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10篇

时间:2022-08-29 13:30:04 来源:网友投稿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10篇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1读《爱心不教育》心得体会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并福。 ——李镇西 .2该书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素质教育的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10篇,供大家参考。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10篇

篇一: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1 读《爱心不教育》心得体会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并福。

  ——李镇西

 . 2 该书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素质教育的随笔,它以手记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李老师与他的学生的教育实例,也向我们展示了李老师关于素质教育的种种观念。

 读《爱心不教育》有感

 . 3  李老师说,当好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会不学生们交朋友,切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困惑和心理障碍。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 4 教育家对这本书的评价:

  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 苏霍姆林斯卡娅(前苏联教育家)

  经过两天半的认真阅读,读完了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不教育》,其间,我无数次流下眼泪。我为一位教师的爱心、童心、悲心、真心、信心,自然流下了热泪。像《爱心不教育》这样高水平的“实力教学”真是太少了!

  —— 查有梁(四川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学者)

 . 5  我是带着钦佩的心情去读《爱心不教育》 的,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教育毕竟丌同亍哲学、逻辑学,虽丌拒思辨,但绝丌可缺少爱心。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生命的教育。《爱心不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他是源亍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教育实例,这些事例是李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不、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

  —— 程红兵(上海建平中学校长)

 . 6 一件小事:

  1.“我”由亍生病住院丌小心传出后,引来学生接连来拜访,亍是,“我”经常在想:怎样才能报答学生对我的厚爱?

  2.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夜里,上午才认识的宁玮来对“我”说周慧病了!(她肚子疼得厉害)已近12点。“我”毫丌犹豫决定送她到医院,学校非常进,公共汽车早已停开,便骑自行车送她到医院,医生一检查,怀疑是阑尾炎,但又还没有到动手术的时候,需要住院观察。住院部在门诊部后面的山顶上,自行车根本没法上去,而此刻的周慧好像更加疼痛难忍了,小声呻吟着,几乎走丌动路了。怎么办?“我”一蹲,弯下腰,背着周慧像山顶爬去幵用诗来分散她的痛苦。当天夜里在病房守侯着她,望着输液瓶里的点滴,一直到天明……  后来周慧在高中毕业前的一篇作文中写道:李老师背着我慢慢走者,头埋得很低,腰也给压弯了;他丌停地喘着粗气,可还给我开玩笑:“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我一句话也说丌出来,却在心里默默地接着诗句念着:“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进记住他!”  “秘密行动”——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

 

 . 7 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 1.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

  2.在高考以几分乊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劝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

  3.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

  4.还有一位学生一上课就睡觉,李老师给他推荐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精彩情节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叫他上课抄这本小说等等。“后迚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 5.有位后迚生上课特别爱唱歌(虽然有时候只是小声哼哼),他知道同学们对他这个坏习惯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亍是李老师就对他说:“你现在是每堂课都要唱歌,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这样吧,你先试试尽量争取每天有一堂课没唱歌,你就给我来个喜报,好吗?”第一天,他没有来喜报,第二天他来喜报了而且特别兴奋;第三天和 读《爱心不教育》心得体会

 . 8 第 四天他又没来喜报,第五天他来喜报了。尽管一周内他只有两天来喜报但李老师还是给他热情的鼓励。就这样,他犯这个错误的频率慢慢少了;半个学期后,他基本上改正了坏习惯,李老师在全班人面前表扬他有“戓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

  6.还有一位学生上课在抽屉里偷偷研制炸药,结果引燃了书包,李老师就把这位学生介绍给一个化学老师,结果他渐渐的迷上了化学。

 读《爱心不教育》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

  ——李老师精彩语录

 . 9

 理解不感悟:

  一 、种种事例都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明确,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仸戒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对亍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不师生乊间的时候,就无坚丌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读《爱心不教育》心得体会

 . 10

 理解不感悟:

 二、李老师的这本《爱心不教育》所记录的件件发人深省的教育案例,都是我应该仔细思考不反思的。是的,学生也是“人”,具有各种鲜明个性和心理特征的主体,教学的过程就是在不学生交流和交往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名合格的,被人认可的人民教师。

 读《爱心不教育》心得体会

 感受之一:老师必须虚心好学 1 1、多读教育教学丏著,多学习。

 2 2、善于向学生学习。

 读《爱心不教育》有感

 . 12 感受之二:真诚地付出爱心 1 1、与学生做朋友,平等交流。

 2 2、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学生。

 3 3、真诚地付出。

  读《爱心不教育》有感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李镇西

 . 13 感受之三:优生也需要细心培养 1 1、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志向。

 2 2、培养他们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

 3 3、经常激励他们超越自我。

 读《爱心不教育》有感 “ “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

 ——李镇西

 谢

 谢!

  读《爱心不教育》有感

篇二: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1 页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3 篇 篇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胆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

 一 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很多人赞美老师的工作,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然而,我却不喜欢这样的比喻,也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天性,也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2 页 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二 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所以,教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更是如此。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讽刺和谩骂可使天才变白痴,鼓励和赞美可使白痴变天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赞美评价。

 三 是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3 页 《爱心与教育》一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4 页 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心得 最近阅读了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 70 余年,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子。他思想博大精深,既体现文化巨子——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至今仍有深刻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5 页 意义。

 要爱学生,这是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价值观。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公平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做到“一碗水端平”。不管这个学生是谁,全心全意地爱他们,帮助他们,教育没有爱,犹如池塘之没有水。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藏,而教师就是发掘宝藏的人。这种爱的力量是每个学生所需要的。用爱来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我想这是需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讲“凡为教,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当前,“教是为了不教”,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对教育教学最终目标的共同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达到使学生获得通过自学来完成自我提高的能力。为了不教而教不仅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教而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高质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务。

 我认为“不教而教”其实是强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简言之,“不教而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叶老讲“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6 页 是引导他们自学。我以为惟有能这样做的教师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有相当多的糊涂和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说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细越好。在教育过程中“多与少”、“讲与练”、“低与高”、“得与舍”、“专与博”??一系列矛盾应从哲学高度去认识和解决。前一段流行一句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很是感动人。而最近,有识之士指出,不能穷教育,对,但“不苦也要苦孩子”,应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学吃苦是学做人的起点。深圳人感叹“有钱难买少年穷”,这里充满了辩证教育思想。哲学家说:“少则得,多则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运用到教学领域,一些教师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反而提高了质量。“奇人教师”魏书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无为”教育要实施“不教而教”,首要的要求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前段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7 页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8 页 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篇二: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一)

 实验小学 于婷婷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近几天阅读此书后,收获很多,感受颇深。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9 页 书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论浅显化,深入浅出,还有一些是冯老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道理明确又精辟,浅显易懂。

 一、刻骨铭心的教育真谛:

 在细细的阅读中,受感动的是哪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3、我的责任就是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我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长,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潜能不释放,学生不快乐。

 4、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10 页 5、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6、一个教师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

 7、这个过程来源于读书,因为从 1982 年到昨天晚上,我没有一天不读 1 个小时的书。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8、最好只是一时的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9、有什么样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学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

 二、感慨万分的学习反思:

 1、改变观念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11 页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我们学习了很多模式,但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模式,感觉我们总是不停地在照搬别人的东西,感到不合适就抛弃了,再搬再抛弃,这种照搬模式浅尝辄止的做法是达不到课改目的的。我们总是想套用现成的模式,通过学模式来带动教学进而形成模式,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我记得在《天龙八部》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吐蕃国师鸠摩智没有练习少林内功心法,而强靠小无相功来推动少林功夫终究导致走火入魔。虽然是小说,但却很在理。所以我们组一致认为对一些名校的做法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结合学校实情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实模式这个东西就是形式,是品牌,当你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关注差异 老师们,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卖力地讲着习题时,他正在玩铅笔、橡皮或做别的事情;当我们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我想这样的情况大家都 遇到过吧!问题出在哪里,错误应该归咎与谁?至少不应该只责备学生,我们也有错误。我们没有去了解我们的学生。虽然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存在差异这个事实,但我们在行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3 篇 第 12 页 动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标准要求他们,一旦做不到,就进行批评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间的怨言,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的境界可能我们都做不到,但如果我们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认同我们学生的差异性,更多地包容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他们的处...

篇三: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3 篇

 《爱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似,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心得范文 1

  爱,像空气,每天都会在我们的身边,它在每一个角落。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因为它的意义已融入生命。例如父母的爱, 诽 感恩里有本日记是与父 臃 母共同读写的,而现在 鸯 学生买的本子上还挂着 脯 一把小锁,或者会有密 瓦 码。最简单的东西会容 娥 易忽略,正如这伟大的 剥 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 擎 有很多人都会无法感受 水 到。爱之所以伟大,是 唉 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个人 是 而言,而是以整个国家 初 为荣的尊严与情感。

 宅

 《爱的教育》是一部 曳 小说,也是一部巨著, 噎 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埃 熟 .德.阿米琪斯写的, 莆 是他的代表作,原名《 劝心》。是以一个小学四 几 年级学生安利柯的口吻 箕 来写的。《爱的教育》 牛 引导我们自己去关注、 竹 欣赏、品味、思考生活 疫 ,让我们用爱心与作者 艇 对话。

  埃.德.阿 莱 米琪斯不但写出了爱与 诡 被爱的感受,还把一

 个 铅 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酶 纯真善良的安利柯,爱 屹 保护弱小的卡隆,品学 峪 兼优的代洛西,学习用 丁 功的泼来可西,待人友 芒善的克莱谛,爱读书的 束 斯带地......

 缎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 衡 日记就是《爸爸的教诲 涪 》了。是爸爸告诉"我 慕 "在一生中,可能会遇 识 到各种各样的苦难,而 逸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 械 是失去妈妈,妈妈对我 蛛 们的爱,是世界上最无 梆 私的爱,亲人之间的爱 狸 ,是人世间所有感情中 予最神圣的感情。虽然有 纺 的人是杀人犯,但只要 蝉 他还爱妈妈,心里就会 胡 有一段美好的记忆留着 夜 。相反,即使有的人是 膨 名人,只要他不爱妈妈 枣 ,那他就是可鄙可贱的 矗 人。

  这本书让我明 何 白了:爱是一种感受, 陈 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 锋 求,是......永 喉 远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 敞 ,但我知道,拥有爱的 赃 人,并付出爱,就能真 饲 正体会到爱与被爱的滋 果 味,因为人生必定是充 畔 实而无憾的。

 爱心与教 解 育教师读书笔记心得范 沙 文 2

  《爱的教育》 挨 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似 镰 ,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 葬 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 惜 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 摘 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 赏 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 福 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澡

 爱就像空气,每天在 杨 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 小 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 汹 。《爱的教育》一书中 殖 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 彼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 脂 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 照 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 逾 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 滨 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 源 孩子

 虽然从出身到性格 节 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 馈 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 腰 西--对自己的祖国意 症 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 亥 的真挚之情。

  对亲 拴 友的真挚之情,在《爱 寸 的教育》一书中处处都 戌 有这种气息,特别是每 重 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 受 记》,让我不经为里面 耍 的主人公马尔可心生一 远 股敬意。他的母亲在他 采 13 岁时为了摆清债务 唆 ,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 铁 共和国的首都一个富有 门 的人家去当了女佣,后 岳 来断绝了联系。13 岁 玉 的主人公马尔可,不顾 吮 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 押 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 喝 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 皇 开始虽没成功,可两天 跺 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 侩 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 胸 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 虞 可以免费带马尔可去美 因 洲。马尔可在去美洲找 夷 母亲遇到了许多人,有 喷 好也有坏,像慈祥的伦 屯 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 户 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 尖 和无恶不作的小偷,当 购 然还有许多乐于助人的 喜 好人等等。在这些人的 杜 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 以 了母亲。

  对自己的 蹦 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 蛀 在《爱的教育》一书中 屹 不时有出现震撼人心的 扎 爱国故事。像爱国少年 气 他为了国家的尊严连钱 匙 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 晃 辱骂他国家的人脸上和 仓 头上。年轻的少年鼓手 迁 为不让自己的国家失败 参 ,冒着犹如暴雨般的子 波 弹去求救,虽然最后他 司 们胜利了,可他却永远 襄 失去了一条腿。我们做 激 为炎黄子孙更应该要有 吟 一颗热爱

 祖国真挚的心 耶 ,仁以为己任的想法, 完 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 怪 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我 这 们用爱国的热情洋溢全 倔 世界,感染全世界。

 翱

 《爱的教育》中我想 槛 "爱会是什么呢?"这 挟 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 漱 我知道"爱"是没有限 划 制的,有小有大,小到 选 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 爆 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 晰 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 仅 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 克 们的一个微笑.... 择 ..大到捐献骨髓、献 独 血、为国献身.... 剖 ..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 辱 书笔记心得范文 3

  滴 这几天,我看完了《爱 衍 的教育》这本书。这本 锚 书里的故事很感人,篇 浇 篇催人泪下。最让我感 再 动的是《告别》。这是 纱 作者在小学升级后和同 槽 学、老师告别时忧伤的 永 感受。作者在校园里有 承 过挫折,有过欢乐,也 国 有过苦恼;作者回想起 何和同学老师相处的一年 棚 ,非常伤感;他真诚地 障 祝福她的同学和老师。

 雅

 还有《雪球事件》 胖 和《访问伤员》,我也 拇 很喜欢。说的是作者的 骡 朋友卡罗菲和别人打雪 他 仗时,一个雪球砸伤了 臻 一位老人的眼睛,老人 缄 趴在地上非常痛苦地呻 玛 吟、叫喊。卡罗菲有害 傍 怕,不敢承认。但最后 佰 在卡隆的劝说下,卡罗 董 菲还是扑到老人的怀里 跳 ,用断断续续的话语给 痉 老人赔礼道歉,还把最 披 珍贵的邮册送给了老人 慈 。读了这两篇文章后, 酵 我已经喜欢上卡罗菲那 泰 诚实勇敢、心地善良、 唐 大方的好性格。

 我更欣 敌 赏卡隆不仅自己光明磊 诬 落,而且帮助同学勇敢 淌 承认错误,做同学的坚 贼 强后盾。还有这位受伤 盔 的老人,虽然自己眼睛 碉 受到伤害,但在卡罗菲 寇 承认了错误后,非但没 谢 有责备他,而且还安慰 辙 他。

  读完了这本《 证 爱的教育》,我深受感 屋 动,这本书让我知道了 楔 什么才是人间真正的爱 铆 和人间真正的友情、真 衙 情。

篇四: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心与教育》 读书心得 地理组

  高阜辉

 花了 一些时间, 终于把《爱心与教育》 读完了, 良久无言。

 这本书分为“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优秀生的培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和“沉重的思考” 几个部分。

 我被其中所记录的教育故事深深地打动, 几次不知不觉地热泪盈眶。

 在这本书中, 李老师的字字句句都高扬民主、 科学、 个性教育的旗帜, 处处诠释着一个大大的“爱” 字。

 如果说, 单纯的理论套套谁都懂, 那么李镇西老师触动读者心弦的则是一个个朴实真挚、 载满真情的案例, 记录着他与学生之间的情与爱。

 爱是当好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条件, 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爱的情感。

 李老师从教 17 载, 对学生的爱全身心地投入, 贯穿到教育教学的细枝末节。

 这种爱细致入微, 滴水不漏, 这从李老师不管接手哪个班, 都精心给每个学生过生日, 在生日这天送他们一本励志的书, 一本笔记本、 自创一首诗、 或开个生日宴会等体现出来;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亲和、 实实在在、 不掺一点杂质, 这表现在李老师经常把想家的同学或有特殊情况的同学请到家大吃一顿, 学生在这里无拘无束, 有种回家的感觉, 假期师生一起出去郊游、 在草坪上和学生摔跤, 斗鸡,打扑克等等, 学生推心置腹地称李老师为兄长; 李老师的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突出表现在对差生的转化上, 更展示出了李老师过人的教育智慧, 既有心贴心的情感交流又不失严父的温情, 对不同的问题学生投其所好, 如对上课好思想溜号, 自控能力很差的学生, 李老师

 帮他出主意, 就是对自己“每天十问”, 如一问今天学习任务完成了吗? 二问明天的新课预习了吗等。

 连问十个问题, 并且要坚持这样做;如对基础很差, 上课听不懂又捣乱的学生, 李老师便送给他一本〈烈火金刚〉, 老师讲课他也有事做这样就不打扰别人听课了。

 他以自己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 与这些学生同喜同悲, 吃喝玩乐, 打成火热一片, 再玩世不恭的顽童也会被李老师伟大的爱心所俘虏, 孩子们于是敞开心扉, 心甘情愿接受李老师的谆谆教导, 李老师用自己博大厚重的爱融化了一块块坚冰, 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 的转化, 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 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

 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

 是高深的思想, 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

  《爱心与教育》 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 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 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 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 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 都是, 但是最能打动我的, 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 一个教师“制造” 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 但一个教师, 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 难!

 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 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

 在阅读过程中, 我不断地被感动, 不断地在想, 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 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 这么一问,羞愧无比!

 在万同的身上, 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 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 耐心、 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 无论是

 朝哪个方向, 都牵动着老师的心, 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 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爱学生, 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 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 中这样说过: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 总想知道, 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 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

 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 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 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 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 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 而感到无比幸福。

 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他所做的一切, 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我想说, 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

 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 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是的, 素质教育, 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爱戴的老师, 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 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冰心说:

 “有了爱, 就有了一切!

 ”

 只要心中有爱,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那么对于教育也同样, 只要自己有充分的爱心, 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 如果问题依然存在, 只能说明爱心不够。

篇五: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领导老师上午好,我叫付岩,现从事灯笼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今天我带来与大家交流共享的这本书是教育博士李镇西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在这个世风浮躁,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少教师已经不是人们已往心中春蚕蜡烛辛勤园丁的美好形象了,更谈不上用爱心去教育孩子了。我们桥头总校率先开展的全体教师多读书,读好书的工程就像漫天灰尘时,下了一场及时雨。让人觉得神清气爽,仿佛自己的灵魂都干净了许多,少了一点浮躁,多了一些淡定,少了一点铜臭,多了一些书香。

  说句实在话,这本书我是在总校所提供的书目中随便选的,现回想起来当初的选择是非常正确,好像它就是为我准备的。花了一个假期的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掩卷沉思,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舒展中流动着智慧,书中没有太多的理论,有的只是以手记的形式记录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朵,一个教师能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何况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凤毛麟角。这本书我共读了两遍,第一遍是带着自己的心去读的,第

 二遍是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的,时刻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人家是怎样走进学生,走进教育的,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 下面我就这本书中的潜能学生的转化,优秀学生的培养,德育教育,这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体会。

 潜能生,何谓潜能,顾名思义就是潜在能力还未被开发出来学生,更有甚者都已经成了余则成似得人物,潜伏的太久了,很难被转化。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对转化潜能生的指导思想是,爱心、耐心、信心、用心灵赢得心灵。我非常赞同以上的观点。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爱学生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我教二年级,在下半学期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个男生叫吕艳岭,他是天天头也不梳,脸也不洗,破衣拉撒,邋里邋遢,家庭作业根本不做,我是好说歹说他就是不听,那时我们杜家地也全乡统考,情急之下我也打过他几巴掌,但是作用不大,后来我通过多方打听得知了他家的情况,母亲早亡,父亲残疾,哥哥智障,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家庭教育根本谈不上,后来我终于在一个耍钱场里堵着了他的父亲,当我说出我的名字来意时,他却说你找错人了吧,看来指望与家长沟通共同努力是不行了。只能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了,我在课下,与他的一次谈话时得知他已经转学三次了,原因都是因为他不好好学习,人家老师怕耽误了自己的成绩,当他谈起最后一次转学时,眼睛湿润了,他爸爸要他给那个老师跪下求老师不要开除自己,我说你是怎么做的,他说我没有求他,说到这时我看见他

 眼神里闪过一丝仇恨,可见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何等的伤害,同时也看到了这个孩子倔强和不服输的性格,我对他说你无论怎样,老师都不会不要你的,和他谈了许多,主要意思就是,你的将来只能靠自己,你就把老师当个大朋友吧,有什么话都要跟老师说。我觉得他有点信任我了。于是我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从信任入手和他交朋友给他最缺的家里都给不了的温暖,告诉别的学生不要歧视他,多和他一起玩,文具都是我供给他当然也没多少钱,经过一段时间他确实有了一些进步,过六一儿童节时同学们都纷纷参报自己喜欢的项目,可他却无动于衷,我说你跑的挺快的为什么不报五十米赛跑啊,他脸通红的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双脚,我发现他爸爸给他做的布鞋只能说还挂在脚上更不用说跑了,我说你报名吧,老师明天给你个惊喜,当一双廉价的小黄胶鞋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哭了,他还真跑了个第一,得了个小刀,他坚持把这个小刀送给我,我发现这个孩子已经知道感恩了,我收下了,在一次作业评比时奖给了他,他就是这样一点点的进步了,脸上也挂上了同龄孩子应该有的笑容,期末去杜家地考试时,别的学生家长都给准备了饮料面包啥的,我也给他买了一份,果不出所望语文数学都及格了,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三年级开学时他爸爸一瘸一拐的,背着个十多斤沉的大肉鸡到学校,说是要谢谢我们老师,当然被我们婉言谢绝了,是不是他爸爸也受到教育了呢?也许吧,想起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他才达到这个水平,日后要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谈何容易。在我们小学阶段这样的潜能生不在少数,我们只是想转化他们,可是向那个方向走呢?首先我们应该教会

 他们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知道感恩的人,多看看他们的闪光点,无论怎样让他们的小学生活快乐一些,小学生就好像是一块玉石籽料,我们是最初的发现者,不要求我们多做什么,只要用爱心小心地擦去粘在上面的污泥砂砾,让他的闪光点尽量多的露出来就可以了,为以后的玉琢成器奠定基础,我想这也就是启蒙教育的意义吧。

 二、优秀学生的培养 李老师对优秀学生培养方法,第一点是,锻造他们卓越的人格,优秀学生,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是在家长老师的一片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就要训练他们的受挫心里,让他们习惯挨批评,甚至受处分,要给他们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当然这不是有意让优生不断失败,而是让他们习惯了夸奖的同时,坦然面对失败挫折,坦然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不至于会因为一分之差,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就跳楼自杀。让他们懂得在张扬个性的同时知道感恩父母,考上大学的时候知道为社会做些什么。再就是培养优生的创造力,教育优生敢于冲破盲从的思想牢笼,有一句话说得好,比欺骗更有害的就是盲从,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方法和人生态度。在我的学生中有个叫魏华夷的。他现在是红旗中学高三保送清华的学生,在我教她姐姐的时候他就天天到学校去玩,小家伙特聪明,那时候我随意教他的计算题一学就会,比上一年级的学生算的都快。上学的时候,正赶上我教他,学习好,家庭条件又好,自然就成了家里学校的宠儿,可是他好欺负小同学,爱笑话学习不好的学生,其中就有

 一个他们本家的叫魏迟斌现在和他一样,听说也保送清华了,他小时候有点口吃,读拼音的时候,,,华夷就大声笑话人家,下课还学他,我说过他两回没啥作用,我就告诉魏迟斌,读只是一个方面,不一定就学习不好,在一次考试中魏驰斌就超过了魏华夷,我抓住了这个机会教育了他一回,伤了伤他的自尊心。他变了,虚心了,成绩也是越来越好。尤其是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强。我在平时针对他的这种能力有目地的强化训练,想办法多搜集一些挑战奥数,智力闯关等题让他去做。发展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次,我发现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告诉他“越难的问题,越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来解决。”他当然是非常的聪明,我一点他脸就红了,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高中。去年暑假的时候,他到我家来,当一个一米八几帅气的大男孩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几乎都有点认不出来了。在谈到他的生活学习时,还对小学时我们的相处念念不忘,这时我感到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极大幸福。顿时心里想到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关爱,有时真的会影响他的一生。

 三、德育教育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爱的缺乏,真诚和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他们常看的多半是为升学所准备的辅导书,其次就是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现在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重视德育,但德育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所谓周期长,

 就是他不是仅靠一两次教育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现在我们学校开展的学雷锋好少年评选活动,孝心少年评选活动,以及马上要开始的母爱永恒的主题等活动,就是从点滴入手,从平时入手,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学期,在我们学校争取到让爱传递爱的爱心棉衣时,在发放的时候,当我们的老徐校长讲起让爱传递爱的来龙去脉时,我发现有许多双小眼睛都湿润了,仿佛看见他们的一颗颗滚烫的小心脏里埋下了爱的种子,日后必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相信在这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每一个孩子,一定不会走上邪路,让昆明火车站的惨案不再发生,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国家才能更繁荣。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我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不管道路有多么坎坷,天气有多么恶劣,用我的爱心坚持把幸福和快乐送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正如黄渤所唱的,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它很小也很普通,谢谢大家。

篇六: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心与教育》 读书笔记 姜菊芳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 《爱心与教育》 , 我被他的爱心震撼到了,他用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 孩子们能成为他所教的学生感到自豪, 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

 李老师说: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 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 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 快乐、 自信、 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 快乐、 自信、 向上, 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

 ” 我们平时说的“学困生”, 主要是指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因为他们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表现不好, 影响了班集体, 所以旺旺受到冷遇, 因而感到心灰意冷, 没有心思学习, 最终导致各方面的很差。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

 “学困生” 也是自己的学生, 他们也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

 只一般地说, 老师比较关心重视品学兼优的学生, 其实“学困生” 更需要老师的热情关心。

 作为教师, 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 不要冷落“学困生”, 要让“学困生” 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热情关心, 感受到被关心温暖, 从而鼓起学习的风帆。

 爱学生就要了 解学生. 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 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 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 不了解孩子, 不

 了解他的智力发展, 他的思想, 兴趣, 爱好, 才能, 天赋, 倾向, 就谈不上教育. 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 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 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 有保姆式的爱, 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 有施恩式的爱, 无论哪种, 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 这当年然也没错, 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 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 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 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 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 是真正平等的爱, 发自内心的爱, 不含任何杂质的爱, 而更重要的是, 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 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 从教学过程中, 我也发现:

 拥有一颗爱心, 真心付出, 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

 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 尊重孩子的成功, 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 不要吝啬赞美, 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 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 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犯了过错, 要细心教导, 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 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 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 于是, 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

 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 改错, 会发现, 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 也让人更容易接受!

 也就是说, 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 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爱学生, 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 , 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心和童心, 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

 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 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 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 更好地教育孩子呢? 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老师说: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 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 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很难拥有健康、 快乐、 自信、 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 自信、 向上, 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

 ” 是啊, 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 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 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作为老师, 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 自省过后, 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

 身为一名数学老师, 由于带 2 个班, 又不是班主任, 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 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 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

 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 谈心, 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 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 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 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

 但作为老师, 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 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

 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 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 ‘高人一等’ 。

 因此, 我们对学生的爱, 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 , 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

  从教学过程中, 我也发现:

 拥有一颗爱心, 真心付出, 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

 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 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 不要吝啬赞美, 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 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 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犯了过错, 要细心教导, 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 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 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 于是, 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

 因为有了爱心, 让孩子努力争取, 改错, 会发现, 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 也让人更容易接受!

 也就是说, 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 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么? ” “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 他还说:

 “离开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 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

 爱学生, 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 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 他们缺乏社会经验, 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 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 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

 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

 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 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 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

 无法引起人的共鸣, 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 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 具有爱心和知识, 对学生来说, 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 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 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

 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篇七: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与教育读书心得(8 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一篇: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今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

 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手记中的程桦、杨嵩、黄金涛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孩子。程桦爱好广泛,学习非常优秀,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杨嵩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可很“调皮”,课时有些“不务正业”; 黄金涛自控能力较差。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一步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向发展;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黄金涛,李老师则发挥了“日记”这个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不断地总结、反省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经过李老师费心地调教,三个人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芒,为他们以后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二篇:

 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还生动具体的列举了自己对后进生的转化,以及对优生的培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同样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这一个个成功的事例背后隐藏着李老师一颗为人师表的爱心与执著,耐心与机敏,当然,在书中作者还不无忧虑地剖析了当代中学生心灵的另一面,发出了沉重的思考,特别是书中所列举的宁小燕自杀这件事例,读后让人为汗颜,一个纯真而又优秀的花绣少女最终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读后我产生了深深的感想:当今的学生缺乏的不是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关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德育教育。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

 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在一次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真的可爱,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了,“老师,我谢谢你教会了我许多本领,我从一字不识到现在我可以写作文了,真的谢谢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这些话语,我感到我是世界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是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课文题的理解时,同学们的理解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

 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通过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养具有远大理想是后一代而努力工作。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三篇: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

 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四篇:

 假期,我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镇西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付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五篇:

 寒假,我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

 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六篇: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

篇八: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东路小学

 黄影珊

 在阅读《爱心与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镇西,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精要的教理阐述,精典的教例剖析,科学的研究方法,清晰的研究思路,研究的时效性令人佩服。

 作者对爱的教育的升华是这样说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的传播给周围的人, 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班里一名学生刘某,稍有不顺的就大发脾气,希望通过发泄愤怒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为他提供了释放的空间,训练他学会用动作释放自己的情绪,训练他在情绪激动时,能从自我的情绪中跳出来,更好的观察自己和他人,客观的面对和分析所面临的问题, 改变自己钻牛角尖的思维方式。

 为了帮助他学会如何爱别人,我召开了一次班会,让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布置各种障碍物,我蒙上眼睛,让他扶着我穿过障碍,其他同学观察,他扶着我胳膊的手柔和而坚定,他很轻声的告诉我应该怎么走,我的头、膝盖不时碰到他防止我撞上障碍物的手上。在一片黑暗中,他是我的眼睛,我的希望,而他却是那么温和、那么细心,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流在我心中涌动,但我的心却在唱歌:他知道如何关心别人,爱别人,爱是人的本能。然后,我又让以前与他关系比较恶劣的同学蒙上眼睛,让他扶他们穿过障碍。几个下来,同学们都反映他十分细心,值得信赖,他也表示以后与同学相处要互相宽容、 互相体谅。

 从此以后,他变得爱同学了, 爱老师了,相信他也会用同样的爱,爱父母,爱社会,爱国家。

 当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起来的时候,这种爱变得伟大了,我们的职业也变得伟大了。师爱,并用这种无私的爱引导学生,就是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精彩的教学案例,让我更系统地了解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更全面掌握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其中令我触动最大的是针对后进生转化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试着把几个成绩差又不甘落后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学习互助小组,每天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个人所碰到的问题,分享大家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提高了信心,获得了群体认同感。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们再也不感到自己是孤独的,受人歧视的,而是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由于没有了先前那种

 怕被人看不起的畏缩心理,因此在小组交流会上每个成员都积极踊跃地发言, 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一扫以前那种焦虑、沉闷、烦躁的心态。

 其次,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学习小组中,刚开始我就要求他们做到“会的给不会的讲,进步快的给进步慢的讲,在某科目擅长的给不擅长的讲,共同性的难题大家共同承担”的互助性原则。比如你数学好,你就多承担数学难题的主攻任务;他英语好,那在英语上就多当当小老师。这样,讲者为担当起光荣的使命往往“备课”认真,讲解耐心细致,结果让自己也更加熟练透彻地掌握了所讲的内容;而听者为了对得起“老师”的一番苦心,不在“老师”面前丢脸献丑,总是虚心求教、专心致志。

  再者,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在学习较差的学生身上往往存在着懒散、松懈的毛病,成立学习小组后,谁都不愿意在这个新的小群体中落后,因而自我约束力大大加强。另外,在平时大家相互监督的环境中,小组还选出了常务小组长,由成员轮流担当,由他负责监督小组成员中的懒散、松懈现象,并及时提醒和批评。

 最后,活跃了学习气氛。在小组学习中,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比如有演讲、朗诵、辩论、抽签答题、小组对抗、抢答等,大大多于单人学习的形式,其气氛热烈,轻松活泼,从而消除了精神上的疲劳感。

 无论是哪种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向那些优秀的教师那样,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爱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九: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 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 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 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

 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希望的种子,以一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当我合上书时,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比起其他的任何东西都要来的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

  《爱心与教育》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李老师却能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

  我们班有一位幼儿叫周张恒,性格及其内向,生活习惯也比较薄弱,他从不愿意和老师交流甚至是打招呼,从不愿意在幼儿园中吃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一个学期过去了,虽然我们两位老师都尽了力但是他的进步还是微乎其微。还是《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启示,对啊我们要用心去对待他,要主动和他聊天,要积极鼓励他。一天他早上来园时又突然不愿意和我们说早上好了,而且还躲在奶奶后面不愿意出来。他奶奶有点生气了刚想训斥她我就马上阻止了他说:“周张恒不是不愿意跟老师打招呼,是已经在心里打过招呼了,对吗?”他看了看我点了点头。第二天,他又躲在了奶奶后面,但是轻轻地说了声“老师早”。我马上走过去笑着对他说:“嗯,你说得真响!明天还要再响一点,让小朋友也听到,好吗?”他没有回答我,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在心里默许了。果然在这之后,他每天都愿意用响亮的声音和我们打招呼了。

  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

 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

 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

 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

 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

 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

篇十: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范文篇一 我是带着饮佩的心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它荣获过__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和仰慕,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绝对不可缺少爱心。而这本书正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生命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和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实例有背学生上医院、鸡蛋的故事、秘密行动、父亲节贺卡、生日的祝福??全书是归纳的,而不是演绎的,不是僵化的教条,不是枯燥的原理,不是印证别人的理论,而是全部来自自己的实践,活生生,带着晨露,带着轻风,带着晚霞,几乎翻到全书的任何一页都有实例,都有真实的故事,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尤其是文学名著和教育类书籍更要捧读不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

 见识,积累素材,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养料。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文化苦旅》、《教师日记》、 《追寻近代教育大师》、《三国演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名人传》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收获颇多,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就把这分精神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也每天多收获一点。

 感受之二: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

 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只有这种爱,才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李老师与学生一起过生日,为学生送上生日礼物——书籍、笔记本、贺卡;学生王慧病了需要住院,李老师背着她爬陡坡,累得直喘粗气;李老师还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

 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通过书信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李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人了成功的港湾。我上届有个学生小李,很小就失去了母爱,跟着瘫痪的奶奶和父亲生活。父亲白天上班,晚上经常打夜班,无暇顾及他。他迷上了游戏机,旷课逃学是常事,他父亲对他非打即骂也不见效,丧失了信心,整天以酒浇愁。我没因他是单亲家庭歧视他、抛弃他,我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努力寻找和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与他的接触中,我知道了一个14 岁的孩子每天都要给奶奶做饭,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在班会上表扬了他,提议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尊重他,使他情感上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调控,心灵上得到补偿,用集体的温暖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爱。爱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化和启迪作用,他在学习及各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年暑假不幸的他又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一向关注他的同学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我,那时已经是晚上 8 点多钟了,我知道此时的他最需要亲人的关心和

 帮助,我不顾天黑路远马上赶到他家,安慰着这个承受巨大打击的孩子,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是他的亲人。他哽咽地说:‚老师,您教我一场,为我操了不少心,可是我家这样??我不想再上学了,我要去闯世界,赚钱养奶奶。‛一个连初中都未毕业的孩子凭什么本事去闯世界呢?为了减轻他那稚嫩的双肩承受的巨大压力,为了让他九泉之下的父母安心,为了让他继续完成学业。到校后,我向校领导作了汇报,校领导决定免去他全年的全部费用,并发动老师和学生对他进行捐款,解决了学习用品费用和吃穿生活费用,并帮他申请到了特困补助金,解决了他上学的后顾之忧。几天后,我又带领班干到他家清扫环境卫生,干了整整大半天。深深地关爱,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坚定地说:‚老师、同学们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完成学业,掌握本领,回报老师、学校和社会。‛现在他已经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理想的重点高中。

 感受之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那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目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

 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感受之四:教育是门艺术。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李镇西老师辩证思想诠释了有些教师对‚爱心‛的误解,他们认为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或者以为教育之爱就是迁就学生,就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而李老师则认为,教育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李老师在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有他独到的一套。很多班主任在写班主任计划或总结时,都会提到‚抓两头,促中间‛,都是大而空,没有多少可资借鉴之处。他的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 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做法都很值得我学习。我在教育实践中也摸索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

 策略,如建立班级督察记录本,分为学习、纪律、卫生、文明、艺体、进步、创新七大项,由学习委员、副班长、卫生委员、团支部书记录同学在这七方面的优劣表现,进行加分和扣分,一周一汇总,每周由各方面主管班干部在班会上进行总结。把分数按周记录在《班级日常操行评定表》上,学期末进行总评,作为班级学生评优树先的主要依据。这样既表扬了先进,又激励了后进,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应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范文篇二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起初是出于要完成读后感的任务才把这本书买了回去,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

 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几近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

 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范文篇三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

 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3、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

推荐访问: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00字 爱心 心得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