等。这时,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贪心、贪玩、贪婪是不好的现象,我们不能学习这种坏习惯,这样既会加深学生对“贪”字的印象,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德育。

  3.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女娲补天》是四年级部编版教材的泛读课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本课的德育素材是体会女娲不惧千难万险拯救百姓的故事,敬萍老师在教授本课时,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内容,抓住“冒着生命危险”、“忙了几天几夜”等词语换位想象,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险阻,情感共鸣法是本课重要的德育方法。

  4.习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9-

  部编版教材第六单元的习作是“记一次游戏”,这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要想写好一件事需要交代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外,还应该渗透游戏的成功需要团队协作,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让同学们明白生活中要有团队游戏、团队学习、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把握时机,提升渗透效果

  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并非全方位的过程,不是说每篇课文都必须进行德育渗透,也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有德育因素,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时巧用时机、掌握时机、创造时机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各方面的时机中,心理时机是尤其重要的方面,即把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喜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由此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枯燥的语言文字学习中好奇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巧妙地设置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途径之一。[17]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篇古诗,学习难度较大,如果教师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容易导致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失去兴趣,于是,在同学们理解本篇古诗所讲述的内容以后,抓住时机提问,“假如同学们就是文中的诗人,你会作何感想?”从而将亲情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同学们关心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幼小的良好品质。语文教师需要创造最好的渗透环境,即学生最好的心理时机来感知和渗透德育。德育渗透离不开教学知识,在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时不能牵强附会,强迫渗透,也不能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再或者德育渗透敷衍了事。因此,为了达到最佳实施效果,必须采取细致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应利用合适的德育渗透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品德,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结

  论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的德育渗透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语言学课的魅力,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充分理解了作品的思想感情,找到可以与作者共情的地方,并结合自身经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对文学作品的彻悟,也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升华。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观察法以及访谈法,对甘肃省兰州市榆-10-

  中县一悟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德育渗透效果不佳、德育渗透内容脱离实际、德育渗透形式单一生硬、德育渗透时机不恰当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育德为先,重视德育渗透;二是钻研教材,联系学生实际;三是强化技能,运用多种方法;四是把握时机,提升渗透效果。真诚地希望,本文所提供建议能够对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有所启发,切实提高语文课中渗透德育的实效,并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智力和道德素质。

  -11-

  参

  考

  文

  献

  [1]王坤.小学语文课的德育渗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冯艳青.德育概念的理论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5):157-158.

  [3]南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30):60.

  [4]王丽.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7.

  [5]马丽芬.小学德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22):30.

  [6]王欢.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

  [7]朱正勤《浅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点的选择》江苏教育,1995(10):37-38.

  [8]陈国生.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8.

  [9]RarasaningSatianingsih.,BunyaminMaftuh,ErnawulanSyaodih.MoralCognitiveDevelopmentofPrimarySchoolStudentsinThematicIntegratedCurriculum[P].ProceedingsoftheFirstIndonesianCommunicationForumofTeacherTrainingandEducationFacultyLeader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2017(ICE2017),2018.

  [10]艾国清.浅议小学思想品德课同语文课的区别与处理[J].课程.教材.教-12-

  法,1991(10):21-2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朱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1.

  [13]姚礼芬.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与品德与社会的融合与统一[C].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41-652.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09):4.

  [15]严权.重温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J].教育评论,2019(04):151-155.

  [16]卢晓霞.谈教师钻研教材的“懂”“透”“化”[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10):61-62.

  [17]刘光明.语文德育渗透的心理时机[J].江西教育,2010(Z3):56-57.

  附录A访谈提纲(教师版)

  1.

  您是否认为在语文课上应不仅仅教授语文基本知识,还要发挥语文课程的育

  人功能?

  2.

  您在课前撰写教案时会有对本节课德育目标的设计吗?

  3.

  您认为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有哪些?

  4.

  您是否归纳过各语文课本中蕴含的德育渗透内容?

  5.

  您会为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相适应的德育渗透内容吗?您会兼顾学生性别的不同而选择相适应的德育渗透内容吗?

  6.

  您认为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大致有哪些?

  -13-

  附录B《观潮》听课记录

  本课德育因素:在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本课渗透德育所用的方法:情感感化法、实践锻炼法。

  1.

  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设置问题,将同学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

  2.

  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纪录片,感受其雄伟壮观、振奋人心的壮美景象。

  (巧用情感感化法,通过观看视频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祖国美景的热爱)

  3.

  作业:假如你是电视台小记者,请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讲解可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14-

  头西去的顺序;也可按人群昂首东望——人群沸腾起来——人群欣赏余波的顺序;还可只讲解其中的一个片断,但都要突出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

  (通过实践锻炼的方式,既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用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引发学生对天下奇观的感叹,这是本课进行德育渗透的点睛之处。)

  《女娲补天》听课记录

  《女娲补天》的故事流传至今,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述了远古时期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本课的德育因素是培养学生不怕千难险阻、勇敢、善良的品质。

  本课渗透德育的方法:情感共鸣法。

  1.

  概括每段段意,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神话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学生很难领悟其蕴含的哲理和内涵,因此,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透彻了解课文内容。)

  2.

  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理清关键词。例如:急忙、立刻、决定、求、冒着生命危险等。

  (通过关键词让学生浓缩课文内容,并利用感情及其强烈的关键词体会女娲当时的心情。)

  3.

  描写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过程的动词有“挖、放、炼、装、端、泼”,从中你想象到了什么?

  (体会女娲补天的辛苦、艰难和危险,激发学生对女娲的敬佩之情。)

  4.

  观看《女娲补天》的片段,欣赏神奇的故事。

  (角色带入,让女娲的形象更加立体、清晰,学生敬佩女娲的勇敢,学会女娲的善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听课记录

  本课德育因素培养同学们关心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幼小的良好品质。

  本课德育方法:角色转化法、激励法。

  1.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5-

  (古诗学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因此,古诗学习的第一步是读懂内容。)

  2.

  根据课文插图,描绘王维早年背井离乡,逢年过节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悲惨遭遇。

  (作者的不幸与同学们生在和平时代、家人团聚、通信发达的幸福生活形成强烈对比,启发学生要珍惜当下生活。)

  3.

  精读古诗内容,渗透德育因素。在同学们充分理解本课内容以后,向学生讲述作者身处异乡无法与亲人一起插茱萸的失落心情,然后抓住时机提问,“假如同学们就是文中的作者,你会作何感想?”

  (潜移默化地将亲情对我们的重要意义传授给学生。)

  4.

  变换视角,以家人的身份进行想像:在人人头插茱萸登山之时,突然发现独独少了一个人!这一个缺少深深地刺痛了家人的心。

  (角色转化,体会远离亲人的悲伤,这一想像具有相当的冲击力和原创性,更能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同情之心。)

  5.

  对比自己与作者谈谈体会。

  (升华本文主旨,激励同学们关心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幼小,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

  -16-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教学品德教育养成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语文课 德育 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