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完整文档)

时间:2023-05-04 10:40:09 来源:网友投稿

xx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xx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一、学校基本情况xx县xx小学,位于县城朐阳路2089号,校园前身为xx县第一职业高中,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有办公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供大家参考。

xx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xx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县xx小学,位于县城朐阳路2089号,校园前身为xx县第一职业高中,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公寓楼各一栋。现有29个教学班,在编教师67人,学生1320名。

  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90%以上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学生劳动教育严重缺失,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淡”、“两少”、“两差”、“两强”、“三低”等问题。“两淡”即劳动意识淡、社会责任感淡;“两少”即劳动实践少、对动植物爱心少;“两差”即生活质量差、健康状况差;“两强”即生活惰性强、对家长依赖性强;“三低”即劳动技能低、学习能力低、审美能力低。

  二、案例内容

  针对学情,建构实施了以校为本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并落实相关保障措施。

  (一)劳动课程体系以校为本

  主要包括: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以校为本;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以校为本;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以校为本。

  1.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以校为本

  所有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均指向于我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八个基本要点:“有爱心”、“有责任”、“尚健康”、“尚审美”、“会学习”、“会生活”、“能实践”、“能创新”,避免了课程目标定位的模糊、随意。

  2.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以校为本

  挖掘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建立了校内“禾园”生态田园劳动实践基地、“和轩”生活劳动技能提升课程教室、“荷廊”荷花盆栽种植长廊、“和美”绿色生态教室等劳动实践基地。操场、石榴园、花坛、绿地等,也都纳入学生劳动管理范围,校园的角角落落都变成了学生劳动实践的场所。引导学生参与校外弥河公园、xx公园等地的环境卫生公益性劳动,加上家务劳动等。

  建构了“233”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避免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杂乱、单一。“2”即两大版块劳动课程内容:校内劳动教育课程、校外劳动教育课程;“3”即校内劳动教育课程三方面分支内容:校内环境卫生劳动教育课程、校内种植养殖劳动教育课程、校内生活技能提升劳动教育课程;“3”即校外劳动教育课程三方面分支内容:校外环境卫生公益性劳动教育课程、校外种植养殖劳动教育课程、校外家务劳动教育课程。这些课程都还有分支。特别是依托校内劳动实践场所,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1)依托“禾园”,开展种植养殖劳动教育。将空地整为生态田园劳动实践基地,取名“禾园”。所有师生参与清理地砖、更换土壤、分区分工、施有机肥等。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劳动实践区域,采取《我的“禾园”我做主》“六自”原则实施劳动教育,即:学生自己思、自己种、自己收、自己管、自己查(资料)、自己评。种植前精心谋划,种植中用心呵护,种植后开心分享。三月为“播种希望月”,购种育苗、进行种植;四五月为“快乐成长月”,精心管理、认真记录;六七月为“幸福收获月”,组织采摘,快乐分享。

  (2)依托“和轩”,开展生活技能提升劳动教育。建成十几个生活劳动技能提升课程教室,取名“和轩”。实施洗漱、穿衣、家务、内务、烹饪、手工、插花、拼图等生活技能劳动教育,学习生活技能,然后在家庭和值日时应用,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定期组织“生活技能大比拼”等,学生都成了生活自理的能手。

  (3)依托“荷廊”,开展种荷养荷劳动教育。在校园近三百米的甬道上摆放了五十多口大水缸,栽上荷花,形成“荷廊”。由学生进行种植、浇水、除草等管理,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依托“和美”教室,开展种植养殖劳动教育。将每口教室都变成“和美”绿色生态教室。学生在窗台上养殖、种植绿植、金鱼、乌龟等,随时记录其生长过程等。每月组织生态教室建设

  展评交流活动。

  (5)依托其它实践基地,开展田园管理劳动教育。操场的杂草不用再雇人打灭草剂,学生负责拔。花坛、绿化地带、石榴园等也不再雇专人管理,学生进行管理。

  3.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以校为本

  探索的“积分制”劳动教育评价模式实用高效,操作性强。

  教师评价主要对劳动课堂、班级劳动任务完成情况、班级劳动效果等方面,采用听评课、定期检查、随时抽查、观摩等方式进行“积分”。学生评价采用“2325”“积分制”评价模式。第一个“2”即两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3”即三类评价主体:教师、家长、学生。第二个“2”即两大版块评价内容:校内劳动、校外劳动。“5”即五个主要评价要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其它。依托《学生校内单次劳动实践记录评价得分表》《学生校内单次生活技能提升劳动记录评价得分表》《学生校外公益性单次劳动记录评价得分表》《学生校外单次家务劳动记录评价得分表》《学生期末劳动总评价得分表》等,既注重学生学期末参与劳动总得分的终结性评价,又关注每次劳动得分的过程性评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参与劳动的多与少,劳动的态度优与劣,劳动效果好与差等,一清二楚,一目了然,可记录、可追溯、可视化。

  (二)保障措施全面有效

  1.加强家校沟通,取得家长认同。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并成为孩子在家劳动的监督者、指导者、评价者。

  2.落实经费保障,舍得经费投入。

  3.加强教师引领,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教师劳动教育认识、课堂教学能力、家校沟通能力、学生评价能力等。

  (三)实施效果显著

  通过建构实施以校为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大大增加了学生劳动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劳动量”,收到了“三强”、“四高”、“两多”、“两少”、“两好”教育效果。

  “三强”即学生的劳动意识、体质、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劳动光荣、劳动是最美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等观念深入人心。98%以上的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再也没有升旗时晕倒的学生了。

  “四高”即核心素养达成度、劳动技能、学习能力、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会劳动”、“会生活”、“能实践”、“能创新”等核心素养基本要点达成度高。获取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足不出户就能“游学四方”、“遍识百物”,综合学习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两多”即劳动实践机会、对动植物爱心多了。每名学生的劳动实践机会比两年前都多了一倍多,家务劳动次数由平均每周2次到5次以上,75%以上的学生坚持每天做家务。“十指也沾阳

  春水,双脚常带泥土香”,在劳动中体现了对一草一木的关爱。

  “两少”即生活惰性、对家长依赖减少了。95%以上的家长反映孩子越来越勤快了,课余时间用于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100%的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多了,自理能力强了。

  “两好”即生活质量好了,健康状况好了。学生都能自己收拾书包、房间,主动做饭等。80%以上学生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健康状况大幅上升。

  现在,校园成了“生态自然,生长自由”的乐园,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得到了真正落实。

推荐访问:小学劳动教育案例 xx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劳动教育 典型 案例