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5篇

时间:2022-09-30 18:05:08 来源:网友投稿

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5篇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 区域经济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河南模式探究邱慧【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河南;模式【摘 要】 乡村旅游发展巩固农业地位、优化农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5篇,供大家参考。

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5篇

篇一: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

经济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河南模式探究邱慧【 关 键词 】

 乡村旅游 ; 乡村振兴 ; 河南 ; 模式【 摘

 要 】

 乡村旅游发展巩固农业地位 、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促进农民增收 , 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 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剂和引擎 。

 河南是农

 业大省 , 又是旅游资源大省 , 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资源 。

 但当前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同质化 、 初级发展 、 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 , 因而也未能凸

 显农业大省优势 、 厚重中原乡村文化的风采 。

 基于此 , 本文提出从注重传承农耕文化 、 弘扬乡土文化等手段彰显中原乡村文化 , 从以民宿为支

 点 、 活化古村落为媒介撬动乡村产业联动 , 以旅游合作社为运营单元 、 推动人才培育为保障机制 , 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经济提

 高的突破口 , 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

 量 。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 , 又是旅游资源

 大省 , 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资源 。

 当前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同质化 、 初级发展 、

 内涵缺失等问题 , 对现有资源要素整合

 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 助力乡村振兴

 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课题 。一 、 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农村数量多且各具特色农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依托 , 农

 村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旅

 游的效果 。

 数据显示 , 河南省村庄数量

 达 5 万多个 。

 由于河南省省内地理形态

 多样 , 由平原和盆地 、 山地 、 丘陵 、 水

 面等五大类型构成 , 自然景观兼有 “ 南

 雄北秀 ” 之特色 , 造就了河南省乡村类

 型的多样性 。

 目前河南省农村类型可分

 为城郊融合类 、 拓展提升类 、 特色保护

 类 、 整治改善类 、 搬迁撤并类等类型 ,

 各种类型之间各具特色 , 为乡村旅游发

 展的多样性提供基础 。

 除此之外 , 河南

 省采取多项有利措施推动乡村建设 , 乡

 村旅游特色村 、 传统村落的评选等更为

 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提供保障 。

 截止

 2019 年底河南省打造了洛阳市嵩县白河

 镇 、 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等 82 个特色生

 态旅游示范镇 , 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西

 街村等 300 个乡村旅游特色村 。

 但农村

 不美 、 农村空心化 、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配置不均衡 、 农村产业链条短等农村

 发展不充分表现尤为突出 , 是推进河南

 省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乡村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乡村作为人类生存 、 生活聚集的

 场所 ,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汇聚出各具特

 色文化资源 。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与中华

 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 悠久历史文化

 代代相传 。

 河南省乡村文化资源的类型

 主要有以清明祭祖 、 重阳敬老 、 除夕守

 岁 、 元宵点灯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

 源 , 以中国农民丰收节 、 郑州樱桃节 、

 三门峡苹果节为代表的农事节庆资源 ,

 以宝丰马街书会 、 浚县庙会 、 郑州商都

 民俗庙会 、 鹤壁的民俗文化节为代表的

 乡土文化 , 以汴绣 、 钧瓷 、 剪纸 、 泥塑

 为代表的农村手工艺文化资源 , 以新郑

 54

 ECONOMIC

 &

 TRADE

 UPDATE

 区域经济大枣 、 南阳香菇 、 信阳毛尖 、 道口烧

 鸡 、 原阳大米 、 焦作四大怀药为代表的

 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 , 以舞龙 、 舞狮 、

 盘鼓等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演艺文化 。

 厚

 重的乡村文化底蕴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

 定基础 , 但当前乡村传统文化融入不

 足 、 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加工包装甚少 ,

 加大乡村文化的融合和打造 , 可提升乡

 村的附加值和软实力 , 促进乡村振兴 。二 、 河南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

 振兴现实困境( ― )

 农旅融合程度低 , 农业优

 势未能凸显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 , 开发农业

 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随着大众旅

 游 、 全域旅游的发展 , 旅游与农业的融

 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

 河南在政府的

 推动下农旅融合也取得一些可喜成绩 。

 例如通过高新科技与农业对接而产生的

 农业现代科技园 、 新县通过 “ 旅游 + 农

 业” 、 “ 旅游+文化 ” 使全县贫困群众

 在旅游业各个环节收益等 。

 但对农业的

 挖掘远远不够 , 存在诸多问题 , 主要

 是 :

 仍停留农业增产阶段 、 农业附加值

 较低 、 农业与旅游融合处于低层次 、 品

 牌创建不足 , 未能发挥农业大省的优

 势 。

 加快农业资源的转化 , 提升农业的

 价值 ,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 创建一批特

 色农产品优势区 , 弘扬传承农耕文明 ,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 。( 二 )

 乡村性体现不足 , 中原乡

 村文化缺失乡村旅游成为河南城市居民假日

 和周末城郊游的新选择 , 火爆的背后粗

 放发展模式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 吃农

 家菜 、 呼吸新鲜空气 、 住农家屋目前还

 是河南省多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产

 品形式的单一 、 同质化发展是常态 , 很

 难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 。

 2019 年河南省

 新县以 “ 观农景 、 赏农俗 、 干农活 、 品

 农味 ” 为内容的"乡村文化休闲游 ” 赢

 得市场追捧 , 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

 乡

 村性是吸弓 I 旅游者的核心 , 在乡村旅游

 发展中以原生态为基础 , 融入厚重的中

 原乡村文化 , 增加产品内涵 , 就能跳出

 区域市场 , 走进中国 。( 三 )

 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 断层

 现象明显在旅游扶贫政策的推动 、 市场消

 费升级的拉动下 , 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

 发展的态势 , 市场不断扩张的同时 , 乡

 村旅游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

 主

 要体现在从业人员中多数是农民 、 具有

 管理经验的经营者较少 、 高层次人才严

 重不足存在不想来和留不住的状态 。

 人

 才匮乏导致乡村旅游发展中产品更新换

 代的速度过慢 、 市场营销运作能力没能

 与时俱进 、 服务理念和操作规范不达标

 等系列问题 , 严重影响乡村游发展的后

 劲 。

 拓宽人才培养和引进路径 , 优化乡

 村旅游人才的结构 , 是乡村旅游发展面

 临的另一个难题 。三 、 河南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

 振兴的创新模式( 一 )

 传承农耕文化 , 促进产业

 融合度农业是社会发展的之本 , 农业发

 展的效果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程 。

 大力

 发展农业 、 促进农业的转型 、 保证农业

 的基础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关注的重

 点 。

 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农民经

 济 、 农村繁荣有着密切关联 , 基于当前

 旅游扶贫 、 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 , 河南

 省作为农业大省 , 一方面 , 要打破农业

 单向发展的观念束缚 , 另一方面要打开

 农业发展的思路 , 不仅仅聚焦于农业所

 带来的农作物产值上 , 要挖掘农业资源

 实现农旅融合的深层次发展 , 丰富乡村

 旅游的形态 , 延长产业链条的同时 , 推

 动乡村振兴 。当前河南省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主

 要体现运用高科技与农业融合而形成的

 农业科技园 、 禾 U 用生态学原理 , 规划的

 生态农业观光园 、 农业观光采摘型等三

 种形式 。

 河南省农业历史悠久 , 各地在

 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耕文化 , 但

 目前却没有与农业的发展进行融合发

 展 , 没有把最具有农耕特质的生产 、生

 活场景融入 , 因此也没有走出发展乡村

 旅游的特色之路 , 农村和农民问题也没

 有得到彻底改善 。( 二 )

 以民宿为支点 , 撬动乡村

 产业联动乡村民宿是融合生态农业 、 旅游

 和人居业为一体的新业态 , 是依据地域

 文化 、 资源特色来进行创意 , 与标准住

 宿实行错位发展的新型产品 。

 民宿只要

 做得好 , 就能带动旅游其他要素的消

 费 , 继而拉动整个乡村旅游产业的发

 展 。

 因此 , 可以说乡村民宿是乡村的名

 片 , 有利于乡村经济的提高 、 文化传

 承 。河南省具有发展民宿的天然优

 势 , 资源较丰富 。

 主要体现在 :

 一是 ,

 省内有接近 70% 的旅游资源单位集中于

 农村地区 ,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有住宿的

 设置 , 市场需求量较大 。

 二是 , 截止

 2019 年底河南省打造了以郑州市二七区

 侯寨乡上李河村 、 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

 镇石板河村等为代表的 300 个乡村旅游

 特色村 , 为民宿的发展和提升发展内涵

 奠定基础 。

 然而在实际发展中 , 民宿的

 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 形式单一 、 内涵不

 足未凸显 “ 农村 ” 和 “ 乡土文化 ” 等

 现象 , 产品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

 虽然政府采取多项举措 , 推动大别山 、

 伏牛山 、 太行山三地的精品民宿发展 ,

 但由于缺少明确的制度保障 、 人才欠

 缺 、 分散经营民宿主人的缺位等因素制

 约民宿健康发展 。

 未来河南民宿一是要

 注重内涵的打造 , 积极推进 “ 民宿 + 乡

 土文化 ” 、 “ 民宿+特色产业 ” 、 “ 民

 宿 + 民俗风情 ” 、 “ 民宿 + 景区景点 ”

 等多元融合 , 带动一二三产业间融合发

 展 , 以民宿为支点 , 盘活乡村产业体

 系 。

 二是 , 考虑发展的地方性 , 做到民

 宿资源富足区域优先发展 , 特色区域集

 ECONOMIC

 &

 TRADE

 UPDATE 55

 区域经济中发展 , 稀缺区域重点发展 , 最终形成

 点 、 线 、 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

 让乡村

 民宿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 助力乡村

 振兴 。( 三 )

 )

  弘扬乡土文化 , 重塑质朴

 新乡风乡土文化是农民在生产 、 生活中

 所创造的独特精神文化 , 也是吸引城市

 旅游者的一个热点 。

 随着大众时代的到

 来 、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 旅游者更注重

 精神的需要 , 对乡村服务消费 、 情感消

 费 、 原生态生活消费追求达到高峰 。

 大

 力弘扬乡土文化 , 不仅是改变其被摧

 毁 、 被遗忘的困境局面 , 迎合消费者的

 需求 , 更是提高农民价值尊严的最有效

 措施 。

 农民作为最了解乡村资源人 , 对

 其土生土长的环境寄予很深的情感 , 然

 在旅游的实际发展中 , 由于自身局限

 性 , 农民个人价值没被正确认知 , 在发

 展地位上也处于劣势地位 。

 通过发扬乡

 土文化 , 可以改变农民参与乏力的现实

 问题 , 提高其主体地位 。乡土文化作为人们繁衍发展的精

 神寄托和智慧结晶 , 是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的凝练 , 其发展和延续离不开农村 ,

 更离不开农民 。

 河南省乡土文化资源丰

 富 , 农村人口众多 , 乡村振兴的难度

 大 。

 通过乡土文化资源的转化 , 实现与

 乡村旅游的有效嫁接 、 融合和创新 , 来

 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 , 增强农民自主式

 发展的能力 , 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动

 力 , 是一条可行且有效的路径 。( 四 )

 )

  以旅游合作社为运营单

 元 , 驱动共赢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 ,

 产业的振兴关键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

 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

 村振兴的实效 。

 而纵观国外一些发达国

 家的经验 , 农业现代化实现对农业合作

 社的发展有很强的依懒性 。

 反观目前国

 内四川 、 黑龙江等地的实践也表明农业

 合作社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农业合作社

 其中的一种类型 , 通过自愿合作的方式

 把分散个体有效联合起来 , 实现规模发

 展 , 在规避经营风险的同时也改变了农

 民单打独斗处于劣势地位的困境 。

 通过

 乡村旅游合作社可以把一群志趣相同的

 人积聚起来 , 他们自由组建团体 、 共同

 生产 、 共享劳动成果 。

 在这种合作方式

 下 , 农民自己当家做主 , 最大享受旅游

 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 大大激发农民的参

 与性 。

 农民参与率的提高 , 使得他们之

 间的关系转变为共享旅游发展好处的合

 作者和协作者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

 了恶性竞争 、 报复打击等问题 。

 由此也

 带来一系列联动反应 , 构成民风和谐 、

 管理有序 、 生活富足的画面 。( 五 )

 活化古村落 , 谱写中原出

 彩新篇章无论是韩国 、 日本等发达国家经

 验 , 还是国内四川 、 浙江和福建等地的

 发展实践都表明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保

 护好传统村落 , 传统村落是发展乡村旅

 游 、 •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 。

 传

 统村落作为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 , 承载

 了历史文化 , 寄托了乡愁 , 符合当前旅

 游者的精神需求 , 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

 的重要方向 。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 , 活化

 古村落既实现了其物质文化的传承也凸

 显了其精神文化 。河南古村落资源丰富 , 对官方公

 布的数据进行统计 , 截止到目前河南

 省共有 202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 省级传

 统村落 759 个 , 且呈现地理位置上广泛

 性 、 区域内积聚的现象 , 厚重的中原文

 化 , 又为古村落发展增加神韵 。

 结合河

 南省发展现实 , 适宜以古村落为切入

 口 , 进行多要素间的融合发展 , 从而实

 现一二三产业相随相伴 , 满足城市居民

 精神文化需求之时 , 又传承和发扬了古

 村落文化 , 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 六 )

 推动人才培育 , 保障乡村

 振兴新动能人才是发展乡村旅游之基 , 没有

 人才的保障就不能有效开展乡村旅游各

 项工作 。

 河南乡村旅游建设人才缺口

 大 。

 基于当前乡村人才数量少 、 层次偏

 低 、 严重断层等现实 , 构建匹配的乡村

 人才发展体系 , 打造一批懂农业 、 爱农

 村 、 投身农村建设的三农人员至关重

 要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农民 , 要着

 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农民持续稳定增

 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落脚点之一 。

 河南

 农业人口多 , 农村贫困人口所在比例也

 较高 , 加快职业农民教育和技术培训 ,

 发展一批 “ 土专家 ” 、 “ 田秀才 ” , 扶

 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 , 培养

 一批乡村能工巧匠 、 民间艺人 , 实现农

 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 使他们成为发展中

 的领头羊和主要力量 , 带动乡村快速发

 展 。落实各项福利 , 吸引各界人士扎

 根乡村 。

 政府应研究制定...

篇二: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

NANNONGYE河南农业 2020 年第 12 期(下)HENANNONGYEN O N G CU N FA ZHA N农村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模式探析— —基于河南省郝堂村案例研究摘 要:乡村振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为解决当下社会主要矛盾找准了切入点,也为新乡土中国背景下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路径指引。而内置金融合作社作为激活乡村内生性动力的有效手段,能够为乡村振兴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力,打通农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延伸,因此,通过选取郝堂村内置金融合作社作为分析对象,在充分探讨其逻辑内涵、运行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合作社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将个案上升到一般,重点从“内外”联动金融机制建设、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层面为其提供路径创新选择。关键词:内置金融;精英俘获;“内外”联动金融机制;田园综合体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永辉如马克思所言:“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对立” [1] ,回顾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尤其在新“乡土中国”的当下,我国的农业农村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乡村结构正面临逐步解体的危险,其村庄建设资金短缺的困境也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治理难题,导致乡村发展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因此,如何从合作金融的视角为当下的乡村振兴探索一条规避“三化”(农业边缘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路径,推动其内生动力的重建,则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核心命题。为了缓解乡村发展动力不足与资金短缺的双重压力,作为从乡土中衍生出来的内置金融合作社,成为近年来农村金融的创新性探索,不仅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缺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释放乡村发展的活力,而且在发掘内生性动力、建设美丽乡村方面起到了开创性的历史作用。因此,通过选取河南省郝堂村内置金融合作社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在深入探讨其具体逻辑架构的基础上,对其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重点剖析,从而为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可持续性发展找准发力点,也为新时代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选择。一、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内涵界定与特征分析以政策外向金融资本的注入来解决农村地区发展的问题,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制度手段,也相应的造成了乡村发展的外部依赖性,滋生“等靠要”思想,且在推动资本下乡的过程中,在资本逻辑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容易出现“资本俘获农民”的现象。因此,必须从传统村庄的内部激发起内生活力,走可持续的内置金融合作路径,才能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基础内涵以乡村作为服务范围的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民合作化路径的探索,以实现村民养老与乡村建设的完美契合为出发点,通过把村庄内部的剩余有效资本组织起来,利用乡村熟人社会的性质,以乡村传统的村规民约和道德信用作为约束机制,通过贷款的方式将合作社的部分资金贷给本村有需求的村民,其贷款的流向则是以本村村庄为界,对象是入社社员、本村村民以及村庄企业。贷款的利率参考本地的信用社金融机构,并且在资金用途方面进行严格的管制,实行三权分治的管理模式,以防止出现坏账、呆账。(二)内置金融合作社的特征分析村社内置金融作为合作性金融的积极探索,弥补了传统商业金融机构和信贷公司的缺陷,能够有效解决乡村建设缺乏资金来源的窘境,是一个集养老互助、村庄建设、激发活力于一体的功能性合作组织,能够为当前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1、信息较为对称,风险成本可控。传统的商业金融机构之所以偏离乡村,“去乡村化”倾向严重,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广大农村地区较为分散,传统金融机构的资源有限,无法下沉延伸,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较大;二是服务农业农村的成本较大,且有坏账呆账的风险;三是收益甚微,村民的投资意识不强。相反,村社内置金融的运行机构则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本村的村民与乡镇企业,合作社人员也主要来源于本村内部成员,由于乡村成员在相对狭小和封闭的空间中进行生产和交换,存在利益边界的闭合性,信息较为对称,并且在具体运营中贷款流向主要用于本村村民和村庄建设,且依托于传统的村规民约与乡村道德机制,风险可控,成本较小。2、以服务乡村为目标导向。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是扎根于广大农村地区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资金互助组织,不管是在创立之初,还是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始终秉承着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目标价值,通过实现“三变”的方式,把本村的有效资源集聚起来,从而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本村村民集体意识的增强。通过合作社资金的注入,村容村貌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41

 教育管理HENANNONGYE河南农业 2020 年第 12 期(下)农村发展HENANNONGYEN O N G CU N FA ZHA N善,提升了村民生活的舒适感与满意度,并且通过合作社的相关支持,也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内生性动力,推动了乡村游、农家乐、民俗等乡村服务业的兴起,为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注入活力,使得传统的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起来,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打造村社共同体的服务养老模式。内置金融合作社最初是以养老资金互助社命名开展的,其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把村庄内部老人的剩余资本集合起来,实现“内部资金利息养老”的目标。通过内置金融的注入,村庄内部的组织化程度能够明显提高,也将整合内部的有效资源,激活村庄发展的活力,尤其在打造独特的养老模式方面,内置金融合作社利用资金贷款带来的利息收入,年底分红老人,真正实现了村内留守老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解决了老人的养老难题,并且提高了入社老人的村庄地位,使得“敬老、孝老”的传统道德得以弘扬,形成了可持续的养老模式,也推动了村庄共同体的不断整合、发展。二、成效与困境:郝堂村内置金融合作社的运行效应与现实诉求乡村发展远落后于城市,其主要的原因在于资源、资金的有限与农村发展需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因此,农村金融在乡村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趋利性与风险成本隐患,造成资本逻辑下乡的“输入型危机”,往往出现逃离农业、农村现象,且服务延伸有限,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强有力推手,而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则是“出生在农村、服务在农村、成长在农村”的合作型金融组织,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缺陷,解决乡村发展所需的资金、资源问题。同时,随着乡村建设的完善,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弊端也相应的凸显出来,作用日益式微,尤其在调研郝堂村的过程中发现,内置金融合作社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存在较强的地域依赖,且风险管控能力的匮乏也束缚合作社的发展空间,缺乏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其面临的现实困境也成为了村庄发展的瓶颈。(一)郝堂村内置金融合作社的运行效应郝堂村内置金融合作社的载体平台是名为“夕阳红”的一个养老互助合作组织,其主要内涵是集村民养老与村庄建设发展于一体。村社内置金融采用村庄内部资金合作的形式,吸纳本村村民的剩余资本,以乡村传统的村规民约作为约束机制,通过贷款的方式将合作社的部分资金贷给本村有需求的村民,且入社的基本条件是限于本村 60 岁以上老人,每人以2000元作为入社启动资金,股民可在年底通过合作社进行分红,以解决村民发展和乡村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1、促进三产融合,打牢经济根基。郝堂村内置金融合作社,在实现本村村民养老保障的同时,也为村庄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一系列改造措施相继出台,从改厕、改电、改水开始,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前来参观访问的人群络绎不绝,也激发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尤其村社集体组织通过收包、流转村民的部分土地,统一打包给承包大户耕种,承包大户则以发展乡村荷花观赏、莲蓬出售为主体经济,增强了村庄的人气活力,并且随着外来游客的增多,该村也改变了村庄人才外流的局面,青年才俊陆续开始返乡创业的探索,并且在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帮助下兴办起了各种各样的民宿、农家乐,再加之当前旅游市场—乡村游的持续火热,周边的商店、餐馆、客运站点也相继涌现,促进了本村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其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在筑牢村庄经济内生根基的同时,也为未来的乡村振兴找准了产业发展方向。2、重塑乡村道德传统,回应人文关照。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的服务主体主要是村庄内部老人,通过将村内老人的剩余资本集中起来,以实现资本的有效再利用。由于内置金融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机构、运营过程与监督环节均有入社老人参与其中,且从合作社贷款都必须经由村内2~3个入社老人的同意,所以老人的村庄地位得到了提高,再加上合作社每年以分红的形式将利息收入派分给入社老人,解决了村社老人的养老问题,回应了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关照。由于合作社的植入,提高了村庄内部老人的地位,也使得传统的孝道文化得到了弘扬与重塑,淳朴家风与文明乡风逐渐形成,提升了村内老人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有效地发挥了传统乡村道德的约束作用。其次,通过内置金融合作社的作用发挥,使得原先高度分裂型的原子化村庄结构得到了整合,加强了村庄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了村庄共同体意识和村民的集体意识,巩固了基层党组织政权,实现了乡村治理体系的转型与升级,奠定了乡村稳定的治理秩序,推动该村走上乡村善治之路。3、激活“沉睡”资产,提高收入占比。信阳市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的综合试验区,较早地进行了土地、林地等方面的确权颁证工作,且为相关权证的抵押担保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当地实现“资源变资产”提供了发展契机。因此,通过发挥内置金融合作社的作用,郝堂村村民可以自身拥有的承包权证、林权证等作为抵押来进行所需生产生活的资金贷款,变相激活“沉睡”的资产,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来源,也为合作社降低了资金的风险成本,实现了村庄发展的“双赢”。此外,随着相应“沉睡”资源的激活,该地区也进行了适度的开发建设,本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得以壮大,村庄收入占比提高,推动了村内宏伟小学、图书室、文化广场等相关应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不仅提高了本村村民的物质收入水平,而且也丰富了乡民的精神领域层面,实现了生态宜居与生活富裕的双重目标。(二)当前郝堂村内置金融合作社面临的现实困境郝堂村内置金融合作社近年来不断发展,有效回应了村庄建设的内部需求,为构建美丽乡村奠定了合作金融的支撑,尤其在一个贫困型村庄向成熟型村庄的转型过程中,内置金融合作社的注入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其42

 HENANNONGYE河南农业 2020 年第 12 期(下)HENANNONGYEN O N G CU N FA ZHA N农村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然而,当村庄逐渐成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相关产业都已完备的情况下,内置金融合作社所面临的现实冲突也逐渐体现出来。1、定位模糊,缺乏规章制度引领。从2007年开始,我国的银监部门正式发布了 《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为全国基层的金融合作组织提供了相应的准则。但是随着近几年农村金融合作组织的转型改组,逐渐转变成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性质,“去农化”现象日益严重。然而作为农村内置金融的合作性组织,由于定位的模糊,再加上相关制度体制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导致其一直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从最开始的挂靠银监部门,到后来被迫转入当地的民政部门,再到后来的“自发成长”,其指导主体日渐模糊。此外,由于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主要根植于村庄内部,以本村作为服务界限,相应的运行规章与制度也大多由合作社内部自行制定,且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内控意识淡薄,政府的有关决策、制度也未能有效的对内置金融合作社的运作规范作出明确的规定,缺乏对合作社的发展方向、预期收益提供相关指导,也造成了合作社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2、贷款需求降低,边际收益递减。郝堂村的内置金融合作社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发展,由最初的小规模合作社成长为拥有社员二三百人的大规模合作组织,且合作社的有效利用资金也随之不断积累,再加上近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发展,村庄内部相应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房屋修缮、家用品也趋于完备,旅游设施也相继增加,孕育了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形式,推动了当地服务业日渐兴起,因此导致了村民对于资金贷款的需求日益高涨,使得合作社的贷款数量与规模逐渐扩大。但是犹如双刃剑一般,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的完善和当地村民贷款需求的降低,内置金融合作社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由于合作社的作用发挥仅限于本村内部,当本村成员对于资金需求趋于饱和时,内置金融合作社就面临款贷不出去的窘迫,也进一步导致了相关利息收入的降低,造成了资金流通的困难,再加上入社成员人数的每年递增,使得村民的未来边际收益呈现递减趋势。3、运营管理体制不完善,人员结构有待健全。由于内置金融合作社的服务对象和受众群体主要是村庄内部老人,也导致了合作社在运行管理方面也主要是以老人社员为主体,缺乏具备专门管理技能的人员,并且合作社在进行资金贷款管理方面,主要是依赖于传统乡村熟人社会的村规民约,道德制约作用较大,而相应的制度体制与规范约束较为缺失,虽然确立了审核、审批、监督的“三方共治”,但是其大部分成员都是来自村庄内部的小亲族成员,存在一定的情感偏向。此外,内置金融合作社在财务人员、审核人员配备上也主要是以本村内部成员为主,相关的财务知识较为匮乏,尤其在运用会计电算化、信息化账务核对方面的技能有待提升,人员结构素质有待健全,缺少对未来长...

篇三: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

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坚持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河南省新县乡村产业振兴案例

 新县地处河南省南端、 大别山腹地、 鄂豫两省接合部, 总面积 1612 平方公里, 辖 17 个乡镇 (区、 街道)、 206 个行政村 (社区), 总人口 36. 8 万人, 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 也是国家生态县、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

 近年来, 新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 依托丰富的红色历史、 绿色生态、 古色乡村资源, 坚持 “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工作思路, 树牢 “旅游兴县、 旅游富民” 发展理念, 认真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打造旅游强县富民大产业, 走出了一条以文旅融合引领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带动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融合发展 “新县模式”。一 主要做法(一) 做好顶层设计立足 “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 的定位, 将文化旅游事业作为发展主要方向之一, 坚持整体推进, 注重改革创新, 强化支撑保障, 扎实推动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县旅游委, 由县委书记任主任, 由县长任第一副主任, 明确一名副县长主管旅游, 强化旅游委在政策协调、 文旅融合、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统筹领导, 建立健全县有旅游委、 乡有旅游办、 村有管委会新的三级旅游管理体系, 树立大抓旅游的鲜明导向。

 结合全县机构改革, 整合文化、 旅游、 广电、 体育职能, 组建全信阳市唯一的文化广电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研究旅游体育局, 由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局长, 成立文物事务中心、 文化旅游规划发展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重组县文化馆、 图书馆, 构建“文广旅体” 大盘子, 消除文旅融合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二是创新工作机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实现县、乡、 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建立 “1+3+N” 旅游综合执法机制, 创新设立旅游安监分局和食品安全监察大队, 将旅游执法职能并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 实现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全覆盖。

 成立涵盖全县所有文化、 旅游、体育企业的行业协会组织 26 个, 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探索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 优选 600 个样本点, 在传统旅游统计的基础上, 增加乡村旅游消费、 农业观光采摘等 7 个统计门类, 尽可能客观反映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三是完善要素保障。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组建文化旅游发展投融资平台, 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和财政资金, 设立 “5 个 1000 万” 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鼓励乡村内置金融投入建旅, 支持工商资本下乡兴旅, 实现政府筹资、 部门争资、 招商引资、 市场融资、 民间注资 “多轮驱动”。

 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招商采取 “一事一议” 的弹性引进制度, 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旅游开发。

 抢抓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机遇, 探索形成了以 “三权分置、 四股共享” 为核心的改革路子, 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 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流转入股乡村旅游产业。

 实施 “999” 回归工程, 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实施 “红城英才” 计划, 招录旅游专业大学生, 通过 “大别山旅游讲堂” “红城管家” 等培训, 让更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二) 突出山水特色科学规划从 2013 年开始, 开展连续 3 年的 “英雄梦、 新县梦” 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 坚持 “三个尊重”, 牢守 “底线” “红线”。一是尊重自然生态。

 把生态环境作为旅游的根基土壤, 倡树视山如父、视水如母、 视林如子的生态理念, 坚持不挖山、 不填塘、 不砍树、 不截断河流、 不取直道路, 守好生态底色。二是尊重历史风貌。

 坚持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发展全域旅游, 不大拆大建, 不涂脂抹粉, 不贪大求洋, 保持村庄自然肌理, 做到 “修旧如旧”,4 0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坚持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把传统村落改造好、 保护好。

 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积淀, 建设非遗博物馆、村史馆等文化传习场馆, 开发出民俗文化体验、 传统文艺表演、 农耕文化展示等特色文旅产品, 重拾传统民俗技艺, 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 展现最动人的乡俗乡愁, 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 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守护乡村旅游的 “灵魂”。三是尊重群众主体。

 坚持为民做主不替民做主、 强力推进不强迫推进,真正让群众唱主角, 当政府部门、 专家意见和村民意见不一致时, 以村民意见为主; 当大多数村民意见和个别农户意见不一致时, 尽可能尊重个别农户意见, 通过支部、 “村规民约” 来解决分歧, 把群众力量凝聚起来、 作用发挥出来, 让村民真正有归属感、 自豪感和幸福感, 形成全员共建、 全民共享的发展格局。(三) 注重文化资源挖潜立足境内丰富的 “红绿古” 资源, 深挖蕴藏其中的红色文化、 山水文化、 传统文化, 将文化因素最大限度融入旅游之中, 不断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一是以红色文化引领研学游。

 抢抓国家 “1231” 红色旅游工程发展机遇, 对全县 365 处红色遗址遗迹进行排查、 保护, 先后实施鄂豫皖苏区将帅馆、 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 河南省检察博物馆等精品工程 40 多个, 重点对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 烈士陵园和首府旧址街区等进行改造提升, 建好红色景区。

 以大别山红色革命故事为蓝本, 创作了 《红色大别山》 《少年李德生》 等一批舞台剧、 情景剧和红色歌曲, 持续举办 “千里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助脱贫” “牵手鄂豫皖·放歌大别山” 等活动, 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大别山干部学院、 大别山商学院为依托, 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内涵, 大力发展红色教育、 商务培训产业, 开发了现场式、 访谈式、体验式等十余种教学方式, 打造现场教学点, 开展多层次红色旅游体验活动, 构建了多门类教学体系, 开班以来共培训学员 20 余万人。

 2016 年以来, 红色培训需求日益增长, 全县自发成立红色培训机构 17 家, 年培训各地学员达 10 万人次。

 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 大别山红色教育旅游品牌价值高达 38. 6 亿元。二是以山水文化带动生态游。

 引进大别山露营公园公司建成大别山房5 0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研究车小镇, 推进香山湖水上游乐园、 大别山体育馆、 武占岭漂流度假区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 拓展旅游空间。

 建成全省首条 500 公里大别山 (新县)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先后举办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 全国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 亚洲越野大师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步道经济繁荣发展。

 利用大别山四季花、 四时景, 坚持以花为媒、 以花会友, 打造 “赏花济” 旅游品牌, 带动了旅游、 民宿、 餐饮等行业发展。

 发展以田园风光为依托的文化采风游,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个民歌采风基地、 大别山摄影采风基地、大别山文学创作基地等落户新县, 吸引更多游客追寻乡村故事、 发现山水之美, 推动 “山水之乐” 向 “文化之乐” 升级。三是以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游。

 依托原生态古建、 古树、 古寨等风貌特色, 坚持 “修旧如旧” 原则, 将自然与人文、 古朴与现代深度融合, 打造了西河湾、 丁李湾、 毛铺等古村落休闲度假基地。

 依托 “豫风楚韵” 特色,激活以 “乡村创客” 为主题的创意游, 用 “双创” 理念经营乡村, 将创客平台植入乡村, 打造了河南省首个乡镇层面的创客小镇田铺大塆。

 建成千斤乡农耕文化馆、 奇龙岭民俗文化园、 丁李湾古村落生态博物馆、 大别山油茶文化公园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展现原生态豫南乡村的独特魅力。举办全国村晚盛典、 大别山民间文化艺术节、 大别山民俗文化节等系列大型文化旅游活动, 拍摄 《美在九镇十八湾》 《西河恋歌》 等多部乡村微电影, 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新县篇》, 全方位展示新县民俗文化、 饮食文化、 农耕文化。二 取得的成效(一) 扮靓了城乡颜值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能为广大游客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 还可以改善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

 新县结合文旅融合、 全域旅游开发, 推进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土、 住建、 交通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 推动旅游设施与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完善、 旅游景区与城乡人居环境同步提升。

 在城区, 围绕魅力县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 持续加大市政建设投入, 打造 10 分钟停车圈、10 分钟公厕圈、 10 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10 分钟体育健身圈, 营造主客共享的城市旅游环境。

 在乡村, 实施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三年和五年行动6 0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坚持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计划, 坚持干净就是美、 持续就是好, 建立健全村收集、 乡转运和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 推广生活垃圾分类, 实施垃圾污水处理 PPP 项目, 推进“厕所革命”, 新县被评为河南省 “厕所革命” 先进县; 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百人以上自然村都通上了旅游公路, 建成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旅游大数据中心, 推动重点景区和精品乡村旅游点免费 WiFi 全覆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 全县所有乡镇均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省级以上卫生乡镇。(二) 拓宽了旅游空间立足资源禀赋, 推动红色文化游、 绿色生态游、 古色乡村游多彩融合。在平面布局上, 重点建设 “一城三线” 精品旅游线路, 打造 “红绿古” 三大旅游片区; 在立体布局上, 山上重点发展避暑休闲、 观光览胜, 山下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休闲自驾, 中间重点发展特色文化、 写生创作; 在时间布局上, 发展全天候、 全时段四季游, 打破旺季淡季界限, 形成全景、 全域、 全时旅游经济生态圈。

 通过文旅融合、 全域发展, 推动旅游由 “卖景区” 向 “卖全域” 拓展, 由 “卖风景” 向 “卖文化” 延伸, 既解决了景区景点少的难题, 又从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中成功突围。

 新县旅游实践呈现“有门无票、 有区无界、 有景无点” 的鲜明特色, 被新华社专题报道。(三) 促进了产业融合围绕乡村旅游发展, 全县建成 “多彩田园、 创业工程” 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191 个, 覆盖 3. 6 万名贫困群众和所有贫困村。

 新县的好山好水好空气, 出产好产品, 游客走进乡村亲眼所见、 亲身体验就是最好的广告, 大大刺激了旅游商品消费。

 全县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企业 68 家, 开发茶叶、 油茶、 葛根、 山野菜等农副土特产品和特色手工艺旅游商品 340 多种, 建成了一批村级旅游商品示范店, 催热了备受欢迎的 “后备箱” 经济。

 同时, 乡村旅游拉动了餐饮、 住宿等相关服务业发展, 全县发展星级宾馆 9 家、 金银铜牌旅游饭店 155 家、 豫风楚韵农家乐 700 余家、 民宿体验场所 119 处。

 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 很多产业成为旅游的资源、 配套的要素, 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 结构优化升级。

 截至 2019 年,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 GDP 比重由 2012 年的 33. 5%上升至 42. 6%。7 0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研究(四) 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深入挖掘开发乡村的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 人力资源, 把乡村 “沉睡的资源” 唤醒, 变成财富、 变成资本、 变成乡村振兴发展的主渠道, 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目前, 成功创建 4A 级景区 4 个、 3A 级景区 14个,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 水利风景区、 湿地公园各 1 处, 省级湿地公园 2 处, 29个村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 12 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 10 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2017~2019 年, 全县旅游综合收入、 游客接待量均保持年均 20%以上的增长速度。

 2019 年, 全县一共接待游客 1008. 8 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78. 7 亿元。

 在全省县 (市) 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中, 2014年新县排名全省第 49 位, 2017 年排名第 12 位, 实现长足进步。

 2019 年 9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调研考察时指出, 新县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搞活了农村经济, 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对当地乡村振兴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五) 带动了脱贫致富通过推广 “政府主导+合作社带动+运营公司管理+贫困户参与” 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引导农户发展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 实现 “入股股金、 就业薪金、 资产租金” 多重收益, 将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最大限度转化为群众共享的红利。

 经过多年努力, 全县 32 个空心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实现整体脱贫。

 全县旅游从业人员 5 万多人, 84%的贫困群众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受益, 吃上了 “旅游饭”, 人均年增收 5000 多元。同时, 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还为农民打开了一扇 “睁眼看世界” 的窗户,新观念、 新思维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涌入, 让村民开始重新打量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 文明习惯在养成, 内生动力被激发, 实现了扶贫与扶志扶智的双赢。

 新县发展...

篇四: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

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学新路径———河南省修武县乡村产业振兴案例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 最近频频因为 “美学经济” 登上热搜。

 他们正在探索的美学经济, 把一个哲学分支和乡村产业振兴融合到一起, 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汉服节打卡” “西村乡观鸟” “孙窑村电商直播” “岸上村网红民宿” “大南坡村艺术策展” ……源源不断的乡村振兴新业态, 很快激活了全县 187 个村的绿水青山、 特色农产品、 历史文化资源、 民风民俗和传统村落资源等乡村产业振兴富矿, 实现经济效益和产业利润的倍增,让乡村振兴在 “留住乡愁, 传承文脉, 调动原住居民积极性, 实现投入产出相对平衡和全民美育” 中擦亮高雅的美学底色, 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超越 “大拆大建” 的美学新路径。一 主要做法(一) 明确美学定位近年来, 通过从习近平总书记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建设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等重要指示精神中汲取养分, 修武县创新提出了发展美学经济的思路。

 在当地人看来, 美丽中国就是中国的未来, 中华美学精神就是美丽中国的底蕴, 而广袤乡村就是中华美学的根脉。

 因此,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 修武县聚焦美学赋能, 把美学设计人才提升到和科技创新人才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 创造性地将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原创作品作为提升乡村美学体验、 创造美学价值的重要抓手, 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了一条可转化的通道, 为乡村振兴探索出美学经济新模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研究(二) 用美学留住乡愁乡村振兴内容丰富, 既要塑形, 有产业支撑; 也要铸魂, 有精神追求。乡村振兴的这个 “魂”, 就是 “乡愁”。

 修武县在做好农村垃圾治理、 污水处理、 厕所革命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 另辟新径, 致力于用美学设计与美学产业项目 “留得住乡愁”, 避免了 “乡村城市化” 的破坏式开发。

 在挖掘乡愁资源上, 通过对全县戏曲、 故事、 古驿道、 古建筑、 特色农产品、 特色小吃、 传统工艺等分类整理与完善, 建立美学经济资源数据库, 因地制宜制订 “三年保护性开发计划”。

 在充分激活美学资源价值上,先后联手清华大学罗德胤、 场域建筑梁井宇、 张唐景观以及哈佛大学毕业设计师陈曦、 周实、 任祎、 刘焉陈等 60 余位海内外知名设计师, 进行美学建筑设计和美学资源包装, 全面启动大南坡、 天空之院、 水塔餐厅、 七贤会客厅等第一批 60 个美学经济与产业示范项目, 在全县美学资源基础较好的 8 个乡镇构建美学建筑及其相关业态网状布局。

 在提升乡愁品质方面, 建立美学项目设计审核、 观摩评比等 6 项推进机制, 把牢项目品质和乡村特色关口, 确保新上项目 “无设计, 不建设”; 无特色, 不推进。

 通过高质量美学设计 “针灸点穴”, 绿水青山、 麦香磨坊、 石屋古井和鸟语花香的诗意栖居之美全方位回归, 成就了城市居民最稀罕的美学体验, 不少美学项目成为 “网红打卡地”。(三) 以美学传承文脉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文脉既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生产力。

 修武县创新美学载体, 有效激发乡村文化的生机活力, 调动乡村居民创新的热情, 避免了乡村振兴 “千村一面”的量产式开发。一是赋能乡土文化。

 将全国最先进的乡村文化思想建设和优秀设计团队的智慧输入乡村, 通过对诸如大队部、 大礼堂、 合作社等公共资源与村民夜校、 农耕劳作等乡村生活场景进行美学赋能和内容创造, 形成了手工艺合作社、 乡村大讲堂、 乡村市集、 农耕工具陈列等一系列扎根乡村的文化新业态。

 原来已经废弃的大队部, 经美学改造转化为日均收入 3000 元的碧山供销社 (焦作店) 和方所书店, 这样的乡村资源成功转身创造经济效2 9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学新路径益的例子比比皆是。

 目前, 该县正在联手清华同衡开展村庄总规设计和乡土景观修复, 联手左靖工作室推进乡土文化生产和文化氛围营造, 联手隐居乡里团队培养乡村文化产业经理人, 联手成都明月村团队进行社区营造和村民培训, 联手安哲设计所改造乡土美学空间, 联手中方智库推广乡土文化品牌, 通过一系列 “组合拳” 带动了乡土文化加快复苏。二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聚拢散落在乡村的民间艺人和技艺, 复兴大秧歌、 怀梆剧、 二夹弦、 推花车、 霸王鞭等表演形式, 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到身边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将艺术美学融入乡村文化建设, 引导农民成为乡村文化的主角。

 村村不乏自编自导自演的文化能人, 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精神风貌。三是激活历史文化资源。

 融入现代前卫的美学理念, 将历史传统文化变为可听、 可看、 可参与、 可感受的体验项目和文旅产品。

 联手中戏、 北影、 北舞等全国顶尖文艺人才团队, 推出 “永不落幕的汉服节”, 融入汉族服饰、 传统打击乐、 国风剑舞、 装置艺术等美学元素, 3 次活动总客流量近20 万人次, 曝光量突破 2. 5 亿次。

 以 “竹林七贤” 为脚本, 联手互联网美学设计团队, 设计 “云台小七” 文创旅游 IP 形象, 衍生出雨伞、 T 恤、 公仔、 手办等一系列文创新产品, 打造了金银花、 玫瑰花茶、 蜂蜜、 香油等一系列农副土特产品, 带动总投资 1. 8 亿元的 7 个产业项目投资落地, 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

 借助该 IP 热度成立 “云台小七” 电商直播小镇, 促进电商新业态发展, 孵化农民网红主播近 300 人。(四) 调动原住居民积极性只有当村庄的原住居民受到尊重与肯定, 通过还权、 归位、 赋能站到“舞台” 中央, 乡村振兴才拥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修武县拓展思路开启乡村营造, 点燃乡村群众参与热情, 有效避免了原住居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被边缘化的现象。一是帮助原住居民找寻乡村生活内涵。

 免费举办 14 期面向全县乡村的《南坡讲堂》, 与村民分享 “陈统奎以农业美学经济再造故乡” “吴开建以文创和工艺激活乡村发展” 等一系列先进理念和发展案例, 帮助当地群众更新对乡村发展的认知; 成立少儿武术队、 重组乡村艺术团、 开办青少年美学班, 系统培养村民发现美、 创造美和享受美的能力; 引导村民以参与者3 9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研究的姿态融入乡村美学经济新业态, 成为乡村旅游讲解员、 文创产品推销员、乡村家宴服务员等, 村民自创的 “南坡家宴” 接待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二是鼓励原住居民创作乡村原创艺术。

 以 “南坡秋兴” 为代表的乡村艺术策展为村民留足想象空间, 群众自发通过诗歌、 散文、 弦乐等艺术载体, 描绘乡村、 宣传家乡, 逐步激活本村和周边村落的文化与公共生活;以草木染等为代表的文创旅游产品, 在村民手中成为美学名片, 增强了群众自力更生和积极向上的自信心。三是构建原住居民参与乡村建设平台。

 着眼保障原住居民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 明确村民是乡村产业发展决策的主体, 政府只负责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支持和美学业态的帮扶,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在乡村民宿改造中, 政府帮助岸上村引进青年建筑设计师王求安, 在由设计师把关设计方向、 整体建筑风貌、 空间利用建议方案的同时, 充分考虑村民对设计风格、 经营业态和运营模式的实际需求, 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正是由于充分尊重村民意愿, 如今的岸上民宿街区一家一种设计、 一户一种业态、 一人一个故事, 既丰富多彩, 又运行有序, 节假日客人入住率超过 85%。

 该街区不仅成为 《人民日报》 点赞的 “小镇夜经济” 样本, 还带动岸上村 700 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五) 社会化运营单单依靠党委政府的力量, 难以保障乡村振兴的常态化与可持续, 只有构建完善的社会化的运营机制, 充分调动农民、 企业家、 社会公益组织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才能实现投入产出相对平衡, 避免因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而形成新的县域债务风险。一是政府把关定向, 精打细算项目收益。

 修武县成立正科级全供事业单位美学经济服务中心, 在每个项目实施前预判投入是否可控, 回报是否稳定, 避免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注重项目功能性与美学内涵并重, 既杜绝脱离实际的 “为美而美”, 又保证美学品质带来的体验升级。

 该县 716公里的 “四好农村路” 借助美学设计成为风景路、 旅游路、 网红路, 扮靓了沿线 34 个贫困村、 15 个党建示范村和 16 个美丽乡村, 促进了 8 个旅游景点、 8 个美学经济项目、 6 个产业园区 (特色小镇) 加快发展。4 9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学新路径二是注重推广运营, 接轨市场化路径。

 以发展全域旅游为载体, 在大南坡、 金岭坡、 陪嫁庄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发中, 布局乡村艺术中心、 自然教育基地、 社区营造中心、 山居院落民宿等重点吸引物, 聘请左靖、 方所、 一条等全国一流策划包装与营销管理团队, 丰富艺术策展、 文创咖啡、精酿啤酒、 特色农产品等美学消费业态, 打通美学与经济联动的 “最后一公里”, 带动包括党建在内的乡村美学业态实现了良性健康运转。

 哈佛毕业设计师周实设计的城关镇秦厂村共产主义信仰家园由于颜值高, 推出的政治生活 “体验套餐” 3 个月就吸引 60 余批次党政考察团近 3000 人慕名而来。三是坚持平衡守中, 引导各方利益联动。

 完善政府资金、 社会资本、企业 (设计师) 投资的美学项目建设机制, 构建完善多方共同参与的乡村振兴 “命运共同体”, 同步放大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哈佛毕业设计师陈曦设计的田园书屋为例, 通过 10 万元的政府设计费+30 万元的社会资金建设成本, 不仅示范带动当地村民共建民宿获取稳定收益, 还引导 120余名群众接受直播培训成为村播达人, 为 20 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员培养了新的创收技能。(六) 市场化推动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带来资源聚集, 同时也带来人才的聚集、 人才的培育。

 设计师、 艺术家、 策展人、 青年创客这些对于城市都异常稀缺的人才, 通过美学经济 “市场的手”, 让企业家在实现乡村美学项目盈利的同时, 把乡村家庭和青少年对美好生活渴望的建筑美学产品、 文创产品、 美育工程直接送到群众身边, 突破了以往乡村美育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公益赞助的杯水车薪难题, 实现了全民美育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广普及。一是用先进理念引导家长和孩子。

 通过企业赞助及 “豫沪少年伙伴计划”、 “乡村儿童艺术教育月” 等常态化活动, 修武的家长和青少年可以在家门口的美学建筑里直接接受哈佛大学的先进育儿理念, 学习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学博士设计的子女教育辅导课程, 使用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设计的美育课本, 与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无缝对接。二是丰富载体带动美育落地。

 创新 “家长暖心工程”, 畅通学校、 家庭和学生三方交流互动渠道, 推出特色音乐教育和即兴表演课程, 帮助万余5 9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研究个乡村家庭的孩子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 由教育局牵头, 在全县推广快乐家务活动, 丰富汉服、 国学、 传统手工艺等中华传统美育载体, 引导青少年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三是营造艺术氛围, 增强感染熏陶能力。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 人居环境整治、 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等 6 个方面, 在 “四好农村路”、 矿山修复治理、 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总投资 724 亿元的 103 个社会资本投入的乡村振兴项目中全面融入美学和艺术元素, 多数免费对公众开放, 让老百姓在企业家美学经济逐利的同时, 在无形中免费感受美的力量和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水平和生活质感。二 初步成效(一) 乡村产业也可以充满美感对标党中央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 在美学引领的乡村振兴实践中, 乡村产业不再是“初级和低端” 的代名词。

 从挖掘、 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建设旅游核心吸引物, 到开发美学产品和美学 IP, 提升体验和附加值, 再到打通美学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赚到更多现金流, 构建起乡村产业和产品升级的闭环。

 废弃民居通过美学设计变为人均消费 500~1000 元的精品民宿; 怀菊花通过美学设计, 从每公斤 400 元卖到每朵 30 元; 彩虹西瓜、 孤山崖蜜、 富硒豆浆等养在深闺的乡村特色农产品, 借助美学包装和电商直播, 走上城市人的餐桌。

 正是这些新鲜的美学味道, 吸引了城市消费者的眼球, 该县乡村游、休闲游、 民宿游等泛旅类产业接待游客数量年均增速达 46%, 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二) 乡村环境更具有美学价值通过打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转化通道, 让村民实打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和美丽乡村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活改善, 从源头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

 每月 26 日党员活动日全县干部捡拾垃圾, 乡村自发建立环保基金奖优罚劣, 巾帼志愿者、 青年志愿者等 6 类志愿者联动, 月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

篇五: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

建立村级供销合作社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相关工作要求,**市以**镇**村为试点,积极探索建立村级供销合作社,进一步加强与农民的联系,强化服务“三农”的目标定位,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建立村级供销合作社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 号)文件提出:“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要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逐步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社,实现农民得实惠、基层社得发展的双航。"近年来,市供销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坚持基层优先发展理念,持续抓基层、打础,各乡镇基层社逐步得到发展壮大,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日趋紧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组织体系、经营服务体系也逐步从乡镇向村居延伸,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明确要求,“适应农业、工贸、休闲等专业化村庄发展趋势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抓紧在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心村建设村级基层社,广泛吸纳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经营设施等出资人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紧密利益联结,实现农民参与、农民出资、农民受益”,并提出了到 2022 年在有条件的行政村新建基层社 1万家以上的日标任务。

 二、**村供销合作社的组建情况 (一)组建步骤第一步:调查论证。调查论证是村级基层社建设前期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市供销社调研组先后多次前往**村进行实地考察,对**村的李种植产业情况、流通网络、交通环境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证。第二步:规划设计。立足**村香李种植产业,与当地农民专业合社协商确立

 “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建设模式。第三步:宜传发动。通过村委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广泛宣传,充分圖动广大农民群众人社积极性。第四步:筹备成立。由供销社发起,明确各社员出资额,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相关章程制度,选举产生理事会主任、监事会主任及成员。

 (二)登记形式实践中,由于现阶段还没有专业规范的供销合作社法律法规,新建和改造基层社无法按供销合作社登记。为规范开展经营活动,**村供精合作社目前按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和法定名称后,村级基层社在市联社的指导下,加挂“**市**镇**村供销合作社”牌子,规范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

 (三)运行机制制问阳村供销合作社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变照章程,加人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为成员社,享受相应的权利,担相应的义务,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对ラ明基层社的有益补充。在股权设置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产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等以资金《头物资产人股的,村级基层社建立健全证书、台账和档案等管理制,确定股权管理模式,制定并公开可量化资金明细、股权配置明细,受社员监督,确保社有资产不流失,集体资产不被侵占、社员资产不文损,实现资产运营保值增值。

 三、村级供销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与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依托人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解供销合作社农民社员问题。按照章程规定,加人村级基层社的农民业合作社社员自动变成基层社社员,通过产权的联结,**村供销社改引人社社员 247名。通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推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朱连生担任基层社理事会主任。在朱连生的带领下,通过组织联结、业务联结、资金联结、资产联结、劳动联结等多种方式,采取“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建立基层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与村集体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基层社自身发展可持续、农民增收有保障、农村集体经济收人有来源的目标,2019 年农

 民人均增收 1300 元。

 (ニ)三方联动聚合力,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仍然以小农户分散经营占多数,现代化的经营体系还未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要将小农户带人现代农业。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村基社联合村“两委”推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农户承包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人股加人村基层社,引导带动小农户发展订单农业,收到了“联合生产力量大、合作经营好处多”的可喜成果,让土地效益得到有效释放,让农民增收致富。极至目前,从 105 户农户中流转土地共 500 余画,发展香李种植产业,同时,立足产业、交通、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乡村农旅融合发展。着力完善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广,举办香李休闲采摘节,打造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品牌,2019年实现采摘直销120万元。

 (二)发挥供销合作优势,构建完善的农民综合服务体系。**村基层社围绕让农业发展得更好的目标,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传统经营优势,开展农资配送、代耕代种、统防统治、收储代销、农业废弃物回收等生产经营类服务,努力拓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渠道。2019 年,通过供销系统农资经营网络配送有机肥 18 吨、生物农药 0.5 吨,土地托管、统防统治面积 1200亩◇通过供销系统农产品流通网络代销香李 8.5 吨,销售额 100 余万元;通过供销系统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业务,进免就地抛弃、焚娆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传播合作社文化,成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先行者。40 年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良好乡风具有浸润人心、引领向善、规范行为、徒聚力量的积极作用。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既是我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村眼社通过制定章程、“三会”制度、服务公约、服务承诺、职业道德规范等,有效规范和制约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而基层社全体成员共同过论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对民主管理的要求。通过把供销合作社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使供销合作社既可以积极引领推动农村繁荣、

 乡风文明,也可以努力塑造传播乡风文明。

 四、村级供销合作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增多、村级管理与服务不足的情况下,村级供销合作社积极发挥为农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一是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村级基层社主任及社员大多年龄较大,综合素质不高,开拓能力不强,仅能适应传统的经营方式,在开拓新型业务,使用现代经营流通方式上比较欠缺,制约了服务功能的发挥。二是经营品种单一。**村仅发展香李种植产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一旦遇上年景不好或香李市场不景气,缺乏其他产业收人来源。三是功能不够齐全。受相关基础条件的制约,村级供销社在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信用合作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推进村级基层社健康稳定发展,全面激发村级社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是留住年轻人オ,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发挥汪学东等农村青年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年轻人才留在农村的积极性;联合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定期开展合作社规范建设、种养殖技术、农村电商等各类培训,全方位提升村级基层社社员综合素质,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发现培养潜在人才,保障村级基层社功能作用的发挥。

 二是发展新的产业,推进农旅文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拓展种养殖会营范围,发展立体式农业,推动果蔬种植、禽畜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农业种养殖效率,丰富农产品经营品种。同时,发掘农村历史人文资源,努力培育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集果蔬种植、休闲采摘、农业生态观光、农村传统餐饮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三是依托龙头企业,完善村级社服务功能。依托供销社参股企业颜餐电商,加强与邮政公司的合作,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做好服务对接工作,促进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委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初级农产品进行代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各社员出资,在村级基层社内部成立资金互助社,解决社员

 资金周转困难问题。

推荐访问: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 河南省 合作社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