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8篇

时间:2022-09-29 16: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8篇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第12卷第6期(2007)寸音高咔孑拒Ⅷ.12No.6(20cr7)试论“花儿"的称谓、起源与发展吉文莉淀西师范高等专科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8篇,供大家参考。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8篇

篇一: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2卷第6 期( 20 0 7 )寸音高咔孑拒Ⅷ. 12N o . 6( 20cr7)试论“花儿"的称谓、 起源与发展吉文莉淀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定西743000)摘要:

 花儿及其被称为少年和山歌、 牡丹的由来。

 花儿起源于公元4 世纪的河州鲜卑族中, 开始发展于南北朝时期, 基本成熟于唐宋元时期。

 广泛流行于明清时期。关键词:

 花儿; 称谓; 起源; 发展中图分类号:

 J60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9020( 2007)O ㈣- 03地区就把花儿叫山歌。花儿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绚丽夺目、 光彩斑斓的艺术奇葩之一。

 是被历史检验了的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西市是花儿的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 研究、 总结和宣传花儿, 既有利于传承花儿的音乐艺术, 又有利于开发利用和谐之音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就花儿的称谓、 起源、 发展脉络做一整理和探讨,以期推动对花儿的宣传、 研究和开发利用。一、 花儿及其被称为少年和山歌、 牡丹的由来花几是一种以对唱形式表演, 具有我国西北独特地域风貌的高腔民歌。

 我国西北地区各地对花儿有不同的称法, 主要称为花儿、 少年和山歌、 牡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 花卉通常是美丽的代表, 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比喻, 更是各民族群众言情表意的代表物。我国各地对花卉有不同的称呼, 其中西北各民族把花卉称为花儿。

 性情豪爽、 善于以歌言情表意的西北各民族, 在日常生活中有“饭一天不吃可以、 歌一天不唱不行” 的习惯, 总是借唱歌表达美好的愿望, 用花卉作比兴, 借花寄意。

 随着时间的延续, 人们就以花儿代称歌儿。

 以《西北花儿精选》 歌谣文本资料为例, 书中共收集了6 4 0 首花儿, 出现在唱词里的表植物的各种花儿为17 4 次。

 田在回族地区, 花儿有特殊的含义。

 回族人在对唱歌儿时, 以花借代人, 其中男子以“花儿” 代表所钟爱的女人, 女子以“少年” 代表所钟爱的男人。

 受此影响, 回族人逐渐把歌儿昵称为花儿或者少年。

 如:

 “太阳上来照西山膨L 了娘娘的轿杆环走大路走塄垅晰个花儿和少年。

 ” 又比如:

 “拔草的阿姐一塄坎, 为啥着不唱个少年” 。

 不过, 甘肃省的回族更习惯于称花儿, 而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则习惯于称少年。

 啊汉语地区把花儿称之为山歌。

 20 世纪初期国内外有名的花儿研究专家张亚雄说:

 “所谓花儿者, 实际上等于汉语的藏歌, 是接近蒙、 藏的部落所开创, 仿藏歌音节, 制汉语山歌。

 ” 四现在, 甘肃省天水市的秦安县、 甘谷县和定西市的通渭县等有些地方把花儿弥为牡丹。

 河州地区的回汉等民族群众自古以来十分喜爱牡丹, 有种牡丹、 赏牡丹、 唱牡丹的习俗。

 临夏地区野牡丹很多, 在漫花儿的歌词中, 频频出现“牡丹” 。

 松鸣岩“花儿会” 中就有“牡丹” 之歌:

 “河州城里的大拱北, 园子里的牡丹正开; 铡lI兰州的客人们, —天把一趟的浪来。

 , ’ I_ “白牡丹长的者山里了, 红牡丹长成个树了; 尕妹妹刻给者心里了, 我喝油者长不下肉了” 。

 “无论是甘肃‘花儿’ 、 青海‘花儿’ 、 还是宁夏‘花几’ , 在其歌词里都不难发现, 牡丹频频登场, 是被唱得最多的一种花儿。

 以< 西北花儿精选》 歌谣文本资料为例, 书中共收集了64 0 首‘花儿’ , 出现在唱词里的表植物的各种花儿为17 4 次, 而其中‘牡丹’ 为7 4 次, 占花类总数的4 2%。

 ” 啊清朝痒生祁奎元在他作的《松鸣岩古风》 中写有“老僧新开浴佛会, 八千游女唱牡丹” 的诗句。

 可见, 临夏地区把唱花儿叫“唱牡丹” 。

 就是在现在, 临夏地区还保存着“到松鸣岩可以不烧香瞌头, 但一定要漫花儿” 的习俗, 流传着“松鸣岩的神仙爱唱歌, 端爱听人们的牡丹” 的说法, “牡丹” 依然在花儿唱词中高频率出现。二、 花儿的起源花儿的起源问题,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起源的地点问题, 一个是起源的时间问题。对于花儿的起源地点, 学术界有统一的观点, 即甘肃省临夏地区。

 常言道:

 “到了陕西不要唱乱弹( 秦腔)。

 到了河州不要漫花儿” 。

 河州就是今天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地区的临夏州等地方。

 为什么“到了河州不要漫花儿” ?因为“银川的大米兰州的瓜, 花儿的故乡在临夏” , 劝人们不要在鲁班门前抡大斧。

 花儿研究专家张亚雄等也公认:

 花儿的传播以河州为首。

 ∞哒些资料都证明花儿起源于临夏地区。自然, 中国花儿的起源时间应该以临夏花儿的起源时间来判断。

 对于临夏花儿的起源时间, 学术界有众多的说法。

 我认为应该以河州《阿干歌》 的出现为花儿的起源时间, 即公元4 世纪时期。

 因为在诸多的花儿曲令中, 演唱频率最高、 流传收稿日期:

 2007埘埘作者简介:

 吉文莉( 19 r7 4 一), 女, 甘肃会宁人,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教师, 主要从事音乐史教研工作。6 7 万方数据

 第12卷第6 期( 20 0 r 7 )吉文莉:

 试论“花儿” 的称谓、 起源与发展V 0 1. 12N o . 6( 2007 )地区最广的是《河州三令> , < 河州三令》 就是传统称谓的《阿哥的肉> 。

 而《阿哥的肉》 与《阿干歌》 很相似, 《阿干歌》 是《阿哥的肉》 的母本。< 阿干歌》 本是慕容鲜卑的民歌。

 慕容鲜卑民歌, 见于《晋书》 卷九七l:

 四夷传・吐谷浑》 、 < 魏书》 卷一O 一《吐谷浑传> 、《宋书:

 》 卷九六《鲜卑吐谷浑传》 等文献记载的有《阿干之歌》 ,见于《新唐书:

 》 卷二二《礼乐志:

 }十二的有《慕容可汗》 、 《吐谷浑》 , 见于< 乐府诗集》 卷二五的有《慕容垂》 、 《慕容家自鲁企由谷> 。

 吐谷浑是从幕容鲜卑中分离西迁的一支, 后立国于西北地区, 至唐龙朔三年( 公元6 6 3年)被吐蕃所灭, 存在三百余年。

 《旧唐书》 卷二九《音乐志二》 对《吐谷浑》 这首歌解释说:

 “吐谷浑又鲜卑别种, 知此歌是燕、 魏之际鲜卑歌。

 ” 认为这首歌是慕容诸燕国家至北魏建国之际的鲜卑歌, 这实际上就是慕容鲜卑的歌曲。

 而且这首《吐谷浑》 歌可能就是《阿干之歌》 , 或者至少是包含《阿干之歌》 在内的慕容鲜卑歌曲,< 太平御览》 卷五七O 《乐部八・歌一》 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录》 说:

 慕容魔“以孔怀之思, 作《吐谷浑阿干歌》 。

 ” 可见《阿干之歌》 的全称是《吐谷浑阿干歌:

 }, 省称为《阿干歌》 , 或可省为《吐谷浑》 歌。

 川可惜《阿干歌》 的原辞早已失传。

 清代乾隆年问, 大约生活在18 世纪的狄道县( 今临洮县)诗人吴镇说, 在甘肃省兰州市附近的阿干镇一带, 曾流行《阿干歌》 , 他钩沉辑补了《阿干歌》 。

 其歌辞日:

 “阿干西, 我心悲, 阿干欲归马不归, 为我谓马, 何太苦我阿干为/阿干西, 阿千身苦寒辟我大棘住白兰成见落日, 不见阿干, 嗟嗟!

 人生能有几阿干!

 ” 嘲这首《阿干歌》 充满着忧伤、 悲哀和自我忏悔, 婉转、 悠长而又尾音低沉, 真可谓一味重复, 一唱三叹。

 耐人寻思不已。其主旋律, 实际上是现在那如泣如诉、 粗犷高亢、 深情厚意的花几母体。

 正如晚清人李霁园所说:

 《阿干歌> “十分朴挚, 声泪迸, 当有意摹古者难能” 。

 《阿干歌》 与现在流行的花儿——《阿哥的肉》 的旋律类似:

 “哎哟——柠丁马的鞭子闪断了, 阿哥的肉呀, 走马的脚儿乱了, 阿哥出门( 者)三天了, 一天( 么)赶一天远了呀, 哎哟—序b灯的蛾儿( 么)上天了, 阿哥的肉Ⅱ牙,癞蛤蟆钻了个地了廊半夜想你( 者)没瞌睡, 后半夜想你( 者)亮了呀!” 很明显, 《阿哥的肉》 热烈得颤抖、 大胆、 豪放、 雄奇、剽悍不羁, 令人怆然。

 《阿干歌》 与《阿哥的肉》 不但内容惊人地相似, 而且音乐曲调惊人地相似, 都高亢、 粗犷、 质朴、 苍凉、 遒劲。流行在兰州市附近的阿干镇一带的《阿干歌:

 }。

 就是公元四世纪流行在河州鲜卑中的民歌——< 阿干歌》 。

 这要从河州鲜卑的出现说起。

 古河州地区本来居住着羌人, 随着东汉后期、 尤其是永嘉之乱后出现的民族大迁移, 羌人逐渐迁走, 鲜卑人逐渐迁来。

 鲜卑人本来最早活动在辽东即我国东北地区。

 在民族大迁移中, 辽东鲜卑不断西迁。

 河州地区的鲜卑人。

 主要是通过三次大迁移完成的。

 早在三国时期, 魏国大将邓艾把许多白部鲜卑人主要迁在陇西郡河州地区, 这些陇西鲜卑人在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夏秦国, 西秦国一度定都在庖罕( 今临夏)。

 后来, 西秦国远征南凉后, 把一万多户秃发鲜卑又迁到庖罕。

 到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 辽东鲜卑的一支由吐谷6 8浑率领西度阴山, 游居洮河北界的白兰镇( 今阿干镇)一带。这样, 公元四世纪时, 在河州地区出现了白部鲜卑、 秃发鲜卑和辽东鲜卑三支鲜卑人。

 辽东鲜卑人的到来, 为花儿的起源提供了条件。

 原来吐谷浑和慕容魔都是辽东鲜卑首领弈洛韩的庶嫡子。

 弈洛韩在世时, 为避免庶嫡因财产闹矛盾, 给庶子吐谷浑分了7 0 0 户家产, 动员吐谷浑与慕容庞分开, 各自经营放牧。

 一天, 兄弟二人的马匹撕斗相伤, 慕容魔便很生气地对哥哥吐谷浑说:

 你为什么不到离得更远一些的地区牧马,而故意让马相争致伤呢?吐谷浑一气之下率7 0 0 户西走甘、川、 青交界处游牧。

 后来, 慕容庞颇为思念他的哥哥吐谷浑,便派人请哥哥吐谷浑回去, 可是, 吐谷浑借辞推走使者。

 不久, 慕容庞作了一首《阿干歌》 , 以抒思念哥哥之情。

 “阿干” 是鲜卑族语对兄长的称谓。

 这首《阿干歌》 传到吐谷浑耳后, 他也倍感痛心, 为寄情意, 就索性把白兰镇改为阿干镇, 并且经常歌唱《阿干歌:

 }。

 可见, 《阿干歌》 作为河州鲜卑的民歌, 是在永嘉之乱、 吐谷浑南迁陇右后创作的, 大约是公元4 世纪出现的。

 唧花儿产生后, 随着河州人因迁徙、 战争、 经商和从政等原因向相邻地区的流动, 逐渐传向四方, “上溯甘、 凉、 肃一带,东至陇西一代, 北至宁夏, 西至青海边界” 。

 【1q 现在, 花儿在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四省区及四川省西北部等地风行, 是这些地方汉、 回、 撤拉、 藏、 保安、 土、 东乡、 裕固8个民族所喜爱的民歌。三、 花儿的发展与成熟花儿作为社会文化, 其发展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 既承接着当地社会变迁的历史沉淀, 又受到自然环境、 人文社会的深刻影响、 渗透, 从简单到复杂、 从幼稚到成熟。

 花儿的发展就是花儿的三个基本要素——句、 令、 调的发展。

 花儿的旬、 令、 调的发展和基本成熟, 大体经历了一千年历史。南北朝时期, 七言诗产生并兴起。

 受七言诗影响, 民歌形式也多为七言。

 刚刚起源的花儿, 在南北朝时期就受七言民歌的影响, 有七言形式的烙印。

 近代以来西北花儿的两大流派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 尤其是洮岷花儿, 以七言形式为主。无疑, 花儿的句子受南北朝时期以七言为主的民歌形式的影响, 开始走上发展之路。唐时期, 社会长期稳定, 文化空前繁荣, 艺术高度发展。这一时期, 河州地区的文化艺术也出现了大发展, 象炳灵寺石窟的美术、 雕塑艺术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也推动了已具雏形的花儿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花儿的音乐曲调方面。

 音调是花儿最要紧的组成, 花儿的灵魂完全寄托在音调上面Ⅱ ll, 调是花儿的三要素之一。

 花儿的音调在唐代出现大发展, —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唐代西北名曲——《伊州曲)、 < 凉州曲》 音乐的影响。

 有人说, 花儿的音调“来源远矣伊凉调。

 淫曲居然郑卫诗” 。

 这里的“伊凉调” 就是指唐代我国西北名曲一伊州曲> 、 < 凉州曲> 的简称。

 啕二是在花儿的对唱形式方面。

 花儿的主要演唱方式是对唱。

 花儿的对唱形式, 唐代时就出现了, 并且已经基本固定。下面是一首唐代时期的对唱花儿: 万方数据

 第12卷第6 期( 20 0 7 )寸音高旰亍拒V 01. 12 N o . 6( 2007 )问:

 大红桌子上献轮柏, 桌子是谁油下的;你唱的少年我明白, 少年是谁留下的?答:

 西天取经的是唐槽, 通天河淌摔了圣经;留下了少年的孙悟空, 留在阳世上宽心。三是在花儿的句子结构方面。

 近代陇上名人张慎微说:。

 山歌之结构, 多为4 句韵语, 7 言至lO 言以上, 长短不拘。

 以前2句作比, 后2句叙事。

 有诗意佳者甚多。

 ” 花儿一般由两三个人组成, 每人唱一句, 每句旋律重复, 首尾相叠。

 河州花儿的基本结构是4 旬一首。

 每句7 一11个字, 每句三顿。

 一般是单字尾与双字尾相间, 奇句为单字尾, 偶旬为双字尾。

 一三旬与二四句各自在停顿、 字数上是对称的。

 演唱时, 三四句重复一二句的曲调, 一首歌一般都是一韵到底。

 如:

 “尕鸡娃飞了鹰没有飞, 鹰飞( 是)当琅琅晌哩, 身子( 者)回了心没有回^D 回( 是)昨这么想哩。

 ” 还有一种俗称“斩断腰” 的结构形式, 即上拦腰斩断和下拦腰斩断, 是在4 句式歌中插入两个短句, 如:

 “青石头崖里的药水泉胆子担, 常年里吸给的不干倭得我俩的姻缘儿散, 三九天艚冰上开一朵牡丹。

 ”流行在洮岷一带的花儿, 分为以二郎山为中心的南路和以莲花山为中心的北路。

 洮岷花儿有3句一首的单套子和4 卜—6旬一首的双套子。

 单套子一般为三字尾, 每句三顿, 一韵到底。

 如:

 “手把吊桥栏杆哩, 盼望红军回还哪眼泪直打旋旋哩。

 ” 双套子常见的有4 句式、 5句式和6 句式, 也有少数6旬以上的, 均不分段, 有的一韵到底, 有的中间转韵。

 如4 句式:

 “青菜地里米虫多, 不软不硬的难割/穷人心里苦水多, 千头万绪的难说。

 ” 又如:

 “桦柴劈成碌碡箕, 我给红军当主席蒯出人头手里提俄把爷们啊么呢?” 5句式:

 “针两根卜根针成和你朝山朝得根很深俄和你就是一娘生, 虽然不是一娘生, 葡萄搭架一条根。

 ” 6句式:

 “想哩想哩实想固嗯得眼泪常淌哩/限泪打转双轮磨/淌得眼麻心儿破, 肠子想成丝线了^0 花想成豆瓣了。

 ” 可见, 不管是河州花儿还是洮岷花儿, 其句子都是押韵化、 格律化的结构。

 这种句子结构与唐代诗歌的押韵、 格律化有联系。

 唐代是产生诗歌的黄金时代, 而且诗歌押韵、 格律化。

 受诗歌押韵、 格律化影响。

 当时的民歌为追求唱词顺口易唱, 逐步使唱词押韵、 格律化, 句子出现单、 双字尾结构。

 花儿作为民歌的一种, 受诗...

篇二: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传乡情花儿育新人——宁夏“校园花儿"的理论与实践一韩宏一、 宁夏“校园花儿” 形成的背舞宁夏是全国较早成套编写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省份之一。

 19 9 0 年就先后出版发行了两套中小学音乐乡土教材在全自治区使用。

 内容包括宁夏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和几首新填词的原生态花儿以及对回族音乐家、 回族舞蹈、 回族乐器的介绍等, 受到师生的喜爱和欢迎。

 但自20 0 0 年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 省级( 地方乡土)教材被停止使用和编写, 只允许学校编写本校教材。

 此政策出发点是好的, 但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讲, 完成能够承载包含传承要素的、 高标准的教材,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难。

 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精神要求、 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呢?在国家倡导保护和传承地方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 在宁夏党委政府及教育厅全面落实扎实推进“爱祖国、 爱家乡” 文化教育活动之时, 适逢北方民族大学聘请文学博士武宇林担任北方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在她的倡导下筹备成立了“宁夏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 并逐步探索和完善了“校园花儿” 的框架理论, 编写了< 宁夏校园花儿教程> , 解决了暂不容许编写省级地方教材给“花儿” 的校园传承带来的困境, 并面向全自治区分期举办校园花儿歌手骨干音乐教师培训班。“校园花儿” 的理论框架, 是通过以宁夏六盘山“花儿” 这个特有的菲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 包含西北地区流行的“花儿“, 以学校艺术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为载体, 将以往单一的“花儿进校园” ( 花儿进课堂)活动进一步发展成为符合教育规律传承精神要素的“校园花儿” , 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程及创新的内容和易于接受、 寓教于乐、 形式多样的方式, 成为一个教学系统。

 这是一个大胆的创举, 通过学校教学实践活动, 立体推进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艺术,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 使“花儿” 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和形式, 通过校园在青少年中得到继承和发扬。这正是宁夏“校园花儿” 产生、 实施的理念、 动机和背景。二、 “宁夏校园花儿” 曲创意及其内涵“校园花儿” 是宁夏专家教授、 教研人员、 一线教师、 花儿歌手实施“花儿” 走进校园创立的“专用名词” , 解释为:

 “能够在学生中演唱的、 受学生喜欢的‘花儿’ , 经过重新填词或稍加改编, 适合在学校的艺术课和校园的艺术活动中演唱、 表演的花儿” ( 见< 宁夏校园花儿教程> , 武宇林主编)。

 选择的“花儿” 必须是曲调优美、 流畅, 音域适当, 音乐形象鲜明、 风格特色鲜明的“原生态花儿” ; 歌词是重新创作的, 与原生态花儿的韵律、 结构吻合, 内容健康向上, 寓意深刻。

 对于“校园花儿” 的内涵概念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修正的。

 目的是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 旋律优美的花儿曲调, 用“乡音( 花儿曲调、 方言)乡情( 民风民俗与民情)”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和情感世界里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使“花儿”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承, 在校园教育活动及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得到扎实的推进, 在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的教育活动中弘扬。“校园花儿” 与“花儿进校园” ( 包括花儿进课堂)虽然都与“花儿“和“校园” 有关, 但笔者认为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是课题组在为宁夏音乐教师培训时逐步确定、 界定形成的内涵与名称; 后者则是各地在开展“校园花儿” 之前约定俗成的一种流行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 从“自然传承” 、 “教育传承” 等形式来看, 教育传承这个平台, 具有可复制性和大面积推广的功效, 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一般传承的群体、 对象范围越大, 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

 “校园花儿” 由活动的发起者、 组织者依靠教育部门对于学校音乐教师进行有目的、 有计万方数据

 划、 有标准的培训, 是一个教育传承的系统工程, 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不仅是能否唱几首花儿以及风格、 语言把握像不像的问题, 而是一个是否符合学校教育课程论和文化传承观点的系统问题。

 强调的是全体人员在教育活动中, 对于教育对象发生作用的全过程和结果, 具有多主体的性质, 即传承对象是学生, 传播者是有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音乐教师、原生态歌手, 以及有关专家、 学科教师、 师资培训部门等。三、 “宁夏校园花儿” 的实施途径与办法为了推动宁夏“校园花儿” 工作, 20 0 7 年以来, 我们举办了首届音乐骨干教师“校园花儿” 培训班, 组织相关的演出和讲座等活动, 促进了我区各级各类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工作, 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践行“校园花儿” 的学校、 师生, 使“校园花儿”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推进。

 主要实施办法:

 一是确立了以骨干音乐教师为主的“校园花儿歌手” 培训带动策略。

 通过在课内、 课外以及各个艺术教育实践场合, 演唱经过精心选择、 改编的适合学生演唱的“校园花儿” , 使音乐教师首先成为传承“花儿” 的使者。

 二是确立了以“校园花儿” 为主的综合艺术教学形式。

 要求“花儿” 的教学要与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 需要结合, 要与课程目标教材中民族文化、 多元文化知识的教学结合, 与地域民俗结合, 要通过学习真正了解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教学的意义, 落实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中各个学科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以及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总目标。

 三是提供了“校园花儿”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参考内容。

 比如举办以民族民间音乐、 美术、 文学等内容为主题的艺术周、 讲座、 展览活动等, 教育部门或院校、 班级开展“花儿” 的主题活动, 以及中小学音乐、 舞蹈、 歌唱、 欣赏鉴赏教学如何与花儿及其他学科的结合等。

 另外, “花儿” 演唱的即兴性和歌词创作、 音乐演唱的生成方式、 过程等与现代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创作的目标自然吻合, 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元素和资源。四是提供了“校园花儿” 歌曲选择与改编的标准与建议。

 要求选择曲调优美的原生态花儿进行歌词创作和曲调的改编, 在原歌词韵律、 曲调情绪上结合学校、 地域及学生生活等重新填词, 开展创作、 演唱活动; 曲调改编要忠实于原曲调的风格, 可以加编过门和使用扩充、 拼加串接等手法; 在教学活动中主动与器乐、 舞蹈等学校活动结合。

 五是制订了对教师和学生、 学校的要求标准。

 对教师的要求是:

 学唱背会原生态花儿5—10首, 创作改编花儿2- _ 5首; 结合教学, 开展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

 对学生的要求是:

 能够背唱、 演奏和熟悉3—_ 5首原生态花儿, 并能参与创作歌词填唱、 舞蹈等; 能够欣赏、 辨别、 说出花儿的一般类别特点等。

 对学校的要求是:

 要利用校园网等一切媒体和教育手段开展活动, 要善于利用民歌音乐及( 方言)母语的亲情性, 开展校园花儿。

 六是编写了< 宁夏校园花儿教程> 培训教材, 并陆续利用各级音乐教师的培训加进“校园花儿“的内容, 使教师知道如何唱、 如何教、 如何选编创作开展传承活动。

 通过“校园花儿” 教程的普及使用, 使宁夏“花儿”这一民族艺术奇葩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以及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提高音乐文化水平, 增进爱家乡、 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领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四、 宁夏“校园花儿” 的创新及实效来到宁夏, 走进校园, 你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校园花儿” 的影子和氛围。

 以一首宁夏山花儿< 哥是阳沟妹是水> ①由不同学校师生填词改编的“校园花儿” 歌词为例:

 “党是阳光啊我是苗呀, 阳光沐浴呀, 我们茁壮地成长着, 哎哟, 阳光沐浴呀, 我们茁壮地成长着……。

 …‘校园的小树( 呀)你不要摇( 呀), 叫她直直长着; 校园的花朵你不要摘( 呀), 叫她艳艳地开着……。

 …河里的鱼儿你不要捉( 呀), 叫她快活地游着; 田野里生的( 哈)小青蛙( 呀), 不要捉( 呀)你叫它快快的长大, 哎呦!

 不要捉呀!

 你叫它快快地长大……。

 ” “二十四中真漂亮啊, 宽敞的教室( 呀)窗明几净( 呀), 绿树成荫, 风光无限好……0 ”回顾四年多来宁夏在“校园花儿” 的教育传承普及探索方面的实践历程, 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是培训和教学活动模式化常态化课程化, 将“花儿” 纳入宁夏高校音乐课程的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二是教育部门重视支持与配合, 通过“校园花儿” 的培训, 由当时极少数会唱花儿的音乐教师, 发展到了近百所学校学生、 近百名音乐教师、 学科教师等都能够演唱2-3首自己喜欢的花儿。

 三是“校园花儿” 的培训和教学活动结合了音乐、 舞蹈、 合唱、 器乐、 美术课程及学校和社区教育的整体活动而展开, 正朝着经常化、 普及化、 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实施。

 四是引导、 组织推广在校园花儿、 校园剪纸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中有突出成绩的学校、 市县开展观摩交流、 采风等活动, 并使之经常化。

 五是在原来花儿教程的基础上即将正式出版< 花儿综艺> 一书, 创造性地将“花儿” 民歌改编成供合唱队演唱的多声部合唱作品; 将“花儿” 改编成中小学学生教学乐器可以演奏的独奏和合奏器乐曲。

 为了便于推广和普及,我们采用宁夏地域、 物品等标志性名称命名, 创编了六盘山步、 汤瓶步、 贺兰手、 花儿手、 沙湖圈、 沙枣花阵、 沙坡头阵等回族花儿标志性舞蹈套路及“校园花儿“集体舞范例等, 开创性地将“校园花儿” 创编成风格化、 程式化的回族花儿舞蹈, 供学校开展活动使用。五、 几点困惑和努力方向一是截至目前, 还有一些音乐及文化人士对于“校园花万方数据

 儿” 不理解、 不支持, 认为花儿是情歌、 是男女之事等等,将“校园花儿” 与“原生态花儿” 未作细致的了解与区分, 不能正确地对待、 理解教育传承的多元化途径, 一味强调原生态和传承的活体要素, 缺乏从现实、 从时代需要出发, 从传承要素及教育模式出发来认识校园花儿的意义和作用, 这给花儿的教育传承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和阻力。

 二是参与校园花儿改编、 填词创作的作家不多, 参与的热情不高, 影响了传播和发展。

 三是教育传承经费的匮乏。

 宁夏“校园花儿” 的发起和实施, 是教育部门、 教师自发的行为和行动, 缺乏政府“非遗” 传承款项、项目的扶持和支持, 影响了著作、 教材的出版及教师培训的大面积跟进。

 四是应允许自治区组织专家编写一套符合地方实际、 有特色的能与传承要素紧密结合的省级本±化的乡土音乐教材, 使“校园花儿” 有“本” 可依。六、 结论“校园花儿” 虽然是以教育系统的专家学者、 一线教师自发为主开始的, 但很快得到了各级政府、 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响应。

 “校园花儿” 的开展, 虽然在宁夏理论界和音乐圈有些不同的认识看法,但我们认为“唱” 比不“唱” 好, 即便演唱的是“花儿歌曲” , 但通过演唱教学, 其模仿和二度创作的过程,“花儿” 音乐要素就已经发挥了作用, 因此打破了多年以来“花儿” 仅仅是学生欣赏、 观摩的” 奢侈品” 境地,形成了师生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听不懂到爱听爱唱, 并主动参与改编、 创作与表演的学校教育传承模式。

 我们的主旨是让“花儿” 这一民族民间音乐瑰宝, 通过教育教学的传承方式, 面向所有学生, 让“花儿” 优美的曲调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从而达到“乡音传乡情, 花儿育新人” 的境界。①< 哥是阳沟妹是水> 是一首宁夏六盘山地区流行的原生态花儿, 原词是“院子里长的( 哈)绿韭菜( 呀), 你不要割( 呀), ( 哎哟)你不要割( 呀)你叫它绿绿地长着; 哥是阳沟( 啥)妹是水( 呀), 不要断( 呀), 你叫它慢慢地淌着。

 ( 哎哟)不要断( 呀)你叫它慢慢地淌着……。

 见<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

 人民音乐出版社19 9 2年版, 第8 8 页。韩宏宁夏电化教育中心( 宁夏教育电视台)电化教育艺术学科教研员70久氏毫|i}iP I!

 D P I. E S M 喳lc万方数据20 12. 1l责任编辑张宁l20 12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举办第二届中国当代音乐评论比赛为推动中国当代音乐评论的发展, 20 12年第五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将继续携手< 人民音乐> 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当代音乐评论比赛。

 本届比赛评委会主任由杨燕迪出任, 委员有于庆新、 宋瑾、 温德青、 韩锺恩( 以姓氏笔画为序)。一、 投稿要求:1. 内容须以海内外华人当代音乐作品的创作或演奏为评论对象。

 单纯作品分析类文章, 不在参赛范围之内。2. 须用中文撰写, 宇数限3000至5000字之间, 提倡行文简练、 深入浅出。3. 独立完成并未曾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4 . 每人限投1篇。5. 作者年龄、 身份、 国籍不限。6. 上届一、 二、 三等奖获得者不能参与本届比赛。7 . 投稿时间截止于20 12年9 月 1日24 点。

 请将稿件电子版发往:

 srcesc@ h o tm a il. co m , 并提供个人简介及手机号码。凡不符合上述规定者皆不具备参赛资格。二、 评审过程及规则:1. 评审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5位评委于20 12年9月 10 日前选出5篇, 并于9 月 12日在当代音乐周网站( w w w .sh c n m w . c o m )公示; 第二阶段将于20 12年10 月 15日上午10 :0 0 - - 12:

 0 0 在上海音乐学院北楼4 16 教室现场进行, 5篇乐评入选者每人可用10 分钟陈述乐评内容, 每位评委将予以点评及提问, 之后由评委与现场观众共同投票( 分值各占50 %), 评选出一、 二、 三等奖及优秀奖。2. 评审全程若评委与投稿者为师生或亲属关系, 该评委须回避并予以更换。3. 比赛现场严禁出现拉票等违反比赛公正、 公平性的行为发生, 违者将被取消参赛与获奖资格。三、 奖励办法:比赛设一、 二、 三等奖( 各一名)及优秀奖( 两名)。

 奖金分别为一等奖8 0 0 0 元、 二等奖50 0 0 元、 三等奖30 0 0 元, 优秀奖10 0 0 元。获得一、 二、 ...

篇三: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日期:2012 -08 -10作者简介:杨志新( 1979— ) ,女( 回族) ,宁夏灵武人,兰州城市学院讲师,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回族历史文化、民俗学研究。2012 年第 4 期回 族 研 究 No. 4,2012(总第 88 期) Journal of Hui Muslim Minority Studies (Gen,No. 88)[回族文化研究]回族非物质文化保护现状之迷思 ①———从“国家级名录”谈起杨 志 新1,2(1. 兰州城市学院 培黎工程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2. 西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摘 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称国家级名录) 的建立,为展现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回族作为一个人口较多、地域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却明显不足。是回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不够,还是相关的保护措施滞后? 亟须非遗保护单位和研究者跟进。关键词:回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图分类号:K828. 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0586(2012)04 -0096 -05回族是仅次于壮族的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于全国的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 000 多个县市,是我国空间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在文化多样的地理环境中,回族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保护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保护回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根基,也是保护中华民族多样的传统文化。然而,从目前国家公布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看,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却明显不足,与回族的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范围极不相称。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回族文化2005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要求,自此,全国各地积极投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认定和申报工作。在名录的具体种类划分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 10 大门类,即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体育游艺)、民间美术(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2006 年、2008 年、2011 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在 1 218 项名录中,55 个少数民族都有项目进入,这表征了我国多民族共创多元文化的事实。其中,在已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中,回族进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部分以回族为传承主体的非特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如下表所示。· 6 9 ·DOI:10.16023/j.cnki.cn64-1016/c.2012.04.007

 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回族非遗项目一览表 ②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所属门类 备注51 Ⅱ -20 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 宁夏回族自治区 民间音乐 第一批国家级94 Ⅱ -63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民间音乐 第一批国家级291 Ⅵ -9 回族重刀武术 天津市 杂技与竞技 第一批国家级292 Ⅵ -10 沧州武术 河北省沧州市 杂技与竞技 第一批国家级337 Ⅶ -38 临夏砖雕 甘肃省临夏县 传统美术 第一批国家级514 Ⅸ -66 回族服饰 宁夏回族自治区 民俗 第一批国家级617 Ⅱ -118 回族宴席曲青 海 省 门 源 回 族 自治县传统音乐 第二批国家级802 Ⅵ -30 心意六合拳 河南省漯河市、周口市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第二批国家级804 Ⅵ -32 查拳 山东省冠县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第二批国家级948 Ⅷ -165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陕西省西安市 传统技艺 第二批国家级951 Ⅷ -168牛羊肉烹制技艺(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北京市东来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鸿宾楼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传统技艺 第二批国家级977 Ⅸ -17回族医药(张氏回医正骨疗法、回族汤瓶八诊疗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银川市(张氏回医正骨疗法、回族汤瓶八诊疗法)传统医药 第二批国家级51 Ⅱ -20 花儿(新疆花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传统音乐第一批国家级(扩展项目)108 Ⅲ -5 槐店文狮子 河南省沈丘县 传统舞蹈第一批国家级(扩展项目)20 回族传统婚俗一项 宁夏回族自治区 民俗 第三批国家级11 掼牛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传统游艺与杂技 第三批国家级从数量来看,回族文化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 15 项,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的1. 23%。从项目类别看,回族在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曲艺三个门类上没有项目。如果说回族在传统戏剧和曲艺方面较为缺乏有其自身文化原因,民间文学类别的缺失,则明显不符合回族民间文学的实际状况。回族口头传统是回族民众交流的艺术,是回族民众传授知识、传承族群记忆、表达情感、休闲娱乐的生活模式。伴随着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回族民众创造和流传着大量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其中不乏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如回族族源传说《回回的来历》《回汉自古是亲戚》《灵州回回的传说》《宛尕斯的传说》;回族历史人物传说《赛典赤的传说》《郑和的传说》《海瑞的传说》《常遇春的传说》;回族叙事诗《马五哥与尕豆妹》《紫花儿》;等等。另外回族的经堂歌,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文化现象。从分布地区来看,在回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宁夏回族自治区 5 项、陕西省 1 项、甘肃省 1项、青海省 1 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项(扩展项目)、北京市 1 项、天津市 1 项、河北省 1 项、山东省 1 项、浙江省 1 项、河南省 1 项(扩展项目)。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回回民族活态的历史,是回回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作为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不少回族人口较多的省区并没有名录进入,毋庸置疑,全国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格局尚未形成。· 7 9 ·

 二、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2003 年联合国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 表演艺术;3. 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 传统手工艺。”[1](P251)根据这一分类,回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回族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回族口头传统分为散文类、韵文类、说唱类三种形式。回族散文类作品包括传说、民间故事等;回族韵文类作品包括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民间歇后语等;回族说唱类艺术有宴席曲、表针线、数花、对花等。以传说为例,回族传说按内容可划分为人物传说、历史传说、地方传说、物产传说、风俗传说等。历史传说有《回回的来历》《回汉自古是亲戚》《灵州回回的传说》《宛尕斯的传说》等;人物传说有《赛典赤的传说》《郑和的传说》《海瑞的故事》《杜文秀的传说》等;地方传说有《博格达的传说》《六盘山为啥药材多》《黄河的传说》等;物产传说有《发菜姑娘》《油香》等;风俗传说有《阿舒拉饭》《古尔邦节的传说》《汤瓶的由来》等。第二,回族表演艺术。包括回族民间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武术、体育竞技等。以回族武术为例,回族武术的主要项目有散打、长兵、短兵、拳术。其中十路查拳、十趟弹腿、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式拳,均为回族独有的拳种,有所谓“回回拳”之称。第三,回族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包括回族人生仪礼、回族传统节日民俗。例如,人生仪礼中的回族出生礼、命名礼、婚礼、丧葬等;回族传统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阿舒拉节等。(四)回族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如回族传统医药等。回族医药不但形成了独特的回族医药理论体系,而且形成了至今尚存在的独特的民间疗法。而民间疗法又可分外治法和内治法。就外治法而言,又有刺法、拔法、挑法、吹法、捏法、熏法、敷法、割法等多种方法。(五)回族传统手工艺。包括回族民间美术、民间雕刻、食品制作技艺、传统皮革制作技艺、回族服饰等。例如,回族民间美术有回族刺绣、剪纸、阿文书法、回族室内装饰“经字画”等;回族民间雕刻有石雕、木雕、皮雕等;回族食品制作技艺如回族油香、馓子、粉汤、羊杂碎以及各地的清真饮食制作技艺。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回族由于不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出不同的民俗文化特征。回族非物质文化不仅显示出回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更彰显着伊斯兰文化精神。回族非物质文化体现了回族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独特文化气质、历史记忆,表达了回族人的生存智慧、民族精神和历史积淀。2010 年 7 月,在宁夏银川召开了“首届中国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委员郝苏民先生作了《关于非遗保护的视野·思考·问题———与在银川的讨论》的主题发言,从整个时代和国际的宏观视野对回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郝先生指出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于全国各地,各地储藏着优秀的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认为“就‘口头传统’而言:关于海瑞、白彦虎、杜文秀、郑和、左宝贵、常遇春及至马本斋等有关传说、故事,关于《回回原来》及其宛葛思、宗教学者、经师相关‘老人家’、‘先贤’们‘显迹’的传奇、轶闻等等,《歌唱英雄白彦虎》《马五哥和尕豆妹》之类的民间叙事诗,属口头传统的赞圣词、经堂歌、劝善歌、教门歌、哭丧歌等特殊表现形式,都是非常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中国各地(沧州、天津、山东……)的回族武术传统及其大师、大侠(如大刀王五)等传闻、传奇,也是值得挖掘的文化遗产。拿手工技艺来说:回族民居设计营造技艺;回族寺院建筑、装饰、设计艺术;小吃、甜点油炸技艺、小儿锦回坊经堂语言拼写技艺;回族中国体(榜书体)阿拉伯文书法、‘经字画’表现形式与技艺;回族牛羊皮制革传统技艺等;回族传统医药中的膏药、眼药等回药秘制技艺以及回族的商业习俗,等等;都是有待深入挖掘的文化遗产项目”。三、回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何以不足既然回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丰富,但为何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却明显不足呢?窃以为,造成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足的原因,既有回族作为一个民族群体自身的客观原因造成,也有我们在回· 8 9 ·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对诸多问题认识不清造成的。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重视。(一)从客观上来说,回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分布于全国各地,这种空间分布形式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回族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和超强的适应能力,但也为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整理带来了不便,无法形成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认定、申报上的统一行为。全国共有回族自治地方 14 个,其中 1 个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两个回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昌吉回族自治州;11 个回族自治县,其中青海省 4 个,河北省 2 个,云南省 2 个,贵州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有 1 个。除上述自治地方以外,还有回族乡 140 个,西北地区有 37 个,西南地区有 28 个,华北地区有 27 个,华东地区有 12 个,东北地区有 5个,中南地区有 31 个[2](P112 -113) 。在如此广布的格局中,却没有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申报的专门机构。(二)从主观上来说,回族是通用汉语的民族,汉语的使用对推动回回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大作用,虽然回族在使用汉语时会夹杂少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经堂语等词语,但这些词语主要在回族成员内部交流时才使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词语也逐渐在消亡。在与汉民族交流时,回族只使用汉语。除去宗教文化,回族与汉族在世俗文化交流上非常密切,这造成了回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边界模糊,分不清哪是回族文化,哪是汉族文化。西北回族独特的外在文化符号,如服饰中男性的白帽,女性的盖头、头纱等在全国回族中并不具有普遍性;介绍各地回族的民俗志、民族志的书籍也相对较少。因此,如何认定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界尚缺乏科学的表述,这为挖掘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困难。(三)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申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名录项目我们可以看出,在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中注重对具有物化可视形态表现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而忽视了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重点强调的并不是这些物质层面的载体和呈现形式,而是蕴藏在这些物化形式背后的精湛的技艺、独到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蕴含非物质形态的内容。”[3](P9)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上的模糊,背离了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忽视了对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表现形式的挖掘,如回族民间文学类别的缺失。其次,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上的保守心理。从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上,看不出回族民众的精神内核———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重大的艺术成就都与宗教有关,我国一些民族与自身宗教相关的非遗项目也已进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如塔尔寺酥油花、藏族唐卡等。而回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上有意地回避伊斯兰教影响的部分,正如学者刘锡诚所指出的“我们的保护实践与联合国的理念之间,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譬如,我们比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表演艺术形式部分,而对像第三项(如属于民俗的礼仪和节庆活动)、第四项(如图腾信仰、民间信仰)以及文化空...

篇四: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5卷第6期2013年11月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N i ngxi a U ni Versi ty( H um ani ti es& Soci alSci ences Edi ti on)V01.35N o.6N ov.2013地域文化与地方人文精神——以宁夏地域文化为例薛正昌( 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地域文化的内容较为宽泛。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共同创造的历史。宁夏地域独特,文化多元.文化的地域特色鲜明。宁夏历代移民开发不断推进黄河农业文明发展的同时,孕育了丰厚的地方历史文化。宁夏地域文化,是地方人文精神传承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宁夏地域文化需要挖掘,需要传承,需要创新,这是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所在。关键词:宁夏;地域文化;人文精神;吸纳创新中图分类号:G 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44(2013)06--0184-4)4地域文化,包含的内容相对广泛。从宏观上看,不仅承载着地域历史文化的著名山川,典籍里对地域历史文化的记载,官员文集里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记载。尤其是地方志书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记载,而且文化建筑及相关遗迹、民俗风情等.皆在地域文化之列。在城镇化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地域文化有着特殊的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1] 。文化繁荣发展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将成为重要因素,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动力之一。因此,文化发展是硬道理。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当代意义上的文化包含着多个层面: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生态文明.文化与综合国力等。从世界层面上看。文化已成为各国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内容,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体现。重新审视文化的力量和作用,引起国人足够的重视,这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国民“ 心中” ,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尤其是文化自觉,对于现代城市及其文化的发展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家形象的塑造等,关系紧密,意义重大。以文化论中华民族的伟大里程.通常认为是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延续的就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所涵盖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流碰撞、融合升化,形成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各种地域文化的同生共荣。共同架构成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地域广阔,由于自然和地理、山水与气候、风俗与民族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传统大文化背景下,地域文化彰显为“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文化” ,不同的地理文化背景.生成和孕育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诸如秦陇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等等。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共同创造的历史。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地域文化是大文化之根脉,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基础。一地域文化是大文化之根脉宁夏山( 六盘山、贺兰山) 水( 黄河、清水河、泾水) 相依的地理格局,影响着宁夏地域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宁夏南部萧关为关中四关之一,它是汉唐时期关中政治中心的京畿地区。又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之通道,丝绸之路穿全境而过.使西域中收稿日期:2013—10—07作者简介:薛正昌( 1956一) ,宁夏固原人,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编审,主要从事区域历史文化与编辑学研究。一184—万方数据

 亚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成为可能。六盘山与贺兰山呈南北走向,横亘宁夏西北,黄河穿宁夏平原而过,黄河的重要支流清水河、泾河成为连接古丝绸之路的南北通道和纽带,尤其是清水河与黄河相通,泾水与渭水连在一起。关中北出塞外的古丝绸之路,不但将宁夏南北有机衔接在一起,而且将西北地区与中原连在一起。宁夏历代文化就是在这个地理大框架中形成的。通常意义上,宁夏的历史留给人们的记忆.大多与战争和军事相关,这是对的,但却忽视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点评过徐州的地域历史文化:兵家必争之地一语使徐州武事之名远播而文名不显,实在是个大误会。徐州之魅力实在文也,北雄南秀交融,阳刚阴柔俱备,文化神采独具。借鉴这一点评来审视宁夏历史文化.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何谓文化。界定与诠释较多。将文化的内容以图示的形式来表示,即以几个层面或不同块状归属的形式来叙述,直观而清晰。这种表述法用四个层面来诠释,由外及里。器物( 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瓷器、建筑等) 层面为第一层,行为( 习俗、礼仪、节庆、禁忌等) 层面为第二层,制度( 集权、科举、宗族等) 层面为第三层,理念( 核心价值观) 层面为第四层[ 2J 。地域文化,实际上涉及以上四个大层面的文化内容。宁夏历史文化。是有别于周边大文化圈的地域历史文化( 是这个大文化圈里的亚文化) 。在大文化的背景下,体现的就是地域历史文化的特点,其文化背景是大文化区与亚文化区的关系,文化表现形态呈多元化。由于地域不同,文化表现形态也不同。有形文化,其足以体现宁夏地域文化的特点,诸如历代长城、须弥山石窟、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同心清真大寺、固原古城、隋唐墓地出土的文物等:无形文化。同样体现着宁夏地域民俗文化的特点,诸如宗教、花儿、剪纸、回族器乐等。宁夏引黄灌区的移民文化,从古至今,山南海北的人通过移民的途径到这里来( 或军事性移民,或商业性移民,或政治性移民) 耕耘辽阔富庶的沃土,更是体现了黄河农业文明的博大胸怀。红色文化,同样体现了近现代革命精神在宁夏的传播和影响。这些地域文化遗存或传承的内容,通过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个空间都可以纳入其中,也是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重要文化资源,更是地方民族精神赖以存在的根本。审视文化的四个直观层面,它是多元素结合体,它产生的力量会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创造力之中。地域文化对于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更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维系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根本命脉。文化生成与发展的根在基层,在民间,在群众,文化价值的实现也体现在基层,地域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通过挖掘其传统要素,赋予其时代内涵,方能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没有哪一种力量比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刻,更为持久。只有突出地域优势,才能进一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二地域文化滋生精神力量和创业动力文化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文化软实力同样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文化需求自然需要相应配套和提升。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彰显了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因此,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同时,要进一步整理、挖掘和研究地域文化,在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地域文化的支撑作用将会不断显现。水洞沟文明。是远古时期宁夏地域文明的肇始,也应该是宁夏移民开发的滥觞。更是黄河农业文明的序幕,其深层内涵是一种开拓与创业精神。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宁夏南部纳人版图后,设立了县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派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大军向北推进,黄河文明的创业开始延伸。生存在宁夏北部的少数民族伴随着秦朝的军事推进而向北退去,一直过了九曲黄河。秦朝在河套平原上开始了空前的军屯和大规模开发,宁夏平原“ 塞北江南” 的繁盛景观就是这一时期奠定的。大江南北的军人与当地的土著民族共同开发着宁夏平原黄河灌区的土地.虽然秦朝的短暂统治未能使这次大开发得以持续。但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却一直影响着秦朝以后的多个朝代。宁夏平原的开发,使黄河农业文明滋养着宁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多个朝代在宁夏实施军屯、民屯、商屯,不但开发了宁夏富饶的土地,而且形成了多元文化。汉代的典籍里已清楚记载,宁夏是“ 五方杂居,风俗不纯” 的边地。五湖四海的人们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也带来了大江南北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创业精神.这是历代移民开发过程中为宁夏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明清时期宁夏的地方志书,是现在我们仍能看一】85—万方数据

 得见的记载了大量文化信息的地域文化之集大成者。它为我们提供了宁夏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文化、科技等大量的原始资料,其地域性、综合性、资料性、连续性【31四大特点,为后人展示了丰富的资料信息。在这些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宁夏的历史与文化,也能从中挖掘出现实社会需要的精神和动力。同时,对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提升地方文化实力是至关重要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主编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过程中,就曾广泛参考、引证了不少地方志书的史料。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文精神来支撑;创业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需要多元的文化来支撑。我们除了追溯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外,还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新文化理念,追求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怎么培养?自觉与自信从哪里来?这就必须依靠人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获取,需要在文化上确立能力本位的价值观。地域历史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成为创业精神获取的重要渠道。三地域文化凝聚的商业文化意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已提出“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战国时期秦国在固原设立宁夏最早的县治乌氏县,乌氏倮就是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商人,他利用乌氏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做丝绸与畜牧生意,用中原的丝绸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牛羊和马匹。秦始皇高度关注过乌氏倮,给他以很高的政治待遇。司马迁把这位会经商的巨富写进《史记》里,说明宁夏历史上不仅仅有战争,还有凭借地域优势经商的巨富。这种地域和商贸的关系,实际上一直延续了下来。汉唐以来缘于战争而在宁夏的商屯。就是早期商贸的延伸。考古发掘出土的隋唐昭武九姓人,是典型的中亚商人在宁夏经商的见证。他们或往返于丝绸之路,或加入唐朝国籍坐地经营。他们身兼二职,既是丝绸之路贸易的商人,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传播者。成吉思汗西征之后,不但大量西域中亚的商人和各族工匠进入宁夏,而且带来了伊斯兰文化。明代初年回族形成,回族善于经商的天赋得到了充分展示,影响深远。文化是潜在的根脉。宁夏人的经商意识已传承了数千年.在大力发展经济社会的今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各民族的商业意识是发展宁夏地方经济的财富。反思历史,宁夏地域优势与商人经商意识同在。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经济规律的要一186一求,发挥这种传统商业文化的优势[4]。四文化强国首先在强民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文化的公益性、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的作用不能低估,要坚持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相统一。文化强民从哪里能得到体现?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指向在基层,指向在农村。建设文化强国的目的之一就是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衡量生活质量的高低,文化是重要的标志。因此。地域文化对于新农村建设,对于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都表现得重要而贴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过程中,地域文化是根。大地域文化,对于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群来说,折射的是这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过程,从深层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体现的是地域民众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那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就是形成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巨大动力,弘扬的是集体和谐精神,体现的是地域文化的共性。文化强国.首先是强“ 心” 。这是简单而实在的道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是“ 强国” 与“ 强心”的关键。大文化里记载的国家层面上的先贤,是人生的坐标。地方历史文化记载中的先贤,同样会对地域上的人群给予影响并产生教化作用。谙熟地方历史文化里的精英。会增强地域上人群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是地方历史文化的直接受益者。一方山水生成一方文化.是历史经历和文化精英作为的高度浓缩。从地域的空间上说,也是一种文化高地.因为它已成为这个地域上民族的文化根脉,是这个地域上人们的精神家园。它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如何把一个地域的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的基石,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这个文化一定要成为公共的文化,成为全民所认可的文化的基础,当今全球的现代化发展是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发展的,我们的多元文化基础就是地域优秀的传统文化[ 5] 。从这个意义上讲.优秀地域文化及其价值的体现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地域文化与地方人文精神传承人文精神传承的载体是文化。文化,已成为国家当下政策与未来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党的十七大以来提出了关于文化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尤其是提出关于“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时代命题,目的是要确立文化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肯定文化在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动万方数据

 力和所起的积极作用。这样,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就会激发出内在的活力,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就会得到体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民族精神就会得到弘扬。一个国家的文化地位和作用是如此。一个地区的文化影响和作用更是如此。这就是地域文化的凝聚力与影响力所在。宁夏人文精神积淀与传承的一大特点是移民文化,自秦汉直到明清,中间持续了两千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视域下的几次不同...

篇五: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p>

 录 一、 摘要、 关键词………………………………………………2 二、 花儿现状的阐述……………………………………………3 三、 花儿艺术特点的论述………………………………………4 四、 花儿的传承方式和创新发展………………………………6 结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2浅谈西海固“花儿” 的传承和发展 摘

 要:

 西海固花儿已经列入国家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以粗犷高亢的六盘山花儿和曲调委婉的河湟花儿为典型的民族音乐艺术代表, 具有很高的特色文化价值, 跟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市化的进程,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本土性的文化逐渐流逝, 特别是土生土长的花儿已面临濒危。

 本文是通过对花儿的产生、 发展及艺术特色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体现我们西海固花儿的传承与发展的价值所在, 并能提出更好的传承方式和发展措施。

 关键词:

 花儿

  现状

  艺术特性

 传承与发展 Abstract :The flower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ainly rough loud six Panshan flowers and tunes euphemism Hehuang flower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national music art,

 has a very high cultural value,

 and with the great western development and city change a process,

 people" s living standard rises ceaselessly,

 native culture gradually passes,

 especially native flowers have become endangered.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nalysis,

 thus reflect our flowers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value,

 and can offer a better way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Key words: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characteristic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lowers

 2一、 花儿现状的阐述 “西海固”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山区, 地貌为黄土高原。

 主要包括“固原市、西吉县、 隆德县、 泾源县、 彭阳县、 海原县、 同心县” 等地, 也是宁夏“花儿” 的中心地带。

 这里是回族聚居地, 也可称为是宁夏“花儿” 的故乡 。

 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世世代代回族人民创作出了大量的花儿, 至今流传不息。

 可是近年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市化的进程, 花儿的文化出现了濒危现状。

 近十多年以来,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要一些人们外出打工, 是花儿的演唱人数骤减, 歌手后继乏人, 濒临严重的传承发现危机。

 现代的文明使花儿的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花儿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性质发生了变异。

 这样则形成了原生态花儿的逐渐消失, 传唱也渐渐变淡。

 1. 花儿的产生和分类 花儿是西北高原上流行的山歌, 源远流长, 形式独特, 也称为野曲和少年。

 对于花儿的来源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男女歌手的昵称, 有人说是歌词中大量咏唱花卉, 所以叫花儿,还有人认为是当地群众的一种艺术形式的钟爱之情, 总之, 花儿异彩纷呈,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1】

 早在古河州地带, 也就是黄河的上游, 据考古发现, 黄河从茫茫草原上到山河州积石峡进黄土高原地带, 也就是花儿的雏形时期为秦时期到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 河州地带属于陇西郡, 万里长城筑到洮南东侧, 在西汉建元年间征匈奴, 逐羌人,在这里形成了归降羌人, 与西迁汉人夺居地方, 也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2】

 花儿形成时期在隋朝元朝时期。

 统一了隋朝之后让河州的羌汉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扩建水利,积极屯田, 农业丰收, 在有着物质保证的情况下, 人们的文化和精神方面的追求提高, 随着唐朝的建立诗歌盛行, 标志着河州文化的空前繁荣, 已具雏形的花儿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元朝中期有典型的花儿词即“阴山阳花到对山, 草达子家占的是草山, 尕妹妹出来门前站, 好像是才开的花牡丹。【3】

 花儿的成熟时期即元明清到民国时期, 从元代迁来的西域色目人, 随着丝绸之路来到波斯经商的人, 逐步发展成了回民形成了回族文化。

 在清朝伊斯兰教的信徒主要以色目人为主, 后来又吸收了回、 藏、 土等民族融合, 逐步形成了花儿, 也就是出现了花儿以今相称的特点。

 这时期花儿进入了喷香吐艳的成熟时期。

 由于地域的不同, 文化的不同及时代形成的不同, 将花儿可分为河州型花儿和洮泯型花儿。在宁夏的西海固地区则受到河州花儿的影响, 形成现在的河湟花儿和土生土长的六盘山花儿也称为“花儿” 或“干花儿”。

 宁夏有着塞上江南之称, 是因为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将文化带给这里的人民, 使这里的文化源远流长。

 2. 花儿的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来, 西海固地区人们的生活条件日趋上升, 但是这里一些土生土长的文化而随波逐流。

 生长在这里的原生态花儿文化则迅速衰落。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了追求其生活水平上升一些年轻人外出打工, 还有的将去外地上学, 这样将以前流传下来的歌谣, 那些花儿逐渐的消失, 这样则要传承的花儿濒临严重的传承危机。

 2花儿传唱的人数急骤减少。

 花儿是一种群众民族共同浇灌的艺术之花, 而以花儿为唯一精神文化时代已经过时, 挚爱花儿的老一代艺人已随着时代的推进而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这样使花儿失去了生存的人文空间, 不断出现着传承的危机。

 再者, 花儿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贴心的“语言”, 随着劳动的机械化, 人们也逐渐减少在田间劳作的时间, 歌声也随之消失, 这样即兴的创作和传唱有一次出现断层的危机。

 据史料记载,“20 世纪 80 年代搞《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时, 花儿之乡 90%的民族群众能唱式能说上花儿词的现有 30%, 出现了断歌危机, 花儿确实已濒临危机, 土生土长的文化怎样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呢?

 花儿濒临危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现代的文化及文明使花儿的生存和原生环境遭到破坏。

 近年来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 农业的大多机械化, 交通运输的机动化、 还有农村现代的城市化……使原有的一种文化生态遭到破坏, 这样花儿赖以生存的环境则应该发生变化, 能使其花儿适应于快节奏的生活坏境。

 由于现代信息网络化, 青少年知识水平层次水平提高, 及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变化, 早年的“对山歌” 和“歌传情” 都成为佳话, 在这样的环境下花儿濒临危机。

 第二、 传唱的人们不断老去, 而信贷的传唱着并没有出现。

 这几年以来对于挚爱花儿的人们, 随着时代的推进而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新的传唱者并没有像老歌手一样挚爱花儿的传唱并传唱花儿。

 并且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 也没有人再去喜欢用古老的形式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想象。

 第三、 教育的有关部门缺乏对其的保护和引导。

 文化部门对花儿会的组织, 引导长期处于忽冷忽热, 滞后被动的地位。

 在 20 世纪 80 年代, 大量举办花儿艺术节的大赛, 而现在这样的活动很少, 这样是花儿的文化发展处于常年冷清的局面。

 这样的情况下, 使花儿赖以生存的环境巨变, 原生态花儿快速走向消亡。

 二、 花儿艺术特点的论述 花儿是主要流星于甘肃、 青海、 宁夏等地区的艺术, 它是文化艺术中存在的一朵奇葩!花儿本身具有原生性, 即在田间劳作若要表现自身的心情时所即兴脱口而出的一种歌谣。在人们生活的过程中传唱、 流传!

 根据花儿的内容人们选择性的进行传唱, 这样便形成了花儿原有的三大特点, 即原生性、 即兴性和传唱性。

 1. 原生性 在花儿的创作和演唱过程中都有着原生性的特征,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 要了解中国音乐, 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口头创作。” 花儿也是民歌的组成部分, 这样那花儿反映的是人们心中最原始的情感, 在演唱时可以用原生态的粗狂的演唱形式去表达内心的情感。

 2. 即兴性 民歌本身反映的是最底层, 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心声, 当他们内心中充满喜怒哀乐的各种不同的情感时, 他们都会用唱的方式去表达此时此刻自己心中的情感!

 花儿是回乡 文

 2化反映着回族人民在劳动和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即兴性的演唱。

 3. 传唱性 根据不同的内容、 形式和多样化的体裁, 人们机型的创作有原生性的花儿, 人们大多是以口头传唱为主要方式留住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所以形成了一种传唱形式就是口头传唱。

 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的进步, 提出了文字记谱法, 将以后人们口头传唱的花儿记载并传唱!

 花儿不仅有原生性、 即兴性和传唱性, 他在艺术风格上则有着独特的特征, 比如说在内容、构思、 修辞、 演唱时的规律及花儿以今相称还有音阶、 调式方面, 都有着深远的艺术特性。

 内容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花儿的内容大多数以爱情为体裁, 广泛的展现出各个层面的人们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爱的世界, 含蓄的用“花” 来表达自己的爱情, 也是艺术水平高潮的表现, 花儿才是最动人、 最精彩、 最丰富的爱情, 所以人们将花儿比兴为自己心中的爱情。

 比如流行在固原的六盘山花儿《你把尕妹妹的心拔了》

 谱例 1:

  充分真实的表现了对哥哥的思念之情!

 花儿在创作构思方面既有即兴, 也有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去创作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

 再修辞方面, 从花儿的词中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 对比、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重叠、 借代、 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 用口头的语言去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富感染力。

 2花儿在创作的过程中, 由于口头的流传性, 加之有了一个重要的方式为衬词!

 在每首花儿中都引用了大量的衬词去表现自己要表达的情思, 为了加强语气, 在演唱时唱词的格律也是重要的一个艺术特色, 其花儿的调式结构, 节奏规律和声韵格式并非固定, 它的调式结构有四句式, 折腰式。

 四句式也是最长用的形式, 也就是说四句式的对称押韵相当于有唐诗的风韵, 而折腰式则并不是对称, 而有着宋词的一些意蕴!

 每句都有着节奏的特点和押韵的格式!

 花儿的节奏特点则是根据花儿要表现的内容而定, 其字句的押韵则更体现出了花儿演唱的格律性, 韵式的多样变化在运用虚字和实字上, 使花儿唱法古朴别致, 张弛和谐, 唱起来朗朗上口。

 花儿是以令相称的, 有“大令”、“小令”, 丰富多彩!

 在一些花儿流行区域内, 出现的牡丹令, 河州令, 尕马儿令等等, 这体现出花儿令的丰富多彩性。

 花儿的调式, 花儿是我们土生土长的艺术, 是与我们国家的五声调式密切相联系的,旋律进行中以商、 角、 徵、 羽、 宫为主音, 上行下行形式曲调流畅和谐优美!

 并且有些曲调加有变化音, 形式多样、 优美悦耳!

 总之来说, 无论是从花儿的哪个方面论述, 它都有着我们西北地区的音乐之魂, 都应该传承和发展。

 三、 花儿的传承方式和创新发展 西海固花儿的现状, 在形成与传播的过程中, 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花儿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濒危!

 所以在西海固花儿能够更好传承与发展下去, 我提出花儿的传承方式及创新发展措施!

 1. 在花儿创作中要注重实践性及加强对花儿的包装 使西海固的花儿能够走出大山, 像马希尔一样, 把我们宁夏的花儿在全国传唱, 将精彩优美的花儿录制成唱片, 流传到各个省区, 使西海固的花儿为众人了解!

 在演唱的过程中, 要将原生态的唱法与现代流行的唱法相融合, 开创出花儿便于传唱的新形式, 创新的发展花儿的传承!

 2. 在花儿传承的过程中, 应加强学校传承功能的要求 在学校传承过程中, 加强教育功能的发展, 充分发挥其学校音乐课堂中传唱花儿, 也就是提出花儿进课堂, 即由专业的老师将我们传唱的花儿带进小学和中学的课堂, 让同学们了解, 并会用歌唱方法演唱花儿, 了解我们土生土长的花儿, 也就是六盘山的干花儿。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系统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思想指导, 使各级各类的学术都重视学校的传承作用, 重视对我们本土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义务!

 这样的学习与传承的过程不仅仅是花儿的传承, 而且具有着一种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

 也顺应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应该重视对新一代花儿歌手的培养 花儿是人们广为流传传唱的民族艺术, 失去了 传唱的歌手, 则应称为“哑巴花儿”,只有理论研究, 而忽视了声音听觉的艺术, 所以呼吁人们老一代挚爱花儿的艺术家们逐渐

 2退出历史舞台的情况下, 着实培养一些有实力的花儿演唱者, 其政府应该对优秀的花儿歌手给予一定的相应补贴, 这样才能大力的传承与发展我们本土的艺术文化------花儿!

 综上所述, 西海固花儿濒危, 我们应如何提出并采取准确的措施, 对其本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2结语 西海固花儿的传承与发展, 顺应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对我国发展本土文化有着重大意义。

 从西海固花儿发展的情况来看, 并不乐观, 但不论从它的历史、 生存、发展、 及艺术特性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 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展!

 从花儿的现状方面阐述, 其生存面临濒危, 但从它的艺术价值来说, 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

 根据我们当地的情况, 提出更适合我们继承与发展的方式方法。

 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注重花儿的创作及包装, 加强学校的传承教育功能和对话而演唱者的培养!

 当前情况下, 我们并没有给花儿注入新的血液, 希望通过对西海固花儿的了...

篇六: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8 卷第5 期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7 年 10 月No.5 Vol.38 祆 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Oct.2017 �薛正昌与宁夏“花儿”研究荆兵沙(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纵观宁夏“花儿”的研究史和接受史,薛正昌先生对宁夏“花儿”的研究贡献甚大。

 薛正昌先生的研究使宁夏“花儿”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拓宽了宁夏“花儿”的研究领域,而且凸显了“花儿”歌词的语言学价值,并指明了“花儿学”研究的新方向。关键词:宁夏花儿;薛正昌;贡献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1331(2017)05 -0094 -04收稿日期:2017 -08 -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北地区戏曲歌谣语言文化研究”(13&ZD119)。作者简介:荆兵沙(1977 -),女,陕西蒲城人,文学硕士,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文化学研究。  自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学者们不断搜集、整理和研究“花儿”,形成了“花儿”的研究史和接受史。

 著名音乐学家乔建中先生在评价张亚雄先生对花儿学的贡献时呼吁:“为了使我们的学术建设在21 世纪更加健康、完善,我们应该对 20 世纪逐步繁荣的各类人文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清理,公允地对待各个历史时期的每一部著述和每一位学人,把一部部真实全面的 20 世纪学术史留给后人。”[1](P134)乔先生所言确矣。

 笔者常常拜读薛正昌先生关于“花儿”的论述,薛先生的论著高屋建瓴,可惜尚未引起花儿学界足够的重视,不免有点遗憾。

 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探讨薛先生对宁夏“花儿”研究的贡献,期望引起“花儿”学者的重视。薛正昌先生是宁夏固原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编辑学研究。主持国家级和区级课题多项,出版著作有:枟董福祥传枠枟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枠枟李梦阳全传枠枟固原旅游文化与开发枠枟西部风物丛书· 固原卷枠枟宁夏旅游文化丛书· 六盘山与须弥山枠。

 先后撰写并发表社会科学研究、编辑学研究类文章 130余篇。

 曾荣获国家级、区级科研奖项多项。

 近年来,薛先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宁夏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发表了关于宁夏“花儿”的系列论著,主要有枟宁夏花儿析论枠枟黄土地上的“花儿王”———马生林花儿及宁夏花儿保护枠枟“花儿”三大流派之一———六盘山花儿———张明星与他的花儿析论枠枟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枠枟宁夏文化遗产资源与保护研究枠枟宁夏文化遗产资源的几个问题枠等文。

 据笔者初步整理,薛先生对宁夏“花儿”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大方面。   一、提升了宁夏“花儿” 研究的高度  宁夏“花儿”研究,相对于青海、甘肃等地而言,学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学科体系尚未全面建立。

 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研究团队和研究人员较少,大都散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因为学者未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许多人将“花儿”视为“酸曲”“野曲”,认为登不了大雅之堂,不愿下气力研究;第三个原因是缺· 4 9 ·万方数据

 乏理论指引,致使宁夏“花儿”研究成果缺乏理论高度。

 薛正昌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文史研究专家,具有深厚的文史功底,能够突破传统“花儿”学者研究的局限,以崭新的角度探讨宁夏“花儿”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实践这些理论与方法。

 薛先生亲自走访宁夏“花儿”传承人,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与原生态“花儿”歌唱家交流,通过彼此观点与思想的碰撞,探索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

 每次拜读薛先生的新作,均能从中发现新的研究方法。

 正是这种勤于所思,使薛著中新见迭出,提升了宁夏“花儿”研究的高度。薛先生指出,按照文化资源类型的划分,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类。

 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遗产资源,主要指保护相对完好的不动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非文字的以人类口传方式为主的具有民族历史积淀且广泛突出和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革命前辈留在某地的文化资源,包括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革命前辈遗留下来的遗物、歌谣、故事等。[2]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本源文化的活化石,传递着这块土地上延续下来的民族生命的脉搏,是不可再生和无法替代的文化资源。”[2]宁夏“花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和无法替代的文化资源。

 因此,薛先生以文化遗产资源的视角观照宁夏“花儿”,分析宁夏“花儿”的源流、表现形态、表现类型、内容和特点等,总结了宁夏“花儿”研究的得失,提出要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义上研究和保护原生态“花儿”。[3]将宁夏“花儿”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宁夏来说,地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薛先生认为其主要价值和意义在于:“第一,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可使人们从历史悠久的宁夏文化遗产中汲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神,共享历史资源。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需要文化遗产的凝聚力来支撑;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文化凝聚力来保障。

 第三,传承历史文明,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品味,关注民众意志品德的养成,需要我们研究和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广大人民群众的时代要求和审美意识的提升,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提炼出最精华的文化遗产。”[2]“花儿”主要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汉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蒙古族、撒拉族、裕固族、土族和藏族等 9 个民族,[4]在这九个民族中,汉族信仰儒释道,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等 4 个民族信仰藏传佛教,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回族等 4 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这九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这九个民族一律用汉语歌唱“花儿”。

 “花儿”成为联系九个民族的纽带,是九个民族集体的历史记忆。

 我们知道,“花儿”是在我国苍凉、贫瘠而广阔的西北大地上存在的文化现象,也可以说,“花儿”是这九个民族的民俗志和文化志。

 所以,在文化遗产的视阈下研究宁夏“花儿”,不仅有益于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助于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新农村。

 也就是说,研究“花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学者只把“花儿”看作“野曲”“酸曲”,他们未能认识到“花儿”的重要意义。“花儿”的曲令有近百种,曲令的不同与“花儿”流行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状态和民族的居住分布有关,也与语言和民族心理差异有关,多民族文化交融过程中的民族音乐,是“花儿”曲令形成的重要方面。

 因此,考察“花儿”的曲令等,有助于解读各民族的心灵史和文化史。

 薛先生擅长从宁夏“花儿”中解析回族的心灵史和文化史等内容,将宁夏乃至西北“花儿” 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拓宽了宁夏“花儿” 研究的领域  梳理宁夏“花儿”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许多宁夏“花儿”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解读,有的讨论宁夏“花儿”的思想内容,有的分析宁夏“花儿”的艺术特色,有的描述宁夏“花儿”的演唱技法,有的探究宁夏“花儿”的修辞技巧,最终导致宁夏“花儿”的研究走不出宁夏,走不出西北,更走不出中国。

 “花儿”研究专家赵宗福先生首次关注“花儿”歌手研究,赵先生的枟花儿通论枠中设“花儿演唱与歌唱家、歌手”一章,[5]探讨“花儿”歌唱家或歌手对“花儿”生成和传播的意义,同时赵文中指出文化语境对编唱“花儿”的价值。

 那些土生土长的,传承着宁夏原生态“花儿”的,民族民俗艺· 5 9 ·万方数据

 术的“花儿王”、“花儿王子”或者“花儿皇后”的“花儿世界”,尚未得到系统的整理与研究。

 有鉴于此,薛先生不畏艰难,亲自走访宁夏“花儿”传承人,并研究这些传承人演唱的“花儿”,深入挖掘“花儿”演唱家心目中的“花儿”。

 枟黄土地上的“花儿王”—马生林花儿及宁夏花儿保护枠一文中,系统探讨了“花儿王”马生林演唱“花儿”的方式、技巧和特点等,重点阐释了马生林对“花儿”的定义、句式、演唱技巧、遣词用句等的见解。[6]枟“花儿”三大流派之一六盘山花儿———张明星与他的花儿析论枠文中讨论了张明星演唱的“花儿”及其“花儿世界”,并将张明星的“花儿” 与吕秀峰的“花儿”、马生林的“花儿”、陈家珍的山歌比较。[7]“花儿”歌手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他们质朴的语言中体现着他们对于“花儿”最真切的感受。

 忠实记录他们的“花儿世界”,可以为“花儿”研究提供弥足珍贵的材料。

 同时,拓宽了宁夏“花儿”研究的领域。研究宁夏“花儿”传承人时,薛先生践行着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即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时空比较,在比较中研究“花儿”。

 实际上,“花儿学”研究缺乏比较,大都局限于“花儿”谈“花儿”,缺少内部比较和外部比较,横行比较和纵向比较。

 学者应该将“花儿”与其他民歌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中认识“花儿”自身的特点及特征。

 薛先生文中不仅将“花儿” 传承人演唱的“花儿”进行比较,而且比较诸多“花儿”传承人演唱“花儿”的技巧、风格以及各自对“花儿”的理解等内容,通过多方位比较,总结每位演唱家或歌手自身的特点,分析宁夏境内传唱地域“花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其差异,探究其原因,从而归纳、总结宁夏“花儿”的特点等,令人耳目一新,开辟了宁夏“花儿”研究的新领域。

 另外,薛先生将宁夏六盘山地区原生态“花儿”与河州“花儿”、洮岷“花儿”、陕北信天游等比较,从而得出“宁夏山花儿音乐继承古代陇山徒歌四声、五声徵调特征,吸取信天游、爬山调、洮泯花儿等多重文化内涵,多用五声音节式迂回进行。”[2]既分析了“花儿”的共性,又探讨了宁夏“花儿”的个性。

 这不仅提升了宁夏“花儿”研究的高度,而且拓宽了宁夏“花儿”研究的领域。   三、凸显了“花儿”歌词的语言学价值  “花儿”是用当地方言歌唱的民歌,具有中国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等特点,“花儿”的韵律优美、流畅,歌唱起来有荡气回肠、哀转久绝之效。

 研究“花儿”的节律特征和押韵特点,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花儿”的艺术特征,认识方言的语音特点,而这些对汉语方言学和音韵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花儿”唱词中的方言词语中兼载着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某种意义上说,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普通话的推广,“花儿”传唱区的方言已经逐渐消失,方言中兼载的文化已经渐渐失落。薛先生在其枟宁夏花儿论析枠一文中曾指出:“研究、记录和保存这些濒危的语言,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看尤其重要,方言的天籁一旦消失便永远不会再生。

 ‘花儿’歌词里保存的大量方言,是一种双重身份,它不仅是记录‘花儿’本身的经历,而且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载体。”[3]由此可见,系统研究宁夏“花儿”中的方言词语,对“花儿”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关于“花儿”歌词的语言学价值,宁夏“花儿”学者关注较少。

 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的不断深入,薛先生意识到许多方言词语已在当地方言中逐渐消失,诸多方言词语只保留在“花儿”歌词中,若不及时记录、整理、研究这些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就会失传。

 薛先生的远见卓识凸显了“花儿”歌词的语言学价值。薛先生除指出“花儿”歌词中方言的价值和意义外,还揭示了方言在“花儿”中的重要性。

 薛文指出:“张明星认为方言不一样,唱出的花儿味就不一样。

 这里的‘味’,就是方言与花儿演唱时细微表达的不同之处。

 同为枟白牡丹枠,甘肃河州与宁夏固原唱的感觉就不一样,味道就不一样。”[7]也就是说,方言是不同流派“花儿”间重要的区别。“花儿”是用当地方言演唱的民歌,方言不同,唱出来的“花儿”感觉和表现力就有差异。

 关于这个问题,“花儿”学家大都语焉未详。

 薛先生著作中揭示了方言在“花儿”中的重要作用。

 2010 年,我们曾拜访宁夏“花儿王子”马汉东,马汉东认为,“花· 6 9 ·万方数据

 儿”是以城市中心的方言为基础方言演唱的。

 以宁夏海原“花儿”为例,海原境内方言差别较大,而唱海原“花儿”时,都以海原城关回民话演唱。

 他说:“我是蒿川人,但我不以蒿川话唱‘花儿’。

 如果以蒿川话唱,那就不是海原‘花儿’了,却成了同心‘花儿’了。

 如果以关庄话唱‘花儿’,可能就不是‘花儿’的味,或许听起来是秦腔”。

 他还指出,“花儿”是用方言歌唱的民歌,但为追求音乐性,往往可以不受方言束缚。

 他说,以“绿韭菜”的“绿”字为例,海原话发音为 liu,“liu 韭菜”唱起来比较拗口,这时就唱 lü 或者 lu,如此不仅唱起来上口,而且听起来有美感。

 宁夏“花儿王子”马汉东的论述,再次证明薛先生论点的正确性。

 方言在唱“花儿”时至关重要,而这些特点常常被“花儿”研究者忽视。   四、指明了“花儿学” 研究的新方向  薛先生认为,伴随着新的时代,“花儿”演唱家能将个人的“花儿”创作与时代融为一体,用“花儿”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地方历史文化,记载改革开放以来重大历史经历和重要的历史事件,思路开阔,多元发展,而不是自己局限在传统的山野小调这个圈子里。

 他指出,应该挖掘、整理和系统研究“花儿”演唱者的演唱与艺术创新。[7]走进“花儿”歌唱家或歌手的“花儿世界”,不仅静态研究“花儿”文本,还应该关注“花儿”演唱者的艺术创作等动态的东西,如此,“花儿”研究才能是全面的,客观的,深入的。

 “花儿” 演唱者个人的“花儿”创作与时代的关系,宁夏“花儿”研究者关注不多,薛先生为宁夏学者乃至“花儿”学界指明了研究的方向。2008 年,薛先生曾撰文,呼吁更多的人挖掘和系统研究“花儿王”马生林的“花儿世界”。[6]可惜时隔一年,2009 年,马生林却因病去世了。

 “花儿王”马生林的逝去,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遗憾,更多的是反思。

 薛先生在枟宁夏花儿论析枠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篇七: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宗福西北花儿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传承——以青海花儿为例花儿堪称中围民歌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作。青海花儿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摘要 花儿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有其独特的地理生态、民族历史和民俗文化等传承语境正是在如此传承语境下形成了花儿的文化形态如独特的基本类型、歌词格律、曲式结构和思想内容。花儿在明代生成之后就是以这样的文化形态不断传承而且基本上在民间以口头形式传承发展。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尊重民间文化以及文化教育普及、现代媒体变化等新语境中花儿的传承出现了书面传承形式著名花儿歌手纷纷登上精英文化平台出现次生态花儿花儿传播空间日趋广阔且多样化。因此即使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现代化的未来花儿这种民间文化仍然将传承繁荣下去。 关键词 花儿传承语境文化形态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称之为主干部分是青海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部分藏族、蒙古族等六个青海世居民族和其他民族共同用汉语演唱的民歌民间也叫作“少年”主要流行于东部农业区以及贵德、门源等县。西北四省区人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的花儿类项目共有八个青海就占了四个。人们向来把青海称为“花儿的故乡”、“花儿的海洋”将青海花儿视为最具有多元民族文化特征的地域性文化标志说青海就不能不说花儿说花儿就不能不说青海大有“言花儿即言青海”的自然语态。本文从青海花儿的传承语境、文化形态和生成传承方面较为系统地梳理其文化传承的环境与机制。西北民族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年第 期 总第  期                圃万方数据

 赵宗福・西北花儿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传承——以青海花儿为例一、青海花儿的传承语境就花儿的整体而言它是流行于西北的青海、甘肃、新疆、宁夏等四省区的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部分藏族、蒙古族劬阳裕固族九个民族中用汉语歌唱的一种民歌。根据其音乐旋律特征和歌词格律形式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系列。洮岷花儿仅仅流行于甘肃的岷县、康乐县等部分县区相对而言河湟花儿流行的地域和民族最为广泛音乐曲令和歌词格律丰富而独特影响也更大。在外界人的印象中所谓花儿基本上指的就是河湟花儿。顾名思义所谓河湟花儿就是生成于河湟地区并主要流行于河湟地区的花儿。而青海花儿就是河湟花儿的主体部分。 一 地理生态语境根据历史概念河湟地区大致是指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西宁市一市三县、海东地区六县、海南州贵德县和甘肃省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等地。这里是湟水流域及湟水与黄河交汇的地方因此称为河湟地区。黄河从青海西南部的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曲折流经千里经过龙羊峡、李家峡、积石峡等大峡谷到民和县峡口出青海省在甘肃省境内的达家川与从西北流来的湟水汇合。湟水发源于青海省海北州海宴县境内的包呼图山向东南流经湟源、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等八个县市汇人黄河。湟水作为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之一曾经是黄河上游的主干道因为地质演变新的黄河主干道开辟后湟水便退居支流。根据文献考察“湟”、“黄”、“潢”同音通假“湟水”也写作“潢水”、“黄水”意思就是“黄河”。②由此可见湟水与黄河两水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以湟水为纽带的青海东部农业区被称为湟水谷地湟水谷地以及两条“黄河”交汇的地域就是河湟地区而这一大片地域也正是河湟花儿最为流行的地区。湟水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是省内地势最低的地区气候宜人夏天不炎热素有“中国夏都”的美称。这里平均海拔    米左右植被良好所有谷地和大部分山区适宜农耕栽培部分山区宜于牧业农牧相间。东部农业区一向被看作是青海省的天然粮仓。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养育了这里的各民族人民滋润了独特的民间文化。  世纪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发和人口流动花儿也向广大牧区城镇和柴达木盆地扩布开来特别是海北州的门源县、海西州的格尔木等地也是花儿广为流传的地方。因此可以说花儿生存传承的自然地理环境以湟水流域为主。间及青海西部各地。①学界长期以来沿用“花儿是八个民族演唱的民歌”的说法。根据青海民间文艺家们的田野成果青海东部农业区的蒙古族也是花几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从花儿流行的所有民族看。共有九个民族在唱花儿。详见赵宗福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   民间文化论坛       ②赵宗福黄河之水天上来’——河源神话之谜破译 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      一   —万方数据

 赵宗福・西北花儿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传承——以青海花儿为例画 二 民族历史语境湟水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历来多民族文化并存、和睦共荣的地方。根据考古发现早在    年前这里已经有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新石器时代的各种彩陶文化足以证明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   年出土于大通县的五人舞蹈彩盆被学界称为“前所未见的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料”①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彩盆图像展示的就是先民们在劳动休息之时手拉手唱花儿的情景。发现于乐都县的柳湾彩陶更是以其数量之繁多、制作之精美、造型之繁富、纹饰之神秘而被世人瞩目这里因此有“彩陶的王国”、“远古彩陶的故乡”的美称。诸多学者认为这些彩陶上的许多符号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其中透露着远古文化的种种信息。循化县的积石峡历来被认为是大禹治水的起点“导河积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湟源县的宗家沟王母石室被地方学界称为中华母亲西王母的故居湟源县是昆仑神话的起源地之一。如此众多的文化遗存由于历史久远、文献乏载不好详细确定族属只能宽泛地认为属于古羌人文化。的确古羌人是青海历史上最早的族群。尤其是影响中国历史的西羌族群正是以湟水流域为中心而崛起。无弋爰剑从秦国来到湟水流域成为青海羌人总首领他的子孙“世世为豪”并壮大成为   个部落遍布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西汉时汉王朝势力进入青海东部设立军事行政机构并驻军屯田。随之汉民族陆续迁入湟水谷地乃至青海湖周边到东汉时已经形成了很有影响的汉文化出现了一些名门望族和历史名人。西晋末年后鲜卑人吐谷浑部、秃发部等先后进入青海建立政权除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吐谷浑王朝秃发氏还在河湟地区建立了南凉国兼容各民族文化有力地促进了湟水流域的文化繁荣发展。从唐代初年开始吐蕃政权崛起并逐渐东进成为现在青海藏民族的主干。青海吐蕃到北宋时期还在湟水流域建立了喃厮哕政权与宋王朝形成了军事经济联盟。南宋末年蒙古族进入青海。元末明初延续至今的青海多民族格局基本形成。特别是在湟水流域。世居青海的藏族、以吐谷浑后裔为主体的土族、来自中亚撒马尔罕的撒拉族、来自西亚阿拉伯的回族、来自祖国内地的汉族以及元代蒙古族后裔等在这里杂居共处形成了相互认同、和睦共荣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局面。现在聚居在甘肃的保安族、东乡族等民族也曾经在这里活动或交往过。这些世居民族正是河湟花儿的集体编创者也是忠实的传承者。经历了漫长的多民族发展历史之后新中国在    年成立。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建设发展五湖四海的各民族人士陆续来到青海青海的民族更加丰富多元。目前青海人口中就有  个民族青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地区。是中华多民族文化的缩型区。值得注意的是青海人口的  以上就生活工作在湟水流域和牧区城镇地方他们是青海花儿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三 民俗文化语境正因为上述的民族历史语境湟水流域乃至青海省是多元文化并存的典型之地。正如有的学者所言“青海处于中原、西藏、西域、北方草原民族四大文化网的交融地带这里多种文①常任侠中国舞蹈史话  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  一   一万方数据

 赵宗福・西北花儿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传承——以青海花儿为例化同住共存互相采借求同存异生动体现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处原则。”①来自中原的儒释道文化、来自藏区的藏传佛教文化、来自西域的伊斯兰文化、来自北方草原的萨蛮教文化以及其他各种古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并存。试以藏传佛教圣刹塔尔寺为例其宗教主体虽然是藏传佛教但僧人则来自藏族、蒙古族、土族其建筑、绘画、音乐等更是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凶素。大金瓦殿是汉族合璧式建筑花寺则是典型的汉式建筑。驰名全球的酥油花则融合了藏族、土族以及汉族的传统雕塑技艺。酥油花花架音乐则更蕴含有多民族文化元素如三十多首乐谱以藏族传统曲子为主但有些就是来自五台山汉传佛教寺院的音乐如《万年欢》、《月儿高》、《小开门》等有些还借鉴了湟水流域汉族民间曲牌如《香香德悟》 顺风点 、《拉里呗巴》 八仙 、《却白拉毛》 八谱等。纵观湟水流域寺院文化大都具有这样的多元特色。在如此的多元文化场域中各具特色、丰富多姿、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民俗文化也就应运而生形成了湟水流域多彩多姿的民俗文化事象。比如乐都“南山射箭、      跑马”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当地汉族、藏族以及土族广泛参与的盛大活动。汉族有“西宁赋子 平弦 ”、“贤孝”等曲艺回族、土族、藏族等民族则有形式多样、纷繁复杂的宴席曲。至于衣食住行湟水流域各民族则相互借鉴有着明显的趋同化倾向。花儿在这方面更具有典型性这里的六个世居民族都在唱花儿而且基本上都用汉语歌唱其歌词格式、音乐曲令、歌唱程式在适度保持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的同时几乎完全一样。各地花儿会也是当地各民族都热情参与他们不分彼此相互唱和和睦亲密集中体现了多民族文化认同、多民族文化交融结晶的河湟文化特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多元文化互融场域中青海花儿这种有着浓郁的多元文化色彩的民歌逐渐生成并不断丰富、传承、扩布。青海花儿作为一种区域性民歌有着独特的文化形态极具文化的传统模式反映着多民族社会内容和地方文化心理。 一 基本类型形态根据表现内容及表述形式花儿可以从不同角度大致作如下分类 从艺术表达形式看可以分为抒情花儿和叙事花儿两种。花儿歌词由于体制短小。因此以抒情见长。抒情类花儿占到花儿的  砺  以上。一首花儿不便表现复杂的内容更不能就情节、心理等展开细致的表述因此往往抓住事物或心理最富有特征的一点或最感人肺腑的瞬间进行表达而且大多采用比喻、夸张、摹状、借代、示现等修辞手法突出局部不及其余使得抒情的色彩更加浓郁。如三两三钱的耳坠   穗穗儿打肩膀哩尕妹妹好比是豆瓣   打开时活吸上哩①班班多杰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经验考察   中国社会科学       一  口一二、青海花儿的文化形态万方数据

 赵宗福・西北花儿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传承——以青海花儿为例对心爱的女孩子不作相貌、品行等具体的描写只是比作当地人喜爱的青嫩可口的豆瓣儿恨不能像嫩豆一样含在嘴里表达出对她的极度倾慕。一般来说一首花儿只表达一个思想主题。如果把若干首内容相关的花儿按照逻辑关系连缀起来演唱那就使得一组花儿具有了赋的性质。这组花儿也就是一组叙事花儿了如《熬五更》、《十更传》。 从表达系统看可以分为草花儿和大传花儿两种。花儿歌访 的起兴往往就地取材或是人们熟知的传说故事或是当地的风物民俗或是花木禽兽或是俗语套话只要是民众熟悉的世间万事万物无不是花儿起兴的题材。习惯上把这种起兴句采用一种题材且以爱情为内容的花儿称为“草花儿”意思是就像草木一样独立的花儿。而若干首乃至上百首花儿的起兴句采用某一历史传说或小说故事题材来表达一个基本内容习惯上把这些花儿称作“大传花儿”。比如封神故事、三国故事、隋唐故事、杨家将故事、岳飞故事、西游记故事、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祝传说、白蛇传说、八仙传说等等都是大传花儿的基本内容。如果说草花儿是青年男女即兴表达情感的载体那么大传花      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主流文化情感而受到一些乡土精英们的青睐大通县花儿歌手马得林还专门搜集整理出版了《新编大传花儿》一书。 从表达内容看可以分为传统花儿和新编花儿两种。就传统花儿来看绝大多数都是表达情爱的而...

篇八: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花儿

  摘 要

  回族花儿是自唐代始陆续由亚洲诸伊斯兰国家迁徒落籍西北一带的回族同胞传承发展的一种通称为花儿的山歌品种。

 回族是花儿歌种传承发展的主要媒介和载体。

 “花儿” 内容丰富, 多为情歌, 也有表现回族人民生活的。

 由于“花儿” 最早产生于山间田野, 歌手们在空旷幽美的环境中无拘无束, 放声高歌, 所以它的曲调多高昂、 奔放、 粗犷、 悠扬,表现了 回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关键词:

 回族花儿 发展 特点

  ABSTRACT

  Hui flowers are beginning in succession since the tang dynasty by Asian the islamic country migration of northwest area of cadastral falls hui compatriots an inheritance of flowers generally called the folk song varieties.

 Hui are kind of pas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flowers song main media and carriers.

 "Flowers" rich content,

 for love songs,

 also have performance hui people" s life.

 Because "flowers" at the earliest originate from the mountains in the open fields,

 singers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freely,

 singing,

 so it" s more expensive tune,

 bold and unrestrained,

 straightforward,

 melodious,

 express the hui people to the happy life and pure love the pursue and aspirations.

 Key words: Hui flower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1

  回族花儿的特点及其传播发展

  1 写作背景及意义

  1. 1 花儿基本概念的界定

  花儿(又称少年、 话儿、 山曲、 山花儿、 干花儿、 野曲⋯) 是以甘肃、 宁夏、 青海为中心, 在陕西西北部、 新疆东北部、 内蒙西部、 四川北部和西亚吉尔吉斯等地区汉、 回、 撒拉、 东乡、 保安、 裕固、 土、 藏、 东干等民族中, 广泛传播发展的一种高腔山歌。

 在各种场合演唱花儿时, 都习惯“以花喻人, 以花状物, 以花抒情、 以花叙事” , 男方习惯称女方为“好花儿” , 女方称男方为“俊少年” 这种对人的亲切昵称, 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歌种名称与有机组成部分统称为“花儿” 或“少年” 。

 1. 2 回族花儿的产生

  根据明代辞官回故里的临洮人吴镇记述说花儿是陇山地区和古洮岷二州使用“风搅雪”式方言的回回人相传的山歌野曲。

 明清时期在伊斯兰教中穆斯林们经常以极为丰富多彩的

 歌唱性音调来吟咏《古兰经》 和赞颂真主安拉与至圣穆罕默德。

 在这些音调中, 除继承了伊斯兰音乐传统外, 又入乡 随俗与汉族和聚居地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有所交融和发展, 有些传入的伊斯兰宗教音调也因语言声调和审美习惯不同而中国化或地方化了。

 所以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音乐是中亚、 西亚各国伊斯兰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互交流渗透的产物。

 而花儿这种音乐形式也是在这种背景下由于在民族群形成过程中, 回族将伊斯兰音乐与汉族音乐融合过程中产生的。

 2 回族花儿的特点

  2. 1 回族花儿的音乐载体

  回族中传唱的河湟花儿最具代表性, 它的内容格式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的名俗音乐词句格式有共性也有个性, 其基本格式在大致相同中又有多种变异发展, 如常见的前两句比兴, 后两旬写意, 前后两句用相同的句式和相同的曲调; 单、 双句结构各自相同, 单句每句有四个停顿, 但末顿只有一个字; 双句每句有三个停顿, 末顿必须是两个字。

 因原来多为对歌形式, 常习惯于在两句间加上“阿哥的肉”

 、 “尕妹子听呀” 等称谓性的短 2

  衬句(或用重复性短句及实词代替) , 因而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格式,

 即被称为“两头齐” 式的四句型或“两担水” 式的六句型花儿。

 回族也参加“花儿会” 但主要是从事商贸活动, 晚上也聚在一起唱喜欢的花儿令调遣情解闷, 所以洮岷花儿或羌藏花儿在回族内是很少传唱的。

 回族人也认为“花儿本是心上的歌, 不唱是由不得自家” ,

 “花儿不是宽心者唱, 愁闷时解个心慌” , “心中愁闷胡喝昵, 你当我是开心者唱呢”

 。

 在家里唱花儿是犯忌, 回族的阿訇和长辈会严厉的批评你, 而只要再在山野田间, 你可以扯开嗓子任意胡喝(唱) 几句, 遇到熟悉的, 也可以相互对歌。

 空旷壮美的大自然解脱了一切束缚, 这种自由放任、 自娱自乐的演唱方式一直传衍到现代, 回族花儿调式丰富多变, 旋律流畅动听, 节奏曲式形态变化多端。

 尤其是六盘山地区流传的同族山花儿, 它在继承一字对一音、 三句一叠的古陇山歌, 陇原山曲子的基础上, 广泛吸收融合了河湟花儿、 信天游、 爬山调, 宴席曲等歌种的因素, 融合发展成具有独特色彩的山花儿, 花儿化的信天游、 花儿小曲、 花儿号子等多种风格特色的花儿令调, 其中有一些调子(回族习惯用波斯文称作“耶儿” ) 便是由伊斯兰赞圣音逐渐转化而形成的。

 2. 2 回族花儿的音调特点

  花儿与其他传统音乐文化一样, 都是自然传承演绎的活态文化, 具有级强的可塑性和变异性, 同一令调节器十唱九不同, 衍生出曲同词异, 词同曲异、 词曲皆不同或大小异等非常繁多复杂的变化发展来。

 回族花儿更是如此, 以“大分散、 小集中” 的方式, 聚居于西北各地的回族, 他们在喜爱传播花儿这个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音乐形式时, 千人千腔, 百人百调, 持续不断地创新发展, 各地的回族花儿都与各地的人文环境、 民风民俗、 审美演唱习惯等, 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从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 的观念出发, 这恰是我们研究区分同一歌种的不同风格色彩的关键。

 3 回族花儿的传播发展

  3. 1 传播形式

 回族因宗教信仰和受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 认为在家里或公众场合唱谈情说爱为内容的“骚花儿” 是非礼之举, 更没有在佛道教圣地或山野桑林对歌野合的传统习俗。

 据多方调查, 回族也参加“花儿会” 但主要是从事商贸活动, 晚上也聚在一起唱喜欢的花儿令调遣情解闷, 所以洮岷花儿或羌藏花儿在回族巾是很少传唱的。

 回族人也认为“花儿本是心上的歌, 不唱是由不得自家” ,

 “花儿不是宽心者唱, 愁闷时解个心慌”

 ,

 “心中愁 3

  闷胡喝昵, 你当我是开心者唱呢”

 。

 过去在家里或庄子里唱花儿是犯忌的, 出了庄子在山野田间, 可以扯开嗓子任意唱几句, 也可以相互对歌。

 3. 2 发展现状

  过去回族因受封建伦理影响, 在家里, 村里, 即使在山间野外, 如有长辈或兄嫂在场,大唱情歌是极失礼的举止。

 但是作为自娱性活动或为解闷遣情, 同辈人在山野放牧耕作时则可随意歌唱, 这就是花儿有“野曲” 俗称的由来。

 唱这种歌的人, 主要是身在农村的农民、 脚夫、 车夫、 放牧者、 筏子客、 工匠等劳动者。

 西北五省 花了十余年时间普查选编的青、 谱、 图、 文、 像俱全的民歌集成分卷, 尤其是六盘山地区流传的回族山花儿, 已于2003 年首批申报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启动以来, 各行各业上下结合。

 花儿流行地域也正在申报传承保护基地和传承人。

 目前西北地区大力举办各种类型花儿会演聚会, 把花儿引进教学机制(花儿进课堂) , 打造各式各样的花儿品牌项目繁多, 花样翻新。

 目前国内积极采用调查采集、 访谈摄录的方法,把民族民间歌手在各种生活劳动现场演唱的原生态花儿民歌, 真实原样的记录下来, 编成歌集、 音带、 唱盘、 光碟。

 在不久的将来, 回族花儿将在民俗音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4

  参 考 文 献

  [1] 刘同生主编. 中困民问歌曲集成-宁夏卷[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2] 庄 壮丰编. 巾国民间歌曲集成· 甘肃卷[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4

  [3] 黄荣恩主编.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青海卷[M]. 中国 ISBN 中心. 2000.

 [4] 周 吉主编.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M]. 中国 ISBN 中心, 2000.

 [5] 刘 明, 靳宗伟, 刘同, 土编撰. 花儿十讲.

 [6]刘寿玉. 中国西部科技.

 2009 年 9 月(下旬) 第 08 卷第 27 期总第 188 期

  5

  谢 辞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首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 XXX 教授, 经过她的悉心指导, 我的论文由粗糙的“毛坯” 变成一篇主题突出、 目的明确、 逻辑严密的学术论文, 使我在论文

 的写作过程中重新温习了以前的功课, 运用了新的方法, 达到了 学以致用的效果, 因此对经济学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同时, 我学会了怎样搜集、 整理、 分析数据, 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 从而应用的论文中, 使论文有理有据, 丰满莹润。

 其次, 感谢大学四年里的各位老师, 是老师的教育和熏陶, 使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对大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再次, 感谢大学里学习、 生活在一起的同学们, 集体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 丰富、 意义深刻。

 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同学们的帮助, 让我走出迷茫, 充满信心。

 最后,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和照顾, 让我顺利读完大学, 收获知识、 收获人生。

 6

 L#5kzO%8nC R(bqFU+ etIX2hwL#5kzO%8nCR(bqFU+ etIX2hwL#5kz O%8nCR(bqFU+etIX2hwL#5kz O%8nC R(bqFU+ euJY3ixM!6lAP&9oDS) crGV0 fuJY3ixM!6lA P&9oDS) crGV0fuJY3ixM!6lA P&9oD S) crGV0 fuJY3ixM!6lAP&9oDS) crGV0 fuJY3iyN$7mB Q*apET-dsHW1gvKZ4jyN$7mB Q*apE T-dsHW1 gvKZ4jyN$7mBQ*apET-dsHW1 gvKZ4 jyN$7mB Q*apET-dsHW1gvKZ4jyN$7nC R(bqF U+etIX2 hwL#5kzO%8nCR(bqFU+etIX2 hwL#5kzO%8nC R(bqFU+etIX2hwL#5kzO%8nC R(bqF U+etIX2 hwL#5kzO%8nCR(brGV0fuJY3 ixM! 6lAP&9oD S) crGV0fuJY3ixM!6lAP&9oD S) crGV 0fuJY3 ixM!6lAP&9o D S) crGV0fuJY3 ixM!6lAP&9oD S) crGV 0fvKZ4jyN$7mBQ*ap ET-dsHW1gvKZ 4jyN$7mBQ*apET-dsHW1gvKZ 4jyN$7m BQ*ap ET-dsHW1gvKZ4jyN$7mBQ*ap ET-dsH W1gvKZ 4jzO%8nCR(bqFU+etIX2hwL# 5kzO%8nCR(bq FU+etIX2hwL#5kzO%8nCR(bq FU+etIX2hwL# 5kzO%8nCR(bqFU+etIX2hwL# 5kzO%8nDS) cr GV0fuJY3ixM! 6lAP&9oDS) cr GV0fuJY 3ixM! 6lAP&9oDS) cr G V0fuJY3ixM! 6lAP&9oDS) cr GV0fuJY3ixM! 6lAP&9oDS) cr HW1gvKZ 4jyN$ 7mBQ*apET-dsHW1gvKZ4jyN$ 7mBQ*a pET-ds HW1gvKZ4jyN$7mBQ*apET-ds HW1gvKZ 4jyN$ 7mBQ*apET-dsHW1gvL#5kzO% 8nCR(bqFU+et IX2hwL#5kzO%8nCR(bqFU+et IX2hwL #5kzO% 8nCR(bqFU+etIX2hwL#5kzO% 8nCR(bqFU+etIX2hwL#5kzP & 9oDS) crGV0f uJY3ixM !6lAP &9oDS) crGV0f u JY3ixM!6lAP &9oDS) crGV0f uJY3ixM!6lAP & 9oDS) crGV0f uJY3ixM!6lAP &9oDT-dsHW1g vK Z4jyN$7mBQ *apET-dsHW1g vKZ4jyN$7mBQ * apET-dsHW1g vKZ4jyN $7mBQ *apET-dsHW1g vK Z4jyN$7mBQ *apET-d sHX2h wL#5kzO%8nCR ( bqFU+etIX2h wL#5kzO %8nCR (bqFU+etIX2h w L#5kzO%8nCR (bqFU+etIX2h wL#5kzO%8nCR ( bqFU+etIX2h wL! 6lAP &9oDS ) crGV0fuJY3i x M!6lAP&9oDS ) crGV0f uJY3i xM!6lAP&9oDS )crGV0fuJY3i xM!6lAP &9oDS ) crGV0fuJY3i x M!6lAP*apET -dsHW1gv KZ4j yN$7mBQ*apET -dsHW1gvKZ4j yN$7mBQ *apET -dsHW1gvKZ4j y N$7mB Q*apET-dsHW1gv KZ4 jyN$7mBQ*apE T+etIX2hwL#5 kzO%8nCR( bqF U+etIX2hwL#5 kzO%8nCR(bqF U+etIX2hw L#5 kzO%8nCR(bqF U+etIX2hwL#5 kzO%8nCR( bqF U+etIX3ixM!6 lAP &9oDS) crG V0fuJY3ix M! 6 lAP&9oDS) crG V0f uJY3ixM! 6 lAP&9oDS)crG V0fuJY3ixM!6 lAP&9oDS) crG V0fuJY3ixM!7 mBQ*apET-dsHW1gvKZ4 jyN$7mB Q*apET-dsHW1gvKZ4jyN$7mB Q*apET-dsHW1 gvKZ4jyN$7mBQ*apET-dsHW1 gvKZ4 jyN$7mB Q*bqFU+etIX 2 hwL#5kzO%8nC R(bqF U+etIX2 hwL#5kzO%8n C R(bqFU+etIX2 hwL#5kzO%8nC R(bqFU+etIX 2 hwL#5kzO%8nC R(bqF U+fuJY3 ixM! 6lAP&9oDS) crGV0fuJY3 ixM! 6lAP&9oD S) crGV0fuJY3ixM!6lAP&9oD S) crG V0fuJY3 ixM!6lAP&9oDS) cr

推荐访问: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宁夏 文化遗产 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