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问题9篇

时间:2022-09-11 11: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产业化问题9篇教育产业化问题 简介 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并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产业化问题9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产业化问题9篇

篇一:教育产业化问题

  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并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那么,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怎样的作用?教育自身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由于受“教育产业化”的误导, 出现了一些优质公办小学、 初中或高中,以种种借口收取借读费、择校费、赞助费等,把政府应该负担的部分教育经费,转嫁给了社会和学生家庭,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

  “教育产业化”的失范行为败坏了教育的崇高社会形象,扭曲了个别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导致教育领域的逐利,既让人们心目中圣洁的殿堂沾染铜臭,也使得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职业为之蒙羞。作为直接后果,受到影响的还远不仅是教育的声誉和学校本身的健康发展,同时招致考问和摇撼的还有教育的社会功能、学校的天职和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良知。

  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将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先发展事业。为贯彻落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首先就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履行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要深刻认识和纠正教育发展中有悖于公益性的产业化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从严治教,依法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动。

 编辑本段 “教育产业化”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以营利为办学目的、变相出售公共产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教育产业化”倾向与行为,混淆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一般企业的根本区别,背离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必将带来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甚至引发 一系列的矛盾。

 编辑本段 “教育产业化”激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逐步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少数“教育产业化”论者将教育混同于一般企业,甚至提出要“市场化”的论点。一方面过分强调受教育者应承担教育成本,强调学校教育的经济收益和眼前利益;另一方面则忽视了教育的公共属性,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公众造成误导,并被部分民办学校的出资者和举办者作为牟取利益的依据。

 由于语境的不同,对“教育产业化”难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讨论教育的产业属性、研究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抑或是分析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等问题,本来属于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极个别地方政府却轻率地以“教育产业化”的有关论点为由,以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广开财源为借口,或放缓继续增加教育投入的幅度,或减少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导致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事实上,目前我国的人均教育投入水平、尤其是财政性投入水平仍相当低,甚至已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缓解教育办学经费和社会需求的矛盾,出现了一些优质公办小学、初中或高中,以种种借口收取借读费、择校费、赞助费等,把政府应该负担的部分教育经费,转嫁给了社会和学生家庭,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

  试想,若按照“教育产业化”的思路,出资者将学校作为投资项目和营利途径,其后果必然是背弃民办教育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宗旨。在“教

 育产业化”的误导下,已经出现了个别民办学校简单地沿用企业经营模式管理和运营学校,压低教育成本,忽视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

  编辑本段 “教育产业化”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教育产业化”的失范行为有悖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若“教育产业化”得不到有效遏制,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会因无力负担高额费用,而被剥夺平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而更多的家庭只能减少其他开支,忍受过重的教育收费。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经济承受能力较强家庭的子女,即便是学习成绩和资质都很一般,却也能够通过“买分”进入教育质量高、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接受教育。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样的结果还会导致公办学校、民办学校都出现“平价生”与“高价生”的等级区分,以致在最不该形成阶层和等级的领域出现沟壑,既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和社会的不公平,也给经济承受能力较弱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同时对讲求有教无类和传承美德的教育受到侵蚀,甚至还可能在那些倾囊或负债进入高价学校的学生以及因家境贫寒不能进入高价学校学生的心灵中,播下怨恨的种子。

 教育领域的种种“教育产业化”行为,客观上在不断强化应试教育。公办学校为了提高竞争力,就会想方设法争取政府投资,以集中好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学生为了少缴费和选择好的公办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就会靠死记硬背、追逐高的分数。“教育产业化”行为及其错误导向异化了教育目的,必然进一步拉大学校之间、人群之间的差距,造成受教育机会、过程以及结果的不均等,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直接阻碍,并最终严重影响受教育者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公平、和谐和健康发展。

  “教育产业化”的失范行为败坏了教育的崇高社会形象,扭曲了个别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导致教育领域的逐利,甚至由此滋生拉 关系、走后门、买分数、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既让人们心目中圣洁的殿堂沾染铜臭,也使得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职业为之蒙羞。作为直接后果,受到影响的还远不仅是教育的声誉和学校本身的健康发展,同时招致考问和摇撼的还有教育的社会功能、学校的天职和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良知。

  编辑本段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教育发展的误区

 “教育产业化”之所以有一定的市场,还与极个别地方政府的职能缺位、越位有关。作为公共教育的责任主体,极个别的地方政府认为可以通过“产业化”把教育推向“市场”, 通过“改制”卖掉优质公办小学、 初中和高中,利用“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卸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责任;利用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有些相关制度建设滞后的空隙,寄希望于通过收费让学生家长主要承担教育成本,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转嫁政府投入教育的责任;不仅对民办教育不予以正确引导,对公办教育也不按照《教育法》的要求,履行实现“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的职责,使教育投入留下了经费缺口。与此同时,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又存在种种弊端,部分重点校、示范校、中心校集中占用过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造成了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地区、城乡和学校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热衷“教育产业化”的人们,将教育当成营利的行业,片面运用国有企业改制的思路来“改造”学校。若完全照搬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模式,终使学校自身会既无正确的办学理念,又无正确的办学目标;教职工没有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的机会;学生没有正常渠道反映自身诉求;学校对学生不讲诚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形同虚设。以追

 求利润为导向的“产业化”了的学校运作模式,既限制了学校自身的 发展,同时也损害了教育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篇二:教育产业化问题

1卷第4 期vo /. 1lN o . 4川北教育学院学报JⅫT talo fN o r th er a S ic h u a n E d u ca tio nC o lleg e20 0 1年11月N o v . 2 0 0 l教育产业化浅析贾贵洲摘要:

 教育是一种产业, 这是由教育的特性以及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意义决定的; 教育产业化是建立教育产业运作方式的动态过程, 它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 推进教育产业化应通过改革教育决策、 投资体制, 培育教育市场, 建立学校法人制度等措施对现行教育进行改造, 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教育产业。关键词:

 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产业化中图分类号:

 D 6 0 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9 —4 0 7 5( 20 0 1)0 4 —0 0 16 —0 4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在全国范围内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广泛而激烈地展开。

 政府希望通过教育产业化来拉动内需; 经济界希望通过教育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教育界则期望在现实国情下实现教育规模扩张, 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当然也有人对教育产业化心存疑虑。

 本文就教育是产业、 教育能够产业化、 如何推动教育产业化三个方面对我国教育产业化问题作如下探讨。1教育是一种产业产业( in d u str y )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从生产到流通、 服务以至于文化、 教育, 大至行业、 小至部门等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的概念是介于微观的经济细胞( 企业和家庭消费)与宏观经济单位( 国民经济)之间的若干集合¨ J。

 无论是传统的三大产业分类法, 还是国际标准分类法, 教育都被列为重要的产业。

 教育作为一种产业, 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也是其现实需要和自身特性决定的。1. 1教育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科技发展对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影响的结果在农业经济时代, 农业与手工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劳动力和土地。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但这些知识仅限于简单的、 零散的可以重复使用的生产经验, 它仅仅通过口耳相传、 师徒制等方式来获取, 无需在学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而正规学校主要被视为培养统治人才、 绅士的场所, 教育是政治的附属物, 与生产无关, 因而难以成为独立产业部门。在工业经济时代, 随着大量机械的使用, 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往往被现代化的机器所掩盖。

 资源的占有程度, 资源成本的高低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时的知识往往物化为生产工具, 大多数从事知识活动的人往往与物质生产活动联系不大, 从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到物质产品生产与质量提高, 其间有许多中间环节, 极大地削弱了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个人受教育程度与日后社会回报相关性不显著。

 教育依赖于物质生产部门, 大多数投资仍然由政府承担, 教育仍然是一项福利性、 消费性的事业。到了知识经济时代, 大量的高科技技术应用于生产,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利用极少的资源即可创造出极大的社会财富。

 13本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头脑大国” 弥补了“资源小国” 的典型事例。

 劳动密集型、 资金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小, 而知识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和支撑整个经济的支柱产业。

 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给社会带来极大利益。

 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国家带来财富, 为企业带来效益, 为个人带来收入。

 教育投资组建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 生产性投资, 教育自然就成为一种产业。1. 2教育是具有生产性的部门, 是一项基础性的产泣马克思在其“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的理论中, 曾经论及教育是具有“消费和生产” 两重性的, 特殊行为, 它的“消费性” 是对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所需要的花费而言幢1; 而“生产性” 则是对教育过程之外毕业生为社会经济作的贡献而言。

 因而收稿日期:

 20 0 1—0 9 —0 7作者简介:

 贾贵洲, 四川师范学院教育系, 研究生, 四川南充, 637 0 32・16 -  万方数据

 贾贵洲教育产业化浅析教育是具有多种经济功能的生产性部门。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生产、 传播、 扩散和消费基础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这一本质特征决定教育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发动机——它不再只是产业链条中一个先期环节, 而是事关各产业链条顺利发展的基石, 它不再是单方面影响产业发展, 而是全方位辐射制约经济发展。

 b 1教育在知识的传承和创造中, 可以具备直接促进就业、 增强综合国力、 竞争力等多种经济功能。

 教育也就直接参与知识增值并获取回报的机会, 教育产业也便应运而生。

 知识产业化和产业知识化几乎与每个人的工作、 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育是基础性的产业, 对其他的产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 3教育是创造财富的行业, 是战略性的产业教育本身就是创造财富的行业。

 现代经济学认为世界全部资源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资源, 如矿藏、 机器、 厂房; 另一类则是以无形知识形态存在着的资源。

 一切物质形态的资源只有通过知识资源的渗透和利用, 才能转化为人类的财富¨ J。

 在物质资料生产中教育通过培养各种各样的熟练的劳动者、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等直接推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 是人类物质资料生产中不可少缺的因素; 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 使知识源源不断地产出并形成丰富的知识形态的资源, 是精神生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因而教育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行业。以经济、 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大小的标准。

 综合国力的竞争体现了当今世界的趋势和特征。

 教育不仅是国家民族的根本事业, 也是迎接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20 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世界发展史证明:

 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农业经济时代,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10 %; 在工业经济后期达到4 0 %; 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将达到8 0 %以上。

 这种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趋势, 必将引起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 51为了迎接时代挑战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必须充分重视人才和知识这一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要素, 紧紧依靠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来实现国民经济质的飞跃。

 所以教育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 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主要是指运用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业运作方式对现有教育进行改造以形成教育产业的一个动态过程。它主要指向运用产业的理论来重新审视教育的功能, 以及如何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推动改革。产业经济学家认为:

 在我国, 新兴产业( 包括教育)形成过程往往不是从无到有, 而是对原有的不具备产业特征的社会部门进行产业化改造或对原有被忽略的功能进行重新审视确认。

 实质是告别计划经济体制的产业经营管理方式, 创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的产业发展新机制。2. 1对教育产业化的认识对教育产业化的认识应强化以下的观念:教育产业化不是简单学校产业化。

 教育是一项特殊产业, 不仅要尊重产业规律、 经济规律, 而且要受教育规律的制约和支配。

 因而不能将企业的经营方式全部简单移植到教育中。

 [ 6 ]。

 学校是通过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因而教育产业化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其社会效益, 即为社会“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运用产业管理方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学校的效益, 从而促进整个教育的发展。

 简单的学校企业化必然导致教育其他功能的减弱以至丧失, 同时也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教育产业化并不否定教育的特殊性。

 公益性是教育主体区别于其他主体的特征。

 它强调产业的总量相组合, 强调教育内部关系、 规律。

 在经济学上, 公益性属于宏观的概念, 而教育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中观层次上, 也就是说产业化和产业性是中观的概念, 是强调产业间的外部联系, 也就是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因而教育的公益性和产业性并不矛盾, 而是分属于不同层次、 不同范畴。

 【7o 因而教育产业化要求既有公益性, 也有产业性, 教育产业化并不否定教育的公益性。

 同时, 教育产业化要求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 合理配置资源, 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并没有否定教育规律和教育特殊性。教育产业化不是简单的提高教育收费, 也不是教育领域中的乱收费、 乱摊派的根源。

 教育产业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谁受益, 谁负担, 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由各收益主体分担教育成本, 改变过去国家单一投资主体的模式, 实现国家、 个人、用人单位等的多元投资体制。

 把教育产业化理解成简单的提高收费是片面的, 而把教育领域中的乱收费、 乱摊派归结为教育产业化则更加荒谬。这些恰好从另一侧面证明教育产业化的必要性。从一定程度上讲, 引入市场经济原则才能真正实・17・  万方数据

 20 0 1年第4 期川I北教育学院学报总第加期现教育的公平性。

 国家不是缩减经费, 而是应向直接获取报酬可能性小的基础性、 战略性的义务教育、 师范教育等提供足够的经费。教育产业化不是部分产业化。

 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它们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应实现教育产业化, 只是不同部分教育产业化程度不同, 对于那些风险小、 周期短、 见效快、 直接效益高的部分, 产业化程度应该高, 国家应投入较少的资金;对于义务教育、 师范教育等风险性大、 周期长、 直接效益低的部分国家应加大投入。

 有人认为教育产业化与学校内部微观教学活动规律相去甚远,从而担心市场经济规律干扰教学工作, 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且应当防范的, 但任何产业都实际存在微观工作领域的特定规律。

 农业产业化经营,并不意味着让农民放弃科学种田的经营; 体育产业化也不意味着让教练员、 运动员放弃项目科学训练; 教育产业化当然也不是放弃应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一味追求利益。

 无论是内部微观还是外部宏观上的产业化都应该坚持, 而不是某些部分的产业化而另一些部份保持相对不变。“化” 的理解。

 许多人都承认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

 因为“化” 容易理解为彻头彻尾, 彻内彻外。

 其实“化” 是中国人比较习惯和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

 正如“现代化” 就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一种动态过程和结果, 而不是一种静态过程。

 而且“教育产业” 和“教育产业化” 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 如果抽掉教育产业性开发、 运作及经营过程的“产业化” 内涵, 空谈人口规模形成的教育产业, 只不过是应用“产业” 新名词述说福利性“部门” 、 公益性事业的旧事,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旧1同时第三产业的“产业化” 方向, 还表现在现有的大部分福利型、 公益型、 事业型单位逐步走向经营转变。

 如果教育仍旧固步自封、 闭门造车, 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那么最终只会沦落成纯粹的“消费性” 、 公益性事业而被社会冷落、 歧视, 也必将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2. 2教育产业化的可行性首先, 教育产业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下, 经济不发达。

 “自9 0 年代以来教育经费一直低于G D P 的3%, 并呈逐渐下降趋势, 不但低于9 0 年代5%的世界平均水平, 就是距离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 %也还有相当距离。

 ” 19 9 7 年度,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男女生合计小学辍学率为1.・1 8・0 l%, 初中阶段计3. 14 %。

 【9 0 同时我国长期存在庞大的受教育适龄人口。

 一方面是国家没有足够的教育投入, 另一方面是大批适龄人口无学可上, 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完全由国家投资不太可能, 只有走产业化的道路, 寻求各种渠道的投资, 这才是符合国情的办教育的途径。. 其次, 教育产业化是合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三章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

 ” 这是我国当前办学行为的基本原则之一。

 该规定站在微观角度规定举办学校的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而教育产业化和教育产业是站在中观层次上论述的, 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育产业的盈利性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是合法的。

 第二, 办学者是否以营利为目的要看它对收益的处理, 办学者将教育利润重新投入教育中, 以实现教育再生产, 在我国现有资源有限条件下扩大教育规模, 以解决当前人民接受教育的迫切需要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

 第三, 19 9 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明确将教育确定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 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

 ” 列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 , 同时, 产业政策是:

 “主要由国家办” , 但不能过多依赖国家投资, “要引入竞争机制” ,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国家、 集体、 个人一起上。

 ” 这实际上为教育产业化提供合法保障。总之, 教育产业化是合法、 合情、 合理的, 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3推进教育产业化措施教育产业化的本质就是让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为此, 我们必须对现行教育进行适当改造, 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 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教育产业。3. 1改革现行教育决策体制和投资体制, 政府逐步退出教育微观层面的管理, 建立多元投资体制为了使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充分调动办学者的积极性, 政府应该从微观层面退出。

 学校和政府应权责明晰。

 政府应从大政、 方针、 法规制度、 市场导向等宏观方面进行督导和管理, 而学校则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决策专业设置、 教学管理、 招生规模等方面,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 依据成本分别由国家、 个人、用人单位共同投资, 让更多的人支持关心教育的发展, 彻底改变旧的单一投资体制。  万方数据

 贾贵洲教育产业化浅析3. 2培育教育市场, 维...

篇三:教育产业化问题

教育产业化弊大于利 (立论稿)

 正方立论稿

  高等教育产业化弊大于利

  各位评委, 观众, 对方辩友, 大家晚上好,

 开宗明义, 定义先行。

 高等教育即为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而教育产业化力求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 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产业自身的良性循坏和可持续发展。

 而其利弊的体现主要看教育产业化能否使得教育正常全面的发展, 从而使全民素质长期有效提高。诚然美国斯坦福大学在教育产业化的这条道路上是成功的, 但是这种成功是否能被复制或是效仿呢? 未必可以。

 我方的观点是高等教育产业化弊大于利, 我方将从一下几点阐述。

 一教育产业化有悖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根据我国宪法和教育法, 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 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国家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

 诚然近些年来, 教育走产业化能够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但是由于个人经济能力的差异, 决定了学生选择学校余地和接受教育条件的大小差异, 造成了 个体在受教育机会和享受教育条件上的差异进一步加大。

 2005 年 11 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当前的社会公平状况, 感到很不公平和太不公平的合计占 90%, 值得重视的是在利益受损方面高达50. 7%的人选择了教育体制改革。

 二, 高等教育产业化导致学校片面追求教育的盈利性。

 从 1978 年恢复高考以后, 20 年时间里, 学费上涨了 25 倍, 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 4 倍, 学费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

 据新华社一项调查表明, 仅有 7. 5%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大学每年 5000元以上的学杂费收费标准, 71. 6%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

 我方承认发展高等教育, 可以适当收费, 但并不等于一味提高大学收费标准, 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学校乱收费的“挡箭牌", 高校超标准、 超范围收费问题在审计署审计中多次出现。

 有些高校已经出现把招生当成一种有利可图的商业创收倾向, 如 2004 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丑闻等, 引起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强烈不满。

 三:

 高等教育产业化导致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1999 年, 我国高校开始大举进行扩招。

 此后, 高校扩招每年都以 40 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增。

 我国高校在校生总规模从 1998 年的 643万人, 增加到 2007 年的 2000 多万人, 增长速度居全世界第一。

 【以陕西省为例, 高校扩招以来, 高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由 1998 年的 16. 3 万人增加到 2007 年的 77. 65 万人, 学生就业难度可想而知。

 】

 高等教育产业化所带来了 高校总体招生人数的井喷式增长, 使高校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加之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也显滞后,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就业, 刚出校门就失业, 高等教育高投入和低产出、 低回报反差鲜明,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十分突出。

 截至 2007 年 9 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 351 万人, 虽然比2006 年同期增加 54 万人, 但是仍有大约 144 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统计资料显示, 2009 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 650 万人, 比 2008 年增加 80 万人, 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加上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 大学生就业问题己成各级政府燃眉近忧。

 近几年来, 我国虽然在加快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招生、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缺乏科学预测, 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 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 也无形加大了 就业的压力与难度。

 四:

 高等教育产业化导致新校区及大学城建设问题。

 高等教育产业化思想左右下, 高校个个争创名校, 一味贪大, 大幅新址圈地和违规担保贷款建设大而全的“面子校区", 大多高校都迁址重建了 新的校区, 老校区又没有完成及时的土地和资金置换整体搬迁。

 高校大都是跨两个甚至三个以上的校区开展办学活动, 教师办公、 住宿、 出行造成了 大量的人力、 物力等教育资源的无形浪费、 重复设置和大量闲置, 还间接的形成了一些个别基建腐败现象和大量欠款问题, 而新旧校区条件和配套设施不一致也引发了 一些学生群体矛盾,诱发了 一些涉及稳定安全的事件。

 国家审计署也在对南京、 杭州等地大学城开发建设情况进行的审计调查中发现并指出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违规审批和非法圈占土地问题严重, 二是建设中贷款规模过大, 存在偿贷风险。

 另外在软件建设上, 部分高校不顾实际跟风合并和更换校名的随意性做法也毁掉了学校办学多年对人们的积淀影响, 在“大而全’ ’ 的风气影响下专科改本科, 学院改大学, 特色改综合, 丧失了原有的优势专业。

 我省原来一所著名的财经类大学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人们对学校的评价也很高, 我省大部分财经类专门人才大都出自于该校的各个专业, 后来不顾实际跟风合并, 成为一所著名工科大学的二级学院, 丧失了 办学多年的良好印象和原有的优势专业, 招生和对外宣传都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 原有毕业生的感情。

 另外一些学校原有的校名大都显示特色专业, 可是由于不切实际地提出建设综合性大学目标也都更换了校名, 有的甚至改的不伦不类, 于校一面” 现象突出, 人们接受和认可程度下降。

 五, 教育产业化导致高校债务危机问题

  随着大学扩招计划的实施和新校区、 大学城的建设, 高等学校的面貌发生了 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8 年全国高校招生总人数为 108 万, 而 2008 年已经达到了近 600 万, 在短短的十年之内中国大学生的数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全国大学数量也从 10 年前的 1000 所左右发展到目前的接近 1600 所。

 与高校收费同步增长的是高校的债务负担, 1998 年高校布局调整和 1999 年开始的大规模扩招是导致高校债务急剧攀升的重要原因, 各高校为适应扩招需求争相征购土地、 大兴土木、 配套硬件、 修建教学楼和公寓。

 追求奢侈豪华的风气又更加导致了学校建设经费的剧增, 政府财政每年的教育投入根本无法满足高校快速建设的步伐。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 高等学校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全面启动了 “银校合作” 的互动合作关系, 引用银行贷款来解决快速发展中急需的资金问题, 突破了 以往的基本存储和简单信贷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高校贷款总额超过 2000 亿元, 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 少则几千万, 多则几十亿, 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到 80%以上。

 以高校自身能力, 基本无法偿还, 目前大多只是在支付利息, 有些高校负责人甚至直言“贷了就没有打算还” 。

 全国

 高校中第一个公开承认负债累累的是吉林大学, 贷款数量接近 30 亿元, 每年支付的贷款利息就多达 1. 5 亿~1. 7 亿元, 而事实上负债经营的高校全国何止吉林大学一家。

 江苏省审计厅 2005 年的专项审计发现, 江苏 20 所省属高校普遍负债运营, 至少占总资产的30%, 这个比例在部分学校超过了 60%。

 目前大多数贷款的高校已经进入还贷高峰期, 部分高校陷入了“扩招一贷款建校一再扩招还贷” 的怪圈, 有些高校因为沉重的债务危机造成了学校运转困难, 教学科研举步维艰。

 一些学校扩地搞基建, 建成后再扩大招生, 繁荣发展的泡沫背后蕴藏着风险, 银行债务压顶, 为还贷高校勒紧裤带, 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学校不得不缩减科研教学经费。

 减少教职员工福利奖金, 教师士气受挫, 教学质量自然下滑, 导致优秀资源的流失, 形成恶性循环。

 六, 教育产业化导致队里学院问题独立学院的兴起和深入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潮流, 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中, 这种三本教育方式在性质上虽具有独立性, 与所属的大学关系不大却挂靠寄生在公办高校名下, 介乎于公办高校和民办教育之间办学, 属性模糊, 降低分数招生, 学费较高。

 独立学院一方面借助母体高校来招收本科生, 利用名校“光环” 吸引更多学生,同时又需要付给母体高校不菲的管理费, 而母体高校在收取了 管理费后, 在师资和管理上并没有很大力量投入给独立学院, 缺乏有效监管, 造成了 一些不利的影响后果, 存在着一些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 独立学院的主体仍是普通高校即公办本科高校, 而其名称前总是冠有某某大学, 并不像其他纯民办高校那样拥有自己完全独立的名称。

 而许多独立学院的人事权与财产支配权仍由其母体高校控制, 母体高校出于一些因素考虑也不愿意独立学院完全独立。

 因此, 独立学院名不符实。

 其次, 为经济条件较好的个体增加了受教育的机会, 客观上加大了 选择差异, 成为“富人学院” , 一部分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家庭子女即使学习成绩一般却也能进入高校接受教育, 毕业还能利用文凭找到合适的工作, 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和竞争的不公平。

 另外独立学院游离于正常高等教育体制之外, 对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导向改革造成错误解读, 阻碍和牵制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其一些盈利性做法还强烈异化和损害了公办高校的教育质量、 社会声誉和教育品质。

  ZZZZZZZZZZ ZZZ#### ############!!! !!!! !!! !! ! !!!$MMMNNNN NNNNNNNNNNNNOOOOOOOOOOOO OOOPP PPPPPPP PPPPPPPQQQQQQDDDDDDDDDDD DEEEE EEEEEEE EEEEEFFFFFFFFFFFFFFFFGGG GGGGG GG88888 887777777777777776666666 666666666555 555555555555 5iihhhhhhhhh hhhhh hhggggg ggggggggggg f ffffffffffff fffeeeeerrrr rrrrrrrrrqq q qqqqqqqqqqqq qpppp ppppppp ppppooooooo o oDDDDDDDDDDD CCCCCC CCCCCC CCCCBBBBBBBBBBBBBBBAAAAA AAAAAA ANNNNN NNMMMMMMMMMMMMMMMLLLLLLL LLLLLL LLLKKK KKKKKKKKKKKKKZZZZYYYYYYY YYYYYY YYYXXX XXXXXXXXXXXXWWWWWWWWWWWW WWWWV V+----- ------ ----)) ) ) ) ) ) ) ) ) ) ) ) ) ) ) ((((((((( (((((((*****aaaaaaaaaaaa aaa999999999 999999888888888888888877 777bbbbccccc cccccccccccddddddddddddd dddeeeeeeeee eeeeeef11222222222222222 233333333333 3333444444444444444455ZZ ###### ###### ####!!! !!!! !!! !!!! !!$$$$ $$$$$$$$$$$% %%QQQQQQQQQQQQQQQQRRRRRR RRRRRR RRRSSS SSSSSSSSSSSSSTTTTTTTTTTT TTTTTU UUUUUU UUUUUFFFFFFFFGGGGGGGGGGG GGGGHH HHHHHH HHHHHHHHIIIIIIIIIIIIIIII JJJJJJ JJJJJJ JJJJKKKKKKKKKKKKKKKLLLLL LLLLLL LLLLLM MMMMMMMMMMMMMMMNNNNNNNNN NNNNNN OOOOOB BBBBBBBBBBBBBCCCCCCCCCCC CCCCDDDDDDDDDDDDDDDDEEE EE EEEEEEEEEE EFFFFFFF FFFF FFFFGGGGGGGG GG GGGGGGHHHH HHHHHHHH HHHH IIIIIIIIIIII IIIIJJJJJJJJ JJuuuuuuuuuv vvvvvvvvvvvv vvvwwwwwwwww wwwwwwwxxxxx xxxxxxxxxxxy y yyyyyyyyyyy yyzzzzzzzzzz zzzzzzAAAAAA A AAAAAAAAABB BBBBBBB BBBBB BCCCCCCCaaaa a aaaa9PPPPPP PPOOOOOOOOOO OOOOOONNNNNN NN NNNNNNNMMM MMMMMMMM MMMM MLLLLLLLLLLL LL LLLKKKKKKK KKKKKKKK KJJJ JJJJJJJJJJJJ IIIIIIIIIIII IIIIHHHH HHHH HHHHWWWWWWWW V VVVVVVVVVVV VVVVUUUU UUUU UUUUUUUTTTTT T TTTTTTTTTTS SSSSSSSSSSSS SSSRRRRRRRRR RRRRRRQQQQQQ QQQQQQQQ QQPP PPPPPPPPPPPP P POOOO OOOOOOO! !!!! !!### ############ #Z ZZZZZZZZZZ ZZZZYYYY YYYY YYYYYYYYXXXX XX XXXXXXXXXX WWWWWWWW WWWW WWWWVVVVVVVV VVVVVVVUUUUU UUUUUUUUUUUT TTTTTTTTT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333333 333222222222 222222211111 111111111110 000000000000 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RRRRSSSSSSSSSSSSSSSSTTT TTTTTT TTTTTT UUUUUUUUUUUUUUUUVVVVVVVV VVVVV VVVWWWW WWWWWWWWWWWXXXXXXXXXXXXX XXXYY YYYYYYY YYYYYYYZZZZZZZZMMMMMMMMM MNNNNN NNNNNN NNNNNOOOOOOOOOOOOOOOPPPP PPPPPP PPPPPP QQQQQQQQQQQQQQQQRRRRRRRR RRRRRRRRSSSS SSSSSS SSSDDD DDDEEEEEEEE EEEEEEE EFFFF FFFFFFFFFFFF G GGGGGGGGGGG GGGGHHH HHHHH HHHHHHHIIIII IIIIIIIIIIIJ JJJJJJJ JJJJJ JJJKKKKKKKKK KKKKKKLLLyyy yyyyyyyyyyyy yzzzzzzzzzzzzzzzAAAAAAAA AAAAAAAABBBB BBBBBBBBBBBBCCCCCCCCCCCC CCCCDD DDDDBB BBBBBBBBBBBBBBAAAAAAAAAA AAAAAzzzzzzz zzzzzzzzzyyyyyyyyyyyyyyy yxxxxxxMMMMM MMMMMMMMMLLL L LLLLLLLLLLL KKKKKKK KKKKK KKKKJJJJJJJJ J JJJJJJJIIII IIIIIIIIIIIH HHHHHHHHHHHH H HHGGGGGGGGG GGGGGGG FFFFF FFFFSSSSSSSSSRRRRRRRRRRR RRRRRQ QQQQQQ QQQQQQQQPPPPPPPPPPPPPPPP OOOOOO OOOOOO OOOONNNNNNNNNNNNNNNNMMMM MMMMMMMMMMMLLLLLLLLLLL# # #######ZZZZ ZZZZZZZ ZZZZZ YYYYYYYYYYYY Y YYYXXXXXXXX XXXXXXX WWWWW WWWWWWWWWWWV V VVVVVVVVVVV VVVUUUU UUqqq pppppppppppp ppppoooooooo ooooooonnnnn nnnnnnnnnnnm m mmmm((() ) ) ) ) ) ) ) ) ) ) )) ) ) ) ------------ - ---++++++++++ +++++00 000000000000001111111111 1111112222...

篇四:教育产业化问题

对话教育发展研究20 0 4 . 12教育产业的理念大致出现在19 8 0 年代中期, 理论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已超过10年, 反对者主要从教育的公益性出发, 在价值层面质疑产业化、 市场化的主张;支持者强调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 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产业的发展是无可争辩的基本现实。

 最近, 教育部负责人严词否定了“教育产业化” 的提法。

 由于现实教育中的存在着诸多问题, 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长乃至社会舆论对“教育产业化”颇多微词。

 因此, 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弄清“教育产业化” 、 “教育产业” 等观点显得尤为必要。

 本期刊登的是两位学者对此问题的阐述。

 相信通过他们的“对话” , 大家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一、 “教育产业化” 的理论之争◇杨东平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并不“邪恶” 。

 在计划体制下,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教育的公共性、 公益性, 进而认为教育只能由政府投资举办, 形成国家垄断、 包办教育的困窘局面。

 教育经济学、 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使我们认识教育既具有公共性, 也具有私人性,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等提供的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其公共性部分由政府购买, 私人性部分作为个人的自我投资, 由受益者个人购买。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 也具有提供教育服务的交易性质。

 对国家而言, 教育不仅是一种公益事业, 还是具有很高经济回报率的战略产业, 教育的发展需要打破封闭, 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 建立经费多样化的渠道。在许多国际组织的统计分类中, 教育均被列为“服务产业” 、 “第三产业” 。

 在199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中, 教育被明确列为第三产业, 而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 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 。

 《决定》 提出要以产业化为方向, 建立充满活力的自我发展机制, 对包括教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 坚持谁投资、 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它被主张教育产业化的意见引为最重要的论据。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基本态度, 是承认教育具有产业属性, 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杨东平月 匕京理工大学教授( 北京10 0 0 0 0 ), ,教育、 职业教育、 留学教育等。

 但从维护教育公益性的角度出发, 反对提“教育产业化” , 认为所谓“化” 。就是彻头彻尾、 彻里彻外之意。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教育具有某种产业性质, 教育需要引入部分市场机制以增强活力、 提高效率, 个人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等概念应当说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教育产业化” , 在这些方面是具有共识的, 争论主要在教育产业“化”与不“化” 的认识上。

 我认为这种词语之争其实并没有更大的理论意义, 反而削弱了我们对这一进程的实际关注。虽然我们的官方政策没有提“教育产业化” , 但事实上“产业化” 的问题之严重, 是那些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国家所没有的。

 一种理论的现实命运, 并不是由讨论或表态决定的, 而取决现实的社会需求、 价值导向和利益博弈。二、 “教育产业化” 的现实表现在事实的层面上,究竟哪些行为、 内容属“教育产业化” , 同样众说纷纭。

 大家在使用这一词语时的所指其实是各不相同的。狭义的理解, 它主要指在学校举办企业、 科技类和服务类的校办产业。

 中小学的校企在19 8 0 年代红过一阵后, 大多衰落不振。

 在19 9 0年代全民经商的气一髹害滥烁般辫爹。  万方数据

 辨析“教育产业化”氛中, 高校掀起大办校企的热潮, 一时公司林立, 教师下海, 蔚为大观。

 至2000年底, 全国近400所高校共有科技企业近2100家。

 至2001年底, 全国高校已有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33家, 其中在上海、 深圳两地上市的公司29 家, 总市值约占深、 沪两市市值总额的3%左右。这一成就背后的事实是北大方正、 清华同方那样的企业屈指可数, 大多数校办企业都是不赚钱的,高校深感风险巨大, 无利可图。

 由于企业运作不规范, 校企不分、 产权不明晰, 造成校企“小的亏了, 大的跑了” 的骑虎难下之势。

 尤其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冲突, 商业化价值对大学精神的侵蚀和对教育行为的扭曲十分明显, 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 科研秩序。

 20 0 1年8 月 起,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校企改制试点, 明晰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并最终使校、 企完全分离。

 宣告了这一政策的终结。发展教育产业也指发展民办教育、 发育教育培训、 留学教育等教育市场。

 的确, 民办教育本来应当是教育产业化最重要、 最主要的力量。

 尽管近十年来民办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然非常弱小。

 2002年, 民办小学在校生仅占全国小学在校生总数的1. 83%; 民办普通中学在校生占0. 9%, 职业中学在校生占1. 25%。

 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在校生32万人, 仅占高校本专科生在校生总数的2. 2%; 即便将各类民办高教机构的学生都算上( 包括大量高考落榜补习者), 也只占9 . 6%。

 无论与19 50年时的规模、 水平还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相比, 几乎都不具有可比性。

 民办教育缺乏与公办学校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 产权不明晰和难以保障等等, 成为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广义的理解, 教育产业化泛指利用市场手段扩大教育资源、 利用市场机制“经营” 教育的各种举措。其中最突出的, 是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和缴费上大学。

 中国农村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就是主要通过集资办学, 所谓的“人民教育人民办” , 农民自己为自己埋单而支撑的。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学校实行“一费制” , 许多地方义务教育陷入难以为继、 前所未有的困境。

 1997 年全国高校实现“公费生” 和“自费生” 并轨收费, 高校学费标准从19 9 8年的10 0 0 余元快速攀升, 目前多为4 000—5000元以上, 加上其他各种费用和生活费, 大学生实际支出的费用要高得多, 大约相当于一个城市职工一年的收入或两个农村劳动力一年的收入。

 由此, 导致大学出现约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贫困生” 阶层, 每年都有家长因缴不起学费而自杀的悲剧发生。

 虽然国家有“奖、 贷、 勤、 减、 补” 等五种方式帮助贫困生, 但作为主体的国家助学贷款因种种原因难以大面积推进。不难认识, 近年来教育产业的发展是有其正面价值的, 如教育培养能力扩大、 效率得以提高, 教育经费的来源更为多样化, 教育服务、 教育消费概念已经形成, 教育市场和教育的选择性开始出现, 学校与政府、 社会和学生之间的新关系开始建立等等。但这一进程的弊病和代价同样巨大。

 教育资源短缺形成的巨大市场与陈旧落后的体制相接, 出现了种种“寻租” 活动, 致使教育行为扭曲, 教育腐败丛生。

 各种价值模糊、 产权暖昧的“改制学校” , 如“民办公助” 、 “国有民办” 的学校, 实行“一校两制” 的“校中校” 、 “二级学院” 等等, 利用国有资源和名校品牌大赚其钱。

 社会腐败风气对学校、 教育的侵蚀, 连年发生的高考舞弊案、 学术剽窃案、 “注水文凭” 、 逐渐制度化的权学交易和钱学交易、 人为制造的“择校热”和巨额的“择校费” , 以及严重的教育乱收费等等, 导致学校的功能、 面貌变异, 教育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

 社会舆论对“教育产业化” 的强烈批判和否定, 正是基于这种最宽泛的认识, 即把学校围绕经营、 创收等产生的种种怪事乱相都归于“教育产业化” 名下。

 由于教育产业、 高等教育市场化在理论上毕竟具有特定内涵, 因此我更倾向于将上述弊端归因于“单一财政视角” 的改革所导致的后果, 这是我们当前特别需要认识和辨析的。三、 对“单一财政视角” 教育改革的反思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背景下, 多年来教育界推行的是一种被称为“财政视角” 的改革, 或者说是一种“经济主义路线” 的改革, 其主要动机为弥补教育经费短缺, 兴奋点围绕着创收、 经营、 转制、 上市、产权、 市场化等问题, 以增长和效率为主要追求, 而缺乏对教育公平、 教育品质的关注, 经济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教育话语。

 因此, 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强烈的反差:

 一方面, 教育的数量增长、 规模扩大, 人们受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多; 与此同时, 教育越来越昂  万方数据

 辨析“教育产业化”贵, 越来越“豪华” , 享受“优质教育” 越来越成为金钱和权力的较量。

 一方面, 各级教育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 出现教育价值失衡、 教育行为失范, 以及教育品质的恶化, 公众对教育的评价降至20年来的最低点。“单一财政视角” 的教育改革的局限性和后果已经彰显。

 为此, 我们需要深入反思, 重新认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规律、 基本价值, 认识在市场环境中政府的教育职能和行为定位。1. 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 维护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学校与社会、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警惕和防止市场价值对教育功能、 教育价值的异化, 保持教育的人文性、 公正性、纯洁性已经成为对现行教育的一个基本挑战。

 不能不看到, 一些学校被迫的创收压力正在变成主动牟利的动力, 并形成某种利益集团( 最近北航招生丑闻即是一例——编者注)。

 在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追求的教育活动中, 有的地方将重点学校作为地方财政的财源; 许多地方通过政府干预, 用借贷等方式创办完全脱离中国国情的昂贵的“重点学校” 、 “示范学校” ( 建一所高中动辄花费几千万元、 一亿元、 两亿元甚至更多), 用高收费的方法将债务转嫁给学生家长。

 类似地, 如果私立教育以营利为目的是不合理的, 那么用政府经费举办、 拥有优质资源的公立学校, 大规模公开牟利的行为难道是可以允许的吗?我们需要重温渐被淡忘的教育宗旨和教育方针, 认识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政策的道德基础, 认识义务教育和公立学校的本质功能, 需要重申作为人类文明成果、 世界各国共同遵循的教育价值, 尤其是社会公正、 教育公平的价值, 从而避免教育改革蹈人目中无人、 惟利是图的价值真空。2. 明确政府的教育功能定位。政府最主要的教育责任, 是依法履行实施义务教育的义务; 最重要的教育功能, 是建立和维护市场环境中的教育秩序, 以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其他措施保证教育公平。

 多年来教育经费不足的现实是迫使学校自谋生路、 教育走“产业化” 道路的根本原因。

 解决教育经费危机的根本之举是政府承担自己的教育义务。

 邓小平曾说过, “我们要千方百计, 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 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 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

 这是至今仍未真正实现的小平同志的遗愿之一。

 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甚至不惜降低一些经济增长速度, 把义务教育、 农村教育搞好, 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现代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 政府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 这几乎是没有例外的。

 教育不能“劫贫济富” , 没有一个政府是以扶持强者、 制造和拉大差距作为教育政策的。

 用倾斜政策人为制造和扩大学校差距制造“重点学校” , 以及移植泡沫式房地产开发思路, 将制造豪华、 昂贵的“优质教育”作为政绩工程和既得利益, 是一种典型的反教育行为。

 需要真正贯彻基础教育均衡化的方针, 而不是只当作一句时髦的口号。3. 提高教育效率的根本之举是改革宏观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旨在提高教育效率、 扩大教育资源的“教育产业化” , 由于在高端和宏观上教育资源没有放开、 政府垄断没有打破的情况下, 将危机下放到终端, 让学校、 教师在微观上去“搞活” , 因而必然是畸形的和不健康的。

 提高教育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打破对教育资源的垄断, 吸引社会资金向教育的流动, 把教育办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 建立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促使民办教育的良性发展。此外,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垄断、 包办高等教育。正如不少学者建议的, 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一个可行的选择是政府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优秀高校,让一部分高校转制, 将节余的政府教育经费用于支持义务教育。4 . 提高教育效率、 改善教育品质需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包揽过多, 教育管理、 教育决策中行政化、厂长官意志主导的弊病严重, 它与扭曲的教育市场的结合, 极易成为教育腐败的温床。

 因而, 有必要使教育改革走出单纯的财政视角, 进入更为实质性的管理体制、 办学体制改革。

 在现行制度环境下, 促进管理体制改革, 减少冗员冗政, 建立信息公开、 社会参l扫一l登|盖与的民主管理, 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教育成本和提高效益; 也是在市场环境下改善教育品质、 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粼l拯‘( 本文摘自2004年10月 7 日《南方周末》 )( 责任编辑翁伟斌)l辐⑤lU  万方数据

篇五:教育产业化问题

教育产业化

  目 录 一、 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困境 二、 实施教育产业化必要性 三、 积极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产业化” 由此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尽管社会各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 但教育产业已自 觉不自 觉地进入到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中去了 。

  一、 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困境

 总的来说, 由于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影响以及在深层次上我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作用,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 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 经济的发展。

  首先, 教育投资尤其是政府教育投资增长缓慢, 总体水平偏低。

 按照世界有关标准,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300、 500、 600 美元时, 他们的平均教育预算应分别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3. 2% 、 3. 5% 、 4% 。

 但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数字, 1994 年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中, 中国仅为 2. 2% ; 世界平均水平为 5. 2% ; 就连一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也分别为 3. 9% 和 3. 0% 。

 即使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科教兴国” 的发展战略,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经过这几教育投资的高成长, 现在教育预算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仍不足 5% 。

 我国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 4% 的财力, 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 22. 9% 的庞大教育体系。

 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

  其次, 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甚高的情况下, 投资基础教育能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而我国自 70 年代以来, 高等教育急剧扩大, 初等教育相对萎缩。

 在国家教育事业经费中, 初、 中、 高三级教育投入的比例, 90 年代初为 35. 22: 36. 22: 21. 47。高等教育在有限的财政教育拨款中超过 20% , 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而且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从使用效率看, 高等教育规模有限, 毛入学率仅为 5% , 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而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投资相当于培养 60 个小学生和 25 个中学生, 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因此这样的国家教育投资在结构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另 据权威部门统计, 从 1994 年到 1996 年,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中财政预算内拨款的比重从 59. 85% 下降到 54. 37% , 其中农村学校下降到 52. 63% 。

 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中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 小学从 59. 85% 下降到 51. 92% ;初中从 56. 44% 下降到 49. 44% ; 义务教育中政府拨款的比重比非义务教育的还要低, 是政府拨款比重不尽合理的一个方面。

  还有, 我国现有的财政预算体制对教育发展不利。

 我国的基础教育原则上由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 义务教育在财政支付方面实际上由县、 乡 政府负担。

 但国家并没有实际的财税政策支持, 以增加县、 乡 政府相应的财政支付能力。

 如 1996 年在

 全国义务教育财政预算中, 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 0. 04% , 非常之低。

 县、乡 政府往往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的投入, 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还到处被挪用挤占, 所以真正投入到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中的费用少之又少。

 二、 实施教育产业化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目 前已初步具备了 教育产业化的条件。

 而且一些教育产业化的尝试已经自 觉不自 觉地进入到现实的社会运行之中了 。

  1、 实际上早在 1992 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中, 教育就被明确列为第三产业, 而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 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

 教育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构成教育市场, 交换的商品是教育服务,这与传统意义上服务企业的性质完全一样。

 尽管由于教育服务产品的受益具有社会性和私人性, 但这种复杂关系并不影响教育的产业性质。

 因此从产业分类学上把教育看作产业是不成问题的。

  2、 从需求方来看, 社会和家庭居民有强烈的教育消费需求愿望, 教育产业化呼之欲出。

 我们是一个 13 亿人口 大国, 到 2020 年将达到 16 亿, 这就决定了 教育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和拓展空间。

 而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 是关系到 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

 从居民的消费比例 看, 教育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0% 。

 中国青年报社几年前做过的一项社会调查中表明:

 85. 6% 的家庭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 , 而 我国 目 前高等教育 18-25 岁 青年毛 入学 率 不 足10% , 我国的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 阶段, 而越来越多的人期待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这也导致基础教育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 的局面。

 家庭对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千方百计为子女选择一所好学校以争取高考的胜利。

 另 外近几年, 我国每年约有 2. 5 万人自 费出国留学, 按每人每年 1. 2 万美元的低限计算, 至少每年在教育上以 3 亿美元的增率在流出。

 教育的巨大需求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 广阔的市场。

  3、 教育产业化是缓解我国教育经费不足增加教育供给的途径之一。

 按同龄青少年毛入学率计, 研究生教育我国仅为 0. 4% , 本科生为 4% , 专科教育为7% , 高中段教育为 34% , 初中段为 85% , 小学净入学率为 99% 。2020 年要达到本科生 10% , 专科生 20% , 高中段 65—70% , 九年义务教育 95% 以上, 没有通过教育产业化增加教育供给, 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和各级政府、 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办学模式单一、 办学体制僵化、 教育机构冗员 严重、 教育资源利用率低, 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状况。

 在这些公办教育机构中沉淀着相当数量的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

 若通过教育产业化手段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方式整合这部分沉淀着的教育资源存量, 其增加教育市场供给的潜力是相当大的。

 其次, 改革开放后, 民办教育教育异军突起, 至 1999 年底, 全国有民办幼儿园 24643 所, 民办小学 1806 所, 民办普通中学 1702 所, 民办职业中学 689 所, 民办中等专业和技术学校 1036 所, 民办高等学校 20 所, 分别占相应学校比例的 13. 2% 、0. 28% 、 2. 1% 、 6. 9% 、 12. 6% 和 1. 9% , 已初步形成了 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 从基础教育到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较为完整的民办教育体系。

 另外各类培训机构 21309 所, 年培训量达 600 万人次。

 大大地满足了 社会的受教育需求。

 三、 积极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尽管从理论上说教育产业化有充分的依据, 教育产业化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解决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 由于现实中某些条件离教育产业化相距甚远, 如果操之过急, 可能欲速不达。

 因此, 我们应当积极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1、 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 从整体上把握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市场化, 即是在政府干预下的市场化。既然政府的作用是为了 克服市场的缺陷, 那么教育产业化在引 进市场机制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 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保证教育自 身目 的的全面实现。

 政府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运行制度, 并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监控机制, 包括法律、 规章制度和政策, 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手段。

 只有当政府具备很大的监控能力以后, 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才能真正到位。

  现阶段教育产业化的原则 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里的公平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 即无论是在宏观层次上还是在微观层次上, 只要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和教育条件改善, 我们都可以视为公平程度的提高。

 如果从相对意义上来理解公平, 即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扩大视为不公平增加, 那么, 在微观层次上教育产业化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加剧。

 但是, 追根究底, 这种不公平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所致。

 要做到完全的、 高水平的公平, 那只能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政府有能力为任何一个人提供足够的教育机会和完全平等的优良的教育条件下才能实现。

 所以,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现实的选择。

  2、 根据市场经济要求, 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 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自 身属性与特点, 对各类教育进行组织与管理。

  首先, 就初等普通教育而言, 虽然初等教育的投资可以由社会、 私人承担, 并由市场来决定其发展; 但考虑到初等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国民教育, 其发展往往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素质的普遍提高, 并制约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为了 在全社会范围内为初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 使每一个适龄青少年都能比较平等的接受初等教育, 以保证整个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 对初等教育的投资与管理, 原则上讲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实行相对集中的投资管理体制, 以加强政府对初等教育发展的组织与协调, 确保初等教育这一国民教育的健康、 均衡发展。

 而不能由私人和市场来自 发地决定。当然, 在可能的情况下, 也可适当发挥社会和个人对初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以便扩大社会对整个教育投资的来源。

  另 外, 根据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和初等教育实行义务制普及的特征, 对初等教育的投资, 应在充分重视和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初等教育进行投资的前提下, 适当扩大中央、 省级政府对初等教育的投资与管理, 以便能通过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教育的投资资助和协调, 较好地实现各地区初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从而加快我国初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进度。

 其次, 就中高等专业教育而言, 由于这一层次的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是直接面向社会并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服务的, 那么在市场经济千变万化、 对各类劳动力的需求复杂而多变的情况下, 对中高等专业教育投资的组织与管理, 原

 则上不应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而应实行决策相对分散、 学校拥有较大投资自 主权、 并能充分发挥市场对中高等专业教育投资进行积极引 导和灵活调节的管理体制。

 与此同时, 由于对中高等专业教育的投资是一种能为投资者带来较高经济收益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 投资的收益一般主要为受教育者个人所得, 那么对这种教育的投资, 若从利益与责任对等的角度看, 应主要由受教育者个人承担,即应充分发挥个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当然, 中高等教育同样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 即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会、 政治及文化功能与价值, 同时社会和国家也往往需要中高等专业教育为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特殊知识技能的专门人才, 为了保证教育的政治、 社会和文化等功能与价值的发挥, 保证各类专门人才的正常培养, 政府也应对中高等专业教育承担起一定的投资的责任和义务, 如中央政府应承担和管理那些能代表一国教育、 科技和文化水平的重点院校的投资等。

 所以,在对中高等专业教育体制中, 既要发挥个人、 企业单位和社会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其发展尽可能根据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灵活的调整, 同时也应发挥政府对中高等专业教育投资的支持和引 导作用。

篇六:教育产业化问题

类 编 " " J-级 :单位代 码 :

 10065学 号 :

 0 9202020研 究 生学位 论 文论 文 题 目: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的教 育产 业 化 问 题 — —兼 论 我 国 民 办 教 育 的 发 展趋势

 学 生 姓 名 :

 徐 梦 夏 申请 学 位 级 别 :硕 士中请 专 业 名 称 :

 利- 学 社会 主 义 与 国 际- 共产 主 义运 动研 究 方向 :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理 论指 导教 师 姓 名 :荣 长 海专 业 技 术 职 称 :

 教授提 交 论 文 日期 :

 20 12 年 3 月 10 円

 中文 摘 要近年来 ,关于教育是否作为产业发展 的问题和教育能否产业化 的 问题 ,一直 是学 界 争论 的焦 点 。改革 开放 以来 ,随着 教育产业 和教育产业化概念 的提 出,国民对教育 的认识 从计划经济 时期 的仅仅作为 “ 上层 建筑 ”存在 ,发展到如今的既是 “ 上层 建筑 ”又是 “ 经济基础 ”的重耍 组成部 分 ,教育在社会 主义 市场经 济 的发展 中起 到 了不可 或缺 的作 用 。教育 是产业 ,但 是不 能盲 目产 业化 发展 。在社会 主义初级 阶段 的背景 下 ,教育理论 归纳和实践经验 并不完备 , “ 摸着石 头过河 ”的教育产业化造成 了很 多“ 失 范 ”现 象 。本 文 通 过 几 个 典 型现 象 的分 析 和 思考 ,提 出相 应 的建议 和对 策 。教 宵产业 的发展要 根据不 同层级教育 的不 同特 点分类 讨论 ,在可 以作 为产业化发展 的教宵领域着 力发展 ,如 民办教育等 。

 民办教育 是教宵产 业 发展 的最好 平台之一 ,具有灵 活 性 强 、选择面 宽 、开放性 强等对教 育产业发展 有利 的办学特点 。我 国的公办教 育不足 以满足人 民 FI益增 长 的教育 需求 ,民办教育在 改革 开放后 的S 兴 正是 能 弥补公 办教育 的教育缺 口。

 由于我 国民办教育 发展 尚不成 熟 ,在揽 索 中 前进 难 免 遇 到一 些 消极 的衍 生现 象 ,如 何从 把 掘 全局 的高度 解 决 民办教育 面临 的一?系列 难题 ,成 了今后 教育工作 的重 点之 一 。民办教育集 团化 、产业 化 、规 模化 发展 己是大 势所 趋 ,应 在 发展 民办教宵 产业 的基 础 上 不 忘 教 育 的本 质属 性 ,即公益 性和 惠 民性 ,努 力 达 到 民办教 育 公益性 与商 品性 的协 调 统 一 。如今政府在探索一 条 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之路 ,将 民办教育机构按其办学 目的科学划分为 “ 营利性 ”和 “ 非营利性 ”两个类 别 ,在法 人屈性 、所有权 、筹 资方式 、收 费方式 、收益权等 都应 作 出明确划分 ,有利 于 今后对数 目庞 大种类 繁 杂的 民办教 宵 机 构 的 管 理 工 作 的开展 。政府部 门应 当正确认 识教育产业化 问题 ,科学配 置教育资源 ,完善法 律法规 ,整合教育模式 ,对教 育事业加 大投入力度 ,尤其 是对 于 民办教育产业应 给予扶持 。要提 高政府 的主 导性调控 作用 ,努力走 一条 可持续发展 的教育道路 。关键 词 教 育 产业 化 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民办教 宵

 T h e In d u stri a li z a ti o n o f e d u c a ti o n i s s u e s u n d e r th e

 s o c i a li stm arket

 econom y condi ti ons----a nd the deve l opm ent

 tre nd ofC hi na " s pri vate ed ucati o nX u M e ngxi aD i rected by R o ng changha iIn rece nt yea rs,

 the i ssue of w hether ed ucati on as i ndustri al

 devel o pm enta nd ed ucati o n ca n the pro bl e m s of i nd ustri al i zati o n has been the focus ofa cad e m i c de bate .

 S i nce the refo rm

 and ope ni ng u p ,

 w i th the ed ucati o ni ndustry a nd the industri al i zati o n of ed ucati on conce pts,

 the nati o na leducati o n from

 the pl anned eco no m y peri od onl y as a "superstructure" exi sts,devel oped i nto today i s a "superstructure" a nd "eco no m i c base" an i m portantpart

 of educati on has pl ayed a n i ntegral

 rol e i n the devel opm ent of soci a l i stm a rket eco no m y.E d u cati o n i s an i nd ustry,

 b ut not bl i nd l y i ndu stri a l

 deve l o pm e nt.

 In theco ntext of the pri m a ry stage of soci al i sm ,

 ed ucati o nal

 theo ry sum m a ri ze d a ndpracti ca l

 expe ri ence i s not

 com pl ete ,

 "feel i ng the stones"

 i nd ustri a l i zati on ofed ucati o n has created a l ot of "anom i e" phe nom enon.

 T hro ugh a few

 typ i calphenom eno n anal ysi s and refl ecti on,

 put forw ard the correspond i ngsuggesti ons and counterm easures.

 E ducati on i ndustry i s d i scusseda cco rdi ng to the d i ffe re nt cha racte ri sti cs of the cl a ssi fi cati o n of the di ff ere ntl e ve l s of ed ucati o n,

 focus o n the deve l o p m ent i n the fi e l d of ed ucati o n thatca n be use d as ind u stri a l

 d eve l o pm e nt,

 such as p ri vate e d ucati o n .

 P ri vateed ucati o n i s o ne of the best pl at fo rm

 for the d eve l opm e nt of educati oni ndustry,

 and has the fl exi bi l i ty to sel ect the w i de ,

 open and strong schoolcharacteri sti cs favorabl e fo r the devel opm ent of ed ucati o n i ndustry.

 O urpubl i c educati on i s not

 suffi ci ent

 to m eet the grow i ng dem a nd for educati on,the revi val

 of pri vate educati o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 ng up i s theed ucati o n gap to m ake up fo r the publ i c ed ucati o n.

 D ue to the de vel o pm e nt ofpri vate educati on i n C hi na i s not yet m ature ,

 gropi ng fo rw ard i nevi ta bl yenco unter som e of the negati ve deri vati ve phe nom enon,

 how

 to grasp thein

 overal l

 hei ght

 to sol ve a seri es of probl em s faced by the pri vate educati on,has becom e one of the pri ori ti es of ed ucati ona l

 w ork i n the future .

 G ro up ofpri vate educati on,

 i ndustri al i zati on,

 l arge-scal e devel opm ent i s the trend ,

 onthe basi s of the devel opm e nt of pri vate ed ucati on i ndustry sho ul d not fo rgetthe essence of educati o n pro perty,

 na m el y the publ i c servi ce ,

 and be nefi t tothe peopl e ,

 ef fo rts to reach the publ i c w el fa re and co m m odi ty coo rd i nati o n ofpri vate ed ucati on uni ty.

 G overnm ent

 i n expl ori ng the road of cl assi fi edm anagem ent of a pri vate ed ucati on,

 pri vate ed ucati on i nsti tuti ons acco rdi ngto the purpose of school

 sci ence i s di vi ded i nto tw o categori es "for profi t" and"nonprofi t" i n the co rporate prope rty ow nershi p ,

 fi nanci ng,

 chargi ng m ethod ,revenues ri ghts,

 etc.

 shoul d be cl earl y d i vi ded,

 com pl i cated for the l a rgenum ber of types of pri vate educati on i nsti tuti ons i n the future m anagem entw o rk .G o ve rnm e nt d e pa rtm e nts sho ul d be the co rre ct understa nd i ng of thei nd ustri a l i zati o n of e d ucati o n ,

 sci e nti fi c a l l o cati o n of e d ucati o na l

 re so u rces ,i m pro ve l aw s a nd reg ul ati o ns,

 i nte grati o n of the m od e of ed ucati o n ,

 i ncre asei nvestm e nt o n ed ucati o n ,

 especi a l l y fo 「 the pri vate ed ucati o n i nd ustry sho ul dbe g i ve n suppo rt.

 In o rd e r to rai se the gove rnm e nt" s l eadi ng ro l e ,

 to ta ke aroad of susta i na bl e deve l o pm e nt e ducati on .K eyw o rds Ind ustri al i zati on of E d ucati on ,

 S oci al i st m a rket eco no m y,P ri v a te

 E d u c a ti o nIV

 目 录第一 章导 论

 1一 、选 题 依

 据

 1(一 )研 究 目的和意

 义

 1(二 )本 领 域研 究现 状述

 评

 2二 、研 究 方

 案

 5(一 )本 文 的研 究 重 点 及 难

 点

 5(二 )本 文 的研 究 思

 路

 6(三 )本 文 的研 究方

 法

 6第二 章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条件 下 的教 育产 业 与教 育产 业 化

 7一、教 宵 产业 化 的争论 背

 景

 7(一 )关 于 教 育 产 业 化 问题 的三种 主 耍 学 术 观

 点

 7(二 )着 力 发 展 教 育 产 业 ,拒 绝 肓 目全盘 教 育 产 业

 化

 8二 、教 育 作为 一 种 产业 ,对 经 济 发展 具有 长 远 推 动 作

 用

 10(一 ) 社 会主义初级 阶段背 景下 ,我 国教育 的基本特

 征

 10(二 )教 育 作 为产 业 发 展 , 是 一 次 教 育 思想 解

 放

 11(三 )教 育作 为产业 发展 为社会经 济 发展 提 供 强大 原动

 力

 11三 、教育 产业化 的 “ 失范 ”与思

 考

 13(一 ) 高校 校 办产 业 的兴起 影 响高校 办 学质

 量

 13(二 )部 分 民办 学校 办学 的急功近 利 问

 题

 13(三 )“ 公办名校办 民校 ”挤压 汜常 民办学校 空

 间

 14( 四 )? ?留学 热 ” 与 “ 扩 招 热 ”问

 题

 15V

 (五 )

 民办教办学 的“ 灰 色 ”地 带

 16第三章 我 国民办教育概况及民办教育产业发展

 18一 、我 国 民办教 育 概

 况

 18(一 )民办教育现状 概

 述

 18(二 )民办 教 育 面 临 的儿个 问

 题

 19(三 ) 民办教育 凭借 自身优 势 发展 前景大

 好

 20(四 )

 民办教 育逐渐 向产业 化 、规模 化 、集 团化 转

 型

 21二 、民办教育产业不 能脱离教 付本

 质

 22(一 )教W 的本质 是 公益件 和 湛 K

 性

 22(二 )

 民办 教 存产 业 是 公 益 性 、谋 民性 与 商 品性 的统

 一

 22(三 )成 功 的 民办 教 育 基 本 经

 验

 23三 、 民办 学 校 的 营 利 性 与 非 昔 利 性 分类 管

 现

 24(一 )民办学 校 的非 营 利性 与营 利性 分类 管 观 的总 见 调

 查

 24(二 )非营利 性 民办 学校 与营 利性 民办学校 的分类 办

 法

 25(三 )根据 民办学校 的类 别 明确 发展 方

 向

 26第 四章 改革教 育资 源配置 ,规 范教 育产业模 式

 27一 、科学配 置教育 资源 ,努力丌创 教育事业可持 续发展道

 路

 27二 、完善落 实法律法规 ,健全教育 管理机制和服 务机

 制

 28三 、找准 教 育产 业 化趋 势 与教育 规 范化 的平 衡

 点

 29四 、加 大 教育投 入 ,提 高 政 泊?主 导性作

 川

 30参 考文献

 32^

 t f

 36

 第 一 章导 论一 、选 题 依 据(一 )研 究 目的和 意义1、研 究 目的本文通过对教育产业化 失范案例 的分析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角度论述教育产业化 问题 ,说明教育改革应走一条正确合理的教育产业之路 ,并着重以民办教育概况 、发展趋势及其 与教育产业化 的关系为例 ,对我 国现阶段 出现的 问题提 出相应对 策和建 议 。

 由此 说 明我 国教育改革 与发展必须适应 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 的环境 ,也要遵循教育 本身 的客观 规律 。2 、研 究 意 义“ 优 先发展教育是党和 国家长期 哦持 的一项重大方针 。”‘ 在 社 会主义市 场经济展现 出勃勃生机 的今 天 ,教育作 为一种新兴产业 ,对于经济 的发展将具有长远 的推 动 作 用 。教 育产 业 化 是 教育 资源 配 置 的市场 化 ,即运 用 市 场机 制 ,按照产业 的方式來运 作教育 活动 ,这是大力发展教育 事业的一条有 效途径 ,我们应 当 以一种 积 极 的态度对 待用 某 些 经 营 的手 段 来发展 教 育 事业 。但 不 容 回避 的是 ,教育 产业 化 的 " 失范 ”与违 背教育 公益性 原则 的种种 产业化 倾 向与行 为 ,严重损 害 了教育 的形象 ,引起 了人 民群众 的强烈不满 。教 育行业 有 其特 殊 性 ,若 一味按 照一般产 业模式运作 ,必然 出现 失 范现象 。教育 改革 中既要考 虑教 育的本质 与性质 ,又要考虑 教育 自身 的特 点和 发展规律 ,不应该简 单地把 市场 经济 的规律法 则完全 复制到教育 中来 ,不 同问题要不 同对待 。改革 幵放 以来 ,民办教育在 我 国蓬勃发展起 來 ,较 公办教育 来 说 ,具有 社 会力量 自筹资金 、 面 向市场 自主办学 、 教育服务商品化等鲜 明的产业特 征 。

 由此, 教育产业化 与 民办教育 的关系便成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中一个 值得深人探讨的 问题 。我 国的 民办教育 尚处于起 步阶段 ,很 多法 律法规 并不 完 善 ,很 多教 育机构仍然 是 以一种 “ 灰色 ”身份 ,徘徊 于利益 驱动 与教育 的 公益性 本质 的边缘 。面对 当今诸 多教育产 业化带来 的 问题 ,如 中小学持续 不断的择校热 问题 、名校争办私立校 中校 问题 、培训机构合法经营非法办学 问题等 ,本文意在追根!胡锦 涛 :“ 在全 国教育:: 1:作 会 议上 的讲话 ( 20 10 年 7 月 13 日)

 ” ,新华 网http: //new s. xinhuanet. eom /politics/20 10-09/08/c— 12532 198 . htmT

 溯源,从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教育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角度 出发...

篇七:教育产业化问题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弊端及对策姓名:穆天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教师:高煜20090605

 内容摘要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不断提高。我国在过去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中,由于对教育产业化问题认识模糊,单纯把教育当作调节经济波动的手段,片面夸大了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范围和作用,在实践操作上存在着一些理解误区甚至错误的做法,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病和后遗问题。高等教育产业化已经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客观上减少了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甚至义务教育等公共政策领域也出现了严重的产业化倾向。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教育产业属性分析和国内外高等教育产业化现状对比,在对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深度挖掘和探讨的基础之上,客观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深入剖析高等教育产业化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全面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弊端及后遗症影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更渴望能够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来完善我国教育产业研究,推动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词:高等教育产业化,弊端分析,应对措施

 AbstractTheexpectati onand dem ands of hum anbei ngsfor educati on i s i ncreasi ngw i th theprogressanddevel opm entof thesoci ety.Inthepastdecade of educati onreformi nChi na,dueto theam bi guous understandi ngfor educati oni ndustri al i zati on,si m pl y taki ngeducati on as atooltoregul ateeconom i cfl uctuati on andm agni fyi ngthe scopeand effectofone—si dedevel opm ent of educati oni ndustry, som e m i sunderstandi ng,evensom e fal sem easures,exi sti npracti ce,w hi chresul t i n a chai n of m al adi es andsequent.Educati oni ndustri al i zati on hasl argel yrun counter to thepri nci pl eofpubl i c w el fare,w hi chl eads to the reducti on of nati onalfi nanci al i nvestm enti n educati on,even a severe trend tow ard i ndustri al i zati on i npubl i cpol i ci es such ascom pul sory educati on.Throughal lanal ysi sof the nature of educati on i nChi na and the contrastonpresentsi tuati on of educati on i ndustri al i zati on both hom e andabroad,andbased ondeepexpl orati on and di scussi onon theprobl emofeducati oni ndustri al i zati oni n Chi na, thi spaperai m s toobj ecti vel y anal yzethenegati veeffects f romtheeducati oni ndustri al i zati oni nChi naandvari ousprobl em sexi sti ngi neducati oni ndustri al i zati on,SOas toprovi dea brand—new vi ew forcom prehensi ve understandi ngofori gi n,abuse,trendandsequel aeof educati on i ndustri al i zati on i n Chi na.Furtherm ore,thi spaperhopestooffervi ew poi ntsandopi ni onsforconsum m ati ngoureducati oni ndustri al i zati on research andaccel erati ngthe educati on ofcol l egesanduni versi ti es.Key W ords:Educati on Industri al i zati on,AbuseAnal ysi sandAppropri ateM easuresII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相关数据库。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声呻年占只要Et指导教师签名:二§ 兰L2呻夕年6月歹日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弓蟹九伽

 西北人学硕J J :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选题意义及背景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讨论一直是教育政策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些年来,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种种说法流传不一,教育界和经济界也一直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国家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发展壮大和生存空间不足,指出教育要走产业化道路,认为它是学校教育企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之路,主张要按照市场化和企业化的运作机制来办教育,达到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有人过分强调学校教育的眼前利益和经济效益,无视教育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提出高等教育应成为最赚钱的行业,推行所谓“ 以教养教” ,办教育也要盈利,也要获得回报等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育是具有外部性特征和公共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实行高等教育产业化会违背公益性原则,增加贫困家庭负担,诱使教育腐败现象发生,认为教育应该向国家全面补助方向迈进。教育到底能不能产业化,怎样推进教育改革,一直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直到2004年1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指出我国教育不能走产业化道路,不能用教育产业化思想来指导教育发展,有关教育产业化的争论才有所缓解。高等教育产业化已经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客观上减少了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甚至义务教育等公共政策领域也出现了严重的产业化倾向,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义务教育免费、加大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和资助力度、营建“ 绿色通道” 、限制学校扩招、积极引导学生就业、逐年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在今年的两会前夕,国家教育部公开向全社会征求对《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社会各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育改革已经被提到了国家的议事同程。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观点忽视了教育的公共属性,我国教育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缓解教育经费紧张局面,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地区差异严重不均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大国,全靠国家财政发展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似乎又是举步维艰,不切实际,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矫枉过正。因此,有针对性的结合我国国情,明确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的区别,用扬弃的观点正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科学划分和界定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内容,合理发展我国教育产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对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准确走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章绪论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身处教育系统,经历了工作的学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双轨制招生收费、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中专改制升格大专院校的种种过程,亲历了学校联合办学、合并动议、迎接评估、搬迁考察等应对国家政策变化的辗转起伏,平时自身也在时刻关注着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相关问题和争鸣,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对有些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过去也曾在一些我省学校校际协作会上写过部分方面的交流材料。这次,希望借撰写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机会来全面表述一下自己的浅见。1.2研究的基本思路本文希望在阐述教育产业和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概念属性及内涵区别的基础之上,客观分析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运行模式、发展状况和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阶段、争论观点、现状趋向,对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深度挖掘和探讨,为全面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弊端及后遗症影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更渴望能够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推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1.3研究对象和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更加重视教育,而且对教育的期望值和需求是越来越高。但是在过去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中,由于对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认识模糊,不顾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发展教育产业的范围和作用,在实践操作上存在着一些理解误区甚至错误做法,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病和后遗问题,人们强烈期盼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加以解决。如学校总体学费收费过高,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现象增多、中小学并校撤校后人为增加农村学生上学困难,出现择校费、赞助费和调换专业乱收费等现象,逐年盲目扩招带来的学校教室、宿舍和师资力量等硬件建设严重不足,高校一味贪大、跟风合并和更换校名毁掉学校多年对人们的积淀影响及优势专业,大幅新址圈地和违规担保贷款建设大而全的“ 面子校区"造成学校运转困难、举步维艰、基建腐败及形成大量欠款问题,新旧校区条件和配套设施不~引发的学生群体矛盾,食堂承包等后勤全面社会化带来的安全稳定问题等等。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计划通过宏观分析法、微观分析法、文献法、案例法、比较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文章试图通过对我国教育产业属性分析和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弊端分析,深入剖析高等教育产业化政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反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理由及对策,从而完善我国教育产业研究,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

 西北人学硕.f:学位论文1.4研究内容及结论论文共分为六章,阐述了我国有关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弊端及对策。第一章“ 绪论” ,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 教育产业化研究文献综述” ,介绍国内外教育产业化问题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动态述评。第三章“ 产业、教育产业与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区别” ,分别对产业、教育产业、教育产业化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其属性、特征、内涵,产生背景,分析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的区别。第四章“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阐述国外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实践历程和运行模式,阐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五章“ 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弊端和负面影响” ,主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有悖教育的公平性原则,片面追求盈利性带来的学校追求“ 利润最大化” 、收费过高、贫困学生上不起学、贷款建设债务危机、后勤全面社会化、盲目扩招引起的学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第六章“ 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对策",结合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教育改革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具体措施。最后是论文的结论。教育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我国教育应该在坚持教育公平和公益性原则基础上面向市场,树立产业意识,引入竞争机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但不能市场化和实行产业化,高等教育产业化会把我国的教育改革引入误区,也不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大局。1。5研究的创新之处教育产业化对于我国学校特别是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全面的影响,对学校关于教育产业化的理论研究探索和实践操作也带来了根本变革,在实践和发展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是转型期的我国教育改革所独有的,中国特色比较鲜明。从已查阅的大量有关我国教育产业化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大多数的文章着重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与经济和谐增长之间关系、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文化公民权和教育机会、我国教育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等方面,较少涉及我国目前证在执行或波动的教育政策和现象。3

 第一章绪论我的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目前我国高校在高等教育产业化实践中存在的若干新问题放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着重提出,而有些问题是我国正在推行的教育政策的附属品,需要重新探讨和研究。当然,这种研究具有尝试性和阶段性,仅限于宏观部分,注重广度而深度有所欠缺,有些结论具有不确定性甚至也许不是十分准确,希望能为全面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政策弊端影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未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提供良性的环境。4

 西北人学硕匕学位论文第二章教育产业化研究文献综述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主体和知识信息传播和生产的主要载体的高等教育产业将成为各个产业的发展基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纷纷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将高等教育进行市场化,将高等教育作为产业来运营。2.1国外教育产业化基本理论述评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世界各国都把市场看作组织现代社会的有效手段,这种市场化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 教育产业化” 。国内外理论界对于这一问题都曾展开过激烈争论。“ 教育产业化” 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他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限制了它进一步发展,而是要让“ 一只看不见的手” 充分发挥作用、让资本主义经济自行调节、政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他在其《国富论》中揭示了教育的经济意义,认为人的才能与其他任何种类的资本,同样是重要的生成手段。他不仅揭示了人的才能可以作为一种生产性资本,对于社会生成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还指出应该把教育所花的费用当作一种可使个人获益的生产投资。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经济学在美国兴起,诺贝尔奖获得者,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 人力资本概念之父"的芝加哥大学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对经济发展动力做出全新解释。舒...

篇八:教育产业化问题

终一教育 产 品 是 指 教育 部 门 和 教 育单 位所提 供 的产、教育产品的性质品是公共产 品不完全 一 致?一 ?公共产品依据 经济学 定义各种服务有排他性 ?任何人 只要 需 要就能 享 受 ??由政府供给?支付 的价格 有特殊 规 定不管什 么人都可以享用 这种服务准公共产品 是 由某一 社会团 体提供的服务即享受有一 定的范围?供给者是团体业谁支付一种 是 除缴纳 一 部分之外团体有补贴私人 产 品 是指居民户或企业通过市场而提供的产享受具 有排 他性个人或企 业?二?教育服务的类 型根据以上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可以认为种类 型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 的教育服务由政府作为供给者提供服务括四方面义务教育特殊教育 ? 指 由政府提供经费对盲哑轻微犯 罪行为而 不适宜于在普通 中学就读的中学生 进行的 工读教育 ?的公开 教育国 家公 务员教育?基本上 具有公共产 品性质的 教育服务?这种产 品又 称教育服 务。教育产 品 是 什么性质 的?、准公共产品 还 是私人 产 品?学术界 的意见在这里,我谈 一谈 个人的观点。、准公共 产 品公共 产 品 指政府 向居民提供的它 具有如 下 特点、私人产品 的比较,?居 民对 这种服务 的享受没,,但不管是 否享 用 都要付费,直接缴纳或纳税。。享受具有排他性,、企、事业、协会、俱 乐部等?支付的 价 格一方 面是谁享用,。品 与服务。,谁交钱谁享用?供给者是、单位?支付是谁享用 谁负担。、、私人产品 的定义,,教育产 品 ?即教育服务?的性 质有以下几。???完全没有排他性,包?、聋以及、弱智等生理缺陷的 儿 童对有违法、青 少年进行的教育,、。以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政府也是这 一类型 教育 服务 的供给者政府投 资建立 的各类高等学 校学,其 中包括?、中等专业学 校、高级中、职业技术 学校的教育。政府提供经费 的各类成人教育式的教 育之 所以说。政府提供经费的学前教育。政府提供经费的其他形。“基本上”,是 因为经费虽 然 主 要 由政府提供额有限 一些人享用 了这些教育服务之后不 能享 用例如,但这些教育服务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说,由于名另一 些 人就,。,高等学校、中专,甚 至高级 中 学,由于招 生 名额有 限取?,一 些人被录取 了,另 一些 人 就 不 能被 录。?具有准公共 产 品 性质的教育服务准公共产 品 性质 的教 育服 务包 括以下 这些形式某个社会团体集体组织弟或主 要以 自己的成员 及其子弟作为招 生 对象而建?、、协会以自己的成员及其子,立的各种学校工 及其子弟对象而 建立 的各种学校提供经费的学校外还招 收了若干 自费生费生 或 自费班所使用的教 室要 依靠政府提供的经费来维持性质的教育服务务?具有纯 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具有 纯私 人产品 性质 的教育 服务 可能有 下列形式付给的报酬授知识与技能并收取学徒付给 的报酬主 要具有学艺性质的学徒徒以无偿或低报酬的方式为师傅帮忙、培训班或主 要以自己的 职工及其子弟作为招 生、补习班。某个企业以自己的职,、培训班、补习班。某些 由政府,为了增加 自己的收人,在正常招生之,或设立 了 一些 自费班。由于 自、教学设备因此不 同于私人产品但又 不同于公共产品性质 的教育服、师资等仍然主,,,所以可以视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个人充 当家庭教师,为一定的家庭服务并收取私人。个人招收纯粹学艺性 质的学徒,向学徒传或者个人担收。,向学徒传授知识与技能,学。个人?或若干名月口尸北京成人教育 ? ? ? ?总第?? ?期

 一人办学过程中得到一定数额的补助 ?不管这些补助是由各级政府提供 的并且在收费过程 中适当降低收费标准育服务可以被认为基本上具有私人产 品的性质?三? 社会主 义社会 中教育服务不可 能全部成为公共产品 的理 由?? ?? ? ?? ?? ? ?? ?? ?绷氰终个人?建立学校补 习班他们收取 费用作 为办学经费这些教 育 服务 之所以被 认 为具有 纯私人 产 品性质用都是 由享用者提供提供这种教育服务的个人则需要垫支一笔创办费?基本上具有私人产品 性质的教育服务与纯私人 产品 性质的教育服务不 同的是、职业培训班等,招收学生,并 向。,不仅 由于它们具有严格的排 他性,而且由于一切费。。?,如果个,还是由社会 团体、企业等提供的?那么 这样的教,,。以上说明,教育产 品既 可以是公共产品还可以是私人产品质 的上述分 析在社会 主 义社会 中是 否适用 呢?肯定的人均 收人以后 达 到 了较高 的水平务全都成为公共产 品面来加以说 明适合于纯公共产 品的教育教育提供经费的其他 形式 的教育服务 ?如高等教育育等 ?都不 能符合完全没有排他性和享用数量 ?消费数量 ?不受限制 的标准政 府的 教育投 资 总额有 限方某些等级 和 类别的 教育属 于 为特定需求者 的特定教育服务专业培 训还有培 养人们 多方 面 兴趣 的文 化生 活教育最主 要的是教育投资效益问题而有大的产出好地组织这 种 教育教育的公共产品化都能提高效 率?四?私立学校的性质在欧美一些 国 家私 立学 校与公 立学校的区别主要 是经费来 源不 同公立学校的经费基本上由政府 财政部 门拨付私立学 校的经费基本上由基金会或类似基金会 的社会团体提供由基金会或类似基金 会的社会 团体提供经 费的学,也可以是准公共产品,。那么,对教育产品性回答 是。在社会 主 义社会 中,哪怕人均 国 民生产总值和也 不 可 能让 教育 服,。关于 这 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主 要指义务教育、特殊、以广播 电视等形式进行的公开教育等。甚 至政府、中专教。,应用 到最 需要 的地。。以成人教育为例,其 中既有文化补习,又 有,。受教育者有不 同需求,政府不能满足各方面要求应尽可能少投人。,。义务教育采取公共产品类型,是为 了更,使其有较大 的成效。但并不是所有。,。,。校可以被称为私立学校或私有制的学校人会之类的组 织来管理私人学校或公有学校实际 上有家,但不能被 当做是私人 的学校私立学校不属 于某个私人或某些私。。学校既然是基金会之类 的机构提供经费,并 由董事,它们就不属 于某个私人或某些。从这个意义 上说,私立学校是另一种类 型 的公立。,公 有分 为两 类。一类可以称做“公家所”,另 一类可以称做“公共所有”。“公 家所有”中的“公”,一般是指政府。“公共所有”中的“公共”,则是指“集体”,指“大家都有份相应地”。所以“公共所有”可以简称为“共有财政部门提供经 费供经费或民 间团体办的学校的或民 间团体办的这一类学校的建立称做社会力量办学是有道理 的把 私立学校 同私营企业混为一谈误解误解之一是不 了解私立学校基本上 由基 金会之类的机构提供经费一点企业在性质上 是不同的?学校不以营利 为 目的当然的 企业 也不以营利为 目的首位由于企业以营利为 目的利状况决定增投或撤 回资本投 资者 的投资决策以营利多少与有无营利 为依 据是私营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兴办的私立学 校与此不同捐赠的资产来办好学校捐赠 者并 不能撤 回 自己的捐赠学校是公益性机构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到的限制要 比私营企业 大得多营企业那样繁荣时期纷纷设立的情形从以上所谈 到的私立学校与私 营企业 的三点区别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没有哪一个投资者会从营利 的目的出发来 创建私立学校也没有哪一个投资者会把所建立 的私立学 校当做 自己的私人产业或变成银行信用”。,公立学校有两种类型另一类是 由基 金会之类的机构提,一类是 由政府,。前一类是政府办的学校,后 一类是 民办 的学校。通常所说的私立学校,正是民办、带有“共有”性 质的学校。在我国把。,那就 是 双 重 的。,它们是民 间团体办的学校。关于这,前面已经谈过。误解之二在于不 了解办学 校与办,这种区别主要有三点而 企业则以营 利为 目??,的。,这 是就总体而言的,并不排除某些公 用事业而把为公众提供服务放在,。??,因 此投资者将根据营,或转让其所持有的资产,。这。由基 金会之类 的机构所。基金会接受捐 赠,并 运用所。,也不能转让 自己捐赠的那一份资产?。?,教育设施 不得抵押,以利 于。学校一经创立,停办或关 闭所受所以一般不会 出现私萧条 时期 又纷纷关 闭,,。,。,想靠它来赚钱因此、商业信用的抵押物。,与其说是北京成人教育 ? ?? ?总第?? 期 月目尸

 私人投资办学学私人借资办学资育部 门发行教育债券之类的证券让私人购买种私人购买债券等于 是向私人借资办学只 要我们懂得了 由基金会之类的机构举办的私立学校是另 一 种类型 的公立学校学校在性质上 不同于 私营企业业捐资办学包括建立私立学校学不仅如此由基金会提供经费从 而其公立的性 质就越浓明中学为宜,不如说是私人捐资办学或私人借资办、集资办学。捐资办学,无疑是一种好事,多多益善。、集资办学等学校有条件还钱时再偿还,这也没有什么 不妥,因为借如果教那么这、集资给学校,。,、集资办学。,只 要我们理解了私立不同于 一般的私人产,,那么我们就可以解 除某些思想顾虑,大力提倡私人也鼓 励向私人借资办,。,有借有还。,还应当看到学校 的层次越高,越有可能,。这说,那种认 为“即使容许成立私立学校,也只有以小学、”的说法 是不妥的。应当说,私立大学更适合基金会办学假定人 们从 观念上对 私立学 校有 新的看法的教育事业就一 定会有较 大的突破任务也就较 容易实现设立条件和毕业生质量 ?特别是学位的授予 ?两端加强监督二?一?教 育是特珠的产业教育是一个产业个特殊的产业不同于 工商业业教育属 于第 三产业因为品它直接满足人们在物质产品需 要以外 的需要教育需要物质产 品业特点但教育又不 同于 其他第三产业教育 是非 营利性 产业除 了物质资源的投人以外还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的投人起作用越重要济再增长从社会发展趋势来 看质发生作用观教育 的作用是提高国 民素质产业也有这一作用业能与它相类 比?二?教育的 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然教育是一个产业,私立大学的公立性质更 为 明显。,我 国,加速 培养 人才的。教 育主管部 门则应 在私 立学 校,这是必不可少 的。、产业化的含义,不同于行政管理部 门金融。教育是一农业等产,、、建筑、。,???它提供的是无形产。??。,但其中有服务在 内,所 以有第三产。,有它的特殊性。??。??,。人力资源越来,二者结合才能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有利于经。?,教育是对人的素,不单是文化素质,包括思想、世界观、人生、道德等。,类似的 文化,但教育更为重要,找不到第二个产。,那就应当对之进行经营,而不仅仅 是加以管理然教育是 一个特殊的产业特殊 的产业政策整 个教育产业要 有效 地经 营进行有效经营把收人大 于支出的余额称做润同教育 的非营利性 是 不 矛 盾 的题性质而言 的共产 品准公共 产品还是 私人产 品 都要计算 收人 和支都要 实行经 济核算都要设法增 加收 入出题主要在于 教育经营之后所得到的同于企业经 营之后 所得到 的利润公积金润而 教育单位作为公共产 品 和 准公共产 品的 经营者所得到的。管理是 重要 的,经营 同样重 要那就需 要对教育产业制定。既,,加以扶植,促进其发展。,每个教育单 位也要。经营的结果有可 能收人大于 支出,可以“盈余”,也 可以称为“利”。教育单位有好的经营结果,或者说,有 了“盈余”或“利润”,。这是 两个问,不应把 它们混淆在 一起。教育 的非 营利是就教育的。但任何一 个教育单位,不管它提供的是公、出,,,减少支。经营得当,教育单位不 是 不可 能带来“利 润”的。问“盈余企业 的利润在扣除”或“利润”不。、公益 金之后分配给投资者,这是名副其实的利,“盈余”或“利润”,一 般作为发展教育的基金,不存在向投资者分配教育的非营利性 的体现?三?教育经营中的假定教育单位作为私人 产品 的经营者到的外给予投资者呢?这是可以讨论 的于国库券或金融债券的 利率上 说同于 企业投资所以也不能认 为这同教育的非营利性有冲突问题很清楚营是营利性 的?教育单位不以营利为 目标非营利性 的是营利性质 的赔钱 了性的? 同样的道理经营得好了营利性 的?不 能如果教育单位经营的结 果获得 了较多的那么投 资者 能不 能得 到高 于 国库券或金 融债券利率的投资回报率呢? 这 又 是一 个可以讨论 的题目既可 能是某个企业个或多个私人个人投资者“盈余”或“利润”的 问题。这 正 是。“利润”及其分配,经营所 得“盈余”或“利 润”中,除 了用作发 展 教育的基 金 而,是否 可以将一部分“盈余”或“利润比如说”作为投资回报,。,回报率相当,这无可 厚非。因为从性质,这种投资与购买 发展教育的债券是一样 的,这 不,。?企业以营 利 为 目标,所以企业经,所以教育是。经营 目标 比经营结果更能说 明 问题。企业,这 由企业的经营 目标来决定。有些企业,甚 至倒闭了,能说由于它们赔钱 了就是非营利,教育单位的经营 目标不是营利,但,有了“盈余”或“利润”,难道就断定它们变成。“盈余”或“利润”,。如果某个教育单位所提供的是私人产品,而投资者,也可能是某个公共团体,甚 至 是一,由于经营得法,并且采取 了月? 尸 北京成人彼育 ? ?? ?总绝?? ? 期

 貌篡终大大降低成本 的措施余或外还 可能使投资者得 到高于 ...

篇九:教育产业化问题

产业化问题探析

  [内容摘要] 近年来围绕着应当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还是一项产业来发展的问题在理论界展开了一些讨论。关于教育产业化的含义和内容理论界尚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试图对教育产业化这一问题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作一些评价。

  [关键词] 教育 产业 产业化

 目前 就国家教育事业能否产业化该不该产业化见仁见智众说不一。主要有两大派即赞成派和反对派。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可避免的必须先解释“什么是教育产业化”这一问题。

 下面我就对两派的观点进行综述。

  一、赞成派的观点

  1、有一种观点认为把教育产业化理解为建立一种合理的个人成本补偿制度即接受教育的个人应缴纳一定比例的学费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来源。

 教育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本身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成为利国利民的有效投资和消费重点开发教育产业势在必行。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与经济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当今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逐渐从产品与技术的竞争深化到人力资本的竞争谁掌握了教育优势谁就控制了主动权。教育的出路乃至于中国经济的出路之一就是要将教育甚至包括义务教育全面推向市场借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把教育抬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之上。理由有如下几点①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最大的教育市场但并不是一个教育强国发展不足和质量不高并存仍然是当前的最大问题教育市场长期供不应求 反映了教育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仍然存在把教育当作消费性投资、教育行业依赖国家"输血"、不计成本产出等痼疾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必须尽快改革。

 ②随着教育政策的开放国内外教育机构纷纷涉足教育市场留学宣传活动铺天盖地甚至瞄准了中小学生和高考"落榜生"民办教育方兴未艾从 1992 年起步到 1997 年底已发展到 5 万多所在校生总数约为 1600 万人从业人员达 52 万多人资产达到上千亿元这与其他行业减员转岗恰成对照 与公办学校经费困难形成对比。

 在产业组织思想的指导下英豪学校创造出"教育储备金"发展模式南洋发展集团创造出"集团投资连锁办学滚动发展适度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浙江台州探索股份制办学形式。公办学校也在其影响下改弦易辙东南大学等高校借用校外公寓北京发展寄宿制中小学校葛洲坝建立教育实业集团以教养教以教促教这些经验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可贵在开拓思路丰富了教育产业理论证明在我国开拓教育产业大有可为。

 ③教育发展既有长效性而且回报率高、风险小、无污染、市场广大既有利于减缓就业压力促进再就业应当是人口众多且独生子女普遍、资源短缺、环境基础薄弱的我国首选的发展行业也是可待续发展的重点行业。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办大教育是我国长期的国情特点 国家应当酌情考虑调整教育发展政策以富国利民为出发点鼓励社会资源办学适当引进产业管理经验允许适度的利润存在求大利存小弊充分利用多年来积聚的教育优势和闲置资源打破地区和部门的人为限制扩大社会服务使教育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

  2、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教育主要是指九年义务教育 准公共产品的教育是指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其他各类

 普通教育、政府举办的各类成人教育等私人产品的教育主要是指私人办的各种教育如以个人名义举办的补习班、培训班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成人教育是一种产业该产业是向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的。

 教育产业化主要是指非义务教育产业化。

 因为非义务教育与经济的联系更密切一些其培养的学生将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据经济学家的估算随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其个人回报率呈递增而社会回报率呈递减趋势教育的商品性质愈明显。因而个人和受益单位有义务对教育进行补偿。

 这一条成为国家投资倾向于义务教育而不对非义务教育承担主要义务的理论依据。非义务教育的投资收益规律使个人、家庭、单位和社会之间呈现一种类似市场上的交换关系。

 一些学者便据此提出“教育市场”的存在并断言教育可以象一般企业那样引入市场机制。

  二、反对派的观点

  1、针对赞成派的第一种观点他们认为教育产业化是以狭义的产业概念为论述的出发点的。狭义的产业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和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教育产业化意味着教育转变为一种具有产业性质的活动成为一种产业。教育(狭义的)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儿童、青少年)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教育的基本性质主要在于它的精神性即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具有思想、个性的人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将前人积累下来的、 经过加工整理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 使他们的心身发生教育者所预期的变化教育活动的结果是受教育者的心身得到应有的发展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比较上述教育与产业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不难看出两者有着许多根本的区别。虽同为人类活动前者是人的培养后者是物的生产。人的培养有人的培养的特点、规律物的生产有物的生产的特点、规律或许两者之间有些许兼容、相通之处但恐怕无论什么时候将人的培养的规律用之于物的生产或将物的生产的规律用之于人的培养都是行不通的。因此从概念的逻辑分析出发 我们认为教育产业化的提法是不恰当的 也就是说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具有产业性质的活动教育成不了产业。因此教育自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殊含义不能将市场机制生硬地套用到教育上面反对大张旗鼓地倡导教育产业化。

  2、针对赞成派的第二种观点他们认为这种理论推导带有很大的假想性质所谓的“教育市场”是虚拟出来的它并不恪守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教育进入市场和企业进入市场是两回事。

 教育产业化提倡者认为产业化就是要转换现代教育体制 使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前两点是我们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而最后一点却令人迷惑教育要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那还要不要按教育规律运作?A 事物却要符合 B 事物的规律这种观点未免有些牵强。即使退一步来说教育就完全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吗?我们看一看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就知道了。

 市场经济的运作要求 ①产权独立化 ②经济运行市场化③交易自由化④盈利最大化⑤政府干预适度化⑥市场主体平等化。如果教育也要象其他产业那样进入市场就意味着学校要独立于政府政府不再干预教育事务学校在市场上与用人单位、学生家庭实行等价交换只要付得起学费就可以任意择校受教学校的首要目的就是从交换中盈利所有学校一律平等优胜劣汰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来分配教育资源基础差的学校和没有明显经济收益的专业将倒闭、 停办。

 因为教育产业化了的便要符合价值规律、 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这些无情的市场法则。

 这些可能后果大概有违教育产业化论者的初衷。据此他们也反对“义务教育也能产业化”。认为这一命题所隐含的前提条件是“非义务教育能产业化”。前提不成立结论也就不攻自破。

 三、评价无论人们承认与否如今教育的产业化进程在加快都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认为之所以赞成派与反对派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主要原因是由于对于“产业”、“教育”概念

 的理解不同。反对教育产业化的往往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出发主张教育产业化的往往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产业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20 世纪中叶西方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时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大部门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矿业等第二产业主要指制造业第三产业一般包括公用事业、金融保险事业、商业、服务性行业、文教、卫生、科研事业等。从以上的产业的广义定义来看教育是一种产业。从教育的属性来看教育作为人类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教育机制的运行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因此教育系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不能产业化运作 在教育系统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 则可以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新体制进行产业化运作。

 教育产业化及中国国情来看是必要的1、从教育投入来看。由于政府一直包办教育教育支出大部分源于财政性教育经费。而我国教育的基本国情是教育规模大、教育经费少、教育系统负担沉重。在这种状态下想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显得力不从心。2、从教育产出看。因为教育投入的不足教育产出不容乐观。教育产出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受不同层次教育的人口的多少 以及教育质量的高低。

 以人口素质的大学文化率为例假如中国为 1那么印度为 3.4匈牙利为 7.7原苏联为 11.3日本为 15.3加拿大为 17.9美国为 38可见差距巨大。3、从教育质量来看。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多年一贯制的 “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已经窒息了受教育者潜力的发挥“素质教育”模式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如果还是凭借“应试教育”和“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模式选拔和培养人才就难以适应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但是在教育产业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现象1、大幅提高学杂费。教育产业化在很多学校被理解为大幅提高学费、杂费等各种费用。2、有钱就有文凭。把教育当成一种赚钱的手段也使一些高收费、 低质量、 易进易出的研究生班通行无阻。

 在政府机关 有研究生学历的可能不比 1992、1993 年海南省有经理头衔的比例低。这就导致了中国整个教育质素的降低。

 3、乱收费。有的学校甚至在“教育产业化”的旗帜下违规招生违规收费。去年下半年辽宁省审计厅对全省 85 所中学的收费情况进行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 1.3 亿元其中违规收费和超标准收费 1 亿多元。另外 擅自收取补课费、晚自习费等现象也较普遍。这里面有一个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学校领导头脑中存在“教育是一种赚钱产业”的思想。4、民办学校贵族化。鼓励民办学校是我国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教育商业化的误导下民办学校越来越倾向于贵族化。目前有很多民办学校都是由企业出资筹办的而企业的经营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我国将“产业化”引入教育领域确实能够缓解教育经费短缺的窘境还可开拓教育发展的新领域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商业化的倾向应当收敛。至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旗帜鲜明地向社会公开表示高校收费、中学择校高收费等并不意味着有钱就能上大学就能上好学校。这应该是教育产业化政策的低线。

 总之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 是不能完全等同于其它产业的。

 教育是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各国的教育主要是由政府来办。为了解决教育经费的不足又需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教育而社会投资是要回报的但又规定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于是就出现了教育公益性与资本寻利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当务之急是要界定教育产业化的内容制定有关教育产业化运作的政策、法律和必要的监管措施。

 参考文献

 [1]马佳宏 《教育产业化问题评述》  《教育评论》1999 年第 4 期。

 [2]赵亚萍 《办学将成为一个赚钱的大产业》  《中国科技日报》19991129。

 [3]申俊喜 《对教育产业化问题的再认识》  《教育评论》1999 年第 6 期。

 [4]陈炎 《教育消费成热点》  《北京青年报》2000 年 3 月 4 日。

 [5]张本波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展望》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 年第 12 期。

推荐访问:教育产业化问题 产业化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