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7篇

时间:2022-09-23 08:35:06 来源:网友投稿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7篇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 一 项目背景二二信息化现状 四四总体设计 三三总体目标 五五项目保障措施 3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7篇,供大家参考。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7篇

篇一: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

 项目背景 二 二 信息化现状

 四 四 总体设计

 三 三 总体目标

 五 五 项目保障措施

  3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医药卫生管理 运行体系 资源投入体系 监管体系 科技与人才体系 信息化体系信息化体系 价格体系 法制体系 两个目标 四大基本体系四大基本体系 八大支撑支柱八大支撑支柱 近期目标: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远期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五项重点改革五项重点改革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卫生部

 财政部

 卫生部

 人保部

 民政部

 保监会

 发改委

 人保部

 卫生部

 卫生部

 发改委

 财政部

 人保部

 公共卫生服务 医 险 药

  去年卫生部印发《关亍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近期目标

 中远期目标

 2 、卫生信息化建设列入“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工程 “35212”工程

 2010 年- - 2011 年,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础框架和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标准体系,各地开展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

 2012 年- - 2013 年,加快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的建设,开展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系统和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到 2015 年,初步构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整合资源,逐步建立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到 2020 年,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人人拥有健康卡和建立符合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目标。

 3 3 级卫生信息平台:国家、省、地市

 5 5 项业务应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

 2 2 个基础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

 1 1 个专用网络

 2 2 个标准规范体系

  3 、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四大焦点问题

 世界各国都启动了国家级、区域级、集团级的共享和集成项目。

 英国、美国、芬兰、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台湾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旨在建立一个推动电子医疗数据共享的区域性网络,以此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卫生成本。

 项目出现的形式包括:国家级卫生信息共享网络、区域性居民电子健康记录、区域性健康信息门户、整合型医疗服务网络、企业级医疗资源共享网络等等。

 国际案例 镇江市区域卫生模式 深圳市社康中心信息系统 七台河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阳江市集成区域卫生信息系统 大连健康服务平台一期工程 江门区域卫生一体化建设 贵州省健康档案平台 北京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核心的北京西

 城区医疗共同体 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的医联工程 上海长宁、闸北、闵行区域卫生模式 福建厦门区域卫生模式 国内案例

  一 一

 项目背景 二 二 信息化现状 四 四 总体设计

 三 三 总体目标

 五 五 项目保障措施

  2 3 4 5 1 1、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

  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内容

  基本信息  健康摘要  服务记录

  一 一

 项目背景 二 二 信息化现状 四 四 总体设计

 三 三 总体目标 五 五 项目保障措施

  1、项目建设的目标方向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实现区域内卫生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3年内,逐步整合分布在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中包括诊疗及预防保健等业务在内的各项数据,完善以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的居民健康档案记录,同时实现区域内各单位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通过数据挖掘,向个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为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供基础数据及技术支持。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 医院 医务工作者 临床科研 医保 药监 公安 民政 计生 急救中心 中心血站 卫生行政主管机构 疾控中心 医疗服务管理 各级卫生主管领导 卫生监督管理 药品供应管理 医疗保障 (新农合)管理 决策分析 互相转诊 健康委托服务 集团管控 一卡通 远程会诊 公共卫生管理 信息门户 社区综合管理 EHR调阅/更新 投诉监督 预测预警 各级卫生监督 执法人员 应急指挥 绩效考评 妇幼保健院 成本核算

  3、项目建设目标

  急救中心 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 市卫生局 妇幼保健院 卫生监督机构 市民 健康卡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4、互联互通 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U N I V E R S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居民

  1、本地基层医院就诊 (健康监测、健康评估)

 2、本地上级医院就诊 (检查检验、诊疗)

 5、异地就医预约 (挂号资源授权)

 6、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就诊 (避免长时间排队)

 7、调阅健康档案 (避免重复检查)

 8、异地住院治疗 (异地审核避免过度医疗)

 9、异地持卡结算 (丌跑腿、零垫付)

 10、转诊本地基层医院 (康复治疗)

 6、互联互通应用场景 3、申请异地转诊(本地与家会诊)

 4、审批异地转诊 (本地医保)

  17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协同高效服务 双向转诊、检查结果共享、专家会诊、健康档案共享等协同高效的服务;利用大量数据进行医学、科研、教育,提升医学水平 自我健康管理 网上预约挂号、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调阅健康档案;提供全面的、可及的健康服务,提升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科学管理决策 绩效考核、财务监管、医疗服务监管、公共卫生监管等数据的可及性,从而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 预警应急指挥 实时对各种重大疾病进行监测,提高预测、预警能力; 通过区域协同平台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 力 区域卫生 信息平台 1、整合各类业务系统,建立标准健康档案并共享数据 2、实现区域内的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 3、提升公共卫生领域的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能力 4、实现区域内全行业的监管以及宏观分析与决策 5、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6、为卫生专业人员及机构提供临床科研教育

  建立以 居民健康档案,以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为内容,以数据中心平台为基础,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集中收集、存储和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

 ·

  一卡 一网 门户 七大应用系统

 一级平台

 一中心 一个中心:市数据中心;一张卡:市居民健康一卡通;一张网:区域卫生信息网(新农合网的改造);一个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七大大应用系统:

  应用门户、 区域卫生业务协同应用:市民健康卡系统、健康档案共享调阅、双向转诊、远程会诊。

 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以实现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沟通和共享为重点,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控制、免疫规划、妇幼保健、慢病管理等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 数字医院信息系统: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完善疾控、卫监、妇幼保健、医疗急救、血液管理等系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预测预警、分析报告和应急处置能力  综合管理系统:绩效考核、医疗服务监管、公共卫生监管、资源管理系统 7、总体建设内容

  一 一

 项目背景 二 二 信息化现状

 四 四 总体设计

  三 三 总体目标

 五 五 项目保障措施

  临床诊疗服务

 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

 患者 康复人群 健康、亚健康、高危人群

  健康 人群 亚健康 人群 疾病高 危人群 疾病危 险状态 临床 症状 患者 健康 疾病 健康评估健康管理高危筛查 疾病管理康复保健 疾病风险评估 临床治疗 预防干预 临床诊疗 疾病管理 健康管理 全程健康管理不服务

  第一类医药卫生服务需求:临床诊疗服务 信息共享 • 诊疗信息 • 检验检查 • 医学影像 • 健康档案 • …… 业务协同 •诊疗-诊疗 预约、转诊、会诊 •诊疗-防保 疾病管理 •防保-防保 孕产妇保健 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 •…… 辅助决策 •医疗业务管理 •医疗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疾病监测 •危险因素监测 •…… 公众服务 •门户网站 •短信平台 •电子邮件 •…… 第二类医药卫生服务需求:疾病管理服务 第三类医药卫生服务需求: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 人群 亚健康 人群 疾病高 危人群 疾病危 险状态 临床 症状 患者 健康 疾病 健康评估健康管理高危筛查 疾病管理康复保健 疾病风险评估 临床治疗 预防干预 临床诊疗 疾病管理 健康管理 全程健康管理不服务 公众服务 决 策 协

 同 共

 享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卫生部2009 年6 月和12 月先后颁布了:

 《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 《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 》

  病人:

 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医生:

 追寻病源,提升诊断准确性 医疗研究人员:

 分析研究、推动发展 医院管理:

 提升质量,提高效率 药物供应:

 合理配置、节省资源 医疗保险:

 降低医疗成本、更好基金监管 智慧医药卫生: 透彻的感应 全面互联互通 深入的智能化

 平衡医药卫生服务资源、提高医药卫生服务质量

  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地市级医院 地市社区 地市疾控 地市卫监 地市妇保所 地市精卫 地市牙防 地市卫生局 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外部机构 (公安、民政、计生、残联……)

 • 区域卫生信息化为主线 • 推动区内卫生机构内部、业务条线信息化 • 与外部机构互联互通

  总体框架

 •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 基础平台  信息资源中心  业务应用  综合管理  卫生门户 • 信息化基础设施  网络  硬件  软件 • 标准规范 • 信息安全体系

  “ 院院通” 公共卫生大楼 疾控 妇幼 卫监

  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标准》; • 《中国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 • 《中国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 ; • 《中国电子病历(CHINA EHR)标准》; • 信息共享 • 业务协同 • 综合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硬件配置标准制定 • 硬件设施(如中心机房、网络设备、服务器、客户端和安全设备等)配置标准。

 • 数字医疗设备(如B超、心电图、生化仪器等检验检查设备等); • 无纸化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化 • 社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 社区<—p—>医院; • 社区<—p—>公共卫生机构(疾控、妇幼保健所等)

 • 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管理(绩效管理)。

  • 信息共享 • 业务协同 • 综合管理 医院

  –公共卫生监测数据库 • 建立公共卫生监测数据库,规范信息采集; • 强化监测预警信息整合,数据的分析及综合利用;

  • 专题汇报 • 多方位疫情监测 • 移动监控 • „„

  规划公共卫生的应用功能模型 支持类应用域 主要应用域 免疫管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健康危害危险因素管理 内部管理应用域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IT项目组合管理 采购与库存管理 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监测 专病/单病管理 突发事件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管理 救灾防病管理 寄生虫病和地 方病预防控制 寄生虫病监测 地方病监测 学校卫生监测 水质监测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营养监测 电磁辐射监测 核与放射事故 污染物监测 职业卫生 预防控制 基本生命信息监测 死亡登记报告 教育培训管理 学位教育管理 业务培训管理 科研事务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信息管理 信息服务管理 公共卫生 数据管理 后勤管理 IT服务运营管理 知识管理及 集成办公环境 国家CDC网站 食品安全监测 社区卫生管理 社区公共卫生 管理 基础信息管理 免疫接种 信息管理 疫苗和 设备管理 公共卫生 基础信息 妇幼保健管理 成人慢病相关 危险因素监测 精神卫生 信息管理 健康档案与高危 人群管理 出生登记报告 免疫规划监测 预警/通知管理 预警管理 预警通知 有偿服务管理 产品评测管理 疾病诊断有偿 服务管理 咨询服务管理 12320公共卫生 咨询管理 妇幼保健 信息管理 伤害监测 伤害监测 信息管理 预防接种 副反应监测 决策分析应用域 业务决策支持 管理决策支持 疾病趋势预测 财务分析 绩效分析 突发事件分析 计免相关政策 分析及效果评估 卫生经济 成本分析 传染病预测预警 冷链管理 知识专家库 健康教育管理 健康教育知识库 … … … … … … 健康危害因素 和疾病变化分析

  基础平台

 信息共享

 业务协同

 管理决策

 公众服务

 – 卫生业务联动 • 突破预防保健和诊疗之间信息不通的壁垒; • 慢性病、传染病、计划免疫、出生、死亡、职业病、伤害、中毒、精神疾患、妇幼保健;

  – 公共卫生业务管理 • 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妇幼保健、儿童保健、健康管理、监督执法等

 – 卫生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医生、护士、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比例、职称等; • 物资:医疗卫生机构物资、设备的采购应用情况、储备等; – 区域用药管理 • 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毒麻药品、特殊药品的使用监管情况,药物处方情况分析

 – GIS、BI、DW等

  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功能模型

  三个阶段,现状调研与分析阶段、架构设计阶段、实施计划阶段。

 整体规划 实施计划 现状分析 与评估 应用规划 ...

篇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 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不断深化卫生改革, 提高卫生管理、 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3-2010 年》 、 《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 和新津县信息化建设规划,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 统筹规划、 资源共享、 纵横联网、 分步实施、安全保密” 的原则, 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 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 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 妇幼保健、 疾病监测、 疫情报告、 卫生监督、 应急指挥、社区服务、 居民档案、 远程会诊、 网络教育、 医保互通、 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 快速、 畅通、 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 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

 到 2010 年, 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 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 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 基本框架

 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 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

 网络框架, 即:

 一个管理中心, 一个网络平台, 三大应用体系, 一张居民健康卡。

 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局为中心, 覆盖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

 (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 2)

 (一)

 一个管理中心 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 。

 其主要职能是:

 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 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 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 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 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 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 确保网络畅通; 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

 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新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 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 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 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 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 数据共享; 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 为公众提供查询、 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

 三大应用体系 1、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 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 门诊管理、 住院管理、 药品管理、 病案管理、 处方管理、 人事后勤管理、 资产管理、 统计查询、 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

 、 实验室检查系统(LI S)

 、 应用电子病历系统(CPR)

 ,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交互式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系统功能:

 (1)

 在医疗单位内建立起以财务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 实现医疗单位内部医疗、 药品、 人事、 资产、 财务管理标准化、 规范化, 提高医疗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

 在医院之间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 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3)

 卫生局通过医院管理县级平台, 动态监管各医疗单位的财务收支。

 (4)

 按照确定的各医疗单位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设定诊疗目录, 限定其诊疗范围, 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5)

 通过药品管理系统, 确定各医疗单位的基本医疗用药目录, 限定用药范围, 对目录内药品定价管理,对目录外的药品严格限制使用, 规范医疗单位的用药行为。

 (6)

 实现影像图像和影像报告等数字化存储、 传递, 并在医院之间共享。

 (7)实现实验室检查报告无纸化传输, 提高效率, 减少人工操作造成的差错。

 2、 公共卫生管理系统 系统介绍:

 主要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 妇幼保健、 卫生许可和监督执法、 应急指挥、 健康教育、 居民健康档案、 基层卫生信息等模块。对疾病监测预警、 传染病报告处置、 儿童计划免疫、 孕产妇系统保健、

 儿童系统保健、 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网络化管理。

 (其中新开发的系统必须与上级已统一开发的公共卫生系统软件实现链接和系统集成共享)

 系统功能:

 (1 )

 通过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不断更新, 实现对全县居民健康信息的动态管理。

 (2)

 医生通过查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能更加全面、 准确地诊治, 并可避免重复检查。

 (3)

 实现对疾病的自动分类筛查、 对特殊疾病及时报告、 追踪。

 (4)

 实现对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自动生成并归口提示, 提高管理能力水平。

 (5)

 实现对疾病预防与监测、 卫生执法监督, 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信息化动态管理。

 (6)

 动态反映公共卫生信息, 及时作出预警预测,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3、 新津卫生信息网 《新津卫生信息网》 是卫生系统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其主要功能是:

 介绍和宣传新津卫生、 反映工作动态、 公开卫生政务信息、 公布卫生服务流程、 接受群众咨询投诉, 实现卫生电子政务等。

 在不断完善现有功能的基础上, 增加查询窗口、 网上论坛等功能。

 (四)

 一张健康卡 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EHR)

 , 记录居民从出生到计划免疫、历次体检、 保健、 随访以及门诊住院治疗等一生中重大健康信息。

 居民办理健康卡后, 可通过健康卡网上挂号, 查询医疗费用、 检查结果

 及既往就诊信息等。

 居民健康卡与城镇职工(城乡居民)

 医保卡对接,未来托展与银行卡的绑定, 实现刷卡、 缴费、 结算和自动转帐等功能。

 三、 项目建设内容、 完成时间及成效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按照 “统一规划,先易后难, 分步实施, 分阶段见成效” 的方法建设, 力争用 3 年的时间实现全县卫生系统信息一体化。

 (一)

 、 第一期建设内容、 成效及完成时间 1、 建设内容:

 (1)

 、 确定网络通信公司, 完成县信息办、 县卫生局网络管理中心到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所有乡镇卫生院、10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内外网络铺设。

 (2)

 、 确定软件功能需求, 招标确定软件开发公司, 购买并扩展功能, 合作研发以医疗、 药品和财务管理为主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 搭建医疗和公共卫生县级管理平台。

 (3)

 、 购置服务器、 磁盘阵列等托管到县信息办的设备和卫生局网络中心、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需的电脑、 打印机等设备。

 (4)

 、 分步完成在县卫生局、 县人民医院、 县中医医院、 县精神病院、 县妇幼保健院、 县疾控预防控制中心、 县卫生执法监督所、 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武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五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 11 家乡镇公立卫生院和 10 家以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试运行。

 2、 阶段成效 实现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网络全覆盖; 在医疗卫生单位之间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 实现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互通; 卫生局实现对全县所有医疗单位医疗行为、 服务价格、 药品价格等全面监管, 对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具体如下:

  (1)

 、 所有医疗单位实现对本院医疗、 药品和资产财务、 人事计算机管理;

 (2)

 、 通过药品管理系统, 进一步规范各医疗卫生单位药品、 疫苗进货渠道, 保证药品疫苗质量;

 (3)

 、 确定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基本医疗用药目录, 对目录内药品定价管理, 对目录外的药品严格限制, 限定用药范围, 规范用药行为;

 (4)

 、 卫生局确定各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 设定其诊疗目录和诊疗价格, 确保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5)

 、 记录药品流通去向, 必要时跟踪药品疗效, 按上级指示及时追回被查封药品;

 (6)

 、 卫生局通过医院管理县级平台生成的各种财务分析报表、人事统计报表, 适时了解各医疗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 人员资质和变动情况;

 (7)

 、 逐步建立病人电子健康档案, 记录居民就诊及健康状况,为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打下基础;

 (8)

 、 卫生局通过公共卫生县级平台, 实现对疾病预防与监测、儿童计划免疫、 卫生执法监督、 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信息化动态管理,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9)

 、 卫生局实时掌握县域内公共卫生工作运行情况, 及时作出预警预测,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10)

 、 依托比较健全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开展以慢性病、 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信息化管理。

  3、 完成时间 2008 年 4 月发布软件招标公告, 2008 年 12 月 完成项目建设并开始试运行, 2009 年 3 月 进行验收。

 (二)

 、 第二期建设内容、 成效及实施时间 1、 建设内容:

 (1)

 、 在卫生局建立新津县卫生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是将多屏图象处理、 信号切换、 网络等技术综合应用于一体, 形成的一个具有智能化控制、 操作方法先进的大屏幕信号处理与控制的系统。

 该系统并有应急指挥的音频、 视频、 监控等设备的布局和接口,能够通过远程动态监视监测现场并实时传输视频、 音频信号。

 并具视频会议功能。

 (2)

 、 建立视频会议系统。

 以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为依托, 在县卫生局建立视频会议主会场, 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别设立分会场, 通过网络

 把主会场和分会场连接起来, 达到远程会议、 远程培训等功能, 并与市卫生局、 县信息办视频会议系统连接。

 (3)

 、 县级医疗卫生管理平台与成都市级卫生管理平台和县级各相关部门连接, 实现信息互通。

 (4)

 、 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5)

 、 将所有标准化村卫生站接入系统管理平台。

 (6)

 、 在新津县医院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电子病历系统(CPR)

 、实验室检查系统(LI S)

 、 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

 等模块。

 6、 在《新津卫生信息网》 、 社区触摸屏上开通个人健康信息查询功能, 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功能等。

 2、 阶段成效:

 (1)

 、 县卫生局及卫生单位实现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远程监控、 远程指挥等, 提高卫生行业的应急处理能力;

 (2)

 、 通过视频会议系统, 提高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3)

 、 实现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 县级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4)

 、 医院通过对数字化信息的采集、 传递、 存储等, 实现无纸、无胶片的数字化信息传送, 并可实现全县各医疗单位之间检验、 影像等数据信息共享, 减少重复检查, 惠及人民群众。

 (5)

 、 居民使用健康卡。

 (6)

 、 实现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全覆盖。

 3、 实施时间 2009 年 4 月-2010 年 1 2 月

 四、 保障措施

 (一)

 、 组织保障

 为确保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 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新津县卫生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详见附件 1)

 , 负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审定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 督促卫生信息化工作开展, 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

 、 经费保障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 不间断投入的系统工程, 项目建设经费由县财政投入和卫生系统自筹向上争取多渠道解决。

 各单位要将业务收入的 1—3%作为信息化经费列入支出预算, 由卫生局统筹安排,确保我县卫生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

 政策保障 实施卫生信息化是对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的革新, 随着卫生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功能不断完善, 必然改变现有服务模式和管理体制, 卫生局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予以支持, 并将卫生信息化工作列入全县的专项目标进行管理, 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目标顺利完成。

 (四)

 制度保障 卫生局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 结合我县实际, 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 数据库管理、 设备管理、 安全保密等

 有关工作程序、 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 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规范化运行。

篇三: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

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2009 年 4 月 , 《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正式公布, 确立了 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 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总体目 标, 提出 建设覆盖城乡 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009 年 11 月 ,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 《成都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明确了 我市医疗卫生改革的方向。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推动城乡 基本医疗保障、 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医药卫生管理科学化, 不断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促进社会和谐。

 现结合成都市实际, 提出以下建设方案。

 一、 全市卫生信息建设现状 1、 市级和大多数区( 市)

 县级医院建立了 以收费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与医保系统联网。

 部分医院对数字化医院建设进行了 探索。

 2、 按照新医改的要求, 完成了 部分乡 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管理信息系统部署。

 3、 完成了 疫情信息报送和分析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 120 指挥调度、 妇幼保健、 计划免疫、 血液管理、出生证管理等系统。

 4、 建立了 社区卫生信息市级平台, 已收集六城区 50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数据和 160 余万份居民健康档案。

 5、 部分区( 市)

 县积极推进辖区内乡 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

 青羊、 新津、 温江、 郫县和新都等分别建立了 本地卫生信息平台, 实现了 本区域内信息资源共享。

 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任务的要求相比, 全市卫生信息建设还有较大的距离, 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 系统整体性建设不足, 业务条块分割严重,未形成一个覆盖全市的资源共享、 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

 成都市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保险服务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二、 建设目标 按照“全域成都” 理念, 采用成熟先进信息技术, 以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为核心, 逐步实现区域卫生资源、 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共享, 实现公共卫生、 医疗服务、 卫生管理、 医疗保障、 药品监管等多方业务协同,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促进医疗机构公平竞争; 以社保卡为基础, 融合医疗、 保健等系统, 实现市民健康“一卡通”, 为群众提供便捷、 优质的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服务。

 通过 2 年努力, 建立标准统一、

 资源共享、 互联互通、 功能完备、 系统安全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使全市卫生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世界一流。

  成都市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结构图

 三、 建设原则 ( 一)

 统筹规划:

 按照国家、 省、 市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 结合成都市实际,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 二)

 遵循标准:

 符合国际、 国家及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信息化和数据标准或规范, 遵循中国卫生信息标准, 功能符合国家医疗卫生、 医疗保障相关指标规范和技术要求。

 ( 三)

 保证安全:

 区域卫生信息化涉及居民的隐私和健康相关信息的安全, 必须安全可靠, 系统稳定。

 ( 四)

 服务为主:

 以人为本, 满足市民对于健康信息管理的需要, 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利用, 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

 ( 五)

 经济实效:

 注重投入产出效果, 实用为主。

 四、 建设内容 ( 一)

 成都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 1、 基层医疗机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以健康档案为基础, 建立社区( 站)、 乡 镇卫生院( 村)医疗服务、 预防、 保健、 康复、 计划生育、 健康教育“六位一体” 的管理信息体系, 实现公共卫生、 医疗服务、 医疗保障、 基本药品配送等业务协同及联动。

 2、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以电子病历为重点, 深化数字化医院建设, 为医疗业务、医院管理、 决策等提供支持, 实现远程医疗、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双向转诊等医疗协同。

 3、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改造、 升级和完善。

 ( 二)

 基于健康档案的市级平台建设 1、 数据共享体系的建设 平台应实现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的采集、 整合、 存储和共享。

 为医疗协同提供数据支持, 为卫生局、 医管局、 医保局等部门 提供各种监督和管理支持, 为 市民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指导各区( 市)

 县按照标准和规范建立区级平台, 实现本地信息共享, 并与市级平台对接。

  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拓扑图

 2、 基于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建设 ( 1)

 医疗卫生业务协作。

 包括市民健康“一卡通”、 健康档案共享、 医疗业务协同( 双向转诊、 检验检查协同、 远程会诊等)

 等, 实现群众自 愿选择医院和医生, 缓解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

 ( 2)

 公众健康信息服务。

 利用互联网, 公开医疗卫生和医保政策、 就医指南, 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包括健康档案查询、 健康提醒及咨询、 健康资讯、 网上预约、 网上支付、 计划免疫、 自 我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等。

 ( 3)

 卫生行政管理。

 包括医疗卫生监督管理、 临床用药监控、 绩效考核、 卫生统计分析和卫生决策支持等。

 ( 4)

 医管局业务管理。

 包括财务与经营管理、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医疗统计分析、 绩效考核与分配管理、 药品物品采购与配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等。

 ( 5 ) 医保支付业务。

 包括医保系统处理能力扩容、 医疗保险费用明细实时上传, 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与医保业务相关的医疗行为在线监测与决策分析等, 实现住院、 门诊统筹等业务在全市任意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时联网结算, 为参保群众提供方便的医疗保障服务, 提高医保管理水平。

 ( 6)

 其他协同业务应用。

 与市内其他各部门业务协同,如户 籍管理等。

 以成都为中心, 辐射绵阳、 眉山、 资阳等周边城市, 实现医疗协同。

 与上级部门的对接。

 五、 建设步骤 ( 一)

 2010 年 3 月 底完成

 完成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总体技术规划, 确定实施方案。

 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面向全国选择 1 家公司建设市级卫生信息平台。

 ( 二)

 2010 年 6 月 底完成 成都市卫生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搭建基于健康档案的市级卫生信息平台;

 基本实现全市社区( 乡 镇卫生院)

 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

 市级医院信息化改造;

 选择部分综合医院、 区级平台和社区( 乡 镇卫生院)

 服务机构在市级平台上试点;

 市民健康“一卡通” 建设, 部分医疗机构试点;

 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

 ( 三)

 2010 年 12 月 底完成 平台正常运行, 实现健康档案信息共享、 区域医疗协同和居民健康信息服务, 相关管理系统试运行;

 全面推广市民健康“一卡通”;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结算、 费用明细实时上传, 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与医保业务相关的医疗行为在线监测与决策分析;

 药品集中采购监管试运行。

 ( 四)

 2011 年底完成 实现公共卫生数据资源整合, 完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完善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与医保业务相关的医疗行为在线监测与决策分析;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医学影像协同;

 实现卫生、 医保、 药品的监督、 管理和决策支持。

  六、 职责分工 在市医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市医改办牵头, 市发改委、市信息办、 市卫生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市医管局、 各区( 市)

 县政府以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 推动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1、 市发改委负责制定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整体工作方案和建设规划。

 2、 市信息办负责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导。

 3、 市卫生局负责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 指导各区( 市)

 县建设本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指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

 4、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推动医疗保障系统的改造和完善, 实现与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对接。

 5、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全市药品配送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6、 市医管局负责指导和推动市级公立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7、 各区( 市)

 县政府负责本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8、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单位信息化建设。

 七、 经费预算建议 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由市级财政负担的经费合计约 7000 万元, 主要包含:

 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软件和硬件经费( 包括数据共享体系建设和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建设); 根据各区( 市)

 县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成效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 对市级公立医疗机构也根据其信息化建设实施成效采用 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

篇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

市卫生局 陈小康2012年7月

 汇报内容苏州简介苏州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区域平台二次升级(建与用)感知健康应用介绍苏州简介苏州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区域平台二次升级(建与用)感知健康应用介绍 4123总结 5

  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42%为水域面积,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 辖五市七区,五个县级市均进入百强县前10名,其中昆山、张家港、常熟市在百强县中排名并列第一。3苏州简介1

  2011年,苏州全市总人口已达1250多万,其中本地人口630多万,外来流动人口有624万,基本达到1:1的比例,成为继深圳后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 2011年,平均期望寿命81.56岁,婴儿死亡率3.90‰,未发生孕产妇死亡 全市居民死亡率663.49/10万。 前五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4苏州简介1

  1995年前,开发满足单一功能需求的单机版软件系统 1995年至2000年,医疗机构实现内部局域网的信息化建设 2000年至2003年,卫生信息化专网建设,推行统一的HIS应用 2003年2008年,卫生信息区域平台发展的探索期 2009年至今,区域信息化统一规划全面发展1995年以前单机版系统,功能单一,满足较为繁烦的统计工作。1995-2000医疗机构基础网络建设;以病人收费为主的医院信息系统。2000-2003建立健全卫生信息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卫生城域网建设,各医疗机构接入。2003-2008医院信息化全面推进;社区、妇幼、计免、血站,疾控,卫监信息化建设相继启动。2009年至今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卫生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实现卫生信息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苏州简介1

  建立了完善的卫生信息组织体系,市与各市、区均组建卫生信息中心,组织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强化一把手工程。 建成了统一的卫生信息服务网络 ,贯通全市各大医疗单位的卫生专网,实现医院、社区、公共部门之间的网络信息共享。 八大平台统一管理,以市卫生信息中心为核心,整合疾控、妇幼、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急救、中心血站等八个平台于一体,实现统一标准化管理。 统一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逐步理顺了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妇幼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开发与应用。 启用了市县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形成市、县(市)联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格局,满足了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的需要。 构建了健康苏州对外服务网站平台,实现了市区各大医院的统一预约挂号,并整合12320语音服务平台,为百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2苏州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 2

 7 苏州市医疗便民服务“一卡通”工程是2009年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现阶段是以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放的医保卡为基本卡、以市卫生信息中心为平台、以自行研发的多功能自助服务机为载体,实现医保资金与个人银行资金的实时支付,一站(区)式的医疗服务。 通过一卡通工程的推进,方便了居民就诊,建立了基本的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区域内居民在不同医疗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个人健康信息的实时共享,以达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提升管理的目标。 突出以应用为抓手,推进医疗便民服务一卡通政府实事工程,谱写了区域卫生信息化新篇章2苏州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 2

  在三年建设过程中,中心平台每天定时采集了来自各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信息,在市区范围内建立相对及时、准确、完整、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 一、医院利用信息化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实现自助挂号、收费一站式服务。(医院信息化: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电子检查单、LIS、PACS、自助终端一体机、标准化服务) 二、建立区域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区域信息化:以居民身份证为主索引,建立整合医院、社区数据,形成标准的电子健康档案)2苏州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 2

 目前累计建档148万份(截止到2012年6月底)2苏州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 2

 ﹡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卫生业务为主线,建立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模式,服务居民,方便管理,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做好服务。﹡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卫生业务为主线,建立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模式,服务居民,方便管理,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做好服务。总体目标• 逐步建成苏州大市的、整合县(市)的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 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向省级平台上传共享• 分步实现基于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的卫生综合信息管理区域平台二次升级(建与用)

 3

 2012年苏州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二次升级: 突出对采集质量的控制及平台架构的规范 注重对现在健康档案的利用,挖掘其在行政管理、医疗服务与居民健康管理方面的价值。 卫生部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与建设指南的出台为区域信息化的再次提升提供了依据。区域平台二次升级(建与用)

 3

 文件名称 印发时间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2009年5月《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 2009年12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 2011年3月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2011年4月卫生部标准WS363(1-17),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卫生部标准WS364(1-17),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卫生部标准WS365-201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2011年8月《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2012年2月《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等2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 2012年3月《卫生信息共享文档规范:总则》等22项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2年4月区域平台二次升级(建与用)

 3

 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以区域内规范化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标准化的电子病历和综合卫生管理为主体的一体化业务信息平台。省级卫生信息平台省级卫生信息平台支持跨地市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实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的综合卫生管理与卫生应急。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平台)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平台)建立以规范化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标准化的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建设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地方级平台 —基础应用软件建设建设内容功能建设内容功能主要包括地市级平台基础支撑核心服务、业务应用软件开发及系统整合、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仓库与卫生宏观决策系统建设等。﹡实现与试点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及省级平台的互联。﹡地市级平台应当突出为群众服务功能。省级平台 —基础应用软件建设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基础信息资源库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基础信息资源库﹡基础应用系统﹡卫生综合管理系统……………………﹡电子健康档案库和电子病历资源库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区域平台二次升级(建与用)

 3

 苏州大区EMPI市区市区EMPI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集成交换平台各区县区县EMPI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集成交换平台苏州大市健康档案摘要集成交换平台电子病历摘要健康档案共享交换健康档案共享交换区域平台二次升级(建与用)

 3

 健康档案存储归档、流动迁徙管理区域内或跨区域卫生机构健康档案共享调阅与权限控制基于健康档案的业务协同为卫生管理部门提供更完善准确的统计分析、辅助决策基于区域平台后端分析,建立治疗安全治疗警示等应用,减少医疗差错,缓解医疗纠纷通过标准化建设,逐步规范区域内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接口,可以避免将来不断重复投入•基于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的行政管理、医疗服务方面应用区域平台二次升级(建与用)

 3

 感知健康应用介绍 4社区—智慧型健康小屋家庭智慧型健康小屋家庭— 智慧终端应用4.24.3网站— 与市民互动 4.4社区医生— 移动平板应用 4.5基于电子健康档案平台开展的居民健康管理—全民健康管理计划4.1

  感知健康原理

 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把感知健康技术应用在居民健康管理上,预防和控制慢病,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项非常重要的应用,也是健康档案价值的重要体现,被列为江苏省重大民生科技示范项目。 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物联网技术,推进苏州辖区内全民的健康管理,整合医院、社区、公共卫生机构资源,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为两大主要基地,对慢病人群与高危人群开展预防与干预服务。 在市区慢病重点人群中,试点利用智慧型健康小屋 智慧型健康小屋和具备3G技术的家庭健康检测终端,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区域信息平台,由社区医生对居民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监测与干预,构建居民健康防御屏障。苏州在这些方面已经开始了前瞻性的探索。感知健康应用介绍 4

  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 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4.1

  感知健康原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5-21 卫疾控发〔2012〕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局)、科技厅(科委、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民政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环境保护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商务主管部门、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体育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积极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遏制我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卫生部等15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保证《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卫生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环境保护部农业部 商务部 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 体育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一二年五月八日4.1

  感知健康原理

 处于低危险状态处于低危险状态健 康 疾 病进入疾病危险状态进入疾病危险状态发生早期改变发生早期改变出现临床症状出现临床症状不同的预后不同的预后疾病疾病临床干预预防干预科学基础可逆阶段 可控阶段4.1

  感知健康原理

  遗传 年龄 食 膳食 – 不合理 动 身体活动 – 不足 吸烟 过度饮酒 精神紧张不可改变,占危险因素的30-40%可改变,占危险因素的60-70%完整的健康档案包括了慢病危险因素关注的所有内容

  信息收集 (电子健康档案) 健康危险因素分析 (区域平台风险评估系统) 疾病干预 (信息中心-医院-社区-家庭联动) 效果评估 (卫生行政、疾控、健康管理学会)4.1

  感知健康原理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健康管理服务流程示意图根据健康档案中慢病共同危险因素分析,对人群分类管理电子健康档案不是区域信息化的目的,而是区域信息化发展的基础4.1

  感知健康原理

 感知健康物联网平台概念:形成辖区内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集中数据存储平台作用:1、所有健康小屋互联互通2、家庭医疗仪器互联互通3、健康档案重要数据来源4、健康管理监测数据支撑卫生行政部门电子健康档案平台医院、社区、公共卫生单位4.1

  感知健康原理

 4.1

  感知健康原理

 健康干预服务健康干预服务A社区健康体检健康小屋自主测量健康小屋自主测量市民借助自己的医保卡或者身份证,轻松建档并且定期进行健康自助体检。市民借助自己的医保卡或者身份证,轻松建档并且定期进行健康自助体检。健康档案自我管理健康档案自我管理通过个人平台可以查询自己的体检情况和就医情况。以及日常健康数据的管理。通过个人平台可以查询自己的体检情况和就医情况。以及日常健康数据的管理。个人平台提供形式多样的干预服务手段,同时社区医生实时监测患者的健康状态。个人平台提供形式多样的干预服务手段,同时社区医生实时监测患者的健康状态。健康干预服务健康干预服务社区— 智慧型健康小屋4.2

  出发点:传统型以检测为核心;智慧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定位:

 定位:传统型--健康自助体检;智慧型--融入健康管理从信息采集、分析、评估、干预全过程 侧重点:健康档案建档质量提高与使用价值的挖掘 互动性:小屋间、健康苏州网站、家庭、社区移动医生站 功能完整性:小屋使用监控、人群监控、疾病监控社区— 智慧型健康小屋4.2

 传统小屋 苏州智慧健康小屋建设定位传统小屋 苏州智慧健康小屋建设定位 自助体检,出体检报告 危险因素发现与定期监测,生活方式干预与指导,健康教育与慢病管理建设原则 体检模式 实用性、规范性、科学性、简单易用性、可持续性功能区 强调检测 注重检测和评估,每一项检测都能生成单独的评估租用区 无 发现重点人群可将无线血压仪、无线血糖仪、无线体脂秤、无线腰围仪、无线计步器、无线心电监护仪进行租用,居民在家测量,医生远程监测。健康教育区 无 居民自助点播健康教育片,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自助开通电子健康教育处方短信。感知数据中心 各小屋独立存储,采用同步到中...

篇五: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

城市卫生局 关于印发《邹城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的通知

 各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市直医疗卫生单位:

 在充分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 《邹城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已经卫生局办公会研究讨论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

  二○ 一一年七月 二十六日

  邹城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支撑作用, 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水平, 根据国家、 省、 市有关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结合实际, 现就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发展理念,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 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目 的, 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 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二、 基本原则 1、 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卫生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 是一项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

 为确保系统发挥整体效益, 需从全市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与实际需要出发, 明确目 标,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分步实施。

 2、 统一标准、 资源共享。

 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省、 市的有关规定, 制定相关技术、 标准、 协议, 保证信息的标准化、 规范化以及开放性、 实用性和安全性,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3、 立足应用 , 务求实效。

 卫生信息化建设应紧密结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以需求为导向, 以应用促发展, 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 加强防范、 确保安全。

 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完善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 建立备份、 应急预案和灾难恢复系统, 保障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

 三、 总体目标 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和卫生管理理念, 整合信息资源,建设统一高效、 资源整合、 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 透明公开、 使用便捷、 实时监管的邹城卫生信息化体系。

 基本实现医疗服务数字化、 公共卫生管理网络化、 信息服务智能化、 卫生管理电子化、

  安全保障一体化的战略目 标, 提升卫生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促进健康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 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健康与医疗需求。

 四、 主要内容 规划利用 2 年时间, 建设邹城市区域信息化平台, 构建邹城卫生信息化“11251”

 总体框架。

 即建设一个数据中心, 一个卫生专网, 两大基础数据库, 五大应用系统, 实现全市居民健康 “一卡通” 。

 按照 “整体设计、 系统集成、 分步实施、 突出重点、 实用高效” 的建设原则, 充分发挥卫生信息化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 规划利用 2 年时间, 建设邹城卫生信息化 “11251”

 总体框架。

 即建设一个数据中心( 邹城卫生信息数据中心)

 , 升级一个卫生信息专网( 覆盖市、 镇、 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高速专网)

 , 建成两个信息数据库(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库, 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疗信息数据库)

 , 健全完善五大系统( 公共卫生、 医疗服务、 新农合、药品器械监管、 综合管理)

 , 实现全市居民健康“一卡通” 。

 ( 一)

 建设一个数据中心。

 购置高标准服务器及存储安全设备, 高起点构建以卫生局中心机房为基础的全市卫生信息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将负责存储全市公共卫生、 医疗服务、 新农合、 药品监管、 综合管理的业务结果和摘要数据, 以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目 标, 通过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服务, 实现在医疗卫生领域内的数据交换、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收集全市各类卫生业务信息, 进行汇总、 整理、 分析, 为卫生管理与决策人员 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和服务, 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 提升落实医改任务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二)

 升级一个卫生专网。

 依托现有新农合三级网络, 利用光纤网络、 VPN 专网建设覆盖市、 镇、 村三级医疗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邹城卫生信息基础网 络, 为 全市医疗卫生单位提供安全、 稳定、 可靠的网络支持。

 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 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卫生局之间, 卫生局与市内相关部门之间数据的高速互联、 信息互通, 数据共享。

  ( 三)

 建成两个信息数据库。

 1、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库。

 依托覆盖全市的卫生专网, 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居民健康信息平台, 为居民建立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 把生命周期从胚胎发育到死亡过程的各个时间点对健康情况的干扰和措施进行全程记录, 实施记载居民就诊、 健康体检、 慢病管理、 妇幼保健、 计划免疫等基本健康信息, 提供全程居民健康管理服务。

 将分散在不同机构、 不同业务系统的居民健康数据整合为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 形成“动态” 的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居民健康信息平台。

 通过平台的建立实现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的采集、整合、 存储和共享, 使之成为真正的、 全面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市民提供医疗健康信息服务, 为医疗协同提供数据支持, 为卫生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提供各种监督和管理支持。

 2、 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疗信息数据库。

 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依托各医疗机构标准化医院信息管理 HIS 及电子病历系统, 其中镇卫生院、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高标准统一建设, 市直医疗机构采取统一标准、 数据交换的方式, 实现医疗信息的数据共享, 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 以病人就诊信息、 检验检查结果等医疗诊疗服务信息的共享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平台, 逐步实现各医疗机构之间电子医疗记录的共享查询及互相

  调阅, 方便医护人员 准确掌握病史, 避免重复检查和不合理用药,提高医务人员 诊疗水平, 降低医疗费用, 逐步实现社区首诊、 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目 标, 真正缓解居民“看病难、 看病贵” 的问题。

 ( 四)

 健全完善五大系统。

  1、 公共卫生服务系统。

 坚持预防为主、 以人为本的方针,以十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为基础,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 围绕着居民健康档案的产生、 发布、 存储、 使用, 将家庭、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

 、医院、 预防保健机构、 卫生管理部门等相关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健康档案共享、 功能前后无缝连接的完整平台, 涵盖公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预防免疫、 就诊记录、 健康检查记录、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健康档案信息, 逐步实现“多档合一” ,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的一体化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并以此为基础, 开展医疗、 预防、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 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

 2、 医疗服务系统。

 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管理, 是对医院基本医疗行为的监管, 是健康档案和公共卫生信息的主要来源, 更是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协同、 共享和管理的基础, 是数据共享的基石。因此计划在镇卫生院建立统一的“以病人为中心, 以医生工作站为基础,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 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 系统包括门诊、 住院、 临床检验系统( LIS)

 、 临床放射系统( RIS)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

 、 医生工作站、 护士工作站,电子病历、 健康查体等模块, 各医疗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开通使用相关模块。

 市直医疗机构建立以“病人为中心” 的电子病历系

  统, 并逐步接入全市医疗协同信息平台, 最终实现全市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3、 新农合管理系统。

 以邹城市新农合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契机, 本着规范管理、 提高效率和农民方便受益的原则对全市新农合信息化平台进行全面升级, 新平台将实现数据实时上传省新农合平台 , 数据实现全透明化操作, 所有医疗机构医院信息管理HIS 系统与新农合信息平台进行无缝对接, 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 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 实现新农合业务管理的数字化、 信息化、 科学化, 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新农合监管, 以确保新农合资金安全。

 4、 药品器械监管系统。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要求统一采购、 统一配送、 统一价格, 零差率使用, 药品器械监管系统通过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村级一体化管理系统和新农合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一方面实现对药品器械采购、 配送、 使用等各环节的全方位监控, 提升药品器械管理和监控水平, 实现医疗机构药品器械流通的全程监管; 另 一方面实现对境域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和村级报销点药品报销情况的监管, 构建药品供应、 使用和报销支付“三位一体” 的药品保障体系。

 5、 综合管理系统。

 建立卫生信息综合查询及辅助决策系统。能够全面掌握医院各项业务工作的真实信息, 对医疗、 公共卫生大量日 常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 辅助主管部门分析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弊端和问题所在, 为卫生管理与决策人员 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和服务, 及时准确地掌握业务现状和趋势, 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

 建立卫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变单一的政务信息宣传为面向群众的卫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转变, 使邹城市民可以及时的了 解全市的医疗服务信息, 通过数据整合平台, 根

  据自 己的“医卡通” 通过网络能够实时的查询自 己的健康信息,实现网上预约、 挂号等医疗服务, 方便群众就医。

 ( 五)

 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

 采取政府补助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首先发行新农合人员 信息卡, 每户 一卡, 再逐步推行邹城市居民健康“医卡通” , 从而实现邹城居民人手一张健康卡。

 “一卡通” 既是就诊卡也是报销卡, 还是居民的健康卡, 该卡可记录持卡人的基本健康信息、 医疗服务、电子病历、 社区卫生服务、 新农合、 疾病预防控制、 妇幼保健等相关信息, 并逐步整合其他卫生业务信息, 形成全面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实现个人健康信息在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共享, 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减少重复检查、 降低医疗费用,同时也方便医生了 解患者信息, 方便就诊, 便于双向转诊。

 五、 实施步骤 ( 一)

 第一期建设时间、 内 容及成效。

 建设时间:

 2011 年 7 月 -2011 年 12 月 。

 实施内容:

 构建我市区域卫生数据中心, 建设卫生专网, 统一建设高标准的镇( 街道)

 医院 HIS 系统, 建立全市农民健康档案系统, 选择一家市直医疗机构、 1-2 家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20-50 处村卫生所( 社区卫生服务站)

 为试点, 围绕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及三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为主要目 标,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 试点发行居民健康卡。

 市直医院采取接口 方式将数据传输到全市卫生信息数据中心软件平台, 镇卫生院、 村卫生所(社区服务站) 采取统一更换系统软件的方法将数据传输到全市卫生信息数据中心软件平台。

  阶段成效:

 实现数据中心机房及试点医疗单位的网络安全、通畅、 稳定; 实现试点医疗卫生单位对本院医疗、 药品和资产财务、 人事数字化管理, 对辖区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试点医疗单位之间通过数据中心软件平台, 实现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互通; 卫生局实现对试点医疗单位医疗行为、服务价格、 药品价格、 耗材价格等全面监管, 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

 实现多网合一的试点效应, 为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为建立整个区域内的卫生信息整合做好准备。

 ( 二)

 第二期建设时间、 内容及成效。

 建设时间:

 2012 年 1 月 -2012 年 6 月 。

 建设内容:

 在先行试点基础上, 逐步进行推广, 对市直医疗卫生单位、 镇(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村卫生所( 社区卫生服务站)

 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设, 实现医疗信息服务管理初步信息化, 在区域信息管理平台基础上, 实施卫生业务管理和区域内医院运营监管, 完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居民健康信息平台。

 阶段成效:

 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信息服务网络, 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数据的互通互联, 卫生局实现对全市所有医疗单位的相关业务进行全面监管, 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

 ( 三)

 第三期建设时间、 内容及成效。

 建设时间:

 2012 年 7 月 -2013 年 6 月

 建设内容:

 在区域信息化建设初见效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功能, 提升成效, 全面推行居民健康一卡通, 完成电子病历系统、 区域 PACS、 LIS、 远程医疗的建设, 实现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疗协同信息平台的建设; 进一步完善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加大对数据平台采集的大量日 常业务数据的深入挖掘、 分析。

  阶段成效:

 实现电子病历、 检查检验结果等就诊信息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 为病人的就诊提供科学依据, 避免重复检查检验,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 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作用。

 基于综合管理平台的实现, 为新医改各项政策的落实提供了 准确可靠的数据源, 提升落实医改各项任务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为行业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为领导的决策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六、 保障措施 ( 一)

 组织保障。

 成立以局党委书记、 局长为组长的邹城市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审定总体规划和...

篇六: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

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 培训方案鄂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 培训方案

 建设方(甲方)代表签字:

  日期:

 监理方代表签字:

 日期:

  承建方(乙方)代表签字:

  日期:

  目

  录

  目

  录

 1.培训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培训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培训方式 ............................................................................... 4 4.培训内容………………………………………………………………………………………………………….6

  1. 培训背景 鄂州的医疗服务资源方面,截止到 2009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 451 个,其中医院17 家,乡镇卫生院 26 个,妇幼保健院 1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个。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32 个。卫生机构人员数 5329 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4663 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 1759 人,注册护士 1776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 3579 张,年末全市村卫生室 325 个。

 2010 年 2 月,国务院确定鄂州市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而卫生信息化正是医改工作测重要支撑、保障,是规范医疗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手段,不仅对推动鄂州市医改工作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我市卫生工作迫切的需求。

 2 . 培训目的 通过对软件业务操作人员及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确保软件个功能模块人员能够掌握应用软件的使用和常规维护,能够独立进行系统操作、简单问题处理,并能自行完成系统用户配置和系统维护等工作

 3 . 培训方式 1. 培训采取全市统一培训,以掌握系统的基本管理、各个业务模块的操作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为主。

 2. 培训内容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3. 培训教材采用我公司电子版文档,授课语言为中文。

 4. 对学员从严要求,确保培训质量。

 5. 建立培训反馈体系,由学员考评培训教师,确保培训质量。

 6. 对系统业务操作员提供现场培训及上机操作指导。主要学习软件各模块的功能、操作方式以及各模块在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学习如何输入具体的数据,如何正确存放。

 7. 对系统管理员提供软件的日常维护指导:包括软件本身的参数配置管理,报表模板管理、简单的网络故障等。使业务操作人员对应用系统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以便掌握系统的功能和操作。

 8. 参加培训的人员手机设置为震动或关机,不得大声喧哗,不得交头接耳,培训时不要打断,培训完毕后留时间专门提问、答疑

 4 . 培训内容 体系分类 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 公共卫生 健康档案 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传染病预防控制 疾病监测和报告、结核病质防治、艾滋病管理慢性病管理 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其他慢病管理等 精神疾病防制 精神疾病管理 地方病防治 血吸虫病管理、地方性甲状腺管理等 妇女保健 孕产妇管理、婚前检查管理、三网监测管理、出生证明管理、叶酸管理 儿童保健 儿童健康管理、体弱儿管理、儿童死亡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 中老年人健康管理 老年人专项管理、老年人随访管理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计划生育管理、避孕药具发放管理 健康教育与促进 个人健康教育、群体健康教育 基本医疗 门诊诊疗 门诊(全科)医生站、门诊收费、门诊退费、门诊处方管理、门诊报表等 住院管理 入院登记、预交金管理、病人信息管理、医嘱管理、床位管理、住院医生、护士工作站、出院结算、住院报表等 药库管理 药库入库、药库退货、药库出库、药库退库、

 药库盘点、药库报损、药库报益、库存查询、台账查询、月末结转、综合查询、药库统计报表等 药房管理 药房外部入库、药房退货、药房出库、药房退库、药房盘点、药品报损、药品报益、库存查询、台账查询、月末结转、综合查询、药库统计报表等 院长查询 门诊数据查询、住院数据查询、药品数据查询、综合查询

 备注:

 1. 系统安装

 2.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业务及操作流程

 3. 软件操作、维护注意事项

 4. 上机操作练习

 5. 培训考核

 6. 培训操作难点强化

篇七: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

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项目建设方案

 目 录一、项目背景 ............................................................................................................................................ 1二、建设目标 ............................................................................................................................................ 22.1 建设原则......................................................................................................................................... 22.2 建设目标......................................................................................................................................... 32.2.1 针对医疗机构 ............................................................ 42.2.2 针对社康中心 ............................................................ 62.2.3 针对区域协同医疗 ........................................................ 62.2.4 针对卫生管理机构 ........................................................ 82.2.5 针对个人 ................................................................ 9三、系统总体设计 .................................................................................................................................... 93.1 设计原则......................................................................................................................................... 93.2 设计依据........................................................................................................................................113.3 技术架构........................................................................................................................................113.4 技术架构特点............................................................................................................................... 123.5 应用架构....................................................................................................................................... 153.6 应用架构特点............................................................................................................................... 193.7 应用部署....................................................................................................................................... 23四、项目建设内容 .................................................................................................................................. 244.1 平台基础应用............................................................................................................................... 254.2 医疗机构业务应用 ....................................................................................................................... 264.2.1 门急诊医疗管理系统..................................................... 264.2.1.1 门急诊排班管理系统..................................................................................................... 264.2.1.2 门急诊挂号系统............................................................................................................. 284.2.1.3 门急诊收费系统............................................................................................................. 29

 4.2.1.4 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系统................................................................................................. 314.2.1.5 体检系统......................................................................................................................... 364.2.1.6 门诊呼叫系统................................................................................................................. 384.2.1.7 门急诊应急系统............................................................................................................. 394.2.2 住院医疗管理系统....................................................... 424.2.2.1 入院管理系统................................................................................................................. 424.2.2.2 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 434.2.2.3 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 464.2.2.4 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 484.2.2.5 病案管理系统................................................................................................................. 494.2.2.6 住院结算系统................................................................................................................. 514.2.2.7 综合查询系统................................................................................................................. 524.2.2.8 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534.2.2.9 传染病管理系统............................................................................................................. 554.2.2.10 触摸屏查询系统........................................................................................................... 564.2.2.11 电子病历质控系统....................................................................................................... 574.2.3 药品管理............................................................... 644.2.3.1 门诊药房管理系统......................................................................................................... 644.2.3.2 住院药房管理系统......................................................................................................... 644.2.3.3 药库管理系统................................................................................................................. 654.2.4 物资管理............................................................... 674.2.4.1 卫生材料管理系统......................................................................................................... 674.2.4.2 设备管理系统................................................................................................................. 684.2.5 医技系统............................................................... 704.2.5.1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704.2.5.2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RIS/PACS/内镜/病理/超声)................................................... 714.2.5.3 心电报告系统................................................................................................................. 744.3 商业智能(BI)系统 ................................................................................................................... 764.3.1 技术架构............................................................... 77

 4.3.2 医院管理............................................................... 774.3.3 政府监管............................................................... 794.3.4 历史数据处理........................................................... 794.4 协同医疗服务系统 ....................................................................................................................... 804.4.1 院间服务预约与转接诊管理系统........................................... 804.4.2 远程医学应用系统(桌面会诊)........................................... 814.4.3 协作临床科研应用系统................................................... 814.4.4 远程教学系统........................................................... 824.5 公众健康信息服务系统 ............................................................................................................... 824.5.1 机构信息发布系统....................................................... 824.5.2 健康与医疗咨询......................................................... 824.5.3 诊疗记录共享........................................................... 824.6 针对卫生健康局的应用 ............................................................................................................... 834.7 数据接口....................................................................................................................................... 83五、项目实施 .......................................................................................................................................... 84六、项目验收 .......................................................................................................................................... 84七、结束语 .............................................................................................................................................. 84

 一、项目背景某市共有 7 家医院,100 多个社康服务中心,床位数近 1800 张,年门诊量超过 600 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超过 7 万人次。卫生信息化建设分为“计算机技术应用”、“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建设”和“区域卫生信息化”三个阶段,某市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建设,主要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一是起步早。卫生信息化建设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十余年来,卫生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低级简单到初具规模,为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二是发展快。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卫生信息化即完成了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相继建成了模块较全的业务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了各个业务环节,发展速度较快。三是水平高。由于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卫生信息化建设处于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特别是某市人民医院,在全市同级医院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四是应用广。区内 4 家医院普遍采用 xxx 产品作为主体,以病人费用管理为核心构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又自行采购包括 LIS、RIS/PACS、资材管理在内的各个系统,100 家社康中心统一使用 xxx 系统进行日常医疗和健康服务业务运作,信息化管理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目前,各个医疗服务机构上线的信息系统模块较全,基本覆盖了各个业务环节,主要业务基本纳入了信息系统管理范围,信息化程度较高。但是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采用 WORD、EXCEL、电子邮件的办公管理软件完成日常业务和数据管理,没有统一的 OA 系统支撑。某市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由于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均各自进行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也逐渐暴露出众多的问题:1 1” 、卫生信息“割据”” ,存在信息“孤岛” 。各业务系统相互不支持、不匹配,存在众多信息“孤岛”,一个单位内部的数据尚不能挖掘和利用,更无法实现全系统高层次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信息系统技术陈旧,发展受限,不能满足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1

 2 2” 、非“流程数字化”” ,要“数字化流程” 。业务、管理流程的梳理、评估、改进和重组不够,一些原本不合理的业务和管理流程,被数字化固化下来,出现了“流程数字化”,而非利用信...

推荐访问: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 信息化建设 包含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