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08-21 18:30:04 来源:网友投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1古诗词三首 【教学反思】 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山水田园诗的重点、难点都是要讲透诗中情与景的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10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10篇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反思】

 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山水田园诗的重点、难点都是要讲透诗中情与景的关系。因为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传情。而山水田园诗的“情”并不复杂,或写游观山水的清兴,或抒隐居田园的闲趣,或表对官场现实的厌弃、或融愁闷不平之感,比较容易把握。结合诗歌的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去探究,得出鉴赏山水田园诗的规律,有效突破山水田园诗是如何以景传情的难点,达到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以山水田园诗的“情”为牵引,其中穿插对景的赏析,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领略山水田园诗,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对景的把握有所欠缺,几节课下来,细细回想,教师只是一味地介绍山水田园诗,带领学生学习山水田园诗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和诗相配的图似乎成了摆设,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诗情画意的氛围。这点有所欠缺,还需反思和提升。

 2 乡下人 家

 【教学反思】

 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我利用引导学生产生对乡下生活的憧憬,通过学习生字词熟悉课文。第二课时,逐段解析文章,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重点突出乡下风景的独特和迷人,让学生想象乡下人家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详解修辞,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3 天窗

 【教学反思】

 《天窗》是文学大师矛盾先生以自己的三十年代的童年生活为背景题材而写的,时间久远,与孩子们现在生活的时代相差较远,写得又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两节课的讲解中,我主要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臵身其中,深刻体会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在读的过程中与课文的描写产生共鸣。课堂上,我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并对他们的奇妙想法表示肯定,他们的心灵之窗瞬间被打开,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 三月桃花水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以读为本贯穿课堂始终。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读的指导手段丰富多彩。教师重视了默读的训练,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有利于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以个人独特的生活经验、感受和体会相互启迪。如:“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个牵动着全篇的问题,几乎从整篇课文中都能找到有关句子来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交流的空间,还有助于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的共鸣等多方面谈感受,让学生交流感受,读议结合,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对话的舞台。

 5 琥珀

 【教学反思】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推测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的科学价值。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那块琥珀推想出

 故事发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他们对琥珀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做了如下布臵:选择你喜欢的途径,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包括图片)。课堂上巧借多媒体资源,抓住关键语句,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的推测是否合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求想象合理,课后尝试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有关恐龙的科普文章,由于学生对于恐龙没有较深的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兴趣。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反思】

 十二三岁的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新鲜名词都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纳米”这一概念是 20 世纪 90 年代才兴起的,近几年由于科学家的不断研究,纳米技术将这一概念慢慢变成了现实,悄然进入寻常百姓家,渗透在衣、食、住、行等领域,所以学生对“纳米”并不感到陌生;但纳米技术可使许多传统产品神奇般地“旧貌换新颜”,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妙多彩,这又给 “纳米”增添了浓郁的神秘色彩,使得学生对它产生了新的兴趣。

 这虽然是一篇介绍纳米技术的说明文,但由于作者没有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没有进行深奥抽象的理论阐述,而是用生动的语言和大量的事例进行说明,大大降低了阅读难度,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完全被纳米技术的神奇吸引。可是,学生通读一遍后除了兴奋的感觉,对“纳米” “纳米技术”这些基本概念比较模糊。我知道这是因为学生还不太懂得如何掌握文章的重点。于是,我调整了教学步

 骤,先认真研读题目,再阅读全文,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了很多。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反思】

 《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数百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而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学时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为突破口,通过课件,让学生品读、感受千年梦圆的激动、自豪,抓住关键词理解千年梦为什么圆在今朝。

 9 短诗三首

 【教学反思】

 《短诗三首》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三首诗文字简练,都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1.教学效果(思效)。

 “三分诗,七分读”,小学语文侧重于语言的积累。所以,这堂课我还是以读贯串整节课,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自读,齐读,男女对读,然后我问他们最亲的人是谁,最难忘的是什么,告诉他们无需回答,只思考。再示范读一遍,问他们听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听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并且说是从“母亲的膝上”听出来的。我们就这首诗展开讨论,在作者关于母亲的回忆里,课文提到了什么,可能还有什么。孩子们还说出自己关于和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便顺势引导孩子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是由母亲养育长大,要怀有感恩之心。还没等我要求,有个学生说,老师这首诗真好,是不是要求背诵啊。

 孩子们的领悟力可真高,都知道该积累的内容了。

 2.教学收获(思得)。

 这三首短诗都是歌颂母爱的,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这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读诗的感受,再说说自己的母亲一二事,又让他们说两句对母亲感谢的话。孩子们有的可以说上一大段话,有的说着还掉出眼泪来,有的觉得对不起母亲开始忏悔。此情此景,我引导他们这样表达感恩还不行,能否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歌颂母爱呢?实际上就是仿写,学生最怕仿写,但是听到“用诗一样的语言”这样的话觉得很有趣,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很高。我打开配乐,孩子开始了歌颂母爱的创作。

 3.不足之处(思失)。

 我们一起学完第一首诗,我要求第二首诗由学生练读,看能读出什么,结果多数人说,是作者对大海的爱。这么说也无可厚非,毕竟第二首较之第一首更隐晦一些。孩子眼睛里看到的是大海,心里想到的就是大海。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冰心作品的主题了解的不够,而且对这方面我没有做出要求。

 4.改进措施(思改)。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我们不要挖掘太多的文本含义,也不要苛求孩子们得到千篇一律的精准的答案。对孩子理解上的偏离,只要没有悖于主题主旨,没有产生不健康的思想,就不该被否定,他们是孩子,自然以孩子的视角来读诗,来理解诗。我们只要最大程度地尊重他们的解读,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了。

 10 绿

 【教学反思】

 《绿》语言精炼、含蓄,有丰富的意境,能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诵读是有效的手段。诵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美,感受诗歌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多体会,其次引领学生寻觅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创作诗歌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在现代诗中,诗人主要从自然以及生活中选取物象,把物

 象写到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这些物象包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这些物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这些意象蕴含的作者的主观感受,进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1 白桦

 【教学反思】

 这首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意境明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歌共四节,每节四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作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情感基调,在琅琅读书声中,使无声的文字变得有感情,使有限的语言富于活力,让学生领略汉字表达的奇妙效果,初步感悟诗句所积淀的文化底蕴,逐渐提高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反思】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语言生动,意境悠远,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上,在阅读和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仔细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13 猫

 【教学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在教学时突出了本课蕴含的人文精神。以研究性阅读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没有忽视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中,获得生动、

 直观的感觉,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去阅读、去探究,让学生乐学、善学。

 二、注重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领悟文字的表达效果。如对对“屏息凝视”“蹭”“丰富多腔”等词语的理解,要求学生不要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要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想象、去感悟。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获得感知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碰撞,最终心有所悟,豁然开朗,体会到了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

 三、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人文情怀,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在品词赏句中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阅读的方法。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想象的自主天空。

 14 母鸡

 【教学反思】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通过描写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在体会作者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过程中,紧扣文章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梳理文章的脉络。在表现对母鸡的讨厌的那部分内容,作者实际上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为表达课文的主旨——赞颂母爱服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爱的表现,感悟作者表达的主旨,从而使学生升华自己的感情,体会母爱的伟大。

 15 白鹅

 【教学反思】

 《白鹅》语言幽默风趣,活灵活现,全文读起来给人一种喜爱之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作者采用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向我们描述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然后让学生抓住鹅的“高傲”这一特点,围绕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进行课文学习,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从哪些方面展开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并且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来进行动作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也好。

 16 海上日出

 【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站在海边观看日出的情景和经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拟人的修辞手法、简洁明快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作者在四周清静的环境中,独自观赏日出美景,更显悠然兴致。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情趣中,才能更好地表现作者与山、水、云霞相融的情怀,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文最后一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充分地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之情。全文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动静相宜,很适合朗读、背诵。

 学生在朗读时要投入情感,发挥想象,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身临其境般看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20 年春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合集

 第二单元 目录 9 短诗三首之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

 10 绿 11 白桦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语文园地

  《 短诗三首 》教学设计及反思 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在富于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漫、涛”2 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繁、漫”等 8 个生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3 个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交流“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自己怎样的感受。

 4.朗读第 2 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5.弄明白第 3 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弄明白第 3 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难点 说说“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自己怎样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熟读诗歌,搜集作者冰心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孟郊的《游子吟》,学生齐读或背诵。

 2.教师导言:同学们,《游子吟》描写的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辉,因此成了千古绝唱。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就借冰心的《短诗三首》一起去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理解母爱吧!

 

 3.课件出示诗题,学生齐读。

 二、简介诗人,听读诗歌。

 1.学生展示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品有《寄小读者》《繁星·春水》等。

 2.介绍《繁星》,范读诗歌。

 (1)教师:《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课件出示《短诗三首》,教师范读后问:听了这三首诗,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教师:接下来,同学们就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

 (2)相机纠正字音。

 “繁”读“fán”,“漫”读“màn”,“藤”读“téng”,“膝”读“xī”。

 3.辨析字形,指导书写。

 “繁”上部是“敏”,下部不要写成“系”;“藤”“膝”的右下部不要写成“水”。

 4.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价。

 四、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一)朗读《繁星(七一)》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这首小诗的特点。

 2.学生说说《繁星(七一)》的特点,教师归纳小结:这是一首无韵诗,具有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4.过渡:读着读着,大家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 (二)朗读《繁星(一三一)》 1.学生自由读,读后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有什么异同,发现诗“韵”。

 2.指名读,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押“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的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三)朗读《繁星(一五九)》 1.自由朗读,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朗读《短诗三首》。

 2.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朗读了《短诗三首》,初步感受了现代诗的特点。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去感受诗中浓浓的情感吧!

 2.课件出示《短诗三首》,指名读读。

 二、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一)想象《繁星(七一)》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指导朗读时破折号和“中”“下”“上”的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

 3.想象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4.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5.情境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境,并背诵。

 (二)想象《繁星(一三一)》 1.指导朗读,注意节奏,学生展开想象。

 2.读出感叹号、问号的不同语气。

 3.理解:星与光、花与香、“我”的思潮与大海波涛的清响有什么相似之处。

 4.情境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境,并背诵。

 (三)想象《繁星(一五九)》 1.指导朗读,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

 2.引导想象“风雨”:想象“天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

 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3.想象经历“风雨”:想象“心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4.过渡:现代诗除了蕴含丰富的想象外,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三、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一)悟情《繁星(七一)》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你从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自己怎样的感受? (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境朗读:播放海浪的声音,在情境朗读中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3.小结: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充满眷恋与感激„„大海在诗中可以指母亲、故乡等有关思乡的东西,它对于作者而言是尤为重要的事物。就像光之于星,香之于花。但是这里却说,星没有光,花没有香,这说明在作者远离家乡的日子里,作者的思想因为远离家乡而失去了与家乡的共鸣,作者犹如失去了光的星,失去了香的花,自己的思想失去了灵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家乡对于自己的重要,也说明作者想念家乡。

 4.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尝试背诵。

 (三)悟情《繁星(一五九)》 1.学生自由读诗,思考:“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的“只”在这句诗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只”强调了唯一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信赖及依赖,从而更能突出母爱的力量。诗人巧妙地借前一个“躲”字引出后一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里避风雨一样,女儿的心灵、精神或感情受到打击时,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以及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伟大。

 2.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1)学生再读诗歌,讨论交流: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结合作者的经历,理解“心中的风雨”的内涵,通过朗读体会情感。

 ◎1900 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 11 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1921 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 母亲啊„„ (3)教师适时点拨:第一个“风雨”主要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第二个“风雨”主要指在生活中遇到的不顺、挫折,“心中的风雨”

 指由此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 是“心中的风雨”。可见,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3.学生谈谈在自己的生活中类似的情感体验。(提示: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你会怎样向母亲倾诉,从母亲身上寻找温暖?)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学生再读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2.学生仿写诗句。

 3.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4.朗读仿写的诗歌,分享自己创作的“繁星”。

 5.背诵《短诗三首》。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板 书 设 计 9 短诗三首

 教 成功之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借助合

  《 绿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绿》是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诗歌的形式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诗中处处是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学 反 思 理的想象大致理解诗歌的意思。

 不足之处:由于预习阶段教师未要求学生搜集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对第 3 首诗中的“风雨”理解得不够深刻。

 教学建议:诗歌节奏鲜明,以表达感情为主题,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特点,并仿写现代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生活中。

 淡绿、粉绿„„风、雨、水、阳光„„一切都是绿的。让我们跟随诗人的感觉,去大自然中感受鲜活的景象,畅游在作者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里,相信学生一定会沉浸在那片绿中。

 二、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2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4个生字。

 2.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 4 个生字。

 2.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对现代诗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了初步的体验和阅读方法的积累,但情感体验有待提高,语言品味也不够细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提示、点拨。

 五、教法策略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

 内容。

 2.创设意境,引导学生感知诗情,不要过多对诗进行分析,以便保持学生对诗的热情。

 教学准备:图片、各种绿色的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配乐磁带。

 课时:

 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第一、二小节。

 重点难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出示绿色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大家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

 觉? 2.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令人赏心悦目。绿不仅是大自然的景象,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绿。

 4.全班齐读课题。

 5.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人艾青的资料,了解艾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课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指读。

 (2)课件出示生词,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情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思考:这首诗共有几小节?诗人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学生交流。

 3.教师板书: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4.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5.出示课文第一小节: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读

 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6.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7.齐读第一、二小节。

 四、指导写字 1.做写字准备(手指操、写字歌)。

 2.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黑绿浅绿嫩绿 绿  翠绿淡绿粉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3.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宗璞笔下的“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重点难点

  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教学过程 一、配音朗读,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指名学生背诵第一、二小节。

 2.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你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3.随机交流。

 (1)第三小节:

 ①读一读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②说一说:当你身处大自然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 (2)第四小节:

 ①出示“挤、重叠、交叉”,想一想这三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③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3)第五小节:

 ①感悟“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②学生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2.教师示范读。

 3.同桌互读。

 4.全班齐读。

 5.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

 四、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自读“阅读链接”。

 2.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交流这段话给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运用,课堂小结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

篇三: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要】现代诗是统编教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教学现代诗时,教师要抓住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通过运用“反复诵读,内化诗歌语言;借助意象,进入诗歌意境;拓展阅读,寻觅诗人情怀;模仿创作,尝试诗性表达”等策略,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激发阅读兴趣,感受诗歌魅力。【关键词】现代诗;统编教材;文体;策略现代诗教学的定位与策略— —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张 霞统编教材选编了众多文质兼美的诗歌。从四年级开始, “现代诗”这一专有名词走进了学生的视野。四年级下册还前所未有地编排了一个现代诗主题单元。虽然现代诗已成为教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它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下面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谈谈对现代诗教学的思考。一、抓住编排意图,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本单元意在带领学生认识冰心、艾青、叶赛宁、戴望舒等中外著名诗人以及他们的诗歌,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还安排了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小学阶段的现代诗教学肩负着让学生了解这一文体,激发阅读兴趣,尝试进行诗歌创作,感受诗歌魅力的重任。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文体意识出发,对现代诗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定位。(一)从文体出发,初步了解现代诗现代诗不同于古典诗词,也不同于小学生经常接触的其他文本,从结构形式到文字运用,从意蕴内涵到思想情感,都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如分行呈现的构段方式,反复复沓的节奏韵律,用词用语上的陌生化处理,鲜明独特的意象组合,丰富深沉的人文意蕴,等等。认识和把握现代诗的特点,是现代诗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二)从方法着眼,学习阅读现代诗读诗不同于快餐式阅读,需要读者静下心来,让灵魂与诗行共振,让热情被诗句燃烧。这样的阅读过程往往艰辛而缓慢,很多学生拿起诗读了几行就会弃之一边。因此,读诗要有方法指导。比如,通过反复诵读逐步了解诗意,以提问质疑来聚焦诗歌的表达特色,以想象拓展来发掘诗歌的意蕴,以模仿写作来玩味和内化诗歌的语言,这些都是开展诗歌阅读的好方法。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这些阅读技巧,带领学生深入诗歌,并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开阔学生的思路,以教材为本,由此及彼,引导学生多读现代诗。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这样的活动必须建立在大量读诗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以诗人、诗歌内容、诗歌形式为主题,分别展开系列化阅读,不仅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也是教学现代诗的任务之一。(三)从语用入手,尝试创作现代诗现代诗因其独特的语言形式、适切的修辞运用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5语文JIAOXUEYUEKANXIAOXUEBAN课堂新探·阅读教学37。

 。. .。

 。

 以及精美的意象表达,对于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也都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表达,要求进行仿写。可见,四年级学生要逐渐走向文学性阅读,也可以适当尝试文学性表达。诗性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现代诗的重要目标。二、立足诗歌特点,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基于现代诗文体的特殊性、阅读的困难性、语用的价值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从推敲语言、想象画面、拓展阅读、仿写表达等方面着手,将现代诗的教学落到实处。(一)反复诵读,内化诗歌语言对现代诗教学来说,反复诵读是走进诗歌灵魂的必经之路。在朗读中,现代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被感知,诗歌的大意及作者的情感被体悟,语言的精妙及分行布局的匠心被认同。《如何阅读一本书》在谈到如何阅读抒情诗的时候,给出三个建议:一是不论懂还是不懂,一口气读完不要停,找到基本感觉;二是大声重读,对这首诗打开心灵,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三是相信自己的阅读能力,一遍一遍反复玩味,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是读诗的方法,也是教学现代诗的重要方法。1.整体阅读,获得初读体验叶赛宁的《白桦》经过顾蕴璞先生的翻译,语词华丽典雅,诗句整饬端庄。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不同文化氛围里的人读这首诗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整体感知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轻声朗读,之后借助问题“你喜欢这首诗吗?它给你什么印象”,梳理学生的初读体验。学生回答的角度各不相同,如“白桦树很美” “作者很喜欢窗前的这棵白桦树” “诗歌语言很美” “诗歌读起来有点拗口,但是特别有味道”。学生的初读体验指向诗的情感、内容、语言等各个方面。2.出声朗诵,发现语言之美《繁星(一三一)》写道: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以对大海的呼唤为开头,之后却宕开一笔,写花香,写星光。这种“比兴”的手法,学生没有接触过,理解起来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通过师生对读,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读法:一种是第二、三、四句独立分割地朗读;一种是将第二、三句轻声连读,第四句突出作重音朗读。学生猛然发现作者写花香、写星光的目的不在于展示星光和花香,而在于突出波涛的清响,一下子读懂了诗歌。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比兴”的说法,学生理解起来自然水到渠成了。3.品读积累,体悟作者情感《繁星(七一)》中有三个看似无关联的偏正短语“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虽然它们单独都能构成画面,但在诗中,这三个画面被囊括在“永不漫灭的回忆”这个特殊的情境下,于是融合成了一个带有忧伤意味的具有独特美感的画面。结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想象这样朗读。当我们和母亲相依偎,我们会深陷于当时的情景 — —当我们离开父母远游求学时,我们会想起 — —当我们长大成人,身边有了自己的小儿依偎,我们会念叨 — —当我们渐渐老去,我们的母亲也终将离我们而去,我们会想起 — —学生在一遍遍的想象朗读中,既深入感受了作者写作时所蕴含的深情,同时也积累和内化了这个有新鲜感的独特的语言形式。(二)借助意象,进入诗歌意境“意象”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情感和头脑中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融合的产物。意象的叠加和组合会构筑出独特的意境,而意境则是诗歌的灵魂,决定了诗歌的价值高低。如《繁星(七一)》通过“月明” “园中” “藤萝” “叶下” “母亲” “膝上”等一连串中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5语文JIAOXUEYUEKANXIAOXUEBAN课堂新探·阅读教学38。

 。. .。

 。

 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了一幅温暖、清明、和美的童年往事图。叶赛宁的《白桦》则以白桦为中心意象,加之“朦胧的寂静、灿烂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等辅助意象,描绘出了白桦的朦胧之美、纯洁之美和宁静之美,使其成为诗歌史上的经典意象之一。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透过意象想象和感受其营造的意境,进而达到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以《繁星(七一)》为例,教学片段如下。(1)把目光聚焦到这三行上(出示: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关于“母亲的膝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你想到了怎样的场景?(3)教师配乐叙述:你看,这个场景有时间,是在 — —(学生答)这个场景有地点,是在 — —(学生答)这个场景还有鲜活的人物,那是 — —(学生答)美好的童年时光,和母亲在一起,随时随地想起,都是一幅美好的画面。请拿起笔,把你脑中的画面写下来。上面这个教学片段给出了两点启示。一要借助诗歌意象,引导学生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特定的场景。本片段通过朗读和聚焦,让学生想象月上中天,园中清朗如洗,藤萝叶婆娑的影子轻轻洒落,女儿轻趴在母亲膝头,重现诗人心中那个曼妙而温馨的画面。二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本片段让学生在和谐应景的音乐中打开记忆的阀门,描述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忆自己对于母亲、对于生活的温柔体验,从而对诗歌的意蕴有更深的体认。(三)拓展阅读,寻觅诗人情怀诗歌之所以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在于作品所传达的某种感受、体验、思绪和情感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具有多重性。教学中如果就诗教诗,那么诗歌的韵味便会荡然无存。教师要善于发掘资源,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以促进学生对诗歌意义进行准确、全面的把握。1.介绍创作背景,知人论世虽然不提倡对诗歌作过度解读,但对于必须了解的多重意蕴,作为教师还是要引领学生挖掘和领悟的。提供作者生平介绍和创作时代背景,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比如,《在天晴了的时候》通过对雨后小径上美丽景象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写出了诗人对闲适的生活境界的向往。在学生理解到这个层面之后,教师适时提供诗人的写作背景 — —诗歌写于1944年6月,抗日战争胜利在望,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诗人正怀着一颗向往的心在静静等待 — —以一种在希望之中守望的精神姿态。再联系诗歌中对生活的热情召唤,学生很容易感悟到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光明和胜利的歌唱。再如,叶赛宁的《白桦》犹如一幅工笔画,细致入微地将朝阳下“朦胧的寂静中”的白桦树刻画得如同一位亭亭玉立、优雅高洁的少女,这是诗人眼中的白桦,也是诗人心中对美的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再补充叶赛宁的生平、白桦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人写白桦的同时,其实也在写一种高洁的人格。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实还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家乡的炽烈情怀!2.以一篇带多篇,强化感悟阅读现代诗决不能止步于课内。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的重点内容是合作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要求阅读、收集和摘抄现代诗,还建议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给诗歌分类。从单篇诗歌的学习来看,围绕诗人、诗歌主题、诗歌形式,由此及彼,带动阅读更多的诗,也是促进学生感悟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如《白桦》是用最纯粹的俄罗斯语言写成的,其实有好几个中文翻译版本。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另一个翻译版本,语言相对质朴浅白,但是读来余味无穷。这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表达的另一种可能,让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从不同角度感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5语文JIAOXUEYUEKANXIAOXUEBAN课堂新探·阅读教学39。

 。. .。

 。

 受诗人为白桦、为美好跃动的心。又如,《繁星(一三一)》中有这样一句话: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学生理解起来颇多困难。为此,教师简单介绍冰心的家庭背景:父亲参加过甲午战争,在海上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诗人的童年是在烟台海边度过的,她时常坐在海边聆听海涛起伏。她写下了很多与海有关的诗句。同时,学生补充阅读以下内容。“父亲呵!出来坐在月明里,我要听你说你的海。”(《繁星(七五)》)“海波不住地问着岩石,岩石永久沉默着不曾回答,然而他这沉默,已经过百千万回的思索。”(《繁星(一一六)》)“造物者 —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一零五)》)学生在读了多首与海有关的诗之后,再一次展开想象,猜测在哪些时刻诗人的思潮里会出现波涛的清响,波涛仿佛在对诗人说些什么。这样的拓展阅读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体悟诗人对海的特殊情怀。(四)模仿创作,尝试诗性表达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一方面在于其分行呈现的独特结构,另一方面还在于它打破了日常惯用的表达方式,如变换语序、呈现特别的用词方式、运用通感隐喻、语言跳跃等。这些具有新鲜感的诗句犹如一股清流,注入学生的心灵,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冲击。在学生愤悱之时,在他们自我感觉“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时候,让其模仿创作,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繁星(七一)》中,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三个偏正短语构句成行,对学生来说是极为新鲜的语言体验。教师联系《繁星(一五九)》中的“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引导学生想象“心中的风雨”有可能是什么,是否记得当时的情景。在学生的叙述中,教师随机板书,构成新的短语组合,如“夏日的午后,炙热的书房,母亲的双眸” “秋日的斜阳,萧瑟的落叶,母亲的臂弯”。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进行仿写,感受到诗意地表达生活其实并不难,从而引发创作诗歌的热情和兴致。《绿》中,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由四个用了通感手法的句子组成排比复沓的句式,给人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这些独特的语言形式是学习现代诗必须关注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和尝试。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风、雨、水和阳光是怎么样的。学生发现作者是因为置身在绿色的世界中,才有了这种满世界都被染绿了的奇特感受,进而领悟到写诗要把个人的情感体验融进事物中去。这时候,教师指导学生练笔:

 “假如你也置身这样绿色的世界中,在你的感觉中,哪些事物也是绿的?”学生纷纷动笔,并把自己写得最满意的一句书写到黑板上。众人的句子连起来,便形成了一首集体创作的全新的《绿》。这样的写作体验对学生来说是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313000)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5语文JIAOXUEYUEKANXIAOXUEBAN课堂新探·阅读教学40。

 。. .。

 。

篇四: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ANJIN EDUCATION鲁枢元言:意象分析是解读鉴赏诗作的重要途径。在古诗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诗中鲜活生动、真实可感的意象,不仅可以深入诗境、深度对话诗人, “见到一种诗的境界”(朱光潜语),而且“象”的真切可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意”,从而轻松地走进古诗,理解古诗,获得思维、审美以及诗词文化的发展与积淀。我们该如何基于意象展开古诗词教学呢?以下以《宿新市徐公店》为例,谈谈具体策略。这首词中有很多种物象,如“篱落” “径” “树” “菜花” “儿童” “蝴蝶”,还有“黄” “绿”等色彩意象。在如此众多的“象”之中,哪些意象是诗人杨万里情志的载体和聚焦点呢? “一径” “儿童”、色彩无疑是点亮古诗的闪光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愉悦生动的暮春图景。

 “一径”描绘了静态的、广阔的、宁静的自然景色, “儿童”的出现化静为动,描绘了一幅扑蝶的欢乐场面,作者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动、静皆是画,愈看愈神往。而树之“绿”和菜花“黄”,无疑使这幅生动画面更加赏心悦目、心情舒畅,是诗人“情”动的体现。因此,我们认为, “一径” “儿童”、色彩正是这首词作的核心意象。一、借助阅读积累,开启意象记忆小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悟是有难度的,而把握意象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境、风格及作者的情感,因此,意象是学生深入古诗意境的关键。比如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之前,教师以一组图片引领学生唤起阅读积累,回忆《池上》等儿童组诗,通过对比发现“儿童”意象,并感受由儿童的天真活泼所带来的喜悦、轻松和诗人闲适的心情。学生对“儿童”这一鲜活意象,在学诗之初就有了鲜明的感知,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为古诗学习营造了一种欢快的感情基调,也为品味意象、感受意境做了很好地铺垫。二、聚焦核心意象,深入古诗意境(一)品“一径”之幽深“径”,在古诗词中我们时常遇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花径不曾缘客扫”等等,有“径”处意境皆幽远。杨万里的“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寥寥文字,却极为鲜明地勾勒出“篱” “径” “树”的特点,篱笆疏朗,小径幽深,树头叶片新绿,几笔绘基于意象的古诗教学策略例谈—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为例■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潘玲珂【摘 要】在古诗教学实践中,通过诗中鲜活生动、真实可感的意象,不仅可以深入诗境、深度对话诗人,“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而且因为“象”的真切可感,学生更容易由此理解“意”,从而轻松地走进古诗,理解古诗,获得思维、审美以及诗词文化的发展与积淀。【关键词】意象;古诗;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0-0107-02ACase Study on Teaching Strategies ofAncient Poetry Based on Imagery— —Take "Xugongdian, Suxin City" asAn Example(Basic Education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Luohe City, Henan Province,China) PAN Lingke【 Abstract 】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cient poems, through the vivid, real and sensible images in the poems, not onlycan we go deep into the poetic realm, have a deep dialogue with the poet, and "see a realm of poetry", but also because of thereal and sensible "image", students It is easier to understand "meaning" from this, so that we can easily walk into ancient po-ems, understand ancient poems, and gain the development and accumulation of thinking, aesthetics, and poetry culture.【 Keywords 】

 Imagery;Ancient poems;Teaching strategy观点 教育纵横107

 4/2021就了一幅静谧的乡村山野图。诗人以此“径”为画的轴心,把乡村的恬淡幽深、温和清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教学就要循着这一核心意象去展开。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径?”学生的想象发散开来,弯弯曲曲的、幽深的、悠长的、菜花深处的、绿树掩映的……结合着自身的认知体会,这条“径”被学生赋予多种色彩,学生的脑中、眼中不断忆起越来越多的春天景物,这条小径已不是单纯的小路,而是春天的胜景,蕴含无限的春光。由一个字而铺开一幅画,这就是意象教学带来的奇妙魅力。展开想象说画面的教学重点,就这样随着意象的品读自然而然地得以完美突破。(二)赏“儿童”之妙趣“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由静到动,后两句诗虽画风陡转,但毫不突兀,因为“一径深”所带来的想象给足了“儿童”出现的铺垫。

 “儿童”意象极富张力,带给学生诸多的情趣和想象,通过“儿童”,我们还看到了含笑而立的诗人杨万里。紧扣“儿童”意象入诗,不仅会让学生触摸到文字的温度,体察到诗句的精妙,也会让我们的古诗教学充满了诗意之美、文化之味。古诗中的儿童向来都是自在的、顽皮的、可爱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急走”体会儿童急急忙忙的热闹情景;通过“寻”,体会儿童东张西望的可爱模样;再通过“无处寻”,体会追蝶儿童寻不到黄蝶时脸上的心情和表情。诗人笔下的14个字,不过一个简短的镜头,但从中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生动有趣的画面,童真童趣呼之欲出,让人不禁慨叹诗人遣词用字的精准生动。至此,在意象的引领下,学生对古诗诗情、诗味的体察和感受真切、自然,脑海中那生机蓬勃的乡村春色和踏花追蝶的儿童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春光烂漫的“儿童扑蝶图”,妙趣横生,而又极富田园诗意,这种美感,才应是诗文真正想要表达的。(三)醉“黄” “绿”之春色古诗教学的视线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字,还要落在文字的背后。这首诗是有趣的,儿童追蝶是其情趣, “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其理趣。为何“无处寻”?因为菜花是黄的,暮春时节是菜花开的最茂盛的时候,金黄金黄的一片连着一片,满眼满坡都是。

 “儿童急走追黄蝶”中儿童奔跑着追的是黄色的蝴蝶,那蝶儿飞入菜花,哪里还寻得见呢?满眼的金黄菜花都是春天特有的,清新的树头新绿也饱含着春的气息。“黄、绿”这是春的意象,也是春的色彩。我们的教学通过色彩意象的学习和品悟,让诗中多种“象”有了一种真正的融合感,将篱、径、树、儿童、菜花、蝴蝶这些意象完全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很美,最大的美就是这样一种整体场景的意境之美。三、溯源比较阅读,发现意象之秘对于意象,我们不需要告知学生这个概念,而只是引导由诗中“物”到作者“意”的一种学习思维,在探究中完成对古诗意境的一种体会。这种思维方法不是一首诗就能领会和掌握的,我们的教学还需要将这种学习方式发展为一种规律,从同种意象中去探寻诗词文化的脉络和根系,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感受和认知。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就可以围绕核心意象“径” “儿童” “黄绿”进行同类意象的溯源对比,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意象的象征含义。关于“儿童”,有许多诗词提及,比如《所见》中悠闲自在的小牧童,比如《清平乐·村居》里顽皮的小儿……这些古诗中的儿童,个个生动活泼,天真有趣,从诗人刻画的这些儿童形象中,我们可以揣摩出诗人当下的心境。四、结语中国古代诗人精心挑选意象,重视“象”的鲜活玲珑和“意”的耐人寻味,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教师要捕捉意象对蕴含其间的丰富内涵进行品味,但这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诗词鉴赏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多地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我国古代人文精神,明了诗词创作的手法、背景等,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把握诗词的情感内蕴和诗词渲染的意境美,也只有教师自己领悟透彻,有了丰富的审美体验,才能引领学生畅游在古诗词的海洋,在发展思维的同时拥有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使审美发展得更好。注:本文为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古诗意象教学的研究与运用”(课题编号JCJYB19021132)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鲁枢元 . 汉语言的诗性资质[J]. 文艺理论研究,1989(05).[2]黎烈南.物象 景象 意象[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4.(责任编辑 范娱艳)教育纵横 观点108

篇五: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编小学语文四年级 下 册《 短诗三首 —— 繁星 》 优质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 9 课《短诗三首》。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现代诗歌”,有《短诗三首》、《绿》、《白桦》三篇精读课文和《在天晴了的时候》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诗歌,让学生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从而学习现代诗歌的特点;同时,本单元学生要接触的语文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 体会诗歌的情感”。在感受主题和掌握要素的帮助下来实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本课是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承载着实现上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短诗三首》中的三首小短诗繁星(七一、一三一、一五九)是优美的现代诗歌,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一幅幅生活画面。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还要让学生想象画面,唤起自己内心对童年的回忆。

 (二)教学目的 1.会认“漫、涛”两个生字,会写“繁、漫、灭、藤”等生字,掌握“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仿写小短诗。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字词教学;体会诗歌的韵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掌握现代诗的特点,仿写小短诗。

 二、说学情。

 现代诗歌是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跟以前学过的古诗不同,现代诗歌不拘格式,韵律相对自由,学生会感到有点陌生,如何打破这层隔膜呢?就是运用反复朗读的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味。要通过学生读、师生合作读、复沓朗读、了解作者人生经历等方式朗读,体味诗歌蕴涵的感情。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和准备。

 三、说教学方法和准备 。

 1.教法:讲读式和启发式相结合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感悟 3.教学准备:课件、作者写作背景资料、学生课前预习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短诗导入,解读诗题,字词教学。

 1.由古诗引入,现代诗。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诗歌,领略它的美。)

 2.初读诗歌,指导朗读。

  (反复朗读,体会韵味)

 (二)学习《繁星》(七一)

 1.有声有色,读出画面。

 (1)小组合作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诗中的情景。

 (2)延长顿逗,指导学生带着画面去朗读。

 2.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1)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

 (2)补白想象: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

 (3)想象画面:通过补白想象理解诗歌蕴涵的画面。

 (4)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3.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1)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2)把想到的画面放到诗中,跟随画面朗读。

 (三)体会《繁星》(一三一)

 1.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1)发现诗歌的韵。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

 (2)发现排比句式。

 (3)关注问号语气,指导朗读。师生合作朗读。

 2.有声有色,想象画面。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想象由大海想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想象的画面,做检测题目。

 3.有情有思,品味感情。

 (1)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

 (2)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四)学习《繁星》(一五九)

 1.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1)发现韵脚:“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找到朗读,读出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2.有声有色,想象画面。

 (1)想象“风雨”:想象“天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

 (2)经历“风雨”:想象“心中的风雨”又会是遇见什么事情呢? 3.有情有思,品味感情。

 (1)品味“风雨”,在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的爱。体味情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作者内心的“风雨” (2)复沓朗读,加深感情的理解。

 (3)思考“母亲”还指什么? (4)伴随音乐,让我们把这首诗朗诵给我们的祖国听。

 (五)运用所得,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繁星”。

 五、说板书设计。

 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现代诗歌特点:没有一定的格式要求,讲究意境深远、含蓄

篇六: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歌为翼  助童心飞扬———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谈小学统编教材中现代诗的教学策略张月锦摘  要:小学统编教材中的现代诗以儿童诗为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长规律,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此,文章从小学语文中现代诗的教学要求入手,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分析现代诗的教学策略。关键词:小学统编教材;现代诗;教学策略一、 前言在小学统编教材中,现代诗占比约为六分之一,其容量相当于两册书,体现了现代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但在实际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中,以组织学生诵读诗歌和内容解析为主,在学生情感体验和领会方面稍显不足,组织学生创作诗歌的情况更是少有出现,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二、 小学语文中现代诗教学分析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现代诗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在第一学段,教师需组织学生诵读儿歌、儿童诗及浅近的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获得初步情感体验,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在第二学段,教师需组织学生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领悟诗歌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教师需组织学生阅读诗歌,从整体把握诗歌的含义,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上述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现代诗教学时,需注重学生的诗歌诵读教学与赏析教学,深化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同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就此,在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中,教师需在诵读与赏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与情感表达方式,用于语言实践,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及实践素养,实现其全面发展。三、 小学统编教材中现代诗的教学策略基于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的上述要求,文章以小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阐述现代诗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经验参考,使教师引导学生“轻叩诗歌大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现代诗,分别是冰心的《短诗三首》,诗人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母爱、童年、自然的歌颂;艾青的《绿》,通过孩童般的视角描绘了满世界的绿,呈现出了大自然独特的美;叶赛宁的《白桦》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白桦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则用一种愉快的口吻生动地描绘出天晴时和雨后走在小路上的感受。

 这几首诗创作背景各不相同,要让孩子们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充分地感受诗歌所蕴含的童真,就需要在依托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加深孩子的阅读体验。(一)多种方式诵读,获取独特感悟统编教材中现代诗的语言优美、节奏明快、琅琅上口,通过诵读教学,可使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为学生感悟诗意奠定基础。

 就此,在开展现代诗教学时,教师需开展合理的诵读教学,培养学生对现代诗字音、节奏的掌握。

 为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需在现代诗诵读教学中应用多种诵读方法,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某教师在《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不同诵读教学方法。在《绿》的诵读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教学,首先进行范读,为学生展示诗歌的正确的停顿和字音;其次,组织学生进行齐读,整体感知诗歌;然后,为学生播放《绿》的朗诵音频及视频,引导学生明确诗歌中不同的描写“绿”的词语的层次感,加深学生对诗歌节奏和语气语调的认识;最后,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读音和节奏,添加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独立进行小声朗读,使学生通过诵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个性化感受。在《白桦》的诵读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把握内容整体读,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初读,找出学生读不准音的字词,如“摇曳”“涤荡”“狂妄”等,使学生流畅朗读诗歌;其次,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对诗歌进行分节,明确诗歌第一节描述了“窗前有棵白桦树”,第二节描述了“雪中白桦树的美”,第三节描述了“寂静朦胧中白桦树的美”,第四节描述了“朝霞中白桦树的美”,使学生对诗歌有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美读,体会诗歌中白桦树色彩变化呈现的动态美感。在《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诵读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雨后天晴的场景,组织学· 5 4 ·○ 语文教学与研究万方数据

 蜀豳生回忆雨后天晴“出去走走”的经历,使学生对诗歌描绘的场景有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诗歌内容,展示“雨润过的泥路”“泛着新绿的小草”“潺潺流动的小溪”等短视频,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组织学生在该情境下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明确诗歌中重读和轻读的部分,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二)不同维度赏析,体会诗歌魅力现代诗的美体现在语言和形式两方面,在诵读时琅琅上口,诗歌内容滋养心灵,兼备音韵和情感之美。就此,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需组织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含义,明确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白桦》为例,教师通过激活想象和审美鉴赏两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第一,激活想象。

 在教授《绿》时,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回想自己曾走过的地方,联想其他文章中关于“绿”的描写。

 某学生回想自己曾去到的龙脊梯田、张家界森林和春天的植物园;联想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绿遍山原白满川”。

 通过场景与诗歌联想,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绿意盎然的景色图,丰富学生的诗歌体验。

 在《白桦》这首诗中,诗歌第一节用“银霜” 和“雪花” 便表现出白桦洁白的身姿,“涂”和“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达了白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从而突出白桦树的高洁品质。

 在教授这句诗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想象白桦洁白的身姿,从而体悟作者对白桦高洁品质的赞美。

 在教授第二句诗时,引导学生抓住“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联想到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感受作者对白桦傲然挺立于雪后的赞美。第二,审美鉴赏。

 在《绿》的教授中,教师通过色卡向学生展示诗歌中提到的“墨绿”“浅绿”“粉绿”等颜色,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为审美鉴赏奠定基础,并展示更多颜色的绿,使学生体会诗歌中“……”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分析诗歌中“出”“挤”“重叠”“交叉” 等字词的含义,感知诗人将“风” “雨” “水”“阳光”看作是“绿的”情境,并分析为何“绿会按着节拍飘动”,使学生感知景物随风飘动的场景,体会诗歌对春天的赞美。

 在《白桦》的第三节诗句教学中,引导抓住“寂静”“朦胧”“玉立”“闪着”等词,理解作者运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高尚的气质,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特别的动态美。(三)独立创作诗歌,强化语言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语言的应用,在学生诵读与鉴赏的同时,教师需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现代诗创作中,教师可按照如下两种技巧,组织学生独立创作诗歌。第一,迁移仿写。

 教师可将教材中现代诗的格式、句式结构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短诗三首》中,教师可将冰心老师的诗歌句式结构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仿写。

 例如,在《繁星》(七一)中,教师组织学生按照如下句式仿写:“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         ”空白处为学生填写内容。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创作诗歌如下:“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满星的月下/ 茉莉的花香/ 奶奶的蒲扇”,使学生养成将自己生活感悟与体验记录下来的好习惯,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绿》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按照诗歌原本的句式进行仿写,或结合生活中的绿色,描述不同的场景,如“长的枝是绿的”“开的花是绿的”等。第二,想象补白。

 教师可将统编教材中现代诗的词句、图文或标点符号为基础,组织学生以其为圆形,向周边辐射,将现代诗为基础,进行拓展改编,可深化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应用能力。

 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中,教师可将“……”作为基础,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绿”的想象,将“……”填补为词句。

 有学生将诗歌中的第二个“……”为基础,填补上“草绿”“葱绿”“豆绿”“果绿”及“青绿”等词。

 在《在天晴了的时候》的第一节诗句中,引导学生抓住“慢慢地抬头”“试寒”“试暖”等词语,想象小白菊在雨后开放的慢动作场景,从而再补白想象其他动植物在雨后天晴时的表现。

 在补白的过程中达到诗歌创作、语言训练的目的。四、 结论综上所述,在开展现代诗教学时,教师需教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体会诗歌的魅力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通过文章的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多种诵读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诵读感知诗歌;通过激活想象与审美鉴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通过迁移仿写和想象补白,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孩子们在现代诗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童年、童心的美好。参考文献:[1]庄美芳.带领学生品味诗歌之美:小学语文课程中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36):56-57.[2]黄立新.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54-55.[3]麦珏昉.语用、思维、审美:现代诗歌教学的“铁三角”: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二学段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30):56-57.作者简介:张月锦,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集美区三社小学。· 6 4 ·周刊万方数据

篇七: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 9 9 课《 短诗三首 》教学设计及反思(2 2 课时 )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在富于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 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 8 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漫、涛”2 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 8 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 出示《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3.诗集介绍: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 1919 年冬至 1921 年秋所写小诗 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冰心(1900 年 10 月 5 日-1999 年 2 月 28 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 年 8 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 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 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 1951 年返回中国。1999 年 2 月 28 日 21 时 12 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 99 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读准字音 【 词语】

 漫灭 波涛 繁星 藤萝 膝上 躲到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指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漫、繁 ”,后鼻音“藤”,读准易错音“膝”。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藤 膝”。

 “藤”上窄下宽,上面的草字头的一横要写长一些。下面的部分是“滕”,不是“腾”。

 “膝”左窄右宽,右边的部分,需要注意,上面是个“木”,撇捺要注意避让穿插,下面不是“水”。

 (3)理解词语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思潮:某一时期内在社会上流行的思想倾向;脑海里涌现的念头。

 清响:清脆的响声。

 三、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预设:发现现代诗押韵的特点。

 预设:我发现现代诗字数不要求相同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读通了诗歌。初步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有节奏地朗诵三首短诗。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繁星》蕴含的爱与真,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冰心先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爱的伟大。

 二、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预设: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了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一种闲适、温馨、充满母爱的感受。)

 4. 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预设:“永不漫灭”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永不漫灭,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回忆永不漫灭。

 (板书: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5.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1)“天上的风雨”是指什么? 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

 (2)“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呢?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板书:风雨:狂风暴雨 困难 挫折 痛苦 )

 作者冰心此时“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 预设: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如下:

 (1)1900 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

 (2)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 11 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 2.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三、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1)1900 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2)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 11 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3)1921 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 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2)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板书: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预设:是一种依恋的感觉。

 预设:趴在母亲膝上是一种安全、温馨的感觉。

 四、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藤萝的叶下, (

  )的(

  ), 母亲的膝上。

 (

  )的(

 )。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4.朗读成诵,齐背三首《繁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学习冰心先生的诗,被她浓浓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所打动。

 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 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板书设计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风雨:

 狂风暴雨

 繁星

  困难 挫折 痛苦 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注意朗读的教学。

 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2. 注意读写训练。

 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不足之处:

 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

 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篇八: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浅谈崔时俊(安徽省六安市城北第二小学 安徽 六安 237000)摘要:如何引领学生从理解文字到体会诗歌的情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诗歌教学的难点。为了化解难点,我潜心钻研,用心研究,不断从课堂中找经验,积累一些有效的实践经验:配乐朗诵范读,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感;PPT、微课的展示,能逐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课外活动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36-0057-02  如何教会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及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成为我教学中思考的重难点。为此,我翻阅了大量教师用书,潜心钻研,用心捕捉教学中的点滴启发,积累有效经验,化解了这一难点,成功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现在我以《繁星·七一》为例,总结我教学现代诗的成果。1.轻叩心扉1.1 老师当堂范读。点开“音乐播放”,一段舒缓而悠扬的乐曲如山中清澈的小溪,轻轻从每个学生耳边流过,带孩子们走进安宁。“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当我用清新、温暖的声音,把这些文字变成更为直观的听觉感受时,学生变得更加的宁静了,惊异的眼神、惊喜的目光汇聚在了一起,教室里每一位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倾听着如此真实又不一般的声音。我的范读结束,教室里停了好几秒钟没有反应。突然“啪啪啪”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故作不解,采访了同学们的感受。“您读得真好听。”“这首诗被您读得好温暖啊!”“短短的五行,我好像觉得有好多内容啊!”在学生的赞许中,我听到了大家的收获。在音乐中听、读诗歌,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音律和谐的现代诗,像是一首优美的歌曲,一个个文字,如同一个个神奇的精灵,带领听者走尽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高低起伏的音调,或急或缓的音长,撞击着大脑中的每一个细胞。利用我朗诵方面特长当堂范读,给学生听觉上的冲击力,激发了学生朗读诗歌的欲望。1.2 配乐诵读。趁热打铁,我继续播放背景音乐,让同学们自己去读。在音乐的感染下,每一个孩子都变成了小诗人,睁大了眼睛,挺直了腰杆,捧起了书包,像模像样地读起来。反复朗读,是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读中可以体味诗的语言,配上音乐朗读,让学生觉得读书变得生动有趣,津津有味。理解诗的篇章结构和表现方法,领会诗的意境,便在读中悄无声息获得。诗读熟了,我又打开了班班通里的“录音机”,邀请愿意展示的同学,走上来朗诵并录音。几个信心十足的小家伙兴冲冲地拿起麦克风,认真地诵读起来。录完了,将同学们的配乐诗朗诵播放出来,大家仔细聆听后,给予了评价和指导。1.3 举办“诗歌诵读会”。课后,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举办的“诗歌诵读会”,许多同学积极地参与了活动。有篇幅极短的小诗,有深情款款的长诗;有声情并茂地诵读,有别出心裁地诗配舞。我将这次的活动全程录像,在班级群里播放,让家长们观看。家长们的肯定,老师的鼓励,孩子们对现代诗的喜爱与日俱增,学习的兴趣大增。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孩子们无限的潜能。我告诉自己,只要我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用心培养,小小年纪的他们,总会给我们许多惊喜。2.循序渐进登高峰2.1 制作 PPT,体会作者情感。诗是语言凝练而充满想象力作品。怎样引导学生透过简短的文字,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呢?我借助图片,搭建起阶梯桥。课堂上,我让学生说说“朗读这首诗后,你眼前的图画有哪些?”“明月”、“花园”、“藤萝”、“母亲”这些画面是字面上的,学生可以脱口而出。而隐藏在字面后的画面,怎样体会呢?我抓住了“记忆”来挖掘。“‘永不漫灭的回忆’是什么意思?”“对谁的回忆?”“还有哪些回忆?”三个问题的启发,打开了学生的情感大门,再让学生透过字面去想象“隐藏的画面”,一幅幅美好的图片就源源而来了。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利用多媒体“搜索图片”的功能,立刻找到这些图片,课堂上制作成 PPT。有儿时和母亲席地而坐的图片,有母亲喂饭的图片,有抱着母亲的图片。这些饱含着温情的图片,很丰富,很感人。“母爱”的主题,作者的情感,在这些美丽的画面里不言而喻。学生看到由自己参与制作的 PPT出现在大屏幕上,成就感很强。2.2 播放微课,产生情感共鸣。从感受文字美到感受文字背后的图画美,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去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我让这些图片动了起来。第二节课,我将学生们集思广益收集的这些图片配上文字、语音介绍,做成了微课———皓月当空,月光静静地洒在小院中,树影婆娑,树叶“沙沙”作响。院中搭起一架藤萝,一阵风吹过藤叶若水波在湖中起伏。风拂过藤架,拂过一位面带笑容的母亲手掌,在手掌上那一团蒲扇徘徊又掠过一位小女孩娇嫩的脸庞,那张可爱的小脸紧紧贴在母亲的双膝上。母亲轻轻摩挲着女孩的头发,微笑荡漾在母女的脸上,也久久地荡漾在读者的心中。这时响起冰心的一段自述:童年的生活是我记忆深处最美的回忆。无论多久,母亲那手掌的温度一直存留在我的心中。这一段微课,那么温情,那么怀旧,使观众脑海那些和自己母亲的美好记忆一一唤出。许多学生看着看着,就入了神,沉浸在微课那温馨的回忆中。2.3 鼓励写作,收获意外惊喜。接着,我引导学生拿起笔,写一写自己和妈妈之间的难忘场面,用一个个片段组合起— 7 5 —万方数据

 对母爱的感念。视频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文字在学生笔下倾泻而出,一篇篇洋溢着真情实感的散文片段,呈现在作文纸上———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柔情,心中的情亲;看到了诗中的情感,在学生心里产生了共鸣。学生感受到诗歌结构的简洁,语言的凝练,情感的丰富后,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写诗,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整齐的语句表述出来。可以仿写,以《母爱》为题,把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写出来;也可以充分利用儿童丰富而大胆的想象力,以《星空》为题,去构思,去组织语言,天马行空,写出自己心中的宇宙太空。“嫦娥的七巧板/挂在夜空中/时而拼成白玉盘/时而拼成镰刀船/她就坐在上面/怀抱玉兔/与星星畅谈”这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篇。我将这些优秀作业,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皖西日报》,起名为《星空遐想》。很快,这组诗发表在了《皖西日报》上,孩子们学诗、写诗的热情,空前高涨,写作水平也飞速提高。3.一石激起千层浪3.1 深入了解。为了开拓学生眼界,我和学生一起做了许多书本以外知识的拓展,引申。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诗歌特点以及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情感历程,对于我们深入学习现代诗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我和同学们一起搜索他们的资料,做成资料卡片,用于课上交流;做成“名人名家”的手抄报,帖子学校的宣传栏里,供全校同学阅读。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诗歌的时代背景有了主动的探索,对于诗歌蕴含的情感有了深刻的感受,对于以后遇到的类似的诗歌,有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3.2 广泛阅读。通过一首诗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窥一斑而想知全豹”。除了课文中的这一篇诗歌,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品读的诗篇,我们可以去阅读,去自学。“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诗歌的修行绝不能止于课堂上。课后,我鼓励学生去大量阅读,不管学生能够读懂多少,理解多少,只要翻开书去读了,受益都是匪浅的。在同学们阅读完这些诗歌之后,我们又举办了“快乐阅读—我在诗中畅游”演讲比赛。小选手们自信地站在讲台上,神采飞扬,抒发着自己品读诗歌的收获,对诗歌的喜爱。为化解诗歌教学的难点,我不懈地探索、尝试,我将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在朗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提升,在写作中创新,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锻炼,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阅读课外的兴趣更加浓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教学的深邃海洋里,我愿成为乐于探索的小鱼,跳跃出最美的弧线;在教育的广阔天空中,我会幻化成勇敢的雄鹰,飞翔过最高的山峰。万方数据

篇九: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写现代诗》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写写现代诗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版本 部编版 册别 下册 1.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内容分析:这是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探究,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和内涵,加深对诗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升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感受诗歌的丰富内容,激发创作诗歌的积极性。

 2. 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诗歌体裁的文章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要重视基础性知识强化,及时巩固、多次重复训练、由浅入深。

 3.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注重启发,调动学生思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课件背景音乐或者朗诵视频);通过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

 4. 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范成大的相关资料。

 2. 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 与内容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运用具体事物表情达意;语言讲究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能写作现代诗。

 3、德育目标:提升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

 学生评价:感受诗歌的韵律感,如何选择恰当的写作手法表达情感,写作现代诗。

 师生评价:是如何理解用具体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如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3. 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运用具体事物表情达意;语言讲究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利用具体事物表情达意。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诗歌知识、根据寻对诗歌的浓厚兴趣,指导学生通过感受、思考、归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零星认识上升为系统把握,由知识上升为能力。

 4.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 分钟 (一)课件播放:背景音乐《蓝色的多瑙河》;展示图片 (二)问:怎么样写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诗。

 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掌握创作的特点,增强表达效果 20 分钟 (一)、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创作的特点: 1、运用具体事物表情达意 (1)具体事物就是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的结合。

 (2)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具体事物的表现作用。

 ①课件播放:《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引导归纳:一两个有代表性的细节使具体事物鲜明突出。

 ②课件播放: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引导归纳:一组或一串具体事物表现丰富的感情。

 (3)练习,启发学生掌握具体事物的特点及运用: ○1 用线将左边的思想感情与右边的具体事物连接起来: ②讨论然后分组抢答:表现大城市街道的喧嚣,可选用哪些具体事物?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③练笔:选用一个具体事物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反映某种社会生活。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点评好中差作品三篇。

 (4)小结:判断诗作有无诗意,关键看有无运用鲜明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情意,这也是这所以称散文诗为“诗”的根本原因。

 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语言讲究韵律,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1)启发:要将诗写得更好,还需要掌握其它一些技巧--讲究点韵律(包括节奏和押韵)和特殊的艺术手法。

 (2)引导学生注意诗歌韵律的一个方面:节奏。

 ①出示课件:示范朗诵徐志摩《沪杭车中》 引导学生欣赏:该诗一顿或两顿的居多,节奏显得急促,很好地表现乘车看到的景物快速多变的特点,表现诗人由此引起的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归纳:诗歌节奏要符合感情节奏。

 (二)引导学生运用艺术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介绍比喻、排比、拟人、假设、夸张等手法,引导学生根据写作内容选用。

 三、巩固训练 18 分钟 1. 写一首现代诗,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反映社会生活。

 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

 5. 板书设计

 写写现代诗 具体事物

 节奏

  写作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假设、夸张等 6. 教学反思与改进

篇十: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1 页 共 6 页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教材分析】

 诗文,诗歌和散文的合称。诗、词、辞、文章、名句、赋、曲、歌、格言等中短篇舒逸情绪的文字都可称之为诗文。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古今中外的诗人,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流传下来的优秀诗歌已经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这次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在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感动。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短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布置学生收集并摘抄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旨在激发阅读和收集现代诗歌的兴趣,了解摘抄的一些基本要求《白桦》课后的“活动提示”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组织学生对目前收集的现代诗进行阶段性交流,这是对前一阶段活动的承接与提升,旨在通过交流开视界,进一步提高收集现代诗的途径和摘抄的类型。其二是让学生尝试写现代诗,一方面为后续活动铺垫,丰富“小诗集”的素材,另一方面,这个单元没有安排“习作”,学生试着写写诗歌,就是完成了一次“习作”,所以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写一写。在这两个阶段活动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个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既有书面式,又有口头形式,第一种展示方式是“合作编小诗集” 教材首先帮助学生明确了编排内容,包括“收集的诗”“自己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充分休现了与之前两个“活动提示”的关联。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有很强的表达欲,但对一些好词好句不能灵活运用,写作水平还需加强引导。

  【 教学 目标 】

 1.通过阅读,感受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通过收集诗歌、创作诗歌、朗诵诗歌等多种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 2 页 共 6 页 【 教学重难点 】

 通过朗诵、创作、收集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 教学策略 】

 1.联系以前学过的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2.迁移已习得的阅读策略:诵读、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

 3.利用“小贴士”指导朗诵诗歌。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课时 】

 2 课时 第 第 1 1 课时

 收集诗歌

 【 课时目标 】

  1.了解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现代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和上网查找等方式,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 教学过程 】

  板块一

 明确主题

 1.回顾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2)生齐读单元主题。

 2.引导回顾本单元诗歌。

 (1)生分小组有感情地诵读本单元 4 首诗。

 (2)师引导:这几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3)示例: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3.探讨喜欢的诗歌。

 (1)师引导:除了这几首诗,你还读过哪些现代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生各抒己见,尽情表达自己对不同诗歌的喜爱。

 4.揭示主题。

  第 3 页 共 6 页 (1)师导入:诵读着这些诗歌,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诗歌的世界。走进诗歌之中,我们的心也会沾染文学的气息;走进诗歌之中,我们的心也会如诗般纯净动人。这次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王国,轻叩诗歌大门。

 (2)课件出示主题:轻叩诗歌大门。(生齐读)

 【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诵读策略,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轻叩诗歌大门”这一主题活动的目标。

 板块二

 确定任务

 1.明确小组任务。

 (1)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根据生的情况进行现场分组。师给出“喜爱的诗人”“中国现代诗”“外国诗”“叙事诗”“抒情诗”这五种选择。

 (2)课件出示选组规则。

 选组规则:

  每组限六人,超出的同学请自行换组。

  自由推选组长,呼声最高的同学为所在组组长。

  限时两分钟。

 2.确定各小组成员和要收集的诗歌主题后,认真解读课本“活动提示”,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收集喜欢的现代诗。

 3.课件出示《断章》《七律·长征》《云》。师引导生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3)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现代诗”的简单分类。

 (4)师根据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 按韵律分:格律诗、自由诗。

 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

  按长短分:长诗、短诗、小诗等。

  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

 ……

  第 4 页 共 6 页 (5)拓展思维。小组内讨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自己喜爱的诗歌。

 4.确定收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预设:采用阅读报纸、杂志、书籍和上网查找等方式。

 (2)生组内分工,形成书面内容。

 课件出示:

 时间 收集诗歌(或有关资料、诗歌故事等)

 获得材料的渠道

 【设计意图】想要深入了解现代诗,首先得明确任务,让学生通过朗读,最终了解现代诗的简单分类,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畅谈自己想要收集的内容,在学生心中埋下“组”的概念,明白了这次综合性学习要“做什么”。

 板块三

 收集诗歌

 1.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生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收集诗歌。

 (2)生收集到后,用准备好的摘抄本,工整地抄写下来。

 2.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收集并记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收集自己喜爱的诗歌,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拓展,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第 第 2 2 课时

 合作编小诗集

 【 课时目标 】

  1.通过合作编小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的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 教学过程 】

  第 5 页 共 6 页 板块一

 动手写诗歌

 1.开始活动。

 师引导: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本次活动就让我们合作来编一本小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入选小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收集到的诗,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师引导生将收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收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要精美,小诗集名字要引人注目,要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师:小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小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师生共同评议,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价。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在合编诗集的过程中,学生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品味诗歌,欣赏诗歌,享受诗歌的内涵和魅力。学生也因此增加了积累,得到了美的熏陶,这才是诗歌教学的应有之义。

 板块二

 举办诗歌朗诵会

 1.分组讨论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的内容,可以是收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

 师引导:可以利用教材,本单元《白桦》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天晴了的时候》也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生小组内商议形式,主要讨论怎样才能使本组的朗诵更精彩:可以是个人展示,也可以小组成员合作。

 (3)全班商议每个小组的参赛方式: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第 6 页 共 6 页 (4)确定朗诵的形式,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确定分工。师力求让生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朗诵的时间、地点、形式、主持人、节目顺序等。

 2.制定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留一点选择的余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而每一个学生也必将在语文延伸活动中受益终生。

 【 教学反思

 本次综合性学习,同学们的兴致很高,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通过收集喜爱的现代诗活动,对现代诗有了更系统、深刻的认识,活动组织起来更是兴致勃勃。

 二是参加诗歌朗诵会时可以大声地诵读诗歌,吟诵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让人畅快淋漓,这是其他形式的教学感受不到的。

 三是学生们最期盼,也是收获最大的活动——合作编诗歌集,自制封面,自绘图画,自编脚本,自撰诗歌。几乎每一位学生的诗歌作品都被编进他们的诗歌集中,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有让学生自己参与实践才能使学习变得有意义。实践证明,学生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推荐访问: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论文 下册 四年级 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