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8篇

时间:2022-10-02 11:40:03 来源:网友投稿

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8篇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 -2-诸暨市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为高质量推进我市未来乡村建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

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8篇

篇一: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

-诸暨市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 年)为高质量推进我市未来乡村建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2〕4号)、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未来乡村创建成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农社发〔2022〕2 号)等文件精神,在全省打造未来乡村试点“诸暨样板”,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市第十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四五”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主要标志,以党建为统领打造“三化九场景”,推动“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持续擦亮“枫桥经验”金名片,奋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高地,因地制宜地建成一批“诸暨味、西施韵、活力劲”的“未来乡村”。(二)工作目标自 2021 年下半年起,率先启动枫桥镇杜黄新村省级未来乡村试点村建设。自 2022 年开始,全市每年建设 4 个左右的省级未来乡村,梯次培育 5 个左右的县级未来乡村。至 2025 年,全市建成 20 个以上省级未来乡村,培育 25 个以上县级未来乡村。

 -3-梯次推进,逐步形成可学习可借鉴具有诸暨特色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二、工作任务(一)打造未来产业场景。全面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品牌强农行动,力争农业亩均产出达 1 万元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93.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86.62%,社会化服务水平 70%。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养生养老、文化创意、运动健康、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每个创建村培育 1 个主导产业、培育 2 个左右家庭农场、成立 1 个以上产业合作社、每年培育农创客 5 名、每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5 名左右、每年实用人才培训 50 名左右。开展“两进两回”行动,推动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常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青壮年人口占比逐年提高。至 2025 年,20 个左右未来乡村争取引入乡贤、青年、科技人员、工商业主200 人左右;盘活闲置宅基地 200 亩,激活农房 500 幢;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结合先行村培育工作,确定创建村村庄品牌、农产品品牌、节庆活动品牌,举办农事节庆、美食节、音乐节等活动。每个创建村引入运营团队开展专业化运营。创建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高于 100 万元,在创建村建立土地入股等利益联结、共享发展模式,推进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每个创建村组建强村公司。(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

 -4-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文广旅游局、供销总社。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打造未来风貌场景。健全“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农村特色风貌规划”乡村规划建设体系,严守国土空间“三条红线”底线,坚持以“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引领,加强乡村设计与风貌管控,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加强对新建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等的引导,迭代优化农房设计通用图集。着力打造美丽河湖、美丽山塘、美丽庭院,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枫江明珠 榧香古镇”等省级县域风貌样板区为抓手,推进未来乡村与未来社区,美丽乡村与美丽城镇等工作深度融合,着力增强“重要窗口”的风貌辨识度。每年做好 5 个左右未来乡村创建、1-2 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到 2025 年完成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省级库内村庄全覆盖;完成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创建工作。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农村公厕完成改造提升,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按照“环境卫生整洁美、庭院布局特色美、文明和谐家风美、种树栽花景致美、自主管理长效美”的“五美”要求,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村 20 个,示范户 10000 户。着力打造美丽河湖 4 条、美丽水站 1 座、美丽山塘 20 座。(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水利局、妇联)(三)打造未来文化场景。深化文明实践,全面提升关爱基金、全城志愿运行质效,巩固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统筹提升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贤馆、百姓戏台等公共服务空间。等级幼儿园、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设施全覆盖。根据创建村

 -5-建设需求,依托乡镇成人学校(社区学校)建设农民学校、老年学校(学堂)、家长学校等建设工作。设立高校、艺术团体的实践基地。加强对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多元化乡土人才培育。配备乡村文化专员,有一支及以上特色文化队伍。建立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塑造村晚、村歌、村运等乡村文化品牌。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不少于 50 次,每年评选出 10 户市级文化示范户和 20 位乡村文化能人,每村配备1 名文化专员,1 支文化队伍。结合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弘扬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积极争创绍兴市级以上文明村。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送课下乡活动,不少于 100 场。(责任单位:宣传部、文广旅游局、教体局、农业农村局)(四)打造未来邻里场景。依托文化礼堂、村民活动中心、公园、祠堂等场所,按照空间集中和分散、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乡村配套设施,配置涵盖公共服务、普惠服务和商业服务等业态的乡村生活圈,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创建村要与周边乡村联动统筹建设功能复合、开放共享的综合服务型邻里中心。制定邻里活动年度计划,定期组织休闲娱乐、习俗文化、科普宣传等邻里活动,每年不少于 10 次。邀请专业老师、挖掘乡村能人,引导村民开展书画、棋艺、舞蹈、运动等社群活动,激发乡村生活活力和趣味。构建贡献、声望等积分激励机制,引导村民参与邻里活动,鼓励实施物质、精神双奖励。定期为优抚对象、独居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群体提供帮扶关爱服务。在村规民约里融入邻里关爱、道德文明、村庄共建等内容,定期

 -6-开展村规民约主题宣传活动,对“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模范进行表彰宣传。将村规民约内容与积分体系联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教体局、宣传部、民政局、商务局)(五)打造未来健康场景。加强农村医疗设施规范化建设,建设乡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建立村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全农村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安全饮用水保障、病媒生物防制等达到较高水平。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单苗单剂次接种率保持在 90%以上。设有远程网络诊疗平台,或在乡村卫生室设置远程医疗诊室,提供名医名院远程诊疗服务。推进智能化终端服务应用落地,建设“智慧健康站”,配置紧急医疗救援服务。建有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健身、休闲共享空间、球类场地等场所设施;配置室内、室外健身点。每年开展 2 次及以上群众性体育活动。打造“15 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养老补贴制度,落实高龄津贴。创建村全面建成高标准的“爱心食堂”,到 2023 年,爱心食堂覆盖全市 70%村社。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远程关注、健康动态监测、意外紧急呼叫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加强婴幼儿养育照护设施建设,提供托育服务。完善幼儿活动的室内外空间及配套,设置儿童游戏场所,提升家庭育儿水平。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照护机制。依托“浙里善育”数字化平台,搭建育儿一件事掌上服务平台;提供照护课程。(责任单位:卫健局、民政局、大数据中心)(六)打造未来低碳场景。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修复。开展“一村万树”做法。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处理设施出水全达标,经营产生的污水、油烟达标排放。生活垃圾

 -7-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系统,推动建筑节能。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推广生态农场等低碳农渔业模式。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推行农村公厕“所长制”,积极落实星级农村公厕及示范公厕创建任务。(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建设局)(七)打造未来交通场景。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通村公路达到双向车道以上。村内支路发达,普遍实现车行入户。因地制宜设计乡村慢行系统,建成 5 分钟步行可达的绿道网。城乡一体公交网络覆盖到村,公交班次合理。提倡绿色低碳出行,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利用空余场地、道路周边、农户庭院等,科学布设停车场(位),户均车位数达到 1 个以上。设有快递寄送点和智能快递柜,寄取快递不出村。结合丰收驿站、益农信息社、农资店等设置农产品物流专线,畅通农产品外销通道。(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发改局、商务局、供电局)(八)打造未来智慧场景。加快乡村新基建,实现高速光纤网络、5G 移动网全覆盖。建设乡村气象、水文等数据实时发布和零延时预警应用,实现农村应急广播、“雪亮工程”全覆盖。提升“一网通办”效能,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向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延伸应用,实现 100 个高频民生事项基层可办。依托“浙里兴村共富”应用场景,发布村级各项事务和通知信息。定时提供线上办事培训服务,并提供日常咨询指导服务。将村镇规划数

 -8-字化,构建村落公共基础设施、村民住房、农田数据库,做好省厅统建“未来乡村在线”应用贯通使用,动态监测村民住房安全、农田生产灌溉等基本数据等。每个未来乡村在浙里办——我的家园访问量达每周 500 人次以上,鼓励各乡村创建 1 个以上特色场景并上架落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数字场景落地,以及农村公厕“小程序”。至 2022 年底前实现 200t 以上污水设施出水在线检测。做好农产品数字化监管和诸暨市“农培促富”数字应用推广使用,按照创建村实际,做好榧香诸暨等特色应用使用,积极申报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和未来农场。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壮大社交电子商务新业态。以网络直播、短视频、云旅游等方式发展智慧乡村旅游,完成村庄智慧旅游电子讲解设置。(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改局、政务服务办、经信局、大数据中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商务局、水利局、气象局)(九)打造未来治理场景。村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年龄结构合理。“三会一课”等制度健全,党组织日常活动有效开展。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创建清廉村居。深化提升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村治理中的创新运用,推进杜黄新村等示范点建设,打造党建统领的“枫桥经验”乡村振兴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诸暨经验。完成上级下达的善治(示范)村创建任务。设有警务室、法律服务工作室,加大普法力度,规范提升全科网格建设。每个村设立 1 个公共法律服务点,配备 1 名法律顾问,加大法律服务和普法力度。实现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云监管、“三务”(党务、村务、财务)云公开全覆盖。动员引导

 -9-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未来乡村建设,以群众满意度为根本指标,村民满意度在 80%以上。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以“除险保安”专项行动为载体,开展平安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大力整治乡村道路交通、药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不断提升社会治安动态防控力,持续深化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完善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全面建立防汛防台、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农村消防、安全生产、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服务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责任单位:政法委、组织部、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司法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局)三、工作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建引领,吹响未来乡村建设“冲锋号”,把党建统领贯穿于未来乡村建设各场景之中。加强组织领导,由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在市农业农村局设办公室。各镇乡(街道)、市级相关部门要按职能分工(详见附件)主动配合、密切协同,打好“组合拳”、形成“聚合力”。(二)强化统筹谋划。统筹抓好未来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文明城市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程,统一谋划、同步推进、统筹运营、协同打造;统筹抓好未来乡村与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协同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发挥好“千万工程”的龙头带动作用,利用好美丽乡村和数字乡村建设

 -10-成果,坚持上下谋划“一盘棋”、全面作战“一张图”。(三)强化要素保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统筹各级各类资金和配套政策,支持未来乡村试点村建设,未来乡村建设项目由属地实施,奖补资金由财政或者国有企业保障;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参与,为未来乡村建设提供资金要素保障。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建设未来乡村,充分发挥宅基地改革试点优势,把宅改产生的指标优先保障项目村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用地计划,落实“5%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振兴”的保障政策。(四)强化落地落实。坚持目标引领,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大的格局,对诸暨未来乡村的探索与实践开展理论研究。开展常态化调查研究、分析研判...

篇二: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

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I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交流稿】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20.02

 目 录PART 1 现状评估PART 4 行动计划 PART 2 目标定位PART 3 创建内容1.1 创建要求1.2 基础分析1.3 对标评估1.4 综合评价4.1 总体安排(近远期项目库)4.2 近期建设(项目库 + 进度表)4.3 综合保障2.1 城镇定位2.2 目标体系2.3 指标体系3.1 五美建设3.2 特色打造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 ZHEJIANG PROVINCE3根据浙江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公布2020年度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竹口镇创建工业型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全省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拉开了全省美丽城镇建设的序幕,车俊书记在会议中就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高水平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省住建厅制定了《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指南》。指南主要提出美丽城镇建设目标、五美提升行动、2020 年,创建 100 个以上美丽城镇样板镇。2022 年,创建 300 个以上美丽城镇样板镇。其余小城镇达到“十个一”标准。2035 年,全面建成美丽城镇。18 项重点任务 +3 个统筹,实现“五个美”功能便民环境美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推进市政设施网络建设提升城镇数字化水平共享惠明生活美提升住房建设水平加大优质商贸文体设施供给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油优质养老服务供给兴业富明产业美整治提升“低散乱”搭建主平台培育新业态魅力亲民人文美彰显人文特色推进有机更新强化文旅融合善治为民治理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公民素养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包含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城镇融合体制机制、群众主体等 7 大方面,从中梳理出“十个一”标志性工程,简称:2 道 2 网 2 场所 4 体系。一条快速便捷的对外交通通道 (229 省道提标改造)一条串珠成链的美丽生态绿道 (竹口溪江滨绿道)一张健全的雨污分流收集处理网一张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网一个功能复合的商贸场所一个开放共享的文体场所 (文体实训中心)一个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体系一个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体系一个现代化的基础社会治理体系一个高品质的镇村生活圈体系都市节点型、县域副中心型、特色型、一般型文旅、商贸、工业、农业创建目标四大类型四大特色五大提升行动十个一标志性工程一 / 现状评估/ 创建背景1.1 创建要求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 ZHEJIANG PROVINCE4——美丽城镇建设指南——美丽城镇样板镇建设行动方案编制技术要点——美丽城镇生活圈配置导则——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评价办法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着眼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美丽城镇,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新格局,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美丽中国提供浙江样板。坚持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分类、建设路径、空间布局体系和重点任务,制定近期行动计划。在美丽城镇创建期内,定期开展综合评估,根据评价结果构建“美丽城镇发展指数”,“以美丽城镇发展指数”为主要依据确定美丽城镇样板名单。评价包括共性指标、个性指标、满意度评价指标三部分,满意度评价指标。评价办法针对都市节点型、县域副中心型、特色型美丽城镇提出评价要求。生活圈配置导则总体目标为:补短板、保基本,强弱项、增供给,提品质、惠城乡。构建 5 分钟邻里生活圈、15 分钟社区生活圈、30 分钟村镇服务圈、片区镇区服务圈四个层级。一 / 现状评估/ 建设要求1.1 创建要求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 ZHEJIANG PROVINCE5——总体概况竹口镇位于庆元县西北部,距县城 20 公里,东与本县松源街道和龙泉市屏南镇相邻,西与福建省松溪县交界,南和本县屏都街道毗邻,北与本县黄田镇接壤,是浙闽交界的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全镇面积 171.9 平方公里,现辖平良村、岩溪村、三坑村、新窑村、黄坛村、竹下村、竹中村、竹上村、上垟村、崔家田村、大泽村共 11 个行政村。镇域户籍人口 11018 人,常住人口 9200 人;镇区户籍人口 3984 人,常住人口 4400 人。铅笔海洋工业强镇青瓷之源 文化重镇争创乡村振兴典范十里果香农业大镇红旅小镇美丽乡村点亮一抹红

  培育一个果

  做特一支笔

  亲近一汪水

  打造一座城【国字号殊荣】“中国铅笔第一镇”“中国铅笔生产基地”“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铅笔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示范区”——中国铅笔第一镇、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省级中心镇一 / 现状评估(1)城镇概况1.2 基础分析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 ZHEJIANG PROVINCE6铅笔小镇、全国知名 1 2 浙南曙光、红色记忆竹口铅笔形成了铅笔、铅芯、橡皮头、设备制造、软化板、胶漆、包装印刷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年产铅笔 45 亿支,占全国铅笔总量的 20%,涌现出鸿星、九灵、联兴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荣获 " 中国铅笔第一镇、中国铅笔生产基地、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铅笔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示范区 " 等称号。竹口镇作为庆元县打造 “全球铅笔智造之都” 的核心区域,迎来新的挑战。庆元县不仅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活动区,也是后期突围部队组建而成的红军挺进师的重要活动区。竹口战斗是红军先遣队自瑞金出发以来最成功的一个战例,当时刊登于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自此载入史册。竹口镇现存多处红色历史遗迹及战斗纪念馆,如县级文保单位后坑桥(红军桥)、瓦窑山等山头遗留战壕、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竹口镇结合自身红色底蕴 , 打造 浙西南红色竹口文化旅游区 , 开启文化旅游新篇章。铅笔工业园区战壕遗址后坑桥后坑桥内景战斗纪念碑——核心特色一 / 现状评估(1)城镇概况1.2 基础分析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 ZHEJIANG PROVINCE7竹口镇处于 浙闽交界 处,是庆元县域西部入口的 门户城镇 。竹口镇距县城 32 公里,距丽水 200 公里。——临近站场、出行便利——庆元门户、交通要塞——穿镇而过、贯通南北——直达城区、更加便捷【铁路】衢宁铁路和庆元站场处于建设中,铁路线穿镇而过,镇区至庆元站场驾车不到 10 分钟,对加强竹口镇对外联系和长途出行便利性具有重大意义。【高速】【省道】【庆元大道】G25 长深高速(龙庆高速)是庆元县境内现状唯一的高速公路,是县城出入高速必经之地。高速南北向穿镇而过,于镇区南侧 3 公里处设立竹口互通S229 省道南北向穿镇而过,往南接入庆元城区,是竹口镇连接高速、城区的重要交通性道路,贯穿了全镇 9 个行政村,交通便利。庆元大道是连接竹口互通至庆元城区的快速通道,其大大缩短了高速入城的路程与时间,加快了城区与外界及竹口镇的联系。南靠庆元城区竹口镇北接黄田镇西临福建省东连龙泉市——区位交通一 / 现状评估(2)建设基础1.2 基础分析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 ZHEJIANG PROVINCE8竹口镇拥有大泽后坑桥、黄坛季氏宗祠和黄坛攀龙湾飞瀑等人文与自然景观。竹口镇域山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88.4%,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之肺、森林氧吧。竹口溪发源于庆元县境内,全场 107 公里,流经竹口镇全域,三坑溪为竹口溪支流,自陈龙溪口至竹口镇区,为竹口镇最大支流,水质良好,沿溪均为自然驳岸,生态景观性极佳。竹口溪竹口镇区三坑溪山体山体山体后坑桥黄坛季氏宗祠、攀龙湾飞瀑三坑溪竹口溪山林环山抱水、森林氧吧——生态格局一 / 现状评估(2)建设基础1.2 基础分析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 ZHEJIANG PROVINCE9【教育】【医疗】【文体】【养老】【商业】竹口镇现有 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 所中心幼儿园和 1 所中心成技校,教育体系较完善。凭借临近城区的优势,竹口镇距离庆元中学、濛洲高中和庆元职高等高级中学较近,教育资源较好。竹口镇到达庆元县人民医院、庆元县中医院均在半小时车程之内,医疗条件较好。竹口镇设有 1 个卫生院,但设施相对落后,已无法满足常住人口日益增长带来的问诊需求。竹口镇建有竹中文化礼堂、铅笔文化公园、室外健身场地等文体设施。但文化宣传及建设仍显不足,需进一步深化。竹口镇现状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1 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10 家,基本满足养老需求。竹口镇现状有 1 处农贸市场,为省三星级、省放心农贸市场,商业主要集中于中山街、中心路,沿线为餐饮、便民小店等。——公共服务一 / 现状评估(2)建设基础1.2 基础分析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 ZHEJIANG PROVINCE10【给水】【排水】【环卫】竹口镇现状建设有竹口水厂,用于满足竹口镇供水需求。但旱季存在缺水现象。竹口镇现状建设有竹口处理设施,日处理污水能力达 600 吨,集中解决竹口工业园区内企业所产生的污水及竹上村、竹中村、竹下村村民日常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镇域内其余行政村建设有污水处理池,满足村庄污水处理需求。竹口镇现状有垃圾填埋场,设施完善。——需进一步完善供水系统——基本满足需求——需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系统竹口水厂竹口处理设施竹口垃圾填埋场——基础设施一 / 现状评估(2)建设基础1.2 基础分析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 ZHEJIANG PROVINCE11【农业发展格局】【工业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发展格局】现状竹口镇的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较好,形成了以铅笔产销为核心的产业发展园区,但产业发展仍停留在加工制造阶段,缺乏品牌塑造与创新创造,且仍存在部分“散、弱、小”的企业,工业化水平较低,缺乏有效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后续力,制约了城镇的进一步发展,是目前竹口镇发展的最大瓶颈。从香菇到食用菌的转变;竹口建成全县最大三个现代农业基地(5500 亩现代农业水干果观光园、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示范园 350 亩、百兴有机香菇 100 亩),形成了粮、菌、果、茶、竹等主导产业齐头并进,企业驱动、协会助动、基地推动、市场拉动的发展局面。竹口铅笔产业起步于上世纪 60 年代末,目前全镇铅笔企业已有 40 多家,年产值达 30 多亿,产量占全国产量的 10%,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镇级铅笔生产基地;被中国制笔协会授予“中国铅笔第一镇”称号。竹口镇商贸服务业较为繁荣,全镇休闲旅游业正逐步发展,依托百里竹海、万亩果园、新窑十八卡、三坑溪、红军桥等景点资源的建设,推动全域旅游的开发建设。——优势凸显,势头良好——铅笔产业——休闲农业、红色旅游——产业基础一 / 现状评估(2)建设基础1.2 基础分析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 ZHEJIANG PROVINCE12竹口镇于 2017 年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验收,获评 省级样板乡镇 。亲身经历巨大变化的竹口老百姓经常说“我们竹口变成现在这样,就像做梦一样,好多人到了这里都不认识了”。整治效果:整治效果显著,小镇新颜焕发,铅笔特色彰显,群众满意度良好丽水市省级中心镇类小城镇整治考核结果第一名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突出贡献集体称号一 / 现状评估(3)小城镇整治回头看1.2 基础分析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竹口镇 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CONSTRUCTION AND ACTION PIANNING FOR BEAUTIFUL TOWN OF ZHUKOU TOWN, QINGYUAN COUNTY , LISHUI CITY , ZHEJIANG PROVINCE13在竹口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显著的成就后,如何维持其“美颜”是关键。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前期收官,后续的问题如占道经营、占道停车、私自搭建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在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中,城镇秩序及面貌如何管理与维护是...

篇三: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

湖市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 年)起草说明一、背景和依据实施未来乡村是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也是推进美丽乡村迭代升级的有效途径。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嘉兴市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平湖市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 年)》(以下简称《方案》)。二、起草过程2022 年 1 月中下旬,着手起草《方案》,形成方案初稿;2022 年 2 月,就《方案》内容多次征求财政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局等市级相关部门意见,进行修改、补充;2022 年 3 月上旬,根据部门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三、主要内容分指导思想、工作体系、政策体系三部分。其中,指导思想:指导思想: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12458”战略重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建设要求,全力打造“平沪之恋 未来嘉乡”品牌,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

 3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平原水乡新典范。

 工作体系 :包含党建统领一个未来品牌、奋力实现“三化”目标任务、系统推进九大场景建设三项内容。

 最后是政策体系 :分别是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和强化落地落实三部分。附件有 4 4 个 :分别是平湖市未来乡村建设标志性成果清单、“十四五”期间平湖市未来乡村建设备选库、嘉兴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创建计划表、自然村落保留点建设计划表。

 4平湖市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 年)(征求意见稿)为高质量推进我市未来乡村建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2〕4号)、《关于推进嘉兴市全域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12458”战略重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平沪之恋未来嘉乡”品牌,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平原水乡新典范。二、工作体系(一)党建统领一个未来品牌市级层面统一采用“平沪之恋 未来嘉乡”品牌,各行政村结合已有的美丽乡村品牌或迭代升级,确定“品牌+主题”的未来乡村推广模式,系统建设“嘉乡”主题下的系列未来场景代表作。以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为抓手,探索未来乡村一体式党建统领品牌和组团式差异发展路径,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建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的统领地位。

 5( 二 )

 奋力实现 “ 三化 ” 目标任务乡村建设彰显人本化 。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配套设施,建好村民茶余饭后互动交流的“乡村会客厅”(嘉乡厅)。打造 20 分钟医疗圈,高质量供给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到 2025 年底,建成数字化“云诊室”5 个以上,养老服务驿站 20 个。乡村风貌彰显生态化 。片区化、组团式整体谋划村庄规划,城乡风貌整体优化,每年建设 3 个以上未来乡村,到 2025年底,完成 15 个以上未来乡村建设任务。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提升“三大革命”。到 2025 年底,农业领域碳排放力争控制在 5.84 万吨以内。乡村服务彰显数字化。加快乡村 5G 基站建设,推动 5G网络与泛在感知、万物互联等物联网技术融合应用,推进自动化感知终端在农村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完成“抱团富”“稻米产业大脑”等应用场景开发,到 2025 年,培育数字农业工厂 10 家,推动数字社会系统“邻系列”“享系列”等未来乡村场景落地。(三)系统推进九大场景建设. 1. 建设未来产业场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打造“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建成稻米产业大脑,培育数字农业工厂 10 家。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构建“基地直配、社区直达”销售模式,到 2025 年,建成省级电商专业村 21个,农产品年网络销售额 8 亿元以上。引进专业力量开展专

 6业化村庄经营,培育 2 个以上景区村庄共富体,做强赛艇、棒球、航天科普等农文旅项目,到 2025 年,3A 级景区村庄达到 18 个,农家乐达到 50 家,民宿达到 16 家,其中银宿级民宿达到 2 家。做大做强“京东中国特产平湖馆”“网上农博”“金平湖鲜到家”“本家鲜”等平台,引导新零售企业直接对接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旅局。

 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 建设未来风貌场景,塑造乡村整体大美。以“合作之源·乐享绿城”等省级县域风貌样板区为抓手,推进未来乡村与未来社区,美丽乡村与美丽城镇等工作深度融合,着力增强“重要窗口”的风貌辨识度。打造示范标杆,重点推进钟溪片区、马厩村、龙萌村、徐家埭村等未来乡村建设。健全“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农村特色风貌规划”乡村规划建设体系,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保留村庄原有纹理,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加强对新建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等的引导,迭代优化农房设计通用图集。(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3. 建设未来文化场景,推进古今文化交融。发扬传承平湖钹子书、九彩龙、西瓜灯、杜经布制作技艺、平湖糟蛋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其中平湖糟蛋制作技艺力争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推进马厩村、鱼圻塘村、山塘村等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按照“十个一”场景(即 1 个村庄故事、1 条文脉游线、1 处传统界面、1 处村史展馆、1 座

 7文化礼堂、1 项非遗文化、1 个特色产业、1 个历史场景、1出文化剧目、1 套视觉元素),充分彰显“粉墙黛瓦、碧水绕村,人文荟萃、古韵长存”的江南水乡韵味。优化“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礼堂书屋等文体设施,到 2025 年底,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达到 18 家,开发非遗旅游线路 1 条,推进“浙宿好礼”本土乡村特色商品 3 类。(责任单位:文旅局、农业农村局、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4. 建设未来邻里场景,实现共富共治共享。实施千幢闲置农房盘活提升计划,建成 20 户以上集中连片的“新乡邻”样板区、示范片区 8 个以上。建立“1+8+N”共富体系,构建“飞地抱团”“众筹经营”“新乡邻”“产业联结”“乡村劳务”等五大共富场景和一个交易中心。到 2025 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 160 万元以上,农户持股分红达到 1 亿元以上。利用茶社、书吧、邻里中心等公共空间,建好村民互动交流的“嘉乡厅”。深化“金平湖好家风”建设,推进文明菜单、节俭办酒席、公勺公筷等移风易俗工作。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到 2025 年,全市 80%以上的村(社)达到清廉村居标准。(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民政局). 5. 建设未来健康场景,集成人本服务功能。优化提升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建设 1-2 个数字化“云诊室”,开展远程问诊等服务。建立 15 分钟健身圈,完善体育健身设施配置。加强金平湖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加快居家养老设备适老化改造,推广老年人健康手环、定位手机、一键呼叫、紧急救援等智能化服务,实现 24 小时安全

 8照护。建立 15 分钟养老圈,加快覆盖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推进村社区“1 个照料中心+X 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网络建设,到 2025 年底,建成养老服务驿站 20 个,实施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质扩面工程。(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 6. 建设未来低碳场景,构建绿色发展方式。高标准推进“碳为观智·桨领风华”精品线,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推广建设氢光储充一体化新型能源系统,打造全电居民生活区,建立“阳光共富”模式,探索建设“零碳乡村”。全域完成稻田退水“零直排”,农业领域碳排放力争控制在 5.84万吨以内。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完成所有自然村落保留点纳厂处理并实行标准化运维。到 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稳定在 90%以上,建设乡村驿站 6 座以上。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美丽生态廊道建设 500 亩,创成“一村万树”省级示范村 10 个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分局、供电局)7. 建设 未来交通场景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建制村公路原则上达到双向车道以上。加密城乡公交班次,推广公交数字化服务应用。科学布设停车场(位),户均车位达到 1 个以上,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鼓励电商平台进乡村,推进农业基地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推广“同城配送+包邮到家”服务,发展定制配送、无接触配送等。设立快递综合服务点,收寄快递不出村。(责

 9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邮政管理局、供电局)8. 建设未来智慧场景,激发乡村经营活力。推进数字化元素充分融入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实施精品村、3A 级景区村庄、乡村内的国家 A 级景区、产业融合基地实时流量视频监控接入乡村数字数据仓,在电子导览图、智慧路灯、智慧标识牌、智慧停车场等方面提高实用性。在景区村庄运营过程中,设计扫码点餐、结算支付等微信小程序。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迭代优化平湖数字乡村大脑,建立标准化乡村数据仓,打造更多具有平湖“三农”辨识度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旅局、邮政管理局). 9. 建设未来治理场景,推动乡村善治效能。强化“股份分红+善治积分”基层治理模式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中的作用,优化市级积分指导菜单,结合各村实际科学合理制定积分清单,更好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优化“善治宝”积分数字化管理应用,完善应用模块,拓展涉农服务,有效提高用户活跃度。引导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援、文化回润、公益回扶。到 2025 年底,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占比 80%,省级民主法治村占比达到 55%。(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办、政法委、农业农村局、司法局)三、政策体系(一 )

 强化组织领导 。未来乡村建设是迭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高水平推进金平湖新崛起的重要抓手,要把党建统领贯穿于未来乡村建设各场景之中。加强组织领导,由市城

 10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市美丽村庄建设专项行动组牵头推进,在市农业农村局设办公室,实行专班化运作。各镇街道、市级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

 )

 强化 政策扶持。

 。市财政要积极支持未来乡村建设,未来乡村新建项目,市财政按照审定价的 50%进行补助,最高不超过 800 万元/村。从 2023 年起,参加嘉兴市美丽乡村精品线、典范片区、示范带等比拼赛的镇街道,须在精品线新建项目上实际投资 7000 万元以上,根据比拼成绩实行市级补助,位列 1-3 名的,再分别奖励 2000 万元、1500 万元和1000 万元。自 2023 年起,对尚未提升的自然村落保留点实施项目建设,市财政按照审定价的 50%进行补助,其中 10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不超过 100 万元/个,100 户(含)以上的自然村落不超过 200 万元/个,以重点村、整治村优先建设。嘉兴市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按照嘉兴市级命名文件进行以奖代补,重点村一次性奖补 30 万元,一般村一次性奖补 20万元。创建成为星级公厕、示范性公厕、乡村驿站的,分别给予每座 2 万元、4 万元和 6 万元的一次性以奖代补;新建和改建农村公厕,按建安费审定价的 50%予以一次性补助,补助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座。新建和改建并成功创建乡村驿站的按建安费审定价的 60%予以一次性补助,补助最高不超过 30 万元/座。( 三 )

 强化落地落实 。统筹抓好未来乡村与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统一谋划、同步推进、统筹运营,协同打造共同

 11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要积极向上对接,建立专家决策咨询制度,为我市未来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加强典型宣传,对特色场景、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形成最佳案例或实践,通过现场会、比拼赛等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强化督查考核,将未来乡村建设纳入年度美丽乡村考核。附件:1.2022—2025 年平湖市未来乡村建设标志性成果清单(九大场景)2.2021—2025 年平湖市未来乡村建设备选库(随时调整)3.2022—2025 年嘉兴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创建计划表4.2023—2025 年自然村落保留点建设计划表

 12附件 12022—2025 年平湖市未来乡村建设标志性成果清单(九大场景)序号 场景类别 内容 责任单位1 未来产业主导产业兴旺发达,现代农业、美丽经济、村庄经营成效显著。谋划开发“稻米产业大脑”,打造未来农场*家、数字化工厂 10 家;市级美丽乡村风景线(片区)开展实质性运营,徐家埭村、山塘村完成景区村庄共富体建设。农业农村局、文旅局2 未来风貌传承地域特色,形成水林田湖与村庄和谐统一的整体风貌。新增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5 个;迭代优化农房设计通用图集的应用,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浙派民居。建设局、农业农村局3 未来文化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公共文化空间,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全面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建成嘉兴市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一般村 30 个以上,其中重点村不少于 7 个;争创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 个。农业农村局、建设局、文旅局4 未来邻里配置涵盖公共服务、普惠服务和商业服务等业态的乡村生活圈,建成新乡邻样公寓板区*个、示范区*个,新增功能复合、开放共享的综合服务型友邻中心*个。农业...

篇四: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瓯海规划纲要 ( (2021— 2035 年)

  I

 目

 录 一、现实基础和挑战 ................................................................................................... 1

 (一)现实基础 ................................................................................................... 1

 (二)面临挑战 ................................................................................................... 3

 二、总体要求 ............................................................................................................... 6

 (一)指导思想 ................................................................................................... 6

 (二)基本原则 ................................................................................................... 6

 (三)战略定位 ................................................................................................... 7

 (四)目标指标 ................................................................................................... 9

 三、构建集约高效绿色的美丽国土空间 ................................................................. 12

 (一)实施现代空间治理 ................................................................................. 12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 13

 (三)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 15

 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美丽生态经济 ................................................................. 18

 (一)高质量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 18

 (二)高水平提升现代生态农业 ..................................................................... 20

 (三)高质量发展现代绿色工业 ..................................................................... 21

 (四)大力推进生态服务业发展 ..................................................................... 23

 (五)积极主动推进碳达峰行动 ..................................................................... 24

 五、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生态环境 ................................................................. 27

 (一)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 27

 (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 31

 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美丽城乡 ................................................................. 33

 (一)建设大美宜居的美丽城市 ..................................................................... 33

 (二)塑造浙南风情的美丽城镇 ..................................................................... 34

 (三)打造诗情画意的美丽乡村 ..................................................................... 35

 (四)创建多元风貌的美丽河湖 ..................................................................... 36

 七、弘扬独具瓯越灵韵的美丽生态文化 ................................................................. 38

 (一)挖掘传承传统生态文化 ......................................................................... 38

 (二)弘扬倡导美丽生态文化 ......................................................................... 39

 (三)推动形成全民生态自觉 ......................................................................... 40

 八、完善科学高效完备的美丽治理体系 ................................................................. 43

 (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 ................................................................. 43

 (二)完善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制度 ................................................................. 45

 (三)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服务能力 ................................................................. 46

 (四)优化绿色发展激励引导机制 ................................................................. 49

 九、保障措施 ............................................................................................................. 53

 (一)加强组织领导 ......................................................................................... 53

 (二)严格评估考核 ......................................................................................... 53

  II (三)加大资金投入 ......................................................................................... 53

 (四)强化科技支撑 ......................................................................................... 54

 (五)加大深度宣传 ......................................................................................... 54

 附件 ............................................................................................................................. 55

  前

 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历届瓯海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遵循“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以贯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瓯海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经济快速发展,先后获评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活力创新之都,多次荣获浙江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县市区,连续三年获得“大禹鼎”银鼎。

 2020 年 3 月 29 日至 4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期间,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为浙江实现更好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战略指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之际,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了《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 年)》,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了“高质量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远景目标,为美丽瓯海建设锚定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美丽温州建设提出“五美”新温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美丽中国温州风景”标志性成果的重要目标,推动共同富裕要求“努力打造全域美丽更加彰显的市域样板”,为美丽瓯海建设赋予全新的历史使命。

  为贯彻落实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要求,对标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着眼于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瓯海,编制本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基准年为 2020 年,规划期为 2021-2035 年。

  1 一、现实基础和挑战 (一)现实基础 自然生态本底良好,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瓯海景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 41%,是温州母亲山—大罗山、母亲河—温瑞塘河的主体所在,境内有温瑞塘河和戍浦江两大水系, 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丰富,有泽雅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仙岩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牛山公园、凤凰山公园、三垟湿地公园等,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52.89%,湿地保护率达到 52.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7.16 平方米。2020 年全区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泽雅水库水质达标率为 100%;7 个市控及以上监测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71.4%;全区实现无劣Ⅴ类水体和黑臭水体。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达到 95.6%,细颗粒物(PM 2.5 )浓度降至 28 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 5年为优,且稳中趋进。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传统产业提升成效显著,荣获中国童鞋生产基地、国家级眼镜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等国家级金名片,智能锁列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提升发展实施名单,服装业列入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亩均论英雄”获得省政府奖励。新兴动能加速成长,2020年生命健康、信息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8.5%,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跨入全省20强。农旅融合产业兴起,民

  2 宿、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和花卉、苗木等地域特色农业健康发展,农产品品牌战略深入实施,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3:55.2:43.5调整为2020年的0.9:40.8:58.2,服务业发展指数排名进入全省前三。

 “大建大美”卓有成效,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新型城市化有序推进,“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大干交通”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面貌持续改善,获评“浙江高质量发展新城”,创成“基本无违建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复评,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培训基地的地区。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工作载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建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 5 条,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5 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 78个、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10 个、市美丽乡村标杆乡镇 5个、市美丽乡村样板村 10 个。深化美丽城镇建设,泽雅镇入选第一批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

 改革先发赋予新动能,创新发展开辟新天地。瓯海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不断加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创新污染治理模式,2018 年率全市之先在电镀园区开展“企业-运维”模式的“环保管家”项目,2020 年在“五类行业”整治、农高园食品行业、眼镜小镇等方面全

  3 面深化推广“环保管家”,形成的“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被确定为省级生态环境推广项目。全面开展工业企业环评审批改革,有效解决了瓯海区工业企业环评审批历史遗留问题,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推行网络审批,实现办事流程、办事申请材料、办事时限压缩三分之二以上。

 宣传教育亮点纷呈,生态文化不断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积极做好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增强环保影响。结合“6•5”世界环境日、生态文化月等系列主题,举办环保巡回宣讲、“生态环境公益一条街”等系列宣传活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做好生态环境设施开放工作,持续培育 “河小二”突击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巾帼护河志愿服务队,组建环保志愿者联盟、民间河长联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和宣传活动,发动公众参与生态治理,不断提高生态环保知晓率、满意度和幸福感。绿色创建不断拓展,累计建成省级绿色学校 14 所,市级绿色学校39 所,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2 个,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5个,生态文化建设深入推进。

 (二)面临挑战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瓯海区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创新驱动不足,产业发展受空间制约,面临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压力的挑战。城乡融合发展不充分,西部发展相对滞后,面临城市综合整治压力的挑战。中高端人才资源

  4 总量不大、人口老龄化加剧,面临人口结构失衡压力的挑战。

 绿色发展面临诸多制约。产业低小散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小工业为主,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性、行业性环境污染仍较为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不够快,传统产业低端过剩、中高端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区域绿色发展载体、美丽经济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绿色发展效益仍然不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亟待建立。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环境质量改善的进度与公众环境诉求仍有较大差距,2020 年瓯海区生态满意度得分为 80.2 分,全市排名第 11 名。水环境质量仍是当前瓯海生态环境保护最突出的短板,雨污分流不到位、污水管网堵漏塞、污水高水位运行导致的倒灌河道等问题尚未根除,区域Ⅴ类水体与黑臭水体反弹压力仍然较大。长期积累的低小散、结构性污染问题根本改变难度较大,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污水管网有待进一步完善,雨污管网错漏接、管道破损等问题仍然存在,离应收尽收仍有一定差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处理终端存在超负荷运行、缺乏专业化运维管理、超标排放等问题。工业固废处置消纳场所与建筑渣土消纳终端场所缺乏,工业危废处置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小微企业危废规范

  5 化收集处置率较低,安全处置监管难度大。绿道建设不足,城区与外围景观之间的绿道缺乏联系。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系统性、高效性、智能化仍有待提高。

  6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

篇五: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

贯彻 落实 市委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 裕 x xx 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21- - 2025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xx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 xx 市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和省、xx 对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省人民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两项共同富裕试点任务,奋力打造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围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打造乡村共同富裕县域先行样板”的总目标,以破解“三农”领域“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三个差距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清晰化目标体系、清单化工作体系、精准化政策体系和科学化评价体系”四大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效生态都市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创建,农民收入持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优享,农民全生命周期品质生活得到更高水平满足,争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先行示范。力争到 2025 年末:

 (一)实现“三个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倍差从 xx 缩小到

 xx 以内;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实现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和城乡一体;乡村区域发展差距持续缩小,实现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全覆盖,发展协调性全面提升。

 (二)实现“三个 xx%新增”。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从xx 元增加到 x 万元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xx 元增加到 xx 万元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从 xxx 万元/人增加到 xx 万元/人。

 (三)实现“三个基本翻番”。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政村覆盖率由 xx%增到 xx%;省级善治(示范)村覆盖率由 xx%增到 xx%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最低收入水平从 xx 万元增到 xx 万元。

 二、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融合促共富行动 以高效、生态、都市型未来农业为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和“****”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率先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着力打造“科技强、绿色足、融合深”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标志性成果。

 1.聚焦高质高效,实施供给有效化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构建集“新品种引育+工厂化育秧+机械化生产+专业化管理+自动化烘干+稻米深加工+品牌化营销+稻作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到 2025 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 xx 万亩和

 xx 亿斤。坚持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引领,推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到 2025 年,全市生猪年出栏达到 xx 万头、自给率达 xx%。按照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要求,全面实施主导产业提升计划和“****”农业品牌体系建设行动,推进大植生物组培工厂等项目落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工厂化种养业等新兴产业,种业年产值达到 x 亿元以上,打造种业强市。

 2.聚焦平台打造,实施农业平台化提升行动。按照工业化理念,持续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大学生农创园平台能级,加快正大农业硅谷等重大项目落地,构建“一区多园”和“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特色园区(基地)产业平台体系格局。到2025 年,建成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x 个,省级农业园区 x个,省级农业特色强镇 x 个,省种植业“五园”、xx 市种植业“六园”xx 家,农业特色园区 xx 个。深化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家庭农场提升、合作社提质、社会化服务组织扩面四大行动。到2025 年,新增 xx 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xx 家、示范性家庭农场 xx 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xx 家、规范性社会化服务组织xx 家。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招商推介与合作,引进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企业和重大乡村产业项目,到 2025 年实现农业农村总投资 xx 亿元。

 3.聚焦机器换人,实施装备智能化提升行动。优化特色产业农机装备结构,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装备产品

 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发展壮大农牧机械产业集群,到 2025年,培育农业机械装备企业 x 家,产值超 xx 亿元。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和智慧农业发展,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和宜机化改造,提高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到 2025 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xx%,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xx%,建立xx 个以上大宗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创建成为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

 4.聚焦延链强链,实施产业融合化提升行动。努力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乡愁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域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长三角休闲康养基地。到 2025 年,建成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 x家,争取建成 5A 景区镇 x 家,培育省等级民宿 x 家,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 xx 万人次。实施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试点,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雁型”梯队,做大做强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等环节,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到 2025 年,建成国家级主食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x 家,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xx家,新增技改投入xx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xx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xx%。

 5.聚焦生态循环,实施生产绿色化提升行动。巩固提升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创建成果,以物质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安全优质化为目标,深化“肥药两

 制”改革、清洁田园、绿色畜牧、水产健康养殖、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生产等六大工程,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到 2025 年,实现畜禽养殖健康码全覆盖,新增氮磷生态拦截沟渠 xx 条,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处置率均超 xx%;创建成为省“肥药两制”改革试点县、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6.聚焦政策支持,实施科技化提升行动。强化科技支撑,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功能食品、绿色投入品、生物基因等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 xx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区,依托 xx 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大中国区食品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大与省农科院、xx 大学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校产学研用合作,进一步引进农业科技企业,全市域打造未来农业科创先行区。到 2025 年,累计建设科研单位 xx 家以上,完成产品研发 xx 个,产业化项目落地 xx 个,组建产业技术创新研发团队xx 个,主导品种覆盖率超 xx%,科技进步贡献率超 xx%。大力培育现代种业,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力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努力打造种业大市。到2025 年,种业年产值达到 x 亿元。

 (二)实施“三美乡村”促共富行动 以建设外在美、内在美、发展美“三美融合”乡村为目标,以未来引领、片区组团、全域提升为抓手,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先行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共同富裕基本单元标志性成果。

 7.全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以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为牵引,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形成“三美”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高质量发展联合体,探索党建统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大力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特色村、乡村振兴典范村及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精品村、景区村“六美联建”。到 2025 年,新实施宜居村 xx 个左右,特色村xx 个左右,累计创建景区村 xx 个以上,实施梳理式改造项目村xx 个左右,构建“3+N”的美丽乡村风景线网络体系,力争成功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市)。以整村“清洁庭院”为基点,深化“美丽庭院”示范户、特色带、特色区块创建。到 2025年,全市各级“美丽庭院”创建户数达 xx 万户。

 8.深入推进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持续深化“千万工程”,赋予共同富裕新内涵和数字化未来元素,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统筹乡村振兴典范村和未来乡村建设,制定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围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化”目标,聚焦聚力乡村“创业创新+社区服务+共建共享”三大中心,打造未来乡村“产业、智慧、文化、健康、交通、党建、邻里、风貌、低碳、治理”十大场景,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 xx 特色的示范性乡村新社区,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农业农村全域建设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到 2025 年,建成 xx 市级未来乡村(乡村振兴典范村)xx 个以上,省级、xx

 市级未来乡村 xx 个以上。

 9.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修编,实现应编尽编,进一步明确村庄类型,建立村庄发展数据库。全面推进乡村全域空间整治行动,统筹推进历史古村保护、村庄空间梳理、风貌改造、微景观建设、设施配套、标识完善、杆线序化等,科学植入现代功能,深度融合 xx 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和“跟着节气看乡村”活动,彰显美丽乡村的 xx 气质。高水平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化、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化和长效管护机制标准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行政村基本全覆盖。扎实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大力推进农村公厕和旅游厕所改造建设和管理。全面深化“三级路长制”,打造一批 xx 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和最美公路,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10.持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善治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善治乡村典型引领工程,到 2025 年累计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 xx 个以上。深入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组织和村级事务的作用,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社治理体系,推动村社班子高效运转。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总结推广“众家治村”“三老一贤”等 xx 特色实践案例。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推进村级组织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

 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创新推进“云上商”“掌上办”“数字积分”等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新模式,提升乡村“智治”水平。

 (三)实施“强村惠民”促共富行动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帮促村共奔现代化、低收入农户共奔现代化、帮扶协作地区共奔现代化“三化共奔”行动,高质量推进强村富民行动和东西部帮扶协作,打造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标志性成果。

 11.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制定出台《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创新探索村庄合作经营、创办发展公司等新路径,实施“飞地”抱团、资产盘活、项目支持等发展模式,促进全市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到 2025 年,力争所有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 xx 万元以上,所有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 xx 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 xx 万元以上的村力争达到 xx%以上。继续推进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兑现和村级组织四项经费保障。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健全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债务监控机制。完善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股份分红。强化村集体经济富民惠民功能,积极发挥支持带动小农户增收和推动养老、救助等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作用。

 12.高标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聚焦传统农户“扩中”,按照持续、普遍、较快的要求,深化兴业富农改革,多渠道、多元

 化、多增值空间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推动农村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支付收入协同增长,形成共同富裕新机制。聚焦财产性收入“补短”,深化赋权活权改革,深挖农民增收潜力。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强化农民创业要素供给和政策扶持,支持农民能人在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创业,创新健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联结融合机制。到 2025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xxx 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 xx 以内。

 13.高水平推进精准帮扶。聚焦低收入农户“提低”,巩固拓展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完善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的综合保障体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政策体系。提升帮扶工作数字化水平,依托全省低收入农户“我要帮促一件事”数字平台,建立低收入农户“幸福清单”制度,持续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xx%以上,到 2025 年达到 xx 万元以上。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山海协作,强化规划引领,深化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医疗卫生帮扶、教育事业帮扶、结对帮扶等全领域合作,加大 xx 特色乡村振兴优秀模式的嫁接复制,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实施人才振兴促共富行动 坚持人才兴农理念,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大学生农创客、

 科技推广队伍、高层次人才四大培育招引工程,率先创建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着力打造乡村人才全面振兴的标志性成果。

 14.精准实施农村基础人才培育。精准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持续拓展职业技能培训领域,优先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退役军人、贫困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倾斜。支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积极探索技能人才成长全链条机制。不断健全培训服务体系,全面整合田间学校、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和技术推广部门的资源,形成“政府+市场+公益”新型培育体系。到2025 年,新培训高素质农民 xxx 人次。

 15.全面推进农创客队伍建设。大力落实省十...

篇六: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

21 年工作总结及 2022 年工作思路

 一、2021 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 始终把“两山”理论作为引领发展的“主基调”,为打好“十四五”开局之战自我加压,切实深化“三服务”,结合实际找准目标定位,切实抓好促消费、扩投资、抓农业、保供应、强稳定等重点工作,着力谋划提升农业、旅游两大特色工作,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健有序。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财政收入:1-10 月完成 2950.93 万元;

 2.规上工业产值:1-10 月完成 49319.8 万元,同比增长 3x%。完成工业投资 1065 万元;

  3.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10 月完成 5514.9 万元,同比增长 23.x%;

 4.限上零售业营业额:1-10 月完成 x415.4 万元,同比增长 26.x%;

 5.限上餐饮营业额 1243.8 万元,同比增长 x5%;1-9 月规上服务业营业额 1468.1 万元,同比增长 33%;1-10 月完成服务业投资额 5523 万元;

 6.自营出口:1-8 月份完成 19659 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 119%。

 二、主要工作推进情况:

 (一)深化“改革提效”,美丽建设迭代升级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让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成为 xx 发展底色,让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新模式。一是聚焦“杭绍同城”,狠抓项目双进。普查整合全镇旅游资源,完成 xx 全域旅游策划方案设计。着力打造内外联通交通枢纽,融入杭绍同城大格局,其中镇际联通中,总投资 1500 万的璜山镇开三至 xx 镇陈蔡联网公路,已完成工程量的 30%;镇村联通中,投资 1000 万元枫谷线、浬斯线弯道取直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 90%。做好环境与景观、设施与服务、产业与业态、管理与保障等四方面建设,提高镇域内景区村覆盖率。扎实推进新东精品村后续工作推进,保质保量完成斯宅休闲村庄建设工作。即将开展立体式古建智慧消防项目建设。二是紧扣绿色理念,提升全域美化。积极推动绿色生态效益不断增值,打造成为 xx 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发挥全域美丽的基础优势,聚焦“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目标,持续深化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现“点上美、线上美”向“处处美、全域美”转变。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突出“山水古宅、千年文化、梦想生活”三大主题,将农旅、文旅、体旅等要素有机结合,全力打造杭绍同城康养旅居目的地。提出“一心四区十美”的概念,打造具备亲近自然、运动休闲、寻访国保等多项功能的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带动乡村经济振兴

 (二)加快“内涵提标”,镇村面貌不断改善

 始终坚持以生态保护和“五星达标、3A 争创”创建工作为抓手,扎实跟进大花园建设行动,为实现现代化找好生态路径,做好“山水”大文章。总投资 1800 万元的“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已通过绍兴市验收。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五峰、孝义等五个行政村已通过绍兴市“五3”第四批“五星达标、3A 示范”创建村验收。积极打好“蓝天保卫战”,督促做好“一日三洒”工作。高标准提升“五水共治”工作,着力做好河(湖)长制提档升级,五水共治取得良好生态效益。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今年共计处理乱设摊 356 余起,完成浬斯线、陈吴线、南廖线、环湖路等重点道路两路两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232 余起,拆除违章、乱搭乱建 185 余起,8 月底提前完成全年拆违任务 x000 平方米。一是画好“山水画”。有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浓墨重彩绘就绿水青山,为美丽乡村建设铺实洁净底色。以省级“水美乡镇”“五水共治示范窗口”创建为抓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将建设美丽 xx 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二是打好“农业牌”。从香榧、茶叶两大产业协会、品牌保护发展、质量检测两个中心成立发展入手,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申报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业特色强镇长效建设目标,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十四五”末高标准农田占比 85%以上。加快推进山货市场建设招引等工作,引导行政村与产业基地合作经营、增加收入,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更进一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三是念好“旅游经”。持续推进“文化+生态+旅游”,实现良性循环、互利共赢。按照“全域景区化、景村一体化”导向,全面挖掘乡村“养眼”“养肺”“养心”多重价值,全面推行斯宅古建休闲和上泉茶文化整体景区、融合提档,推动新东村乾骉马术度假区建设。加快设施大更新、服务大提升、市场大营销,鼓励村集体对土地、山林、闲置房屋进行统一流转开发,持续推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全力打造长三角知名康养旅居目的地。

 (三)致力“民生提档”,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引导预期,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关注“衣食住行”,抓好“基本民生”。

 推进“社会救助一件事”服务,通过民政、残联、医保等多事项统一救助的工作机制,缩短群众办事周期 20 个工作日以上,实现“跑一次”变“零跑”,1-10 月累计通过四个平台办理村级“零跑”便民服务事项 3222 件,其中社会救助“一件事”5 件,发放救助资金 531.64 万余元,惠及 x63 人,通过“零次跑”服务重度残疾人 434 人、困难残疾人 35x 人,每月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 15.5 万余元。稳步推进民生事项就近办,1-10 月,通过全科受理窗口,办理各类事项共计 589x 件,审批时间缩短 50%以上。二是关爱“民身民心”,保障“底线民生”。垃圾分类收运处体系充分完善,垃圾分类更加精细,全镇新建再生资源利用回收站 19 个,成功建成绍兴市垃圾分类准确村 3 个,垃圾分类智能化示范村 3 个。基本实现一村一处集中垃圾投放点,垃圾二次不落地。制定《xx 镇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制度》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长效管理,定期检查并排位亮牌,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是关切“安居乐业”,强化“热点民生”。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有序开展志愿服务、关爱基金、移风易俗等工作,目前 19 个行政村(社区)累计收到捐赠关爱基金 34x.98 万元。1—10 月份,各村(社区)共计办喜事 26 场,156 桌;白事 36 场,406 桌。

 (四)贯穿“全面从严”,基层治理支撑有力

 始终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根本保障不动摇,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扎实推进组织振兴。一是横下一条心,深入正风肃纪。开辟清

 廉旅游专题栏目,推广清廉旅游地图,把清廉教育示范点、家风家训场馆等清廉元素串点成线,积极扩大“清白”文化景点知名度、美誉度。完成“五清村居”建设,挖掘清廉元素,推进清廉诸暨建设。硬件上,在村文化礼堂引入清廉元素,以文化长廊、小品景观、主题墙绘等展示方式,在全镇形成清廉建设的良好氛围;软件上,提炼挖掘 xx 本土优秀家风家规家训故事,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二是下活一盘棋,深化枫桥经验。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健全落实一周例会制、首问责任制、分析研判制、跟踪承办制、信访备案制 5 大机制。以信访积案化解为切入点,充分整合力量、凝聚智慧,全力推进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工作。今年来,信访积案已全部化解,其他各类信访矛盾纠纷共 566 件,其中 12345、96345 投诉举报类 468 件,来信来访类 98 件,成功化解 526 件,化解率达 93.1%以上。其他各类信访矛盾纠纷共 42x 件,其中 12345、96345 投诉举报类 322 件,来信来访类50 件,成功化解 39x 件,化解率达 93%以上。无越级进京上访和集访情况。三是拧成一股绳,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梳理整合机关内部运行制度,加大镇村两级考核追责力度,全力打造讲使命、比责任、勇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年轻干部压担锤炼,加速轮岗锻炼,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用人导向。以模块化、项目化形式开展年轻干部百个项目赛比之“揭榜挂帅”活动。我们将继续保持自觉自省、有力有为的工作定力和责任担当,在新的起点上发力冲刺,不断追求新境界,取得新突破。

  二、2022 年工作思路

 2021 年,我镇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突出“全区域统筹、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提升”,奋力谱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打造共同富裕“诸暨范例”贡献 xx 力量,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抓“生态保护提势”,夯实战略定力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将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全力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大力实施最严生态环境保护考评办法,深入推进以“水保、林保、文保”为主要内容的“保山护水”专项整治行动,全力保护好全市“大水缸”。持续深化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等提升工程,让 xx 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始终坚持把保护绿水青山与做大金山银山有机结合,积极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引导和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增长,让百姓共享生态文化成果。

 (二)抓“经济发展提质”,厚植发展潜力

 一是大胆走出去、引进来,突出“乡贤回家、税源回流、项目回归”招商主题,强化项目摸排、深化分析预判、优化动态掌控、扩大项目储备。加强工作主动,强化“店小二”式服务,做好在谈项目、意向项目的推进工作,做到专人联系全程化,全程代办“一条龙”。二是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文旅结合,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按照市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通过“农村变景区、农业变商业、农房变资源、农民变老板”,加大四大产业带重点培育:即乡村旅游产业带、高端民宿产业带、花卉经济产业带、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带,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结合招商引资契机,引入新型高端民宿项目,着力打造高端旅游项目集聚地、旅游产业样板区。

 (三)抓“美丽建设提标”,展示镇村魅力

 加快“魅力集镇、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化巩固国家级卫生镇创建、省级健康镇创建,更加注重内涵提升、全面融合、统筹整合,让城镇不仅整洁美丽,而且充满温度、别具韵味、富有活力。深入挖掘山水风光的自然文化、乡间风情的民俗文化、重教传家的耕读文化,转化资源优势。继续加强古建保护,持续推进斯民小学修缮工程、花厅门里修缮工程、门前畈台门七星门里修缮工程、华国公别墅附属房修缮工程。

 (四)抓“四大计划提效”,增强惠民能力

 进一步提高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群众需求。大力实施库区饮用水安全提升计划、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村庄全域整治计划、山区农村道路优化提升计划,增进民生福祉。紧紧围绕“最多跑一次”工作主线,秉承“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态度和决心,以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为突破,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实现政务服务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五)抓“四个平台提优”,迸发治理活力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干部给力、党员聚力、群众主力、人才助力”的“四力工程”,凝心聚力,全力打造平安和谐 xx。重点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推动信访疑难案件有效解决,妥善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好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注重源头治理,专项整治涉纪信访。对现有涉纪信访进行梳理,对重信重访不断的信访件进行专题分析,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强源头治理,提高初信初访双满意率,对信访化解不力,敷衍了事等现象强化责任追究。

 (六)抓“干部队伍提升”,彰显实干合力

 一是通过系统规划“读”,占领思想阵地“制高点”。以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普通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党支部党小组集体学习等多种方式增强“四个意识”,从意识逐渐渗透到行动。二是通过把握特点“动”,奠定苦干实干“主基调”。总结吸取首批创建村的经验教训,深度研究创建要点与工作要求,后续创建做到先行一步,创建工作抓紧抓牢,负重奋进、扎实推进。三是通过融入实践“研”,汇聚强队聚力“正能量”。积极推进新时期传习中心建设,开设好“青年干部论坛”,不定期组织专家授课讲学,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创造机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信访维稳一线、联村一线等岗位锻炼培养年轻干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年轻干部培养机制,坚持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分层培养,将优秀年轻干部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充分激发年轻干部的干劲活力。

篇七: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

美丽城镇创建工作经验

 **年**月,**镇被定为****年度“美丽城镇”创建实施单位。创建工作实施以来,该镇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强力推动,加快镇域面貌实现新提升。

 规划先行明方向。规划是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是美丽城镇建设的龙头。**镇突出规划引领,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优化环境、配套建设”的原则,高标准编制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科研报告,不断完善会展、医疗、教育、物流等相配套的基础性服务功能,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繁荣“商业圈”,力争打造“产业兴、生态美、社会和、乡风淳”的新时代美丽城镇。

 基础为要惠民生。实现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是关键。今年以来,该镇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坚持把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作为进一步提升全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方便人民群众日常出行,投入**万元,拓宽**村、**村等多条道路共计**公里;申请上级资金**万元,陆续开展覆盖镇区**街、**路、**路、**路等主要街道,共计**平方公里的雨污管网建设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面完工。届时,将实现镇域雨污管网全覆盖,助力“美丽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环境提升增颜值。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是一项为民谋福祉的“民心工程”。该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思路,立足“宜居、宜业、宜游”三大维度,着力打好人居环境“升级战”,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三大革命”,绿化、硬化、亮化道路**米,修葺镇区花池**个,开辟街心小花园*个,更换花池边石**米,栽种绿植约**平方米,栽种林木**棵,将主街道的**盏电路灯更换为新能源太阳能电池板。出动人员**余名,机械设备**台,清理村内垃圾和杂物**方,清理各类小广告**平方米。指导各村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停车场**处,三年累计改厕**座。实现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

 技术引领保稳定。实现治理有效,确保和谐稳定,是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根本所在。为实现更加全面细致的“护民周全”,该镇积极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近年来,该镇率先建成综治指挥平台,与全镇**个行政村、**个监控摄像头全面接通,实现村、企、校、商全覆盖,全方位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指挥中心与现场执法实时交互,以“高科技”“智能化”实现社会治理“快人一步”。

 乡风和谐促文明。美丽城镇建设,要“塑形”,更要“铸魂”。只有充分发挥乡风文明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断增强美丽城镇建设的活力和动力。今年以来,该镇通过文化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广场、乡风文明示范街、道德“红黑榜”建设,

 打造了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乡风文明示范村;各村党支部开展“爱心大锅菜”“饺子宴”等孝老爱心活动已成为常态;开展的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更是层出不穷。通过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结合,深入挖掘提炼优良传统,进一步扩充美丽城镇发展“软实力”,让城镇更有韵味。

篇八: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

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行动方案(2021—2025 年)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发〔2021〕24 号)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浙委发〔2021〕17 号)的要求,结合丽水实际,制定我市“十四五”时期行动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高扬“丽水之干”行动奋斗旗帜,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紧扣推动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注重发挥生态比较优势,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和困难群众倾斜,全面落实“八个坚持”基本要求,全面拓宽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以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到 2025 年,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取

 得明显实质性进展,成为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具有鲜明山区特点的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基本成型,成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

 ——形成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丽水路径。全力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实现必要适度的高速度增长,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实现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相互之间转化效率持续较快增长。其中,GDP增速、人均 GDP 增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GDP 规模总量突破2250 亿元,GEP 达到 5000 亿元;各县(市、区)在全省山区 26 县分类考核中均居前列。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工业实现高质量倍增发展。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8%以上。“一带三区”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浙西南区域创新体系、浙西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数字化改革、制度型对内对外开放体系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活力、发展动力、发展能力系统性增强。

 ——成为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丽水示范。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主要生态指标率先迈向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创成百山祖国家公园,建成瓯江山水诗路,花园城市、花园乡村成为独具丽水韵味的靓丽风景、

 人民品质生活的宜居家园,成为“美丽中国愿景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从先行试点走向先验示范,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在实现环节和供给侧端取得重大突破,更加充分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效益,更好服务于人民高品质美好生活。

 ——形成以共同富裕为导向持续增收的丽水经验。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长,收入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万元,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超过50%,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 10—50 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 70%。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 1.95,地区人均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均缩小到 1.5。建立以开发式扶持为主解决相对贫困的有效机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5%,增收能力、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升。

 ——提升民生福祉普惠共享的丽水温度。更高水平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 95%以上,建成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教育发展显著提质,高质量普及学前至高中段 15 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70%以上,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提高到 35%。健康丽水基本建成,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人均预期寿命 81.5 岁。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达到 23%。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低保标准增幅不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构筑精神自信自强的丽水高地。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不断走深走实,“红绿”融合全面深度发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全国红色文化融合绿色发展示范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新时代文化丽水工程深入实施,基本建成具有鲜明精神气质、深厚人文内涵、蓬勃生机活力的文化强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开展,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城乡一体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15 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面覆盖,市县乡三级文化设施覆盖达标率 100%。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6%以上,占GDP 比重达到 8%。

 ——打造社会和谐和睦的丽水样板。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法治丽水、平安丽水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清廉丽水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进一步彰显,社会

 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基本实现“制度设计更趋完备、制度运行更加有效”的市域治理现代化。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万人犯罪率、万人成讼率逐年下降,网络空间更加清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创建平安浙江示范区,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夺得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二、实施生态富民惠民推进行动 1.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示范带动作用,高品质建设瓯江山水诗路,建设国家生态文化公园、国家气象公园。深入实施大花园核心区“1+3+N”工程,全域推进“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林相、美丽田园等”创建行动,加快建设“丽水山居图”等旗帜性工程,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000 亿元以上。全域开展美丽生态提升行动,高标准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实施植树造林、“增花添彩”等工程,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提高大花园景观价值。以古城名镇名村、高等级景区、遗址公园、人文水脉、森林古道等为重点,精雕细琢打造 20 个以上大花园“耀眼明珠”,串珠成链建设一批“多彩廊道”,实现大花园示范县全覆盖。

 全方位推进“生态+”“农耕+”“文旅+”,大力培育“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泉”“丽水山路”等美丽业态,让美丽生态更好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建设局、市文广旅体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林业中心等)

 2.实施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实施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成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监管平台,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达到95%以上,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高质量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联动开展抛荒耕地专项整治,推进复垦复耕复种,坚决遏制抛荒弃耕,促进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建立污染源数字化监控体系,基本建成市县乡三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天眼守望卫星遥感生态环境应用系统,实现县级以上城市清新空气示范区全覆盖,全面建成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林业中心、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等)

 3.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探索 GEP 核算统计

 报表制度,构建形成完备的标准化核算数据监测收集体系和常态化核算评估机制,推进 GEP 应用场景开发和全方位多层次应用实践,成为全国标准制定者、应用引领者。建立国家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与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兑换机制,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经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平台,拓宽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渠道,培育发展“两山银行”“生态强村公司”等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生态利用型、生态赋能型、生态影响型产业,全力推动生态资源产业化、市场化,生态产业高效化、品牌化。加强“两山智库”建设,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际交流合作。(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金融办等)

 4.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总体方 案,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分步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推进光伏、水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 50%以上。大力开发林业碳汇、湿地碳汇等项目,建设一批碳汇基地,争取新增 3 个零碳示范县、10 个零碳示范乡镇、100 个零碳示范乡村(社区)。建立低碳高效产业体系,在农产品、竹木制品等行业率先推行碳足迹、碳标签制度。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实施一批零碳(低碳)试点示范项目。探索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评价纳入环境

 影响评价体系,发挥环评对“高能耗、高排放”项目源头控制作用,推动碳排放末端治理与利用技术的应用。开展碳中和信息化平台试点,努力建成生态系统碳汇数据库,基本实现碳中和数字化管理。(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林业中心、市经信局等)

 5.全面推进林业振兴。实行最严格的林地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快宜林地造林和迹地更新,新增国土绿化 10万亩,提升森林质量 200 万亩,建设美丽林相 300 万亩。构建生态赋值和品牌赋能的高质量林业产业体系,实施“国家公园+”、竹木产业振兴、森林康养培育、林下经济发展、木本粮油保供五大行动,提升高效竹林、木本油料、珍贵树种和大径材三个百万亩基地,把林业产业重新打造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林业行业总产值 900 亿元。深化集体林地地役权、林权等各项改革,新增林地流转 40 万亩、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100 家。率先开展森林碳增汇、碳金融、碳交易,持续扩大森林经济价值和释放增收能力。培育森林生态文化,开发高端森林产品,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天文观测、森林康养、气候养生、户外运动等基地。(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林业中心等)

 6.创建全国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推进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推广“生态主题卡”“生

 态区块链贷”等绿色金融模式,“生态贷”“两山贷”余额分别达到 310 亿元、35 亿元。实施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工程,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小超市、小宾馆“两小”金融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普惠型均等化数字金融服务全覆盖。健全农村产权确权颁证、价值评估、交易流转、处置变现等配套机制,拓宽农村抵押融资渠道。创新开发“信易贷”产品和服务,农户信用贷款年均增速高于 15%。推动保险、投资理财等现代金融服务向农村下沉,实现普惠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完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人行丽水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丽水银保监分局等)

 7.全面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形成高效、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扩大绿色产品服务,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教阵地建设,打造一批基层宣传宣讲载体,新增 10 家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域建设“无废城市”,全面推动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60%以上的县(市、区)建成“无废城市”。(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妇联等)

 三、实施创新引领产业振 兴行动 8.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实施人才先行战略,加大对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企业急需紧缺人才招引力度,引进青年人才 20 万人以上,新增博士 2000 人、硕士 1 万人,引进“绿谷精英”人才项目 400 个以上,基本建成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打造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人才高地。全力招引重大战略项目,每年滚动谋划 3—5 个百亿级重点招商项目集中攻坚,力争引进 10 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加强与央企、大型国企、500 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合作,促成 20 家以上央企来丽投资,力争实现投资总额1000 亿元。发挥“世界丽水人大会”平台优势,充分激发丽商侨商潜能。深耕细分产业领域,开展传统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招商,推进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产业差异化布局、协同化招商,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大胆发力未来产业,加快在第三代半导体、大数据、金属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形成产业链。(市发改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丽水开发区管委会等)

 9.构建浙西南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人才科技融合发展,全面实施浙西南科创中心发展规划,加快打造国际化双创人才特区,建设浙西南科创产业园、富岭科技城、七百秧科创服务核等科创集聚平台,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突破。市县联动布局建设一批“科创+特色产业”区域性科创基地,实现省级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县级全覆盖。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

推荐访问: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方案 城镇 工作方案 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