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6篇

时间:2022-09-20 14:15:15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6篇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 晋中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章来源: 晋中日报 时间: 2011-12-199:44:26 (2011―2020年) 目录 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6篇

篇一: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

中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文章来源:

 晋中日 报

 时间:

 201 1-12-19 9:44:26

 (2011―2020 年)

 目 录

  第一部分

  十年愿景: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一章

 科学谋划未来 10 年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

 指导思想

  (二)

 核心理念

  (三)

 工作要求

  (四)

 战略目标

  第二部分

  主要任务:

 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二章

 素质教育 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人才

  (一)

 坚持德育为先

  (二)

 深化课程改革

  (三)

 减轻课业负担

  (四)

 促进全面发展

  第三章

 基础教育 奠基学生的美好未来

  (一)

 发展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二)

 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三)

 发展特色多样的高中教育

  (四)

 发展按需供教的特殊教育

  第四章

 职业教育 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一)

 强化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二)

 提高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

  (三)

 建设“双师型” 教师队伍

  (四)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五)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第五章

 继续教育 提供更多的成人学习机会

  (一)

 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二)

 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三)

 开展面向社会个体的继续教育

  (四)

 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第六章

 民办教育 适应人民群众多元化教育需要

  (一)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二)

 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第七章

 队伍建设 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三)

 强化教师教育工作

  四)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五)

 加强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第八章

 信息化建设 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

 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

  (三)

 推进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

  第三部分

  改革创新:

 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第九章

 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

  (一)

 实施六项重点工程

  (二)

 开展八大改革试点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全面优化教育改革发展环境

  第十章

 加强组织领导

  (一)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二)

 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三)

 推进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

  (四)

 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第十一章

 保障经费投入

  (一)

 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

  (二)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三)

 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四)

 保障教师培训资金

  (五)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第十二章

 确保教育用地与配套建设

  (一)

 切实做好教育用地的规划与保护

  (二)

 明确教育配套建设的责任主体

  第十三章

 营造良好氛围

  (一)

 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

  (二)

 构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三)

 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

  第十四章

 认真组织实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升晋中教育现代化水平,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更好地服务我市建设山西“四化” 率先发展区大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与《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精神, 立足实际, 着眼未来, 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

  十年愿景: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一章

 科学谋划未来 10 年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 和“人才强市” 战略, 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坚持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力打造教育强市品牌, 为推进晋中工业新型化、 农业现代化、 市域城镇化、 城乡生态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

 核心理念。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名学生, 发展好每一位教师, 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方式。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根本。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大的决心、 更多的投入、 更实的举措, 倾力缩小城乡之间、 区域之间、 校际之间差距, 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构建覆盖城乡的优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教好每一名学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 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 业务精湛、 结构合理、 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造就一批教育家、 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尊师氛围, 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立政府主导、 统筹规划、 协调推进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格局, 健全现代终身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不断加强农村成人教育, 实施学习型组织建设工程,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三)

 工作要求。

 率先发展, 协调发展, 均衡发展, 内涵发展, 创新发展。

 率先发展。

 把率先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定位, 围绕做好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和建设全省“四化” 率先发展区目 标, 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 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协调发展。

 把协调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 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统筹教育规模、 质量、 结构、 效益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使晋中教育在结构上科学合理、 规模上相对适宜、 质量上相互支撑。

 均衡发展。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目标, 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和主要途径,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内涵发展。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放在突出位置, 注重内涵提升, 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机制,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 出名师, 育英才。

 创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管理机制、 教育投入方式和教育评价制度,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始终坚持追求卓越, 全力构建现代教育新体系, 增强晋中教育的活力、 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

 战略目标。

 到 2015 年, 教育投入、 教育规模、 教育均衡、 教育质量、 教育贡献度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建成教育强市; 到 2020 年, 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未来 10 年, 全市要率先基本建成中西部地区现代化教育强市, 着力实现“五个率先” :

 率先构建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率先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率先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率先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第二部分

 主要任务:

 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二章

 素质教育 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人才

  (一)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

  主题。

 坚持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 建立完善政府统筹协调、 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落实、 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推进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形成学校、 家庭、 社会“三位一体” 的育人机制。

 增强课堂主渠道的德育渗透功能,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贯穿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整体构建具有晋中特色的以养成教育、健康人格教育、 公民素养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序列化德育体系。

 小学阶段以“八大习惯” 为侧重, 抓好养成教育; 初中阶段以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为侧重, 抓好健康人格教育; 高中阶段以“四观一规划” 为侧重, 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整个中小学阶段抓好公民素养教育。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 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配齐心理咨询室。

 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 到 2015 年, 全市 11 个县(区、 市)

 全部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 考核制度。

 加强校风、 教风、 学风建设, 推进书香校园、 文明礼仪校园、 文化校园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八大习惯 四观一规划

  八大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特别是自主预习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特别是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 特别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特别是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废弃物的习惯; 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 特别是不穿名牌服装、 不铺张浪费的习惯; 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特别是会做家务的习惯。

 四观一规划: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审美观和生涯发展规划。

 (二)

 深化课程改革。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开全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

 以“有效教学系列活动” 为载体, 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倡导启发式、 参与式、 探究式、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独立思考,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思考问题和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构建轻负担、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加强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坚持教学与生产劳动、 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发实践课程、 活动课程, 加强科技实践、 社会实践。

 多形式建设各类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和活动中心,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引 导、 支持学生到农村、 到企业、 到社区, 开展社会调查, 参与各类基层服务和公益事业活动, 从中了解社会, 磨砺心智, 增长才干。

 坚持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构建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 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地方课程。

 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和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创新中小学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

 有效教学系列活动

  教学活动“五个有效” :

 有效备课、 有效课堂、 有效训练、 有效作业、 有效评价。

 (三)

 减轻课业负担。

 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 思考人生、 动手实践、 健身娱乐的时间。

 严禁将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

 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

 严格控制中小学学科竞赛。

 严格控制中小学乱订滥用各种复习资料。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以现代教育理念、 科学教育方法、 家庭亲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家长培训,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 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 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共同减轻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四)

 促进全面发展。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人做事。

 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认真上好写字课, 提高中小学生熟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实施好“体艺 2+1 项目 ” , 广泛深入开展“阳光校园” 主题活动, 让校园充满生机, 让学生健康成长。

 落实好阳光体育运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 1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提倡学生合理膳食, 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加强艺术教育, 建立区域内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改变农村艺术教育薄弱的状况, 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加强劳动教育、 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

 阳光校园主题活动

  四姿:

 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 端正的坐姿、 标准的站姿和优美的舞姿;

 三声:

 让校园充满琅琅读书声、 嘹亮歌声和激越的运动呐喊声;

 两操:

 早操和课间操;

 一活动:

 课外活动。

 体艺“2+1” 项目

  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 艺术教育教学和活动, 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第三章

 基础教育 奠基学生的美好未来

  (一)

 发展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构建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公民办并举、 多渠道投入、 多形式办园的学前教育发展政策体系。

 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 支持街道、 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办园。

 鼓励社会力量办园, 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 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

 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 2013 年, 全市新改扩建城区公办园 50 所、 乡镇公办中心园 118 所; 到 2015 年, 确保每个乡镇有 1—2 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园, 全市建成 300 所标准化幼儿园, 普及学前二年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到 2020 年, 全市建成 500 所标准化幼儿园, 形成覆盖城乡、 布局合理、 规模适宜、 以公办园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高标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篇二: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

dash; 91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第31卷 第4期2017年7月Vol.31 No.4Jul. 2017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位一体” 合作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探析邢广陆,李  莉,郑洪利(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摘  要】从高职教育和多元合作两个视角,探索高职院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并在理论指导下对“政府·高校·幼儿园三位一体” 学前教育专业合作育人模式进一步完善:尊重各方利益需求,保证合作利益平衡;基于组织重构系统,构建巨型开放大学。并提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合作育人效果提升途径。【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合作育人【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252(2017)04-0091-07【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5SC289)【收稿日期】2017-03-20【作者简介】邢广陆(1972—

 ),女,山东威海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核心任务,满足产业对高级职业人才的需求,兼顾高职学生生存和全面成长的自身需求。人才的技能型是其区别于普通研究型高校的重要标志。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是明确职业价值理念,对接职业活动对人的知识、技能、态度、习惯等方面要求,建构职业教育理论、实践对高职学生培养的过程。“专业是社会分工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其逻辑依据是职业分工。当面向职业开展教育的时候,知识劳动的特点更突出与职业工作情境相关的经验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五个对接”的基本要求,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是对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也是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明确要求。《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1]12 号)提出:“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进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五个对接”的必然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全面提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层次,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

 — 92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7 年 第 4 期量,2012 年 10 月,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与青岛开发区教体局及区内 5 所优质幼儿园发起成立了青岛西海岸学前教育联盟。该联盟突破行政区域和行政级别的制约,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政府·高校·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和新机制。联盟是以幼儿教师培养、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管理和幼儿教育等机构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和人力资源服务为纽带,按照自愿、平等、互惠、互利原则组成的区域性、契约式联合体与利益共同体。目前加盟的理事单位已有十余个。联盟建立了常态的理事会议机制和联盟网站;按照上述五个对接的工作思路组织专业学术研讨会,开展教研活动,举办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实现联盟成员间的信息互补、人才互补、理论与实践互补。合作完成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儿园顶岗培训和国内培训项目;合作完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子项目;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保育实习、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高校与幼儿园实现教师互聘;共建课程标准,合作开发课程和讲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到幼儿园做“助教”,建设专业教师研修基地。联盟成立后,各项机制运行良好,“五个对接”效果明显,全面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联盟内外的幼儿园培养了合格的员工,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园在岗师资的工作水平。为更好地完善并推广该实践做法,本文拟从高职教育理论和校企合作理论两个视角对“政府·高校·幼儿园三位一体”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探析。一、高职合作育人模式理论依据高职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应实现学生对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使其能够顺利就业,并具备不断挑战更高的岗位、职位,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和美好人生的能力。综合该阶段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专业特点等因素,高职教育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在工作情境中体验和实践,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笔者认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成功的模式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和荷兰 CBE 职业教育模式。与这些实践做法直接相关的教育理论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主义学习理论、“学习领域”课程理论。(一)主要借鉴的职业教育模式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是德国社会的一种教育制度 , 同时也是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育人的经典模式。该模式下,大学生入学前需要先与企业签定雇佣培训合同,成为企业的职员;然后才到学院报名,成为学校的学员。两步完成后,以职员和学员的“双元”身份,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在签约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的“双元”结构机构中实践和学习。企业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学校则侧重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该模式的典型特点是:企业与学校相互协调配合,并以企业为主,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践,实践课程占到整个学生校企共同培养方案总课程计划的 60% 以上。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事业集合了德国社会三大系统的力量。首先是产业界的雇主集团、行业协会,包括工商业行会,各手工业协会的代表机构。既是最大投资者和受益者,也是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者和验收者;第二方面的力量是工会,又称雇员协会,它以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参与这项工作,关注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第三方面的代表是主管职业培训工作的文化教育部门(包括联邦教科部和各州文教部)、劳动和社会福利部及这些行政部门下属的许多专门事业机构。政府机构是这三方面力量中的主干力量,主要发挥校企等合作方调解者的作用。2.荷兰CBE职业教育模式。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的缩写)指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中心任务的教学体系。CBE 教学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和实践主线强调围绕对学生未来职业

 — 93 —邢广陆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位一体” 合作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探析或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进行确定、组织学习、掌握及运用;以未来职业或岗位所必须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来自企业的专家和课程设计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职业解析,将从业能力确定为若干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以相应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突出能力培养,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系统方法。按照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课程体系和学习计划。

 (二)主要依据的教育理论1.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发起于 20 世纪的美国,以实用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其主要创立者美国教育家杜威博士认为教育的本质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他倡导教学过程要体现“做中学”,开展活动课程。他强调教学过程是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有皮亚杰 (J.Piaget)、科恩伯格 (O.Kernberg)、斯滕伯格 (R.J.sternberg)、布鲁纳(J.S.Bruner)等。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对客观的知识结构能够通过自主建构,内化为认知结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布鲁纳(J.S.Bruner)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习者不断重构知识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 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情境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概念。该概念是莱夫(J.Lave)和温格(E.Wenger)基于对学徒制的研究提出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含义为:“学习是新手学习者在实践共同体内,最初从事边缘性的活动,观察熟练从业者,并在他们的引导下参与活动,在实际的工作参与中,逐渐发展知识与能力,并随着能力的增长,逐渐做重要的工作,进入圈子的核心,是一种文化适应及获得特定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情境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不能脱离真实的情境,学习者应该在应用的情境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能力。

 4.“学习领域”课程理论。1996 年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职业学校使用的被称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指南。所谓学习领域的课程指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是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相对的一种课程模式。传统的学科课程是以静态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组织课程内容 , 将知识人为地划分为不同的学科。而学习领域课程则从工作过程的角度出发 , 以动态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组织课程内容结构。学习领域与教育职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一课程方案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具有整体性、合作性、个性化的特点。工作过程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

 实现了工作与学习一体化,即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和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三)主要依据的校企合作理论高职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高职教育的治理结构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创新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高职教育的使命。理论界对校企合作机制和原理的研究也非常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邓志新 (2012)归纳中国高职校企合作的六种主要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 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

 — 94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7 年 第 4 期合作模式由点及面,由浅入深,虽然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专业特点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模式,但毋庸置疑全方位的合作教育模式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最理想的。笔者认为校企合作模式的设计构建与顺利运行,一定要深刻理解关键的几个理论:1. 弗里曼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1984)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组织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2.伯顿·克拉克提出的高等教育系统协调三角形理论。

 该理论指出学科和院校单位通过政府、市场和学者的协调整合形成了三角形协调模式的高等教育系统整合观。他认为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横向组织、以院校为纵向组织的两种组织模式相互交叉形成的矩阵结构。大学组织要以学科为中心,同时必须聚集于事业单位。

 该观点对高等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 认为劳动分工、信念、权力是高等教育系统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3. 克拉克 . 克尔教授(2008)提出的“巨型大学”理念。曾任美国伯克利大学加州分校校长的克拉克 . 克尔教授认为随着大学功能和组织规模的扩大会出现“巨型大学”这样的一个组织:有着多元目标、多元权利中心,包括不同学生群体、不同学科群体、校友群体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组织边界是模糊的。在这个组织中,可以增加或减少许多部分而对整体没有什么影响,这个松散结合的巨型大学更多的是一种由行政规章制度连接在一起、由金钱作动力的机制。

 4. 李 .G. 鲍曼和特伦斯 .E. 迪尔提出的组织重构理论。美国作者李 .G. 鲍曼和特伦斯 .E. 迪尔合著的《组织重构——艺术、选择及领导(第三版)》, 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治、象征等四个视角解析了组织的本质特征,以及组织的多维度属性。组织的重生与不断发展必须按照这四个视角进行整合。二、高职合作育人模式实践策略 (一)尊重各方利益需求,保证合作利益平衡利益是合作的根本动机,利益的达成是合作持续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伯顿·克拉克,还是克拉克·克尔均从综合性的传统大学学科的角度去分析在对外合作的项目中,学科是利益的焦点,因为学科联系着学者、政府、市场的共同利益点,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人才和科研是政府协调管理,授权院校培养和研发,供市场用人单位使用创造价值。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更直接面对市场的需要,突出的是专业为利益的焦点,打破学科的框架,直接从专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和进行应用型的研究。所以在以专业为核心的合作过程中,合作的利益相关方必须要清晰各自的利益需求,同时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尊重他人的需求,这样才能形成利益的平衡,并在各方利益平衡的前提下,谋求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成功、有效地合作。1. 明确学校合作育人的核心利益。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高职院校的使...

篇三: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1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1

  海南文昌市田家炳中学 符永

  ×× 老师是教导处下达的培养和指导指标。

 培养和指导项目的课堂教学、 备课等。

 时间是 2004. 9——2007. 7。

 经过一年来的培养和指导, 该同志在教学方法, 备课、 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

 成绩显著, 得到了 老师的认可和好评。

 我在培养和指导上采取了 如下的做法:

 首先, 在每学期开学初制定计划, 坚持每两周听× ×老师一节课, 并认真分析, 与× ×老师讨论, 共同建设。

 其次, 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她共同学习教学工作理论和经验材料, 探讨政治课新的教学方法。

 再次, 利用学校政治教研活动, 听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吸取其优点, 弥补自己教学上的不足。

 经过一年的培养和指导, ×老师的课堂教学, 备课和授课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已经完成本学年的培养、 指导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该同志的努力和指导教师的帮助, 她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得到全全校的认可, 目前, 已经胜任政治教学工作。

 她指导学生准备参加考试的过程中尽心尽力, 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

 在指导学生考试的过程中, 能结合学生的学识水平和心理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经过培养和指导,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志们的帮助, 她的工作取得了 显著的成绩, 相信× 老师在不久之后会成为我校的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2

  今年学校确立了我和我校新来的老师的师徒关系。

 在一年的互帮互学中, 我按帮带协议书中的要求去做, 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一年来, 我是这样做的:

 一、 加强新老师的理论学习 , 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

 为了 丰富理论知识, 更好的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他们首先阅读了《新世纪政治课程标准》 、 《中学政治教师》 、 《中学政治教学设计》 等书籍。

 大量理论书籍的阅读, 使他们学到了 很多的理论知识, 非常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其次, 我们一起借看了很多优秀课例的光盘, 广泛吸收借鉴别人的精华, 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

 经过努力, 他们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进步。

 二、 备课、 上课、 互相评课。

 学期初, 我们就制定了多在一起备课, 互相多听课, 听后多提意见的计划。

 工作中, 我们也是这么做的。

 一年来, 我一共听了新老师 10 节课左右, 使他们学到了有关组织教学、 课堂评价等方面的许多经验。

 新来的老师也经常听我的课。

 每次听完, 我都会提出很多的宝贵意见, 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在我的帮助下, 他们上的教改引路课非常成功, 受到了 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我还上了教研中心视导课一节, 效果也很好。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总结 3

  文昌市田家炳中学 符永

  一、 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 其素质、 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我校的教育质量, 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稳定。

 二、 指导目标:

 (1)

 熟悉教学常规及本校的规章制度

  (2)

 熟悉本学科教材与大纲, 能独立地完成备课、 讲课、 辅导等任务。

 学生与教师反映较好, 形成较好的教学基本功。

 (3)

 能初步胜任班主任工作。

 (4)

 发挥个人特长, 开始形成教学上的一些特点, 具有一定总结能力, 能写出工作总结或论文。

 5、 青年教师转正时, 要交教案、 实习班主任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学校根据本人表现、 业务水平、 工作态度等进行评议。

 提出是否预以转正的意见, 交人事部门审批。

 三、

 培养措施

  1、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 拥有一支高质量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培养敬业爱岗、 师德高尚、 知识渊博、 业务精湛、 富有现代教育意识、 敢于创新、 勇于实践、 卓有成效的青年教师队伍, 是我校教育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为此, 要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养和师德修养, 使“以人为本” 、 “以学生为本” 及“依法治校” 、 “依法治教” 的观念成为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行动准则。

 2、 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提高他们依法治教、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等的师德修养外, 要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分层开展培养。

 对参加工作五年以内的教师, 重点要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通过各种途径的继续教育,达到本科学历, 要完成信息技术考试、 普通话测试, 英语达到× 级水平; 业务上要加强指导, 为他们请师傅及定期请专家指导, 提高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 要学会使用现代教学设备, 能独立制作网页、 课件, 丰富教学手段, 每学期完成一定数量的公开课、 听课、 教学论文的任务, 学校要加强“六认真” 方面的教学跟踪, 并为他们创造校内外的参观学习及参加业务竞赛的条件, 为他们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培养体会

  通过开展活动, 发现青年教师中蕴藏着很大的潜力, 发现他们进步得很快, 看到大部分青年教师大有希望。

 我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语音表达利索, 语音精炼; 有的板书美观,

 惹人注意; 有的课堂步骤清晰, 层次分明; 有的方法独特, 易于理解掌握; 有的师生互动和谐, 气氛活跃; 有的老师当异常, 学生唱主角; 有的讲课妙趣横生, 永记不忘。

 从这些特点看, 我们的青年教师是很有希望的, 我们学校的师资队伍后继有人。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计划

  一、 指导思想

 高素质

 教育以高素质关键教师队伍为基本条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对青年教师培养可加快教师队伍深入进行教育改革、 全面贯彻教育方建设步伐我园一所省级示范幼针、 深化素质教育儿园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充人到幼儿教师队伍中来

 这些青年教师学质量及幼儿园生存和发展为此我园对每年进入

  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 教们在较短时间内青年教师实行“导师” 制使

 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养成良好二、 青年教师现状分析:

 教育、 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女——年毕业于————从整体状况看该教师优势与不足并存:

 能力强热情高、 干劲足优势方面:

 该教师知识水准起点较高思想观念较新思维定势较少接受新事物上进心和创新意识强

  不足方面:

 由于刚刚参加工作

 缺乏教育缺乏对社会变革适应能力和探索能力 实践锻炼经验少业务不成熟教育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三、 确定培养目标

 (一)

 教学能力目标

  1、

 分析教材能力:

 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 研究教科书、 教学大纲、 参考资料等教材

  问题灵 2、

 实施教学能力:

 神态自然情绪饱满举止大方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和提出有价值活地运用设疑方式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二)

 教学基本功目标

  1、

 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2、

 具有专业特长基本功 (三)

 理论基础目标:

 掌握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不断学习新践 教育研究课题 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指导自己 教学实(四)

 教育研究能力目标:

 选择恰当具体

  (五)

 远景目标确定为六个方面:

 1、

 积极高尚思想品质 2、

 广博扎实

  3、

 较强专业知识 教育教学能力

  思维能力 4、

 富有创选性

  5

  [1]

 [2] 下一页

  、

 成熟稳定

  6、

 健康教师人格 体魄

  四、 确立培养原则

  在制定青年教师教养规划同时我们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基准点确定基本原则

  教学风格 1 、

 方向性原则即贴近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2 、

 发展性原则即新教师通过培养获得大幅度3 、

 针对性原则针对个体诊断开方因材施教

  4 、

 持续性原则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五、 培养实施措施

 1、

 聘请一位有高度事业心、 责任心具有丰富 2、

 每学期听指导老师课不少于 30 节

  提高发挥其长处形成自己即按规则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坚持持久强调自修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教育教学经验骨干教师为该教师指导老师 3、

 每一个教案需经指导老师审阅后方可上课

  4、

 接受指导老师对上课、 备课等检查和指导

  5、

 与指导老师一起承担“美乐蒂” 幼儿英语

  6、

 组织青年教师业务学习

  7、

 每学期写好一篇拜师心得或体会 2、

 广博扎实

  3、

 较强专业知识 教育教学能力

  思维能力 4、

 富有创选性

  5

  [1]

 [2] 下一页

  、

 成熟稳定

  6、

 健康教师人格 体魄

  四、 确立培养原则

  在制定青年教师教养规划同时我们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基准点确定基本原则

  教学风格 1 、

 方向性原则即贴近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2 、

 发展性原则即新教师通过培养获得大幅度3 、

 针对性原则针对个体诊断开方因材施教

  4 、

 持续性原则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五、 培养实施措施

  1、

 聘请一位有高度事业心、 责任心具有丰富 2、

 每学期听指导老师课不少于 30 节

  提高发挥其长处形成自己即按规则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坚持持久强调自修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教育教学经验骨干教师为该教师指导老师 3、

 每一个教案需经指导老师审阅后方可上课

  4、

 接受指导老师对上课、 备课等检查和指导

 5、

 与指导老师一起承担“美乐蒂” 幼儿英语

  6、

 组织青年教师业务学习

  7、

 每学期写好一篇拜师心得或体会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认为在青年教师成长的系列活动中, 也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用制度去指导和监督青年教师的成长; 用制度去衡量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和效果; 用制度去评价主管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质量。

 鉴于此, 必须要建立两个最基本的管理制度。

 首先, 要建立青年教师成长目标责任制。

 从行政命令的角度责成学校教务处专人负责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 根据学科和任教年级的不同特点, 在学年初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并由专人跟踪实施, 严格管理, 以防流于形式。

 其次, 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评价制度。

 学校每年都应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做一个公开、 公平、 客观的评价和考核。

 既要考核教务处目标的达成情况, 又要考核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质量, 更要从教学常规、 教育科研、 培训学习、 以及教学业绩等几个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 最后奖优惩劣。

 当然这只是两个最基本的制度, 对学校来说,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它需要更多的相关制度和辅助措施。

 二、 师带徒、 共促进, 浓厚学校教育科研氛围

  “师带徒” , 是中国传统培养技术工人的形式, 不知有多少能工巧匠是依靠这种贴身帮教脱颖而出的。

 青年教师刚从学校出来, 不管是生活阅历、 工作经验, 还是教学业务水平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欠缺, 这种传统的帮教形式, 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的成长。

 同时, 师带徒是一个双边活动, 作为师傅的老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中, 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 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对提高学校师资整体水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 我个人认为, 目前我校的师带徒活动基本流于形式, 尽管签了 协议书, 但多数没有落到实处。

 这既有师傅的原因, 也有徒弟的问题, 更有学校制度和管理的缺陷。

 作为师父本身的工作量大, 任务重, 再加之学校制度上的缺陷, 师傅基本上不是很主动的去关心和帮助自己的徒弟, 更谈不上从教学设计、 课堂处理等细节上去点拨、 指导徒弟了。

 更何况作为青年教师来说, 他的本身素质和工作态度也极大地影响双边活动的正常开展, 能做到每节课先听后讲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因此, 他们实际上还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 并且基本上是和师父如出一辙, 没有多少创新意识。

 因此, 为了更好的发挥师带徒的作用, 必须充分发挥师父和徒弟的主观能动性, 并从制度上加强管理。

 三、 走出去、 请进来, 扩大青年教师学习的空间

  其实, 大胆的让青年教师走出去, 也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之一。

 多数青年教师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 思想活跃、 敢说敢干、 有闯劲, 接受信息快、 上进心强、 热情高。

 在条件许可并有机会的条件下, 多让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 让他们更多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更能够转变青年教师的教育观念, 提高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 根据学校发展和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 不定期的邀请知名的教师以及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特长的专家为青年教师讲学、 培训, 也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形式。

 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 这无疑会最大限度的扩大青年教师学习的空间, 提高青年教师学习的层次, 更能不断的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和理论水平。

 四、 强意识、 勤学习, 增强青年教师个人素质

 作为青年教师, 要想尽快的成长, 教好书, 育好人, 必须增强自身意识, 勤奋学习, 提高个人素质。

 首先, 青年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学习与练习, 比如普通话、 粉笔字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等。

 同时青年教师更要加强在教学常规要求方面的学习, 不定期的阅读几本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方面的专著, 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 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走教师专业话发展的道路。

 其次,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 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师的素质和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青年教师更要成为真、 善、 美的传递者, 去开启学生丰富的心灵世界, 使每个学生认识自身的能力, 发挥最大的潜能。

 如果忽视教师自身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的发展, 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则难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

篇四: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

20年 1月第 39卷第 1期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acherDevelopmentJan.2020Vol.39No.1doi:10.3969/j.issn.10017836.2020.01.022  收稿日期:20190702基金项目:安徽省 2018年度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一般项目“教育扶贫视野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改革研究”(gxyq2018192)皖教秘人[2018]14号研究成果;201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2017jxtd068)研究成果;2019年度校级教学科学研究项目“供给侧改革思维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提升研究”(2019KYXM14)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吴夏(1983—),女,安徽阜阳人,讲师,硕士,从事音乐教育、教育管理研究。高职院校学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及核心素养的构建吴  夏(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摘 要:高职院校学前音乐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专业背景和角色切换缓慢、缺少针对性专业培训、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升等诸多困境。鉴于此,分析影响高职学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并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需求,提出学前音乐教师核心素养构建的有效路径,以期能够全面提高学前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他们转型与升级,为其专业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词:学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影响因素;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1006903   引言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指的是教师自身专业结构持续更新、转变、丰富的过程,这是广大教师教学水平逐渐提高和完善的一个过程。学前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独特要求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既不同于音乐专业课程教学,也有别于幼儿教育课程教学。需要学前音乐教师将音乐教学内容与幼儿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实施教学,不仅要具有扎实的音乐教学功底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也就是说,学前音乐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双重挑战,即零基础的学生与培养目标的转变。对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学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努力构建他们的核心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   一、高职院校学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专业背景和角色切换缓慢专业背景不同,将会严重影响音乐教师的专业认同感。音乐教师面对的是零基础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感觉吃力无助,师生之间的默契不足,教学进展缓慢,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的把控等方面都会遇到诸多问题,会极大程度地增加教师的压力,影响他们的专业发展信心。相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较差。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从小就接受音乐方面的专业培训,高考前也接受过专业音乐教师在视唱、器乐以及乐理知识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而这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欠缺的,这就使学前音乐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面细致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解音乐理论知识,传授相关的专业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在教学思想、学情分析、教学模式上要更加靠近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对于学前音乐教师自身来说,应确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教师,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具有在幼儿园顺利教学的能力。因此,要求学前音乐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加快自身角色的转变,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显著特征,概括出实用性强且便于接受的幼儿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前音乐教师改变以往的定式思维,重新学习幼儿园音乐教学方面的知识,拓展个人的知识体系,逐渐积累学前音乐课程教学经验,将自身专业发展的压力转换成挖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动力。(二)缺少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源自音乐专业,有着较高的学历和艺术素养,直接从自己所学专业进入学前教育专— 9 6 —

 业,负责音乐课程教学工作,缺少入职前的培训,特别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系统的教学方式的职前培训机会较少,专业发展在自我探索中前进,容易让学前音乐教师的日常教学陷入以下困境。其一,将给艺术类学生上课的内容和方法运用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学中,少数教师仅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上进行细微的调整。其二,教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不高,教学变革与专业发展进程较慢。学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职前以及职后培训,深化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加快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思维,充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内涵与发展形势,可以与音乐专业知识背景有效区分和对比,进而对学前教育专业有关知识加以总结和反思。特别是要明确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要求,逐渐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框架下的音乐课程思维,革新音乐课程在幼儿园教学的具体操作,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理性思考。(三)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升学前音乐教师在校任职与学习的过程中,将过多精力放在艺术技能的追求上,并未接受科学的教育训练,在进入岗位后缺少有效的引导,进而导致他们陷入科研盲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缺少教育科研以及教学探究意识的方式方法;其二,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时,无法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和主题;其三,对学前教育领域不够了解,有关研究领域涉猎不足,在音乐和学前教育有机融合方面无法做到深入细致。科研能力进步缓慢,对学前音乐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构建学前专业的认同缺少个人科研的支撑,对教学规划缺少创新力,教学内容和模式设计方面把控不准。此外,由于学前音乐教师对个人艺术特点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对参与科研工作存在排斥心理。音乐教师已经习惯自身的艺术风格,无法在加入教研队伍合作解决教学问题上形成一致观点,在科研上也更喜欢独来独往。由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科研量有严格的要求,让音乐教师在科研能力上感到无助,久而久之,缺少专业发展的后劲,从而陷入自身职业发展的尴尬期。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高职学前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乐理知识结构科学、具有创新力的幼儿教育人才,这就需要一支业务能力强、师德素养高的教学团队。从学前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能力现实状况看,学前音乐教师缺少一定的学习意识,主要体现在补偿学习与提升学习的兴致不高。这两种学习实际上是要依据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情况,补充自身在知识结构上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某方面欠缺的能力。但仅有少数学前音乐教师接受过系统化的深造学习,大部分教师只参与过短期分散性的专业学习。(二)客观因素高职学前音乐教育违背师范性,忽略了教学理论与技能的培养。高职学前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幼师,是将来走上讲台的教育者,而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演唱家,是将来走上舞台的表演者,两者本质完全不同。因此,高职学前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遵从师范性的基本特征,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声乐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向他们传授音乐教育方面的知识,这是高职学前音乐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可是许多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时,往往占据课堂多半时间,音乐教学与音乐院校的教学形式雷同,将幼师作为艺术家来培养,这种尚未区别歌唱演员与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思想和模式,严重违背了高职学前音乐教育的规律和宗旨。   三、高职院校学前音乐教师核心素养构建的有效路径  (一)深入学前教育一线,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教学的艺术,而这无法通过常规的传授实现,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见习及实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来提升 [1] 。高职学前音乐教师只有长时间坚持在幼儿园听课、探究、参观和学习,以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作为个人专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基地,充分关注并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复杂性,才能在日常教学中了解每名学生的特点及个性,才能为具备艺术专业思维的幼师日后教学找到有效途径。通过到幼儿园参观学习、见习辅导、现场讲课、主题探讨等多种模式,让学前音乐教师深切感受到幼师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及幼师应具备的艺术能力,进而提高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只有学前音乐教师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学工作,才能从中发现教学艺术的乐趣。(二)树立全新价值观念,积极转变自身角色高职学前音乐教师应积极转换成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努力成为“学前人”,而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人”,从前期准备阶段开始,积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坚持走专家型教师之路,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更好的发展 [2] 。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专业特点及需求,音乐教师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应立足该专业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需求,积极与学前教育专业育人目标同步,以此来增强音乐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突出其专业特点。例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广大学生,音乐教师可依据非艺术类学生开展零基础教学,革新教学模式,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让他们全面掌握幼教中有用的基础技能,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情感,这些不仅是学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同时也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崭新方向。高职学前音乐教师要制订自主学习计划,首先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标准》《教师教学课程标准》当中关于幼儿园入职前教师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设计要求和思想,并基于此,进一步掌握《纲要》以及《指南》等对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详细要求,加大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力度,全方位了解幼教领域实践技能的具体内容以及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显著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适当降低艺术基础理论的要求,注重艺术能力教— 0 7 —

 学,遵从“能会先行、艺术情感以及修养后期发展”的基本原则,对广大学生实施科学评价,以此来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艺术竞赛,利用比赛和得奖来激发教师自身的成就感,增加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三)主动参加同伴反思,形成发展思维倾向音乐教师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工作,实际上是逐渐向幼儿教育专家这一角色转变的终身发展过程。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学前音乐教师总结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喜好以及教学风格,加入教学队伍以及学前教育科研队伍,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与其他教师共同参加教育变革、精品课程开发、科研项目申报以及研究,向专家型道路迈进,顺应学前教育飞速前进的趋势,合理制订个人的专业角色与专业成长计划,从而真正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的引路人。音乐教师在构建个人学前专业发展思维的进程中,应重视全程实践思维的建设,形成音乐课程教学为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的强烈认同感。要逐渐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观念以及理论观念,在课程观念、教学内容、目标、活动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注重学生深层学习,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专业知识的表面学习上。通过成立教学科研队伍的共同深造学习,发挥集体力量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在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中转变教学思维,定期反思总结幼儿教育观念,积极和幼儿园教师构建长久的合作关系,成为院校 +幼儿园专业发展共同体,以所合作的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和问题为核心,推动自身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过程中开展自主学习,坚持走教育和科学研究并举、能力与实践并重的专家型教师专业成长道路。(四)制定双导师制度,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高职院校构建双导师制度是学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更有效、最快进入学前教师角色的最佳途径之一,这也是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3] 。专业发展的第一位指导教师应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挑选的教学经验丰富、科学研究能力出色的艺术类资深教师,主要对学前音乐教师实施音乐课程教学方式辅导,学前专业人才培养观念、学前专业思想的引导培养。而第二位指导教师则要从所合作的幼儿园中挑选,应是幼儿园从业多年的音乐课程教育者,具有特色的技能型教师,主要是对学前音乐教师实施幼儿园音乐实践教学的指导,让高职学前专业音乐课堂可以满足幼儿园实践教育的现实需求。学前音乐教师实行的双导师制度重点是为了优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当前的教师资源,让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能够稳定转型,逐渐发展成学前教育专业下的音乐课程教师,可以胜任音乐课程教学新任务,顺应“大学前”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崭新环境,为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精英教师打下坚实基础,为日后发展成专家型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制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双导师制度运用在学前音乐教师核心素养构建中,有助于音乐教师更加准确地将音乐技巧传授给广大学生,构建学生自身的专业特长,有助于音乐教师从学前教育专业系统中汲取新鲜养分,不断提高个人学前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以及科学研究能力,有助于明确学前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幼儿园音乐教师在双导师制度的引导下,不仅可以带出实践类的高职教师,同时还能与高职教师展开协作,弥补个人科研能力上的短板,为有效解决幼儿园教学以及精心照管幼儿等问题探寻对策,通过合作进行课题探究,提高自身幼儿教育科研能力,从根本上实现了专业化发展的双向受益。   结束语高职学前音乐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同时也存在许多机遇,需要学前音乐教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各种困境,要充分明确影响自身专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而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要求及学生特点,通过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培养专业思维等有效途径,真正转变...

篇五: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

dquo;政校园”协同背景下双元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从“产学研融合”的视角,探讨在“政校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构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双元育人体系,形成由政府主导高校主管,兼顾办学、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一体化的育人机制.搭建集教学、办园、实训一体化的实践育人平台,构建以实践基地幼儿园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为主导,校一园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课程互融、实践渗透、协同指导、人才共育共享的育人新模式。双元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为提升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也强调: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发挥好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作用。两份文件相关内容主要意旨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双元育人、深度实践”,创新育人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与岗位对接紧密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诸多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现结合 HY 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成效,进一步

 探讨“政校园”协同背景下双元育人体系的构建。

 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学前教育专业深入幼儿园一线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进行深度调研,发现幼儿园与高校合作动力缺乏、幼儿园对高校安排的教育实践参与积极性不高、高校与实践基地融合困难、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对应、课程设置重技能忽视综合应用能力等问题是造成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薄弱的主要因素。学前教育专业经历多轮的研讨与调研,了解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现实需求及现有教育资源,立足于政府、高校协同创办优质园成为学生实践学习的实验场.着眼于“政校园”三方深度融合、协同共建育人平台、创新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以探讨“政校园”协同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双元育人体系,以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满足地方老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师资的需求。

 一、“政校园”深度融合共建双元育人机制与模式 如何构建政府主导下的“校园”双元育人体系,并兼顾办学与人才培养符合区域特点,与区域发展的需求相契合,为老百姓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多轮教学改革的头脑风暴,通过学校与政府洽谈,最后确定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物质、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行业指导监管、考核,委托学校举办公办幼儿园,学校以专家理念治园、专业教师对接基地幼儿园入园指导和鼓励优秀毕

 业生支持地方幼儿园发展。新型的办园机制创新了“政校园”在“管办”分离背景下的合作机制,实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发挥了资源利用效能。通过这种新型合作机制,政府与学校创办一批集教学、办园、实训一体化的优质示范公办幼儿园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成立了幼教集团,由高校管理。

 该机制有效融合了三方需求,通过深度协同,实现互惠共赢。政府利用高校的优质专业资源创办公办普惠园,满足了老百姓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高校利用幼教集团各幼儿园的优秀教育资源,以及一线教师的丰富教育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了校内外专业实践试验场,将“专业学习与职业串联起来叩],特别是“校中园”的创办,鉴于场域资源的优势能及时满足学生根据课程需要进行体验式学习和实践的需求。高校还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及时将一线的教科研实践成果融入教学、编入教材,并将一线的用人需求、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有机衔接,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一线输送优秀毕业生。幼教集团利用学前教育国家级骨干专业的优势资源为幼儿园专业建设诊断、把脉,提升办园质量,打造办园品牌。

 三方共同通过探索“政校园”合作的契合点与共赢点,达成了“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共育共享”的合作育人机制.并形成“政校园”深度融合、双元育人的模式,通过深度融

 合,幼教集团实现办园品质提升与地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容,激发了双元育人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了一线幼儿园参与高校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二、“政校园”协同背景下双元育人体系的实践 根据安徽省区域学前教育发展与一线用人实际需求,补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薄弱的短板是双元育人的核心。学校在职业院校中率先将培养“反思性实践者”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现幼儿教师培养从“知识技能型”向“反思性实践者”升级。重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一)集教学、办园、实训一体化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 学校通过“管办评分离”的方式,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政府担责,政府变亲自举办为购买服务。地方政府只需要按省一类园或者至少市一类园的建园标准建设好幼儿园,并按标准拨付每班两位教师和园长的工资,其他经费由收费解决,幼儿园按公办园的收费标准收费;而管理则全权委托给高校组建的学前教育专家团队,各幼儿园所在辖区教育局对办园质量进行监管与考核。这种“政校园协作”模式可以有效利用高校优质的人力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提升幼儿园育人质量和办园品质,推动地方学前教育水平总体提升。“政校园”在合肥市新站区、经开区、包河区等 7 个区共建 30 所公办幼儿园,成立了幼教集团,并被认定为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

 基地,同时,基地幼儿园也成为了高校优质的教育实践基地,为学校“实践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螺旋式上升的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支撑。

 幼教集团和学前教育专业同在学校领导下,双方合作育人机制更加顺畅。学校通过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校园共建的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有效地整合幼教集团和高校资源,使优质的基地幼儿园成为集教学、办园、实训一体化的校内外教育实践平台。优质的实践平台创建为培养学生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二)校园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基于“反思性实践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依托于“政校园”共建的实践育人平台,整合高校和幼儿园的两方资源,以实践基地幼儿园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为主导.构建校园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次,依托校内实训室、智慧教室、微格教室等实训资源,以任务驱动、模拟教学、分组模拟实践为主线;同时,借助校中园的中心作用,辐射幼教集团幼儿园和校外幼儿园开展以现场教学实训、专业见实习、实地观摩、教科研深度参与为主线.两线贯穿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反思

 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再次,明确各年级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内容、要求增加实践时长,提高实践课时比例,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建立校一园融合的教育实践“双导师制”等系列举措,完善专业实践标准。改革单项技能的基本考核为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如将简笔画考核和手工考核改为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能力考核等,形成了新的系列综合应用能力考核标准。同时,建立了专业规模与专业实践要求相配套的校内实训室以及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标准。

 “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从以往重视知识技能转变为注重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全面、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通过政府办园、高校管理,共同创办优质幼儿园,形成政府、高校、幼儿园“三位一体”办园模式的同时,也为学前专业学生提供了临床试验场。基于“校园”深度协同,形成了课程互融、实践渗透、协同指导、人才共育共享的育人新模式。

 高校教师深入幼儿园一线进行课程指导和实践,幼儿园教师深入高校的实践教学课堂指导和回归高校课堂进行专业提升,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训、实习、毕业设计、

 教科研实践、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指导,深入落实了“双导师制”。在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各类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进而形成高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专业成长共同体。优秀的毕业生还会通过招聘进入幼教集团成为基地幼儿园教师,继续接受专业教师的入园指导,在专业成长共同体中转换了新角色,成为新一轮实习生的实践指导教师,这种螺旋式的发展形成了“校一园”独具特色的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与共享模式。

 (四)双元育人体系的制度保障 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及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组建“校一园”命运共同体,建立了高校教师到一线、幼儿园教师进高校的双向交流机制,实现了由学校优秀教师到基地幼儿园挂职或任职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进高校实践教学课堂进行指导的双向融合。以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区角游戏与户外混龄游戏、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生活活动等为抓手,定期开展优质课观摩研讨、游戏的观察与指导、环境创设参与体验等,教师和学生现场教学、观摩与评价,使得课堂教学直面幼儿园教育实际。制定了驻园指导方案、高校教师定期挂职制度、驻园指导教师薪酬计算办法,形成双导师指导制,学生在高校专业教师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有序开展专业实习、实训,完成毕业设计,完成技能大赛

 等学习环节。

 同时,建立教学督导以及在校生、教师、毕业生、基地幼儿园和用人单位等多个层面的反馈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监督和反馈,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稳定运行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的建立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政校园”协同背景下双元育人体系的实践成效 “政校园”协同背景下双元育人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精神“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深化区域产教融合力度”,发挥了合作育人的优势,有效地打破了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局。

 一是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发展潜力。HY 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广受欢迎,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 92%,双证书平均获取率 94%,首次国家资格证考试合格通过率达 98.5%;培养幼儿教师 5000 余名,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安徽地区幼儿园园长;省内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均跃升至第二位,“"反思性实践者"目标引领下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二是有效地带动了区域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自 2015 年至今,政校园协作创园 30 所。HY 在政校园协作育人实践的

 基础上,积极地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经验推广和理论建构,国内外数十家本专科院校到访学习借鉴。组建了由安徽省 21所高中专学校组成的安徽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联盟;全国65 所同类兄弟院校前来参观和交流,学前教育专业获得“职业教育国家教学创新团队”称号。

 三是在省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2018 年 HY 校学前教育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9 年 HY 校学前教育专业获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认定,校企共建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也同时获国家级项目认定。“"全实践引领,政校园协同"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在 2019 年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学前教育创新成果奖——最高 SERVE 奖;连续九年为新疆皮山县培养新型幼儿教师 334 名,连续四年帮扶金寨等革命老区培养新型幼儿教师 650 名。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二十多家主流媒体以头版、专版形式报道成果,HY 校荣获职业教育全国优秀案例学校。

 四、结语 在当前职业教育“产学研融合”的大格局下,基于“政校园”协同背景下双元育人体系的构建不仅深入贯彻与领悟“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双元育人”等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理念,深度聚焦协同育人机制与模式、共建育人平台,构建

 育人体系的制度保障等,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积极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主动构建“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标准”的深度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也积极探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着力提高学校育人成效与质量。本育人体系所具有的融合性、共享性、循环性、实践应用性等主要特征,对地方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价值。

篇六: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

论坛构建农村学前教育“三位一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 以青海农牧区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马玉萍(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德令哈 81709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公布之后, “协同创新”已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新型机制,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学前教育是人生之根。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儿童认知能力与性格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农村地区的幼儿学前教育问题近年来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幼教质量决定整个幼教事业的发展水平。“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明朗政策导向。由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总量不足和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得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发展缓慢,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也相对较低,还不能满足所有学前儿童都有同等的入学机会并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必须把学前教育放到国家教育体系中统筹安排,用创新的思路,突破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局。高职院校、幼儿园、公益机构三方携手,构建农村学前教育“三位一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将从根本上解决农牧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西部农牧区的高职院校,如何落实和贯彻“协同创新”理念,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及学前教育发展的“国十条”明确指出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要求,破解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入学率低、整体发展滞后的现状难题,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已成为西部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显然也是一个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现实课题。1 西部农牧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当前,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更好地统筹现有政策、措施和项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各高职院校都在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在“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强化招生就业环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化师资队伍,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发展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有创新的成果出现。但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从现有的合作模式来看,由于职教体系还不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手的机制不完善,所以通常出现企业方冷淡,积极性不高的局面。有关政策法规缺乏有力支持和明确规定,企业合作动力和责任意识较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政府的推动力度,缺乏引导、鼓励、扶持政策的保障;企业缺乏积极性,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学校方面存在校企合作口号化、简单化,热衷于挂牌、签协议,课程开发孤军奋战,课程与教学形式与职业标准不对接,顶岗实习难以落实等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将校企合作定位在就业阶段的合作,只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不够的,还需要文化育人。校企合作不只是为了设备、场所和学生的顶岗实习与毕业生的就业安置,更重要的是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引领学校的教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推进专业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此外,我国西部农牧区师资存在着数量不足、学前教育薄弱、专业素质较低、职后培训缺失的现象,优质教育资源流向高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无力支付。其中,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因为在义务教育之外,不公平的情况尤为严重和明显。目前市场上也几乎没有适合中低收入家庭幼儿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严重制约着农牧区学前教育的发展。2 构建农牧区学前教育专业“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三位一体”:作为西部边远地区的高职院校,结合当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实际需要,构建高职院校、幼儿园、公益机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即按照“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园校双方、公益机构各为独立主体,基于各自或共同的目标需求指向所进行的信息、知识、资源及行为合作活动,加强多方面深度融合:引入公益性课程—— — 参与课程示范培训—— — 研发共享教学资源—— — 促进园校教师专业成长—— — 岗位实践缩短学生成长周期—— — 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确保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质量。为当地农村幼儿园培养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幼儿园教师。高校发挥人才资源、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加强联系,在了解社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标准,培养经费投入,教师招考录用等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公益机构的支持,提高主动服务于当地社会教育发展的水平能力。加强与幼儿园全方位的联系,和幼儿园共同培养幼儿师资,在教育教学、各种活动、教学设施等各方面与幼儿园合作共享,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承担起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用人单位的服务指导,服务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推进本地区幼儿教育的优质、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本着“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彰显特色、合作共赢”的原则,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幼儿园、公益机构三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前教育实践研究工作,促进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学、多渠道投入、多样化发展。3“三位一体”幼儿教师的培养途径“三位一体”育人机制指学校施教范围内,以学校为主导,公益机构为依托,幼儿园为基础,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公益机构、幼儿园、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育人作用,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校园深度合作办学机制,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幼儿园为基础,公益机构为依托,”三方联动,突出学校主课堂,强化幼儿园主阵地,搭建公益机构大平台的协同育人机制。3.1 高职院校及时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并反馈到教师培养环节,优化整合内部教师教育资源,运用“联通岗位”的模式来解决课程内容,即以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境来指导学习,以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作为制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 2016 年立项课题《构建农村学前教育“三位一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ZYLX2016048 研究成果。摘 要: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是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不断丰富和优化农牧区学前教育的办学格局,构建高职院校、幼儿园、公益机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突出学校主课堂,强化幼儿园主阵地,搭建公益机构平台,通过“三位一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确保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卓越幼儿教师。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三位一体;育人长效机制84 · ·万方数据

 高教论坛订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设置以实际运作技能性岗位为主;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组织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的紧密匹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所学的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促进职业教育课程的完整性。3.2 幼儿园参与学生培养,接收学生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与就业;互聘教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组织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园校合作,人才共育”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教师之外,还有幼儿园骨干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校培养与幼儿园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保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顶岗实习,教会学生怎样独立去思考、去解读孩子,去剖析活动案例或教育现象;如何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相处,怎样去倾听、去交谈、去表达。促使学生在幼儿园的职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综合素养的形成。积极利用高职院校智力支持和优质资源,促进本园教师专业发展。3.3 公益机构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提升西部农村地区教育供给能力、提高困难人群受教育水平作为优先任务,与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实践经验的专业团队,为幼儿园研发具有经济、实用、有效的特点的公益性课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地区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致力于推动中国儿童教育公平发展。对接职业标准,研发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与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不定期或定期举办幼儿园教师公益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指导园本教研活动,提升幼儿园教师开展公益课程的能力,推动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创办核心示范园,探索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办园模式,为政府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示范和模式。“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建立“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根据《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明确全方位协同内容,即以经济、实用、有效的公益性课程和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为载体;采用“联通岗位”、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重构课堂,将体验式教学和工学结合融合、校内专业导师与企业实践导师融合,促进学生自主技能实训;通过“双师育人、交互训教、在岗培养”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构成全程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为西部农村幼儿园培养卓越教师,以适应新时期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推进高校、幼儿园、公益机构三方联动的合作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条件。要解决农牧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光靠高校、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公益机构,实行高校、幼儿园、公益机构的三方联动。在高校的主导和推动下,高职教育承担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职责,争取社会公益机构支持,与企业合作,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用人标准引入校园,依照市场要求,把高职院校作为前沿阵地,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幼儿教师,以满足市场的需要。(1)突出学校主课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关系着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作为西部农牧区的高职院校,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探索在工学交替、 “现代学徒制”理念引领下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加强适合中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践性教学,大胆尝试“做中学”、 “学中做”等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努力促进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训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取向。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培训等活动,加快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幼教师资专业化发展。(2)强化幼儿园主阵地。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针对性,缩短成长周期,以期实现功能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高校与幼儿园共同制定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标准,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及配套的管理制度。现代学徒制是按照幼师标准和要求实现“学生—— — 学徒—— — 准员工—— — 员工”的途径培养技能型人才,满足幼儿园的人才需求。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改革,完善园校合作育人机制,促进幼儿园参与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我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我市的中心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多年来园校双方已实现了深度合作。在专业建设中,幼儿园全程参与学校招生、教学内容确定和教学过程组织,实现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充分融合,构建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框架体系,实现学生能力与幼儿园需求的零对接。教学中学生的身份从认知性学徒、认职性学徒、综合性学徒、提升性学徒逐级提升,指导教师也由校内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辅导、进幼儿园指导、实习后评估;幼儿园实践导师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指导、实习成长记录、实习后反馈。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这种培养模式能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学习资源,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要求的有效对接,做到教、学、做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的技能深化和全面发展,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3)搭建公益机构平台。公益资本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是一种创新和突破,是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举措。坚持创新发展学前教育,打破传统、单一的公办供给模式,以公益性为核心,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构建起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尽可能地吸引公益慈善基金,让有意愿的企业和办学机构能为农牧区学前教育注入“源头活水”。让形成品牌的学前教育办学机构去创办非营利性幼儿园,打造公益慈善样板,共同推进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供给。以公益机构作为一个引子,搭建社会平台,为有志向在学前教育发展方面做些事情的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拓展社会公益资本参与学前教育发展的投入渠道,优化学前教育的办学格局,以满足西部农牧区对优质、多元化学前教育的需求。“公益资本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举办非营利性幼儿园,这是教育与社会经济同频共振、是教育界与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各界形成合力的...

推荐访问:幼儿园育人导师制度 育人 导师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