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4篇

时间:2022-09-24 09:35:08 来源:网友投稿

论语学而第一4篇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原文目录 论语学而篇第一共十六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学而第一4篇,供大家参考。

论语学而第一4篇

篇一:论语学而第一

原文目 录

 论语 学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论语 为政篇第二 共二十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论语 八佾篇第三 共二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论语 里仁篇第四 共二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论语 公冶长篇第五 共二十八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论语 雍也篇第六 共三十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论语 述而篇第七 共三十八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论语 泰伯篇第八 共二十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论语 子罕篇第九 共三十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论语 乡 党篇第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论语 先进篇第十一 共二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论语 颜渊篇第十二 共二十四章 论语 子路篇第十三 共三十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共四十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论语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共四十二章 论语 季氏篇第十六 共十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论语 阳货篇第十七 共二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论语 微子篇第十八 共十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论语 子张篇第十九 共二十五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论语 尧曰篇第二十 共三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论语 学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1. 1 子曰:

 “学而时习 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 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1. 2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

 1. 3 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

 ”

 1. 4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 :

 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

 1. 5 子曰:

 “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 而爱人, 使民以时。

 ”

 1. 6 子曰:

 “弟子, 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

 1. 7 子夏曰:

 “贤贤易色; 事父母, 能竭其力; 事君, 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

 1. 8 子曰:

 “君子不重, 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 则勿惮改。

 ”

 1. 9 曾子曰:

 “慎终, 追远, 民德归厚矣。

 ”

 1.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 求之与? 抑与之与? 子贡曰:

 “夫子温、 良、 恭、 俭、 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1. 11 子曰:

 “父在, 观其志; 父没, 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 1. 12 有子曰:

 “礼之用 ,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

  1. 13 有子曰:

 “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 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 亦可宗也。

 ”

 1. 14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

 1. 15 子贡曰: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

 “《诗云》 :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 其斯之谓与? ” 子曰:

 “赐也, 始可与言《诗》 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

 1. 16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之, 患不知人也。

 ”

 论语 为政篇第二 共二十四章

 2. 1 子曰:

 “为政以 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 众星 共 之。

 ”

 (2. 1)

  2. 2 子曰:

 “《诗》 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

 ’ 思无邪’ 。

 ” (2. 2)

  2. 3 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 (2. 3)

  2. 4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2. 4)

  2. 5 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 樊迟御, 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

 ‘无违’ 。

 ” 樊迟曰:

 “何谓也? ” 子曰:

 “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2. 5)

  2. 6 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 (2. 6)

  2. 7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 (2. 7)

  2. 8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 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 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 (2. 8)

  2. 9 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 , 不违, 如愚。

 退儿省其私, 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2. 9)

  2. 10 子曰:

 “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广叟 SŌU 哉? 人焉广叟 SŌU 哉? ” (2. 10)

  2. 11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2. 11)

 2. 12 子曰:

 “君子不器。

 ” (2. 12)

  2. 13 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 而后从之。

 ” (2. 13)

 2. 14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 (2. 14)

  2. 15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2. 15)

  2. 16 子曰:

 “攻乎异端, 斯害也己。

 ” (2. 16)

 2. 17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 (2. 17)

  2. 18 子张学干禄。

 子曰:

 “多 闻阙疑, 慎言其馀, 则寡尤。

 多 见阙殆, 慎行其馀, 则寡悔。

 言寡尤, 行寡悔, 禄在其中矣。

 ” (2. 18)

  2. 19 哀公问曰:

 “何为则民服? ” 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 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 则民不服。

 ” (2. 19)

  2. 20 季康子问:

 “使民敬、 忠以勤, 如之何? ” 子曰:

 “临之以庄, 则敬; 孝慈, 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 则劝。

 ” (2. 20)

  2. 21 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 ” 子曰:

 “《书》 云:

 ‘孝乎惟孝, 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

 ’ 是亦为政, 奚其为为政? ” (2. 21)

  2. 22 子曰: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车儿 NÍ, 小车无车兀 YUÈ, 其何以行之哉? ” (2. 22)

  2. 23 子张问:

 “十世可知也? ” 子曰:

 “殷因 于夏礼, 所损益, 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 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 虽 百世, 可知也。

 ” (2. 23)

  2. 24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 谄也。

 见义不为, 无勇 也。

 ” (2. 24)

 论语 八佾篇第三 共二十六章

 3. 1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 (3. 1)

  3. 2 三家者以《雍》 彻。

 子曰:

 “‘相维辟公, 天子穆穆’ , 奚取于三家之堂? ”(3. 2)

  3. 3 子曰: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 如乐何? ” (3. 3)

  3. 4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 与齐奢也, 宁俭; 丧, 与其易也, 宁戚。

 ” (3. 4)

  3. 5 子曰:

 “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也。

 ” (3. 5)

  3. 6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

 “女弗能救与? ” 对曰:

 “不能。

 ” 子曰:

 “呜呼!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3. 6)

  3. 7 子曰:

 “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 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 (3. 7)

  3. 8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 盼兮, 素以为绚兮。

 ’ 何谓也? ” 子曰:

 “绘事后素。

 ”

 曰:

 “礼后乎? ”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 矣。

 ” (3. 8)

 3. 9 子曰:

 “夏礼, 吾能言之, 杞不足徵也; 殷礼, 吾能言之, 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 则吾能徵之矣。

 ” (3. 9)

  3. 10 子曰:

 “礻 帝 DÌ 自 既灌而往者, 吾不欲观之矣。

 ” (3. 10)

  3. 11 或问礻 帝 DÌ 之说。

 子曰:

 “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 于 天下也, 其如示诸斯乎!

 ”

 指其掌。

 (3. 11)

  3. 12 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子曰:

 “吾不与祭, 如不祭。

 ” (3. 12)

  3. 13 王孙贾问曰:

 “与其媚于奥, 宁媚于灶, 何谓也? ” 子曰:

 “不然; 获罪于天, 吾所祷也。

 ” (3. 13)

  3. 14 子曰:

 “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 (3. 14)

  3. 15 子入太庙, 每事问。

 或曰: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入太庙, 每事问。

 ”子闻之, 曰:

 “是礼也。

 ” (3. 15)

  3. 16 子曰:

 “射不主皮, 为力不同科, 古之道也。

 ” (3. 16)

  3. 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

 “赐也!

 尔爱其羊, 我爱其礼。

 ” (3. 17)

  3. 18 子曰:

 “事君尽礼, 人以为谄也。

 ” (3. 18)

  3. 19 定公问:

 “君使臣, 臣事君, 如之何? ” 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 (3. 19)

  3. 20 子曰:

 “《关雎》 ,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 (3. 20)

  3. 21 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

 “夏后氏以松, 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 曰,使民战栗。

 ” 子闻之, 曰:

 “成事不说, 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

 ” (3. 21)

  3. 22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

 或曰:

 “管仲俭乎? ” 曰:

 “管氏有三归, 官事不摄, 焉得俭? ”

 “然则管仲知礼乎? ” 曰:

 “邦君树塞门 , 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 孰不知礼? ” (3. 22)

  3. 23 子语鲁大师乐, 曰:

 “乐其可知也:

 始作, 翕如也; 从之, 纯如也, 白白方反文 JIÃO 如也, 绎如也, 以成。

 ” (3. 23)

  3. 24 仪封人请见, 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 吾未尝不得见也。

 ” 从者见之。

 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 (3. 24)

  3. 25 子谓《韶》 , “尽美矣, 又尽善也。

 ” 谓《武》 , “尽美矣, 未尽善也。

 ”(3. 25)

  3. 26

 子曰:

 “居上不宽, 为礼不敬, 临丧不哀, 吾何以观之哉? ” (3. 26)

 论语 里仁篇第四 共二十六章

 4. 1 子曰: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 焉得知? ” (4. 1)

  4. 2 子曰:

 “不仁者, 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4. 2)

  4. 3 子曰:

 “唯仁者, 能好人, 能恶人。

 ” (4. 3)

  4. 4 子曰:

 “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 (4. 4)

  4. 5 子曰: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 是人之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 (4. 5)

 4. 6 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 恶不仁者。

 好仁者, 无以尚之; 恶不仁者, 其为仁矣,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 用 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 我未之见也。

 ” (4. 6)

  4. 7 子曰:

 “人之过也, 各于其党。

 观过, 斯知仁矣。

 ” (4. 7)

 4. 8 子曰:

 “朝闻道, 夕 死可矣!

 ” (4. 8)

  4. 9 子曰:

 “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 (4. 9)

  4. 10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适音敌也, 无莫也, 义之比。

 ” (4. 10)

  4. 11 子曰: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

 ” (4. 11)

  4. 12 子曰:

 “放于利而行, 多 怨。

 ” (4. 12)

 4. 13 子曰:

 “能以礼让为国乎, 何有!

 不能以礼让为国, 如礼何? ” (4. 13)

 4. 14 子曰:

 “不患无位, 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

 ” (4. 14)

  4. 15 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 曾子曰:

 “唯。

 ” 子出。

 门 人问曰:

 “何谓也? ” 曾子曰: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 (4. 15)

 4. 16 子曰: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4. 16)

  4. 17 子曰: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 自 省也。

 ” (4. 17)

  4. 18 子曰:

 “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

 ” (4. 18)

  4. 19 子曰: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 (4. 19)

 4. 20 子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 (4. 20)

  4. 21 子曰:

 “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

 ” (4. 21)

  4. 22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 耻躬之不逮也。

 ” (4. 22)

  4. 23 子曰:

 “以约失之者, 鲜矣。

 ” (4. 23)

  4. 24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 而敏于行。

 ” (4. 24)

  4. 25 子曰:

 “德不孤, 必有邻。

 ” (4. 25)

  4. 26 子游曰:

 “事君数, 斯辱矣; 朋友数, 斯疏矣。

 ” (4. 26)

  论语 公冶长篇第五 共二十八章

  ( 何晏集解把第十章“子曰, 始吾于人也” 以下...

篇二:论语学而第一

大师《论语点睛》——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章以学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悦字。为血脉。朋来。及人不知。皆是时习之时。乐及不愠。皆是说之血脉无间断处。盖人人本有灵觉之性。本无物累。本无不说。由其迷此本体。生出许多恐惧忧患。今学。即是始觉之智。念念觉于本觉。无不觉时。故名时习。无时不觉。斯无时不说矣。此觉原是人所同然。故朋来而乐。此觉原无人我对待。故不知不愠。夫能历朋来。人不知之时。而无不习。无不说者。斯为君子之学。若以知不知二其心。岂孔子之所谓学哉。【补注】或问学者觉也。但觉悟心性。不求之事物。有济乎。曰。圆觉之人。知天下一切事物皆吾心也。一事未治。一物未安。则是吾心未治未安也。治之安之。悦可知矣。故大学言致知在格物。又言物格而后知至。学。是致知。时习之。则格物之功也。安有弃物蹈空之弊乎。弃物蹈空。非觉者也。格物之本。即是修身。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身果修。多身化之。故朋自远来。与人同乐。有未化者。是吾心之诚未至也。但当反求诸己。故人不知而不愠。至诚无息。则君子也。君子即易所谓大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人有责。位虽不同。其有事则同也。故曰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为仁。正是为人。不仁。便不可为人矣。作乱之本。由于好犯上。犯上之本。由于不孝弟。不孝弟。由于甘心为禽兽。若不肯做衣冠禽兽。必孝弟以为人。为人。即仁义礼智自皆具足。故孝弟。是仁义礼智之本。盖孝弟。是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是万事万物之本源也。【补注】论性则仁为孝弟之本。论修则孝弟为为仁之本。天下大乱之原。自不孝不弟始。孝弟则仁慈兴而乱机息矣。然则兴孝弟之道奈何。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不孝不弟之人而居上位。天下大乱所由生也。孝弟之人而居上位。天下大治所由生也。孝经云。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至仁莫如佛。佛之发大誓愿。普度众生。以众生皆过去之父母六亲也。孝弟之至。报恩之大。无过是矣。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口为仁者之言也。令色。色取仁也。仁。是心上工夫。若向言色处下手。则愈似而愈非。曾子曰。吾日(以)三(事而)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事。只是己躬下一大事耳。倘有人我二相可得。便不忠信。倘非见过于师。便不能习。此是既唯一以贯之之后。方有此真实切近功夫。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五者。以敬事为主。敬事。又从敬止功夫得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养蒙莫若学问。学问。不过求放心。求放心。莫若格物致知。孝弟谨信。乃至学文。皆格物致知之功也。直教一切时文行合一而修。不是先行后文。盖文。是道统所寄。孝弟忠信等。即是文之实处。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若仅作六艺释之。陋矣。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贤贤。不但是好贤。乃步步趋趋之意。盖自置其身于圣贤之列。此即学之本也。事亲事君交友。皆躬行实践。克到圣贤自期待处。所以名为实学。

 【补注】易色。谓无我相人相也。人之有技若己有之。自他不二。故曰易色。有我相人相。则妒贤嫉能之心生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期心于大圣大贤。名为自重。戒慎恐惧。名为威。始觉之功。有进无退。名为学固。倘自待稍轻。便不能念念兢业惕厉。而暂觉还迷矣。此直以不重。为根本病也。忠。则直心正念真如。信。则的确知得自己可为圣贤。正是自重之处。既能自重。更须亲师取友。勇于改过。此三。皆对证妙药也。故知今之悦不若己。惮于改过者。皆是自轻者耳。又主忠信。是良药。友不如。惮改过。是药忌。【补注】真实修行。须从心性悟入。从忠信立身。从忏悔起行。知自性无量无边。不生不灭。则誓成正觉。誓度众生。横遍十方故重。竖穷三际故威。知人道不修。他道难修。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则当戒慎恐惧精进不退。故学日固。知自性无邪故忠。知自性无妄故信。知善恶净染。皆由缘生。故当友下之善士。又尚友古之人。而无友不如己者。无友者。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多生罪暗。忏炬能消。故过则勿惮改。以期障云尽而慧日明。唐悟达国师三昧水忏。梁武皇慈悲道场忏法。皆忏罪修行之大导师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厚。是本性之德。复其本性。故似归家。【补注】知真性无量无边。不生不灭。则知民德本厚。流于薄者。习为之也。教民慎终追远。其事甚多。不但丧尽其礼。祭尽其诚而已。言其小者。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便是追远。饭食已讫。一箸一器。必安放整齐。便是慎终。言其大者。如弘扬净土法门。教人临命终时。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是真慎终。发弘誓愿。普度众生。以报多生多劫父母养育之恩。是真追远。然非教天下人民皆悉归依三宝。安能归其本厚之性德乎。三宝者。佛法僧也。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果位。法是脱苦得乐。去染修净之良方。僧是绍隆佛种弘扬正法之菩萨罗汉诸圣贤也。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此可与美玉章参看。子贡以沽。与藏。为问。夫子再言沽之。只是待价二字。便与寻常沽法不同。今子禽以求。并与。为问。子贡亦言求之。只是说出温良恭俭让五字。便与寻常求法不同。若竟说不求不沽。则与巢许何别。若竟说求之沽之。则与功名之士何别。若知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颜子居陋巷。而非置斯民于度外。则知富强礼乐。春风沂水。合则双美。离则两偏矣。【补注】子贡圣门言语之选。不但赞孔子入妙。其论因果亦甚精。温则人亲之。良则人信之。恭则人敬之。俭则人便之。让则人与之。故至于是邦。必闻其政。世间一切得失祸福。皆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故君子求诸己。不愿乎其外。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小人不信因果。不务修身。舍己而求人。行险以徼幸。求之不得。则怨天尤人。而为恶为乱无所不至矣。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此总就孝道上说。观其志。观其事父之心也。观其行。观其居丧之事也。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由之。由其本和之礼也。不行者。废礼而尚和。礼不行。而和亦不可行也。【补注】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二句。是说明上文之意。谓礼有所不行者。知和而得行矣。故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而小事大事无不由之也。然不以礼节之。则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之乡原。不得谓之和。亦决不可行也。故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而皆中节。故君子和而不同也。有所不行者。谓可行之道。而

 有所窒碍。未之能行。不可行者。谓乡原小人之道。必不可行也。和者。平等观也。礼者。差别观也。于平等知差别。于差别知平等。则中道圆观也。若偏于差别。或偏于平等。而欲以强力行之。其为祸于天下。不可胜言矣。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欲慎终者。全在谋始。只贵可复可宗。不必定复定宗。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敏事。如颜子之请事斯语。惟此一事。更非余事也。慎言。即所谓仁者其言也讱。从敏事处得来。不是两橛。就正有道。是慕道集义。不求安饱。是箪瓢陋巷家风。非颜子不足以当此。故惟颜子好学。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之病。在愿息。又在悦不若己。故因其所明而通之。告往知来。全是策进他处。道旷无涯。那有尽极。若向乐与礼处坐定。便非知来矣。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自利。则亲师取友。必要知人。利他。则应病。与药。尤要知人。

篇三:论语学而第一

 语

 学

 而

 篇

 第

 一

 zǐ yuē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① - 1 子 曰: “学 而 时 习 之, 不 亦 说(悦)乎? 有 朋

 自

 远

 fāng lái bú

 yì lè

 hū

 r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方 来, 不 亦 乐 乎? 人 不 知 而 不 愠, 不 亦 君 子 乎? ”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

 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②

 有 子 曰:

 “其 为 人 也 孝 弟(悌), 而 好 犯 上 者, 鲜 矣; 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不 好 犯

 上, 而

 好 作

 乱 者, 未 之 有 也。

 君 子 务

 本,

 běn lì 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本 立 而 道

 生。

 孝 弟(悌) 也 者, 其 为 仁

 之 本 与(欤)!

 ”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③

 子 曰:

 “巧

 言 令

 色, 鲜 矣 仁。

 ”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④

 曾 子 曰:

 “吾 日

 三 省 吾 身:

 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yǔ péng yǒu jiāo 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传

 不 习 乎? ”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 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⑤

 子 曰:

 “道(导) 千 乘 之 国,

  敬 事 而 信, 节

 用 而 爱

  rén shǐ mín yǐ shí 人, 使 民 以 时。

 ”

 zǐ yuē

 dì

 zǐ rù

 zé xiào

 chū zé

  tì

 jǐn ér xìn

  fàn ài

 ⑥

 子 曰:

 “弟 子 入 则 孝,

 出 则 弟(悌), 谨 而 信,

 泛 爱 zhòng ér qīn rén xíng yǒu yú lì

 zé yǐ xué wén 众, 而 亲 仁; 行 有 余 力, 则 以 学 文。

 ”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 sè

 shì fù mǔ néng jié qí lì

 shì jūn

 ⑦

 子 夏 曰:

 “贤 贤

 易 色, 事 父 母 能 竭 其 力, 事 君 néng zhì qí shēn

 yǔ 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 yǒu xìn

 suī yuē wèi xué

  能 致 其

 身,

 与 朋 友

 交, 言 而 有 信。

 虽

 曰 未 学,

 wú bì wèi

 zhī xué

 yǐ 吾 必 谓 之 学 矣。

 ”

 zǐ yuē

 jūn zǐ bú zhòng zé bù wēi

 xué zé bù gù

 zhǔ zhōng xìn

  ⑧

 子 曰:“君 子 不 重

 则 不 威, 学 则 不 固; 主

 忠 信,

 wú

  yǒu

 bù rú jǐ zhě

 guò zé wù dàn gǎi

 无(毋) 友 不 如 己 者, 过 则 勿 惮 改。

 ”

  zēng zǐ yuē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mín dé guī hòu yǐ ⑨- 2 曾 子 曰:

 “慎

 终

  追

 远,

 民 德 归 厚 矣。

 ”

 zǐ qín wèn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zhì yú shì bāng yě

 bì wén qí

 ⑩

 子 禽 问 于 子 贡 曰:

 “夫 子 至 于 是 邦 也, 必 闻 其 zhèng qiú zhī yú

  yì yǔ

 zhī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wēn liáng

 政; 求 之 与(欤), 抑 与 之 与(欤)? 子 贡 曰:

 “ 夫 子 温、 良、gōng jiǎn ràng yǐ dé zhī

 fū zǐ zhī qiú zhī yě

  qí zhū yì hū rén zhī恭、

  俭、 让 以 得 之。

 夫 子 之 求 之 也,

 其 诸 异 乎 人 之qiú zhī

 yú

 求 之 与(欤)!

 ”

 zǐ yuē

  fù zài guān qí zhì

 fù mò guān qí xíng

 sān nián wú gǎi  子 曰:

 “父 在 观 其 志, 父 没 观 其

 行;

 三

 年 无 改

  yú fù zhī dào

 kě wèi xiào yǐ 于 父 之 道, 可 谓 孝 矣。

 ”

 yǒu zǐ yuē

  lǐ zhī yòng hé wéi guì xiān wáng zhī dào sī wéi měi  有 子 曰:

 “礼 之 用, 和 为 贵。

 先

 王 之 道,

 斯 为 美,xiǎo dà yóu zhī yǒu suǒ bù xíng

 zhī hé ér

 hé

 bù yǐ lǐ jié zhī

 yì小 大 由 之。

 有

 所 不 行,

 知 和 而 和, 不 以 礼 节 之, 亦bù kě xíng yě 不 可 行 也。

 ”

 yǒu zǐ yuē

  xìn jìn yú yì

  yán kě

 fù yě

 gōng jìn yú lǐ yuǎn

   有 子 曰:

 “信 近 于 义,

 言 可 复 也。

 恭 近 于 礼,

 远

 chǐ rǔ yě

 yīn bù shī qí qīn

 yì kě zōng yě 耻 辱 也; 因 不 失 其 亲, 亦 可 宗 也。

 ”

 zǐ yuē

  jūn zǐ shí wú qiú bǎo

 jū

 wú qiú ān

 mǐn yú shì ér  子 曰:

 “ 君 子 食 无 求 饱,

 居 无 求 安,

  敏 于 事 而shèn yú yán jiù yǒu dào ér zhèng yān

 kě wèi hào xué yě

 yǐ 慎 于 言,

 就 有 道 而

 正

 焉,

 可 谓 好 学 也 已。

 ”

 zǐ gòng yuē

 pín ér wú chǎn fù ér wú jiāo

 hé rú

 zǐ yuē

 kě

   子 贡 曰: “贫 而 无 谄, 富 而 无 骄, 何 如? ” 子 曰:

 “ 可yě

 wèi ruò pín ér lè

 fù ér

 hào lǐ zhě yě

 zǐ gòng yuē

 shī

  也。

 未 若 贫 而 乐, 富 而 好 礼 者 也。

 ” 子 贡 曰:

 “《诗》

 yún

  rú qiē rú cuō

 rú zhuó rú mó

  qí sī zhī wèi

  yú

 zǐ yuē

 云:

 ‘如 切 如 磋, 如 琢 如 磨’ , 其 斯 之 谓 与(欤)? ” 子 曰:

  cì yě

  shǐ kě yǔ yán

 shī

 yǐ

 yǐ

 gào zhū wǎng ér zhī lái zhě “赐 也, 始 可 与 言《诗》 已 矣!

 告

 诸

 往 而 知 来 者。

 ”

 zǐ yuē

 bù huàn rén zhī bù

 jǐ zhī

 huàn bù zhī rén yě  子 曰:

 “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 患 不 知 人 也。

 ”

推荐访问: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 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