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6篇

时间:2022-09-06 09:40:08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6篇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 大学生劳动教育(附微课视频)大学生劳动教育第六章增强劳动素养 2劳动安全01职业道德02目录|Contents尊重劳动03 3一、树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6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6篇

篇一: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

生劳动教育(附微课视频)大 学 生 劳 动 教 育第六章 增强劳动素养

 2劳动安全 01职业道德 02目录 | Contents尊重劳动 03

 3一、树立安全意识1.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1)轻视劳动安全的心理侥幸心理麻痹心理逆反心理自大心理逞能心理马虎心理从众心理好奇心理

 4一、树立安全意识1.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2)个人情绪对劳动安全的影响紧张 兴奋 消沉 急躁 抵触

 5一、树立安全意识2.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1)遵守安全规章制度(4)吸取经验教训(2)重视心理安全教育 (3)积极参加安全活动(5)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6二、提高安全防范技能1.防止触电(1)大学生参加劳动时,为防止触电伤害事故,应落实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行业和企业的用电规定。(2)大学生需具备用电的基本专业知识,这样才具备上岗劳动的资格;或者需要经过用人单位的专业培训,待具备必要的用电安全知识且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3)作业时,大学生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必须熟悉触电急救的方法,最好结伴劳动,不宜单独操作。(4)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大学生必须沉着应对,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施救。

 7二、提高安全防范技能2.防止机械伤害(1)必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政策、法令,以及有关指示、命令和规章制度。加强法制观念,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遵章守纪、确保安全”。(2)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了解机械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和用途,熟悉机械设备的操作、驾驶方法和保养技术,做到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简单故障。(3)工作时必须集中精力,严肃认真,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离开机械设备时必须将其停机。(4)机械设备起动前、工作中和工作完毕后,都要随时检查操作环境。

 8二、提高安全防范技能3.防止火灾(1)必须经过防火教育后才能进行工作。(2)易燃易爆场所严禁烟火,必须穿戴好防静电服装鞋帽进行作业。(3)对电线、电器用品的选用、质量和日常管理要格外重视。(4)使用明火前要进行审批。

 9二、提高安全防范技能4.警惕职业病(1)中毒类职业病 (2)习惯类职业病

 10三、重大危机的应对1.应对重大疫情(1)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造谣;抵制疫情谣言,阻止其进一步扩散。用科学和理性的眼光看待疫情与舆论,不恐惧,不焦虑,以乐观向上的思想看待疫情的发展。(2)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自身防护,减少或不参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活动,做到勤洗手、外出佩戴口罩、备好常用物资等,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3)在能够自我保护的同时,可加入线上或线下志愿者服务团队,担负时代责任,为打赢疫情攻坚战贡献力量。(4)制订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增加阅读和学习时间,开阔视野,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

 11三、重大危机的应对2.应对重大灾害(1)面对灾害,我们首先要冷静,不能慌不择路。尽快地冷静下来,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判断当前的形势,进而凭借自身所学的知识,采取最为正确的措施。如果可以,我们还应该想办法安抚其他受灾群众,让他们也尽快冷静,一起想办法应对。(2)在灾害中,我们如果能够采取各种自救的方式,就首先要尽快摆脱困境,然后再想办法援助其他人。如果无法自救,就应该马上求助,如呼救、打电话等。若无法联系,则要想办法发出各种求救信号,给他人提示,如发出敲击声等。

 12劳动安全 01职业道德 02目录 | Contents尊重劳动 03

 13一、职业道德行为规范(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5)奉献社会(4)服务群众(3)办事公道

 14二、履行职业责任2. 具备应有的职业责任感3. 树立职业荣誉感1. 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

 15三、提高职业能力1.职业能力的概念特殊职业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1)(2)(3)

 16三、提高职业能力2.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特点(2)延伸性(3)潜能性(1)基础性

 17三、提高职业能力3.大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方法(1)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积累能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奠定坚实的基础。(2)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可以根据规划中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来对自身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和提高。(3)参加职业培训。通过参加职业培训,大学生可以快速、容易地获取有关职业能力方面的知识。(4)多进行反思总结。大学生要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在社会实践中的所学相结合,并在二者之间不断反思总结。(5)勇于实践和创新。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做实干者,在实干中总结经验教训、认识规律。

 18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

 19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2. 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做起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是一夜之间能够养成的,是日积月累逐步培养起来的,是一个“积小善为大善”的修养过程。因此,我们要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做起,在细微处下功夫。既要从点滴小事入手,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防微杜渐,随时克服和纠正自己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

 20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3.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修养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善,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人们在工作实践中体验、锻炼和提高,并逐步形成与岗位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相匹配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1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4. 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其次,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自我批评。

 22劳动安全 01职业道德 02目录 | Contents尊重劳动 03

 23一、尊重劳动者1.劳动没有贵贱之分(2)“蓝领”和“白领”只是分工不同(1)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没有高低之分

 24一、尊重劳动者2.所有劳动者都是光荣的,值得尊重劳动者是指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劳动者群体包括公务员、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等。无论什么职业,人们都不应抱有歧视态度。对职业的轻视与看低,就是在看低劳动本身;每个人都是劳动者,这无异于轻视自我。只要是合法劳动,就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是对劳动者最好的赞美,我们应当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劳动者,让劳动精神闪光。

 25二、珍惜劳动成果1.什么是劳动成果劳动成果是指人类通过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而形成的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体力劳动成果 脑力劳动成果

 26二、珍惜劳动成果2.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无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虽然劳动的代价各不相同,但都来之不易。对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学习先贤哲人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思想,继承发扬劳动人民的勤俭美德,养成不过分讲究吃、喝、穿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中,对书籍、作业本、纸、墨、笔、砚等都要细心爱护,不能随意弄坏、丢失。

 27二、珍惜劳动成果3.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世界上每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都必须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因此,每一个劳动者都希望他人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果要让他人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首先需要自己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28劳动体验——“尊重劳动”的现象调查一、活动名称“尊重劳动”的现象调查。二、活动主旨与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基本思想。三、活动内容此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不同劳动者的工作过程、工作态度和周围人群对劳动者的态度。例如,一组同学在街头观察做清洁工作的环卫工人;一组同学在建材市场或服装批发市场观察搬运工;一组同学观察餐馆里的服务人员;一组同学在商场或超市观察售货员等。四、活动要求1.每组推荐一位组长负责管理,组员不可单独行动,应完全按照本组的劳动要求完成自己相应的任务。

 29劳动体验——“尊重劳动”的现象调查2.活动时间共 3 天,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段进行观察,具体观察时间结合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合理安排。3.观察记录要详细,把一切细节记录下来,最好当场记录观察内容。如果观察场所不适宜当场记录,可使用关键字或特殊符号(如“有”打“√”,“没有”打“×”)进行简要标记,或者离开观察场所后立即追记。4.观察活动应隐秘进行,不要影响劳动者的正常工作。另外,注意观察记录要客观公正,并且调查只用于本次体验活动。五、活动总结完成后,各组总结各自观察的结果。然后,每位同学依据本组的调查结果,根据下表中的思考内容,写出自己的观点。

 30劳动体验——“尊重劳动”的现象调查

 大学生劳动教育(附微课视频)大 学 生 劳 动 教 育感 谢 观 看

篇二: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

生劳动教育(附微课视频)大 学 生 劳 动 教 育第二章 培育劳动品质

 2主动劳动 01诚信劳动 02目录 | Contents合作劳动 03

 3争强好胜的意思是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实际上,争强好胜者虽然有不服输的精神,但如果凡事都要争个输赢,就显得偏执甚至心胸狭隘。积极主动更深层的含义是责任感,强调做事的态度。因此,积极主动劳动的人,绝不会争强好胜,而是对自己和劳动任务负责。一、主动承担劳动任务1.积极主动不是争强好胜

 4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主动承担劳动任务,欣然接受劳动任务。况且,日常的劳动任务都是比较简单、容易的,我们不应把它们看成一种负担。将欣然接受劳动任务的习惯持续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都将有很大的帮助。一、主动承担劳动任务2.欣然接受劳动任务

 5“苦差事”一般指难度大而回报低的事情,或辛苦而枯燥的事情。“分外事”一般指自己职责或任务范围外的事。一、主动承担劳动任务3.正确对待“苦差事”“分外事”另一方面,我们会拥有更多的展示舞台,把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适时地表现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一方面,我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在劳动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充实自己。

 6乐于助人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在帮助他人劳动的过程中,要做到真诚为他人提供帮助,而不应要求有所回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帮助他人完成劳动任务,有时收获的是个人的成长,有时收获的是真诚的友谊,有时收获的是拼搏奋斗的精神,有时收获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主动承担劳动任务4.乐于帮助他人完成劳动任务

 7如果我们把今天的事情放到明天来做,就会白白浪费很多时间,错过很多机会,虚度年华,导致很多的事情都成了幻想。因此,我们要克服自己的拖延心理,在接到劳动任务时,要进行自我管理,给自己设定任务完成期限和完成标准,充分利用好劳动时间,及时付诸行动。二、尽心尽力做好劳动任务1.及时实施劳动任务

 8不折不扣地落实劳动就是指我们在劳动中不能滥竽充数、不能偷工减料、不能投机取巧,要欣然接受全部的劳动工作。二、尽心尽力做好劳动任务2.不折不扣地落实劳动在思想指导方面,我们首先要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其次要增强尽职履责的本领在具体行动方面,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劳动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并制订合理的劳动计划,其次要严格按照劳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劳动。

 9全身心地投入劳动,需要我们怀着满腔的热忱,充满激情,这样才能在劳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将平凡的事情变得不平凡。二、尽心尽力做好劳动任务3.全身心地投入劳动

 10二、尽心尽力做好劳动任务4.克服劳动中的困难(3)请教他人(2)分解劳动任务(1)劳逸结合

 11克服懒惰情绪,辛勤劳动是人的本分。长期存在懒惰情绪,行为上散漫、松懈,做事得过且过,思想上不思进取,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一个在劳动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人,应该通过自我调整克服这种懒惰情绪。二、尽心尽力做好劳动任务5.克服劳动中的懒惰情绪

 12精益求精地完成劳动任务主要是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它不仅要求我们尽心尽力地完成劳动任务,还要求我们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劳动中的困难和懒惰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劳动中,精益求精地完成劳动任务就会水到渠成。三、精益求精地完成劳动任务

 13主动劳动 01诚信劳动 02目录 | Contents合作劳动 03

 14一、遵守规范1. 遵守社会规范一要遵纪守法,自觉学法、懂法,合法劳动二要明礼诚信,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信守承诺四要勤俭自强,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三要团结友善,与人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五要敬业奉献,恪尽职守,兢业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15一、遵守规范2. 遵守劳动规范(2)对劳动过程中涉及的他人、团体和组织讲诚信。如对客户和同事讲诚信,真诚对待;对团队成员讲诚信,开诚布公,精诚合作;对上级领导讲诚信,信守承偌,说到做到。(1)在劳动过程中讲诚信。在劳动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杜绝偷工减料、投机取巧、欺骗、窃取劳动资料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等行为;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按时按质地完成劳动任务。

 16二、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诚信劳动不仅要求我们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各种劳动,还要求我们在失误面前勇于担责,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劳动过程与劳动成果。

 17三、脚踏实地诚信劳动需要我们培养起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对待劳动任务态度诚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人也一样,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相信勤能补拙,付出终有收获。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累的过程。为了实现理想,我们需要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18主动劳动 01诚信劳动 02目录 | Contents合作劳动 03

 19一、合作劳动的意义(1)合作劳动能满足人类群体的需求。(2)合作劳动能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3)合作劳动能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

 20二、树立合作意识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为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应积极树立合作意识,奠定个人自我发展的基础。首先,我们要懂得自己与别人合作时,先付出对别人的信任,才会收到别人的信任。其次,有团队就可能出现竞争,我们应该树立团队意识,不应看重输赢,应注重参与。

 21三、提升合作劳动的能力(1)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2)尊重团体每一位成员(3)善于鼓励他人 (4)有效地讨论问题

 22劳动体验——争做文明寝室一、活动名称争做文明寝室。二、活动主旨与意义寝室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地方。发起“争做文明寝室”这一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养成日常的寝室劳动习惯。学生将生活区域管理得干净整洁,既可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又可锻炼自己的劳动意识。三、活动内容周五下课后,教师统一组织全班学生在教室内开会,说明本次劳动的具体任务。全班同学以寝室为单位,在明确任务后开始分组,并指定每组的劳动内容。然后统一在 1 ~ 2 小时内,将寝室打扫得干净整洁,教师及时评分。具体内容如下。(1)打扫各寝室的地面、墙面卫生。(2)打扫各寝室的阳台、卫生间卫生。(3)打扫个人床铺、床底和书桌卫生。

 23劳动体验——争做文明寝室(3)打扫个人床铺、床底和书桌卫生。(4)打扫需要各寝室负责的公共区域的卫生。周一早上上课前,教师再次检查全班各寝室的卫生情况,并再次评分。综合两次评分,评选出本次活动的文明寝室。四、活动要求1.地面、墙面卫生(1)地面干净整洁,无纸屑、果皮、杂物,无污水积存现象。(2)门窗、玻璃、柜子、灯具上无浮尘污迹,室内墙角无灰尘、蜘蛛网等。2.阳台、卫生间卫生(1)阳台物品摆放整齐,无垃圾积存。(2)阳台地面、窗户、墙面无灰尘、无垃圾、无划痕。(3)卫生间地面、墙面干净整洁,无各种杂物和污水积存,空气清新。(4)马桶内无粪便积存,流水畅通。

 24劳动体验——争做文明寝室3.个人床铺、床底、书桌卫生(1)床上被褥、床单叠放整齐,干净整洁,方向一致。(2)床铺下鞋子摆放有序,统一形式。(3)床位所在墙面无乱扯乱挂、乱刻乱画情况。(4)暖瓶、洗漱用品、餐具、卫生用具等要统一位置、固定摆放。(5)不能出现未及时清洗的脏衣物。4.公共区域卫生(1)地面干净整洁,无垃圾、无积水。(2)墙面干净整洁,无灰尘、无划痕。(3)楼梯干净整洁,无灰尘、无损坏。

 25劳动体验——争做文明寝室五、活动测评你在本次活动中体验了与小组同学交流、配合的过程。请你客观评价本次劳动的成效,评价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积极性、诚实性、知识与技能、沟通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合作意识和个人价值等情况,然后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善计划,填入表中。

 大学生劳动教育(附微课视频)大 学 生 劳 动 教 育感 谢 观 看

篇三: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

章 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 (设计样例)

 设计人:柳友荣,黄国萍

  2020-2021 学年

 第 2 学期 池州学院劳动教育研究中心

 2

 目

 录

 一、课程概述

 二、课程目标

 三、成绩评定

 四、设计样例

 (一)教学基本设计

 (二)教学环节设计

 (三)

 课堂 教学 过程

 课前:1 1. . 新课预习,2 2. . 课外实践

 课中:1 1. . 花样点名, 2. 知识回顾,3 3. . 新课导入,4 4. . 目标传递,

 5 5. . 知识点睛,6 6. . 知识应用,7 7. . 知识综合,8 8. . 知识点睛,

 9 9. . 知识巩固,1 1 0. 知识应用,1 1 1. 知识拓展

 课后:

 1. 课外实践,2 2. . 知识测验,3 3. . 拓展阅读,4 4. . 主题讨论,

 5. 教学评价

 (四)教学效果评价

 1 1. . 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3 3. .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4 4. . 学生素养提升自评

 5 5. . 同行评价

 (五)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3

 设计样例

 ——以第六章《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为例 一、课程概述

 《大学生劳动素养》是我校自 2011 年开始开设的通识素养课,人文类专业第二学期,理工类专业第三学期开设,32 学时,1 学分,理论和实践学时各占一半。学校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统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本课程 2020 年被评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编教材,在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主要使用线下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内外实践、主题讨论、翻转课堂等方式组织教学,引进两门慕课、建有专题网站、设有校内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自学和选修资源。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建有三个层次的目标,课程目标与课程评价考核完全匹配,并与主要教学环节进行匹配。

 课程目标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

 4

  三、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评定指标及权重

 5

 四、设计样例

 (一)教学基本设计

 教学基本设计 内容 学时 形式 方法 主体 重点目标设定 理论内容 2 理论教学 视频导入+主题讨论 学生+教师 服务性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服务性劳动的自主意识 理论讲解+理论点睛 教师+学生 大学生服务性劳动的意义、价值、类型、特征和功能等 案例分析 学生+教师 社会服务的态度养成,实践运用 项目实践 3 课内/外实践 课前:专业社会服务劳动调查与创新策划 学生+教师 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信息获取与处理 课中:小组作业分享

  主题讨论 学生+教师 服务性劳动意识培育,表达能力、文案能力 课后:1.创新策划大赛。

 2.职业素养需求社会大调查。

 学生+教师 社会服务劳动能力, 专业社会服务劳动创新 教学目标 1.了解服务性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参与服务性劳动的自主意识。

 2.熟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类型和开展形式,树立社会服务的科学态度。

 3.掌握服务性劳动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思维方式。

 4.应用专业知识策划并完成一项专业社会服务劳动。

 5.策划并完成一项创新性的专业社会服务劳动。

 教学重点 1.大学生服务性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实践。

 教学难点 1.大学生的专业社会服务劳动创新。

 6

 (二)教学环节设计

 表

 基本教学环节

 7

 (三)

 课堂 教学 过程

 【课前自学】

 1 1. . 新课预习

 (1)使用微助教,预习第六章《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

 (2)在“池州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网”上查阅暑期社会实践相关文件。

 2 2. . 课外实践 开展“专业社会服务劳动创新策划与实践培育”中的步骤 1-6。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可以跨专业、跨年级组队;向教师和同学了解本专业社会服务劳动的传统内容和形式;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社会(大众或企事业单位)对本专业社会服务劳动的需求;分析社会对本专业传统社会服务劳动内容和形式的需求程度与满意程度,新需求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急需程度;结合专业特色,进行专业社会服务劳动创意或创新策划,并撰写策划书;在课堂上分组展示或分享劳动实践成果(图文、视频等形式),交流劳动心得。

 课前布置社会调查任务,并要求撰写创新策划,便于引导学生对社会实践尤其是专业社会服务劳动形成初步认知,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打好基础,增加学习兴趣。

 【课中学习】

 1 1. . 花样点名

 点名语:“走*走,扭*扭,看到*棵柳树搂*搂,我是*号###”。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点名,口齿清楚、吐字清晰、语言流畅 使用选择绕口令式的点名语等,增加同学们点名时的压力,联结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时的体验。每次上课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使用不同点名方式和点名语,增加学生自报家门的机会,提高自信力。

 课前花样点名

 8

  课前花样点名

 2. 知识回顾

 内容:生产劳动大家谈 形式:一句话抢答 要求:一共 6 次机会,犯规则抢答无效;每个小组至少抢答一次;后面的同学不可以重复前面同学的答案。

 通过一句话抢答的方式回顾上一部分学习的内容,便于训练学生的语言凝练能力,抢答既活跃课堂氛围,也能锻炼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提高表达能力等,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学生课堂抢答

 9

 3 3. . 新课导入

 视频和图片导入:观看中国共产党的 100 年《百炼成钢》纪录片第三十五集《闪亮的名字》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题图片。

 使用视频或图片导入 新课

 主题讨论:你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身上看到了怎样的品质?现在的我们又可以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什么? 以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和身边平民英雄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重塑学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既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又很好地导出新课。主题讨论在微助教上发布,便于学生短时间内都能发表个人观点,用文字强化视频和图片形成的内心震撼。

 教师 理论讲授

 10

  学生线上参加主题讨论

  学生课堂主题讨论发言

 :

 教师点睛:“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他们为国拼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青年学生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要做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社会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4 4. . 目标传递

 通过思考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是什么?有哪些?怎么做?引出本章的学习内容、教

 11

 学设计和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教学的内容、步骤和目标,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第六章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教学环节

  (3 3 )本章目标

 社会价值是人的基本价值,只有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个人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服务性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参与服务性劳动的自主意识;熟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类型和开展形式,树立社会服务的科学态度;掌握服务性劳动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思维方式;应用专业知识策划并完成一项专业社会服务;综

 12

 合所学知识策划并完成一项创新的专业社会服务活动。

  向学生传递“知道、懂得、热爱、能够和创新”五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实现学生在服务性劳动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上都有所提升,并实现专业服务性劳动创新的目的。

 5 5. . 知识点睛(任务一:服务性劳动概述)

 思考:服务劳动与服务性劳动的关系,服务性劳动与生产劳动的关系。

 思考: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

 知识点睛

 知道懂得热爱能够创新

 13

  教师进行理论讲解

 课堂上师生互动

 任务一

 服务性劳动概述

 (1 1 )

 社会服务 与社会 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是人对社会进行服务时所具备的技能,它可通过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服务的目的。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社会服务正确认识自己,也可在服务他人过程中无意识地学习到“象牙塔内”学不到的接人待物的知识与技能,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认知和行为的过程。

 14

 社会服务概念由英国学者理查德·提特穆斯(Richard M. Titmuss)于 1958 年在他的著作《论福利国家》中首次提出。狭义的社会服务仅包括收入保障、医疗和健康保障、社会福利三项措施。广义的社会服务还包括就业保障、教育保障、法律援助和住房保障等。

 社会能力是指正常个体在一定社会情境下,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国际卫生组织将社会能力定义为:是一个人具备的能够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面临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一个人能够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表现出适当的、正确行为的能力。社会能力是解决问题使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可以划分为社会行为技能、社会认知技能、情绪情感因素和自我管理技能等。

 大学生在社会服务中,通过服务性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社会责任感,也可以锻炼和提高作为社会人和职业人的素质能力。

 (2 2 )

 服务劳动 与服务性劳动

 服务是一种劳动,马克思认为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劳动,它与商品作为实际物品的性质不同,服务是无形的,但是服务与商品相同的性质是都具有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能够换取其他价值。马克思把服务分为参与再生产劳动力的服务(教师、医生的服务);服务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服务(运输、维修、包装、保管服务);服务于价值实现的服务(商业服务)和服务于人的精神需求和社会需要的服务(政府服务、艺术家服务)。

 在“生产劳动特殊”的意义上,马克思认为服务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把服务劳动分为“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和“在物质生产领域以外”两种类型,即生产性服务劳动和非生产性服务劳动。

 服务劳动的类型主要包含六类:生产性服务劳动,生活消费性服务劳动,经济性服务劳动,社会性服务劳动,公共性服务劳动,行政性服务劳动。对社会而言,大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参与的劳动是一种服务劳动,但是大学生提供的服务劳动既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服务性劳动。

 (3 3 )

 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 及 创新

 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办事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正处于人生成长阶段的大学生,不能仅仅把“为人民服务”只看作是党的思想指导,还应该把其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大学生社会服务活动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最直接体现。

 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是指大学生在校内外参加的有利于他人的亲社会行为,既包括校园内的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也包括校园外的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创新创业训练等各类社会实践。大学生要重视服务性劳动中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

 15

 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顶岗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都属于社会服务劳动范畴。比较常见的大学生社会服务劳动有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田野调查、社会调查、大型赛事、文艺演出、社区的志愿服务等。大学生社会服务活动也更需要专业化和技术化。

 随着志愿服务项目化发展逐渐深化,对具有专业精神和一定专业能力的专业志愿者的需求逐渐提升,更需要一批具有纯粹志愿精神、扎实专业知识、良好志愿技能的新时代的优秀学生志愿者。将社会服务劳动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通过社会服务劳动推动专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还要突出创新服务性劳动尤其是专业服务劳动在内容、途径、方式上的创新,增强社会服务劳动的时代性。学生可以选择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项目,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方式,推陈出新,提升创造性劳动能力。

 以两个核心概念“社会服务”“社会能力”引出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上分析大学生服务性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分析服务劳动、服务业和服务性劳动三个概念的关系,解读大学生服务性劳动的性质、形式和内容。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专业服务创新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服务性劳动的主要形式和重点。

 6 6. . 知识应用

 案例分析:池州学院支教团(正面案例),支教教师 辱骂 学生(反面案例)

 池州学院志愿支教团自 2008 年来已经走了 13 个年头,志愿支教团的成员们像执教多年的“老教师”一样指导孩子们读书、写字,耐心的为孩子们讲解题目,分享自己的人生小故事。学习之余,队员们陪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游戏、做运动,在活动室下棋、看课外书,一起畅谈儿时的梦想。支教团的成员们与孩子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成长,他们会带着孩子们一起采摘新鲜蔬菜,一起做饭,一起在乡间散步,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成员们帮助孩子们学会自立、自律和自强,帮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让孩子们慢慢地学会敞开心扉去感受更多的温暖。从池州学院到岳西县毛尖山乡积美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两百多公里的支教路上,池州学院志愿支教团自 2008 年来已经走了十几个年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社会志愿服务是一条漫长的路,公益事业永远没有尽头,池州学院的志愿者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公益事业上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使用本校经典案例,激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心理共鸣,使用反面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动机。在案例分析中特别强化社会实践的综合功能和专业社会服务理念,引出专业社会服务劳动。

 16

  使用案例分析完成知识应用

 7 7. . 知识综合:作业分享

 思考:专业社会服务劳动有什么?怎么样?需什么?做什么?

 主题:专业社会...

篇四: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

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学

 分 :

 2

 学

 时 :32 学时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建议修读学期:2 学期 一、课程 性质 、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劳动教育文件的精神开设的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通识教育。

 2.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世界和中国劳动中出现的新问题,遇到的新挑战,从而能够主动结合国家和个人实际,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做好个人职业规划,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3.课程任务: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具体内涵,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把握当代劳动精神的实质,能够从劳动权益实现的角度增强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切实把握劳动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关系,形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准备的必须意识和关键能力。

 二、教学 内容、基本要求 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教学 要求 重点(☆)

 难点(△)

 学时 安排

 备注 第一章

 劳动与人类历史

  3

 第一节 劳动与人类的诞生 A ☆

  第二节 劳动与社会的发展 A ☆

 △

 第三节 劳动与人类的教育 B

  第二章

 劳动与现代世界

 3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 A ☆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劳动 A ☆

 △

 第三章 社会制度与劳动权益

 4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权益 A ☆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权益 A ☆

 △

 第四章 现代社会与劳动精神

 4

 第一节 诚实劳动 A ☆

 △

 第二节 辛勤劳动 A ☆

  第三节 创造性劳动 A ☆

 △

 第五章 劳动与人的发展需求

 5

 第一节 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B ☆

  第二节 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

 △

 第三节 劳动创造人的幸福生活 A ☆

  第四节 劳动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A ☆

  第六章 劳动与人的生命历程

 3

 第一节 大学时代的劳动准备 A ☆

 △

 第二节 劳动与终身学习 A ☆

  课后实践

 10

 当代劳动者权益的实现状况调查

 当代劳动模范人物劳动精神调查

 当代大学生劳动准备状况调查

 (教学基本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提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多结合当下劳动世界的鲜活案例进行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多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社会调查等多元教学方式,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注意设计具有现实和思想张力的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2.教学手段 采用优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传统的板书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和课后实践、课堂参与度相结合来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开卷考试主要是围绕本课程的关键概念、核心原理、基本命题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度和理论分析实践的能力。课后实践主要是布置相关调研性项目,考察学生的实践洞察力。课堂参与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度。

 期末开卷考试占50%;平时成绩(包括:课后实践30%、课堂参与20%)在总成绩中占比例5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 书目 1.《大学生劳动教育》

篇五: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

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有关文件要求,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深化劳动技能课改,丰富创新劳动实践形式,打造特色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构建劳动激励机制,营造浓厚劳动育人氛围。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品质,激发学生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劳动情怀,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劳动教育建设组织机构

 为保障劳动教育建设顺利开展,XX 大学教学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下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建设专门委员会劳动教育建设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

 员:XXX、XXX、XXX、XXX

 二、总体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同时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

 2.具有必备的劳动技能。使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体现专业特色,拓展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自觉参与教室、实验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劳动教育实施主要内容

 (一)建设新精神劳动文化

 1.营造浓厚劳动育人氛围

  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开展“劳模大讲堂”“优秀校友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他们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劳动不仅仅是打扫卫生、进行身体锻炼,劳动还是一种精神培养,使得全校形成“处处动手”“时时助人”,从身边的一次捡拾垃圾、一次扶起倒掉的自行车开始,在全校形成“我爱劳动”的氛围,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

 2.深刻领会劳动精神内涵

 通过网站、宣传栏、新媒体等宣传平台,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各学院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学习效果,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利用各学院公众号进行劳动教育宣传,开展“我身边的劳动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时代新青年、劳动最美丽”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理论实践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

 1.注重德育引领,打造“一专一课”的劳动技能课

  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技能课程,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以拓展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为目的,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

 2.贯彻知行合一,开展日常生活的“净化校园”行动

 将劳动教育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大一学生从入学伊始,以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实施“教室、实验室、宿舍”卫生打扫劳动实践模式,组织学生开展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锻炼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对校园内的公共区域实施分片负责制,或将部分环境保洁工作与勤工助学岗位相关联,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助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制定劳动实践考核标准,完成评优和成绩认定工作,开展“最美教室”、“最美草坪”、“最美宿舍”及“最美劳动人”等评选工作,通过宣传“劳动能手”,展示模范的带头作用。

 3.突出专业特色,重构“一院一基地”的劳动实践环节

 各学院开展以学生社团为主体、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活动周及具有专业特色的“一院一基地”劳动实践环节。以第二课堂建设为抓手,把劳动实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学生实习实训及学科竞赛等各个教学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打造“专业

  +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客观记录、审核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活动情况,实现劳动教育管理、科学评价的信息化。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及实践累计第二课堂学时,在每个学期末按照学校的学时学分对应关系,统认定第二课堂学分。

 4.强化“志愿公益”,积极开展服务社会的劳动实践活动

 建立校院两级社会服务“志愿公益”机制,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志愿公益活动,推出“实践研习”、科技创新创业等系列活动,强化社团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加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积极搭建和劳动技能课程相关的志愿服务平台,实施项目式管理,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抓好“西部计划”,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培养学生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5.选树典型示范,构建劳动教育激励机制

 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劳动之星”评选等为抓手,组织开展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活动,选树一批优秀典型,并建立评选优秀劳动实践大学生表彰体系,开展优秀学生劳动模范、优秀劳

  动班集体、优秀劳动团队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选活动,营造劳动最光荣、最伟大的育人氛围,激发学生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劳动情怀。优秀学生作为模范典型,开展专题劳动教育讲座,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使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身边人”的精神鼓舞和激励。

 (三)健全劳动教育管理体系

 1.完善劳动教育必修学分管理

 劳动学分作为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劳动学分的修读将纳入学生评优评先以及研究生推免工作考核范围。设置劳动必修学分 3 分,包括劳动实践课 2 学分和劳动技能课 1 学分。

 (1)劳动实践课。包括教室、校园、操场、实验室等卫生打扫保洁、浇树、植树等形式劳动实践。累计 24 学时或集中一周计 1 学分,考核合格后,获得劳动实践学分;劳动实践课分为校管和院管两部分,校管 1.5 学分,院管 0.5 学分。

 (2)劳动技能课。坚持 OBE 理念,结合专业特色,以拓展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为目的开设手工劳动类、科技劳动类、创意劳动类、拓展劳动类、职业规划类等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技能课程,16-24学时计为1学分,其中实践学时不得少于 8 学时。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一门技能课程,考核合格后,获得 1 学分。

 2.制定劳动技能课程建设标准

  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劳动技能课程建设,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校级金课,形成课程群,并依托互联网+,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

 (1)教学理念。课程建设依据 OBE 理念,坚持以实践锻炼为主,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真正有用的实际本领。

 (2)课程目标。从技能目标、劳育目标、课程思政目标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的能力要求,着重技能培养,强化劳动品质培养;课程目标须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进行支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须对课程目标进行支撑。

 (3)课程内容。围绕劳动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围绕如何做的问题,注重示范与练习,让学生会劳动;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真实及综合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4)教学方法。劳动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要适合劳动技能课程特点,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好的教学方式。

 (5)课程评价。结合专业特点及课程目标,注重过程性考核、非标准答案考核,控制期末考核成绩比重(不得超过60%),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性考核各环节比重和评价标准。课程成果以实物、产品、模型、设计报告、图纸或照片等多

  种形式呈现,后续可以作为竞赛、展览等的素材。同时对外推广,服务社会,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应用价值,以提高学生的劳动价值感。

 (6)课程特色。课程结合专业特色且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要符合劳动技能课程特征,真正体现劳育元素。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把“课程思政”融入到劳动技能课程中,在劳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技能课除教给学生“一技之长”外,也体现更高阶的教学目的,即贵在明理。通过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道理,理解劳动中的科学内涵,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爱社会、爱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精神。

 (7)特色金课。鼓励教师进行劳动技能课程教学体系改实践,在实践授课过程中,不断提升劳动技能实践课的内容及水平。在全校范围内,遴选部分“优秀劳动技能课程”,打造成校级一流劳动技能课程,向全校进行课程建设经验推广,形成学校多学科融合的“劳动技能课程”特色。

 (8)教材建设。依托劳动技能课,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组织教师完善劳动技能课大纲、讲义及教学设计,进而编写一系列实用性和专业性较强,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劳动技能课程教材,劳动技能课程教材中包含(不限于)课程思政、劳动习惯养成、专业技能、劳动实践能力、劳动创新能力培养及劳动技能成果展示等内容。

  3.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

 以劳动技能课为基础,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积极拓展校外渠道,结合专业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努力遴选打造一批劳动技能实践场所或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进一步丰富创新劳动实践形式,包括文科类学生的社会实践、工科类学生动手实践、理科学生的荒地开发、医学生的药用植物种植、艺术类的产品设计等,分类别开展相关劳动实践活动。对工科各专业原有的生产实习实践环节课程进行调研改,让生产实习不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参观阶段,还要寻找合适的企业或者校企融合新途径,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带薪实习等方式真正动手参与企业的各种专业劳动。

 四、劳动教育组织与实施

 (一)劳动课程管理

 劳动学分修读从 2018 级本科学生开始实施,校级劳动实践课原则上主要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开展,劳动技能课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院级劳动实践课原则上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开展。

 1.劳动实践课安排

 校级劳动实践课根据后勤部门及其它部门提出的劳动需求,教务处根据需求学生数量进行劳动实践任务分配,纳

  入成绩管理系统,考核合格后获得校级劳动实践学分。院级劳动实践课由学院自行制定实施方案,提出的劳动需求,安排本学院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任务分配,纳入成绩管理系统,考核合格后获得院级劳动实践学分。

 2.劳动技能课安排

 每学年春季学期开设劳动技能课,学生须在毕业前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门课程完成修读。由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过程,并给出考核评价完成成绩录入。

 (二)实践基地管理

 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以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结合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按照校级和院级分类挂牌,并进行年度考核,评选优秀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新变化,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同时与“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深度融合,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三)建立学生劳育档案

 坚持日常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情感培育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将劳动教育活动纳入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并记入档案,作为评奖、评优、免试研究生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四)劳动成果展示及宣传

 开展“五月劳动月”活动。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对上一年的“劳动模范”“劳动技能实践成果”进行集中宣传与展示,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获得感、成就感。在全校形成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蔚然成风,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氛围。

 五、部门职责

 (一)教务处

 1.负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制定、劳动教育实施的组织与协调;

 2.根据劳动需求和人员需求,分配学生校内劳动实践任务;

 3.牵头劳动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包括师资培训、课程标准建设、教材建设等。

 4.审核、认定劳动学分,劳动学分修读不合格学生的重修安排。

 (二)后勤集团

 1.提出劳动实践需求(如劳动区域、劳动单元划分、劳动实践内容等)和人员需求(如每个劳动单元需要学生人数);

 2.提供校内劳动实践必要的工具,并安排好工具领取存放地点;

 3.制定校内劳动实践考核...

篇六: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

生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

 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本学期至少到劳动实践基地活动五次。每三周一次。

 2、本学期至少开展公益劳动三次。每四周一次。

 3、安排两次劳动知识和技能竞赛。

 3、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卫生区检查,进行公示。

 大学生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方案(二)

  二十一世纪需要培养自立、创新的人才。对于培养未来人才的全

 面素质来说,劳动技能素质是必不可缺少的。然而,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学生劳动教育,不重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家里学生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学生超负荷的包揽,在学校里,老师少安排劳动活动,使得学生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

 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学生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我校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劳动意识、劳力技能的教育。

 一、创设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学校教育教学时刻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学活动,开展小小能人等系列活动。通过家务我来干等角色游戏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如种植树浇水实践性的活动,教师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让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其次,教师利用多种废品旧材料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并把学生制作的小作品陈列在活动室或让学生带回家。这样学生尝到了劳动的喜悦,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通过了解、观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以至于到了学校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由此,我校便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入手。通过让学生观察家庭长辈的一天的劳动活动,使学生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同时,我们还经常带领学生参观,结合季节特点,让学生了解小区公园环境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了解劳动成果,从而意识到劳动带来的欢乐。

 三、通过一日生活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充分利用学生的一日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是十分必要的。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是所有劳动中最首要的,如:学会做简单的家务、整理床铺等。我校很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学生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能使学生间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等等。因此,早晨来校老师会带领学生一起搞卫生;放学前让学

 生和老师一起整理教室,培养学生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四、加强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所在的家庭环境也不同,有的家长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但有不少家长过分里溺爱孩子,包办一切,致使学生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却比较差。所以,搞好家校配合工作,请家长配合教育学生爱劳动,并主动指导家长让学后在家庭中积极参与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施劳动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后我校还需进一步把这项内容深化,为培养新时代自理能力很强的接班人付出的努力

 我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劳动实践场所,加之学校环境幽雅,教学楼巍然耸立,设有微机室、多功能活动室、美术室等,全部达到县级一类标准,学校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名人画像、名言警句,随处可见,激人奋发,催人上进,更为学生创设了理想的学习环境。

推荐访问: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 设定 素质 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